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779|回复: 12

[读史札记] 娃嬴歌——赵国红颜录(连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19 02:55: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序:

一.慨歌风萧萧——燕赵文化述略??
?? 如果现在问起:中国哪个地方最盛产美女?相信大多数人都会把目光和思维投向吴越湘蜀的和风软雨。这样一来,恐怕大多数人都会忽略一个颇为悠久的盛名。
??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 “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被服罗裳衣,当户理清曲。”
?? “朱唇动,素腕举,洛阳少童邯郸女”
?? ……
?? 燕赵自古盛产美女,有历代诗词为证。但也许是后世同胞们的审美情趣发生了严重的变化,在人们心中,燕赵,这个肃杀凛冽的字眼,逐渐被温婉柔媚的江南气息所代替。
?? 红颜凋零起来比落叶还快,追寻起来甚是不易。当年的伊人,现在无不在水一方了。无奈之下,只好先追溯一下伊人曾经生长的故土——燕赵大地,到底具体指哪方地域?
?? 燕赵之地,可顾名思义,但不要仅仅局限在先秦时代的这两个国家,而是这两个诸侯国为中心的一片区域。根据我国最古老的一部地理著作《禹贡》,应属古九州之冀州;春秋时为燕和三晋大地,战国时为燕、赵、中山以及魏,甚至齐的一小部分地区;秦时包括上谷、渔阳、右北平、代、巨鹿、邯郸、广阳、恒山等郡;自汉代开始,正式命名为幽、冀等州;隋朝置幽州总管,唐代始称河北道;宋代又分河北为东、西两路;元属中书省,明为北直隶,清置直隶省。因为元明清时首都均设于北京,河北自此成为京畿重地。综合起来,燕赵大地北控长城,南界黄河,西倚太行,东临渤海,大致就是我们今天的华北平原。
?? 燕赵之风久负盛名,究竟是怎样一番气象?
??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 “邯郸城南游侠子,自矜生长邯郸里。千场纵博家仍富,几处报仇身不死。宅中歌笑日纷纷,门外车马如云屯。未知肝胆向谁是,令人却忆平原君……”
?? 自先秦始,这里便不乏慷慨悲壮的游侠死士。《隋书•地理志》很中肯地评价这里“悲歌慷慨”“俗重气侠”“自古言勇敢者,皆出幽并”,韩愈也说“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到了宋代,这一名声依然极盛。苏东坡也说:“幽燕之地,自古多豪杰,名于图书者往往而是”。地域文化有着惊人的遗传能力,从“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开始,到“当阳桥头一声吼,喝断了桥梁水倒流”,到“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再到狼牙山五壮士……上下三千多年的幽冥日月,蔚成一番别具一格的文化神韵。
?? 燕赵并称,源于地域上的毗邻,但二者却是不同的族源,有些类似于种族不同却常常被混杂并论的吴、越民族。说起来二者的命运也不尽相同——燕人与做天子的周人同宗,源出西北的姬姓民族,是当年周初分封的老牌诸侯国——这一资本直到战国结束才被挥霍完;而嬴姓的赵人则没有天生的资本,尽管他们与之前赫赫有名的殷商,与后来独领风骚的秦人同源,但他们始终都在弱肉强食的大争之世里为自己的安身立命而拼争。
??
??二.沧桑的玄鸟——艰辛的立国之路??
    嬴姓始祖可追溯到黄帝孙颛顼。帝颛顼的孙女女修,因吞食玄鸟之卵而有孕——这和殷商始祖神话的“简翟吞玄鸟卵而生契”的传说浪漫得如出一辙,可见,这个故事若不是抄袭就是来自于同一个版本,正好再次印证了嬴姓部落的东夷民族属性;话说女修吞卵而生子,那孩子名大业,后来娶了少典氏一个叫做女华的姑娘,生了大费。大费又叫做伯益(伯翳)。伯益因辅助大禹治水有功,帝舜赐他为嬴姓——这便是嬴姓始祖来历的传说。故此后来,伯益一直接受着秦人和赵人共同的祭祀。伯益的裔孙非子是较出名的秦/赵祖先之一,他的主要政绩是在桃林(今陕西华山一带)为周孝王培育优良马种,深得孝王欢心,便将他封在陇西秦亭(今甘肃张家川之东),号称秦嬴。尽管属于周之附庸,但毕竟这个命运多舛的嬴姓部落有了自己正式的国号。
?? 嬴姓部族源出东夷民族,他们继承了玄鸟后裔的勇武奔放;他们同时又长期谋身于周邦,因此也兼有后稷子孙的坚韧顽强。从从夏商周三代到最后天下一统,一支支嬴姓部族艰难地活跃在广袤的中国大地,有东海之滨的徐、奄、郯,也有西北的粱、秦、赵。一番激烈的兼并之后,到战国时代剩下的七雄之中,与周天子一脉的姬姓国有三——燕、魏、韩;当年第二大姓,与姬姓世代为姻亲的姜姓诸侯则一概不见踪影。而始国较晚且一直处于非主流的嬴姓竟能位居其次——秦与赵,不能不引人注目。只是,对我们现代人来说,在热火朝天的战国大地上,嬴姓民族的光辉过多地来自于勇悍的秦人身上,以致于人们往往忽略了另一支同样不凡的玄鸟子孙。
?? 赵氏始封于西周,与秦人本是同根而生的兄弟。在当时,西迁于周王畿以西的嬴姓部族已在汧渭之会繁衍壮大。他们继承着驯养鸟兽的祖传技能,为王室培育出大量优良马种,成为全国运输交通事业,国防事业,及经济贸易产业的强大支柱。嬴姓民族不仅善于养马,更是历史悠久的御手世家。从费昌“为汤御,以败桀于鸣条”立下大功起,这支部族为三代间一茬一茬的王们源源不断输送着高级驾驶员。从保障有力这方面看,他们直接关系着战争的结果,因而可以说是间接地改变着历史。值得一提的是,“御”作为传统六艺之一,地位远非今天的司机可比,不仅得技术纯熟,对出身还有很高的要求,特别是作为王的御手,另外还必须智勇双全。超级驴友周穆王的“司机”是嬴姓部落的造父,他曾创下从乌鲁木齐到西安的千里奔袭记录,以日行千里的速度让在天池旅行的穆天子及时赶回镐京勘平徐偃王之乱。功臣造父由此获得封邑。
??那个封邑的名字叫做“赵”,繁体字作“趙”。
?? 关于为什么会起“赵(趙)”这个名字,《穆天子传二》有解释:“天子北征,赵行 舍”,晋人郭璞注:“赵,犹超腾”。形容车马的疾速——先人真是聪明,精短的一个字就能代替后世一场繁冗的事迹表彰会;“趙”在许慎《说文》中的释义:“趋趙也,从走,肖声……趙,趋也,从夭止,夭止者屈也,凡走之属,皆从走”“肖?,骨肉相似也”。这两个合为“趙”字,含义是“亲近的随从仆人”。这一赐字明显地说明着造父族人与周王室的亲密关系,有点类似于我们今天的普通小民将偶然与某位领袖的合影放大镶在镜框里挂在家中最显眼的位置上。
?? 就这样,随着周王一道调令,造父带领一部分族人离开了久居的汧渭草原,离开了熟悉的陇水关山,开始了悲壮的迁徙,去开拓另一番未知的兴衰荣辱,由此拉开了嬴姓赵氏家族漫长、壮丽和坎坷的历史。虽然不是举家搬迁,但至少包括了宗族的嫡系。从这里可以看出一丝微妙的意思——嬴姓部族之前长期做着殷商的附庸,故而周人在翦商之后才将他们放在自己的眼皮下;如今,周王室终于放心地将他们派到了远离自己的地方,或许已经将他们看作了自己的亲信?
?? 纵观历史会发现,周王向来善于处理和周边诸侯、附庸的关系——他们需要周边强大的异姓部族拱卫王畿,甚至前仆后继地献身,但同时也要时刻谨防他们的力量坐大——别小看这个,后世多少玩火自 焚的教训摆在那里。利用奖励封邑的方式将他们的部族力量分化不啻一个双赢的好办法。对秦嬴,以及对后来的申国都是如此。周人的利刃、姜姓的申国后来因抵御猃狁有功而被迁封到了东方,出现了“西申”“南申”并存的局面;抵御戎狄兼保障后勤的嬴族也一样分出了秦、赵两股血脉。看到后来战国时代长平大战中的同根相煎,心里有说不出的惨痛……不过,再巧妙的人算依然逃不出天算,宿命终究是宿命——申国一手策划了宗周的灭亡,而留守的那小部分嬴族人后来还是顽强地壮大,很多年以后,成周的国阼灭在了秦人手中。
?? 不论秦赵,这支西北的嬴姓部族与周人之间留下了道不尽的恩怨情仇,但漫长的时间真是奇妙的东西,就在一点一滴中化解着曾经的轰轰烈烈和剑拔弩张。恨也好,念也罢,最终化作“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当然,这是后话。
?? 尽管赵人有了属于自己的封地,但依然紧密地维系在宗周王畿,就像当年周武王的两位弟弟周公旦和召公奭,在有了鲁和燕之后只是打发儿子去驻守,自己依然活跃在镐京——这是周的传统。造父的六世孙奄父也继续在镐京工作,他继承了御手的祖业,老板是周宣王。奄父在千亩(今山西介休县南)之战中助周宣王脱险,为家族的荣光又添上一笔华彩,不过,这竟是赵氏事周历史上最后一道灿烂的光辉。西周末年的如晦风雨中,一场陵谷动荡正在酝酿。奄父的儿子叔带就在这样的气氛中毅然决然地离开了自己的领导周幽王——“去周如晋,事晋文侯,始建赵氏于晋”。从此赵氏势力正式进入晋土,在这里生根、发芽、荣枯。
?? 自造父的七世孙叔带起,赵氏开始了事晋的生涯,经过两周交替的陵谷巨变,晋地的赵宗日益兴盛。尽管晋文侯慕叔带之才,热情地为他接风,将他任命为国卿。但毕竟不是一个可以世袭的宗族性奖励,因此赵氏在晋国的创业几乎是从白手起家开始的,到叔带的五世孙赵夙时才有所建树。赵夙于晋献公十六年(前661年)征霍、魏、耿三国而受封为大夫,获赐邑耿——这是赵氏在晋国首次获得赐邑和爵位;下一个赵族名人是赵衰(关于他与赵夙的关系,不同权威的史籍间发生了冲突,有说是祖孙,有说是父子甚至兄弟),他陪同晋文公重耳流亡十九年,是重耳共患难的心腹之首。晋文践阼后,大夫赵衰新编三军,并统率上军在晋楚“城濮之战”中大败楚军,为晋文跻身“春秋五霸”奠定了基础。史载“文公所以反(返)国及霸,多赵衰计策”。赵氏也从此跻身晋国最高统治集团,成为晋国政坛的一支主要政治力量——这是赵氏在晋这片新大陆发展的第一阶段,谓之:平稳上升。
?? 到了赵衰之嫡子赵盾时,赵家已经“益专国政”,也许是血缘关系远的父母生出的孩子往往聪明吧,赵盾这个赤狄母亲的孩子为赵氏家族做出了卓越贡献,使赵家由平民而跻身贵族,由大夫而跻身正卿,并进入晋国的权力中枢。
??乐极生悲,下一阶段对赵氏家族来说是个急速转折的低谷期,史称“下宫之难”。以《史记•赵世家》为蓝本而改编的元杂剧《赵氏孤儿》起到了长久的宣传效应,剧情大意为:晋景公三年(前597),司寇屠岸贾借口追究晋灵公被杀案,将矛头指向赵盾之子赵朔,擅自纠集诸将攻杀赵氏于下宫,“杀赵朔、赵同、赵括及赵婴齐,皆灭其族”。这时赵朔之妻产下遗腹子,赵朔的食客公孙杵臼为了保存赵朔仅存的骨血,不惜杀身成仁,并以自己的亲生婴儿偷梁换柱骗过了屠岸贾,另一食客程婴则将遗腹子抚养成人。最后在韩厥的帮助下,晋景公召回了遗腹子赵武,恢复了赵氏田邑爵位。
?? 不过,真正的史实与之略有出入,结合清代以来的疑问和考据,综合有关研究可知:所谓赵氏族诛发生于晋景公十七年(前583),那时赵朔已经逝世。很有戏剧性的是,这里的赵朔之妻赵庄姬从贞烈妇人摇身变作地道的蛇蝎祸水——赵庄姬与赵盾之弟赵婴齐通奸,引起赵盾另两个弟弟赵括、赵同的不满,赵婴齐因此被放逐致死。赵庄姬怀恨在心,便向景公诬告赵同、赵括阴谋作乱,晋国内部的另外两支势力栾氏、却氏也借机排挤赵氏,促成了景公诛杀赵括、赵同的“下宫之难”。
?? 不管怎么说,赵氏在这一时段确实受到了严重打击,从权利的巅峰骤然跌落到谷底。所幸天不亡赵,赵氏并没有因此一蹶不振。大约在晋景公十九年(前581年),赵氏的旁支庶子赵武(就是《赵氏孤儿》剧中那个重要道具“遗腹子”)继承赵氏宗位,他与之后的赵景叔依然在晋国问政,平稳地发展了两代。
?? 接下来的事情就轰烈起来了,赵景叔之子赵鞅继位,是为赵简子——赵鞅可以说是上天赐给赵氏家族的希望,他铁血奋斗的一生是赵氏崛起的转折点。赵简子一个卑贱的狄婢为他生出了赵氏家族的又一个希望——庶出的太子赵毋恤(赵襄子)继承了父亲的遗志和意志, 他一生兼并征战,为赵氏开国奠定了坚实基础。赵简子、赵襄子、赵献侯三代恰值战国初期,同时也是赵氏势力大发展阶段。这一时期虽然赵氏尚未取得诸侯的称号,但“赵名晋卿,实专晋权,奉邑侔于诸侯”。所以,赵氏子孙在追述祖先功业时,也往往以赵简子作为立国始主,开国之君。

