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274|回复: 1

传统饰品通览——耳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9-15 15:57: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耳环,即一种环形耳饰。耳环的名称出现得较晚,大概在晋为早,且使用对象多以少数民族为主。但耳环的使用早在晋之前就出现了,且汉族使用耳环以女子为主。最初的耳环以青铜制成,形制较为简单,一般仅用较粗的铜丝弯曲而成,在铜丝的一端捶打磨尖,以便穿过耳垂上的小孔。河北蔚县夏商文化遗址出土的一枚耳环即为此样式,这是迄今考古发掘中所见年代最早的耳环实物,出土在人骨颞部。

商代耳环在前代基础上有所发展,最为典型的特征是将耳环的一端加工压扁成喇叭口,另一端仍保持原来的形制,以便穿戴。


商代晚期,还出现过一种耳环,以纯金制成,造型较为复杂,一般由两部分构成:上部以金丝制成钩状,钩端尖锐;下部以金片锤压打制成卷曲的月牙状,金片饰的一端作螺旋形。在钩子与金片的交接处,还穿有一至二颗绿松石圆珠,出土时多成对出现。


春秋战国时期的耳环在考古发掘中也常被发现。多见于北方地区。一般以较粗的金属丝缠绕数道而成,其状类似弹簧。内蒙古伊克昭盟桃红巴拉古墓出土的一对即为此样式。另外北京、辽宁、河北等地春秋战国墓中,也有此形制耳环实物。


四川茂汶古墓出土的耳环,虽然也用铜丝缠绕,但多绕成圆盘,呈圆饼状,每只耳环分别绕以七圈铜丝,末端引出一段,弯成挂钩。估计为西南夷部落遗物。


汉代妇女喜用耳珰,很少戴佩耳环,所以中原地区汉墓少有耳环实物,只有在北方地区才有这种饰物出土。从出土实物来看,这个时期的耳环,仍以金属丝弯制者居多。


六朝及隋唐时期的汉族妇女多不穿耳,也无佩戴耳环的风习。虽然在少数唐墓中偶见耳环实物,但大多为少数民族的遗物。


一直到宋代,由于受理学思想的影响,穿耳戴环才在汉族妇女中盛行,不仅实物遗存很多,文献中也多有叙及。从出土实物来看,宋代耳环繁简不一,差别显着。简单者只用一根粗细各半的铜丝,弯制成一个圆环,然后将尖端处挑出在外。繁复者则多有装饰,如在茄身上浮雕以花卉图案、在耳饰装饰部位压印雕刻精美纹饰等。


辽、西夏、金、元都是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穿戴耳环此时在少数民族中十分盛行,连男子也不例外。耳环制作十分精巧,多绕制出图形纹饰,且镶嵌珠宝。


金代耳环有较多出土物,大致可分成三种形式。第一种形式:以金丝编成圆形底托,内镶红色宝石;底托外围附一卷曲形金突;另有穿耳的金丝柄缀连。第二种形式:以金浇铸而成,在开有缺口的圆环上,铸有两枚橡子形装饰,下有叶状饰物衬托。第三种形式:由前后两个部分组成,前面为装饰部分,后面为曲柄形弯钩。装饰部分以金丝编成一长方形框架,框架上饰有一盛开的花朵。从框架的造型来看,原来应附有嵌物,可惜现在多已脱落无存。这种类型的耳环,在金代汉族妇女中特别流行,并一直影响到后世,元明时期的不少耳环就保持了这一特征。

元代耳环大多与近代第三种形式耳环相近,也分前后两个部分,后面的弯钩大致相同。区别主要在前面的装饰部分。据史书记载,当时命妇佩戴的耳环所用材料还有所规定。《元典章·礼制》记:“首饰一品至三品许用金珠宝玉;四品、五品金玉珍珠;六品以下用金,惟耳环用珠玉。”从出土实物来看,这个时期的耳环前部常常用玛瑙、白玉、珍珠或绿松石装饰,考究者雕琢成各式花样。

明代耳环崇尚轻巧,通常以一根粗约3毫米的金丝,弯制成钩状,在金丝的一端,穿两颗大小不等的玉珠,大珠在下,小珠在上,两珠之上覆一片金制的圆盖,整个形状似一个葫芦。明人笔记中常提到“葫芦耳环”,即指此类耳环,而各地明墓也有出土实物。除此以外,明代妇女的耳环,也有被精心制作成各种花样者,如金厢十珠耳环、金观音耳环、金珠凤头耳环、金水晶仙人耳环、金点翠珠宝耳环等等。


明清时期,还流行过一中小型耳环,即丁香耳环。由于其小巧轻便,故深受妇女喜欢,贵者以金银宝玉为之,贫者以铜锡为之。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发表于 2010-7-6 20:32:35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 鲁ICP备11028298号 )

GMT+8, 2024-11-22 06:34 , Processed in 0.08824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