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990|回复: 16

[漢禮計劃文案] 【华夏礼俗】【婚俗】明代婚俗整合版(已校对,含译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5-26 15:08: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此贴由汉服吧吧友  华梦千寻  发布
 楼主| 发表于 2016-5-26 15:09:40 | 显示全部楼层
子曰:“冠礼废,天下无成人矣;昏礼废,天下无家道矣;丧礼废,天下遗其亲矣;祭礼废,天下忘其祖矣。”(华夏四礼)

所谓“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崇祯松江府志》),欲研究华夏之礼仪,不仅要看各朝编撰的礼仪国典,而且应当多参考地域性风俗记载,民间方志。正如地方志风俗篇往往开篇云:上有好者下必甚焉(《嘉靖青州府志》);上行下效谓之风,众心安定谓之俗(《嘉靖常德府志》)。可见民间习俗正反映了时代的风气,甚至是国家上层阶级文化倾向。


现在,仅就我目前手头部分明代地方志中阐述的民间“四礼”之一:昏礼,做一番探究总结。
以下资料是从近百种明代地方志中筛选出的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地方婚俗记载,虽已校对,但匆忙之中难免有疏漏,还望各位批评指正,欢迎理**流(为方便阅读,先上资料目录,后面按顺序跟贴详细内容,请诸位读者按下Ctrl+F,检索相对应的关键字):
 楼主| 发表于 2016-5-26 15:18:34 | 显示全部楼层
目 录

一、依朱子家礼举行的婚礼
《嘉靖广平府志》(河北):
会亲(议婚)
行定礼(纳采)、财筵会(纳币)
前期女家过妆奁铺房
通报(请期)
亲迎前期上头
亲迎
亲迎之后(三日回门)

《嘉靖尉氏县志》(河南):
求庚帖(问名)
小定礼(纳采)
小定筵席(纳币)
亲迎
做单九(此项与万历顺天府志中提到的“做单九”相吻合)

《万历顺天府志》:
冠礼(上头)
合婚(纳吉)
行小茶、大茶礼(与小定礼、大定礼相类似)
催妆(铺房)
跨马鞍(此为承宋)
撒帐
做三朝、做单九、做双九

二、简化版婚礼
《万历新昌志》
讨年帖(问名)
行定礼(订婚)
行纳币礼(送聘礼)
亲迎
三日庙见

三、依照古制周礼举行的婚礼
《天启衢州府志》
昏礼十一条
纳采
问名
纳吉
纳征
请期

使归反命

亲迎 (父醮子命辞、宾主辞、父命女、母命女、庶母申命女)
 楼主| 发表于 2016-5-26 15:23:17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婚姻礼俗的变异
《嘉靖武康县志》(浙江省)
《崇祯乌程志》(浙江)
《崇祯 松江府志》(上海地区)


五、其它婚俗:
鸿雁传情
《弘治句容县志》 江苏省

槟榔当聘礼(本土果蔬):
《万历高州志》
《嘉靖惠州志》
《嘉靖钦州志》 广东省

个别地方不拘礼
《嘉靖常德府志》桃源县
《万历 续修严州府志》
《隆庆赵州志》(河北省)


某些地区注重门第联姻:
《嘉靖太平县志》
《嘉靖寿州志》
《万历黄岩县志》 浙江省
《万历新昌志》


附:名词解释
三朝、跨马鞍、传席、交杯
 楼主| 发表于 2016-5-26 15:26:51 | 显示全部楼层
嘉靖 广平府志(河北)
*****************************************************
举婚初请媒许亲,次行定,次下财筵会。
〖先请媒人说合求亲,其次行定礼,其次下聘礼。“财筵会”可见是比较正式的下聘场合,或许有宴席之类。〗

凡结婚内,亲先讲女家,巳允,男家治具,请女家眷属一会,谓之会亲,嗣后择日延媒。
〖凡缔结婚姻期间,亲事从女方开始,等女方家同意后,男方家置办完备,再请女方的家属一聚,叫做”会亲”,之后选日子定婚期〗


