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354|回复: 7

【轩辕解字】“豆”假借为“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9-6 23:31: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现在的 “豆”,在古时候叫做“菽”,稍微有点儿古文知识都知道哈,先秦典籍都是这样的。   “豆”这个词在古时候是一种礼器或祭器的名字,盛肉羹、肉酱之类东西用的器皿。《说文解字》曰:“古食肉器也。从口,象形。”,许慎说豆乃“古食肉器”是对的,但说“豆”字“从口”就有点儿牵强了,其实豆是象形的独体字,谁也不从。
    “豆”比较典型的实物器形是这样的:




    青铜器铭文的“豆”字是这样写的


与实物很像吧?象形文字么。

    菽是粮食,豆是器皿,两码事儿。《詩經》中尚無假借現象發生。
    在先秦典籍中,“豆”被假借为“菽”的,凡四例:
    其一,《鶡冠子·天则》:“一葉蔽目,不見太山,兩豆塞耳,不聞雷霆”
    其二,《晏子春秋·雜篇》:“景公病疽,在背,高子國子請。公曰:職當撫瘍。高子進而撫瘍,公曰:熱乎?曰:熱。熱何如?曰:如火。其色何如?曰:如未熱李。大小何如?曰:如豆。”
    其三,《战国策·韩策·張儀為秦連橫說韓王》:“韓地險惡,山居,五穀所生,非麥而豆;民之所食,大抵豆飯藿羹”
    其四,《禮記·雜記下·投壺》:“籌,室中五扶,堂上七扶,庭中九扶。算長尺二寸。壺:頸修七寸,腹修五寸,口徑二寸半;容斗五升。壺中實小豆焉,為其矢之躍而出也。”大戴禮記小戴禮記皆如此。
    先秦典籍,大都為漢儒抄錄傳授,所以,“豆”被假借为“菽”,到底是典籍中固有的,還是漢儒們抄錄中假借的,這我不知道,不過我寧願相信漢儒們對於學問的謹嚴程度,因而相信這樣的假借在先秦典籍中就有了。
    汉代,司马迁同志在公元前100年前后撰写的《史记》中,也有假借的现象,《扁鵲倉公列傳》中有:“躁者有餘病,即飲以消石一齊,出血,血如豆比五六枚”
班固《漢書·公孫劉田王楊蔡陳鄭傳》:“田彼南山,蕪穢不治,種一頃豆,落而為萁。人生行樂耳,須富貴何時!”《漢書·王貢兩龔鮑傳》:“臣禹年老貧窮,家訾不滿萬錢,妻子糠豆不贍,裋褐不完”《漢書·翟方進傳》:“壞陂誰?翟子威。飯我豆食羹芋魁”
    这叫啥?假借,假借有规矩,那就是“同声假借”,比如“蚤” 假借为“早”之类的,哦,也就是说,“豆”的读音,在当时与“菽”的读音是一样的。有一點要說明的是,“豆”可以假借為“菽”,“菽”不可以假借為“豆”。
    ……以後的例子就不舉了吧,太多了啊。
    東漢許慎所著《說文解字》中,以豆為聲的有:逗、豎、脰、短、郖、侸、裋、頭,也就是說,那個時候這些字的讀音還是一樣的。
    這個情況後來就發生了變化,一部份讀音shu,一部份讀為dou,你查查現在的字典,以豆為聲旁而讀音為shu的還有侸、樹、豎、澍、裋、尌……
    读音变dou的,是从啥时候开始变的?怎麼變的?我不知道!哈哈……


[ 本帖最后由 轩辕箫歌 于 2009-9-7 10:51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发表于 2009-9-7 09:22:2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抢到沙发
但是看不到图片啊
发表于 2009-9-7 10:00:54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叔~重新傳圖==~
 楼主| 发表于 2009-9-7 10:52:39 | 显示全部楼层
插不到文章里去
只好放在后面做附图了啊
发表于 2009-9-9 19:49:43 | 显示全部楼层
豆 不是象形字么?
 楼主| 发表于 2009-9-12 01:49: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谁说过“豆”不是象形字吗?
 楼主| 发表于 2009-9-18 16:58:03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己顶出
发表于 2014-4-14 23:14:43 | 显示全部楼层
嗯,来顶一下,回头用电脑再看。O(∩_∩)O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 鲁ICP备11028298号 )

GMT+8, 2024-11-22 02:27 , Processed in 0.07212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