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430|回复: 0

[精品轉貼] 《论语·学而》001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2-1 19:50: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e4 通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le4 音勒)乎?人不知而不愠(yun4 音韵),不亦君子乎?”

讲解:

【1】人之初生,天赋善性,而天真未凿。时至六岁,须教以人事、人道,防其恶习,养其善性。八岁而启其蒙,当教以礼数以及劳作。十五岁,教以成人之礼,大学之道。《礼记·学记》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欲其成器,必以雕琢;欲其知道,必以学为始。

人性皆善,童蒙不知,若不启蒙教导,则善性易受蒙蔽。近朱则赤,近墨则黑,因而所教所学不可不慎之又慎。所学驳杂,则歧路亡羊;不学正道,则田生野草。君子之道,为成仁之正道。小人之道,是谋利之异端。所以,莫学小人之道,当学君子之道。

学而后能觉。觉者,觉己性之善。觉有先后,如若未觉,虽年至八十,亦属蒙昧。为学之始,在于效法先觉。往圣先贤之言,仁人志士之行,学者以诚心敬意而效之,亦步亦趋。久而久之,可明自性之善,去其私邪,而复归于其初生未染之本性。

心存成见,不能虚怀,学则如水流石上,过而不入,存亡参半。源清流浊,去染则可清;源流俱浊,虽注入清水亦不清。肆意评判,任意取舍,不畏圣人之言,是傲慢无礼,自大不谦。或赞或羡,而无效法之实,则貌似恭敬,如临渊羡鱼,终无所获。是故学不可不诚敬。

【2】君子之道,不同于技术之学。技术之学,非时时皆用。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乃人之所片刻不可离,善心善性,在内心深处,乃人之所须臾不能违。是故,时习之时,时时也。行走之时,站立之时,坐卧之时,静默之时,言谈之时,莫不是学而习之之时。

雏鸟学飞,振其双翼,欲其能自飞,此之谓习。能飞而自如,不假思索,谓之习而有成。人之学习,贵在自得。心性在内,发之于言行,此谓有源之水、有本之木。水有源则用之不竭,木有本则生而不已。记诵之学,无源无本,终不能成事业。

学而不已,则习而不辍。譬如登山,拾级而上,须自动其足,自行其体。急于求成,则难以久;受人驱使,犹如逃难。望岳而惧,必然举步维艰;耽于游玩,时至于限而不能达;半途而废,终无凌其绝顶之日。数路兼行,耗费生命时光。

【3】说者,悦也。学而能茅塞顿开,必有豁然开朗之喜悦;习而能得心应手,必有挥洒自如之欢欣。是非难辨我能辨,则不至于误入歧途;孝悌忠信我能行,则不至于愧疚于心。人生之路,不能重复;日月迅疾,时不我待。学而时习之而不悦,必是其心不诚。

人生于天地间,合道天地谓之四大,合天地谓之三才,学不至于天人之际,则或蔽于人而不知天,或蔽于天而不知人,故不可谓之学。善心自明,四体自然而行,是自然之乐;倘若心如物而任外物役使,无人能乐。学不至于乐,则如应付公事,或如身受驱迫,亦不可谓之学。

有兴趣而后学,所喜在于兴趣,而不在于学。以兴趣诱人来学,若所学无趣,则必厌烦而去。人生之事,必有有趣与无趣者,唯有义之所在则乐以行之者,可以担当重任。四书五经,不以趣味诱人,不以情感动人,不以危害迫人。

学自外入,契之于心;习而在我,悦自心生。颜曾思孟,为复圣、宗圣、述圣、亚圣,善学善习而能自成者也。昔之叶公,平日好龙,真龙既现,则惶遽而逃。当年智叟,好逸恶劳,若非愚公,二山终不能移。

【4】学而时习之,自明明德也。明德既明,必有朋来。有者,从无到有,不在多寡。此前此后,并非无人在身边,惟良莠不齐,或因亲情而在,或因利乐而聚,或萍水相逢,或所学不同。朋者,同类之人,所学相同。学习圣贤君子之道者,谓之同类。

同门为朋,同志为友。友在朋中,朋未必是友。所学虽同,而其志未必相同。管宁华歆,可谓为朋,而不可谓之友,是以管宁割席。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志于利者,相聚为党,谋其同利;志于仁者,心合为群,相辅为仁。是故为朋则不拒,交友则须慎。

自学正道,独善其身也。独善其身者,以善心而行也。善心及于父母谓之孝,善心及于兄弟谓之悌,善心及于子孙谓之慈;善心及于乡邻谓之和。光之照物,由近及远;朋自远来,则近者可知。自来者,自愿相从以同学;远来者,明德之明,近者普照,远者可见。