公衣冠者四人,往女家求亲,对众公许,即日男家眷属来谢亲。

〖邀请 四位 长辈(或有声望的族人)穿着全套的礼服,去往女方家求亲,对众人公开承诺约定,第二天男方家属前来向长辈(族人)答谢。 〗

同饮,会竟日。
〖男方跟媒人共同饮酒吃饭一整天。〗




过日行”定礼”,邀亲宾、具花筩(同筒),银花、币(bì同币)帛、耳环之类,行祭祖、斟酒等仪。
〖过一天下定礼,邀请亲朋宾客、准备好花筒,里面装着 银花、币帛、耳环等物,进行祭祖、斟酒等礼仪。 〗


亦有即同”纳币”,亦有省先会女家一节者,嗣后下财筵席,先送米麦猪羊之品于女家,作筵。

〖也有即刻一同送币帛,也有省略先会女家一节的,之后设下财筵席,男家先送米先送米麦猪羊之品于女家,作为宴席之用。〗


至日男家具卓靣(桌面)币衣首饰至女家门,主人延入祭祖斟酒授币,众客备拜礼,女子出拜。

〖到了(下定礼)这天,男方备好桌面(供品?或摆桌的食品)、钱币、衣裳、首饰送到女方家门,主人请他们进来祭祖、斟酒、授币,众客行拜礼,女子也出来拜谢。〗



旧俗两妪夹持,横一锦帕幛于前,至席边乃去,厨人喝拜。近日士夫多不行此,乡人犹仍旧。
其日婿先赴拜女家,亦酬以靴帽衣服,过日回卓席拜,靴帽等送至男家。

〖旧俗两名老妇人扶持着新娘,用一条锦帕挡在新娘面前,来到宴席边就撤去,厨子吆喝着让新娘行礼。近来士大夫家庭多不行这种礼节,但乡村人照旧。 〗
〖这日女婿先来拜会女方家,也送靴帽衣服,过一天回礼、拜会,把靴帽送到男家去。〗



予读至元婚礼准酌晦庵,家礼以行者也,其首议婚,即今之许亲;次纳采,即今之行定;而纳币,即今之下财筵会也。入席举酒受币之后,主人待宾如常礼。婿氏女子各出见。以此观之,则广平旧俗,女子出拜,是前代相因之礼,但喝拜等仪颇涉干陋,今士夫之家亦识其陋也,遂废出拜之节。呜呼,斯因噎而废食矣?是故,后之举婚筵者,尚当考旧以循礼,但勿踵陋以沿俗。

〖我读到至元年间婚礼准则晦暗不明,推行朱子家礼的家庭,流程首先是议婚,就是现在的许亲;其次是纳采,就是现在的下定礼;而后纳币,就是今天的下财筵会。入席举酒受币后,主人待宾如常,女婿女儿各出来相见。从这里来看,广平的旧俗,女子出拜,是延续前代的礼仪,只是喝拜之类的很是粗俗,现在士大夫家庭的也知道这种礼节的粗劣,就废除了女子出拜的礼节。唉,怎么能因噎废食呢?因此,后世举办婚宴的人,还当考查旧俗遵循礼仪,但是不要继承粗劣来沿续习俗。〗
 楼主| 发表于 2016-5-26 15:29:50 | 显示全部楼层
前期女家过妆奁铺房

上户则有阁牀(床)、帐幔铺陈,厢厨器皿用彩漆,罗叚;中户油画,绫绢;下户无牀、有厢笼铺盖,九县皆同。有先一日送者,亦有过日者。
(三种经济承受能力不同的家庭的铺房)


予考家礼云,亲迎前期一日,女氏使人张陈其婿之室,世俗谓之铺房是也。诗云百两将之。自上古以来有矣。今广平多行此礼,但其中尤以前期行者为正,近有恐妆奁之薄,而过期张陈者,似亦难免论财之愆矣。

〖我考查朱子家礼上所说,迎亲前一日,女方让人铺陈女婿的卧室,世俗就叫做铺房。诗经说百辆彩车陪送她(新娘)。这礼节从上古时代就有了。现在广平较流行此礼,但其中尤其以明朝前期通行的作为正规,近世有的人害怕嫁妆太微薄,而过期铺房的,似乎也难免是重视钱财的过失啊。 〗


亲迎前数日,男家具礼,往告迎娶之期谓之通报。男家具卓酒遣人至女家,告以迎娶之期,间亦有媚自往者,俗又名为通道路。

〖亲迎前数日,男方准备好礼仪所需,前往女方家通告迎娶日期的叫做通报。男家备桌面酒席派人送到女家,告知迎娶日期,间亦有需要取悦,以方便自己前行的人,世俗叫法是通道路。〗

