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223|回复: 0

[转帖]清明时节在家乡感受到的中国汉族老龄化危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15 00:10: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清明节回家祭祖,在山上见到了各个不同家族的扫墓群体的时候,我有一个强烈的感觉就是:中国的汉族老龄化危机扑面而来。在祭祖的每个群体中,总是中年与老年人占了大多数,纵然在清明时节,有不少年轻人因为工作与学习原因不能来扫墓,但以我的观察,加上对自己家族与一些熟悉的其他家族的分析,即使一些年轻人能来参与扫墓,也只是稍微降低这种比例而已,而且,同样有很多中老年人因为腿脚不便与身体原因没有上山(这种山不是有公路直达的墓园,而是只有崎岖泥路的半山坡),只要把这个因素计上去,年轻人的比例一样可以被浠释掉大半。
  
   以我的家族为例,四五十年代出生的父母辈一代算做第一代,他们在六七十年生育的子女算第二代,多数为两胎,少数在两胎以上,与父母辈保持着平衡。第二代人中的六十年代者90年后开始生育小孩,在国内的全部为一胎,七十年代者部分于21世纪后生育小孩,但尚未生育和未婚的还多一些,至此,我的家族人口比例开始失衡,四十岁以上的人口占了多数,十五岁以下的人口相对极少,出现“老龄化”的趋势。
  
   这个县城的大部分汉人家族,都或快或慢的进入“老龄化”趋势。受制于计划生育政策,加上一些年青人不想生育和生得起养不起的观念,汉族的人口在这个少数民族自治县中的比例越来越少了。与此同时,少数民族优惠政策让汉族精英在原本汉族占绝对多数的县城里倍感压制,有机会离开的人都在往外跑,少数民族拖家带口的陆续迁入县城,他们的孩子通常有三个以上――而且很奇怪我见到的都是男丁为主,中国的“老龄化”趋势与少数民族是丝毫没有关系的。
  
   据报道:中国新出生的人口中,少数民族在2005年占了42%!相信要超过一半并不难。这意味着,在21世纪出生的中国人,将来可能有一半的人口都是少数民族!………我在这里还称呼他们是中国人,可是,他们中的一些民族,到那时真的会心甘情愿说自己是中国人吗?即使是中国人,那时的中国还是现在的中国吗?
  
   大道理不多说,我只想起前几天看到的一个“选秀”节目,让我心中泛起一丝寒意。那个节目是为央视主持人王小丫挑选主持搭档,最后王小丫相中了一位名字叫什么买提(名字估计是o(︶︿︶)o 唉)的男士,本来这也没啥大不了的,觉得他好就选他呗,但王小丫说了句:“因为我自己本身也是少数民族,所以我对同样是少数民族的人有一种特别的亲切感(大意绝对没错,个别字句也许有出入)……….”这时候,我才想起,原来王小丫是彝族,她对其他少数民族的感情来得是那么的自然、出于本能、不需要掩饰、在不经意间就流露了出来。我无意攻击王小丫女士和买提?男士。但我想说的是,少数民族在族群、形态、政治、文化、语言上各不相同,但并不妨碍他们互相感到亲切,这就难保将来的的某一天,当中国人口形势发生逆转时,各个不同少数民族,甚至是本来互有成见的少数民族之间,却可以在相同的政治利益驱动下,产生相同的政治感情,互相的进行支援。
  
   下山了,恰好碰到另一个家族(小家族,是直系血缘关系的两个家庭)的人正在上山,我的亲戚与他们认识,于是停下来打个招呼,当时我随便数了一下,他们共有九人,中年和中老年人居多,年轻人有三位,一位是二十岁左右的女孩,另二位扛着锄头和镰刀的是男青年,和我住在当地的亲戚也认识,却不像是那个家族的人,道别后我向亲戚询问,原来那两人是在清明时专门受雇为缺乏青壮年的家庭(家族)进行锄草等体力劳动的,每一次可以拿到30元钱。这门生意并不只他们做,而且生意还不错。就像刚才那个家族,我也得知到,他们没来的年青人中,就只有一位还在读中学的男孩,除非他几年后长成大小伙子,而且还愿意拿起锄头,否则这个家族今后的清明祭祖,都要一直请外人来锄草了。当然,有条件把墓地修为水泥的,就不用锄草了。只是,计划生育政策再这样一成不变下去,他们的祖宗、我们的祖宗,以后会不会再也没有人来祭,也是一个疑问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 鲁ICP备11028298号 )

GMT+8, 2024-11-22 18:04 , Processed in 0.06657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