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364|回复: 19

[建築審美之道] 中国古塔(欢迎大家添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5-15 10:54: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说明:此帖为<b>塔</b>专帖 欢迎大家添加分享我国各地的古塔、名塔 为了方便看帖 请按照 一塔一楼 的规则进行发帖</P>
 楼主| 发表于 2007-5-15 11:04:02 | 显示全部楼层
<P>在下本位主义 先来自己家乡的</P>
<P><B>西安大雁塔</B></P>
<P>
</P>

  大雁塔坐落在陕西省西安市和平门外4公里的慈恩寺内。


<P>  大雁塔原名慈恩寺塔,位于慈恩寺内。慈恩寺始建于隋代,初名无漏寺,唐贞观二十一年(647年)太子李治为追念其母文德皇后而扩建寺院,更名为大慈恩寺。寺院里楼阁、殿宇、禅房相间,共有院落十进,总计有房舍1897间,著名画家阎立本、尉迟乙僧、吴道子、伊琳等都曾挥笔作画,使得满壁生辉。寺院建成后不久,当时的名僧玄奘由弘福寺迁往此处翻译佛经,历时十九年,译经74部,并在此寺创立了佛教慈恩宗,因此寺院名声远扬,香客云集,盛极一时,大雁塔建于永徽三年(652年),就是唐高宗李治为安置玄奘由印度带回的经籍而专门建造的。不幸的是寺院在唐末遭遇兵火,殿宇全部烧毁,只有此塔保存了下来,今日寺内所存的建筑都是明清两代重建的。</P>
<P>  大雁塔初建时五层,表面砖砌,土心,后来塌毁,重建时为十层,唐武则天长安年间(701—704年)改建成为楼阁式的青砖塔,七层,平面呈正方形,由塔基和塔身两个部分组成。塔基边长48米,高4.2米,其上是塔身,边长25米,高59.9米,塔基和塔身通高64.1米。塔身各层壁面都用砖砌扁柱和阑额,柱的上部施有大斗,并在每层四面的正中开辟砖券的大门。塔内的平面也呈方形,各层均有楼板,设置扶梯,可盘旋而上至塔顶。明代在塔外包砌一层厚砖,磨砖对缝,坚固异常。 </P>
<P>  塔基座的南侧镶嵌有唐太宗撰写的《大唐三藏圣教序》和唐高宗撰的《大唐三藏圣教序记》碑二通,都是由唐代著名的书法家褚遂良书写的,字体清秀潇洒,是唐代的两通名碑。西面石门楣上有唐刻建筑图案和佛像等线刻画,画面布局严谨,线条遒劲流畅,传说出自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和尉迟乙僧之手,是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资料。 </P>
<P>  唐代以来,每逢正月十四、十五、十六三日,大慈恩寺内有传统的庙会,俗称“雁塔庙会”,极为繁华兴盛,同时这里也是文人墨客会萃之地,举子及第后均登塔题名,“雁塔题名”遂成为士子们仰慕向往之事,塔的前边留有唐代至清代千余年间的陕西举人题名刻石。此外,文人还常登塔题咏,唐天宝十一年(752年)诗人杜甫、岑参等同登大雁塔,岑参赋诗日:“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登临出世界,蹬道盘虚空。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下窥指高鸟,俯听闻惊风。”成为历代诗人题咏雁塔的名篇</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5-15 11:05:31编辑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07-5-15 11:12:08 | 显示全部楼层
<P><B>西安小雁塔</B></P>
<P>