三. 美人荧荧兮——远去的赵国红颜??
    赵国的立国之路可谓坎坷悲壮,由此青史上留下了一串串英雄的足迹和一道道男人的血痕。风凛水寒,成了一组坚硬冰冷的群雕;用今天八卦美女的审美眼光和思维模式,几乎不能想象在这样一片冻土野壤和穷山恶水中会生出像模像样的红颜。
??是啊,赵地寒冷荒凉,既不是鱼米之乡,也不是天府之国,连小米和小麦都不愿意好好长,人民只好去种那些产量相对较低的黍、莜麦和燕麦。唯一不缺的是大片大片的牧草,因此赵国不得不保留着大量的游牧业,这样,即使变法改革也没法像秦国兄弟一样大力抓农业建设,让经济水平以及综合国力一下子突飞猛进——后来秦赵长平之战的结局除了战略、战术原因外,更重要的其实在于国力的拼争上。赵国所在的这片土地,或许刚开始时还算清宁,只不过偶尔有野蛮的狄人劫掠几下,但随着两周的交迭开始便永无宁日,特别是到了战国之时,赵国被环卫在诸夏夹缝之中,又与北地的胡人纠缠不清。如果说战国大地是个火药桶,那么赵绝对是那条引信。
??可就是这样独特的风景——侠客、烈酒、铁血和歌舞,最终化育了大喜大悲、大善大恶、热烈如火、柔情似水的赵民。首都邯郸是极繁华富庶的都市,市民有数十万,民风骠悍开放,男人多胸胆开张、畅快淋漓,“家殷而富,志高而扬”的邯郸少年最有代表性,他们弹琴悲歌、斗鸡走犬、六博蹴鞠饮酒狎妓……于是班固的《两都赋》说:“既庶且富,娱乐无疆,都人士女,殊异乎五方,游士拟于公侯,列肆侈于姬姜,乡曲豪俊游侠之雄连交合众,骋骛乎其中。”
??冰天雪地化育出的鲜花往往艳绝群芳,赵女以姿容歌艺为天下一绝,先秦两汉之间,“诸侯竞购于后宫”,比如汉文帝那“南山为君老”慎夫人、汉武帝那位“北方有佳人”的李夫人,便是其中的青史留名者。赵女究竟有着怎样的风韵——除了那个时代特有的铁血和绮丽,应该有别于秦女的爽辣、齐女的明丽、郑卫女的柔媚、王畿女的优雅、胡女的热烈以及吴越女、楚女的温婉清灵。但到底如何,一时却难以说清。
??有人总结过,世上的至美不外乎这几样——朦胧的物事是美的,因为略去了一切粗糙的外表,只留下了优美的轮廓和畅想的空间,如云中窥月,如隔河看柳;遥远的物事是美的,因为它将挑剔和审视目光阻隔在千里之外,让人徒生可忘而不可及的切盼,愈不能至,心愈往之;逝去的物事是美的,它会在心底烙下独此一份的回忆和永不能再的遗憾,如金色的童年,如青涩的初恋,如凋落的红颜……
??朦胧遥远,亦真亦幻,让人想起赵武灵王迷离的梦境。《史记•赵世家》记道:“十六年,王游大陵。他日,梦见处女鼓琴而歌曰:
??‘美人荧荧兮,颜若苕之容。命乎命乎,曾无我嬴’”……
??这首歌翻译过来大致是:美人那样轻盈剔透,容颜就像凌霄花一样。命运啊命运,竟然不知道我娃嬴……
??(脸红——尽管力求贴切,但意境还是大打折扣——诗还是不翻译的好)。
??赵武灵王醒来后无限感慨,然后便像许多神话传说中的多情英雄一样去寻找这位梦中佳人,终于觅得少女孟姚,将其立为王后。孟姚没有在史册上留下更多的倩影,但这首梦中曲却悠然不绝,至今让人欷吁不已。
??“娃”是美女的代称,因为先秦男子称氏,女子称姓,姓是属于女子的特权,因而古人一向以大姓指代美女,比如姬、姜、姒、任、嬴、姞……如《诗经》中“彼美孟姜,洵美且异”“彼君子女,谓之尹姞”。“嬴”是赵人的国姓,自然也是赵女的美称。命乎命乎,曾无我嬴——请赋一曲娃嬴歌,寄予那远去的赵地红颜。
?? 赵国真正始国,还是由三家分晋算起。赵氏在晋国,自赵衰在晋文公时被封为大夫,世代出任六卿之职,以后历经十几代,最终由赵敬侯三家分晋,由中牟迁都邯郸,建立赵国。立国一百八十一年,被秦国灭亡,末代王子赵嘉逃往代地,称代王,拉起一支队伍继续抗秦,直到被击破灭亡而止。

[ 本帖最后由 蒹葭从风 于 2008-2-3 01:59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08-1-19 03:37:2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篇:心酸的黑色幽默——晋文公之妻季隗



