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072|回复: 1

周制婚礼步骤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2-2 13:52: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周制婚礼

相传中国最早的婚姻关系和婚礼仪式从伏羲氏制嫁娶、女娲立媒约开始。《通鉴外纪》载:“上古男女无别,太昊始设嫁娶,以俪皮为礼。”从此,俪皮(成双的鹿皮)就成了经典的婚礼聘礼之一。之后,除了“俪皮之礼”之外,还得“必告父母”;到了夏商,又出现了“亲迎于庭”“亲迎于堂”的仪节。周代是礼仪的集大成时代,彼时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婚姻礼仪,《仪礼》中有详细规制,整套仪式合为“六礼”。六礼婚制作从此为华夏传统婚礼的模板,流传至今。


周制基本仪程

六礼: 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这是经典的六礼结构,但后世时有增简。增则多在“六礼”环节的基础上添加副仪节及杂俗,如催妆、送妆、铺房等;简则多简并了几项正婚前的礼仪,如宋代朱子撰《家礼》,因时俗将六礼并为“纳采”“纳币”“亲迎”三仪。

婚礼结构: 婚前礼→正婚礼→婚后礼。


完整的婚礼仪节:

婚前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

正婚礼【亲迎→妇至成礼→合卺→餕余设袵】

婚后礼(成妇礼)【妇见舅姑→舅姑醴妇→妇馈舅姑】

三书:后世谈婚论嫁,“六礼”常常和“三书”一起搭配出现,“三书”非周制昏礼的内容:

聘书:即订亲之书,男女双方缔造。纳吉(过文定)时用。

礼书:即过礼之书,是礼物清单,详尽列明礼物种类及数量。纳征信(过大礼)时用

迎亲书:即迎娶新娘之书。结婚当日(亲迎)接新娘过门时用。


汉服婚礼,顾名思意就是着汉民族传统服饰汉服举行传统婚礼。汉民族曾经是个讲究礼仪的民族,礼仪体现在汉族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汉族的婚礼自古也别具风格。

在华美汉服和庄重仪礼的修饰下,汉族婚礼体现了华夏一贯的审美情趣和修养。以历史的眼光来看,汉族婚礼

以周制婚礼、唐制婚礼和明制婚礼为主要形式。周制婚礼秉承周代仪制,着周制婚服(玄端),古典幽雅、庄重肃穆;唐制沿袭周礼,气势宏达,由于当时思想开放融入了许多外来的元素,整体上也比较活泼。明制婚礼承袭明代礼仪,着明制婚服,女着凤冠霞披,华美多姿。总而言之,两种婚礼形制,注重的都是婚礼的礼字,仪程较为复杂,需要有专人作司仪。整个婚礼进行下来,既庄重又喜庆,没有喧嚣的吵闹、无聊的逗乐、庸俗的笑话,更没有拿新郎新娘寻开心的低调游戏。


汉服婚礼分为周制,唐制,明制

基本礼仪都很类似但是有很多不同时期的小细节

服装和场景的风格也完全不同。

基本礼仪

对坐

漱洗:古人认为漱洗干净方可行大礼,增加婚礼的庄重性

读婚书:祝福新人

同牢合卺(jin第三声)

同牢:是指新婚夫妇共食同一牲畜之肉,表示夫妇合二为一,永结同心。

合卺:是指夫妇交杯而饮,注意——是交杯,只是交换了杯子而已,并非很多误导人的古装剧那样挽着胳膊喝的“交擘酒”。酒是苦酒,表示夫妇二人要同甘共苦面对今后的人生。

从者:进授以红丝线牵连的匏pao2瓜一对,斟满。

夫妻互拜

结发:新人把各自一缕头发束在一起,即为结发夫妻的意思。表示从此以后生死相依,永不分离。

拜父母
发表于 2009-12-8 00:14:02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不够详尽,不过已经很不错了,现代婚礼注重场面形式,反而没有古代婚礼的意义了,合卺结发,才真的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呢!!!
要过一辈子不容易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 鲁ICP备11028298号 )

GMT+8, 2024-11-22 07:01 , Processed in 0.10120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