  小雁塔坐落在陕西省西安市南约1公里的荐福寺内。 </P>
<P>  小雁塔与大雁塔东西相向,是唐代古都长安保留至今的两处重要的标志,因为规模小于大雁塔,并且修建时间偏晚一些,故而称作小雁塔。 </P>
<P>  荐福寺原来建于唐长安城开化坊内,是唐太宗之女襄城公主的旧宅,中宗文明元年(684年)皇室族戚为高宗荐福而建造寺院,初名献福寺,天授元年(690年)改名为荐福寺,是唐长安城中著名的寺院。 </P>
<P>  唐代名僧义净于高宗咸亨二年(671年)由洛阳出发,经广州取海道到达印度,经历三十余个国家,历时25年回国,带回梵文经书400多部。神龙二年(706年)义净在荐福寺翻译佛经56部,撰著《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一书,对研究中印文化交流史有很高的价值。现在荐福寺内仅存有建于唐景龙元年(707年)的小雁塔。 </P>
<P>  小雁塔是密檐式方形砖构建筑,初建时为十五层,高约46米,塔基边长11米,塔身每层叠涩出檐,南北面各辟一门;塔身从下往上逐层内收,形成秀丽舒畅的外轮廓线;塔的门框用青石砌成,门楣上用线刻法雕刻出供养天人图和蔓草花纹的图案,雕刻极其精美,反映了初唐时期的艺术风格。 塔的内部为空筒式结构,设有木构式的楼层,有木梯盘旋而上可达塔顶。明清两代时因遭遇多次地震,塔身中裂,塔顶残毁,现在仅存十三层。由于小雁塔的造型秀丽美观,各地的砖石结构密檐塔大都仿效建造,在云南、四川等地区的唐、宋时期的密檐塔虽各具地方特色,但仍可以看出与小雁塔的继承关系。 </P>
<P>  今天寺内还保存有一口重达一万多公斤的金代明昌三年(1192年)铸造的巨大铁钟,钟声宏亮,“雁塔晨钟”被誉为关中八景之一</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5-15 11:12:37编辑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07-5-15 11:33:56 | 显示全部楼层
<P><b>山西应县木塔</b></P>
<P>
       佛宫寺释迦塔,俗称应县木塔,位于山西应县县城的佛宫寺内。 </P>
<P>       应县木塔中国现存最古最高的一座木构大塔。应县佛宫寺原来是应县巨刹,创建于辽代,后经历代多次重修,现存的牌坊、钟鼓楼、大雄宝殿等建筑遗留都是清代重建的,只有木塔是辽代原构的,保留了辽代建筑的风格。 </P>
<P>       木塔创建于辽清宁二年(1056年),塔的平面呈八角形,外观五层,加上夹有的四级暗层,实为九层,塔通高67.13米。塔建在4米高的两层石砌台基上,底层重檐,四周环有回廊,二层以上皆设平座围栏,挑檐层层举折平缓,各层檐下数十种斗拱就像是云朵簇拥,与14米高、制作精细的塔刹组合在一起,造型挺拔秀丽,雄伟壮观。 </P>
<P>       木塔从辽代创建至今历九百多年风风雨雨,经受了数次强烈地震和战火的袭击,至今仍巍然屹立,不愧是建筑史上的奇迹。 </P>
<P>       1974年在维修木塔时,在毁坏的塑像腹部,发现了不少辽代的刻经、写经和木板套色绢画等珍贵文物,是研究辽代佛教活动和中国雕版印刷技术史的珍贵实物资料。
</P>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07-5-15 11:47:56 | 显示全部楼层
<P><b>河南开封铁塔</b></P>
<P>
       铁塔位于河南省开封城内东北隅铁塔公园内。她以精湛绝妙的建筑艺术和雄伟秀丽的修长身姿而驰名中外,被人们誉为“天下第一塔”。</P>
<P>       铁塔建于北宋皇 元年(1049年),该塔因当年建筑在开宝寺内,称开宝寺塔,又因塔全部用褐色琉璃砖砌成,远看近似铁色,故人们又谷称铁塔。铁塔的前身是一座木塔,系中国北宋时期著名建筑学家喻浩为供奉佛祖释伽牟尼佛舍利而建造的。据说;他经过八年的构思设计和建造,终于在端拱二年(989年)把这座塔建成。初建成的塔向北倾斜,有人问他缘由,他说京师地平无山,又多西北风,离此地不远又有大河流过,用不到一百年的时间,塔受风力作用和河水浸岸的影响,塔就自然会直过来了,并预言此铁塔可存七百年不会倒塌。可惜这个木塔在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年)夏天,便被雷火所焚,仅存五十多年。到了皇 元年,宋仁宗下诏在距此不远的夷山上,仿照木塔的式样,建造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这座铁色琉璃砖塔。</P>
<P>       铁塔现高56.88米,为八角十三层,是国内现在琉璃塔中最高大的一座,它完全用了中国木质结构的形式,塔向修长,高大雄伟,通体遍砌彩色琉璃砖,砖面蚀以栩栩如生的飞天、佛像、伎乐、花卉等,图案达50多种。令人惊奇的是塔为仿木砖质结构,但塔砖如同斧凿的木料一样,个个有榫有眼,有沟有槽,垒砌起来严密合缝。据统计,塔的外部采用经过精密设计的二十八种标准砖型加工合成。塔身设窗,一层北、二层南、三层西、四层东以此类推为明窗,其他为盲窗。环挂在檐下的104个铃铎,每当风度云穿时,悠然而动,象是在合奏一首优美的乐曲。塔内有砖砌蹬道168级,绕塔心柱盘旋而上,游人可沿此道扶壁而上,直达塔顶。登上塔顶极目远望,可见大地如茵,黄河似带,游人至此,顿觉飘然如在天外。</P>
<P>       铁塔建成近千年,历尽沧桑,仅史有记载的就遭地震38次、冰雹10,风灾19次,水患6次,尤其是1938年日军曾用飞机、大炮进行轰炸,但铁塔仍巍然屹立,坚固异常。</P>
<P>       在铁塔西百米处,是一座重檐伟阁漆栋画梁的大殿,碧瓦迎日,脊兽成列,蔚然壮观,殿长、石狮雄立,殿周围24根大柱抱厦而矗,这就是铁塔公园中最大的殿宇接引佛殿,殿内接引佛像身高5.14米,重12吨,全部由铜铸成,佛像面目慈善,仪态庄严,金粉饰身,左手抚心,右手下垂,赤足立在莲花台上,随时准备引导佛教徒中修行有成的人到西天极乐世界中去。佛像周围的殿壁绘制有大型壁画“西天极乐世界图”,上有大小佛像70多尊,图中有慈眉善眼的菩萨,婀娜多姿的彩女,手托花盘的仙娥,舞姿轻盈的飞天等,锦衣广带,彩绦飘飞,笙萧婉转,鹤舞鹿鸣,一派温馨和谐的天国胜景。</P>
<P>       铁塔以东是三十年代建立的佛学院遗址,现分别为铁塔历史文物陈列室和喻浩纪念亭,陈列室中有白玉琢成的释迦牟尼佛从像一尊,此佛面润肌滑,含笑吟吟,恍若生人</P>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发表于 2007-5-15 13:32:41 | 显示全部楼层

