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426|回复: 13

挚诚邀请汉服同仁友情客串我的周制婚礼!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8-15 23:35: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婚礼是人生最重要三件事情的其中之一了。
身为泱泱华夏的炎黄子孙几千年后没有自己的信仰,没有自己文化特点...
有人说,穿古人的服装不是复辟吗?有人说穿西装不是很时尚吗。
每每此时,我就想起了本人高中时期历史书上那张五十六个民族大团结的合影,
除了汉族人穿了件羽绒服外,每个民族都穿着民族服装。
接着又想起了一次锵锵三人行里的一位嘉宾对“制服”的解释:制服制服,这件衣服同时要你制服别人,穿衣服的人同时也在衣服制服。那么我可以理解为,服装承载着文化和精神。就如同“文以载道”。

看四书五经,练习书法,习拳法,乃止奉行周制的婚礼是本人一个寻根的过程。希望在这些活动中知道自己从哪里来,要往哪里去。

十月初期,正值本人大婚。
婚礼以中式周制婚礼为主,结束后便是西式的敬酒。
中式婚礼仪式都会按照周制的婚礼流程进行。其间道具也都花了心思收集和整理。本人和内人服装都是定制。但是在婚礼的流程中需要两位扮演“侍女”的角色,婚庆公司和汉服的制作公司也都没有合适的汉服能提供租借,一时间更难找到合适人选,所以在此发帖,希望能逢到贵人,友情相助。
愿意友情相助的同仁最好能满足以下几个要求:
1.对汉服文化情有独钟,尊重汉文化,不仅仅是个汉服的cosplayer。
2.时间为十一期间,最好能提前参加婚礼的彩排。
3.彩排和婚礼期间,要秉着庄重,典雅的原则。不做儿戏。
4.气质和形象尤佳者优先。

婚礼结束后我们夫妻二人会送上精美的神秘小礼物以表谢意。:)
婚礼的地点在:武汉汉口西北湖太子大酒店4楼。
本人的联系方式:
QQ:66537110



在此发下我们的结婚照和婚礼的策划流程,以表诚意。









同时也发一下铁哥们邵雨帮我设计婚礼效果图:















声明:邵雨及本人都对以上图片有最终解释权。


我们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迷失了自己的文化和传统,这个大家也感受到了。我们经济发展了,但精神层面却没有得到同步发展。更糟的是我们这一代人是接受西式教育出来的,所以我们看到很多文化界的人张嘴闭嘴都是西方的那点东西。现在我们也看到对西方节日的追崇,连幼儿园的小朋友也过什么“圣诞节”了,而他们对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却一无所知。2008年,我们传统节日放假了,这是好事。可实在地讲,人们已经不懂怎样过这些节日了,有节日可是不会过,这很悲哀。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也许人们头脑里只剩下这么一点东西了,没有文化内涵、没有节日礼仪、没有节日盛装。可悲的我们华夏汉汉族,竟然没有自己的民族服饰。在五十六个民族大联欢的时候,汉族人就很尴尬,没有衣服穿。最后弄了件穿上。当我想查阅礼仪资料时,我在书店礼仪那一栏里竟然找不到介绍中国传统礼仪的书籍。我们中华是礼仪之邦,五千年文明,“有章服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谓之夏”,一个民族是要有自己的特色的。我们要有这文化自信和民族自尊的。

                                                                                    ——引于:杯中的缪斯

华夏民族的解释:
中国有章服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谓之夏

婚礼的解释:
昏礼属于嘉礼之一,《周礼•春官•大宗伯》"以嘉礼亲万民".《昏义》言,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是以昏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皆主人筵几于庙.而拜迎于门外.入揖让而升.听命于庙.所以敬慎重正昏礼也.
先秦昏礼于黄昏举礼,不举乐,不庆贺,古人重的是夫妇之义与结发之恩,并不认为这是一件可以喧闹嘈杂的事情,与之相比,后代的婚礼简直肤浅到了极点。我记得欧阳雨羲把古代昏礼比做夫妻的结义,真是得其奥妙所在。那时候的昏礼很简朴干净,不举乐,没有后代的乱七八糟的挑盖头闹东方这样的玩意,夫妻“共牢而食,合卺而酳”,入洞房结发携手,那才真是具有汉民族性格特质的优美仪式,衣服也不是大红大绿,而是汉民族真正传统的昏礼服,新郎着爵弁服,下裳为纁色,镶有黑色的边。新娘头戴发饰,身穿镶有黑边的纯玄色衣裳。虽然宁静安详,但并不悲伤,相反,却在安静的细致的仪式中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那才是真正的仪式,真正优美而伟大的汉文明,黄昏中开始的那个安静优美的仪式,直指人心。
周制婚礼不大肆举乐,不过分庆贺,很简朴干净,重的是夫妇之义与结发之恩
颜色:
十二章纹冕服大约是这样的 :上衣玄色,黑中带着红,象征着天;下裳纁色,黄中并赤,象征着地。新郎新娘都穿着端庄的玄黑色礼服。天地相合,夫妻结发。从此后生死相依,从此后家族延续……                  



