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197|回复: 12

[转帖] 汉服复兴:一种民族文化的自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9-22 04:07: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 ><FONT size=5>出处:<a href="http://www.chinanewsweek.com.cn/2005-09-12/1/6322.html" target="_blank" >http://www.chinanewsweek.com.cn/2005-09-12/1/6322.html</A></FONT></P>
<P ><FONT size=5></FONT> </P>
<P ><FONT size=5>这是一种对过度洋化和盲目追赶西方时尚倾向的一种文化的反拨</FONT></P>
<P ><FONT size=5>  文<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段京蕾</FONT></P>
<P ><FONT size=5>  中国新闻周刊:汉民族是否需要汉服来表达自己?</FONT></P>
<P ><FONT size=5>  顾晓鸣<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复旦大学<st1:P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历史系">历史系</st1:PersonName>教授<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当然需要。这不仅是一个民族文化的自立和自尊的问题,在全球化和本土化的当代,诸如<FONT face="Times New Roman">APEC</FONT>那样的国际活动会安排各国代表以民族服装着装,在一些国与国的特殊外交场合,许多第三世界国家的代表常常穿着民族服装出席,以显示自己文化的独立。在雅典奥运会上许多国家就以自己的民族服装出场,中国队的西装曾使海外华人失落和尴尬。</FONT></P>
<P ><FONT size=5>  中国新闻周刊:汉服作为一种服饰象征能否全民适用?</FONT></P>
<P ><FONT size=5>  顾晓鸣:汉民族不但有服装系统,而且有非常丰富的内涵和精湛的工艺,但由于传统等级制度森严,造成官民之间的巨大差异。民间状态中贫富之间的差异大,因而无法建立作为礼仪性质的全民族服装体系,就如<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祭孔乐舞<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无法变成全民族舞蹈一样。社会等级的象征意义压过了民族整体的象征意义,这在清代越发明显。中国汉服后面包含有深层的因素,如果贫苦农民连一件像样的衣服也没有,他怎么可能会有作为礼仪性质的服装?旧社会就是这种状态,过年过节剪上一段红头绳也成为穷人女儿的奢望。</FONT></P>
<P ><FONT size=5>  中国新闻周刊:如何看待青年人中兴起的汉服运动?</FONT></P>
<P ><FONT size=5>  顾晓鸣:这是青年人的一种民族文化的自觉。越是在全球化的状态下,越是需要民族身份认同,身份辨异。而服装是人的第二张皮肤,人类服装系统介于自然系统与人文系统之间,通过服装系统来提升对民族文化的认知以及自身身份的认同和自信,这是一件好事。</FONT></P>
<P ><FONT size=5>  现在的年青人比较敏感,这是他们一种心理内在的渴望,是对过度洋化和盲目追赶西方时尚倾向的一种文化的反拨。他们在寻找汉服,寻找中国式的东西,贴近人性、自然的东西,寻找失落的自我和身份。</FONT></P>
<P ><FONT size=5>  中国新闻周刊:汉服复兴的关键是什么?</FONT></P>
<P ><FONT size=5>  顾晓鸣:汉族文化与其它文化具有不同的特质,它不是靠行政意志就可以推广的,也不是说具有了良好的愿望就可能推广的,文化内核的深度分析,是复兴汉服的最基础工作。其实我们国家在文革期间曾用行政命令推行过一种女式的裙子,但当时未能流行。可见,作为文化系统的服装必须遵循文化自身的规律。</FONT></P>
<P ><FONT size=5>  但汉服复兴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汉民族是<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龙的文化<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它把老鹰、蛇、鹿等整合在一起,善于吸收各个方面的优势,汉服也要结合自己的传统吸收各种文化,以及新的生活方式,新的工作方式,全球化的礼仪,这其中包括他人对中国文化形象的认识,多民族组成的中国人集体的认同。这需要各行各业、设计家、评论员、民众来讨论。</FONT></P>
<P ><FONT size=5>  另一方面,中国是多民族国家,土地广袤,各地区民族有差异,希望在探寻<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汉服<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的过程中也应百花齐放。</FONT></P>
<P ><FONT size=5>  此外,中国的汉服在推广过程中还包含着复杂的机制:由于在中国的文化系统中没有一个非常强烈的国教传统,因而缺少神圣性,而民族的传统服装一定要有神圣性:不合适的场合不能随便穿,不适合的行业不能作为行业服,制作工艺上不能粗制滥造。<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汉服<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需要重建神圣性。</FONT></P>
<P ><FONT size=5>  中国新闻周刊:在现有条件下复兴汉服是否有消极影响?</FONT></P>
<P ><FONT size=5>  顾晓鸣:主要是怕大家借这个赚钱,使<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汉服<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充作宾馆服务生的专用服装,甚至不良群体的象征符号,或者被赶风的商家做滥了。</FONT></P>
<P ><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size=3> </FONT></p></P>
发表于 2005-9-22 04:58:29 | 显示全部楼层
<P>这篇文章有趣的地方在于顾晓明教授的几个观点:</P>
<P>1.单纯依靠行政意志很难推动汉服事业的发展。——这一观点实际上是试图回答汉服事业的依靠力量问题。顾教授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反映了他的一个基本看法,即汉服事业的发展必须依靠政府和民间两方面的力量共同推动。</P>
<P>2.强调对汉民族文化内涵的深度分析是汉服事业最基础的工作之一。——这一观点实际上是在试图提出并回答汉服事业的基本问题。应该说,这一问题汉服行内已经有不少大侠意识到了,可惜没有引起广大行内网友的重视。</P>
<P>3.汉服应结合自己的文化吸收新鲜事物。——这不是什么新观点,早就有人提出了,而且曾经经历过激烈的争论(即所谓“改良”之争)。——这一问题实际上是在试图阐释汉服历史与当今时代的关系问题,并给出了一个备选答案。</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9-22 5:07:16编辑过]