杭州六和塔


六合塔 位于钱塘江边的六合塔,位于钱塘江大桥一侧,甚为壮观。
六和塔又名六合塔,屹立在钱塘江北岸,西湖以南的月轮山上。该塔始建于北宋开宝三年(970年),是吴越王钱弘俶应延寿、赞宁两个和尚之说,为镇服汹涌的江朝而建造的。此地旧有六和寺,"六和"的原义有说指的是天地及四方,又有说出自佛经:"身和同住、口和无争、意和同悦、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当时钱王以保境安民、不事战事为国策,塔名命为"六和"。

六和塔初建时,塔身共有9级,高50余丈,塔顶装有塔灯,可供夜航的的船舶作航标之用。由于历史上兵燹不断,六和塔屡毁屡建,现存砖结构塔身系南宋绍兴二十六年所重建,外部木檐为清光绪二十六年改建修缮的。重建的塔身高59.89米,八面七级,全部为砖木结构,占地面积900平方米。

从外部观看,六和塔有13层,实际塔内只有7级,每两层为一级,每级中心都有小室,小室外面为廊道。沿着螺旋形阶梯盘旋而上,可通顶层。塔内各级的须弥座上,饰有砖雕神人、飞天、花卉、鸟兽、鱼虫等图案,雕刻精致、生动传神。在塔的每层飞檐翘角上共挂有104只大铁铃,临铮铮有声。六和塔造型优美,比例适度,虽经多次修缮,仍基本保持着当时的风貌,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杰作,临并于1961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5-15 13:34:06编辑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发表于 2007-5-15 13:47:06 | 显示全部楼层

河北定州开元寺塔



<P>位于定州市内的开元寺塔,是我国现存最高大的一座砖木结构古塔,有“中华第一塔”之称。前人曾有诗赞叹此塔之高:“每上穹然绝顶处,几疑身到碧虚中。”
  开元寺塔建于北宋初年,因建于开元寺内而得名,因它位于定州城内,又俗称定州塔。据文献记载,宋朝初年,开元寺僧会能奉旨到西天竺(印度)取经,得到佛教中传说的舍利子回来复命。咸平四年(公元1001年),宋真宗下诏,命在定州开元寺内建塔纪念,到宋仁宗至和二年(公元1055年)建成此塔,历时55年。据《定县志》记载另有一说:此塔始建年份相同,但建成于乾兴元年(公元1022年),至和二年为重修之年,按此说修建时间当为22年。1961年定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P>
<P>开元寺塔建于高大的台基之上,十一层,塔基外围周长127.65米,高83.7米。塔身为八角形,平面有两个正方形交错而成,一改以前早期塔的四方形式,显得雄伟大方,秀丽丰满。塔身为砖木结构。砖的规格不一,约有十几种。为了砖与砖之间的拉力,内筑了松柏木质材料,故当地流传着“砍尽嘉山(在曲阳县)木,建成定州塔”的民谚。从此塔修造时间之长,用料之繁多,可以想见当年建造工程之浩大。该塔不仅高绝于世,其建筑形式亦独具一格,塔身由内外层衔接而成,之间以回廊相连,形成塔内藏塔的奇特结构,内设穿越塔心的阶梯,绕回廊盘旋可至塔顶。远观宝塔,如层层楼阁高耸入云。逐渐内收的叠涩出檐使塔身既显丰满又不失秀美。各层券门上的砖雕门额、门簪及券顶上雕琢的佛光将“佛光普照,香火缭绕”的盛景展现在人们眼前。其余四面砖雕假窗精工细琢、花纹各异、技艺精湛。塔体一层回廊内保存着北宋时期精美的壁画,色彩艳丽,栩栩如生;其上各层的佛坛、佛龛、回廊顶部的砖雕斗拱、两壁的历代碑刻、壁画保存完好。塔顶八脊八坡汇聚成砖雕莲花座,八角脊檐部各铸立式护法天神像一尊,座上为铸铁莲纹覆钵、仰莲,再上即为铜制宝瓶,俗称“塔葫芦”。定州塔回廊两侧设有25个壁龛,在佛龛内,以及各层回廊砖壁上,嵌有许多碑刻与名人题咏,现存34块。
  </P>
<P>此塔建造十分精巧。塔身分内外两层,外涂白色,东、西、南、北四面设券门,其余四面辟棂窗(假窗),窗由大方砖雕刻而成。最上两层,则八面均辟券门。门为拱券式,券外绘方形图案,设有砖雕门额、门簪。塔的各层,均叠涩出檐,托出一平台,唯底层有瓦脊。各层檐角皆有挑檐木,外端有铁环,原置有风铎(大铃)。塔心和外层之间形成八角形环廊,犹如大塔中包着一层小塔。回廊两侧设有25个壁龛,龛内有壁画和泥塑像,回廊顶端有雕花砖天花板,并加彩绘,刻制精美细腻。在塔座基主壁龛内,以及各层回廊的砖壁上,嵌有许多碑刻和名人题咏,对研究宋代历史及古代建筑物有重要价值。沿各层砖质梯阶顺级而上,可达塔顶。凌塔顶远眺,河北平原纵横阡陌,太行峰峦蜿蜒起伏,城市村落,河流道路,历历在目。让人每每生发出“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的切实感受。开元寺塔从始建至今,已有整整1000年的历史。在长达千年的风雨剥蚀中,此塔经历了十几次地震,但古塔仍巍然耸立。  </P>
<P>
  定州塔在军事上起过重要作用。当年,定州所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有史料说,天下十八道,惟河北最重。河北三十六州郡,惟定州最重。定州“实为天下要冲之最”。宋代,定州是北部边防要地,北与契丹相接,经常发生战事,宋王朝为了防御契丹,常利用此塔 望敌情。此塔高耸云端,登塔远眺,可望契丹之动静,故又称“敌塔”。
  </P>
<P>     定州塔曾是宋清两代僧道徒和广大民众朝拜游览的胜地,每当晴日,碧空万里,游人如织,登高远眺,西北方曲阳一带的嘉山尽收眼底,在塔的正南方,可一眼望到距城25公里的大沙河,波光粼粼的河水象一条银色的缎带,横卧在平坦的大地上,历史上许多文人墨客登塔,写诗抒怀,“举飘接六汉,醇然玉色醪。不饮亦自醉,烈烈风生袍”;“安得生羽翼,高飞弄云”。只有亲临塔顶,才能体味出这座集历史、艺术、科学价值于一身的古代文物建筑的深刻内涵。</P>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07-5-15 16:28:13 | 显示全部楼层
<P><b>云南大理三塔</b></P>
<P> </P>
<P>


