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熊猫哥哥

三星堆文化大猜想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4-8-18 23: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b>对三星堆文明传播的历史语言学分析(5)</b><DIV 10px; PADDING-LEFT: 10px; FONT-SIZE: 10.5pt; COLOR: black; LINE-HEIGHT: 180%" align=left>      拉尔夫认为,《圣经》中摩西的哥哥"亚伦"实际上有可能就是埃及法老埃赫那顿。由于宗教改革,他被人称为"异端法老"。 <P>      当时古蜀国的势力范围包括了云南。犹太人有一个狂欢节叫"普珥节",而云南南部古代也有一个大行政区就叫"普洱"道!喜欢喝茶的人一定知道云南还有一种茶叶就叫"普洱茶"。 <P>     <P>      古代以色列有两位神,一位叫El,另外一位叫Baal,分管狩猎与农牧。中国云南省有一个"洱(El)"海就在白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区,那么有没有另外一个"Baal"海呢?有,在中国的东北,山东、河北与辽宁之间的地区:"渤海"。雅各的孙子,犹大的儿子,实际上就叫"珥"。 <P>      以色列褂幸桓龃首榫?7⒁羰恰癆l",也可以转译为"洱"。 <P>      还有,"中国"的古名"支那"在古代罗马语中是sina,出埃及的以色列人刻骨铭心盘桓了40年的西奈半岛竟然是sinai。据说在希腊语中,"西奈"正是sina,那么也就是说,"西奈"就是"中国"。假如来到中国的这些以色列人就是周朝的"旦人",那么他们的出发地完全可以是在西奈半岛。 <P>      (七)说"白" <P>      我有个昆明的朋友。有一年她生孩子就把她母亲接去了。奇怪的是,她母亲的云南家乡土话竟然听起来很像我家乡的河南土话。笔者当时就向他们提出了这个可疑的问题,结果被大家当做了笑话,毕竟云南离河南太远了。但假如当年的同样一支云南人从几千年前就生活在笔者老家的深山区,很多语言上的特征当然就会被保存下来,反而那些交通方便的地区无论地理上离他们多近恐怕经过漫长的历史风雨其口音也相距甚远了。 <P>      更加巧合的是,这个朋友的母亲是云南白族人,而我老家也有一条河就叫"白河",县境内有白姓人。白河附近区域,尤其是白河与车村乡两个地方,人文独特。这条白河的另外一个奇特之处在于,尽管它发源于河南境地,与黄河的一条支流伊河非常接近,但它却南下入汉江,最终归于长江流域。古代人有顺河流迁徙的习惯,四川三星堆人如果是顺江而来到此地,那么,当几千年前的那批三星堆人从白河进入嵩县境内时,长江流域文明、黄河流域文明以及淮河流域文明就在嵩县这里进行过历史性交汇。 <P>      嵩县是中国罕见的通过三条河流与世界著名三大水域相接的一个行政区,嵩县境内的白河通长江流域,汝河通淮河流域,伊河通黄河流域。由于古代人逐水而居的习惯,这一奇特的地理特点必定使其成为古代中华文化一个集粹交汇之地。任何一个民族在这里找到他们的遗留痕迹我都不会感到意外。 <P>      除了三条大河,嵩县境内还有三座大山,从南到北依次为伏牛山、外方山和熊耳山。 <P>      中国称呼为"白"的河流似乎还不少,四川、甘肃、广东、云南、山西等地都有。 <P>      在我们县城的人听来,白河流域的人讲话更土气。假设这条沿长江而至黄河流域的"道路"是存在的,则"云南人"到陆浑的可能性并非没有。最有可能的是以四川成都平原为核心,一支人马南下云南,另外一支北上河南(嵩县)。从地图上看,这南北两条线路的距离长短是相等的。我仔细去核对了一下地图,发现嵩县南部地区大约400公里外就是四川省界。既然已经证明了三星堆人曾经在成都和云南之间方便来往,那么居住在成都的三星堆人到河南的陆浑定居也就根本没有任何困难,只是人数多少的问题。 <P>      另外,"白"古代通"帛",再通"伯",无论从字形还是发音上,这都能说得过去。那么春秋战国那么多称呼"伯"的人的身份之谜恐怕也就被揭开了,比如"伯禽"、"伯牙"。 <P>      "白"是怎么来的先不论,无论是白肤色说还是音译自类似"伯利恒"等都很容易,最重要的是白族与彝族、瑶族等一样属于汉藏语系,习俗上也有许多接近的地方。后者才是我将其纳入视野的重要原因。语言往往隐藏着远古种族的秘密联系。 <P>      有一种特殊的白文应该引起历史学家的重视。