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521|回复: 10

[转帖]我看《三峡好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3-8 11:03: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B>[转帖]我看《三峡好人》</B>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

<TR>
<TD><FONT size=5>我只关心人---《三峡好人》

作者:余思1986 提交日期:2007-1-5 01:23:00


  这部将近两小时的电影,没有任何剧烈厮打和色情的镜头。
  
  电影开场,由黑场转入一个长镜头,嘈杂的声音里画面由模糊变得清晰,行驶在三峡里的船上有着形形色色的乘客,脸上有喜有忧,一个孩子趴在围栏上看着滚滚长江,点着烟的父亲伸手扶着她的背,头发零乱的女人脸晒得黑黄坐在一起絮絮叨叨打着扇子,一群又一群脸上满是沟壑的民工们聚集在一起,烟雾缭绕的画面拥挤着男人们黑黝得发亮的膀子,此时三明就坐在船头,双手搭在膝盖上捂着自己的破包,镜头扫过兀立的红桥,一个苍凉的声音响起,《林冲夜奔》川剧配乐,三明的脸显得很安静,水浪轻轻摇晃的画面下三明慢慢转过头,一脸惆怅地看着气势磅礴的长江……
  
  毫无疑问这又是一部悲天悯人展示社会小人物糟粕生活的电影,但当我坐在电影院里随着三明的眼睛同样惆怅地注视着那个在高楼间钢丝上的人默默行走时,我知道这个电影是值得尊敬的。北大的同学说贾樟柯在北大点映的时候曾两度落泪,看电影的时候我觉得贾樟柯是一个好人,第二次看这个电影的时候,“贾樟柯作品”五个字出现在一整片开阔的江面上,轮船的汽笛声毫不掩饰地响着,这是个值得警醒的时刻。在这个太多的人事物已经被遗忘的年代他的镜头一直没有隐藏他对这个世界的关注。
  
  三峡好人的故事很简单,山西的煤矿工人韩三明从汾阳来到奉节,寻找他十六年未见的前妻。两人在长江边相会,彼此相望,决定复婚。女护士沈红从太原来到奉节,寻找她两年未归的丈夫,他们在三峡大坝前相拥相抱,一只舞后黯然分手,决定离婚。
  
  英文片名是《Still life》,这个比中文片名直白,毫不隐讳告诉观众这个电影关注的是人的本身。贾樟柯在故事梗概的最后加了一句:老县城已经淹没,新县城还未盖好,一些该拿起的要拿起,一些该舍弃的要舍弃。
  
  三明和沈红都不远万里从山西来到奉节,在这个部分被淹没,未来即将完全被淹没的县城带着各自的希望寻找着自己的伴侣,两段故事都与寻找有关,贾樟柯与法国新浪潮的代表人物瓦尔纳一样偏爱寻找的主题,而关注寻找题材的电影本身就代表了主人公自身的漂泊和寂寥。
  
  不论是三明买来的妻子,还是已经变心的郭斌,而寻找的所谓伴侣实质上没有爱情,但是三明和沈红仍然不辞辛苦从大老远跑来,抱着寻找的目的,这本身就是一种生活的惯性,就像在这座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古城里的所有人一样对生活有着固有的惯性,这个城市因为三峡而经历急剧的变化,在拆和破之间三明与沈红各自内心的感情随着环境经历着巨大的变化。
  
  三明来到奉节,首先经历了o(︶︿︶)o 唉的强买强卖,观看一个滑稽的变钞票的魔术后所有人都要强迫缴钱,三明拿出刀维护自己,此时这个曾经被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的县城已经完全物化。我觉得贾樟柯在这个电影里完成了对自己的某些超越。正如三明加入老鬼拆房一族的队伍之后,苍老的男人们互相诉说着自己的故乡,老鬼拿出一张十元的人民币,指着背面弯曲的长江某点说这是自己的故乡夔门,三明拿着五十元人民币的背后壶口大瀑布说这是我的家。人民币背后的家乡已经离他们很遥远,夔门甚至已经永远沉入水底,这些社会底层的人为了钱必须背井离乡,钱的背后镌刻着他们的家,可是他们必须付出极大的代价才赚到钱。这个情节在我看来堪称神来之笔。
  
