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988|回复: 9

[转帖]高考语文丢失了什么 如何拯救我们的母语教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2-30 20:16: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文以中国大陆、中国台湾、民国时期以及美国语文教育进行了一些比较)

  2006年的高考硝烟已渐次消散。对于中国大陆的950万考生来说,人生的一次大拼搏已告结束。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将与这个宜人的初夏一起,载入他们的青春史册,成为记忆中或明亮或黯淡的一页。  

  但高考,作为中国教育的一个特殊现象,仍会成为一个道不尽的话题持续受到公众的评议。  

  笔者近年来有幸参加了新课标高中语文教材的编写,从而接触到大量上世纪前半叶及台湾地区有关母语教育的相关资料,对照今年全国及各省市的若干套语文高考试题,对当下语文教育的价值和功能谈一些看法。

  

  为了便于说明起见,这里仍以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语文高考试卷为例。  

  首先,笔者以为,语文试卷与其他学科的试卷不同,用来出卷的语言材料应该文质兼美,即应该反映出汉语本身的特质和美。出题者不能随便从哪本书中找一篇文章让学生分析,或者随便从哪篇文章中拎出一段话来出题,更不宜使用报纸语言。因为这种语言本身缺乏汉语的典范性,更缺乏汉语的美和生命力。  

  可是,很遗憾,仔细研究今年的高考语文试卷,大量充斥着这样一些语言。  

  请看第I卷第4题:  

  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遍布华夏的古村落,作为乡土建筑的精华,__,__,__,__。__,__,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的形成产生过深刻的影响。  

  ①却辉映着辉煌的过去  

  ②鲜明地折射出中国悠久的历史  

  ③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  

  ④它们看似陈旧  

  ⑤生动地展现了民族文化的丰富多样  

  ⑥成为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的一个窗口  

  A.④①③⑥②⑤  

  B.②⑤⑥①④③  

  C.③⑤②⑥④①  

  D.⑥④①③②⑤  

  笔者看了足足5分钟,也没看出眉目。耐着性子再仔细拜读,终于发现是这段文字本身的问题:语意重复罗嗦,句子冗长累赘,本来就无须那么多话来表达,难怪判断不出答案。心里不禁替考生暗暗叫苦。  

  笔者后来在网上找到的“正确答案”是“C”。  

  像这样拙劣的语言材料,怎么能拿来当作高考语文试卷的题目呢?  

  同样,请看第II卷第18小题。  

  18、在文中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使上下文连贯起来。将答案写在文段下面对应的序号后。(4分)  

  语言的形式__①能是美的,__②它有整齐的美,抑扬的美,回环的美。这些美都是音乐所具备的,__③语言的形式美也可以说是语言的音乐美。在音乐理论中,有所谓“音乐的语言”;在语言形式美的理论中,__④应该有所谓“语言的音乐”。__⑤音乐和语言不是一回事,__⑥二者之间有一个共同点:音乐和语言都是靠声音来表现的。  

  ①__②__③__④__⑤__⑥__  

  笔者怎么也想不出第一个空格应该填什么:是填“可(能)”乎?好像不对;“只(能)”乎?也不像;那到底什么“能”?笔者百思不得其解。待查了参考答案,更是瞠目结舌——居然是填“之所以”!如此一来,这句话就成了“语言的形式之所以能是美的”——这算什么话呢?是中国话吗?是汉语吗?  

  显然,这句话本身违背了汉语通常的表述方式,它本身就是一个病句。而且,这段关于语言形式美的论述在理论上也有问题,此不赘言。  

  相似的问题还有。  

  笔者不禁要问:如果我们的高考语文试卷中充斥着这样一些低劣的语言材料,如何能测试出学生对汉语的理解力、欣赏力和想像力?  



  由此,笔者联想到上世纪前半叶的国文教育及台湾地区国文教育现状。  

  

  “国文”“国文”,堂堂一国之文,中华民族的五千年文明之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精神之根,文化之根。它唤起的是我们潜意识深处对自己国家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发表于 2006-12-30 20:46:19 | 显示全部楼层
由以簡體字取代正體字開始漢語巳經一直受到摧殘
发表于 2006-12-30 20:58:28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紫玄君</I>在2006-12-30 20:46:19的o(︶︿︶)o 唉:</B>
......巳經......</DIV>

大概不是用的拼音输入法?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30 20:59:27编辑过]

发表于 2006-12-30 21:37:04 | 显示全部楼层
<P>幸好我已经不需要高考了。    </P><P>高考的语文,正在向新时代的八股文趋势转化,变成低级趣味的文字技巧,而忽略了文字本身的魅力,以及文字所承载的东西。</P>
发表于 2006-12-30 21:50:34 | 显示全部楼层
<P>同意楼上</P><P>另外十几年语文课的教学方式简直是在摧残学生对中文的兴趣。</P>
发表于 2006-12-30 22:25:05 | 显示全部楼层
<P>本人高三学生……感觉此帖作者多少有些断章取义……(或者转载不全?)</P><P>一些语用题是很惨,但不是所有,更不能以此来说“高考语文丢失了什么”(我纯从这篇文章的论证角度讲的……)</P><P>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喜欢并拥护语文高考(确实有很多让人抓狂的恶心题,还有该死的作文)。只是这个题目太大……我不认为有人能写好……</P><P>高考是个没法说的事情……</P><P>中文更是一个没法说的问题……</P><P>北大自主招生笔试的时候,语文作文题是“二十年后的中国”……我写的是……中文拼音化,汉字被识别为乱码,中国有未来,没有历史…………(分应该很低,因为语文总分才六十多,而我前面古文、对联、成语什么的应该答得还可以。)</P><P>为什么呢?不管是被遗忘还是捧杀……我为中文担忧……</P><P>大学开始报的中文,后来想了想,改成考古,现在又想想,也可能读考古中文双学位吧……</P>
发表于 2006-12-31 18:48:29 | 显示全部楼层
<P>考试归考试 学习归学习 二者在中国现行的教育制度下 没有必然的联系 如果要学习东西 就不要想一定能过什么考试 如果想过什么考试 那就针对那考试钻研应试技巧</P>
 楼主| 发表于 2007-1-3 17:16:40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赞成楼上
发表于 2007-1-3 18:45:44 | 显示全部楼层
<P>7楼得说得在理。</P><P>读书读了这么多年得我,最后得出来得结论就是:尽信书则不如书。</P><P>捧着课本应试,和八股一样,把人读死了。可怜我最起码化了10年时间才明白这个道理</P>
发表于 2007-1-3 20:30:50 | 显示全部楼层
<P>感觉现在学校更重视英语</P>[em09]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 鲁ICP备11028298号 )

GMT+8, 2024-11-25 01:27 , Processed in 0.07346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