《辞海》对此是这样解释的: <P>      白族民间流传的一种文字。俗称"汉字白读",即用汉字记录白语,或用增损汉字笔画构成表意记音文字,现仍有少数人使用。 <P>      "表意记音"是三星堆人统一的文字规律吗?不要忘记埃及人的象形字也是同时表音也表意的。三星堆那个祭台上近似"囚"的字是故意缺损的吗?假如是的话,那么我们可以假设它就是"卤",也就是"鲁"、"卢"、"罗"、"落"、"陆"、"鹿"、"倮"、"洛"、"骆"了。所以在重大的场所祭祀这么个字是严肃的,并且是可以的。但我还有一种推测,这个符号就是闪米特人最早的"闪"字。在此我提出一条有关文字的考察线索,假如中华民族来自红海文明,则中国商朝兴起的甲骨文一定与埃及象形文字有许多继承关系,可以作为重点研究对象,并且方法也同样可以使用"增损"法。 <P>      继续查"白"字有关条目,结果如下: <P>      白兰:古族名。羌人的一支。分布在今青海湖西南一带。公元前4世纪初到5世纪初受吐谷浑役属。另有"白兰羌",唐初分布在今四川阿坝地区。 <P>      白衣:古代平民着白布衣,因以称没有功名的人。《史记·儒林列传序》:"而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白丁"也指没有功名的人。 </P></DIV>
 楼主| 发表于 2004-8-18 23: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b>对三星堆文明传播的历史语言学分析(6)</b><DIV 10px; PADDING-LEFT: 10px; FONT-SIZE: 10.5pt; COLOR: black; LINE-HEIGHT: 180%" align=left>      这是不是衣着尚黑的三星堆贵族才能穿黑,所以久而久之穿白就成下等人的身份象征了呢?而生理特征上大家又追求尚白,表示着贵族的血统。可是为什么古代还是有人穿白衣呢?笔者在此提出一点,以色列人实际上除穿衣尚黑之外,在装饰性物品上还崇尚另外两种颜色:白色和蓝色,其国旗即由白色与蓝色组成。尚黑,未必忌讳而排斥白。 <P>      白狄:古族名。春秋时"狄人"的一支。原在今陕西延安、山西介休境,后东迁于今河北   <P>    省境内。因穿白色衣服而得名。包括鲜虞、肥、鼓等部。与晋为邻,公元前6世纪初,大部分并于晋国。 <P>      假如三星堆人尚黑,彝族尚黑,则为什么有如此一支反叛者呢?为什么他们叫"狄人"?这和"敌人"有渊源吗?他们是谁的"敌人"呢?从称他们为"白狄"来看,"黑狄"或"黄狄"才是大众化词而不用特意提出的,而"白狄"是出人意料的,所以才特意命名他们为"白狄"? <P>      白相:长江下游一带有"白相"一说,意为游玩。古代称游荡无业、为非作歹的流氓为"白相人"[1]。 <P>      为什么这么称呼呢?首先可以假设这群人的特征是"脸白",还有一个可能是转音,"白相"可能是"白鲞(读相)"的讹传。"鲞"、"鳖"不分造成了这个"白鲞",然后就从音而读"白相"了。实际上就是说他们是白脸的"鳖"的后裔。那么他们怎么成为古代南方的没落旗人"那五"了呢? <P>      从史料看,荆人鳖灵可能用美人计取代了从云南昭通来到成都平原统治的杜宇。"鳖灵"号"开明"。考古学家推测"新都战国木椁墓"的主人有可能就是开明9-11世之间的一个蜀王墓。鳖灵取代杜宇成为新的蜀王后,定都广都樊乡(今四川双流县境)。不过也有史籍记载说:"开明子孙八代都郫。" <P>      战国时期,秦灭鳖灵,鳖灵族大战几次要夺回政权。这个王族死心而安定下来的时期应该在汉朝。文字已经有了,记载上误记"鳖人"为"鲞人"是完全可能的。又由于他们的肤色较白称为"白鲞"更是可能。那么作为流落的贵族他们的命运就与我们了解的民国初期的浪荡不羁的没落旗人很接近了。为了逃避政治迫害,这些古蜀的贵族匆忙之中收拾了两包细软沿长江而下恐怕也只是最好的选择。时间长了,坐吃山空,他们的身份决定了他们怠于勤劳而只能在街头斗勇,最终的结局就似乎只能被人称作"白相"了。 <P>      白帝: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五天帝之一。系西方之神。《晋书·天文志上》:"西方白帝,白招矩之神。" <P>      白帝很可能来自于古蜀人。由于古蜀人过分崇尚五这个数字,多少祖先也是"五帝"。开明时期依然没有后人想象的牌位严整的宗祠,开明九世时也只象征性地列了五帝,"青、赤、黑、黄、白帝也",合五色之意。