  贾樟柯仍然坚持着他的长镜头美学,一个事件毫无保留地用一个漫长的镜头来表现。在这个电影中,贾樟柯还特别喜欢用只闻声不见人的手法来展示人物内心,沈红在大而空的仓库里站着,刘主任的声音与她一问一答,最后沈红操起铁锤狠狠砸开了铁门……老鬼四个人在屋里狼狈吃着面,三明恳求他们帮忙找么妹,一问一答就是看不见三明的脸,你只能猜测三明说这些话的表情,而正是因为你看不见才觉得如此撼心。我觉得贾樟柯一直把情绪很收。三明在江边面对这苍老并不美丽的前妻说的三句话:“你比以前黑多了。”“你现在好么?”“我对你那么好你都要跑。”妻子只回答了一句:“十六年了你为什么才来找我。”三明的回答我不记得了,他的意思很含糊。据说剧本里的原话是三明告诉妻子他出了矿难,刚从生死线上爬出来才来找她。我觉得不说出来更好,因为你真正爱一个人你会对他隐瞒你最想隐瞒的事情,因为你不想伤害她,而三明什么也不说其实更震撼人心。其实这个时代和电影一样已经不再需要过渡放肆和滥情,真性情更可贵至少我这么想。看到这一段的时候我哭了。
  
  片子被分成了几个部分,但其实这个划分与情节没有太多实际性的关系,烟酒茶糖四个字,在贾樟柯严重似乎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代名词,人们在这个已经剧烈动荡的城市里仍然摆脱不了计划经济时代的桎梏,就像是已经破产的工厂里厂长仍然莫名其妙要向为一个在另一个工厂里的人负责一样,但是这个小县城的一切却跟外面的世界完全不一样,住宿便宜得只要一块二,小马哥用糖安抚用自己的生命去摆平别人的年轻人。而在沈红的世界里,这个小小县城的一切都那么陌生,有钱的丁亚玲和郭斌的私情一直若隐若现,没有人告诉沈红这实质上是不是真的,沈红一次又一次地辗转一次又一次地失落后终于在一个闷热的夜晚决心放下一切,我觉得赵涛对着电风扇吹干身上的汗的那一段很美,压抑得叫人想哭。而最后沈红把小背心挂在晾衣绳上,离开以后那个奉节县政府自以为是建造的移民纪念碑瞬间变成了火箭飞上天空。这一段很妙,虽然有点超现实的魔幻主义。移民二字本身伤害了古城人民的感情,因为移民爆破带来的利润丁亚玲等人变成了社会的上层人物,郭斌由此而抛弃了妻子,房东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唐人阁客栈……这个县城里太多的人因为移民而变得伤感,变得更贫穷。实质上那个石碑的确应该飞走,在不顾及别人心情之下强制移民而建立的石碑只能让那里的人伤心,不过是地方政府膨胀的自我意识的展现。贾樟柯让这个建筑在沈红对这段感情释然的时候像火箭一样飞走,奉节县城被外星人拔地而起,躯体被铲除转移,而心却永远留在了那淹没在水底的家园。人的情感上倾向于消灭全部碍事的东西,即使现实中不能消灭的也要在自己的世界里消灭,自以为超脱于世但实质上那个纪念碑还伫立在那儿。
  
  电影的配乐极其有特色,贾樟柯一向喜欢用有声源音乐,不论是手机铃声还是舞会的伴奏,卡拉ok的歌曲都间接变成了电影的配乐。老鼠爱大米和两只蝴蝶间接代表了三明和沈红的两段感情。而那个总是自顾自唱歌的孩子像一个天使出现在那个沉闷突兀的县城里,我看到他吃力歌唱的时候心里很酸,我发觉这个孩子的青春和这个县城一起毁灭了。电影里永远都伴随着清晰的拆房的声音,这些声音伴着瘦弱的男人强壮的上半身贯穿了整部电影,到处都是破败的房子,很像一幅又一幅的油画。
  
