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可汗兄这样习惯性的寻根究底也不是一两次了,不管什么原因,我都要奉劝一下:历史不是用来消遣的。细节是用来支持大历史观的,一旦单独剥离出来考证,没有任何意义,反而喧宾夺主。</P>
<P>下面这段话是天风和我私下里的讨论,他写给我的——天风说,既然话题已经结束就不帖出来了,不过我还是自做主张帖出来,因为我想,兄看看也许有好处。</P>
<P><FONT color=#2222aa>“<b>大风歌是古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品,其楚辞歌谣的风格早已被文学界公认。从风忽视了,高祖作此歌,虽然是在故乡而歌,但其描绘的“大风起兮云飞扬”并不是故乡之风之云,也不是大楚国之风云,应该是华夏之风云,他东征西战的秦末风云,是他在投项梁、占咸阳、定关中、陔下决胜、乌江逐寇的战争中体验到的风云,这个大风是一个很宏大的概念,历史感相当强烈,绝不能只限于徐沛之地来理解。一代帝王平定立国初期的叛乱、雄视天下的时刻,他的心里只会想到小小黄沙与云梦之泽吗?这首诗,风云只是起兴,“威加海内”才是这个野蛮亭长霸气的显露,从风未免低估了帝王们内心充斥的野心和霸气。</b></FONT></P>
<P><FONT color=#2222aa><b>其实,地域文化的从属关系历来是非常复杂的,是一种我中有你你中有我此消彼长动态演变的东西,文化圈只是一个很宏观很粗略的划分,要论断当时的徐沛之地是哪一种文化风格,不能只看大的文化圈演变和进退的大格局,更重要的是对这一具体地域进行实证性的分析。将它的时代文化残片收集起来,对照荆楚之韵与齐鲁之风各自的文化特点进行分析,以确定它当时哪一种文化特色占有强势,确定其中的复杂的动态演变关系,在此基础上,给出带有宏观性的文化特质的判断。尤其是这种大文化圈的边缘地区,更需要这种严谨的考据而不能只简单地拿文化圈的概念去套。应该说,这种论证若要严谨起来,足可以写一本书。这一问题上,你们都自己背离了自己提出的核心论题,而流于空谈。抽去你们帖子中蒙蔽外行的让人眼花缭乱的词语,其实论证非常虚弱和空洞。</b></FONT></P>
<P><FONT color=#2222aa><b>这也让我想到了对历史治学态度的问题。真正名家大家,从来是很严谨的,假如你问他,徐沛之地在战国秦汉时期的文化圈归属问题,也许他会老老实实地承认,他没有研究透彻,不敢下定论。而我们做为初学者,却常常自以为自己什么都懂了,没有不敢回答的问题。但实际上,洋洋千言,却多是搬用现成的和比较虚的理论,并不能有力地论证核心的命题,而我们却沉醉其中,以为自己论述的精彩绝伦了。我发现,在谈论许多问题的时候,经常会采用论证一大堆可以证明甲命题的东西,却在最后时刻突然偷换成乙结论。你发现了吗?”</b>
</FONT>
……</P>
<P>好了,我想,这个问题可以打住了。后话再不奉陪。</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9-11 22:50:35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