不复成嫁,请待子。
??——季隗
??
??这个故事的整个经过在《左传》庄公二十八年到僖公三十二年记事的篇章有着比较精彩的叙述,但是我这个故事里的女主角在那个故事里只是个微不足道的……亮点。呃,是的,亮点——明亮的点缀。没有办法,那本书的主角全都是男同胞们,甚至那时候社会的主人也全都是男同胞们。当家作主自然就要有当家作主的样子,那时候的男人非常强调自己性别所肩负的荣耀和使命感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客观说来,比如今的男人是有理想有抱负多了,当然也累多了,不过他们乐此不疲,就像很多年以后周公瑾在东吴群英会上装醉时酷酷地唱道:“丈夫出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透过沧桑的木简看到的几乎尽是那样的男人——他们铺成了历史的天空。而寥寥可数的女人们只不过是点缀天幕的数点星火。天空宽广而阴暗,星火稀疏却璀璨——史册中的男人们和女人们就这样默契地瑕瑜互见着。
??史册中的女人们作为亮点,大都无私地点亮自己,照耀别人,那霜雪般的光芒让身边那些出世立功的丈夫们纷纷投下了浓重的阴影——晋文公重耳便是如此。
??这位东奔西走了半生最后跻身春秋五霸的落魄公子一生的历程又坎坷又幸运。在他人生中一次又一次转折的关头,身上的污点便顺理成章泰然自若地凸显出来,重耳出亡中的红颜亮点不少,其中比较有个性的三位女子季隗、齐姜、怀嬴,大家应该比较熟悉,还有一个稍微黯淡一些的,是晋国的公主赵姬——重耳之女、男配角赵衰之妻。季隗和赵姬的故事要从重耳流亡时避难于狄国说起。
??重耳被晋献公派来的宦者履鞮(听名字很像个狄人,也有文献叫“寺人披”的)追杀,拖着半条破袖子翻墙逃到了舅舅家——狄国。重耳的母亲是狄国人,白狄。刚好这时,白狄和赤狄打了一仗。“狄人伐廧咎如,(廧咎如,赤狄之别种也,隗姓。)获其二女, 叔隗、季隗。纳诸公子(重耳),公子娶季隗, 生伯鯈、叔刘,以叔隗妻赵衰,生赵盾。(《左传 》)”这些和从前的猃狁、以后的匈奴有着说不清关系的“三狄”(白狄、赤狄、长狄)互相之间应该不能算作一个种族,至少因为白狄姬姓,赤狄隗姓。不过,在认同“有教”之后才能“无类”的诸夏民族看来也没什么不同,就像后世汉人不太关心草原民族的族源属性和分类问题,常一概笼统地将其称为“胡”是一个道理。总之,白狄战胜了,战利品很丰盛,还包括了对方两个女子,推测可能是首领之女。好客的狄人便用她们做见面礼送给了眼前这苦难的外甥。从史上看,晋国,以及后来从其中分裂出的赵国,与其北方的游牧民族狄人,特别是白狄(一般文献中的狄人常就指白狄)颇有来往,并常互为姻亲,有点类似于周人和羌、申等姜姓方国部族的关系。不同的是晋和白狄都姓姬,互为姻亲在当时是要承受一定社会舆论压力的。周代宗法制讲“同姓不婚”,认为同姓结婚“其生不藩也。”不过事实却证明,重耳的生命力还是很顽强的,虽然他可能有点先天畸形,比如说“重瞳”和“骈肋”,分别是“瞳孔虹膜粘连”和“肋胸骨先天发育不良”,但这些在当时却都是象征着非凡品质的异相……嗯,似乎说远了?好吧,继续——重耳在狄国待遇应该不错的,从这点就能看出:人家主人刚抢来两个公主,就慷慨地赠与了他们这一支流亡旅行团的团长和副团长。重耳择优录取,选了年轻的,剩下那个大一点的公主叔隗就自然就顺便分配给了赵衰——晋重耳的难兄难弟,也是后来战国七雄赵国的先祖之一,他们生了一个在晋国历史上作用举足轻重的儿子赵盾。
??晋重耳在狄国大草原“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怡人风光中过上了让乔峰、阿朱羡慕到死的幸福生活,一直过了十二年,还有了两个儿子,伯鯈和叔刘(也很可能是四个,那个叫仲什么和季什么的孩子不幸夭折了)。重耳和季隗还真有点同病相怜,一个是落魄公子,一个是落难公主(影视剧绝好的八卦题材),同是寄人篱下,在他乡相逢执手,就像一首歌所唱的:“两个寒冷的人在一起就是微温。”他们互相给予了对方一个微温的家,于是,两人巨大的年龄落差都可以忽略不计了。不过,最好还是提一下,推算来,季隗嫁给重耳的时候十三岁,同长孙皇后出阁的年龄一样,只可惜那时的晋重耳却不是十七岁的英姿勃发的李二郎,他已经是位四十三岁的沧桑大叔了。
??就在这时,忘恩负义的晋惠公看到秦国饥荒想趁火打劫,完全把当年晋国饥荒时受到秦国救济的感激之情忘得一干二净。谁知偷鸡不成蚀把米,晋在韩原之战中被秦人打败,连秦晋缓冲带的梁国也给人家灭了,秦国的疆界推到黄河,实现了“子孙饮马于河”的诺言。最倒霉的是晋惠公自己也成了俘虏。对这恩将仇报的家伙,秦穆公本来很来气的,可是他那晋国公主的夫人穆姬(同史料中的伯姬是一人),也就是晋惠公的姐姐,穿上丧服带着一帮儿女站柴薪上摆出要自 焚的样子:“穆姬闻晋侯将至,以大子罃、弘与女简、璧登台而履薪焉。(《左传》)”并“衰绖涕泣”(《史记 晋世家》),这架势着实吓了穆公一跳。最后,热衷君子风范和公益事业的秦穆公心软了,非常大度地将晋惠公特赦回国,临行还用七牢之礼款待了一番。可晋惠公这个人,自私吝啬得出奇(和他相比,重耳还算好的了),自尊心还特别强,他感觉受了辱,恼羞成怒就想找出气筒,于是盯上了他那正在狄国逍遥悠哉的哥哥重耳。“晋侯至国,诛庆郑,修政教。谋曰:‘重耳在外,诸侯多利内之。’欲使人杀重耳於狄。(《史记 晋世家》)”此举让晋国北邻的狄国冒起了冷汗。毕竟那时候,逐水草而居的狄国远不能与后世的匈奴相比,而诸夏中最强大的晋国是相当有威胁的,做晋国眼里的“窝藏犯”没什么好下场。大概狄君向重耳暗示了自己没办法继续再做他坚强的后盾,甚至可能委婉地说了“下雨天留客”之类的废话,总之“重耳团”不得不开始寻思起新的出路,继续他们的“流浪,流浪,忧伤……”然而问题就来了,重耳,还有赵衰结发十二载的狄国妻子该如何是好?
??季隗作为赵地边境的女子,虽然在既有观念看来是不开化之邦的“胡女”,但言谈举止与华夏女子并无大异,实际上那时候夷夏之间的差异也是缓慢过渡的,绝对不是如今诸多古装剧中刻意反差的那样……总之,故事如此生动,以致于那种场景都扑面而来:
??
??昏暗的内室,虎头座屏风前的十五连枝铜灯闪耀着幽光,半明半暗地映照着两个人的身影。那两人相向着正坐。一个眉宇间满是沧桑、城府、忧郁和几分高贵的老男人向对面的年轻女子伏身,行了一个严肃的拜礼。

??为了让诸位能够更贴切地感受到这个场景,这里先插点题外话:我们的先人因为席地而居才发明了跪拜的礼节,称作“拜礼”。行拜礼的时候跪是最自然的姿势,但跪拜的人和接受跪拜的人都是平等的姿态,后世有了椅子后因两人高低不同才逐渐显示出了跪拜的尊卑差异,以至于我们如今总认为跪拜是一种很卑贱的行为,其实当时的情形并非如此;另外,拜礼的具体动作我们也不是很清楚,正确的动作里,臀部不用抬起,头也不用砸地板,而是放在叠加的手上——很优雅的姿态,现在的古装剧中动不动就撅着屁股磕头完全是对这种礼仪的歪曲和丑化。

??重耳伏身拜下,稽首的时间足足有如今的三分钟那么久。室内静默得出奇。
??——要走了?
??是那女子打破了紧张的沉默。
??——要……走了。
??重耳终于从膝盖前抬起头,缓缓起身,双手一点一点落下放在膝上。
??——去哪里?
??——赵衰狐偃他们都说,去齐国。
??——听说,齐国的海很大。
??——是。
??——听说齐国的临淄,是天下最富庶华美的城邑。
??——是。
??——听说齐国的诸姜,是天下最美妍的女子。
??——是……啊,可是我们不是为了这个。
??她笑了:
??——我知道,公子为了复国大计。
??——是……是。
??——公子命中坎坷多舛,婢子是没有福分再照料您了,请您多多保重。
??她说着也伏身拜下。
??——这些年,多谢服侍了……
??他的眼睛有些湿润,也紧接着伏身答拜。
??——那么,就走吧……
??一声轻轻的长叹,清冷的空气发出轻微的颤音。重耳忽然弹起上身,眼中燃起了炯炯的光芒:
??——请你,请你等我。
??——公子……
??——请你等我二十五年。如果二十五年不回来,你就改嫁吧。
??半晌没有回答,只有那连枝铜灯上爆裂了两声。她在幽幽的暗光中笑了。
??——公子真会笑话婢子。婢子今年已经二十五了,再过二十五年大概就要“就木”了,纵使公子体贴,为婢子寻得出路,可婢子又怎敢以朽躯再事他人?
??——我,我不是此意……
??她在昏黄的灯光中笑得柔美:
??——纵然如此,不复成嫁,请待子。
??她再次举手加额,款款伏身而拜。
??这个时候,谁再多说一句话都很多余,重耳能做的,就是同样伏身下去,诚惶诚恐地稽首。灯烛煌煌,以摇曳不休的方式表达了对他的鄙视,在他下拜的身影前抹出一道长长的黑影……


