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69|回复: 1

从语言政策的变易看东亚国家的文化认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3-31 12: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几千年来,东亚地区各国是有近乎统一的文化认同的,中国人称之为以中国为核心的“中华文明”。这个“中华文明”,即便是到了一百多年前的近代,也还为东亚诸国所认可。但短短一百年,不过几代人的时间,植根于如此广大地域的人群的认识,却可以这样轻易地被改变?!
其实,早几百年,朝鲜和越南,就无论是出于方便各阶层人民的交流的目的,抑或是为了要彰显其民族独立意识,都创造出了自己的拼音文字,而日本更是在一千多年前就有了平假名和片假名。虽然如此,但这些国家所自创的民族文字却一直没能取代汉字而成为通行全国的官方文字。直到一百多年前,佩里来航和鸦片战争,破灭了中国人天朝上国的梦想,更彻底地打击了东亚诸国对中华文明的顶礼膜拜的热情。而正是从那时起,几千年来的传统,如我们所看到,没能经受住不到百年的考验。佩里的来航,日本人积极地开始接受西方文化,而中国人却没有他邻人那般的谦逊,眼看着夷人的炮船轰炸了广州,威胁了天津卫,却并不甘心,直到承受了百年的苦难,才终于以赤裸的肉身去领受西方文明的救济。
      当然,我们可以说,1962年6月,中国政府就开办同文馆,但那并不算得了什么,比起今天的中国政府把英文提高到的无以复加的地位,甚至连让步也还不算,其主旨无非是贯彻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精神。
<P>       在本文中,主要论述的,是受汉语影响至深的中日韩朝四国,及台湾地区,顺带也有涉及香港澳门地区。</P>
<P>一、东亚各国语言政策的历史变易
       早在1443年,朝鲜王朝世宗就下令创造庶民使用的简单易学的表音文字。学者们遵照王命,创造了由11个元音和14个子音组成的表音文字。这种钦定文字颁布之时,称为“训民正音”。然而,统治阶级仍然只限使用汉字。妇女、儿童使用拼音字。用拼音字书写的文章叫“谚文”,受人歧视。直到后来的“甲午更张”之后,朝鲜引进太阳历,官方正式从专用汉字过渡到汉字与表音字结合结合使用。但随即,朝鲜落入日本的殖民统治之下,日本强令“国(指日本)汉文字并用”,残酷镇压使用表音文字的朝鲜人,从而把表音字后来被朝鲜人看作是民族主义精神的象征。1950年,韩国部分出于朝鲜战争中入伍青年的学历参差不齐,读不懂混有汉字的教科书。于是首先在军队中统一使用表音字。而后扩展到全社会使用表音字。而朝鲜也在1949年起全面废除使用汉字,逐渐过渡到一律使用表音字。但由于朝鲜战争后,朝鲜与中国交流面的扩大,1968年在o(︶︿︶)o 唉指示下,修改了一律使用表音字方案,逐步恢复汉字教育。目前朝鲜小学生从五年级开始学习汉字,至高中毕业止学习1500个汉字。大学期间再学习1500个。共计教授3000个汉字。   而同样是在1968年,韩国的朴正熙总统下令从1970年起,公文中禁止使用汉字,强行废除教科书中使用的汉字。此后,韩国小学、中学教科书中的汉字被取消,完全使用朝鲜表音字。在其后的30年当中,小学完全取消了汉字,初中高中仅向学生教授1800个汉字。这一原因造成韩国20——40岁的人几乎完全不懂汉字。他们被称为“表音字的一代”。
