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中国哲学基本原理一样,和谐是中医的精髓之一,具体一点说就是平衡。所谓的阴阳相衡是指人体维持一个动态的稳定状态,一旦偏离稳态,阴阳失衡,疾病便应运而生。
假设中医阴阳平衡的数学模式为1—10,4—7为年轻体壮之人的平衡点,5—6为年老虚弱之人的平衡点。凡高于平衡点的多为阳盛阴虚(上火炎症),低于的多为阴盛阳虚(寒症)。西医长于针对性治疗,但对于身体内环境的平衡状态一般束手无策,很多人处于亚健康状态,但体检都是正常,其实是身体平衡状态的问题。
中医另一个特点就是联系,就是常说的相生相克。以五脏为基础,肾为水,肝为木,心为火,脾为土,肺为金。水生木(水为母,木为子,以下类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及反克。脏腑之间具有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作用;一热俱热,一凉俱凉;血热则稀,寒则稠;热则细胞软,寒则硬(凝结)。火克金,即心上火,肺也上火。反克,肺上火,心也上火;肺凉,心也凉。这种克与反克的关系,具有先后、主次、轻重之分。木克土,供应肝部的血管在先,由此分支,远距离再供应脾,(一热俱热,一凉俱凉)肝热血供多,流速快,供应脾的血液也多,反之,则相反。水克火。
西医属于实证科学,因此具有很好的说服力;中医是经验科学,所以很多时候显得有些玄妙。如果能用西医理论体系对中医做出合理的解释是最好不过的。五脏之间的相生相克在西医上如何有何实证?现代西医发现,肾功能对肝细胞合成具有决定作用;肝能合成心肌细胞。土生金,我国东北、西伯利亚高严寒地区,肺将零下40-50度的空气,加热到37度,这需要肺泡耗费很多能量,这来源于胰腺的胰液吸收营养、胰岛转化能量,人吸入冷空气后,肺部没有感觉寒冷、不适;肺泡呼吸,直接与外界接触,如果没有脾脏分泌具有杀灭病菌、吞食不良物质的免疫淋巴T、B细胞,肺怎麽存活呢?这为中医脏器的相生理论提供了生理学的基础。
脏腑的主要功能——注意,中医和西医对脏腑的名称虽同名但指的并非一物,而且位置也有差异。心为生命的发动机,供应各细胞、器官、系统、肢体等的一切营养,回收其一切代谢废物,而且还具有活血作用(心主血;主脑,脑为阳经之首;脑病主要责之于心,心包应归于心);脾脏、胰腺等脏器在血液的供应下才得以生存。肺具有呼吸作用(心肺之气为宗气),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一旦停止呼吸,30分钟左右人的生命就完结了;其还主身体皮毛,皮毛之病责之于肺。肾脏功能复杂,不但排泄水、钠、钾,调节体液、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是血液净化器;而且主生殖,正常人的睾丸、卵巢具有生育、性欲功能;而且主骨、主髓、主脑(脑为一身之首)、造血(红细胞和血小板由骨髓所造,血小板具有凝血止血作用)。肾应含甲状腺,因为甲状腺分泌甲状腺素,促进新陈代谢和肌体生长发育,对骨骼和神经的发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分泌的T<SUB>3</SUB>和T<SUB>4</SUB>,具有命门之火的作用,分泌少,喜热怕凉,是内寒的主要病因,分泌多,喜凉怕热,是炎症、上火的主要病因。肾还应含甲状旁腺,其分泌甲状旁腺素,调节钙磷代谢,维持血钙平衡。甲状旁腺素分泌减少时心肌收缩减弱,血管扩张,血压降低,心律紊乱,心力衰竭,手足抽搐,出现病危状况,是水克火的病理原因;分泌多时,骨痛、骨折、骨质疏松、骨量少、骨弯曲(骨病也应责之于甲旁亢)、肾及输尿管结石、钙化,甚至肾功衰。肾还应含肾上腺,其皮质也有调节水盐、糖和蛋白质代谢的作用;其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使心跳加快,心肌收缩力加强,血管收缩,血压升高,使肌体处于应急状态(这也是水克火的病理原因,长期处于此种状态,是恐伤肾的病理原因;肾上腺髓质对脑、脊神经有重要作用)。肾也应含脑垂体,脑垂体中的腺垂体可分泌激素,可促进生长发育,影响甲状腺、肾上腺、性腺等活动;神经垂体只能贮存、释放由下丘脑运来的激素,功能是使血压升高、尿量减少、子宫收缩等。脾脏是T、B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的制造器官,能吞噬和清除衰老的红细胞、病菌、异物和细胞碎片,贮存血液,参与机体免疫反应。脾脏还应含胰腺,胰腺不仅分泌胰液,使小肠吸收各种营养,而且分泌胰岛素,在血红蛋白(携带的氧气)、T<SUB>3</SUB>、T<SUB>4</SUB>等的共同作用下,将胰液吸收的营养,转化成身体所需的能量及基础物质。胰腺还应含口腔腺,因为其分泌的唾液,具有消化作用。胰岛素分泌多,血糖低;分泌少,血糖高;低血糖和糖尿病主要责之于胰腺。脾主要具有活血、统血、藏血作用,胰腺主要具有消化吸收作用,肌肉病主要责之于胰腺(脾主肉的生理原因,脾还喜燥恶湿,风湿病主要则之于脾)。肝具有解毒、消化、制造血红蛋白、贮存和分解糖原、贮存血液、活血、疏泻、分泌胆汁等功能,肝主筋,筋的病主要责之于肝,筋应含血管及神经。胃具有容纳、蠕动、分泌消化液、初步消化食物的功能,上牙上火痛责之于胃。小肠主要具有吸收营养的功能。大肠具有吸收水分的功能,下牙上火痛责之于大肠。胆具有贮存、浓缩、排泄胆汁,胆汁参与消化食物。膀胱具有贮存、排泄尿液的功能,是阳经之首,具有复杂的作用,入脑。三焦经,上焦含心肺,中焦含肝胆、脾胃,下焦含肾膀胱,可能只是指脏腑功能的补充。