亲迎

男家邀眷族妇,作娶女客,具饰冠簪,至女家梳剃加髻。往娶之时婿先行鼓乐,前导,簥(同轿)用结彩,娶女客即居后乘。九县俗同。威县有五马三簥之仪,盖婿并陪者四人为五马,新妇并娶女送女二妇为三簥也。

〖迎亲男家邀请家眷中的妇女,作为娶女的宾客,都饰有冠簪,到女家梳剃加髻。娶妻回去时女婿先让鼓乐手在前方作向导,轿子结系彩带作装饰,娶女的宾客就坐在新娘后面的轿子。九个县都是相同的习俗。威县还有五马三轿的礼仪,原来是婿与陪同者四人称为五马,新娘与娶女送女二妇称为三轿。〗



予读礼云,女虽未许嫁,年二十而笄,燕则鬈首,疏曰:十五许嫁而笄,未许嫁则二十而笄。然既笄之后寻常在家燕居则去其笄,而分发,为鬌(音同“朵”,头发美好的样子)紒(音同“既”,发结/束发为髻),夫笄簪也,其端刻鸡形,笄长尺二寸,所以卷发而已,非如今之笄,即为妇人之饰者此也。古人未嫁,于一笄犹不肯戴之于家。今各处婚礼有于纳币之日,去亲迎尚远而即加妇人之髻者,何与?广平惟于亲迎之日行冠髻礼俗,谓之上头,此为得之而或拘忌『阴阳小娶之说』,至婿门方冠者,则又泥矣。

〖我读家礼上说,女子即使没许给人家,到了二十也要行笄礼,燕居时就卷曲着头发,疏曰:十五许嫁而笄,……然而已经笄礼之后平时在家燕居就去掉笄,分开头发,束成美丽的发结。所谓的笄簪,就是它的末端刻了一个鸡形,长一尺二寸,所以只是盘卷头发罢了,不像现在的笄,就是作为妇人的头饰。古人没出嫁,就是只有一笄也不愿意在家里戴。现在各地婚礼有在纳币当天,尚且离迎亲之日还远,就给即将出嫁的人插笄簪、盘发髻,是为什么呢?广平府只在迎亲当天行冠髻礼俗,叫做上头,这就是娶到新娘又有些避讳结阴亲或者小娶的礼仪说法;至于到了女婿家门才冠髻的,就又拘泥了。〗


注:“大娶”和“小娶”是旧时个别乡村的习俗。小娶就是娶亲的人家非常困难,家里没有多余的粮食,怕被大伙儿来吃,才采用小娶这种方法;他们只请些重要亲戚来家里吃顿便饭;另一方面,采用小娶的人家,所娶的媳妇不是二婚,就是头一任男人死了,故而只能用小娶。
 楼主| 发表于 2016-5-26 15:33:53 | 显示全部楼层
婿乘马在前,新妇车簥(轿)后行,至家三日,拜神主,见舅姑,婿同往妇家见妇之父母。 新妇进门拜天地后即具饮食,稍如合卺之仪。三日早拜祠堂,无祠堂拜神主;具女工枕顶巾履之类,见舅姑。日中,婿同妇往拜妇之父母,间亦有新女入门即拜神主,拜神主,见舅姑者,有次日先往女家谢亲者。


〖婚后三日,祭祖见公婆,三日之后回娘家见岳父母。新娘子进门拜天地后就准备饮食,稍微像举行合卺的礼仪。结婚三日,早上拜祠堂,没祠堂拜神主;准备女工枕巾顶巾鞋子之类,拜见公婆。快到中午,女婿和妇人一起前往拜访女方的父母,期间也有新妇过门就拜神主,拜完神主就见公婆,第二天再到女方家谢亲。 〗




予闻婚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洺郡之俗,将亲迎而先通报,是请期之节也,至日而上头,是女子加冠之礼也。亲迎而马先于舆,是男先于女,御轮受绥之义也。伹明日夙舆,妇见舅姑,三日,主人以妇见于祠堂,四日婿往见女之父母,此礼之正也。而今俗或先后不伦(论?),是故君子示之以礼。