      与朝鲜半岛相类似,日本也经历了从热衷学习汉字,以使用汉字为荣,过渡到积极创造表音字,汉字与表音字并用。但比起韩国近代彻底废除汉字的举动,日本却显得并不过激,这其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有很多类似汉字的象形文字,其实根本就是日本人自创的,被称之为“国字”。因而在要选择以表音字来完全代替汉字,就将面临诸多“国字”不知该如何取舍的问题了。在这两难的处境中,日本人选择了所谓限制汉字的办法。早在1866年,前岛密就向日本末代将军德川信喜提交了《汉字废止之议》,说什么中国萎靡不振,是因为受了象征文字之毒,并且把废止汉字与造就所谓“大和魂”扯到一起。到明治以后,又于1923年发表《常用汉字表》,正式开始实行限制汉字的政策,之后的1931年又进行了修定,又在1942年由“国语审定会”提出《标准汉字表》。战后又经过几番修订,直到1981年才算是基本上规范了日文中汉字的运用。
在东亚地区,台湾是最特殊的,所面临的问题即便与韩日等同,所不同的,即把韩日的“民族意识”换成台湾的所谓“本土意识”,官方意图创造所谓“台湾语”以替代国语(有台湾人开始称之为“华语”)虽然台独分子多主张推行所为“台湾语”,台“教育部”更于2003年3月初通令各级学校废止实施了30年之久的“国语推行办法”,但在台独分子内部,所谓“台湾语”的书写形式也都还没有形成定论。在台湾,有所谓“注音二式”之争,又有所谓“通用拼音”之争,更有甚者,主张用“罗马白话字”。而几乎所有当代台湾语言政策的制定,都与台独意识有着密切的联系。
      至于香港澳门,由于地小人少, 历史问题也并不复杂。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之后,当年9月香港政府教育署即公布《中学教学语言指引》,其中即有对香港语言政策清楚的文字说明:“因此,政府的语文教育政策,以‘两文三语’为目标,期望我们的学生,可以中英兼擅,能书写通顺中、英文,操流利的粤语、普通话和英语。”这样的语言政策简单明了,自然也拜赐于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与大陆方面“一国两制”政策的顺利施行。</P>
<P>二、从语言政策的制定看东亚各国各地区的独立意识
      在东亚,由于历史上日本和朝鲜都曾谦虚地从中国引进过汉字,虽然其间也有出于方便政府与下层民众交流的需要,而各自创造出了本国的表音文字,但主要是到了近代,西方国家显示了其远高于中国的先进性,日韩两国在亲眼目睹了中国在西洋人面前的无可奈何之后,更在亲身感受到了西方文明的强大魅力之时,发自内心地认同了一点:现代化也就是要西方化。当然,对于这一点,也并不是所有人都认同的,虽然在日本有所谓“脱亚入欧”,在韩国有废止汉字,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在民族精神上,两国都是有着强烈的中国性的(这里所谓“中国”,是文化上的定义,以前日本称荷兰人为“南蛮”,莫不就是他们以“中国”自诩了①?!)
      仔细观察近代日韩两国语言政策的制定,首先一点,要废止或限制汉字,为的无非从疏远中国来提升其民众的民族独立意识,而其实,对中国的疏远是从满清时代就开始了的。前一段时间,央视播出韩国历史剧《明成皇后》,其中是有很多删节的,原因是丑化中国人。未删节的版本没能看到,不知所谓丑化是到底丑到了哪里。但当时满清入关,朝鲜人虽然也来朝贡,心底里却还是向着明王朝。1704年甲申,明朝灭亡六十年,李朝肃宗亲自以太牢祭祀崇祯皇帝,并且朝鲜内所有公文以及私人信函,都一直沿用崇祯年号。而尤为感人的,是李朝孝宗誓志反清复明的一番话,他说时机一旦到来,就领精兵十万入关,相信中原豪杰一定会有响应的,最后反倒是中原的“豪杰”们让自号“小中原”的朝鲜人失望了。至于日本人,虽然没有朝鲜人那样对明王朝的忠诚,却也同样地蔑视满清,更蔑视在满清的治下当了顺民的汉人(日本后来莫不是要效法满人?!)。以上所述并不直接与语言政策有关联,但却又不可不提,因为中国的弱是从明清之际开始的,日韩对中国的看不起也正是从汉人做了顺民的时候开始的,中华文明的衰弱、汉字地位在东亚的被挑战也正从满清时开始的。由此,我们是不是应该o(︶︿︶)o 唉本的蔑视中国、韩国的民族精神高涨,作重新的认识呢?