我们通常所说的"三皇五帝"中的"三皇"可能就是古蜀国的三朝,"五帝"则是一个顺口而已,也有可能真的是应了三星堆"大房子"的五个部落祖先,那是中国人的"五帝"祭坛。中原人或是被动接受了这一切,或者他们本来就是北移三星堆人的后裔,总之他们渐渐忘却了来源。由于他们居住在北方,两者分化日剧,所以历史上北方越来越鄙夷南方,在文献不完全的情况下就更是彻底否定了南方文明,一切在神话中就偷梁换柱地北移,再北移,并且被所有人当真:三星堆人的"黄帝"成了北方人,实际上黄帝正妃螺祖的儿子都生活在古蜀之地,他们的父母怎么可能是北方人?"螺祖",很明显应该是"罗祖"嘛。 <P>      对这一怀疑的支持证据是,我河南老家的许多习俗与四川的少数民族很接近,除了以上介绍的一些情况外,还有在端午节向门框上挂艾叶、孩子过满月时亲戚送米豆等。 <P>      白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分布在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和保山、维西等地,分南部(大理)、中部(剑川)、北部(碧江)三个方言。北部方言与另两个方言差别较大。????一般有四个声调,带后置助词的宾语可以放在谓语或主语之前。 </P></DIV>
 楼主| 发表于 2004-8-18 23: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b>“文明子宫”的提法</b><DIV 10px; PADDING-LEFT: 10px; FONT-SIZE: 10.5pt; COLOR: black; LINE-HEIGHT: 180%" align=left>     笔者曾在对全球神话历史形成进行考察的过程中,提出过一种看法:整个人类在早期实际上可能有过大规模的充分交流,只是由于年代的久远而整体"失忆",尤其是书写文字的缺乏造成了不可弥补的遗憾。笔者认为玛雅文化就是亚、非、欧文明的一种延续,大概只有中国由于地理上的自然隔绝而失去了与全球的联系。 <P>      200万年前,人类走出非洲,此后一直处于蒙昧状态,发展缓慢。大约在四五千年前,人   <P>    类文明却四处蓬勃兴起,创造了形态迥异的文字,这是第一个时期。到公元前6-前5世纪,东西方文明几乎同时获得了大发展,是为第二个大发展阶段,亚里士多德、柏拉图、苏格拉底、孔子、老子、释迦牟尼,英才辈出。英国工业革命标志着人类第三次文明大发展。 <P>      为什么不同的种族和文化能够跨越千山万水,"一起"走入启蒙时代?笔者认为,如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应该承认,人类其实只有一个"文明子宫",一切科学与先进文明从同一个母体发源并扩散。人类的前两个文明阶段皆与此有关。为什么第三时期突然中断应有原因,容后叙。 <P>      我说的"文明子宫"是指地中海东部沿海地区,主要包括北非、巴比伦、犹太人以及希腊人。他们的文明通过战争、殖民、移民、通商等方式扩展到了伊朗与印度半岛,乃至中国、美洲。而位于四大文明古国的遥远的中华文明则是人类文明的一个"宫外孕"。 </P></DIV>
 楼主| 发表于 2004-8-18 23: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b>“北回归线”现象</b><DIV 10px; PADDING-LEFT: 10px; FONT-SIZE: 10.5pt; COLOR: black; LINE-HEIGHT: 180%" align=left>     历史学上早有所谓的全球"北回归线文明圈"说,大意是早期全球的文明发达地区都处在北纬23.3°左右的区域,而中国却独立其外[1]。 <P>      《辞海》解释回归线: <P>      ①地球上赤道之北和南各23.26°的两个赤纬圈(即太阳所能到达的两个极限位置)。夏   <P>    至日太阳到达北回归线后即转向南去;冬至日太阳到达南回归线后即转向北去。②地球上北、南纬各23.26°的两个纬度圈,是地球上热带的北、南两个界线。 <P>      假如我们把春秋战国之前的三星堆文明加以对照,可以令人吃惊地看到,包括三星堆在内的整个长江流域恰好在北回归线上!而最接近北回归线的地方实际上在今天的广东省广州市,古代这附近曾经叫"番禺"和"南海"。 <P>      笔者认为"北回归线文明圈"不是偶然的,它说明了从"文明子宫"出来的文明人无论迁徙到哪里,都愿意回到他们习惯的家园,而只在回归线附近徘徊与发展。