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762|回复: 0

中国秦汉服饰-秦汉女子服饰之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0-6 11:23: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2>皇后、命妇 </H2>
<P>秦汉妇女以深衣为尚,其礼服为曲裾绕膝式和直裾式,衣襟绕转层数比战国时的深衣有所增多,下摆部也有所增大。但是凡穿深衣的妇女,腰身都裹得很紧,另缀一根绸带系扎,或系于腰间,或束在臀部,由衣襟末端的地位而定。曲裾绕膝深衣分为窄袖和宽袖二式。后夫人服饰均为深衣制,凡太皇太后、皇太后入庙及皇后谒庙之服,皆绀上皂下;蚕服,青上缥下,隐领袖以绦;皇后以下至二千石夫人皆以蚕衣为朝服,贵人穿蚕服,纯缥上下;公卿、列侯、中二千石、二千石夫人入庙佐祭之服,皂绢上下,助蚕之服,缥绢上下。</P>
<H2>普通妇女</H2>
<P>由深衣发展而来的“袿衣”为妇女的另一种常用服,其制与深衣大致相似,惟有服装底部由衣襟曲绕形成燕尾状的两个尖角,此外,妇女还有穿襦裙,上襦为斜领、窄袖,长仅及腰际,裙子是由四幅素绢连接拼合而成,上窄下宽,不施边缘,下垂至地,裙腰两端缝有绢条,以便系结。妇女的下裳还有袴,起初女大多只有两个裤管,上端以戴系住,后出现前后有裆的缚带袴,叫“穷袴”,它为宫廷妇女所穿。襦裙出现于战国时期,汉代因循不改,用作妇女的常服,它是中国妇女服饰中最主要的形式之一。东汉以后,穿此服者曾一度减少,至魏晋南北朝,又重新得以流行,从此盛行不衰,直到清代,基本形状仍然保持最初的原样,只是每个朝代根据时代的特点将襦裙的长短、宽窄加以改动。</P>
<DIV class=left><IMG src="http://www.e-museum.com.cn/dmsa/finery/fin/images/2006013109p01.gif"></DIV>
<P>图是汉代妇女的襦裙图,参考甘肃武威磨咀子汉墓及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实物复原绘制。上襦下裙的女服样式,早在战国时代已经出现。到了汉代,由于深衣的普遍流行,穿这种服式的妇女逐渐减少。据此,有人认为汉代根本不存在这种服饰,只是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才重新兴起。其实,汉代妇女并没有摒弃这种服饰,在汉乐府诗中就有不少描写。这个时期的襦裙样式,一般上襦极短,只到腰间,而裙子很长,下垂至地。1957年在甘肃武威磨咀子汉墓中发现了襦裙实物,襦以浅蓝色绢为面,中纳丝棉,袖端接一段白色丝绢。裙子也纳有丝棉,质料用黄绢。可惜由于年代久远,这套服饰在出土时已经粉化。本图展示的襦裙样式,即根据该墓发掘时的形象记录复原绘制而成。采用的纹样,主要依据有o(︶︿︶)o 唉民丰出土的“长乐明光锦”及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豹首纹锦”等。襦裙是中国妇女服装中最主要的形式之一。自战国直至清代,前后二千多年,尽管长短宽窄时有变化,但基本形式始终保持着最初的样式。</P>
<H2>歌舞艺人</H2>
<P>秦汉时期,出现了专职歌舞艺人。艺人头梳高大的发髻,髻上插满珠翠花饰,身穿曳地长袍,衣襟左掩,袖端接上一段窄而细长的假袖,后世戏曲服装上的水袖或许由此而来。</P>
<DIV class=center><IMG src="http://www.e-museum.com.cn/dmsa/finery/fin/images/2006013109p02.gif"></DIV>
<P>左图为头梳盛髻、身穿长袖袍服的舞女,广州汉墓出土陶俑。中图为穿袍服的歌女与舞女,四川成都汉墓出土画像砖拓片。右图为梳分髾髻、穿长袖袍服的舞女,四川彭县出土东汉画像砖。 秦汉时期,我国的舞乐表演艺术在前代基础上有较大进步,并出现了专职的歌舞艺人,以共封建贵族阶层的观赏。在汉代的壁画、石刻、砖刻等艺术图像中常可看到这样的情况。本图所列的陶塑舞女,服饰交代得比较清楚,头梳高大的发髻,髻上插满珠翠花饰,为典型的东汉装束。身穿曳地长袍,衣襟左掩,即史书所称的“左衽”。最有特点的是袖端接出一段,各装一只窄而细长的假袖,以增加舞姿的美观。后世戏曲服装上的“水袖”,可能就是由此而来。 </P>
<H2>发髻</H2>
<P>秦汉妇女的发式以挽髻为主。发髻的样式有堆在头顶上的,有分向两边的,也有抛至脑后的。其编梳方法通常是中分,然后将两股头发编成一束由下朝上反搭,挽成各种样式,此外,还有在髻后垂下一头发,称“垂髻”或“分髻”,这种发式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妇女最主要的发式。汉桓帝时,皇后之兄梁冀作奇异服装,其妻孙寿“作愁眉,啼妆,堕马髻,折腰步,龋齿笑”,京师贵戚,争而效之,名谓“梁氏时妆”。堕马髻为稍带倾斜的发髻,记载中还有神仙髻、垂云髻、参鸾髻、黄罗髻、望仙九鬟髻、迎春髻等。秦汉时,一般以平髻为多,高髻尚少,汉时又多用“露髻”,即束发作髻而不加饰,贵妇头上还插饰步摇。步摇是附在簪钗上的一种首饰,上饰金玉、花兽,并有五彩珠玉垂下,从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云鬓花颜金步摇”,可见直到唐代贵族妇女仍以步摇为饰。奴婢一般多用巾子扎裹或插少量的簪钗,而不用步摇。据当时的规定:太皇太后及皇太后首饰为翦氂蔮和簪珥。簪以玳瑁为擿,端为华胜,上为凤凰爵;皇后首饰为假结、步摇、簪珥,步摇以黄金为山题;皇后以下至二千石夫人、贵人其首饰均为大手结、墨玳瑁,又加簪珥。助蚕时的首饰:绀缯蔮,黄金龙首衔白珠,鱼须擿,为簪珥。</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 鲁ICP备11028298号 )

GMT+8, 2024-11-25 13:12 , Processed in 0.08439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