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33|回复: 3

06.11.16今日苏州杂志对苏州汉文化的报导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1-20 16:29: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b>导</b>
<DIV>
<P><a href="http://www.szxzx.net/news/zx/2006/11/15/zx-13-58-18-1367.shtml" target="_blank" >http://www.szxzx.net/news/zx/2006/11/15/zx-13-58-18-1367.shtml这是网址[upload=gif]UploadFile/2006-11/2006111612481373109.gif[/upload</A>]</P>
<P><b><FONT color=#333333>国学热风起东方水城 苏州:求索安身立命之道<!--Element not supported - Type: 8 Name: #comment-->
   </FONT></b></P>
<P>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2%" border=0>

<TR>
<TD height=36>
<DIV align=center>(2006-11-15 13:58)<!--Element not supported - Type: 8 Name: #comment--></DIV></TD></TR>
<TR>
<TD vAlign=top>
<DIV align=left>
<!--Element not supported - Type: 8 Name: #comment-->  面对现代风雨的激荡,大行其道的反传统思潮使国学在经历了局部瞬间辉煌与沉寂之后重新回归历史舞台。而中国历史绵远流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是巨大的聚宝盆,是伟大的智慧宝藏。其间有很多的精髓传至世界。如果把整个人类文明浓缩成12个小时,传统文化占据的历史也许不过仅仅数分钟,但是它对后世的影响却深远无际,它是中国人的根,是中华民族精神之所在。作为中华文化的衣钵传人,应该从丰富的思想宝库中汲取深邃的内涵,借助传统文化精髓推动现代社会进步。

<TABLE cellSpacing=10 cellPadding=0 width=52 align=center border=0>

<TR>
<TD><IMG src="http://www.szxzx.net/news/zx/2006/11/15/13-58-18-1367-1.jpg"></TD></TR>
<TR>
<TD  align=middle> </TD></TR></TABLE>
  清晨的雾霭还未完全散尽,经历昨夜喧嚣的苏州古城刚刚从沉睡中醒来。“吱……”,拖着长长的尾音,文庙高高的红色木门缓缓拉开,两排身着古服的队伍沿着红地毯,由南向北整齐地走向上文庙大成殿前的露台……,随后,古乐佾舞、《论语》诵读、祭文宣读在编钟、古筝等古乐器的伴奏下依次登台。文庙外的广场上则聚集了层层市民,其中不乏白发苍苍的长者。这不是在拍影片,而是在孔子诞辰来临之际,苏州碑刻博物馆与沧浪区双塔街道共同举办的一场纪念孔子活动。“旨在弘扬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孔子的思想和理论”,苏州碑刻博物馆副馆长张晓旭如是说。

  最近几年,国学热悄悄地在升温,尤其是自去年7月,我国宣布将在海外成立100所孔子学院,更引起世间的广泛关注。今年9月,复旦大学哲学系开出上海首个“国学班”;10月,清华大学也欲开设面向企业家的“国学班”;而前两年在全国火了一把的北大国学班也有意再度试水;近日,苏州大学又传出讯息:正在酝酿成立国学研究院。

  校园之外私塾等也如雨后春笋;网上有国学网、国学博客圈;民间兴起了开办私塾、穿汉服唐装热,尽管争议不少,但支持的人有越来越多的趋势。<FONT color=#0000ff>在苏州,也同样出现了以雪姐姐一家三口为主的一批汉服倡导者。
</FONT>
  从高校设立国学院、国学班,到民间兴办国学私塾;从全球祭孔到小学生“读经热”,国学正逐渐从象牙塔中走出来,成为全民的一种主流意识,而国学复兴在苏州也已经成为一股热潮。

  其实,凡此种种,究其根底,是在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在全球化与现代化的冲击之下,重新估定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以确立现代中国人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位置与角色。悄然兴起的“国学热”,实际上是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一种“认祖归宗”现象,是中国人对自己精神故乡的回归与认同。

  边走边看国学热

  据苏州大学国学研究院最早发起人马亚中教授介绍,从历史的轨迹来探究,中国历代王朝鼎盛时期,都曾经崇尚过传统文化的价值,或黄老之学,或孔孟之道。然而,近百年来,在反传统的浪潮中,从“五四”打倒孔家店到文革“破四旧”,最后与传统进行最彻底的绝裂,国学曾一度被视为近代中国衰落的原因之一。