〖我听说办婚礼,就是合二家姓氏之好,向上为了祭拜祖先前辈,往下是为了繁沿后世子孙。所以君子很重视这件事。洺郡的风俗,在亲迎之前先通报给女方家人,这是“请期”的礼节,到了结亲那天的“上头”,这是女子的“加冠”礼节。亲迎的时候马在轿子前面,是男在女子前面,表示“御轮受绥”(大意:丈夫驾车,给予妻子挽车绳索)的意思。伹明日夙舆,新妇拜见公婆,三天,主人带着新妇去祠堂拜祭,第四天女婿去拜见岳父母,这是礼仪的正统。而现今的习俗有些不分先后,所以君子用礼仪来示范。〗
 楼主| 发表于 2016-5-26 15:36:19 | 显示全部楼层
嘉靖尉氏县志(河南)



聘礼

男家延请贵重亲朋,往女家求庚帖。女家设席。返,则男家复设席。以待数日后行谢亲礼。

〖男方邀请地位高、重的亲戚朋友,前往女方家互换八字婚帖。女方设宴席款待男方来客。来客返回,男方家再设宴答谢。等数日后举行谢亲礼仪。〗


具筵席,羊酒,送至女家过,此乃行小定礼;具筵席,猪、羊、币、帛、粮食等仪物,两家各延其亲朋来会,谓之小定筵席。

〖准备好宴席,羊酒,送到女方家,这是行小定礼;准备好宴席,猪、羊、币、帛、粮食等物品,两家都请亲朋来赴宴,这是小定宴席。〗


娶特具仪,如前两番,约用猪羊十二只,或二十四双者,其粮食约用四十石,或六十石、八十石,至一百二十石者。
〖娶亲特别准备的礼仪,像前面两番宴席,大约用猪羊十二只,或二十四双者,其粮食约用四十石,或六十石、八十石,到一百二十石的.〗

亲迎之日,男先于女及门,女当导新人至寝室合卺,俗名交心盏。
〖亲迎当天,男在女之前到门口,女要引导新人到寝室行合卺礼,俗称“交心盏”。〗


女家每日三饭以食其女。凡九日,中间亲党亦各馈(馈)送焉。毕(毕)之日,女家设席于婿家,酬诸亲党,谓之完饭。盖自是不复,日三举矣。昏礼力有不及者,随宜行之,女家不较嫁女者,素不尚妆奁,男家亦不较,近古人不论财之道也。

〖女家每天供应三餐给女子。总共九天,期间亲朋也各自馈赠礼物。第九天要完成礼仪时,女方在夫婿家设宴席,酬谢各位亲朋好友,叫做“完饭”。大概从自不再重复,这一日三次相同的礼仪。办婚礼力不能及的,按合适的条件举行,女方家不计较嫁女的,朴素不注重嫁妆,男方也不计较,接近古人嫁礼不论财富的法则。『应为做单九』〗
 楼主| 发表于 2016-5-26 15:41: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万历顺天府志

冠礼
嫁娶之时,男家为新妇上髻,女家为新婿冠巾。先期备礼送其家。
(婚前准备:给女方上头,给男方冠巾)

婚礼
合婚得吉,相视,留物为贽。行小茶、大茶礼。

娶前一日,婿备物往女家,曰:催妆。

新妇及门,婿置马鞍于地,妇跨过,曰:平安。

妇进房,阴阳家唱催妆诗,撒诸果,曰:撒帐。

妇家以饮食供送其女,曰:做『三朝』,做单九、做双九。
 楼主| 发表于 2016-5-26 15:43:27 | 显示全部楼层
二、简化版婚礼
《万历新昌志》

婚礼
故家巨族为婚,必择门第相埒(liè等同;并立;相比。故吴诸侯也,以即山铸钱,富埒天子。——《史记·平准书》)者为之,小家虽富,不舆(与)焉。

其婚娶不行六礼,始通媒,讨年帖。

婿家父兄盛衣冠,诸女家拜谢,或用银牌写“允许”二字为定。

其礼最简,续后具猪鹅茶饼之类,馈送。继行纳币礼,不论财贿,娶之日用乐,妇伴送行,礼以乐,妇扶掖成婚,杂用踏筞(同策,竹简)、牵红、传席、交杯(杯)诸仪,拜公姑而以次及其家众宾客翼日献鞋被于公姑,三日庙见,仍拜茶于族长焉。邑封君吕世良命其子吕光洵始行亲迎礼而尚书潘晟为诸生时亦行之。庠生俞邦时,聘娶诸弟男妇,一遵家礼,今诸姓亦多有继之者。


