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081|回复: 0

中国春秋战国服饰-服装款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0-5 17:35: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公元前771年,周平王即替王位,中国历史进入春秋时期。当时由于铁工具的使用,原本依靠周王朝封地维持经济状况的小国,纷纷开荒拓地,发展粮食和桑、麻生产,国力骤然强盛,逐渐摆脱了对周王朝的以来,周王朝随告衰微,以周天子为中心的“礼治”制度从而走向崩溃。奴隶社会政治体制亦随之解体,社会传统观念的改变也马上在服饰文化中反映出来。</P>
<P>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华服饰文化变革的第一个浪潮。主要表现在:服饰用料发展,纺织原料、染料和纺织品的流通领域不断扩大;服装色彩观念改变,稳重、华贵的紫色,被视为权贵和富贵的象征,取代朱色成为正色;服装配套结构产生变革,社会上层人物囿于传统审美观念,仍然保持宽襦大裳的服饰,而军人和劳动人民则废除传统的上衣下装,下身单着裤而不加裳;工艺技术取得了长足进展,人们普遍采用丝织品代替细麻布。 </P>
<H2>服装款式简介</H2>
<P>春秋战国时期,齐鲁等地由于农业和纺织原料、染料、及纺织手工业的迅速发展,纺织原料、染料和纺织品的流通领域不断扩大,同时还出现了丝、绢、缣、绮、绣等高级服装用料。由于征战频繁,军人服饰进行了改革,废除了上衣下裳,将传统的套裤改成前后有裆,裤管连为一体的裤子。此种服式也融入了劳动人民之中,而社会上层人物依然保持宽襦大裳的服饰风格。</P>
<H2>贵族服饰</H2>
<DIV class=left><IMG src="http://www.e-museum.com.cn/dmsa/finery/fin/images/2006013101p01.gif"> </DIV>
<P>图是战国玉人,传世实物,原件现藏故宫博物院。</P>
<P>战国白玉人像,头戴冠,两侧有组缨下垂系于颌下,脑后辫发上挽,包入冠内;身穿窄袖长袍,腰系带,足穿鞋。春秋有一种服式,叫“深衣”。深衣不同于上衣下裳,是一种上下连在一起的服装,这种服装在社会上影响很大,不论贵贱男女、文武职别,都可以穿着深衣。本图为戴冠、穿宽袖服装的官员。 </P>
<H2>袍、禅衣和鞦衣</H2>
<DIV class=center><IMG src="http://www.e-museum.com.cn/dmsa/finery/fin/images/2006013101p02.gif"></DIV>
<P>左图为花草纹绣浅黄绢面绵袍,袍长165cm,领缘宽6cm,袖展158cm,袖宽45cm,袖口宽45cm,袖缘宽11cm,腰宽59cm,下摆宽69cm,摆缘宽8cm,湖北荆州地区博物馆藏,1982年湖北江陵马山砖厂1号战国楚墓出土。 </P>
<P>中图为一凤一龙相蟠纹绣紫红绢禅衣,衣长175cm,领缘宽5cm,袖展274cm,袖宽48cm,袖口宽40cm,袖缘宽1cm,腰宽65cm,下摆宽80cm,摆缘宽12cm,湖北荆州地区博物馆藏,1982年湖北江陵马山砖厂1号战国楚墓出土。 </P>
<P>右图为鞦衣,衣长45.5cm,袖展10.7cm,腰宽26cm,1982年湖北江陵马山砖厂1号战国楚墓出土。</P>
<H2>胡服</H2>
<DIV class=center><IMG src="http://www.e-museum.com.cn/dmsa/finery/fin/images/2006013101p03.gif"></DIV>
<P>左图为穿窄袖短衣的杂技艺人,战国铜人,传世实物,原件现在美国华府弗里尔美术馆。中图为穿窄袖短衣胡服的奴仆,河北满城出土当户灯铜人。右图为戴冠、穿齐膝窄袖胡服的男子,河南三门峡上村岭出土战国铜人。 </P>
<P>战国时期的服饰有较明显的变化,比较重要的是胡服的流行。所谓胡服,实际上是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的服装,它与中原地区宽衣博带式汉族服装有较大差异,一般为短衣、长裤和革靴,衣身瘦窄,便于活动。商周以来的传统服装,一般为襦、裤、深衣、下裳配套,或与上衣下裳配套;裳穿于襦、裤、深衣之外。裤为不加连裆的套裤,只有两条裤管,穿时套在胫上,也称胫衣。这种服装配套极为繁复,在表现穿衣人身份地位的装身功能方面,具有特定的审美意义。但穿着费时,对人体运动也极不方便,尤其不能适应战争骑射的强度运动。春秋时期,位于西北的赵国,经常与东胡(今内蒙古南部、热河北部及辽宁一带)、娄烦(今山西西部)两个相邻的民族发生军事冲突。这两个民族都善于骑马矢射,能在崎岖的山谷地带出没,而中原民族习于车战,即便像齐桓公、晋文公那样善于用兵,也只能在平地采用防御阻挡,而无法驾战车进入山谷地带进行对敌征战。公元前302年,赵武灵王决定进行军事改革,训练骑兵制敌取胜。而要发展骑兵,就需进行服装改革,具体的做法是学习胡服,吸收东胡族及娄烦人的军人服式,废弃传统的上衣下裳,将传统的套裤改成有前后裆,将裤管连为一体的裤子,古时称为“穷绔”或“绲裆绔”,这种裤子便于私溺,裆不缝缀,用带系缚。将两裆缝合的满裆裤,古代称为裈(kūn音坤)或〓(kūn音坤)。用3尺布(约合现在70厘米)裁成不需缝合的短裤,称为犊鼻裈。合裆裤能够保护大腿和臀部肌肉皮肤在骑马时少受摩擦,而且不用再在裤外加裳,即可外出,在功能上是极大的改进。赵武灵王进行服装改革,在中华服饰史上是一件巨大的功绩。但是,春秋战国直至汉代,社会上层人物囿于传统审美观念,仍然保持宽襦大裳的服式,只有军人及劳动人民下身单着裈而不加裳。</P>
<DIV align=right><B>资料来源</B>:艺网和人教网</DIV>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0-5 17:35:47编辑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 鲁ICP备11028298号 )

GMT+8, 2024-11-25 12:45 , Processed in 0.07988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