  虽然国学的价值曾经被否认,但是在中国国力强盛之后,当源自于西方社会的自由主义在中国的经济领域发挥得“淋漓尽致”的时候,当西方的管理技巧被人们在商场上无所不用其极的时候,人们终于发现,随着经济发展而派生出来的一切社会的弊端除了制度的原因之外,还出于我们的自身,国学则是一味良方,物质富足后的精神缺失,只有在传统文化中才能找到精神关怀。因此,越来越多的人把目光转向被忽略已久的国学。

  其实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就有钱仲联、梁漱溟、冯其庸、朱东润等著名学者联名建议成立苏州大学国学院。1992年前后,国内几家著名高校就已开始开设国学课程;多家出版社陆续出版熊十力、冯友兰、钱穆等老一代国学大家的文集或者选集,也出版陈来、裘锡圭、申小龙等学界新锐的学术著作,一时间国学书籍洋洋大观。1996年,国家教委组织编写了一套叫做《中国传统道德》的多卷本语录体的书,遴选从先秦到清末既包括《周易》、《尚书》也包括《忠经》、《孝经》在内的多种传统典籍的语录。

  近年来,国学热进一步全方位升温,波及范围更广。从季羡林、王蒙等五人发表《甲申文化宣言》,到北京、厦门等城市举办的面对中学生的“国学夏令营”;从全球联合祭孔活动,到多个城市的多家幼儿园的孩子背诵《三字经》、《论语》等经典原本;从各大高校成立国学研究院到众多企业家纷纷涌入国学班。一些个人行为,比方北大硕士跪拜孔夫子灵位、某学者坚持10年穿长褂、大学生列队在湖边大声朗诵《中庸》、新私塾的开办等等,是这个热潮中的有趣花絮。

  不过此次的国学复兴同上世纪20年代因为西学盛行、需要国学复兴以获得文化的认同感不同,今天国学复兴是很自然地在社会生活中应用起来,颇为耐人寻味。中国总理温家宝从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学说里吸取了以人为本的意识;企业家在激烈的商场争斗,最终要在国学中找到一个港湾,既让自己休息一下,也可以在其中寻道,去发现比金钱更有价值的东西;而孩童则可以在国学熏陶中获得最早的启蒙,学会如何对待父母和师长……;这些将有助于推动社会的和谐。

  “国学”不是时髦名词,是中国人的根

  当历史的年轮驶入21世纪时,我们则面临着一个经济全球化的现状。很多人一直在担心一个问题,就是经济全球化会不会导致文化的全球化?经济的全球化会不会必然伴随着文化全球化?如果我们都穿西装、打领带、描眼影、染黄头发,那人家怎么判断我们是中国人,我们跟西方人还有什么区别?由此,就引发了我们对如何保存我们自己的民族文化,如何传承我们的文化传统的思索。

  百年以来,曾经在反传统的浪潮中,全盘西学,丢弃几千年沉淀下的传统文化,从而导致中华民族丧失了自己的民族精神。然而,学到的西方文化及其西学又不能转化为自己的民族精神,结果中国人灵魂四处飘荡,无所归依,中华民族成了一个没有民族精神的民族,从而成了一个没有民族文化自我的民族、没有民族文化身份的民族。在这种情形下,中华民族就成了一个不知道“我是谁”的民族,一个“精神分裂无所适从”的民族,一个民族内聚力日益弱化的民族。

  <FONT color=#0000ff>苏州汉服首位倡导人雪姐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上至天文地理,下至饮食服饰,从物质到精神无所不包。洒脱飘逸的汉服是汉民族优秀文化的代表之一,寄托了华夏民族的历史文化情感,是华夏民族精神不灭的象征。‘汉服运动’不是为了一件衣服,而是华夏传统文化复兴,也是民族文化自觉的觉醒。苏州传统文化精髓代表昆曲在大家的努力下已经重回到世人面前,希望华夏文化、汉服能够如昆曲一样为大家所重视。因为,无论文化还是其它,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FONT>
  “国学”不是一个时髦的名词,而是中华民族共同的血脉和灵魂,是中国文化的根,更是中国人的根。无论大陆,还是香港、澳门、台湾都拥有同一部历史,同一种文化,同一种语言,同一种文字。我们的传统文化是连接华人世界的文化之桥,心灵之桥,血脉之桥,在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中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中国作为一个大国要真正崛起,必须有自己的精神,有自己的文化品牌;中华民族作为一个民族要想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光要有强大的经济和军队作后盾,还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自己的文化。民族的腾飞不仅仅是经济、政治、生活水平的发达,归根结底,是伟大的民族文化的复兴,是新时代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发展。