      虽然无论日韩,在文化上更倾向于接受现代化了的西方文明,但在心理上却还是没有下定决心。既然是要有独立意识,那就不应该只是区别于中国,还应该区别于西方,而割断了历史的拼音文字却更像是传自西方,今天的处境就似乎很有些尴尬了。今天的中国呢?汉语是母语,没有人敢说不的,但由于现代化就难免要有些西方化,文化上更多西方色彩的侵入,在语言政策上则强令学生花费相当的时间来学习英语(至于那种中洋结合的考试办法,其失败,则笔者不想多说)。比起“小中原”的朝鲜半岛,比起东夷岛国的日本,中国似乎更少民族性,而更多西方化。当然,这其中,列宁主义的祸害与满清的遗毒都脱不了关系,以致形成今天中国人的性格:穿着日本的学生装,就说是国服;穿着满人的旗袍,却说是唐装!</P>
<P>三、中国的强盛将可能对东亚各国各地区语言政策产生的影响
      在今天,中国未来的强盛已经是可以预见的,但在文化上却少见出有自己的独立性。在这一点上,不仅是步日韩后尘,而且更为严重。在面临现代化即西方化的宿命论的定义下,日本制订了成为“文化大国”的计划,韩国也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并且在自己的文化产业领域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但作为中国文明发源地的中国却不见有丝毫动静,近些年倒是沉浸在了康乾盛世的梦幻里不能自拔。
      虽然在短期内,我们还不可能有抗衡西方文明的实力,又或者根本没有那种可能,但作为中国人的政府,作为代表着占中国绝大多数人口的汉唐文明的光荣血裔的国家机构,应该制定即能满足本国需要,同时又适于提高民族自豪感的语言政策。而等到台湾问题解决之后,更要着手于继承传统与创新文化的两个方向的努力,大力宣扬中国文化, 突显汉语教育的重要性。在普及教育中,不应该仅仅满足于教会学生使用汉语进行日常交流,更要强调古典文学修养及母语的创造性运用能力。只有这样,不仅中国,日韩也就同样能在中国的带领下走出困境,否则现代化就只能是西方化了,中华文明也将覆灭,而这是作为中华文明合法继承人的中日韩三国都必须要面对的。
      当然,在述及于此的同时,我们不能说是要o(︶︿︶)o 唉英语的入侵。在稳固民族语不可动摇的地位的同时,英语的普及也是必要的。但对于此,我们不应该急于一时,西欧的经验很值得我们学习。在今天的法德等国,政府与民间都大力宣扬保护母语,其法语德语的保护和传播机构有很多,当然这是在英语已经相当普及的情况下去做的,而英语在法德的普及又岂是一二十年的事呢?所以,中国如需普及英语,也应当效法西欧。
简言之,只有中国在语言政策上找到了出路,整个东亚也才有了出路,否则在各自的迷茫中而又不相互提携,就只好各自在迷宫中失掉自我,永无出头之日了。韩国总统金大中,1999年2月9日签署总统令,批准道牌和政府公文中使用汉字。这不正是中国的强盛所得到的结果吗?我们可以预见,一个有着鲜明中国文化特色的中国,将可以引领东亚地区重新树立对中国文化的认同,而区别于西方文明。</P>



<P>注:①冯友兰言道,中国一词在古代文化意义最甚、民族意义最少、国体意义尚无。冯友兰言道,中国一词在古代文化意义最甚、民族意义最少、国体意义尚无。</P>
<P>参考文献:
《日本汉学研究新高度——读李庆教授的,〈日本汉学史〉》,王岳川
《台湾语言政策的前景》,张淑芬,《自由时报》2004年4月23日
《台湾的语言政策及其论争》,许长安</P>
<P>
</P>
发表于 2005-4-2 11: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P>好文章!盲目推广英语是中国一大失策,现在应该反思改过了,汉字简化所说方便了书写,但是过于草率,后患无穷。</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 鲁ICP备11028298号 )

GMT+8, 2024-11-26 04:39 , Processed in 0.06646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