发表于 2005-9-22 09:41:22 | 显示全部楼层
<P>好文。頂!</P>
发表于 2005-9-22 10:03:34 | 显示全部楼层
<b>是啊,我们现在已经基本明确——汉服的意义绝不止是一件衣服,汉服的象征在于我们散失的华夏精神;但是,关键的问题在于:这精神如何与衣冠联系——愚以为,那关键的桥梁正是<FONT color=#c60707>汉族文化</FONT><FONT color=#000000>。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文化的复兴,需要更加温和、厚重、持之以恒的心态。</FONT></b>
 楼主| 发表于 2005-9-22 13:39:29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为了明天</I>在2005-9-22 4:58:29的o(︶︿︶)o 唉:</B>
<P>这篇文章有趣的地方在于顾晓明教授的几个观点:</P>
<P>1.单纯依靠行政意志很难推动汉服事业的发展。——这一观点实际上是试图回答汉服事业的依靠力量问题。顾教授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反映了他的一个基本看法,即汉服事业的发展必须依靠政府和民间两方面的力量共同推动。</P>
<P>2.强调对汉民族文化内涵的深度分析是汉服事业最基础的工作之一。——这一观点实际上是在试图提出并回答汉服事业的基本问题。应该说,这一问题汉服行内已经有不少大侠意识到了,可惜没有引起广大行内网友的重视。
</P></DIV>
<P>很同意明天兄的分析。

<P>汉服复兴,政府和民间两方面的力量是非常重要,民间力量投入汉服复兴始于网络,正在走向现实社会;政府在汉服、汉文化复兴问题上并不存在实质性的矛盾,但是官方在策略、方式上会更慎重,在带有官方性质的上海桂花节上宣传汉服就是一个良好的信号,尽管还比较低调。
</P>
<P>汉服复兴必须植根于汉文化的整体复兴,汉服复兴也将有力地推动汉文化复兴,民族精神的复兴就蕴含于无声的文化复兴之中,“民族精神”不能停留于空泛无力的口号和无谓的口水,它更需要文化复兴的实际行动来养成,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又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是体验、实践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具体行动、具体过程。</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9-22 13:45:07编辑过]