                  周制古代婚礼

主持人旁白:
悠悠华夏 赤子我心
章服之美 华之以名
悠悠华夏 怀古吾心
静定儒雅 夏释礼行
承今秉古 结义之情
悠悠华夏 连理同心
天地君亲 同证此景

礼仪第一:迎礼就位:

父母、有司、侍者就位。新人进场,相互揖礼,站定,向宾客行礼。

礼仪第二:沃盥入席:

沃盥是西周礼仪,行礼前浇水澡手,以示洁净、敬慎、庄重。


群童齐诵《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毛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礼仪第三:宣读告文:
告如在:奉天之作,承地之合,顺父母之意,从新人之愿,新人李红升、陈嘉今日行婚姻大礼,结为夫妻,合为一家,告曰:李陈联婚,合家同心。盟誓发愿,百年不分。毕生恩爱,相敬如宾。生养兴祚,昌荣家门。天地其佑,祖先其知,告于四方宾朋!


礼仪第四:拜堂之礼:
人皆天生而地养,婚姻乃天作而地合。
新人拜天地:正坐,行礼。
拜,兴;再拜,兴;叩首,兴。
父母生养之大恩,与天地同,新人大婚而图报。
新人拜高堂:正坐,行礼。
新人结为一家,自今而始,家庭同归属,生命共认同。相敬对方,如同敬天地父母。夫妻互行大礼,以明心志。
夫妻对拜:正坐,行礼。
拜,兴;再拜,兴;叩首,兴。
礼成,展身!
礼仪第五:孝亲家礼:
新人对双方父母行礼敬茶,以尽孝道。


礼仪第六:合卺而饮:
合卺是周朝的成婚礼仪。夫妻交换各自所持的一半葫芦饮酒。葫芦原为一体,现剖分为二,有用红线相连,象征夫妻由婚礼将两人合二为一,同甘共苦,永结同心。
夫妻互拜。
夫妻互称。
夫妻持瓢而饮,各饮其半;(侍者交换位置),再饮尽剩下的另一半酒。
礼仪第七:解缨结发:
解缨结发为汉族之原创仪式,以示永生相伴相随,百年好合。
解下系在新娘头上的红丝绳;
剪取新郎头上的头发;
新娘将新郎头上的头发和自己的头发梳结在一起;
将新人梳结在一起的头发剪下,用红丝绳栓好,放置在小盒子里面,百年以后,与夫妻身体同归大地。
礼仪第八:执手行礼:
妻出示双手,手心向下。夫手心向上,双手接住握住。
执子之手,与子共箸。执子之手,与子共食。执子之手,与子同归,执子之手,与子同眠。执子之手,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执子之手,夫复何求!感谢苍天,此生复何求哉!
    礼仪第九:诵诗献乐:
群童齐诵《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婚礼大成!
备注:此婚礼依据《仪礼·士昏礼》、《礼记·昏义》及宋明时代汉族婚制,乃传统俗成“拜堂”婚礼和周礼“合卺”婚礼之结合。
以上配以民族乐手《凤求凰》、《花好月圆》、《关雎》等传统婚礼用曲的现场演奏。

[ 本帖最后由 逍遥姜狐 于 2009-9-17 17:01 编辑 ]
发表于 2009-8-16 00:38:49 | 显示全部楼层
先恭喜楼主,其次,qq空间的图片不外联
发表于 2009-8-16 13:51:18 | 显示全部楼层
而且。。。。。哪里举行啊??
 楼主| 发表于 2009-8-16 19:20:0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大家的关注。。。。:)

照片已经更新了,可以看到了。
婚礼在武汉的汉口西北湖太子酒店4楼。:)
发表于 2009-8-16 19:55:36 | 显示全部楼层
想问下楼主这个周制婚礼的一系列程序是谁帮忙策划的?
 楼主| 发表于 2009-8-17 14:53:55 | 显示全部楼层

to:雪剑飞花

流程主要是我在网上收集资料和借鉴别人已经有过的流程。
发表于 2009-8-23 00:52:46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的婚礼是10月6号吗?
发表于 2009-8-23 10:56:34 | 显示全部楼层
嘿嘿,先恭喜啊,新婚快乐啊
发表于 2009-8-23 15:24:34 | 显示全部楼层
又有一对新人走进婚姻的殿堂
发表于 2009-8-27 18:59:27 | 显示全部楼层
祝福一下
[em17] [em17] [em17] [em17] [em17] [em17]
[em23] [em23] [em23] [em23] [em23] [em23]
发表于 2009-8-27 22:47:38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昏服是哪里定的呀?怎么样的式样?严正的周制吗?女式选用深衣吗?
发表于 2009-8-30 13:19:2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会吧??   10月武汉到底有多少人 周婚礼啊???
发表于 2009-8-30 13:19:35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年这次热闹了···
发表于 2009-9-3 11:19:42 | 显示全部楼层
祝;
       有情人共饮一江水,花朝月夕永相依.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 鲁ICP备11028298号 )

GMT+8, 2024-11-23 02:00 , Processed in 0.14868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