  苏州纪念孔子活动的主办方双塔街道办事处的一位负责人说:“历史需要传承,文化渴求延伸。纵观历史,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起着很积极的作用。孔子思想更是深入人心,在古今中外产生巨大影响,是中国文化永恒的象征,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举办纪念孔子活动,希望借此继承和发扬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以丰富的文化内涵培育现代人品性,以浓郁的文化底蕴泽被子民,代代相传,发扬光大。</DIV></TD></TR></TABLE></P></DIV>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a href="http://www.hanyun5000.com/UploadFile/2006-11/2006112014134237683.jpg" target="_blank" ><IMG src="http://www.hanyun5000.com/UploadFile/2006-11/2006112014134237683.jpg" border=0></A>

<IMG src="http://www.hanyun5000.com/skins/default/filetype/jpg.gif" border=0>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a href="http://www.hanyun5000.com/UploadFile/2006-11/2006112014153264062.jpg" target="_blank" ><IMG src="http://www.hanyun5000.com/UploadFile/2006-11/2006112014153264062.jpg" border=0></A>

<IMG src="http://www.hanyun5000.com/skins/default/filetype/jpg.gif" border=0>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a href="http://www.hanyun5000.com/UploadFile/2006-11/2006112014162456338.jpg" target="_blank" ><IMG src="http://www.hanyun5000.com/UploadFile/2006-11/2006112014162456338.jpg" border=0></A>

<IMG src="http://www.hanyun5000.com/skins/default/filetype/jpg.gif" border=0>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a href="http://www.hanyun5000.com/UploadFile/2006-11/200611201418967216.jpg" target="_blank" ><IMG src="http://www.hanyun5000.com/UploadFile/2006-11/200611201418967216.jpg" border=0></A>
<IMG src="http://www.hanyun5000.com/skins/default/filetype/jpg.gif" border=0>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a href="http://www.hanyun5000.com/UploadFile/2006-11/2006112016184442799.jpg" target="_blank" ><IMG src="http://www.hanyun5000.com/UploadFile/2006-11/2006112016184442799.jpg" border=0></A>
 楼主| 发表于 2006-11-20 16:30: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位地产商人的文化思维

  胡蔡安:从国学中寻找企业商道

  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已经不能局限于“产(生产)、销(营销)、人(人力资源)、发(研发)、财(财务)”,依靠照搬西方管理工具、技巧,囿于术,终将无解。于是,企业家开始“向内寻求”,重新追溯自身文化的源流,从儒、释、道等传统国学中突破瓶颈,实现企业和自我新的跨越。

  文/许晓玉

  “企业家要么是王者风范的雄狮,要么是强悍霸气的狼,要么就是厚重稳健的大象”。在商海博弈利润争夺之间,难道企业家只能是十足的经济动物?“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止于至善。”胡蔡安面对记者的提问,道出了大理学家朱熹在《大学》中开篇的一段话。

  安信国际投资集团总裁胡蔡安的办公室,颇具中国传统文化风味。四面墙上,挂满了中国古诗词字画经卷,一卷大大的《金刚经》占满了正面的整个墙壁。旁边便是一个宽阔的书架,走近一看,书架上除了企业管理类的书籍外,几乎是清一色的中国传统文化书目。记者随手打开一本,发现书中已经密密麻麻写满了标注,足见研读者的专注。

  就是这样一位现代企业集团管理者,虽然深受西学熏染,却偏偏对中国国学由衷地偏爱。“西方管理学习归学习,但是我们仍不能忘记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国学中不乏关于商业方面的文化蕴涵,它的精神价值观曾经濡润了一代又一代的商人,完全可以用来剖析企业发展中许多值得深思的难题,找出更合理的发展新坐标。如果把正宗国学精髓与西方先进管理理论相融合,不仅能够发扬光大传统文化,而且企业经营也能达到更高的境界,运转自如,做得更加长远。”