  拆得一半的房子上有戴着防毒面具和白大褂的人不停地消毒,而三明加入的拆房队却光着膀子直接接触这些肮脏。十六岁的小姑娘象征着这个县城里的年轻女孩的命运,沈红喃喃一句十六岁你真年轻,可是这个年轻的女孩却央求着沈红帮她找保姆。大大的拆字在县城里闹得人心惶惶,轰然倒塌的墙体和背起行李南下的人一样展示这个县城的忧伤。
  
  这个电影从头到尾都关注人,崇拜周润发的小马哥手机里是“浪奔浪流”的歌曲,他标榜自己是个混子实质上却是个单纯得一塌糊涂的少年。三明最后用三根香烟为死去的小马哥祭奠,而这个年轻的男孩最终与长江融为一体……
  
  电影散场时候,很多人脸色都很凝重。年轻一点的人指着其他的海报上的大明星兴高采烈地说着什么,我觉得贾樟柯是个值得尊敬的人,我觉得这部电影不得奖也不会影响它实质上的意义,这个社会表层太多的纸醉金迷让我们忘记了太多东西。我在困倦中有点失落。
  
  浪奔浪流的音乐里从孙中山到o(︶︿︶)o 唉最后是邓小平的画面都出现了,我们甚至能看到三峡大坝的雏形,本身这个题材就很讨巧,或者在意识形态的差异下这种片子很容易引起西方人的偷窥欲望和,无论如何没人能消除神秘的“三峡”+“工程”+“社会主义”在西方人群中能引起的批判冲动。
  
  影片镜头所到之处,我们看到的是三峡移民的抗争、无奈、选择、牺牲。在这里,巨变浓缩为“拆”、“拆”、“拆”,100万人的移民,包括两千多年的城市瞬间拆掉,数千年的生活方式销毁于一旦,人际关系经受着不可控制的扭曲……
  
  电影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结局。沈红与郭斌轻轻拥着跳了最后一段舞,分开的时候两个人都没有眼泪,甚至没有韩剧里两个人往不同方向走后各自煽情回头看的镜头,沈红淡淡一句:“我喜欢上别人了。”就结束了这段她独自忍耐了那么寂寞的两年的婚姻。断臂男子的妻子坐在楼道里,黯然看着楼下,对三明说自己要去广东,目光呆滞地说出一句总比两个人在这里等死要好。三明真性情地要把么妹带走,为一个已经远离了自己十六年的女人甘愿付出三万块钱下那个生死未卜的黑矿,老鬼他们一杯又一杯的团圆酒下肚之后,怯怯地说了几次下煤矿很危险却仍然跟着三明踏上煤矿工人的道路……真精彩,我觉得很精彩,这些情感都在这个历史的石刻画成隐隐涌动的洪流冲击着每个人的内心,在这么纯粹的感情下,我们看到的每个人都是好人,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墙角边又哭又笑。
  
  在拆了一半的楼房里,三明和么妹半蹲着,三明接过么妹递过来的廉价的大白兔,剥开之后放进么妹嘴里,从露出一个大口的破败楼房看出去整个奉节县城尽收眼底,这个已经渐渐有些现代县城的城市已经逐渐消失,又一声轰然倒塌的声音吓坏了么妹,她站起来张望着声源方向,三明羞涩地从背后抱着她……
  
  真精彩,我觉得真精彩。我们太容易遗忘了,所以我们需要电影。看电影的时候我突然间觉得,中国人真的太辛苦,也许关注人本身的电影更容易打动我们,而这样的电影可能真的太少了。</FONT></TD></TR></TABLE>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3-8 11:06:34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7-3-8 11:03:59 | 显示全部楼层
<P>我看《三峡好人》

作者:高卢韦斯 提交日期:2007-1-5 16:35:00

  
  
  三峡的话题是不易谈论的。贾樟柯竟然聚焦于三峡,可以看出他对电影目击现实功能的珍视,以及他对自身严格的要求。

  《三峡好人》情节并不复杂,不过是一个寻妻故事:自山西临汾的煤矿工人韩三明,时隔十六年,千里迢迢赶到奉节,寻找老婆麻幺妹——当年花了三千元买来,育有一女,后被公安解救,老婆携女儿回奉节,从此无音讯,只有烟壳上的一个地址:四川省奉节县青石街5号。韩三明屡经周折,终于找到了业已苍老的麻幺妹,她在船上跑帮,日子艰难,也想回山西……韩三明却不能把她带回,必须替其兄麻老大还清三万欠款,船老大才放她走,韩三明不得不重回故乡,挖煤攒钱,以待一年后交钱带人。