??季隗这句很著名的话在《左传》原文中大约是这样的:(重耳)将適齐,谓季隗曰:“待我二十五年,不来而后嫁。”对曰:“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言将死入木,不复成嫁。请待子。”重耳的关照乍一听起来,很是体贴近情,不过2秒钟后反应过来便会让人爆炸——这笑话实在太冷了。要是换作当今的女人,就算不跳起来,也会乜斜那伪君子并哼道:少装蒜了,二十五年后我孙子都会打酱油了!而那女子却没有爆炸,只是颇有深意的莞尔了一下。赤狄公主季隗很有教养,也很有时代特色,虽然她也觉得这笑话很没有营养,但依然温柔地揶揄,同样幽默却苦楚地回答:我已经二十五岁了,像这样过二十五年再嫁的时候,就该进棺材了(则就木焉);不过,就算那样,我也不会再嫁的,我坚决等您。先秦语言的含金量很高,短短两句对话就富含了那么多深意,更难能可贵的是还顺便为后世留下了一个“行将就木”的成语。很多年以后,太史公在写《史记》的时候也注意到了这个故事,不过在他得到的史料基础上完成的记录,在修辞上更生动了一些:“其妻笑曰:‘犁二十五年,吾冢上柏大矣。虽然,妾待子。’”
??先秦文惜墨甚,故此省略了此时对于赵衰和季隗的别离场景,不过本着物以类聚的原理,情形相比也不会差别到哪里去。
??历史充满了太多的偶然性,而晋重耳与晋国的君位之间有着太多不确定因素,所以,众多命运之链若有一条偏差,春秋时代也许就不会有晋文公的存在;若没有晋文,在齐桓宋襄都已去世、秦穆的秦国又远不能与战国相比之时,那时候冒尖的楚国便不会得到有效的压制(城濮之战中,晋国狠狠打击了楚国的嚣张气焰),后来一统华夏也说不定,那么中国的历史就要改写了。而这决定重耳命运和中国命运的链条中,其中就包括他的狄国老婆季隗,现在的历史应该感谢她慷慨大义地送走了相伴十二载的丈夫。其实她完全可以尝试留下那个老男人的——重耳不是夷吾,心理相对比较健康善良,也容易动感情。不过她没有。她那告别的话说得很轻松幽默,没有生离死别时惯常的痛不欲生,而细细品味则意味无穷:有一点对丈夫虚伪自私的哂笑,更有深明大义的决心:我已决定不再改嫁,立志等你,那么你就不要有后顾之忧,一心一意完成复国大业吧……或许还有一点恋恋不舍——对一个女人来说,从青春期的豆蔻年华成长到风华正茂的这一段时间是最微妙的,重耳毕竟是经历了她这段生命的男人,那感情非我等今日可臆断。
??又是七年的折腾,在晋重耳六十二岁的时候,终于遇到了他生命里最闪亮的幸运星——秦穆公。春秋五霸中这几位都相当可爱,秦穆尤甚。前几年留行“东北人都是活雷锋”,其实我看西北人才是,尤其是秦人。这优秀的品质甚至可以上溯到穆公之先襄公,哦,甚至更远的西周时代。秦穆公人如其名(名“任好”,人的确挺好),是个热心于公益事业的好人,谥法云:穆,中情外貌也。也就是心口如一,心眼实诚的意思。当时,秦穆公有足够的实力和兴趣关注并参与晋国的上层建筑构筑,却不像很多国君那样过分地不怀好意,他相对要实心多了。他对先前扶持的两个(晋惠公、晋怀公)显然比较不满,直到见到了沧桑的重耳,突然眼前一亮,觉得找到了最佳人选。于是很热情地款待了这位辛苦的旅行家,用了七牢之礼——曾经款待过晋惠公的诸侯级别宴请礼仪。然后又与他结了“秦晋之好”——将文嬴、怀嬴等五位宗室女嫁给重耳。为什么是五位?因为重耳之前已经娶了四位:有出亡前晋国的两位、狄国的季隗、齐国的齐姜。诸侯级别可娶九女,所以秦穆公生怕后面还有人抢姻亲空缺似的,一口气把剩下的名额全都占满了。后面的事情就简单了:晋重耳拜谢秦国,于前636年,在秦穆公的亲自护送下,带领人马踏上了归途。众判亲离的晋怀公望风而逃,可怜他即位不到一年便命丧黄泉,于是,晋国的大好河山便成了晋重耳挥毫泼墨的天地,赫赫晋文从此登上了春秋舞台。
??男人立业之后没有理由不考虑齐家问题。客观看,重耳流亡中最留恋的妻子应该算齐姜,就是那个同季隗一样深明大义地送走(齐姜是骗走)了丈夫的齐国宗室女。后来这两位女子都得以与丈夫团聚,算是不错的结局,用童话惯用语言结尾就是:王子(公子)与公主(们)最后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狄人归季隗于晋而请其二子”(《左传》),并没有交待太多细节。虽然没有真的等上二十五年,但九年也是个不短的日期。季隗当时的心境或许非常复杂,但是毕竟不得而知了;而她的姐姐,当年同时嫁给赵衰的叔隗就没有被太当回事,狄人没有主动送她回来。幸而赵衰之妻赵姬——赵衰回晋国后又娶了晋文公之女(连襟兄弟于是降辈成为人家女婿)——执意要丈夫接回前妻母子,若非如此,他们母子很可能会一直留在狄国,这样,赵盾也可能不会来到晋国,那么晋国及后来赵国历史恐怕也要改写了。
??赵姬这个称呼很容易与后来秦王政的母亲混淆,其实按照先秦的姓氏称法规则(女子称法为“前缀”+“姓”)人家这才是正宗的赵姬:以夫家信息“赵”氏做前缀,“姬”则反映了自己家族的姓,也就是父家的信息。至于战国后期,姓氏有合一的趋势,以前的姓氏规则也没那么严格了,“姬”逐渐成为女子的通称——只要是赵地的女子,管你姓不姓姬,一律都可以称为赵姬的。因此,以便区分,我将在后面的故事中将那个赵姬——秦王政的母亲,叫做邯郸姬。
??赵衰大概早就忘了先前在狄国插队的往事,提起那狄国妻子他大概也恍若隔世了,倒是他新娶的公主提醒他还有这么桩事。赵衰事务繁忙,并不想劳师动众,一开始推三阻四不肯动身,赵姬对丈夫这种“得宠而忘旧”的行为非常不满,她诘道:“何以使人,必逆之! (《左传》)”,因而“固要迎狄妻”(《史记•赵世家》)。赵衰在当时的男人中也算是佼佼者,是个口碑很好的君子,尤其是他在晋文践土后封赏中的三次谦让,让众人颇为赞赏。但在这件事上,他与重耳一样表现出了RP上的问题,不过,在那个时代,泥巴质地的男人们对这种污点是不以为然的,要不是他身边赵姬的反差,几乎要忽略了这点。最后,赵衰尊重了公主老婆的意见,从狄国接回了赵盾母子。他们归晋后,受到“晋之妻”(《史记•赵世家》)的热烈欢迎以及善待,特别是狄国长大的孩子赵盾受到了赵姬的喜爱和认可,她对赵衰说:“以盾为才,固请于公,以为嫡子,而使其三子下之;以叔隗为内子,而己下之。(《左传》)”
??赵姬此举被史家着墨,自然是因为符合了当时男性对女性的历史审美标准,不过看待历史总要按照彼时的社会规则的,在这样的规则下,此举不可谓不贤明大义,联想到历史上有多少妻妾为争宠而勾心斗角,又有多少王子公子皇子为夺嫡而刀兵相见、骨肉相残,在那个时代行事如斯,便是人性的闪光。
??叔隗也算有了一个不错的归宿,再看季隗,虽然身为君夫人,但毕竟不是正室。最后能够在称谓上享有晋文公谥号的必然只有一位,她便是秦伯之子文嬴。有人说文嬴实际就是怀嬴,但也有反对意见,认为怀嬴应该是后来的辰嬴。大概是因为有靠山吧,晋文的秦国夫人在他身边出现的诸多女子中表现得比较强势,践土之前,晋文连秦国媵妾怀嬴的脸色都得看,百年之后,正室夫人文嬴依然有着强势的地位,她一句话就可以释放掉重要战犯。但是,史料中再没有季隗的下落。也许,她就依照千年来一切这样故事的套路默默无闻地生活着,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直到平静祥和地“就木”……
??我一直觉得,中国传统历史观有一个弊端,那就是过多的模式化大义阻断了我们去体味人性光芒的神经通路。中华民族是典型的群体本位文化模式,我们不乏人文关怀,但这种关怀多体现在群体上,这样的价值取向有时让我们忽视了对个体的关注,常常忽视了那许多个体身上才能看到的人性闪光。有时候,同一种品性因为结果相异而会得到截然不同的汗青指评。比如我们常会毫不留情地唾弃嘲讽一个忠勇的败军之将,常会宽容地淡化一个胜者身上丑恶的污点。读左传至此,我掩卷唏嘘,不晓得晋重耳滞狄、滞齐之忘返,从个人品性上看与乐不思蜀的刘阿斗有什么太大的差别。当然了,此牢骚毫无并无意义,毕竟我们看历史,重点不是看“怎么样”,而是“怎么了”。正因为有了这种忽视人性的习惯,因此史书中更容易忽视女性。女人大都是感性动物,没有太多凛然大义的道理,所以往往闪烁出更纯净的人性光芒。
 楼主| 发表于 2008-1-19 04:03:2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篇:先秦灰姑娘——河津女娟