  今年十一,胡蔡安沿习先人传统,在自己的度假村冉冉放飞几百盏天灯(孔明灯)。在台湾独特的教育方式下,自小就熟读四书五经,传统文化功底深厚的胡蔡安,现在正强烈地渴望再回到传统国学知识体系中,从国学的文化根基中挖掘祖先留下的珍贵价值,寻求更高的思想境界,参出更高的悟性。

  国学、西学,道、器并用

   国学传承千年的理念是“道”和“器”的统一,“知”与“行”的结合,在精神和实用这两个层面上是不能偏废的。而胡蔡安看来,在企业的发展中,国学与西学也俨然是“道”、“器”的关系,只有把两者发挥的恰到好处,企业才能良性运作。

  据专业人士总结,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五次财富浪潮:首先是八十年代,靠胆大“下海”的众多个体商贩富了起来;其次是八十年代中期疯狂购买股票认购券的人富了起来;第三个阶段是九十年代初,一些人从房地产业的炒作中大获暴利,催生了不少亿万富翁;由中关村高科技创业群体成为千万富翁带来的第四次暴富浪潮;第五个阶段是第五次经济浪潮,就正在开放的WTO关贸理念,无店铺经营(直销)这个商品流通市场,尤其是结合了互联网电子商务(复合式直销)这个平台民企大规模崛起,很多人也富了起来。但是,为何财富浪潮一浪高过一浪,企业却被一拨拨淘汰?不能获得长期发展?

  精通西方经济管理理论的上海永和房地产总经理杨永法认为,普遍原因是很多企业家仅仅只学到了西方管理中的技巧等表皮部分,并没有学深学透。胡蔡安虽然认同这个说法,但是他觉得最重要的是管理者没有树立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只是再靠赌博式的方式,搏到一次便过了一关,毫无内涵可言,无论成功或失败,都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胡蔡安坦言:“西学是教你如何把事情做好,我们照此做好了一件件事情,但要保证长期把事情做好就必须有精神上的理论指导,必须要靠做人。国学传统就恰好教你如何做好人,只有善加学习,与西学相辅相成,企业才能得到长足发展。”

  “兵雄雄一个,将雄雄一窝”,尽管很多企业失败表面看是某个具体操作层面的原因,但是归根结底,往往是因为企业家自身缺乏长足国学之“道”。

  做企业不必太刻意

      其实,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无论在亚洲还是欧美,有一大批学者在对传统中国国学与企业经营发展进行潜心研究。松下电器的创始人——松下·信之柱,甚至曾要求其主要部下必须修禅。国学对企业发展的作用,在胡蔡安看来其影响是需要长时间潜移默化的,绝对不像学习战略管理,实战性和实务性都很强,国学属于文化和价值范畴。

  谈起创业初期,胡蔡安感觉自己现在和过去反差很大。最典型的表征就是,当时做事情功利心太重,不能保持一颗平常心。“那时,自己一天到晚都在想着企业的事情,考虑如何赚钱,想要不断争取更多客户、想提升企业管理水平节约成本等等,无非都是为了获取更高利润。一旦遇到挫折,就非常容易产生心理失衡”。

  但是,做企业本身就是一种趋利性很强的事情,如果完全以“平常心”对待,过于超然,那恐怕就做不好企业。这个度似乎很难把握,胡蔡安一直用证严法师的一句“做事多用心,待人同理心”标榜自己,恰当地得以把企业“放下”和“放开”。“我要求我和我的员工,每做任何一件事情都要用心去做,并从善意的心态出发,往往会成功。即使一旦出现问题,多站在同事、客户等对方的立场去考虑问题,事情往往很轻松解决。失了败,也不会产生消极情绪。”

  走近安信,无论是玻璃大门还是会议室里,都能看到上面写着“人生不能等的两件事:行孝、行善”和“诚正、信实”等字幅。并且,就在今年十一,他在西山乡村牛仔俱乐部举办了“庆国庆,迎仲秋,天灯祈福o(︶︿︶)o 唉”,他说:“希望尽自己的微薄力量把中国源远流长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来,代代发扬。”胡蔡安告诉记者,他一直尝试着把国学塑造为安信集团的企业文化。

  根心与灵修,寻求第三空间平衡

  当企业突飞猛进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企业家们会突然发现企业发展的速度已经远远超过了自身发展的速度。面对高速旋转的市场飞轮,他们不时产生眩晕感,有时也觉得力不从心,不但难以把握变幻莫测的市场,更难以把握自身。