  中间约有36分钟,插入另一个寻夫故事,沈红也从山西来到奉节,她是太原的一位护士,丈夫郭斌两年前来三峡接工程,几乎不再与家中联系,其实,他早与来自厦门的经理丁亚玲好上了。沈红得知内情后,毅然回头,决定与他离婚。

  “三峡好人”的名称当来自韩三明的手机彩铃,拨通他的手机13593423290,《好人一生平安》的旋律就响起了,就情节层面来追究“好人”是谁,大概可以指空守了两年的沈红,更可以指苦等了十六年矢情不移的韩三明。

  然而如果浮泛于浅表的情节层面,把《三峡好人》看成一部千里寻亲式的情感片,未免低估了贾樟柯的水准与雄心。

  《三峡好人》展示的是一个地区的拔根状态。我们素来把长江视作民族的母亲河,就这个意义上,说这本电影,展示的是整个的拔根状态,也不为过。
  
  拔根是三重意义上的。

  首先拔除的是家园之根。

  三峡工程耗资1800亿,移民113.18万,人们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家乡被清空拆毁,被水吞没;然后支离东北,或漂泊西南,在陌生而不适应的地方艰难地生活。

  清华大学水利系教授黄万里疾呼到生命最后一刻,三峡工程祸国殃民,永不可修!倘若修建,终将被迫炸掉。然而三峡工程依然进行,92年人代会通过;94年12月正式开工;97年11月大江截流。03年6月水库蓄水,06年5月大坝全部完工,批准的400亿人民币移民安置费已经全部用完,还有数十万居民要搬迁安置。</P>
<P>
  在《三峡好人》中,首次出现的控诉,以调侃的方式进行,却丝毫不减控诉的力量。那是韩三明刚到奉节的时候,他一下船就上了一辆摩的,直奔青石街5号,突突突地来到江边的一段泥路上,放眼看去,一片汪洋都不见,哪里有什么街道房屋?然后有了以下一段对话,简单,直白,哭笑不得,荒诞绝望:

  驾驶员黄毛:“兄弟,到了。”
  韩三明:“到了?”
  黄毛(指着江面):“那个长草的土包包,就是青石街5号。”
  韩三明:“怎么都是水?”
  黄毛:“奉节老城早就淹掉,你看了新闻没?三峡工程,你晓不晓得?”

  若说此处的拔根,淹没在水下,尚不够明显;那么在影片进行到17多分钟时,整整120秒的废墟镜头,直接呈现,触目惊心——这就是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奉节?这就是鼓角声悲壮,星河影动摇的三峡?到哪里去寻找我们世世代代居住的家园?

  韩三明去六号码头囤船寻找麻幺妹的哥哥麻老大,走过奉节的街道。镜头里,近处满是砖块瓦砾,远处是一幢房屋的残垣,一个民工的剪影立于墙梁顶上,挥舞着大锤,全力弯腰复直起,“砰……砰……”的撞击声不绝于耳。画面一转,是另一处建筑,顶早就不见了,一侧墙壁摇摇欲坠,众人齐声号子,曳住大绳一拽再拽,墙壁抵抗着,晃了两晃,终于倒下了,扑起一阵尘土。倾倒的砖墙掩埋了道路,一堆一堆灰白的砖。韩三明摇摇晃晃地向前走去,一个背影,两边是碎石,前面是望不见的虚无。

  影片第72分钟,沈红的故事即将结束,她坐船离开奉节,画面主体被船舱内的一只电视机占据,观众可以看见船舱外青绿的江水(影片多处有意以自然风景之美,对比建筑被拆的千疮百孔之丑),电视里依次出现孙中山,o(︶︿︶)o 唉,邓小平等照片,游船上是女导游嘹亮的解说词:

  “今天,这里又因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而成为全世界的焦点,三峡工程的建设,是我国几代国家领导人的理想,库区人民也为此做出了巨大的牺牲。这里的水位,到了2006年5月1日,将升高到156.3米,您看到两岸的这些小房子,届时将全部淹没……”