      大理崇圣寺三塔,距离下关14公里,位于大理以北1.5公里苍山应乐峰下,背靠苍山,面临洱海,三塔由一大二小三座佛塔组成,呈鼎立之态,远远望去,雄浑壮丽,是苍洱胜景之一。 </P>
<P>      崇圣寺三塔的基座为方形,四周有石栏,栏的四角柱头雕有石狮,其东面正中有块石照壁,上书"永镇山川"四个大字,颇有气魄。三塔的主塔名叫千寻塔,为方形16层密檐式塔,底宽9.9米,高69.13米,塔顶有铜制覆钵,上置塔刹,与西安大小雁塔同是唐代的典型建筑。南、北二小塔,位于主塔之后,两塔间距97.5米,与主塔相距70米,成三塔鼎足之势,两塔均为八斛形檐式空心砖,共10级,各高43米。 </P>
<P>      相传建于南诏保和时期,近年来曾在塔顶发现南诏、大理中时期的重要文物600余件。在维修大塔时出土文物近700件,其中有写经、经卷、舍利葫、金塔模、刻字铜片、青铜镜以及金、银鎏金铜、瓷玉石、水晶等佛像,为迄今发现南诏、大理国时期文物中最丰富、最重要的一批。 </P>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07-5-15 16:39:07 | 显示全部楼层
<P><B>河南少林塔林</B></P>
<P>
  少林塔林位于河南省嵩山少林寺往西行约500米。塔林是少林寺历代和尚的坟墓。少林寺有名望、有地位的上层和尚死后,把他们的骨灰或尸骨放入地宫,上面造塔,以示功德。塔林是我国现存古塔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古塔群,现有唐、宋、金、元、明、清名代的砖石墓塔二百四十余座。塔的高、低、大、小、级层、形态,是按照僧人生前在佛教中的地位、佛学修养、僧徒多少、威望高低、经济状况及时代特点等条件而修建的,形态各异。塔林的塔一般是一至七级,最高的为15米,大都有塔铭和题记。造型有正方形、长方形、六角形、圆形、柱形、锥体、瓶体、喇叭体、直线形、抛物线形,还有独石雕刻、砖石层叠的,形体多相,造型奇特,堪称古塔艺术之博物馆。塔林中的名塔很多,著名的有建于唐代贞元七年(791年)的法玩禅师塔、宋代的普通塔、元代的裕公塔、明代的照公塔和小山和尚塔等。</P>
<P>  裕公塔,位于塔林中部,塔七层,为一座六角形砖塔。福裕是元代中兴少林寺最有名的方丈。福裕圆寂后,元朝皇帝追封其为"晋国公",他是少林寺历史上唯一一位被封为国公的僧人。由于福裕为中兴少林寺立下的大功可以和开山祖师相比,故少林寺僧人在其塔前立"开山祖师"碑一通,以示纪念。照公塔,位于塔林中部,为一座六角形单层密檐砖塔,叠檐五重,造型秀丽。塔后壁嵌有石铭,铭文为当时少林寺首座和尚、日本僧人邵元撰写并书丹。郭沫若曾题诗曰:"邵元撰写照公塔,仿佛唐僧留印年;花开花落沤起灭,何缘痛着陈言?"</P>
<P>  塔林是研究中国古代砖石建筑史、雕刻、书法、艺术史和宗教史的珍贵宝藏</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5-15 16:43:01编辑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07-5-15 16:49:31 | 显示全部楼层
<P><b>云南曼飞龙佛塔</b></P>
<P>

