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703|回复: 2

(转帖)儒学的复兴与普及:民间儒者与专家学者的问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1-5 21:31: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光明日报》6月14日的报道中说:“由国际儒联主办的‘儒学普及工作座谈会’于6月9日到11日在北京举行,叶选平、杨波、刘忠德等国际儒联主要负责同志与数十位专家学者一起,就儒学的当代价值、普及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以及如何大力推进儒学普及工作等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

这条消息,看起来是个好消息,其中反映出来的是对儒学普及的重视,体现出从单独重视学术研究开始转变为向民间普及的趋势。当初,我参加山东省古典文学年会的时候,大多数与会者也开始注意这个问题,对于这种趋势来说,当然是一个好事。但是,我们却需要注意到,“好事”的另一面——任何事情都有阴阳两方面,“好事”只是“阳”的一面,还有“阴”的一面。

首先,专家学者的介入需要注意的问题。

报道中说:“目前的普及工作基本上是民间的、分散的、自发的,缺乏理论与学术的引导。”我们需要知道,“民间的”这个词语之中,包含着一个很重要的内容,那就是:不是把儒学当作服务于政治的工具,而是把儒学经典当作贯通于华夏历史上各个时代而且贯通于华夏未来的经典,具体的时代思想都要在经典之下,绝对不能把时代思想凌驾于经典之上。这是“民间儒学”的关键所在。

当“民间儒学”被当今的“理论与学术”来“引导”的时候,我们就要注意到,当今的“理论与学术”,其最基本特征是时代思想。绝大多数的专家学者的思想理论构成是西方化的,在此情况下,很容易使儒学成为被西方学说评判、解说的东西,从而不可能做到“以中国解释中国”,而会变成“以西方解释中国”;绝大多数的专家学者的思想理论是在党政领导之下的,在此情况下,很容易使儒学成为时代政治思想的工具,从而使儒学复兴变成利用儒学,那将会对儒学、对传统、对百姓、对执政者有长远之害;他们对经典所采取的态度,基本上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然后“为我所用”,在此情况下,很容易使儒学变成“予取予需”的投机取巧、实用主义做法,报道中第一段使用了“当代价值”一词就是一个信号,因为把“当代”突出出来则意味着把贯穿始终的“道义”放到“当代”中来“削足适履”,把“价值”突出出来则有可能把儒学当成商品。

如何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希望专家学者首先放弃一切成见去读经,以经解经,重视五四之前的注疏解说,而不要为了时代的需要而妄作解说,不能望文生义地私自解说,更不能用西方的哲学、逻辑和评判标准来瞎解乱说。如果要普及儒学,在没有做到“放弃一切成见去读经,以经解经”的情况下,最好不要进行解说,而只是让被普及的人群诵读经典原文、参考五四之前的解说;对于启蒙读物,先不要急于修改,随意增删,免得造成“去其精华,取其糟粕”的错误;对于经典原文,不要进行选编,要注意原汁原味、循序渐进,避免断章取义,避免毁掉全玉。

其次,关于普及时的“尊经尊圣”与“知行合一”问题。

民间儒者的做法,好比是西方形式逻辑推理中的“类比推理”,是“从个别到个别”,其中如果有解说或做法不正的,其影响毕竟小一些;但是,当专家学者在学校殿堂中,在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等媒体上大力普及儒学的时候,好比是西方形式逻辑中的“演绎推理”,是从“一般到个别”,其中假如“大前提”不成立,结论也很难成立,所以,一旦不能做到“尊经尊圣”、“知行合一”,那种错误也将会被“普及”。有鉴于此,专家学者要去普及儒学,必须自己从一个“知行分离”的“学术研究”中走出来,自己先对圣人和经典有敬意,而且言行一致,这才符合儒学“自正正人”、“以身作则”的原则。假如没有这个前提,可能会像“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一样荒唐,甚至可能导致更多的虚伪产生。

报道中说:“要做好普及工作,使传统文化为普通大众所了解、所接受。研究和普及犹如同车之两轮,不可或缺。”要普及儒学,当然要能“使传统文化为普通大众所了解、所接受”,但是,必须要注意的是儒学可以“通俗”,却绝不能“庸俗”。“通俗”是对儒学思想原则深入浅出,绝不违背儒学的原则;“庸俗”是为了迎合人们的爱好和情趣而用名利思想去激励人们读经,用诱惑媚俗的手段去诱惑人们读经,用追求刺激的方式去推广读经。这样的庸俗做法,所普及的便不可能再是儒学,而只能是“伪儒学”,可能培养出众多的“伪君子”!

其三,关于儒学普及的实践性问题。

报道之中,对民间儒者推广读经,多少有一点肯定,但是,否定的成分更多一些。从“缺乏理论与学术的引导”一句,从“由于客观条件所限,他们很少有相互交流经验,共同研究解决难题的机会”一句,我们可以清楚地感到,专家学者所采用的是“居高临下”的态度,甚至其中有“盛气凌人”的气势,究其实质,是一种傲气甚至霸气的反映,基本上没有把民间儒者放在眼里。

更为重要的是,民间儒者在复兴儒学、普及儒学的过程中,把儒学实践放在重要的地位上的。比如,把祭祀、成人礼、传统婚礼等礼仪形式的复兴与儒学的复兴结合起来,让华夏礼服的“深衣”从经典文献中和历史资料中走到现实生活中来,强调儒学复兴从自身修养做起,从自己身边做起。如此等等,这是不可忽视的。儒学复兴与普及不能只有形式,但也不能缺少了形式。假如缺少了“知行合一”和“礼仪实践”,那么,读经、礼仪、汉服等等,都会成为虚假空洞的形式,那也同样危害不小。

民间儒者希望着得到专家学者的支持,更愿意专家学者一起加入到复兴儒学、普及儒学的行列中来,正像报道中所说的那样:“在普及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建立和加强相互联系,推动普及工作健康、广泛、持久地开展”,只是有个前提条件:必须是尊重经典、尊重圣贤,坚持道义、从自身做起。愿华夏民族同胞携手共进,一起为华夏文化的复兴尽心尽力!
 楼主| 发表于 2008-11-5 21:40:0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篇文章推荐给大家,也是痛感在学术界存在的一些问题。高高在上,自以为是,对民生疾苦无动于衷,或者以救世主的态度俯瞰众生,很是令人生厌。尤其是对民间人士的努力,总是以一种高高在上的态度随意点评,但其实很少有人是在俯下身子了解情况之后作出的。所以,在“精英”没有觉悟之前,我们还是得更多地靠自己~~靠我们知行合一,靠我们的实践
(本文有些观点我有自己的看法,但是先放放在一边,有空再说)
发表于 2009-1-11 20:19:38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还真是费心了哈
支持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 鲁ICP备11028298号 )

GMT+8, 2024-11-23 02:08 , Processed in 0.06583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