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003|回复: 11

学者称:传承三千年的“立夏”习俗已基本消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5-6 02:37: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2007年05月05日 19:29:10</P>
<P>新华网</P>
<P>
  新华网沈阳5月5日电(记者 魏运亨)5月6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夏”。这一天,太阳到达黄经45度,古人以此作为夏季开始的标志。民俗学者称,立夏这个岁时节日早在3000年前就形成了,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立夏的许多民间习俗已消失殆尽,年轻人甚至闻所未闻。</P>
<P>  中国民俗学会名誉会长乌丙安教授说,大多数古代节日习俗源于古代祭礼。殷商时代的宾日、饯日仪礼是每日都举行的。到了周代,祭日仪礼有了变革,被安排在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这样的季节转换时节举行。据《礼记·月令》记载:立夏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迎夏于南郊。这种迎夏的仪式是很庄严很隆重的。过去,民间还常以立夏的阴晴测一年的收成,认为立夏这一天下雨最好。民谚有“立夏不下,旱到麦罢”、“立夏不下雨,犁耙高挂起”之说。</P>
<P>  立夏曾有许多有趣的民俗。比如南方一些地方有立夏尝新的传统,尝的时鲜有青梅、樱桃、鲜蚕豆等。一些地方在立夏这一天用丝线编成蛋套,装入煮熟的鸡蛋鸭蛋,挂在小孩子脖子上。有的还在蛋上绘画图案,小孩子相互比试,称为斗蛋。一些地方还流行在立夏这一天称体重。据说这种习俗起源于三国时代,司马昭发兵消灭蜀汉后,恐原属汉地的臣民不服,所以善待被俘虏的后主阿斗,封他为安乐公。阿斗受封那天,正是立夏,司马昭当着一批跟到洛阳的蜀汉降臣之面给阿斗称了体重,并表示以后每年立夏再称一次,保证阿斗年年体重不减,以示未受亏待。后民间仿效,由此形成风俗。民俗学者说,这些有趣习俗,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节奏的加快,已基本消失殆尽。</P>
发表于 2007-5-6 13:33:21 | 显示全部楼层
自然消失的东西没什么可说!
羿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7-5-6 14:32:4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07-5-7 20:39:51 | 显示全部楼层
<P> </P><P>  关键就是,习惯来自时代的生活。象商朝那样,每天迎送太阳,到了周代就受不了啦……[em06]</P>
发表于 2007-5-7 22:32:57 | 显示全部楼层
<P>哼</P><P>消亡</P><P>我剛在某網看立夏活動的圖片呢</P><P>哪裡就『消亡』了</P>
 楼主| 发表于 2007-5-8 11:07:44 | 显示全部楼层
<P>就剩下空壳了。日历上还写着呢。呵呵</P><P>建议每天早晚举行升降太阳议事。呵呵</P>
发表于 2007-5-9 09:23:42 | 显示全部楼层
<P>记得俺小时侯在水乡时,便有这习俗,可是后来大了进了金陵城后就没再遇上了,可见大都市里消亡的要快些,可能跟人们的生活节奏及其他多元文化的纷扰有关啊。所以,既然我们能看到这个问题,能想到这事,就应随手重拾起来,期待明年立夏,卿等一聚。</P>
发表于 2007-5-9 13:40:11 | 显示全部楼层
<P>是否可以转化一下?基于农业社会的一些节日如何与工业时代相适应?</P><P>我不相信500年前西方人过耶诞节和今天是一样的。</P>
 楼主| 发表于 2007-5-11 03:47:17 | 显示全部楼层
<P>  我认为并非农业社会的问题。</P><P>  阴历就是农历实际上才是太阳历,西方历法除了计算简单之外,没有任何天文学的依据。只有准确知晓天文学的太阳活动规律,才能准确指导农业生产。</P><P>  现代社会一样依赖天文学特别是太阳活动周期的规律。很多行业都是靠天吃饭,比如冬天买羽绒服的、夏天买空调机的等等都是。</P><P>  立夏时节正式进入夏天,这是一个即将穿短袖的关卡,对于汉服来说是个很不错的退役时节。搞搞最后的活动,就等到立秋再穿了。</P>
发表于 2007-5-11 15:48:04 | 显示全部楼层
<P>这个,习俗其实是有的,就是简化了</P><P>我们家乡到现在,每到立夏就要吃豌豆饭,立夏早晨要吃糯米做的立夏狗,或者麻球等糯米食。只是不自己做而已。立夏狗的绿色部分是掺艾蒿的,也是夏季驱虫解暑排毒的植物。</P>
 楼主| 发表于 2007-5-11 21:39:26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是不错!!!
发表于 2007-5-11 21:52:12 | 显示全部楼层
<P>我们那里除了一年三节重视外,其他的节日都没见人准备。(三节也只是吃吃喝喝)</P><P>立夏只是家里日历写着,没人去问有什么传统习俗的。</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 鲁ICP备11028298号 )

GMT+8, 2024-11-24 11:10 , Processed in 0.27577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