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391|回复: 9

四库热可以休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7-4 15: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TABLE height=1366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10 width="100%" bgColor=#d2d2b5>

<TR>
<TD vAlign=center height=19>
<DIV align=center><b><FONT color=#6c2d06 size=5>四库热可以休矣
</FONT>●苏 启 戈 ●
</b></DIV></TD>
<TD vAlign=center rowSpan=2>
<DIV align=left><b></b> </DIV></TD></TR>
<TR>
<TD vAlign=top height=174>
<P align=left>    近年来颇有一股四库热高烧不退。不但介绍和评价清修四库的言论文章屡见于报纸、杂志、电视和网站,连大部头的《四库全书》也变着头脸地一出再出。据笔者不完全统计,仅今年就有上海古籍出版社推出的“新一版”精装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鹭江出版社推出的线装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以及商务印书馆推出的精装本和线装本两种影印《文津阁四库全书》,真有点铺天盖地的气势。 </P>    如今是市场经济时代,那些唯利是图的书商出什么,跟风炒作的媒体说什么,当然无须较真。但是,在这股四库热中,也有一些顶着“国学大师”、“学术泰斗”、“权威学者”桂冠的人煽风点火,他们为了颂扬清修四库和吹捧《四库全书》,不惜颠倒历史的黑白,混淆学术的是非,这就让人不能再置之不理了。</TD></TR>
<TR>
<TD vAlign=top colSpan=2 height=1077>
<P align=left>    据“大师”、“泰斗”和“权威”们说,清廷修纂《四库全书》是对中国文化的一次大总结,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文化盛事。事实真是如此吗?根据《东华续录》所载乾隆帝在四库开馆后的几次上谕可知,清廷修纂《四库全书》怀有险恶的政治企图,就是要借修纂四库、搜求遗书之机,查明幷销毁不利于其统治的前代和当代典籍,也即所谓“寓禁于征”。乾隆三十九年诏谕各省督抚搜求遗书时要严查“明末国初悖谬之书”,特别指出“明季末造野史者甚多,其间毁誉任意,传闻异辞,必有抵触本朝之语,正当及此一幷查办,尽行销毁,杜遏邪言,以正人心而厚风俗,断不宜置之不办”,至于其他书,凡“字义触碍,亦当分别查出奏明,或封固进呈,请旨销毁;或在外焚弃,将书名奏闻”。在乾隆四十三年上谕中,更严令限期二年收缴所有“违碍”之书,“至二年期满后,仍有隐匿存留违碍悖逆之书,一经发觉,必将收藏者从重治罪,不能重邀宽典”。在此淫威之下,大批明末清初的典籍被销毁,其有据可查的全毁之书有二千四百五十三种,抽毁之书有四百零三种,合计约三千余种。如果加上复本,销毁总数当不下于十万余部(见清姚觐元《禁毁书目四种》)。而且毁书之后,又毁其版,从乾隆三十八年到四十六年之间,先后销毁书版六万八千多块,致使许多珍贵典籍由此绝种。伴随毁书运动,更将矛头指向作者,大兴文字狱。据统计,在清廷修纂《四库全书》的过程中,锻造的文字大狱就有四十余起。其中著名的如乾隆四十年的金堡案,因其所着《偏行堂集》诗文中有反清字句,不仅销毁其所有著作,而且牵连为其书作序的高纲父子;又如乾隆四十二年的王锡侯案,因其所着《字贯》擅改《康熙字典》又不避圣讳,将其所有著作全部销毁,又杀其子孙七人;再如乾隆四十三年的徐述夔案,因其诗中有“明朝期振翮,一举去清邦”之句,被指为反清复明,不但其著作全部销毁,且将其人剖棺戮尸。一次又一次空前严酷的书毁人亡惨剧,致使数十年后的读书人仍为之心悸色变,所谓“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梁谋”(龚自珍已亥杂诗)。