中医将人的身体主要分为阴阳12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阴肺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阴心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厥阴心包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大肠经为阳经,属表,表为阳;肺经为阴经,属里,里为阴。它们为表里关系。以下类推。阳经走身体表面,与静脉伴行,具有卫御作用,是抵抗疾病的前哨;阴经走身体里面,并与身体表面的动脉伴行,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五脏六腑的病变,必然先从相对应的经络穴位上表现出来。因此12经是中医诊病、用药、按摩、针灸等的主要依据。
中医的基础为阴阳平衡,但是何为阴阳呢?阴阳应该说是彼消此长的一对矛盾,它的概念是很广泛的。比如水为阴,日为阳——这是自然界一切生命的基础;春夏的热为阳,秋冬的凉为阴;白昼为阳,夜晚为阴;活动为阳,静止为阴;热性食物为阳,凉性食物为阴;气温室温高为阳,低为阴;年轻气盛多阳,年老气衰多阴;体内水分少为阳,水分多为阴;食物热量高为阳,热量低为阴;补气(即补血红蛋白)药(食)物为阳,补血(即补红细胞)药(食)物为阴;补命门之火药(食)物为阳,滋阴降火药(食)物为阴。
每一脏腑也分阴阳——肝、心、胃为阳脏,多热,易养;肺、脾、肾为阴脏,多凉,宜补。肾主髓,髓生血,血主要是红细胞,血为阴,肾阴是一切阴(寒、降)的基础;肾又有肾阳,即甲状腺分泌的T<SUB>3</SUB>、T<SUB>4</SUB>,是命门之火,是原气,属肾阳。肾阳是一切阳气(含上火炎症、升)的根源;T<SUB>3</SUB>、T<SUB>4</SUB>多就上火,低就内寒。肾为先天之本。
肝制造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输送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唯一载体,是生命的基础物质,是身体阳气的根本,是生命的根本。如果人休克无氧代谢时葡萄糖代谢产生的能量是1份,那么正常的有氧代谢,则可以转化的能量是33-35。o(︶︿︶)o 唉高原上的人,血红蛋白含量高,到平原上后,往往有上火(炎症)的表现。
脾(胃)为后天之本。胰腺分泌胰液吸收营养(谷气含葡萄糖、脂肪、蛋白质,含铁、锌等微量元素及各种维生素),分泌胰岛素将营养转化为能量,营养和能量为生命的物质基础,脾胃吸收和转化功能好,火力就旺(上火),反之火力就弱(内寒)。
可以打个比方:肾阳就像汽车的点火系统,血红蛋白好比为进排气系统,食物好比汽油,脾胃好比活塞环、活塞和钢套。汽车能否顺利启动就看这些的综合了。
血分血阴、血阳。血阴为红细胞(为血),血阳为血红蛋白(为气)。气为血帅,血为气母。血含谷气、宗气、原气,属于真气,行于全身,是生命、健康的基础。脏腑功能的优劣,体现在真气的优劣上。
阳,即内热上火(炎症),气温高、穿戴多、食用热性食物多、甲状腺分泌T<SUB>3</SUB>、T<SUB>4</SUB>多、血红蛋白含量高或消化机能亢进或精神亢奋(其中可能有一种或数种),致使血液中水分蒸腾,水分减少,血稠痰生,血流减慢,容易在这些(一切节气或时辰的转折点前后,特别是夏至或冬至转折点,子时夜里11点至凌晨1点或午时上午11点至下午1点转折点,阴历初1或15的转折点)节气或时辰,容易在人体的(必然有)某一薄弱脏腑发生疾病,很可能由阴性体症转化为阳性体症,再由阳性体症转化为阳性病症,如肝、肺等炎症、肿块等。这就是阳,这就是阳性体症或阳性病症发病的原因。
同理,阴,即内寒(喜热怕寒),原因可能是气温低、穿戴少、食用寒性食物多、甲状腺分泌T<SUB>3</SUB>、T<SUB>4</SUB>少、血红蛋白含量低或消化机能抑制或精神抑制(其中可能有一种或数种)。
人生病的原因是内因和外因的综合。相同的外因条件下,内因起决定作用。如爬雪山,阳性体症的人相对阴性体症的人有优势;而过沙漠,阴性体症则有利,因为阳性体症容易中暑。当然了,有一利必有一害,阴性体症不易得阳性病症,如肺炎、感冒等;阳性体症不易得阴性病症,如胃寒等。只有阴阳平衡,才是健康的最佳状态。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4-30 14:57:05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