  曼飞龙佛塔位于云南省景洪县大勐龙一个叫作曼飞龙寨子的后面的山顶上,距自治州首府仅仅70公里,距大勐龙3公里,是西双版纳著名的佛塔群。由于曼飞龙佛塔群像春笋一样拔地而起,因而又被称作“笋塔”,而有的人因其洁白,则美其名约“白塔”。</P>
<P>  关于曼飞龙佛塔还具有神奇美丽的传说:佛塔正南向龛下的原生岩石上,有一人裸足印,被传为释迦牟尼脚迹。当地佛教传说释迦牟尼来到大勐龙那一年,孔雀飞满了坝子,当时正在筹建这组群塔,但却不知建在哪里好,释迦牟尼知道后,就用他的左脚在大青石上一踩,那里就留下了一个深深的脚印,人们就在他的脚印边建了这群塔。脚印前面还有眼泉井,传说释迦牟尼讲经时,天气很热,讲得口干舌燥,打发7个小伙子下山到寨子里挑水,一下把33口井都挑干了,释迦牟尼就大显佛法,用他的禅仗在地上戳了一个3尺深的洞,这个洞就成了井泉,徐徐淌出水来,至今那里还有一眼泉水井。因此,过去东南亚一带佛教信徒们,来到曼飞龙群塔,总要向着那个填不满的脚印里丢上几个银币,每人还要带一葫芦泉水回去。</P>
<P>  但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释迦牟尼生活的年代比建塔早1 000余年,况且他也未曾到过云南。这个传说,只是佛教徒为了抬高自己的地位,增加塔的神秘性而创造出的神话。</P>
<P>  据贝叶经上的记载,曼飞龙佛塔最初建于傣历565年(1204年)。这组群塔是由3个印度籍佛教徒设计、大勐龙头人古巴南批等人主持建造。</P>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发表于 2007-5-15 16:52:39 | 显示全部楼层
帮姐姐顶[em02][em02]
 楼主| 发表于 2007-5-15 16:55:58 | 显示全部楼层
<b>上海嘉定法华塔</b>

  法华塔又名金沙塔,座落在嘉定镇州桥南堍的练祁河旁。南宋开禧年间(120一1207)建造,俗名文笔峰,有祈求科举中式之意。
<P>  塔下为登龙桥和大街,踞旧城中心,周围市廛林立,一塔高峙,为城镇面貌增色。明万历年间(157-1620),腰檐平座俱毁,仅存底层,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重修。古塔年久失修,塔身破旧,在上海市文管会和区政府的领导直接关怀下,修塔工程于1996年春开始。修塔时,在古塔地宫等处发现一批佛像、书籍、古钱、玉器等珍贵文物。古塔原是七级方形楼阁式宝塔。每层塔内设有木梯,梯道以石级砌于砖身内,拾级而上可眺望全城景色。 </P>
<P>  一座更加雄伟秀丽的宝塔将耸立街市,把古城点缀得更加古朴典雅,为嘉定风貌倍添几多风采</P>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07-5-15 17:05:57 | 显示全部楼层
<P><B>杭州西湖雷峰塔</B></P>
<P>
</P>
<P>
  雷峰夕照为西湖十景中唯一修复重建的景点。地处西湖南岸南屏山支脉的夕照山上,旧有一座八面五层的砖塔, 系公元975年吴越王钱弘叔为庆贺妃子黄氏得子而建,俗称黄妃塔。因塔在西关外,也叫西关砖塔。后人又因塔在名为雷峰的小山上,改称“雷峰塔”。夕阳西照时,塔影横空,金碧辉煌,“雷峰夕照”由此得名。清人许承祖曾作诗云:“黄妃古塔势穹窿,苍翠藤萝兀倚空。奇景那知缘劫火,弧峰斜映夕阳红。”</P>
<P>  雷峰塔初建时为十三层,(雷峰塔原拟建高十三层宝塔,由财力不济, 拟改七层,浚工时只造了五层)结构为砖石内心,外建木构楼廊,内壁嵌有刻着《华严经》条石,塔下供奉金铜十六罗汉像。建筑雄伟壮观。明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 倭寇入侵杭州,疑塔中有伏兵,纵火焚塔,塔檐等木结构件被毁,仅剩砖结构赭黄色塔身。此后,人们传说塔砖可以驱病健身,底层砖块被挖一空,终于1924年9月25日下午塔身突然倒塌,从此“雷峰夕照”徒有虚名,今日为修复后的雷峰塔。</P>
<P>  雷峰塔的闻名,还因为它是西湖塔中的一组对景之一,它与北山的保叔塔在西湖风景布局中,同位于一条中轴线上,在雷峰塔未倒塌前,西湖上曾呈现出“南北相对峙,一湖映双塔”的美景。两塔一南一北,隔湖相望,雷峰塔敦厚典雅,保叔塔纤细俊俏,所以民间有“雷峰如老衲,保叔如美人”的说法,正道出了当年雷峰塔和保叔塔的不 同丰姿。此外,雷峰塔还与《白蛇传》这一美丽的民间传说有关。法海和尚破坏了白娘子和许仙的美好婚姻,并将白娘子禁锢在雷峰塔下。现遗址仍在南屏山上。从净慈寺旁抄小路可达山顶遗址观赏。 雷峰塔与白娘子的故事,流传深广。</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5-15 17:25:42编辑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发表于 2007-5-15 17:15:05 | 显示全部楼层
<P><b>苏州虎丘塔</b> </P>
<P>
</P>
<P>
       虎丘位于苏州城西北郊,距市中心5公里。相传春秋时吴王夫差就葬其父于此,葬后3日,便有白虎踞于其上,故名虎丘山,简称虎丘。此山高仅36米,但古树参天,周围有不少名胜。山小景多,是虎丘的一大特色,特别是千年虎丘塔矗立山上,使虎丘自古以来就是著名游览胜地,苏东坡说过:"到苏州不游虎丘者,乃憾事也。"

