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宁馨何如

如果你可以选择,你觉得哪些传统文化内容是可以教给学生的?(借宝地一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1-2 21: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诗词 寓言都是很好的引导入门形式
发表于 2007-11-3 11:49:57 | 显示全部楼层
<P>支持楼主,我是学花的,希望可以帮上忙,呵呵!~~~~</P>
 楼主| 发表于 2007-11-3 23:34:21 | 显示全部楼层
<P>今天事情特别多,现在才回。建议很好,放在语文课上应该不错,但是在思品课上操作不太现实。我们和语文课的重要区别在于语文课是以文章为载体,让学生直面文章,引导阅读,去领会思考,就算文以载道,也还需要文。而我们则需要从别人的文本中寻找出问题来,梳理其逻辑,然后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也就是说语文课可以主要呈现文本;但我们必须呈现问题。</P>
<P>再说《论语》的文本比较特殊,是语录体,不是专家学者或者经常阅读,恐怕一下子很难弄明白其理路(当然一两句话还是能明白);这样上课会耗费大量时间。</P>
<P>所以我觉得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将各种文本整理出一个个的问题,然后梳理前人解决问题的理路,再加以教学。</P>
 楼主| 发表于 2007-11-3 23:40:53 | 显示全部楼层
<P>还有,我不太赞成把《论语》抬得太高,我觉得必须要把十三经打通了看才行,孔子说自己是“述而不作”,当然是谦虚,我觉得更应该看作是他继承、丰富和发展了三代文化,并赋予其新意,所以没头没尾的只看论语肯定不行,至少要结合《易大传》才可以;</P><P>另外学生的接受能力先不用考虑,因为这个各个地方各个学校都不一样,要老师去灵活处理。现在关键按照“中等程度”“公共教育”的标准,整理好相关的材料,做个梳理</P>
 楼主| 发表于 2007-11-3 23:46:33 | 显示全部楼层
<P>因此,专门面向文本,一两次可以,长期不行。原来试过,效果不好,因为学生没有底子,弄不了,必须按照问题来,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渗透进传统文化的东西;</P>
<P>琴棋书画诗歌花等等都是好东西啊,可是我自己都不清楚:(急需补课,大家要伸出援手啊:)</P>
发表于 2007-11-5 07:56:19 | 显示全部楼层
<P>关于国学,我觉得最重要的是领会国学精神。</P><P>看看现在的风气,一些人穿上汉服,抱上本古书,就号称学了国学了,但是待人接物,仍然非常那个……,一点看不出受过国学熏陶的样子。</P><P>我觉得,没必要广泛普及“琴棋书画诗歌花”这么多东西,毕竟现在的孩子学的已经够多了。最重要的是让他们领会文化精髓,汉族的优良传统,琴棋书画学的再好,如果心黑,也是白搭。</P><P>你教政治的,当知道做个好人比做个知识多的人更重要。</P><P>:)</P>
发表于 2007-11-5 11:09:46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宁馨何如</I>在2007-11-3 23:40:53的o(︶︿︶)o 唉:</B>