〖大户人家缔结婚姻,一定选择门第相当的,小家即使富有,也不跟他们缔结。

婚娶不行六礼,开始的时候通过媒人介绍,讨女方的年庚帖书;

男方的父兄穿上华丽的礼服,女家亲属前来拜谢,有的用银牌,上写“允许”二字做为定礼。

这定礼最简单,之后男家准备猪鹅茶饼之类,送给女家,继而行纳币礼,不论财礼多少,迎娶当天吹奏音乐,妇女相伴送行,行大礼配用音乐,妇女扶持着新人成婚,其间用踏筞牵红、传席、交杯(杯)各项礼仪,拜谢公婆以及亲属宾客。次日献鞋被给公婆,三天后拜宗庙,仍然要拜谢斟茶给族长。

当地受封赏的贵族吕世良命令他的儿子吕光洵开始行亲迎礼,而且尚书潘晟还是诸生的时候也行此礼。庠生俞邦时,在与诸弟兄家谈论婚嫁时,一向遵守家礼,现今各姓氏也大都继承此礼节。〗
 楼主| 发表于 2016-5-26 15:46: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三、依照古制周礼举行的婚礼


天启衢州府志
风俗篇
昏礼十一条

一 纳采
昏辞曰:吾子有惠,贶室某也,某有先人之礼使某(使者)也,请纳采。

对曰:某之子愚蠢又弗能教。吾子(相当于我亲爱的XX君)之命,某不敢辞。

致命曰:敢纳采。

〖昏辞说:吾子(指男方XX)有恩惠,要赠给他的妻室XX,男方XX用祖先的礼节派遣我(指使者)前来,请女方纳采。

女方(家长)回答说:我的孩子愚蠢又没能好好教导她(谦辞)。吾子(指使者)既然有命令,我不敢推辞。

传达言辞说:请纳采。 〗


一 问名

问名曰:某既受命,将加诸卜,敢请女为谁氏?

对曰:吾子有命,且以僃(同备)数而择之,某不敢辞。

〖男方问名:某(使者自称)已经领命前来,即将为这桩婚事做各类占卜,还敢请问女方贵姓?
回答:吾子(敬称男方,这里指使者)有授命,并且是准备了多项占卜来做选择,我不敢推辞。 〗

一 纳吉

纳吉曰:吾子有贶 (贶, 赐也。——《说文》)命,某加诸卜,曰:吉。使某也,敢告。
〖吾子(敬称男方)赐命,我通过各种占卜,都显示:吉。派遣我(使者,媒人)来,告诉您。 〗

对曰:某之子不教,惟恐弗堪。子有吉,我与在,某不敢辞。
〖回答:我的女儿不曾教导,只怕(行为)不堪。子有吉,我赞同,不敢推辞。〗



一 纳征

纳征曰:吾子有嘉命,贶室某也。某有先人之礼,俪皮束帛,使某也,请纳征。致命曰:某敢纳征。 对曰:吾子顺先典,贶某重礼,某不敢辞,敢不承命。

〖纳征:吾子有嘉命,赠与妻室某也。(男方)某有先人的礼仪,准备了成对的鹿皮、成匹的布帛,派我(使者)送来,请纳征。传达言辞说:请纳征。 〗


一请期

请期曰:吾子有赐命。某既申,受命矣。惟是三族之不虞,使某也,请吉日。对曰:某既前受命矣,唯命是听。曰:某命某听命于吾子。对曰:某固唯命是听。使者曰:某使某受命吾子,不许某敢不告期。曰:某日。对曰:某敢不敬须。

〖请期:吾子有赐命。我(使者)已经申明了,是受命而来。只不过这是三族都没料到的(突发事件),派我来,择请一个吉日来完婚。回答说:我既然之前已经受命了,就都听从吾子(男方)的安排了。(使者)说:我命令你听命于吾子(男方)。 女方说:我本来就唯命是听。使者说:我使你(女方)接受吾子之命,不许不告知成婚日期。女方说:某日。使者回答说:我安敢不恭候。 〗