近人章太炎在《哀焚书》一文中回顾此段历史时说:清廷“初下诏时,切齿于明季野史。其后四库馆议,虽宋人言辽金,元明人言元,其议论偏谬尤甚者,一切议毁。及夫隆庆以后,诸将相献臣所着奏议文录若诸家丝帙寸札,靡不然爇”,“至于晚明将相献臣所着,靡有孑遗矣。”近人孙殿起在《清代焚书知见录》中亦慨叹道:“各书多有未经镌刻只系传抄孤本传留者,如黄宗羲辑《明文案》一部五十本,采集可谓繁富,竟因销毁而散亡。此外如明末之史书、清初之小说戏曲等,亦多因查禁而失传。至于其他所进各书,凡未经刊刻而湮灭者,尤不知凡几。且由于当时专制淫威,影响所及,有著书在禁毁之例者,以后修地方志、编辑史传者,即其人名及地名都予删除,因而哲人学士泯没无闻者,殆不可胜道矣。”无数事实说明,清廷修纂四库幷不是对中国文化的一次大总结,而是一次大清洗;幷不是空前绝后的文化盛事,而是秦始皇焚书坑儒后又一次文化浩劫。 </P>
<P>   “大师”、“泰斗”和“权威”们又说,《四库全书》保存了大量的文化典籍,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这也是不符合事实的。笔者曾对《四库全书》做过认真的核查,发现至少有六个方面的严重问题:其一,着录失当。《四库全书》共收书3461种,有一百二十多种是所谓御制、御批、御注、钦定、敕纂的书,其中多数没有价值或价值不高,如康熙、雍正、乾隆祖孙三人的诗文集以及歌功颂德的千叟宴诗等等。相反,另有多达数千的价值很高的书被摒弃在外,如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顾祖禹《读史方舆记要》、李贽《焚书》等等。其二,肢解典籍。《四库全书》中许多书因其中有“违碍”内容,被无端抽出数卷、数篇销毁,使之成为肢体不全的残书。如黄宗羲《明文海》,抽毁其中涉及晚明史事的118卷;又如冯可宾的《广百川学海》,抽毁其中涉及满洲史事的《建州考》、《夷俗考》等5种;其三,删改内容。《四库全书》中大量书因其中有“违碍”字样,被肆意挖补、窜改,甚至不惜颠倒次序,变易意义。如将《黄氏日钞》、《桯史》、《茅亭客话》、《老学庵笔记》等书中的“蛮夷”、“夷狄”改为“中外”、“外裔”,将“胡”改为“金”,“虏”改为“敌”,“贼”改为“人”,将《嵩山文集》中的“金贼何其厌,敢肆求黄金重币”,改为“我之所以奉金人者,黄金重币”等等。其四,底本欠佳。《四库全书》中相当多的书未能找到最好的版本做为底本,有的是因为当时未能征集到,如张燕公文集所用二十五卷本缺佚不全,而有宋蜀本三十卷足本未能得到;太白阴经所用为八卷残本,另有影宋抄十卷足本未能得到;还有的是已经采进到而未能择优选用,如《四库采进书附录》所指出的:“明朱睦□《五经稽疑》四库据浙江进抄本着录,窜改卷第,非复旧观,而江苏所进自有八卷刊本,孤帙仅存,不知何故取彼舍此也。宋赵汝愚《诸臣奏议》、唐黄滔《黄御史集》幷注明天水旧椠,如此佳本有裨校勘者,不知又何故不取也”。其五,辑录失误。《四库全书》在辑佚方面有严重失误。如《元和郡县志》缺七卷半,而“(永乐)大典中有可校,董其役者以烦重不付”。又《太平寰宇记》缺113—119卷,当时永乐大典各条之下仍可录出足本,但也未能校补,以致留下永久缺憾。而已经辑录的书又多有遗漏,有人据现存永乐大典详查《四库全书》别集类辑录之书,发现不存在漏辑问题的仅有八种,“种数漏辑率竟达百分之九十五”(栾贵明《四库辑本别集拾遗》)。其六,抄写讹漏。《四库全书》全部手抄,抄后未能认真校对,以致错讹百出,缺卷缺页缺书屡见不鲜。乾隆五十七年查出文津阁本经部书中空白和错误一千多处,乾隆五十九年查出文源阁本《盐铁论》漏写卷末杂论一篇,道光四年查出文澜阁本《大学衍义》卷五十八缺二十页,《书画汇考》卷十缺120页,《藏一话腴》缺外集2卷,《遗山集》缺附录1卷,民国十八年查出文渊阁缺抄《司空图诗品》、《卫生十全方》、《郑敷文书说》等九种书计30卷。张之洞有诗云“乾隆四库求遗书,微闻写官多鲁鱼”,应该说是蛮客气的批评。综上所述,可知《四库全书》的学术价值是大可商榷的,“全毁、抽毁、剜去之类也且不说,最阴险的是删改了古书的内容”,“不但捣乱了古书的格式,还修改了古人的文章”。《四库全书》哪里是在保存典籍,正如鲁迅所抨击的:“清人纂修《四库全书》而古书亡”。 </P>
