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看思孟学派的资料,子思其实还是个有变革精神的人,其理论具有操作性,而且也具有终极意义,不过后世之学,过分地追求心性之论.儒家道统论的出现乃是中唐以来对抗佛道挑战的反击,儒家本以道德说教见长,缺乏思辨性,先秦儒家荀思孟一脉具有倾向论证行上终极的特点, 思孟学派的思辨特别正是道学家们借以重建儒学的思想依据.
儒家的道德理论被内化为心性理论,子思结合孔子思想与战国初期流行的五行观念,提出儒家的五行论,孟子"受业于子思之门人", 具有学术上的师承关系,子思的理论被进而被孟子发挥为性善论仁政论内圣外王论, 儒家思孟派的本体论世界观方法论各个环节的理论体系初见雏形.
二. 孟子的所谓人性论中性本善难道真的是说人性的本质是善良的吗?或许我们可以这样说,人性的本质是无善无恶的,但它却有向善和向恶的双重而矛盾的特征或者说力量,某一个人表现为向善和向恶则要看哪一面更占据主导,孟子表述了人性具有向善的力量并完善了仁政思想,不过孟子对人性的本质必然是什么可没有论述清楚。这特征或力量表现为善还是恶,则是人的欲望行诸客观世界的行为被利益冲突导致的标准判定的结果。
也就是说,某些人把性本善理解为人性的本质是善的,并进一步构建宇宙论、存在论,是瞒天过海的欺诈行为。人性具有向善力量的理论可以作为仁政理论的基础,但绝对不能正向和反向推导出宇宙论。前者是欺世盗名,后者是自相论证。子思、孟子、程朱一派,在某些领域方法论上的成功,绝对不能被笃信为哲学基础上的劳不可破。
人性具有向善力量的性善论,和人性具有向恶力量的性恶论,其实是一个树上长出的两个杈,他们在根本上是统一的,区别无非在更强调哪个而已。
三. 荀学对孔子之论有所损有所益,然把孔学等同于儒家也不宜。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也。先师以闻道而不惜生命,可见道之高深非孔子之论所能详尽,先师尤能如此,后学竟以臆造之宇宙论置换古人之天道!
四. 革除孟系----程朱是儒家在现代社会继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不过是否入法,在下质疑。特别是在专制色彩被伟大的某思想强化的中国,如此转变,反而在客观上容易被统治者利用,并沦落为论证其原有统治方式合法的工具。
五. “许多军史专家都认为一场决定性的战争可以是一个文明的助产士,朝鲜战争也许只有汉击匈奴、唐灭突厥可与之相比”
前半句是对的,后半句,呵呵,说什么好呢。扬荀可以,我也支持,不过这里混入了个别有用心的观点,如果说为了儒学的变革把刻意重构某些历史细节还可以原谅些,当然这种重构水平也太低了,在这个时代,人们的文化教育程度普遍提高、思想多元化,再用这种方式是注定失败的。
可以以新的理念认知历史,但如此的认知几如篡改是不容许的。把70年代本质为政客权谋表现的儒、法之争表述为荀学----新法家兴起的一个环节,传统复兴的时代共名中,或许是混入那个为某种垂死挣扎势力招魂的观点,或者是极易被近两年的新法家中的用心叵测的某一派利用的观点,或者是曲终奏雅的奉承统治势力的观点,可谓在此露出尾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