一使归反命

凡使者归反命,曰:某既得将事矣,敢以礼告。

主人曰:闻命矣。

〖凡是使者回来复命,说:我已经得知喜事将要到来了,按礼节告知你们。 〗

〖主人说:知道了。〗

一亲迎

父醮子命辞

父醮(同教,教导)子命之辞曰:往迎,尔相承我宗事朂(同勖xù ◎ 古同勉励:~勉。),帅(同率)以敬先妣之嗣,若则有常,子曰:诺,唯恐弗堪,不敢忘命。


一宾主辞

宾至,摈者请,对曰:某固敬,具以须。

一父命女

父送女,命之曰:戒之敬之,夙夜无违命。

一母命女

母施衿结帨(shui4)曰:勉之敬之,夙夜无违宫事。

一庶母申命女

庶母及门内施鞶申之,以父母之命,命之。曰:敬恭听宗,尔父母之言,夙夜无愆,视诸衿鞶。


『贶室:
赠以妻室。《仪礼·士昏礼》:“昬辞曰:‘吾子有惠,贶室某也。’” 郑玄 注:“室,谓妻也。”《新唐书·礼乐志八》:“公主出降,礼皆如王妃,而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主人皆受於寝。其宾之辞曰:‘国恩贶室於某公之子,某公有先人之礼,使某也请。’” 』

『吾子:对对方的敬爱之称。一般用于男子之间。《左传·隐公三年》:“吾子其无废先君之功。”《仪礼·士冠礼》:“某有子某,将加布於其首,愿吾子之教之也。” 郑玄 注:“吾子,相亲之辞。吾,我也;子,男子之美称。” 南朝 梁 沉约 《报王筠书》:“擅美推能,寔归吾子。” 』

『帨shuì 佩巾:“无感(撼)我~兮。”』

『鞶pán
 1. 古人佩玉的皮带:“~厉游缨”。
 2. 小囊,小荷包:“男~,革;女~,丝。”
 3. 马腹大带。
 4. 车轴上系靷的皮环。』
 楼主| 发表于 2016-5-26 15:49:56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婚姻礼俗的变异

《嘉靖武康县志》(浙江省)
婚礼
贫富隆杀各异俗。所谓下定、道日、茶酒、奠雁礼。仿佛纳采、请期、纳征、亲迎之遗,然其仪节,多未循古。


《崇祯乌程志》(浙江)
风俗篇
婚时遇暮夜,知眷家助灯烛,此亦近厚。结花烛时,有相者率众乐工于洞房外或花筵唱曲,此大不雅。


《崇祯 松江府志》(上海地区)

婚娶之变
婚前一日送奁于男家,今为迎妆,以奁饰帏帐、卧具、枕席,迎于通衢,鼓乐拥导,妇女乘舆杂沓,曰:送嫁妆。金珠璀璨,士大夫家亦然。以夸奁具之盛。又新妇将合卺,首戴花髻,剪彩纸为之,男家所预送者。用亲人以竹箩覆而挑去之,为『挑方巾』始。饮酒三行,此俗礼不知始于何日,沿不可废,知礼者并宜议革者也。


〖结婚前一日女方送嫁妆到男方家,现在称为迎妆,用嫁妆装饰帏帐、卧具、枕席,在四通八达的大路上迎接,吹奏鼓乐、前呼后拥,(女方家)妇人女子坐着车子纷纷前来,叫做:送嫁妆。金银珠宝灿烂夺目,士大夫家也这么做。用来夸耀嫁妆的丰厚。又有新娘在行合卺礼时,头戴花髻,用剪好的彩纸做成的花,是男方家事先送来的。让亲属用竹萝筐盖住新娘的头再挑掉,这是挑方巾的起源。饮酒三次,这项习俗不知开始于何时,沿习下来不能废除,了解婚娶礼仪的人一致认为应该商议改革这项习俗。〗
 楼主| 发表于 2016-5-26 15:52:54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其它婚俗:

《弘治句容县志》 江苏省

……习尚礼仪,乡邻婚丧贫乏者互相周济。因地窄人稠,于动农之外,商贾工艺尤重,家多富饶,而文物颇盛。人皆以京畿首县称之。颜氏家训曰:江东妇女略无交游,其婚姻之家,或十数年间未相识者,惟以信命赠遗,致殷勤焉。今遗风犹存。
〖疑似鸿雁传情,飞信恋情。〗