<P>    当然,把清修四库和《四库全书》批得一无是处,也有欠公允。无论清修四库的主观意图如何,《四库全书》在效果上还是有贡献,这个贡献就是收录了五百种左右的珍本秘笈。这些珍本秘笈有的是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等书中辑出的亡佚已久的唐宋元人著作,如《蛮书》、《旧五代史》、《续资治通鉴长编》、《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等,有的是采自宋元旧刊精刻的善本,如《唐百家诗选》采用宋干道中倪仲传本,《增修互注礼部韵略》采用宋绍定旧刊本,《资暇集》采用钱氏也是园蔵南宋刊本、《嘉佑集》采用徐干学传是楼蔵宋本等。民国时有人编了一部《四库全书珍本丛书》,专收《四库全书》中此类书,影印以广流传,算是做对了。其实我们今天应该做的,正是这种取其精华的事,而不是 把85%左右都是经过肢解和删改的伪古书的《四库全书》再拿出来一印再印,幷进而赞美之,吹捧之,完全忘记了清修四库带给民族文化的灾难,泯灭了一个文化人应有的良心。 </P>
<P>    乾隆时抄了七部的《四库全书》,经过太平军和八国联军的大火,还剩下四部,保存在北京、兰州、杭州和台北的公共图书馆;另外上世纪八十年代台湾商务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600套,上海古籍出版社翻印台湾商务版《四库全书》1200套,总计有1800套左右的《四库全书》流传在民间。应该说对于了解清修四库这一场文化浩劫和传播《四库全书》中五百种左右的珍本秘笈已经足够了,再也没有必要浪费有限的社会资源了。四库热可以休矣。 </P></TD></TR></TABLE>
发表于 2005-7-4 19: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P 0pt? 0cm><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同意本文观点,四库热之于大约和辫子戏之于影视界差不多。记得以前有位网友调侃道:<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644</FONT>年的清兵入关为中国的影视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的某些“大师”、“泰斗”和“权威”们实在让人不知说些什么才好,以前也有专家论证过一亩地可产<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0</FONT>万斤粮,中国历史的主线是儒法之争等等。现在又有大师论证房价还应该继续涨,还要再涨<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0</FONT>年。如何对待某些大师的言论,中国的民众早就有了免疫力。早先的时代专家们也许有难言之隐,现在完全不同了。借用孔子一句话,“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FONT></FONT>
<p>
<P 0pt? 0cm><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史笔如铁是中国文明的传统。春秋时崔杼弑齐庄公,齐国民众惶惶不可终日。太史公秉笔直书:“崔杼弑其君。”崔杼顿起杀机,太史公慷慨赴死;其弟接任太史公,又书:“崔杼弑其君!”崔杼杀其弟;随后三弟继任太史公,再书:“崔杼弑其君!”。崔杼不敢再杀太史公,太史公三兄弟用血把“崔杼弑其君”载入史册,留给后人一段真实的历史。明初靖难之役后,永乐帝令方孝孺起早诏书,方孝孺认为其篡位,拒不应诏。永乐将方孝孺腰斩,方手蘸鲜血,连写了十二个半篡字之后方才绝气。
<p></FONT></FONT>
<p>
<P 0pt? 0cm><FONT color=#333333 size=3>但愿我们能够看到真实的历史,也希望我们能够给后人留下真实的历史。</FONT></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7-5 3:45:07编辑过]