妾持楫兮操其维;蛟龙助兮主将归
                             ——津娟


    《越人歌》是先秦歌谣中比较脍炙人口的一曲,下面这个故事同《越人歌》有着相似的情节,不过结局是圆满的,少了那分“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的残缺之美,可能也会少了一分让人牵肠挂肚的悲剧之美——不过,这样的故事我才喜欢。
?? 这个故事里的王子一角由赵简子赵鞅同学扮演,持楫的少女被叫作津娟。
?? 赵鞅号简子,亦称赵孟,生活在春秋的尾巴和晋国的尾巴上,在那时担任晋国位高权重的正卿。当时的国际形势正在酝酿着一场新的造山运动,甚至依稀可辨战国格局的一鳞半爪。当时的晋国不啻一座活跃的火山,赵、韩、魏、智、范、中行六家崛起,形成异姓大夫专权的局面。赵氏家族曾一度凌驾于其他五卿之上,不过自“下宫之难”后则一蹶不振。直到赵鞅即位才逐渐改变了这种局面。年仅二十多岁的赵鞅终于使赵氏东山再起。历史的尘埃落定之后,我们都会惊奇地看到创业者身上具备了很多超人的优秀品质。这也在情理中,若非如此,他们便不会成为成功的创业者被后人铭记。赵鞅正是这样一位。
?? 在异姓大夫明争暗斗扩大势力乐此不疲的时候,改革便成为最有效的武器。势力范围表面看是地盘,实际上则是人口,人口的实质则是民心,民心的争取,在于改革。赵氏的成功函数上,很多参数都涉及了赵鞅这个锐意改革的新思想者。他革新亩制,调整税赋,奖励军功,更重要的是推崇“法治”,在当时强大的周代宗法制面前可谓新鲜有力的举措。比较有纪念意义的是昭公二十九年,他与荀寅占领汝滨后铸造了一尊刑鼎,上刻范宣子所用“夷鬼立法”,有点法制观念里程碑的意义。这一举动为后来法家源于三晋大地埋下了种子。后来,战国初魏文侯时的李悝改革,就是在总结赵鞅“刑鼎”、子产“刑书”以及邓析“竹刑”的基础上写成了《法经》。
?? 赵鞅也是个很有战略头脑的人,先是同智氏周旋,又挺过了“三家攻赵”的困难时期,一生征战不休。在铁血的春秋战国时代,男人若“不武”是一件很不光彩的事,因为这直接关系到家族的安身立命。赵鞅的魅力指数很大程度都是来源于他的勇武。赵国君主素有亲征的习惯,至少在他这里已经看到良好的基因。比较震撼的一幕发生在哀公二年,晋郑两军战于铁,赵鞅中箭,脸上血流不止,却依然指挥不辍,“鼓音不衰”……
??总之,在赵氏家族史上,赵鞅无疑是造父之后又一座里程碑,他浇铸了战国时代近二百年的赵国基业。赵鞅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是华丽璀璨惊心动魄跌宕起伏的一生……为避免离体太远,我就不再赘述,不过从各个方面看,赵鞅比任何一出偶像剧中的白马王子都更加完美。
?? 津娟也就是刘向《列女传》里的“女娟”,在当时是个名副其实的灰姑娘。津娟的称呼很明显反映了她的身份。“津”,是河津,渡口的意思;“娟”,是对年轻女子的美称。在《说文解字》所收的女部字包括有两个内容:一是姓,我们知道,古姓,尤其是那些非氏改的“一手姓”都从女。有“姜”“姬”“嬴”“姚”等;二是美好的字眼,如“姝”“妍”“娃”“娟”“娥”等,这些字最后大都化做美好少女的代称。我们这个美好的河津少女便是如此,同时也可以推测她出身比较低微,因而没有姓可以称。
?? 津娟的父亲是晋国的一名河津吏。可惜那时运输业不发达,尽管这个差事在今天绝对是肥缺,但在当时却比较卑下。话说赵简子刚从晋楚之战班师凯旋,正在回自己的封邑的途中。可以想象他一路放声高歌(不少史料反映,赵鞅是很喜欢歌舞的;能歌善舞也是赵人的传统)。突然,歌声嘎然而止,原来在渡河的时候跳出一个不和谐音符。渡船是预定好的,正锚在津口,而人却不知去向……
??本着如今“趣味历史”的原则,下面就以“场景再现”的留行方式进行模拟:
??
?? ——人呢?死哪去了!啊,真是败兴!
?? 赵简子一阵咆哮。
?? 不多时,手下从河滩上拎回来了烂醉如泥的河津吏。
?? ——工作时间开小差?没接到我下发的整风运动文件吗?啊!喝成这德行!什么?还敢问我是谁?你说我是谁……%&※#¥……
?? 赵简子勃然大怒。赵人嗜酒如命是出了名的,有些时候也就理解万岁了,但此时,被扫了兴致的赵简子很是不快,于是他指示手下人:去,让他下岗。本着干脆利索的原则,这种下岗可能是永久性的。刚从战场归来的赵鞅对血早已免疫,志得意满的他此时不会在乎一条微不足道的小命。
?? 饮惯了血的利刃划出幽幽的寒光,朝着那瘫软如泥的身躯刺去。
?? ——住手!
?? 一声急促的带着颤音的喝断。
?? 众人的目光被吸引在一个单薄孱弱的少女身上。
?? 赵鞅那凌厉的目光和魁梧的身躯向她逼近。少女咬紧颤抖的嘴唇,怯生生地仰望着眼前那威慑的身影。
?? ——请宽恕我的父亲。
?? 她怯生生地努力地说出。
?? ——他罪责当死。
?? 赵鞅冷漠地从牙缝挤出。
?? ——不,主君错怪了我父亲。
?? 河津少女突然伏身拜下,稽首。
?? ——渎职分明,何以错怪?
?? 赵鞅冷笑。
?? ——主君有所不知,这条河亦名‘不测之水’,妾父听闻主君要渡河,很是担心水浪动骇,风波涌起,故特地祷祠九江三淮之神,供馔具备,巫祝皆到,结果……他不胜酒力,才醉卧至此……主君若要杀他,那就让妾以身代父吧!
?? 说着伤心地哭起来,并扬起瘦弱的脖颈闭上眼睛。
?? ——铸成罪责的并不在你。
?? 赵鞅沉吟片刻,但法制思想根深蒂固的他依然坚持道。
?? ——主君!不能!
?? 津娟膝行向前,这回还大胆地拽紧了赵鞅的裙甲。
?? ——又怎么了!
?? ——主君如果在我父亲醉倒的时候杀了他,他就根本不能感到痛楚;他不能感到痛楚,心中也没有罪责感;心中没有罪责感,便不是怀着谢罪的心情伏诛;没有谢罪心情伏诛的人死在您的剑下,那岂不等于您在滥杀无辜?主君您声威赫赫,怎能让滥杀无辜的污点影响您的清名?请您……请您能在父亲醒来的时候再行刑,好让他发自内心地感到痛苦,从而生出真诚的罪责感,从而死心塌地地去谢罪伏诛……
?? 津娟泪眼汪汪地央求道。
?? 赵鞅皱起眉头,那些分析的道理让他感到有些旋晕。军人赵鞅很不喜欢口舌之辩,于是挥挥手示意手下放过河津吏,同时指使身边的大夫卫士搬运行李、驱赶马匹上船。但糟糕的是,所有的持楫手凑起来是奇数。最后一舟总少一人。若再减去一个,划桨者太少,速度将大大减慢;不减呢,船又不能平衡。
?? 正为难间,刚才那位祈求宽恕其父的河津女突然卷起袖子,持楫上前。
?? ——妾从小居住在大河(黄河)与济水之间,世习舟楫之事,甘愿为主君充当备员。
?? ——哦,你么?你应当知道,不谷将行,当选士大夫,还要斋戒沐浴;与妇人同舟,太不吉利。
?? 赵简子依然冷漠如故,但他的嘴角似乎稍微松弛了一些。
?? ——可是……妾听说当年商汤攻伐夏桀,左骖马是黑色公马,而右骖却是母麋,最后胜利并放逐了夏桀;武王伐殷,左右骖均是母马,最后不也克纣成功,还打到了华山南边么?主君您要是不想渡河就算了,要是想的话,真与妾一道又会怎样?不然,妾上那条最不重要的小船好了。
??津娟眨着眼睛认真地分析,分析得头头是道。
?? 赵简子不再多说话,一个英雄的大男人与小姑娘计较口舌总是挺没面子的,古今亦然。不过,他确实被绕得有点晕,另外也觉得这个小姑娘挺有意思。
?? 得到了默许,津娟兴高采烈地持楫向边上最小的一条船上跑去。正欲起锚开船,竟看见赵简子大步走来,一跃而上。津娟与诸楫手一愣。
?? ——开船!
?? 众舟向水中心划去。


?? 尽管这个以先秦赵地为背景的故事被记述在东汉的《列女传》,但这种不与女子同乘、共渡的忌讳在先秦就已存在。《左传 襄公二十五年》记:郑国伐陈,陈侯逃亡时遇大夫贾获,却不愿与贾获之母同车,硬要把人家老母赶下去……这种不良风气,最初可以看成对男女有别的在意,而发展到后来,尤其是近代,明显异化成对女子的歧视。时至今日,不少地方的渡口甚至不高兴见到女人上船,而女人上了船,也只好瑟缩在角落里,尽量让大家忽略自己的存在。在春秋战国交汇时期,这个糟糕的习惯远没有那么严重,津娟最终也被允许上船。尽管赵鞅在诸多政治事件中表现出新颖的眼光,但在这件小事上还是有些顽固不化——男人,真是不拘小节的动物。
??津娟既然能称这条河作“不测之水”,不管是不是急中生智的牵强附会,首先它肯定不会是江南风格的小桥流水,不会生出“搴舟中流”的悠然诗意,更多的恐怕是激流中的奋进争渡和惊心动魄了。
?? 女孩子最美丽的时刻,往往是在她们最勇敢和坚强的时候,尤其是以柔克刚。你能想象惊涛骇浪中那柔弱的身躯奋力支撑着自己的精神的场景吗?舟楫在白浪中剧烈地颠簸,持楫的男人们开始躁动不安,将惶恐带来的怨气和敌意投向那娇弱的女孩子时,她会怎么去化解这一切?
?? ——主君,我们舟楫人到中流的时候往常都要唱歌子助力的,就让妾为各位将军唱一支船歌吧。
?? 津娟努力绽放一个甜甜的微笑,对黑着脸沉默的赵简子大声喊道。
??哗啦!巨大的浪涛声拍击着船身,碎裂的白玉一古脑倾泄在满船人的头上、身上。除了河浪的咆哮,没有人应声。
?? ——升彼阿兮面观清,水扬波兮查冥冥……
?? 清亮的嗓音虽然不大,但奇迹般地穿透了震耳欲聋的浪声,悠悠地萦绕在船头船尾。赵鞅第一次抬起头认真地打量起奋力持楫的河津女。刚才还貌不惊人毫不起眼的,怎么这会看来竟有些楚楚动人?她娇小的身躯灵巧地掌握着平衡,轻盈地立在舟侧,湿漉漉地像一只白鹭。
?? ——祷求福兮醉不醒,诛将加兮妾心惊……
?? 想到刚才河对岸的场景,赵鞅望将过去,津娟正好回头冲他狡黠地一笑。碰到那姑娘极有表演天份的表情,刻版的赵鞅顿时忍俊不禁。
??悠扬清亮的嗓音和幽默的歌曲让众舟楫手都安定了不少,开始默契地配合,船平稳多了,速度也快多了。天地间霎时消弭了所有骇人的浪涛声,只剩下甜美的歌声萦绕:
?? ——罚既释兮渎乃清,妾持楫兮操其维;蛟龙助兮主将归,呼来棹兮行勿疑……
?? 赵简子闭上眼睛。微笑。
??
?? ——主君,到了!
?? ——我们到了,主君!
?? ……
?? 赵鞅睁开眼睛,愣怔了一下,将神游的魂拉回躯壳。
?? ——主君,我说得不错吧?
?? 津娟抹了一把湿淋淋的脸,一边笑望着赵简子,一边将散落的黑发拧干。赵鞅没有说话,仔细打量着瑟瑟发抖,但兴高采烈的津娟。半晌后,他郑重地点头。
?? ——主君,那妾的父亲……
?? ——赦。
?? 津娟伏拜下去,蜷缩在地上颤抖着哭泣。赵鞅不动声色地扶起她,居然望着这可怜的姑娘笑得叵测。他解下自己腰间的白璧塞在发愣的姑娘手中。
?? ——主君?
?? 津娟有些惶恐。
?? ——昔日不谷梦中见到的妻子,恐怕就是你这小姑娘。
?? 赵鞅哈哈大笑,同时命人立刻为河津女祓禊祝福,立为夫人。
?? ——可是……主君……
?? ——如何?你不愿意。
?? ——妾听说:夫妇之礼,非媒不嫁。如今家有严亲,所以不敢私自作主,请恕不能从命。
?? 津娟郑重地行了“再拜之礼”,将白璧奉上。
?? ——你……
?? 赵鞅恼怒地踢起一块石头。津娟更低地低下头。她忽觉头上一阵风掠过,抬头望起,竟然发现鬟间的木钗已经捏在了赵鞅手中。赵鞅心安理得地将钗揣进怀里,然后飞身上马扬长而去。津娟默默地垂首。