       入虎丘后,沿山路而上,一路可见著名的虎丘十八景。这些名胜古迹都有许多引人入胜的历史传说和神话故事。十八景中,首屈一指的是云岩寺塔,也就是虎丘塔。虎丘塔是建于宋代(961年)的平面八角砖塔,共7层,高47.5米。由于地基的原因,塔身自400年前就开始向西北方向倾斜。据初步测量,塔顶部中心点距中心垂直线偏离已达2.3米(世界著名的意大利比萨斜塔,其塔顶偏离4.4米)。1956年在塔内发现大量文物,其中有越窑莲花碗罕见的艺术珍品。

虎丘云岩寺塔

虎丘塔

       又称云岩寺塔,始建于隋文帝仁寿九年(601),初建成木塔,后毁。现存的虎丘塔建于后周乾佑八年至宋建隆二年(959—961)。塔系平面八角形,七级。原来的塔顶毁于雷击。1956年重修时,在第三层夹层内发现石函、经箱、铜佛、铜镜、越窑青瓷莲花碗等大批珍贵文物。虎丘塔现高47.5米,塔身全为砖砌,重6000多吨。据记载,由于地基原因,自明代(1368一1644)起,虎丘塔就向西北倾斜,塔顶中心偏离底层中心2.3米,斜度2゜40’,被称之“东方比萨斜塔”。1956年,苏州市政府邀请古建筑专家采用铁箍灌浆办法,加固修整,终于保住了这座亩塔。1961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虎丘塔已有1000多年历史,今天,这座耸立于虎丘的山巅的千年古塔,已成为古城苏州的标志。

</P>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07-5-15 17:19:17 | 显示全部楼层
<P><b>苏州秦峰塔</b></P>
<P>

       秦峰塔是苏州昆山市境内现存历史最悠久的佛塔。它位于昆山城南郊15公里的千灯镇。
秦峰塔,始名秦驻山塔,此地原本是一个土墩,因其高耸突兀,故而称山。相传秦始皇赢政统一中国之后,南下巡视,曾驻跸于,因而得名秦驻山。嗣后,佛陀在此建塔,便顺理成章地塔依山名了。之后,好事者认为塔名欠雅,便将其更名为秦峰塔。

  这里古迹荟萃,景色宜久。当地人把秦峰塔、亭林墓,少卿山合称“千灯三宝”。秦峰塔还有个“美人塔”的美称呢。

  这是因为秦峰塔地处江南水乡古镇,气候温暖潮湿,云雾较多,时而稠密,时而疏朗,时而凝聚不动,时而轻灵飘飞,雾中之塔,时隐时现,时明时暗,塔身绰约多姿,苗条潇洒,美似淑女,给人以古黄韵味之美和清o(︶︿︶)o 唉报脱俗之感。而朝烟暮霭之中的秦峰塔,又仿佛是既潇洒浪漫又文雅内敛、既真诚坦率又含蓄神秘的仙女,所以人们便以“美人塔”称之。

  秦峰塔由塔基、塔身、塔刹三大部分组成。砖木结构,楼阁形式,平面呈方形,七级,高38.7米,每层每面各设一门,出入方便。  塔的檐部轮廓呈曲线形状,戗角起翘,给人以振翅欲飞的感觉。 秦峰塔的塔顶,其坡度陡峭,形成一个类似伞形的骨架结构,仪态大方。塔顶在整体造型中起着重心的导向作用,显赫的地位,表现出意味深长的灵性。秦峰塔的每只翼角上都挂有铜铃,风吹铃动,叮咚作响,悠悠扬扬,播及寺外,牵曳出人们幽远的怀古之情。 秦峰塔的塔壁上每层每面镶嵌两尊释迦牟尼佛像,共56尊。外槽供信徒回拜,谓千佛饶毗卢之意。 秦峰塔北边是延福禅院。它始建于梁天监二年,宋大中祥符元年重建,元末毁。解放后重建殿宇五间。秦峰塔历来就是延福禅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唐代以前,凡是建造佛塔的寺院,都是前塔后殿的布局。塔为寺中主体,因为塔是释迦牟尼的佛冢,在佛教信徒的眼里,塔是佛祖的象征,塔是佛祖的化身。所以进寺必须先拜佛塔,以示敬仰和虔诚。唐代以后的寺院建设,强调因地制宜,巧妙组合,景致美观。便打破了前塔后殿的格局,供奉佛像的宝殿成为寺院的主体,塔也移到了佛殿的后面去了。