发表于 2005-7-5 01: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忠恕</I>在2005-7-4 19:29:34的o(︶︿︶)o 唉:</B>

<P 0pt? 0cm><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春秋时崔杼弑齐庄公,齐国民众惶惶不可终日。太史公秉笔直书:“崔杼弑其君。”崔杼顿起杀机,太史公慷慨赴死;其弟接任太史公,又书:“崔杼弑其君!”崔杼杀其弟;随后三弟继任太史公,再书:“崔杼弑其君!”。崔杼不敢再杀太史公,太史公三兄弟用血把“崔杼弑其君”载入史册,留给后人一段真实的历史。</FONT></FONT></P></DIV>
<P>看電視劇《春秋》時這一段血腥印象極深。
<P>(老兄咋恁多錯別字囁?)</P>
发表于 2005-7-5 03: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P>多谢庄主提醒。</P><P>最近事情太忙,写完之后就直接发出了,见谅。</P>
发表于 2005-7-28 22:53:57 | 显示全部楼层
<P>俺是个粗人,但俺知道在现实中俺绝对不会做那个<FONT color=#333333>慷慨赴死的太史公。各位斑竹你们会吗?中国的确有些大师在胡说八道,但如果中国的民众对待某些大师的言论早就有了免疫力,那大师也早就不为师了。</FONT></P>
发表于 2005-7-29 00:13:51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狗儿</I>在2005-7-28 22:53:57的o(︶︿︶)o 唉:</B>

<P>俺是个粗人,但俺知道在现实中俺绝对不会做那个<FONT color=#333333>慷慨赴死的太史公。各位斑竹你们会吗?</FONT></P></DIV>
<P>拷問得好哇!
<P>俺也不會的,古代文字書籍掌握極少數人手裏,現在情況不同了。有啥事網上貼一下好了……</P>[em05]
发表于 2006-5-7 12:18:54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忠恕</I>在2005-7-4 19:29:00的o(︶︿︶)o 唉:</B>

<P 0cm 0pt?><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史笔如铁是中国文明的传统。春秋时崔杼弑齐庄公,齐国民众惶惶不可终日。太史公秉笔直书:“崔杼弑其君。”崔杼顿起杀机,太史公慷慨赴死;其弟接任太史公,又书:“崔杼弑其君!”崔杼杀其弟;随后三弟继任太史公,再书:“崔杼弑其君!”。崔杼不敢再杀太史公,太史公三兄弟用血把“崔杼弑其君”载入史册,留给后人一段真实的历史。明初靖难之役后,永乐帝令方孝孺起早诏书,方孝孺认为其篡位,拒不应诏。永乐将方孝孺腰斩,方手蘸鲜血,连写了十二个半篡字之后方才绝气。

<P></FONT></FONT>
<P>
<P 0cm 0pt?><FONT color=#333333 size=3>但愿我们能够看到真实的历史,也希望我们能够给后人留下真实的历史。</FONT></P>
</DIV>
<P>
<P>    像这样的史家就这么几个例子。不过要谈什么是信史,这就扯远也扯大了,不可擅入。
<P>    旗帜鲜明地反对四库。</P>
发表于 2006-5-7 15:28:29 | 显示全部楼层
买一本放书架上撑撑门面也不错
发表于 2006-5-10 16:40:09 | 显示全部楼层
<P>          乾隆修四库全书的政治目的,以及对中华文化的一些破坏和局限只不过是历代统治者专制统治的一种狗改不了吃屎的本性而已。大师们对此从来就没有讳言。那朱棣修永乐大典就没有龌龊的政治目的?那朱元璋不正是文字狱的始作俑者?</P><P>        四库全书的编修毕竟是中华文化史的一件大事,破坏了小部分,保存了大部分,不可否认。痛恨满清哪里用到如此无以复加的地步?因噎费食?</P><P>        说到秉笔直书?孔圣人奈何用春秋笔法?</P>
发表于 2006-5-14 18:56:28 | 显示全部楼层
<P>四库有功有过,今人批评四库太过者不过是恨乌及乌。</P><P>四库至少还有价值,许多粗制滥造的新书才是浪费资源。</P><P>有钱了我也想弄一套。</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 鲁ICP备11028298号 )

GMT+8, 2024-11-24 00:42 , Processed in 0.21154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