??
?? 这个故事到了尾声,最后的结局在意料之中:赵简子不日便遣使而来,纳币于河津女娟的家中——六礼之后,主人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虽然我们再没有见过他们后来生活的记录,但我很愿意相信这个聪明、善良又勇敢的小姑娘和那位性情中人的刚烈英雄肯定会过上美满的生活。《列女传》中君子有言:“女娟通达而有辞。”诗云:“来游来歌,以矢其音。”大概就是这个道理。
?? 后来,津娟在情急之中唱的那首歌被敏锐的采歌机构收录进了乐府,并叫做“河激歌”;喜好打听小道消息的曹子建后来也在其《精微篇》中详细地八卦了一番:
?? 简子南渡河。津吏废舟船。
?? 执法将加刑。女娟拥棹前。
?? 妾父闻君来。将涉不测渊。
?? 畏惧风波起。祷祝祭名川。
?? 备礼飨神只。为君求福先。
?? 不胜釂祀诚。至令犯罚艰。
?? 君必欲加诛。乞使知罪諐。
?? 妾愿以身代。至诚感苍天。
?? 国君高其义。其父用赦原。
?? 河激奏中流。简子知其贤。
?? 归聘为夫人。荣宠超后先。
?? 辩女解父命。何况健少年。
 楼主| 发表于 2008-1-19 04:26:1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篇:血色发簪——摩笄夫人

“以弟慢夫,非义也;以夫怨弟,非仁也。吾不敢怨,然亦不归”
                                       ——摩笄夫人


    赵简子赵鞅在“灰姑娘”津娟的故事里客串了一回白马王子,让我们差点以为他是个可爱的人。但那次浪漫邂逅不过是他轰轰烈烈一生中转瞬即逝的片刻。他当然没有多余的浪漫,他当然也有不止一个老婆,他生活的重点当然也不在那里。他的心力甚至不够完成他宏伟的理想。
?有时候,历史的人性之处反而在于它对大量真相的无能为力——只要新的论据没被发现,旧的史料被没被证伪,在无悖现有史料的基础上,我们何不可以在心中大胆地保存一份美好的臆测?
?我们从史料中没法知道摩笄夫人究竟是赵鞅哪一个老婆的孩子,所以,就假设她就是津娟的女儿吧——好让冰冷的历史残片显得更温和熟悉一些——好吧,谁如果找到了正史反驳,我马上推翻我的假设并认错。没有的话,我就开始情景再现:
??  
??   一
?      赵简子放下手里的简册,示意门口人进来。
?      进来的是赵氏家族的一个庶女。她抱着一只竹篚径直走到案前,轻盈的步子不发出一点声音。
??   ——父亲,小寝的燕礼已准备妥当。
??   赵鞅点头,然后继续看自己的简册。
??   ——父亲,酒凉了,给你温一温吧?
??   庶女默不作声地从篚中取出方壶和酒尊,拿起几案上的觚。
??   ——哎哟。
??   赵鞅抬起头。酒洒在案上,庶女正拿着布巾夸张地擦拭。
??   他皱皱眉却没说什么,原谅了她偶然的失误,继续低头啃那简牍。女孩子本来紧张地望着他,看他没有任何反应,似乎有些失望。
??   哗啦——
??   思路再一次被打断,赵鞅有些生气地抬起头——庶女窘迫地跪在案前,零散木简片撒了一地。赵鞅将手中的简册扔在案上,姑娘惶恐地低头。那样子竟让赵鞅心里莫名地拂过一丝熟悉的伤感,只是找不到那伤感的源头,于是叹口气,继续埋头于简册。
??   等着他发作的姑娘似乎有些失望。
??   半晌过去,赵鞅突然发觉身边还有细微的声响。循声一看,那姑娘正伏身一片一片捡着简片,捡得很是仔细,捡一片擦一片,然后还辨着次序仔细码好。他觉得有些好笑。
??   ——不必了,你去吧。你不晓得次序。
??   ——是……父亲。
??   庶女有些迟疑地抬起头,恭谨又迟疑地看着赵鞅,欲言又止的样子。
??   姑娘垂首正坐在那里,从窗口进来的亮光的给她的身上洒上了淡淡的金色。那身影像极了一个人……赵鞅突然愣住了。
??   赵鞅的一生从来都雷厉风行地度过,很少去回忆什么不相干的事情。但他的心里藏着一个少女的笑容,藏在他心中永远的河津渡头;多年前的那张明丽的面孔,如今已经悄悄地移植在眼前这张脸上。
??   原来这个不起眼的女儿已经长大了,长到了她母亲当年遇到自己时的年龄。从她的身上,赵鞅又看到了当年那个天真烂熳的河津少女——她的母亲。她和她母亲当年简直一模一样!也轻盈得像一片芦花,喜欢蹑足而跑,在廊檐下的木板地上风一样掠过的时候,都几乎不发一点声音。和当年津娟的一模一样,只是这姑娘不太喜欢笑,也不像她母亲那样口齿伶俐,大多数时候总是沉默着。自己有时叫她过来询问几句,也总是垂着的睫毛,偶尔抬起点漆般的双目回答:是,父亲。
??   赵鞅叹息。自己已经很久没有念起她早逝的母亲了,也很久没有打量过这家中最小的庶女了。尘封已久的往事总是突然涌泻出来——看来,自己是老了。
??   ——父亲……公子们都已侯于堂下。
??   姑娘轻声说,打断了他的发愣。
??   ——哦?哦。好,可都到齐了?
??   姑娘抬头看了父亲一眼,欲言又止。
??   ——齐是不齐?
??   姑娘更低地低下了头,加额,拜手至地。
??   ——伯鲁,你等都进来。
??   赵鞅不问了,径直抬高声音向门外喊道。不一会,西阶那边传来了窸窣的声响。
??   ——父亲!
??   庶女带着颤的声音让赵鞅回头。
??   ——父亲,毋恤还没有到。
??   她怯怯地说。
??   毋恤是家里一个不知所终的狄婢所生,对这个庶子自己从来就没有上心过,这个没有教养的庶子也越来越野,上次因一件什么过错被罚到马厩做事,已有旬日了吧?
??   ——我晓得,是我没有叫他来。
??   ——那就请父亲宽恕毋恤。
??   她颤抖着嘴唇和睫毛,楚楚可怜地祈望着威严的赵简子。
??   突然场景迭加起来——津娟,她在河边跪求也是这么说:请主君宽恕我的父亲……
??   赵鞅心里一颤,但还是摇头。
??   ——不必。
??   ——父亲的心胸如此博大,怎会容不下您的亲生骨肉?父亲的眼睛如此明亮,怎会看不到这流淌着的赵氏的血脉?
??   赵简子哑口无言。两人对视了半晌,他终于叹气挥手:
??   ——去叫他来吧。
??   庶女的脸上绽出惊喜,迅速再拜,起身,向门口跑去。赵鞅默默地盯着她翩翩飞舞的背影消失在影壁那里。他转身,突然被什么东西绊了一下,是那盛着铜尊的竹篚。窗口的阳光正好照在里面,精美的饕餮文发着幽幽的青光。
??  
??   赵毋恤,号襄子,在赵国的历史上,与他的父亲赵简子有着同样重要的地位。他颇有传奇性的经历以及一生的功业在青史上留下了丰富的资料,但毕竟在我要讲的故事里只是个配角,就不再赘述了。
??   毋恤的身上虽然也流着赵简子的血,却从小没有得到过多少父爱,他几乎是家中被遗忘的成员。在他每天过着同仆役没多大差别的生活的时候,绝不会想到未来的自己将越过众多嫡出兄长,成为赵氏家族的嗣子。同样不会这样想到的还有赵简子本人,在他眼里,那个由一个早就厌弃的“贱狄婢”所生的,相貌怪异的庶子不过是赵氏家族一缕多余的血脉。除了庶出之身带给毋恤天生的卑微之外,更有与生俱来的戎狄血统让他再低人一等。因此,他是没法和他那些嫡出的兄长们一同学习起居。《史记 赵世家》提到,赵简子请贤人姑布子卿给他的诸子相面,“遍召诸子相之”,都没有包括可怜的毋恤,可见,他的父亲根本没有把他当作自己的骨肉对待。