  秦峰塔是苏州宋塔的代表。游人到了苏州,有必要去游览观光这座历经几百年沧桑的宝塔。</P>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07-5-16 09:23:58 | 显示全部楼层
<P><b>河南登封嵩山嵩岳寺塔</b></P>
<P>

</P>
<P>       河南登封嵩山嵩岳寺塔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佛塔,也是唯一的一座十二边形塔,为砖筑密檐式,建于北魏正光四年(523)。塔外壁直径约10.4米余,总高约40米。底部在低平的基座上起两段塔身:下段比较简单,仅在四正面有门道;上段四正面券门与下段门道通,券门上有印度式火焰券门楣,其余八面各砌出一座单层方塔形壁龛,各转角处砌壁柱。中部是十五层密叠的重檐,用砖叠涩砌出,其意匠显然来自中国的重楼,内部是一个砖砌大空筒,有几层木楼板。最高处有砖砌塔刹。嵩岳寺塔的轮廓线各层重檐均向内按一定的曲率收缩,轮廓线非常柔合丰圆,饱满韧健,似乎塔内蕴藏着一种勃勃生气。塔体通刷白色,高高耸出于青瓦红墙绿树之上,为山色林影增添了一段神奇。嵩岳寺塔近于圆形的平面,分为上下两段的塔身,都与印度“Stupa”相当接近,是密檐塔的早期形态</P>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发表于 2007-5-16 12:49:59 | 显示全部楼层

法门寺真身宝塔

<P>

<a href="http://www.eastu.net/TravelGuide/P10495.html" target="_blank" ><FONT style="COLOR: #000000; TEXT-DECORATION: none">法门寺真身宝塔</FONT></A>位于扶风县城北10公里的法门镇。始建于东汉末年,因安置释迦牟尼佛指舍利而驰名。据佛教内典记载,二千多年前,释迦牟尼佛灭度后,印度阿育王为了弘扬佛法。送舍利于南阎浮提,凡得舍利处皆建塔供养,中国有十九处,法门寺为第五处。法门寺因塔而置寺,原名阿育王寺,隋改称“成实道场”;唐初改名法门寺。元魏和隋初都曾拓展寺院,唐高宗显庆年间,修成瑰琳宫24院,建筑宏伟壮观,襟带八川之秀气,宝塔高耸入云与与太白之群峰对峙。宋代也曾经恢复到最大规模。原塔俗称“圣冢”,唐贞观年间改建为四级木塔,又称护国真身宝塔。明代隆庆三年(1569)木塔崩毁,万历七年(1579)至万历三十七年建成十三级八面砖塔,高47米,建造精工,极为壮丽,清顺治十一年(1654)因地震塔体倾斜裂缝。民国二十八年(1939)朱子桥将军曾捐资补修。1981年8月24日因淫雨而崩塌。现存建筑为1988年重建,塔代之以钢筋混凝土结构,式样仍是完全按照明代十三级八角形塔修建的。</P>
<P> 史志记载:元魏二年(494)小冢宰拓育首次开塔礼佛;隋仁寿二年(602)右内史李敏二次开塔瞻礼,唐武德二年(619)秦王李世民领得胜之军驻扶风,给法门寺度僧八十人,唐贞观五年(631)太宗拔银修寺,敕岐州剌史张亮第三次开塔瞻拜舍利。从唐高宗显庆五年(660)盛仪迎请佛骨至洛阳开始,武后长安四年(704)迎供于新建明堂;肃宗迎至内道场;德宗邀入禁中;宪宗贬谏迎佛骨的韩愈于潮州,亲至安福门迎佛骨舍利入宫;懿宗咸通十四年(873)的迎接仪式极为隆重,执幡幢仪仗约万队,瞻礼仕女僧尼如潮如流,歌舞管弦,和梵诵之声沸天盈地。唐代诸帝笃信佛法,对佛指舍利多加殊礼,皇后嫔妃常以自己的青丝、衣物相奉送。唐中宗携皇后、夫人、公主来寺下发入塔供佛。在前后三百八十年的十次礼佛活动中,不仅使法门寺成为皇家寺院,而且成了举国仰望的佛教圣地。
</P>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发表于 2007-5-17 22:38:34 | 显示全部楼层
<p><b>山西永济莺莺塔</b></p>
<p></p>
<p>莺莺塔位于山西省永济市蒲州古城东3公里的峨嵋塬头上的普救寺内。莺莺塔因为元代著名杂剧作家王实甫的《西厢记》描述了张生和崔莺莺的爱情故事而闻名天下。当年,张生赴京赶考,途中遇雨,到普救寺游玩。碰巧,在寺内看见了扶送父亲灵柩回乡时滞留在寺内的崔莺莺。两人一见钟情。
</p>
<p>莺莺塔雄峙于普救寺西侧,古朴端庄,独立了擎天。在明嘉靖三十四的那次地震中也被毁掉了,现今我们看到的,是公元1563年重修的。塔内外呈四方形,塔檐呈微凹的曲线形式,这些都说明莺莺塔保留了某些唐塔的特征。