<P>还有,我不太赞成把《论语》抬得太高,我觉得必须要把十三经打通了看才行,孔子说自己是“述而不作”,当然是谦虚,我觉得更应该看作是他继承、丰富和发展了三代文化,并赋予其新意,所以没头没尾的只看论语肯定不行,至少要结合《易大传》才可以;</P>
<P>另外学生的接受能力先不用考虑,因为这个各个地方各个学校都不一样,要老师去灵活处理。现在关键按照“中等程度”“公共教育”的标准,整理好相关的材料,做个梳理</P></DIV>
<P>《论语》地位在宋以前本来也并不高。五经里,没论语什么事情。  不过《论语》这部书,在宋以前,一直是作为蒙学用的。   不管是作为蒙学教材,还是作为后来13经之一。 《论语》这部书,是最切于生活实际的,是可以在生活里实实在在体验到的。   世界上如此贴近生活的经典,唯《论语》一部。   《论语》作为一个中国人为人修养的第一入门书,是再好不过的。而且论语整部书,生动,有趣,平易、中正,智慧,圆融无间,不像老,庄,还有偏颇点。
<P>打通13经看,固然好。可是不打通13经看,也无妨。  以前《论语》作为蒙学教材,可没需要打通13经,我看《论语》之前,可没打通13经,到现在也没打通13经,一样感觉在生活中受益菲浅。   
<P><FONT color=#f73809>《论语》是德行修养之书,而不是学问之书。是知行合一之书,而不是义理之书。   这才是《论语》为大家重视之最根本原因。</FONT>
<P>说到语文课,最起码,我知道浙江这边的高中生的教材里,已经有了一本《论语》选读教材,是实实在在的发给高中生了的。   但是,我相信,仅仅在语文课上,疏通文字,对理解论语是很不够的,如果不从德性,行动方面加以引导,这部书的作用是完全发挥的。
<P>我私塾的先生,给初中生,高中生,大学生,成年人上课,皆选论语。讲法不一样而已。我曾和初中生,甚至有小学5、6年级的学生,一起学习,也未见初中生有多少理解障碍,也不涉及多少理路的东西,每则语录都直指本心,“见性见佛”。《论语》原不需要太多理路,直道而行,在生活中,待人接物中悟,随着学养深厚,生活丰富,理解当然可以更深刻,但无碍于此刻知与行。
 楼主| 发表于 2007-11-5 22:19:03 | 显示全部楼层
<P><FONT face=宋体>感谢各位的指点,可能是我前面没有说太清楚。《论语》肯定是非常有意义的,虽然我不喜欢把它抬得太高,但是在这里没有必要讨论这个问题。我是说在上课的时候,不可能普遍采取阅读文本的方式,因为不是一种风格。去私塾,前提已经是想去,你会去主动体会。而在思想品德课上,是需要用情景呈现问题,面向问题进行思考,然后得出结论,而学生不会去主动找问题让你解决,是要我们去呈现、启发。读过论语的都知道,论语是语录体,并不是集中论述问题的那种文章,所以,解决一个问题必<st1:P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须">须</st1:PersonName>老师事前做好工作,将相关内容加以整合梳理,选取上课需要的材料和观点、角度,这就是备课的问题了。所以,带着学生读,极少数素质特别高的班可以,大多数不行。当然可以有一个办法解决,就是作为一种课外拓展,让学生课下阅读,课上引导串讲,这个倒是可以<st1:P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和语文">和语文</st1:PersonName>老师沟通一下,商量个计划,特别是结合他们的经典诵读来弄。<p></p></FONT></P><P><FONT face=宋体>我们现在的情形是,课堂比较开放,就是那些话题,大家也看到了,比如前面提到的生命教育、挫折教育等等,我们就是根据这些问题,选取材料和角度,加以自己的思考,来讲课,所以才需要征集大家的意见,开拓一下视野,不要开口就是</FONT>“<FONT face=宋体>有一个古希腊神话</FONT>”“<FONT face=宋体>黑格尔曾经说过</FONT>”<FONT face=宋体>(当然这些也是需要知道的,但是我觉得我们对外国的东西比本国东西更熟悉、亲切,那么肯定是有什么问题的)。<p></p></FONT></P><P><FONT face=宋体>回腊肠:你的意见很重要,其实不管什么材料,讲什么,只要学生能做个好人,教育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德育就是这样,有的时候饱读诗书的人未必比一个目不识丁的人德性更高,这就是尊德性与道问学的关系问题了。我只是想让学生这个好人,建立在我们深厚的文化底蕴上而已。<p></p></FONT></P><P><FONT face=宋体>还有,那些琴棋书画,并不是要一古脑教给他们,这实际上是一个一杯水与一桶水的关系问题。更多的这些是需要我们老师补课。你比如说,讲到生命,不要一讲就只想起来基督教的博爱,还可以想到我们的</FONT>“<FONT face=宋体>民胞物与</FONT>”<FONT face=宋体>吧,而这些很多老师是想不到的,因为根本没有人提过还有这些。所以需要我们呼吁。等到老师熟悉了,讲课举个例子,比如讲讲梅兰竹菊的寓意,不是很好吗。</FONT><p></p></P>
发表于 2007-11-8 07:41:55 | 显示全部楼层
既然是思想品德课,那就讲故事吧。以前上中学时最喜欢的就是老师讲故事,记得当初我们历史老师那真是口若悬河,听得我们津津有味。 我觉得二十四孝的故事就不错。中国的传统美德用"忠孝仁义“来概括最恰当,可惜政府是不会去提倡的。但是忠于国家,孝敬父母,待人善良讲信用,在任何时代都不会落伍,而现代人正缺少。

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善莫不从孝始,大力弘扬孝道我觉得是弘扬一切“大道”的基础。《论语》固然好,可受现代教育的中学生不可能喜欢(古文功底太差了!)所以还是从通俗易懂的故事着手为好。其他的诗书礼仪,琴棋书画之类,是要从小教育才行,中学开始为时已晚。和语文音乐老师串通一下,语文课若是多让学生接触一些意境清雅,容易懂得的古代文学,也许能培养一些高尚的情操。音乐课同理。
发表于 2007-11-8 10:35:17 | 显示全部楼层
<P>向天下为师者致敬</P><P>传承传统文化,我们一起努力</P>
发表于 2009-7-20 18:56:57 | 显示全部楼层
修身养性当然是最重要的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 鲁ICP备11028298号 )

GMT+8, 2024-11-23 02:17 , Processed in 0.064159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