         ——毋恤,快来!
??   气喘吁吁的姑娘扶着马厩的门朝一个弯着腰的灰色身影喊道。声音里有抑制不住的兴奋。
??   少年放下手中的铡刀和干草,揉着腰直起身,向她展开笑容。
??   ——阿姐,你来了?
??   姑娘一把将他拉出黑魆魆的茅舍,一边拍打着他短褐上的草屑一边抚平他乱蓬蓬的头发。毋恤这两年飞快地长高长壮,从背影看和一个成年男人已经没什么差别了,然而却依然腆着一张羞赧的孩子脸,再加上少年的“总角”发型,让他整个人看起来很是滑稽。高大的毋恤被他娇小的姐姐拍打得晃来晃去,茫然而笨拙地踉跄着。
??   ——毋恤,父亲要你也去呢。
??   ——去哪里?做什么?
??   ——父亲三日前就斋戒沐浴,请一位贤者为家中的公子相面。
??   ——阿姐,我早就知道,其实几日前就有兄长告诉我这件事。但他说,父亲唯独没有提到我。
??   ——瞎说,父亲这不是要我叫你去!
??   ——阿姐,别为毋恤费心了,别叫父亲因此责罚你。毋恤这样不是很好么?当不当赵氏的子孙有什么要紧。只要有阿姐陪着,毋恤就知足了……
??   ——瞎说!阿姐哪能陪你一辈子!
??   ——去有什么用?父亲的心意你还不清楚?
??   ——你忘了前些日子在途中遇到的那位老丈啦?他说你有异相,贵不可量。
??   ——哈哈,什么异相?是说毋恤貌丑吧?
??   姑娘抿嘴笑起来,在弟弟的头上使劲拍了一下。
??   ——阿姐不嫌弃毋恤丑就行了……
??   ——别多话了,快走……


??   铺陈到这里已经没有什么悬念了,之后一切大致如《史记 赵世家》所述:简子“遍召”了所有的儿子来相面,怀着忐忑而激动地心情请那位高人子卿看看自己哪位犬子像支潜力股。
??   姑布子卿先生高深莫测的目光扫过赵家公子的队列,然后轻描淡写地说:“无为将军者。”
??   简子十分郁闷:妈的我这么多年流血流汗拼死拼活打下的江山为的啥呀?他失望又悲愤地问:“赵氏其灭乎?”
??   高人姑布子深奥地一笑:“吾尝见一子于路,殆君之子也。”
??  正在这时,毋恤恰到好处地出现了。(来,灯光,音乐!)
??   像很多故事片老套的情节一样,子卿果然一跃而起,指着灰头土脸的毋恤说:“此真将军矣!”
??   人们震惊了。简子这时应该也是惊愕的。由于自己多年来的投标仅仅只有一点中标,他开始对自己的眼光有所反省。但毕竟还是中了一支,好歹还有一丝欣慰。不过这时他依然“谦虚”地说:“此其母贱,翟(狄)婢也,奚道贵哉?”
??   子卿先生神秘地微笑:“天所授,虽贱必贵。”
??  
??   赵人的族邑夹在纷扰的晋土之中,北边是辽阔的戎狄国家。简子的一生几乎都在为崛起中的赵氏与势力最强大的五卿在晋国大地上打得火热。他很清楚,那时候的晋国已经是奄奄一息的死鹿了,只有下手最快的狼才能分得最大的鲜肉;只有最强的狼才不致于被群狼踩踏咬死。这之后的每一天都将极为凶险。自己盛年已过,但赵氏的家业还没有安定,作为赵氏家族的宗子,必须为家族遴选出合适的嗣子——未来的族长。纵观历史,嬴姓的赵人并不太严格遵守姬姓周人的宗法,毕竟因为生存环境的残酷和本民族的习惯,他们对嫡长继承看得不是那么严重。
??   从这次相面可以看出,赵简子迫不及待地想找出最贤能的儿子;当然也与另一件事有关,这要从简子的一次“七日昏迷”说起。
??  或许正是因为积劳成疾,简子曾得了一种怪病,七日不省人事——推测可能因为某种压力或刺激引起自主神经系统麻痹,导致暂时成为植物人。昏迷第五日的时候臣仆们都吓坏了,不知该不该马上准备丧礼。这时候著名的老中医扁鹊发话了:主君的血脉很平和,没什么问题,不用大惊小怪。当年秦穆公就这样,醒来后告诉公孙支和子舆他去了天帝那里,那两个臣子还记下了穆公从天帝那打听来的消息,是关于晋国的,后来果然应验了!(天帝也真是可爱,你说晋国的八卦新闻不告诉晋国,非找秦国的聊,不是故意搬弄是非么?)今天主君的病和秦穆公一样,肯定是天帝又找他聊天去了,你们看着吧,不到三天肯定醒来!
??   这段在《史记》中的记录玄之又玄,排除史料本身附会的可能,用现代自然科学的“催眠术”“致幻现象”以及“心理暗示”等似乎也可以解释。不深究了,且看下文:
??   后来果然如此,两天半后,简子醒来了。臣下们悲喜交加,看到简子脸上保持着神圣的微笑,纷纷诚惶诚恐地下拜。简子说:让诸位担心了,不榖没事,只不过去天帝那里了游玩了,我跟百神们游钧天、看万舞——啊,那种乐舞,不像我们夏商周三代的雅乐,那是能慑人心魄的(晕,这种描述都有些科幻意味了,难道是传说中的让人致幻的“基因音乐”?),我正听着,突然有一头熊不知从哪窜出来扑我,天帝让我射杀。我就这样把那熊射中了;突然又有一罴窜来,我又给射死了。然后呢,天帝就很高兴,赐给我一只竹笥(用来装食物的竹筐),还都配着两只小箱。对了,我还看到一个小孩子站在天帝身边。这时候帝给我一只狄国犬,说‘等你儿子长大了,把犬送给他。’,还说:‘晋国逐渐衰落,再传七代就要灭亡,嬴姓人将在范魁之西大败周人,可是你们却不能占有那里。现在我追念虞舜的功勋,到时候我将把舜后代之女孟姚嫁给你的第七代孙’。
??   其实,梦境作为心理的反映和思维碎片的组合,玄奥一点不足为奇,但被解梦者故弄玄虚地圆满解说后还是挺吓人的,再一上正史就成了谶言,那就更骇人了。后来,简子在一次外出中碰到一个奇怪的家伙,那人自称是简子梦中天帝身旁的人,他神神秘秘的让简子屏退左右后一一详解。此人所说的事情后来果然发生了:
??   赵简子射死的熊和罴是中行氏、范氏的祖先图腾,二氏后来果然被其所灭;帝赐给的“二笥皆有副”,似乎象征了赵氏的食邑之外将有附加的两个。《史记》中将其解释为“主君之子将克二国於翟,皆子姓也”,有点不知所云。不过,说到子姓国,附近正好有两个,一个是智氏,另一个是北临的狄族代国;狄犬象征着狄人之先(狄字从犬,这个蛮族是以犬做祖先图腾的)。将犬赐子,也和后来代国被他的儿子赵毋恤所灭这一事实相印证;最玄的是,他的七世孙赵武灵王后来也果然娶了吴广的女儿孟姚。
??   晋静公二年晋为赵魏韩所灭,那么帝所说的七代,指的是晋定公、出公、哀公、幽公、烈公、孝公、静公七世。据此及年表,简子此疾在定公十一年,也就是前501年,根据赵鞅的卒年前458和他寿命七十左右的说法,他做钧天梦的那一年他应该在他二十七岁左右。即便《史记》中的这个梦过于玄虚不能让人相信,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赵简子在他很年轻的时候,就已经在心里埋下了梦中提到的这些心愿。赵毋恤最终能够得到赵简子的垂青,也主要是因为他洞察了父亲的这些心愿;而赵简子也看到了,他的这位庶子也有同样坚定的心去实现这些理想。
??   相面事件也许是赵毋恤生平第一次受到整个家族的瞩目,这之后,简子越来越多地注意起这个不起眼的庶子了,毋恤也逐渐获得同诸位兄长一样的机会。如果说赵毋恤第一次引人注目还有些歪打正着的意思,那么此后的一次次出众表现多半都是因为他自己本身的才能,以及与父亲共同的心愿。

     选嗣是件大事,简子为此多次考察儿子们的才能。有一次,他告诉诸子:“我在常山上事先藏了一个宝符,你们去找来,先得的人有赏”。
?  于是,赵家的儿子们纷纷策马,驰向目标常山。比赛结束了,赵公子们找了一圈也一无所获,只好垂头丧气地回家。
??——怎么,你们都没有找到吗?
??赵简子失望地走过一张张垂下的面孔。诸子屏声,心里暗暗自责军事地形学没有学好。
??——父亲,我找到了。
??一声不大却自信的回答。是毋恤。
??——禀奏。
??——那宝符,就是攻伐代国的办法。常山下临代国,从山上攻伐,就可以攻取它了。
??赵简子深深震撼。当然,我们可以想象,这样的考察还会很多,毋恤给他的震撼肯定也不止一次,总之,最后的结果是,“乃废太子伯鲁,而以毋恤为太子”。
 楼主| 发表于 2008-1-19 04:33:14 | 显示全部楼层
摩笄夫人作为赵简子之女、赵襄子之姊出现在《史记 赵世家》和《列女传 节义篇》中。《列女传》中但有关她的文字比卑微的河津女还少,甚至都没有交代她的名字。她出场的时间很短,而且也只有一句台词。从赵襄子的个人经历和历史事迹可以看出,这个在困境磨难和战争熏陶中长大的赵氏主君是一个坚强聪慧,阴险狡诈,以及冷酷残忍的角色。在艰难的晋阳保卫战中,赵襄子面对智伯的挑衅忍辱负重、不动声色,通过谋臣张孟的斡旋,终于在韩魏的倒戈相助下以劣势反攻,水灌智伯军并将其生擒。然后便将仇人智伯的颅骨做成了夜壶——比后来那个用月氏王头盖骨做酒盏的匈奴王还缺德。后来,赵襄子用同样残酷缺德的方式灭了代国,但奇怪的是,他却花了大气力去保护他那做了代君夫人的姐姐。历史中的政治联姻比比皆是,没有几个君王最后还会怜惜或者想办法去保护自己抛出去的红颜诱饵,但冷酷狡诈的赵毋恤却一反此常态。也许,这个从小没有父母关爱的孩子心中,那个姐姐是唯一的温暖吧。