回廊围绕着的莺莺塔,是用砖砌筑的。全塔十三层,高三十六点七六米。七层以上突然收缩,使整个塔显得更为灵巧。塔内各层之间有甬道相通,一般人可上至九层。但六、七层不能直接相通,必须从六层下到五层后才能上得去。更为引人注目的是,莺莺塔具有奇特的回声效应。在塔的附近以石相击,人们在一定位置便可听到“咯哇、咯哇”的回声,类似青蛙鸣叫。传为匠师筑塔时安放金蛤蟆在内,实则塔身中空所致。莺莺塔回廊西侧外有一个击蛙台,这是击石的最佳位置;台下不远的山坡上有一座小亭,名叫蛙鸣亭,这里是听类似青蛙鸣叫回音的最好去处。莺莺塔还具有收音机、偷听和扩大器的效能。在莺莺塔下,人们可以听到从塔内传来的二点五公里外蒲州镇上的唱戏声、锣鼓声,附近村镇上的汽车声、拖拉机声,人们在家里的说话声、嬉笑声,以及鸡鸣狗叫声。另外,塔下的鸟叫声,通过莺莺塔的“扩音”之后,声音变大,可以传播到很远的地方。其回声机制主要在三方面:1、塔内是中空的,站在塔的中层听上面人说话,由于声学反射效应,声音好像从下面传来;2、塔檐上的复杂结构有反射作用;3、墙壁反射。而天坛回音壁主要是通过墙壁反射。所心在塔的四周击石拍手,均可听到清晰的蛙音回声;随着位置的变换,这蛙音回声也可以发生从空中或地面传来的变化。据方志中称之“普救蟾声”,为古时永济八景之一。

由于《西厢记》的问世,使得这个“普天下佛寺无过”的普救寺名声大噪,寺内的舍利塔也被更名为“莺莺塔”而闻名遐偿迩。而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 ,千百年来一直撼动着人们的心灵,使它成为蜚声卓誉的游览胜地,已经成为我国古代四大回音建筑(北京天坛回音壁、四川潼南石琴和河南三门峡市蛤蟆塔)之一。
</p>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发表于 2007-5-19 14:56:55 | 显示全部楼层

飞虹塔



广胜寺飞虹塔,矗立在山西洪洞县东北17公里的霍山之巅。广胜寺,始建于公元147年;唐代宗大历四年(769年),汾阳王郭子仪奏请重修,始改现名。广胜寺分上、下二寺,相距里许,共有殿堂11座。现存建筑为元、明两代兴修重建。整个佛寺,以琉璃宝塔最为著称。   

上寺的琉璃宝塔为飞虹塔,是国内最大最完整的一座琉璃塔。该塔始建于汉,屡经重修,现存为明武宗正德十一年(1516年)始建,嘉靖六年(1527年)完工,历时12年建成的。明熹宗天启元年(1621年),京师大慧和尚又于飞虹塔的底层加建了一圈回廊,遂成今日之规模。   

塔平面八边形,是有十三檐的楼阁式佛塔,全高47.6米。除底层为木回廊外,其他均用青砖砌成,各层皆有出檐。塔身用黄、绿、蓝、紫琉璃装饰,一、二、三层最为精致,檐下有斗拱、倚柱、佛像、菩萨、金刚、花卉、盘龙、鸟兽等各种构件和图案,塑制精细,彩绘鲜明。塔内中空,有踏道翻转,可攀登而上。从底层围廊顶上的琉璃瓦,到二层以上8个主面的琉璃浮雕悬塑的千百个构件,技艺超凡,国内罕见,叹为观止。整座佛塔轮廓清晰,形象生动,制工精致,气势雄伟。塔身五彩纷呈,神奇异妙如雨后彩虹,“飞虹塔”因而得名。它与河南开封的祐国寺塔齐名,被誉为“中国第二塔”。

虹塔 大山西洪洞县城东北17公里广胜上寺。塔身琉璃镶嵌, 俗称琉璃塔。始建于汉,屡经重修,现存为明嘉靖六年(1527 年)重建, 天启二年(1622年)底层增建围廊塔平面八角形, 十三级,高47.31米。塔身青砖砌成,各层皆有出檐,全身用黄 绿蓝三彩琉璃装饰,一二三层最为精致,檐下有斗拱、倚柱、佛像、菩萨、金刚、花卉、盘龙、鸟兽等各种构件和图案,捏制精巧, 彩绘鲜丽,至今色泽如新。塔中空,有踏道翻转,可攀登而上, 设计十分巧妙,为我国琉璃塔中的代表作。 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 年)临汾盆地八级地震,此塔安然无恙。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发表于 2007-5-20 03:32:24 | 显示全部楼层
唉,一看见楼上所发帖中的两座江南宋塔(秦峰塔和文笔塔),不由得唏嘘不止。这种塔在日本遍地皆是,反倒在中国变得稀奇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 鲁ICP备11028298号 )

GMT+8, 2024-11-24 00:50 , Processed in 0.11274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