槟榔当聘礼(本土果蔬):
《万历高州志》风俗:婚礼定以槟榔。

《嘉靖惠州志》婚俗

俗用槟榔为聘,亲迎于女家即谒其祖祠。姑迎妇、母送女及媒咸用四轿,其聘仪妆奁,称家之丰约为之。


《嘉靖钦州志》 广东省 婚俗

行客至不拘贫富,果酒把杯(同“杯”)致敬。婚礼初,定以槟榔首饰,贫者鸡酒。归妻之际,猪羊酒果厚薄随人。


个别地方不拘礼:

《嘉靖常德府志》桃源县
民性质朴,郊野事渔猎,嫁娶不亲迎。

《万历 续修严州府志》:

婚必择门第祠当者,以媒通之,女家即以女之年庚书帖付之,为久嗣有拜恳之礼。有送席于主媒者,有分送于各媒家。媒以女之母舅为主,余皆次第推广,拜托嗣方约聘于女家,临娶,先数日仍送羹饭礼,以便女家告祖。娶之日,不亲迎,盛张鼓乐,杂用传席,交杯诸仪,有即日出拜公姑,亦有三朝拜者,此正婚大礼也。

《隆庆赵州志》(河北省)
嫁娶礼俗曰:百无忌。


某些地区注重门第联姻:

《嘉靖太平县志》:男婚女嫁择先门地庆生。

《嘉靖寿州志》:缙绅行亲迎,尤重于择昏。

《万历黄岩县志》 浙江省 : 婚嫁之择必先门第。

《万历新昌志》:
故家巨族为婚,必择门第相埒(liè等同;并立;相比。故吴诸侯也,以即山铸钱,富埒天子。——《史记·平准书》)者为之,小家虽富,不舆(与)焉。
 楼主| 发表于 2016-5-26 15:56:26 | 显示全部楼层
附名词解释:
三朝:
吴自牧《梦梁录 嫁娶》:“三日,女家送冠花、彩段、鹅蛋,以金银缸儿盛油蜜,顿于盘中,四围撒帖套丁胶于上,并以茶饼、鹅、羊、果物等合送去婿家,谓之‘送三朝礼’也……女家或于九朝内,移厨往婿家致酒,谓之‘餪女会’。”意思就是女家亲属送三天礼,或者女家亲属在九天内,到婿家下厨办酒宴,叫做‘餪(音暖)女会’。至明代延申为女家连着几日送饭,有三天、九天、十八天之分(三朝、单九、双九)。 ”

跨马鞍:取平安(鞍)之意。

传席:
旧时婚俗中新妇进门的仪式。 明 陶宗仪 《辍耕录·传席》:“今人家娶妇,舆轿迎至大门,则传席以入,弗令履地。”同传代,亦作“ 传袋 ”。旧时婚俗,新妇进入大门的仪式。新妇舆轿临门,男家以袋铺地,新妇踏在上面进门,取传宗接代的吉兆。亦有用褥或席铺地的,故又称“传席”、“转席”。

交杯:
宋代王得臣《麈史·风俗》:“古者婚礼合卺,今也以双杯彩丝连足,夫妇传饮,谓之交杯。”

题外话:

关于汉服婚礼中的“结发同心”,宋代已有记载,但不同于现代某些学者的理解,结发、同心本是两个概念、两个动作,不能混为一谈。这一点我将另外开帖论述,这里不多说。
 楼主| 发表于 2016-5-26 16:02:05 | 显示全部楼层
还要简易?当天的流程就是“亲迎”的部分,总的来说就是男方先派新郎去女方家接新娘,去的时候带着伴郎(有的是女宾相),回来的时候女家有亲属送嫁;然后进夫家门,有一些讨吉利的礼节(比如跨马鞍、传席),行大礼,喝交杯酒,撒帐。

当然各地区有所不同,不一定是全部礼节都用上。
其实明朝的很多习俗跟现代的很接近了。传统习俗都有一个传承的过程,明朝的某些礼仪也是继承宋朝,而宋朝是在隋唐的基础上发展的……可以说很多东西都可以追溯到源头。在传承过程中都会有所发展,有所变化,好或者坏的部分要自己去分辨,这一点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千万不要全盘照抄——个人以为,对不合理的地方有所改进,死板的地方学会变通,这才是复兴的根本。
 楼主| 发表于 2016-5-26 16:03:44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回复里比较有价值的话也搬过来了,搬完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 鲁ICP备11028298号 )

GMT+8, 2024-11-22 08:20 , Processed in 0.077161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