??阿姐对毋恤说过,她不能陪他一辈子。那时候毋恤并不在意,因为在他记事起,阿姐就是唯一的温暖,从来没有离开过他的温暖。可是,这一天终于到了。赵氏的宗庙中传来丝竹的和鸣,那是阿姐的笄礼。
??毋恤呆呆地站在阶下。等会阿姐出来后,就不再梳着小姑娘的双鬟髻了,她的长发将被挽起在头顶,插上一支一尺二长的笄。这样,就可以嫁人了……毋恤默默地蹲在墙角,直勾勾地盯着那些新铸出的金铜礼器。他摸着一只簋,上面赫然镌刻:
??“晋赵大夫鞅作季女代嬴簋,子孙永保用享……”
??那字在他眼前模糊起来。
??
??毋恤用尽所有的气力奔跑,跑得心肺要炸裂,他一头撞进父亲的寝室。
??——为什么……为什么要把阿姐嫁往代国?
??——毋恤,如此无礼!
??——父亲,你知道,终有一天,我们要灭代的!
??——好,记住你的允诺,毋恤。
??毋恤攥紧拳头。
??——毋恤,你知道,我赵家世代侍晋,为肱股栋梁,几度沉浮,生死一线,下宫之难险遭断绝……如今天下大乱,晋室将衰,为父戎马一生,行将就木却未能中兴祖业。鞅……有愧祖德啊……记住你的允诺,毋恤。为我赵家,为你父亲,也为你阿姐。
??
??阿姐启程那天的黄昏风很大,风把火炬及庭燎的焰拉得很长,看起来像一条狰狞的蛇。
??——父亲,代嬴走了。
??即将成为代君夫人的阿姐对父亲行了四拜大礼之后缓缓说。
??——去吧,孩子……保重自己。
??赵简子颤抖着白发苍苍的脑袋,好像哽咽着说不下去了。他站在宗庙的屋檐下看着将要成为代君夫人的女儿一步步走下去——按规矩,昏礼上父亲是不能送下阶的。
??——阿姐!
??毋恤不知从哪里冲出来,一把甩开扶着阿姐上车的代国国君,狠狠地睕他了一眼,然后径自转向代嬴。
??——毋恤无以相赠。这箭镞曾噬过毋恤的肉饮过毋恤的血,如今将它做成发笄一枚,粗糙得很,阿姐不嫌弃就让它伴着你吧。
??——毋恤,你长大了,阿姐这一走也能放心了。
??她微笑,眼泪突然滚下来。
??——代赵两地近邻,相见……终有时日。
??毋恤在她的车后吼道。

??
??四
??十年后,代地传来了赵简子病卒的消息,同时得到的还有:与赵氏素有积怨的范氏、中行氏乘机发难,在中牟一带举兵攻伐、煽动叛乱。
??代夫人一身齐衰丧服立于空旷的中庭,仰望着南归的鸿雁。远处的马蹄声已经完全消失了——代国的军队,带着马匹和粮草,已经过了夏屋山了吧?她知道,作为赵国的联姻盟友,在这次中牟之乱中将坚定地和赵氏站在一起。
??毋恤,你现在已经继位成为真正的赵氏之主了吧?十年不见,也不知道你的模样变了多少?她抚摸着头上那用箭镞做成的发笄,凄凄一笑。
??中牟之乱很快平定,代军也在代王的亲率下胜利凯旋。
??
??——父亲已经入葬,我已替夫人祭拜过;我与夫人之弟一见如故,痛饮夤夜,大醉到险些上不了马;对了,毋恤还说,一直思念阿姐,是该相见的时候了。
??她摸了摸头上的箭镞发笄,然后抬起头,用如水的眼睛感激地看着夫君。
??三月不到,赵君又捎来了信。毋恤说:因思念阿姐,又感激姐夫在艰难中相助,将亲自前来夏屋山备宴酬谢——只是,请姐夫先一人前来,开怀畅饮之后再接阿姐赴宴。
??代夫人蹙起眉来。
??——我同你一起去。
??——不必,男人之间喝酒就要喝到不拘形骸。你在,我们都喝不痛快。
??她于是默默地为他整理衣冠,默默地目送他的车队离开,心里涌上一股说不清的不舍。
??一夜未眠。她辗转反侧,想起了很多很多过去的事情。
??
??第二日,有车队来接她,气氛奇怪的压抑。
??——代王,我夫君在哪里?
??——与主君在一起,夏屋山。
??她于是上车。
??
??马蹄声震耳欲聋,激荡在整个山谷,夹杂着士兵的嘶喊声。
??她猛地掀开车帘,四周密密麻麻排满了急行的军队——赵国的军队——向着北边奔驰。
??——停车!
??她跳下车,向前奔去。作车御的军吏上前施礼。
??——代王已被伏击击杀,主君要末将护送夫人回去。
??一声霹雳。
??回去?回哪里?代?赵?
??代夫人推开那军吏,跌跌撞撞地向前走去。前面,是阔别了十载的赵地的方向。她取下那枚箭镞做成的发笄,轻轻地抚摸。
??毋恤啊毋恤,这笄,噬过你的肉饮过你的血。这笄,伴了我十年。
??
??尾声
??赵襄子于晋出公十七年(前458年)诈请代王赴宴,密令宰人于席间用铜勺“击杀代王及其从官”,成功地实施了一场政治谋杀,然后“遂兴兵平代地”。史称,闻知代王死后,代夫人“泣天呼地,摩笄而死”。摩笄,是说她在山岩上摩尖了发笄,用簪刺太阳穴。后人感其忠,将她葬于摩笄而死的山旁,而这座山也因此被称为摩笄山,其人则称为摩笄夫人。
??赵氏灭代,实现了赵简子一生未竟的愿望,实现了两代人北进拓疆的夙愿。经过赵氏两代人的努力,赵邑北部疆域从此扩大到治水(今桑干河)和雁门水(今洋河)一线,这对赵国此后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赵国时期的代地大致以代城(今蔚县代王城)为中心,包括定襄、云中、雁门、五原等地,属于畜牧或农牧兼作的经济区,与赵国太行山以东平原地区的农耕经济形成了必要的互补。襄子灭代奠定了以后进一步拓展赵国版图的物质基础,后来赵武灵王翦灭林胡、楼烦、中山,赵孝成王时李牧破东胡、击匈奴,代地都是重要的后勤中心。
??
??附一:《列女传 节义篇 代赵夫人》
??代赵夫人者,赵卫子(简子)之女,襄子之姊,代王之夫人也。卫子既葬,襄子未除服,地登夏屋,诱代王,使厨人持斗以食代王及从者,行斟,阴令宰人各以一斗击杀代王及从者。因举兵平代地而迎其姊赵夫人,夫人曰:“吾受先君之命事代之王,今十有余年矣。代无大故,而主君残之。今代已亡,吾将奚归?且吾闻之,妇人之义无二夫。吾岂有二夫哉!欲迎我何之?以弟慢夫,非义也。以夫怨弟,非仁也。吾不敢怨,然亦不归,遂泣而呼天,自杀于靡笄之地。代人皆怀之。君子谓赵夫人善处夫妇之间。诗云:“不僭不贼,鲜不为则。”此之谓也。
??颂曰:惟赵襄子,代夫人弟,袭灭代王,迎取其姊,姊引义理,称引节礼,不归不怨,遂留野死。
??
??附二:节选自《史记 赵世家》
??襄子姊前为代王夫人。简子既葬,未除服,北登夏屋,请代王。使厨人操铜枓(正义音斗。其形方,有柄,取斟水器。说文云勺也)以食代王及从者,行斟,阴令宰人各以枓击杀代王及从官,遂兴兵平代地。其姊闻之,泣而呼天,摩笄自杀。代人怜之,所死地名之为摩笄之山。
??
??附三:《咏史诗 摩笄山》[唐] 胡曾
??春草绵绵岱日低,山边立马看摩笄。
??黄莺也解追前事,来向夫人死处啼。
发表于 2008-1-24 05:22:48 | 显示全部楼层
[

谢谢如此好文章!

我想问下为什么佛家版块没有了啊?可惜可惜!!!
 楼主| 发表于 2008-1-30 03:15:56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家版块还有,只是儒释道三家合一了。
发表于 2008-2-2 11:19:40 | 显示全部楼层
昨天刚有重读了《赵世家》,仔细品味,不敢乱语,
发表于 2008-2-2 11:23:53 | 显示全部楼层
在阅读中很是注意了几个女子,虽然只是只言片语。今天细读蒹葭《娃嬴歌》!:lol
发表于 2008-2-3 11:33:15 | 显示全部楼层
喜欢你写的东西。文笔和心思的细腻。

能不能为大家列一个读书的列表呢。
发表于 2008-2-20 22:15:56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你写了这么多
佩服得五体投地
想请教平时都看什么书
发表于 2008-2-23 22:25:11 | 显示全部楼层
從風之才堪追雍容哇~~
雖有小疵,而極可讀,但願有識貨的出版社找過來。
 楼主| 发表于 2008-3-1 22:56:45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庄主!别来无恙?
惭愧....每过一年回望以前的文章都会不好意思。。。主要还是既有的知识赶不上奔逸的思维吧...
望诸位指正。

To 十年君和英韶之徵君:就说现在看的有关先秦史的一些吧,首先是史记,左传,国语,战国策,纪年那些经典(小声惭愧的说:没有一部彻底看完的,跳着读的。)然后一些经得起推敲的近现代考据研究,比如沈长云的《赵国史稿》,曹兆兰的《金文与殷周女性文化》,谢维扬的《周代家庭形态》,朱凤翰的《商周家族形态研究》,吕文郁的《周代采邑制度》,朱东润的《诗三百篇探故》,嗯,还有杨宽先生的书也不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 鲁ICP备11028298号 )

GMT+8, 2024-11-25 04:17 , Processed in 0.07908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