  水势浩大,在地上大大地往上涨,永安宫、甘夫人墓、古栈道、摩岩石刻、古炮台、赤甲楼……水!水!水!电视机屏幕外,流淌着无穷无尽的水。浪奔浪流,万里涛涛江水永不休……是喜,是愁?家园不在,万壑悲哀。
  
  其次是拔除的是语言之根。

  奉节是诗歌之城,李白在这里写过《朝辞白帝城》,杜甫在这里作了七律《登高》,以及《秋兴八首》等几十首著名诗作。与之相对照的,是影片中船上一个孩子的唱歌,精瘦的上身,声嘶力竭地唱着:“爱情理想会实现,我会加倍努力好好对你永远不改变,不管路有多么远,一定会让它实现,我会轻轻在你耳边对你说,我爱你,爱着你,就像老鼠爱大米……”

  这个孩子在沈红的段落中,再次出现,绝不是偶然的,他还是在唱歌,换成了《两只蝴蝶》:“亲爱的你跟我飞,穿过丛林去看小溪水,亲爱的来跳个舞,爱的春天不会有天黑……”

  这个黑孩子的江上歌声,不是江上船夫流传的歌谣,不是来自奉节历史的诗句,而是风行整个大陆的流行歌曲。诗言志,歌咏言,十五国风传达的是各地人民独特的心灵之语,至今还将搜集地方民歌民谣称为采风;倘若去如今的三峡采风,那么能采集到的,就是船上少年所唱的流行歌谣,这不是生长于三峡的语言,而是随着媒介飘浮而至的工业之音。本土的语言之根,就这样通过遗忘而被拔除了。

  韩三明与年长的饭店何老板说话,口音不同,沟通显得困难;然而三峡的年轻人,无论是做摩的生意的黄毛,还是郭斌手下专门负责打打杀杀的小马哥,都不太有巴蜀的乡音,小马哥更是完全以港台明星周润发为偶像,举止言谈,全部模仿,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不用了,直接挪用《英雄本色》里“小马哥”一名——

  麻幺妹的地址写在一个芒果烟壳上,小马哥问道:“这是什么烟?”
  韩三明:“十六年前,这是好烟。”
  小马哥:“你还挺怀旧的啊。”
  韩三明:“自己的事,哪能忘啊。”
  小马哥突然语调一变,配合着手势:“现在的社会,不适合我们了。因为我们,太怀旧了。”
  韩三明都觉得这像是句台词,问:“跟谁学的?”
  小马哥:“周润发啊,发哥啊。”他平摊手掌,耸耸肩膀,“发哥。”

  港台片中的江湖语言,取代了三峡的乡土语言;流行的周润发的形象,取代了传统的关公形象,虽然深层的江湖义气,赤胆忠心等等仍在延续。

  随语言之根一起被拔除的,还有民俗之根,无论是影片开头船上的鬼脸儿艺人表演喷火的场景,还是韩三明打手机给小马哥,无人接听后,突然转现的八仙桌边,静o(︶︿︶)o 唉着三个古装打扮的红脸武生的场景(接着就发现,小马哥被压死在一堆突然倒下的砖块里),莫非都在哀悼三峡古风的不存?
  
  最后拔除的,是良知灵性之根。

  影片采用了大量的逆光和侧逆光镜头,很多时候,人物只是一个黑色的剪影,一个面目模糊的存在。在《三峡好人》中,放眼看去,大多是恶人——

  郭斌不负责任地离弃妻子,与房地产开发商丁亚玲沆瀣一气,更兼是当地的黑帮老大,可谓良知与灵性全无的典型,有意味的是,他妻子的职业是护士,然而护士终究无奈地离去了,沉疴之重,无可救药。

  另外有的是江湖骗术,白纸变美钞讹人钱财;摩的司机明知地址不对,仍旧要骗取五元车费;

  车夫把人拉到旅店并向老板索要回扣;

  麻老大船上的伙计打电话,嚷道:“你们去告诉太保,再不老实,格老子把船给烧了!”

  韩三明来到船上,与麻老大几句对答,要求见麻幺妹,以及自己的女儿,话音未完,一个头缠白布,布上有血的赤膊汉子,冲上来就是一拳一脚,骂道:“你妈了个屄,老子把你扔到河里去,你妈了个屄!”