发表于 2005-9-22 17:30:04 | 显示全部楼层
<P>其实他这些话也不怎么高明,不过他是大历史学家影响力不同而已。</P>
<P>我倒是很关注文中所说的那个神圣性的问题!</P>
<P>其实中国人古代并非没有神圣性,只是祖先崇拜方面的神圣性胜过宗教方面的神圣性。而不像西方和阿拉伯世界的宗教上的绝对神圣。</P>
<P>而现在,是要让人们感觉到自己身上这身汉服无论是礼服还是常服都有着神圣性,是华夏文明的承载物。但是具体该怎么做呢?</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9-22 17:42:40编辑过]

发表于 2005-9-22 17:40:46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汉唐神韵</I>在2005-9-22 13:39:29的o(︶︿︶)o 唉:</B>

<P>民族精神的复兴就蕴含于无声的文化复兴之中,“民族精神”不能停留于空泛无力的口号和无谓的口水,它更需要文化复兴的实际行动来养成,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又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是体验、实践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具体行动、具体过程。
</P></DIV>
<P>頂。[em44][em49]</P>
发表于 2005-9-22 20:08:06 | 显示全部楼层
<P><FONT size=3>小妹说的"神圣性",应该可以理解成"虔诚"吧?这种虔诚对宗教意识浓郁的西方人来说是"祭拜"行为;然而,我觉得,对中国人来说,"虔诚"的意义有所不同,认为中国人没有"神圣性",这是西方思维习惯的狭隘; 认为华夏的虔诚仅是对祖先的祭拜,也是不全面的,华夏的"虔诚"来源于强烈的伦理秩序意识.礼乐文化是重要特征.要让人感觉到以汉服承载的自身文明的神圣,应该首先在汉族特有的礼乐文化中濡染.</FONT></P><P><FONT size=3> <FONT color=#000000>古礼有基本5种,贯穿生活各个环节,分别是: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古今的生活习惯有所差异,"礼"也可有所调整,但神圣性的本意需要保留.很多重大的礼仪奠仪应该恢复------比如,象征成人责任的冠礼/笄礼,人生重大的昏礼等等......总之,我认为</FONT><FONT color=#b34d8a><b>,"礼"的恢复,不仅是汉服事业下一步的方向,同时也是汉文化复兴的前奏.</b></FONT></FONT></P>
发表于 2005-9-23 09:43:22 | 显示全部楼层
<P>  仓廪足的一个副产品。经济宽裕了就要把生活搞的更好,于是讲吃、讲穿、讲住行。</P><P>  但是现成的版本西方的比较多,比如住房装修。但是搞了半天,气派有了可总是不能找到自己更贴切的感觉,于是就有了追寻自我的意识。就会问问自己,西方富裕可以发扬西方文化,我们富裕了难道就不能发扬自己的文化吗?</P><P>  消费是为了找到舒适和自尊,而不是找寻失落和紧张。</P>
发表于 2005-9-23 11:54: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过我一直认为礼仪是应当恢复,但是是不是也应该删繁就简一下?不然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又多了不少负担。
 楼主| 发表于 2005-9-23 11:58:32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礼仪是可以考虑适当的简化,不过礼仪也不至于成为负担吧…
发表于 2005-9-23 23:56:59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蒹葭从风</I>在2005-9-22 10:03:34的o(︶︿︶)o 唉:</B>
<B>是啊,我们现在已经基本明确——汉服的意义绝不止是一件衣服,汉服的象征在于我们散失的华夏精神;但是,关键的问题在于:这精神如何与衣冠联系——愚以为,那关键的桥梁正是<FONT color=#c60707>汉族文化</FONT><FONT color=#000000>。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文化的复兴,需要更加温和、厚重、持之以恒的心态。</FONT></B></DIV>

[em17][em27]
发表于 2006-2-7 21:11:23 | 显示全部楼层
<P>好文  青年是民族复兴的栋梁 民族复兴国家才能强胜</P><P>天佑我汉 华夏复兴</P>[em0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 鲁ICP备11028298号 )

GMT+8, 2024-11-25 09:57 , Processed in 0.07055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