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896|回复: 40

[精品轉貼] 转:镜头里的诗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2-26 08:35: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青简的摄影作品,配上美美的诗,瞬间感觉看几遍都不过分。

 楼主| 发表于 2015-2-26 08:35:57 | 显示全部楼层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5-2-26 08:37:01 | 显示全部楼层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5-2-26 08:37:44 | 显示全部楼层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5-2-26 08:38:28 | 显示全部楼层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5-2-26 08:39:34 | 显示全部楼层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5-2-26 08:40:14 | 显示全部楼层

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兄及弟矣,式相好矣,无相犹矣。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5-2-26 08:41:24 | 显示全部楼层

鸿雁于飞,肃肃其羽。之子于征,劬劳于野。爰及矜人,哀此鳏寡。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发表于 2015-2-28 21:18:20 | 显示全部楼层
还真是好看嘿
发表于 2015-2-28 22:52:10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图!美文!

呃,其实有些没看懂。:L
发表于 2015-3-1 01:18:58 | 显示全部楼层
近镜头的感觉就是不一样。(比《御笔诗经图》更来感觉/更有“兴”)

发表于 2015-3-1 01:21:5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何赋,无有所比,扫兴)
发表于 2015-3-1 09:48: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司胡同 发表于 2015-3-1 01:21
(不知何赋,无有所比,扫兴)

天生喜好这种写意山水,不过,书法不如大叔的见功力,喜欢大叔的书法作品
:) :) :)
发表于 2015-3-1 09:50:08 | 显示全部楼层
卧云斋 发表于 2015-2-26 08:41
鸿雁于飞,肃肃其羽。之子于征,劬劳于野。爰及矜人,哀此鳏寡。


请教大叔:在这里,为什么图片中“于”不用繁体呢?
发表于 2015-3-1 10:03:52 | 显示全部楼层
嗯哪,看几遍都不过分。
发表于 2015-3-1 19:26:16 | 显示全部楼层
幸福生活 发表于 2015-3-1 09:50
请教大叔:在这里,为什么图片中“于”不用繁体呢?

“于”、“於”不是简化字与繁体字的关系
应该是因为同音“wu”而混用
像诗经这样的经典   恰恰是用“于”不用“於”的
发表于 2015-3-1 21: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轩辕箫歌 发表于 2015-3-1 19:26
“于”、“於”不是简化字与繁体字的关系
应该是因为同音“wu”而混用
像诗经这样的经典   恰恰是用“ ...

於、于二字是同义词,在古代汉语中二字都有,汉字简化后“於”的意义全部归入“于”中。很多人误以为“于”只是“於”的简化字,误。《诗经》、《尚书》、《周易》中多作“于”,其他书多作“於”。有些书如《左传》,“于”、“於”并用,“于”常用于地名之前,其余的写作“於”。但是动词词头作“于”,叹词作“於”,则不相混。汉字简化后都作“于”。
发表于 2015-3-2 12:33:45 | 显示全部楼层
幸福生活 发表于 2015-3-1 09:50
请教大叔:在这里,为什么图片中“于”不用繁体呢?

古字——汉字历经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其中经历了各种添加笔画和删减笔画的时期,而且一个字往往有多种形态,很多字已经失去了这个字的原始形态,如「网」这个字,在甲骨文中就是渔网的形态,而后人为了方便记忆把它改成了「糸+罔」这种形声字,类似的从、众、广、厂、尸、气、画、吴、黄、来、夹、吕、宫等字,既是简化字,又是古字,在甲骨文、金文和小篆中就可以看到雏形。
 楼主| 发表于 2015-3-7 08:24:1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点评个个精彩啊:)!看几遍都不过分
发表于 2015-7-31 12:14:5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 和  诗经名物图   各有千秋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 鲁ICP备11028298号 )

GMT+8, 2024-11-22 01:18 , Processed in 0.22768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