朋自远来,同学圣贤君子之道,则由独善而至于同善。君子之仁,惟愿人人皆善。程子曰:“以善及人,而信从者众,故可乐。”此其义之一也;人能同善,彼此心契,若见童蒙求我,若见迷途知返,是以可乐,此其义之二也。

朋自远来,自然而乐,是真诚之乐。乐于朋来,诱其朋来,非朋自来,则以不来而不乐,是有患得患失之心。日月自明,然后照物;明德自明,然后善及于人。自身不能明德,如灯未燃。是故君子于自明用功,而不于照上用力。

“不亦说乎”,其悦在于内心;明德既明,无所疑迷,无所窒碍,是以能悦。“不亦乐乎”,其乐在于自悦而人亦悦;自身能明明德,远近之朋友亦能明明德,故能自悦,且悦他人亦自悦。如此而至于人人“亲其亲,贤其贤,乐其乐,利其利”,“不亦乐乎”?

【5】唯圣人能知圣人,唯贤人能知贤人,唯君子能知君子。君子之学,虽期于人人能知,而常有“人不知”之时,乃至有误解、排斥、诬陷之时。《诗》云:“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此在所难免者也。

君子之知,或“人所不知我独知”,或“人所未觉我先觉”,当此之时,君子于所不知者,以为己德未能使之知,则期望人亦能知之,终究不能使其知之,唯自愧而悯之,有何可怨?君子于所未觉者,期其能觉而已,亦无可怨。

朱子曰:“愠,含怒意。”此谓有怨怒之气而含藏于其心。是以所谓“不愠”者,谓怨怒之气不含藏于心,实则心无怨怒之气。尹氏曰:“学在己,知不知在人,何愠之有。”君子不怨天尤人,因他人之不知而心生愠怒之气,则是尤人。尤人者,责人也。

朱子曰:“君子,成德之名。”未能成德,不能自谓君子;既已成德,不敢自谓君子。不志于仁,无以成君子。德之既成,则心行既定,而后能无妄、不易。近朱则赤,近墨则黑,其是其非左右于人,则非成德者。

君子爱人。“众人皆醉我独醒”,醒者关爱醉者,爱护醉者,是所应当;若厌恶醉者,怨恨醉者,责斥醉者,必非君子之所为。道君曰:“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孔子曰:“知我者,其天乎!”是道君、至圣之浩叹,非有所愠也。

【6】程子曰:“虽乐于及人,不见是而无闷,乃所谓君子。”若惟求自悦自乐,而无心于使人亦能自悦自乐,无心于使人亦能悦能乐,则非君子,只是“自了汉”而已。闻誉则喜,闻毁则怒,党同伐异,或因人不知我而郁闷不乐,亦非君子。

朱子曰:“愚谓及人而乐者顺而易,不知而不愠者逆而难,故惟成德者能之。然德之所以成,亦曰学之正、习之熟、说之深,而不已焉耳。”所谓顺,在于顺其本性;所谓逆,在于逆于私情。所谓易,因顺其本性而易;所谓难,因逆其私情而难。

成德之君子,性情一贯,无私无欲,情真且正,不为人之毁誉、知不知所左右。于人之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于众人所以为难者,君子勉为其难。人所不能我独能,然后可以救助人之所不能;人习于易我习难,然后可以解救陷于险难者。

尝有人问曰:“何处有君子?”此问甚善。世上固然不无君子,然欲在自身之外去寻觅君子,不若自己学习君子之道而成为君子。圣王尧舜,人也;圣人孔孟,人也;你我自身,亦人也。本自皆得善心善性,学而知之,修养养之,行以成之,如此即可,何必外求?

如何成德?学则学圣贤君子之正道,不效法异端之说;习则熟练而自得其源,莫如邯郸学步、隔岸观火;由心而悦则乐此不疲、孜孜不倦,莫求利欲之诱惑,则已踏上君子之途。学之正,方能一以贯之;习之熟,方能左右逢源;悦之深,方能持之以恒。成德即在于此。

学而时习之,是为学之事也;有朋自远方来,是为学之功也;人不知而不愠,是为学之成也。不亦说乎,学而可久也;不亦乐乎,学而可大也;不亦君子乎,学而可成也。若所学不纯则必驳杂,所学不正则入异端,《论语》以学为始,其义大矣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 鲁ICP备11028298号 )

GMT+8, 2024-11-25 00:14 , Processed in 0.12008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