  沈红与王东明来到拆迁行动指挥部找郭斌,沿途一篇碎玻璃声,一人赤裸上身,捂着头走来,叫:“黄毛儿!”黄毛儿几个应声过来,伤者说:“我刚进68号院子,他们就给了我一棒!”身边几个马上行动起来:“屋里兄弟,走,走!把他们弄死!走!砍死狗日的!”

  在这充满了怨恨、愤怒与仇杀的无爱之地,最让人惊恐难忘的,是影片33分30秒的一个片断:江边,堆积的大块大块混凝土,中间赫然缩着一个少年,裹在一床蓝格子床单里,看着韩三明走过,低声唤着:“老乡,老乡……”——镜头就此切换,不知他是如何沦落到这一步,也不知道他是否得到了救助。
  
  西蒙娜&#8226;薇依指出:“扎根也许是人类灵魂最重要也是最为人所忽视的一项需求……一个人通过真实、活跃且自然地参与某一集体的生存而拥有一个根,这集体活生生地保守着一些过去的宝藏和对未来的预感……每个人都需要拥有多重的根。每个人都需要,以他作为自然成员的环境为中介,接受其道德、理智、灵性生命的几乎全部内容。”

  三重生命之根,是被谁拔除的?如何来归结《三峡好人》的拔根问题?拔除了个体生命多重的根,带来了无尽灾难,毁损了世道人心。关于这个,电影中小马哥说得再明白不过了,他听到韩三明的手机彩铃《好人一生平安》,愤愤地、直捷了当地概括道:“操,还好人呢,现在他妈的奉节哪还有什么好人啊!”

  看来我们不应放弃希望,因为至少还有一个好人,虽然他如影片结尾所展示的,在孤独而危险地走着一道钢索,然而他勇敢并且机智地为大家指出了——恶人,恶行,恶果。仅凭这一点,就足以使我们对贾樟柯心存感激。
</P>
<P>————————有删改。</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3-8 11:58:42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7-3-8 11:04:59 | 显示全部楼层
<P>如雨。</P><P>[em39]</P>
发表于 2007-3-8 11:28:41 | 显示全部楼层
<P>小心闲居为不善,无所不止!!</P>
 楼主| 发表于 2007-3-8 11:54:05 | 显示全部楼层
<P>多谢。</P>
发表于 2007-3-8 13:03:24 | 显示全部楼层
沉重
发表于 2007-3-8 18:42:33 | 显示全部楼层
<P>那一天我在电视里看到无极</P><P>抱着一种重温&lt;馒头&gt;的心态看了一分钟再也无法忍受</P><P>我的天, 不看再也不知道中国就能有这么恶心的导演和演员</P><P>张柏芝本来长得挺好 生生被糟蹋成一个声音跟变态差不多的白痴</P><P>其他的那些咬字都不清的韩国人,日本人,还有BT到家的xtf</P><P>没话可说</P><P>我很久不看电影了</P><P>包括这一个三峡好人</P><P>看了那一类影片是浪费时间</P><P>而看这一类影片是自寻烦恼</P>
发表于 2007-3-10 02:06:52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峡好人这个片子应该看看啊
发表于 2007-3-11 05:21:40 | 显示全部楼层
<P>没看,听过一些介绍。。。</P><P>近两年的电影,除了《疯狂的石头》外都没看</P><P>纯艺术类电影没心情看</P><P>所谓大手笔大导演大制作电影,因观《十面埋伏》的后遗症,不敢再看,怕呕吐。。。</P>
发表于 2007-3-11 05:23:47 | 显示全部楼层
<P>补充上面:没看的限国产电影(进口片偶还是看了一些滴,偶保证偶不是崇洋媚外滴银!)</P>
发表于 2007-3-13 02:04:04 | 显示全部楼层
<P>老贾很不错的 《站台》《小武》我都很喜欢。《三峡》略有些失控,总得还好</P><P>中国当代社会电影,还推荐《盲井》</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 鲁ICP备11028298号 )

GMT+8, 2024-11-24 18:29 , Processed in 0.08394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