  显然,当企业走过漫长的创业期和成长期之后,持续发展和再度飞跃成为瓶颈,企业家必须找到重新出发的新坐标。越来越多的企业家需要向内追问:自身和企业的愿景及使命到底是什么?他们正试图回到最根本的哲学问题,人活着究竟是为什么?进入生命本质的思考。这就是近年来“根心”和“灵修”日益受到企业家重视的根源。

  清华大学国学班的一位负责人就说到,企业家需要悟彻自身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技术只是一个工具和手段,是很重要的加速器,但不是最关键的。

  胡蔡安告诉记者,自己在不同的人生时期、事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喜欢看不同的书。“我年轻的时候喜欢看管理、经营方面的书,中年以后尤其是现在更喜欢了解宇宙、人生的道理,多看佛学等国学书籍”。潜修国学,他觉得收获最大的不是增加了多少知识,“最关键的是对世界、生命有了自己的理解”。他认为传统文化中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都是先人经过人生磨炼总结出来的,他们留传给我们的精神对个人精神锤炼、内外和谐“非常受用”,甚至能帮助企业家到达至高境界,即“只做人不做事”(第一层境界是“不做人只做事”,第二层境界是“又做人又做事”),获得身心平衡,给予内心最彻底的放松和解脱。

  “大企业家一定有大修为,有大修为者方可成大业”。

  1P评论

  激活2500年的基因

                   文/许晓玉

  如果靠在祖先留传下来的传统文化枕头上睡大觉,也是十分不可取的。城市经济要发展,还必须要跟随时代的步伐,让传统文化融入现代技术中。

  在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畔,有座匠心独具的雕塑,呈现螺旋上升结构,雕塑上刻着两个字——“圆融”。这是苏州城市变迁的一个鲜明标志,它所表达的深刻含义就是——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互融共生。回味苏州近十年来一鸣惊人之变,发人深醒之处,不仅仅只是GDP的跳跃增长,科技产业旋风的高调掀起;更耐人寻味的是,苏州的现代化与科技化进程,为什么竟没有割断与传统文化的联系?千百年来的老街古巷为什么可以完好无损?为什么旧貌不改,却依然能够另塑新颜?

  苏州市副市长朱永新直言不讳:“苏州80年代靠老乡,90年代靠老外,说到底,最终还是靠文化。”这不免让人疑惑,历史悠久的城市不是很多吗?为什么有的却没有产生出新生活力和生命力呢?“光有文化底蕴也是不够的,必须用现代意识去激活古老的文化元素,这样古韵与今风才能合鸣”。朱永新形象地描述,苏州的城市发展就如同“双面绣”:一面是科技,一面是人文;一面是传统文化,一面是现代经济,协调地合为一体。的确,当我们回顾一个个令人怦然心动的发展转折点,回首苏州之路坚实而又深刻的轨迹,必然会深深探触到几千年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文化底蕴赋予苏州的独特城市精神,并且发现,在今天它再次成为苏州崛起的强大根基和动力。      

  如果说粉墙黛瓦的精致线条和小桥流水的低吟浅唱是苏州“城市名片”的背景音乐;勇于创新的国际视野和被经济学家热点关注的“苏州之路”是苏州推进城市化建设进程中激越的主旋律;那么,传统文化则是这座城市的灵魂,是恒久的生命力和竞争力。

   10月16日,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2006中国魅力城市评选活动中,苏州市荣登“中国魅力城市”榜首。在央视申魅展示评选录制现场,苏州市委副书记、市长阎立o(︶︿︶)o 唉阐述:“当今思想界普遍关注着这样一个问题:中国传统文化是否具有滋生出现代文明的内在基因?对此,苏州以‘传承文化之脉、引领和谐之美’的理念与实践,成功地作出了肯定的回答。”

  今天,在古城苏州,在三大法宝张家港精神、昆山之路和苏州工业园区亲商理念中,我们能够清晰地听见传统与现代、人文与科技、古城与新区相互辉映、灵动交融的和声。
发表于 2006-11-20 19: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正面的报道,应该会越来越多的!大家加油!
 楼主| 发表于 2006-11-25 23:01:27 | 显示全部楼层
加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 鲁ICP备11028298号 )

GMT+8, 2024-11-25 04:48 , Processed in 0.11276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