这既是他们天文与历法知识发达的一种表现,到哪里都能够找到自己的"家园"--北回归线,同时也说明了他们知识的相对局限:只有在这个方位他们才能方便地掌握祖先已经积累的有关潮汐、日月以及季节的规律等知识--这是他们无论从事农耕还是渔猎生产、甚至开展军事与政治活动的重大文明资源,也是他们愿意始终围绕着北回归线生活的重要原因。至于适应气候影响,恐怕还是次要的。 <P>      但是假如本来就在回归线之外土生土长的居民,比如中国北方原住民,就没有必要一定要到回归线这里来。同时,由于他们掌握了大量北方高纬度地区的生活经验,再与南方交流了天文地理的"高科技"知识信息之后,在哪里生存恐怕都不再重要了。这时已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科学已经很"发达"了。实际上就在公元前2000年前后,人类在有关天文历法方面都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在哪里生存从这个时候开始不再成为大问题。 <P>      美洲的移民一直多生活在"北回归线",而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文明北移也可以说明一个问题,中国愿住民的文明发展要比美洲的原住民优越得多,也发达的多。还有一个原因是与时间有关,科技发达之后人类终于可以离开回归线自由发展了。中国北方也才从东周开始强盛起来。以上几者皆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P></DIV>
 楼主| 发表于 2004-8-18 23: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b>迁移之路</b><DIV 10px; PADDING-LEFT: 10px; FONT-SIZE: 10.5pt; COLOR: black; LINE-HEIGHT: 180%" align=left>     笔者认为,人类文明发展史从大的方面而言,还可以分为另外的三个文明阶段。 <P>      最晚的一个阶段,是以希腊文化为主导源头、中间发展出工业文明,一直延续到今天为止的"现代文明";这个时间大约以公元前3000年为界。 <P>      3000年前到7000年前的"有史"文明,是为第二阶段。三星堆文明,或者说闪族人迁居中   <P>    国的时间就主要发生在这段时间内。 <P>      还有一个更早的阶段为7000年前人类的无史文明时期,那是我们至今无法进入的一个历史黑洞,凭借今天的科学技术也依然无人可解。 <P>      从今天看,考古技术其实就是人类科学成果的结晶,每一步考古的重大发现都需要借助于科学技术才能更加精确。也所以不是距离年代越近看得越清,而是科学技术越发达我们才可以看得更"深"更"远",有些历史反而会因为过近而让你什么也看不到。许多国家不是流行历史秘密解档时间嘛,不过去50年就不给你看,怕引起政治动乱是也,连最民主的美国也要经过20年。对待历史今人尚且如此,古人想必更甚,一旦想不让后人知道焚毁便是,没有什么道理可讲。人类的多少历史秘密都深埋在那里等待着我们借助科技去挖掘读解啊。我们的希望在科学。我觉得除了今天的DNA之外,以后最尖端的考古工具恐怕是一些类似于气场恢复的仪器了,现在说起来跟笑话一样,但是人类是如此智慧,只要想出来的就可以做出来,需要的只是时间而已。我希望将来有一种气场工具,一旦调试对路就可以恢复古人相貌与曾经的行踪。 <P>      世界文明的交往,并没有随着科学进步和交通的便利以及物质的发达而密切起来,相反,却是因为文明的相对发展而更加隔绝。这就是为什么后来有文字记载以后,我们却看不到类似的大迁徙了。 <P>      如果在洪荒时代,部族间进行一场战争也许就一通百通了,完全不会像今天的美国打了伊拉克一样还受到世界各国的谴责,"胜者王败者寇"就完了,谁有意见再转头打你一棒。"文明"的秩序使一切人类行为复杂起来。 <P>      远古时代人烟稀少,假如想迁徙,远比今天自由便利,到哪里都可以是他们的家。最早的古代人几乎都是游牧民族,他们逐水草而居,是真正的四海为家的自由与逍遥。我们人类的祖先应有一段非常"美好"的"天然"时期,无法律、无国家、无宗教,也无藩篱。 <P>      随着国家雏形的出现,人们的"天然"生存环境逐渐恶劣起来,整个世界处在一个要文明不文明,要原始不原始的阶段。 <P>      基本上世界上所有的大迁徙都在大约佛教产生的时期停止了[1],当然这与佛教本身无关,笔者在此只是提出一个重大的世界性界标而已。世界三大宗教之基督教产生于公元1世纪,伊斯兰教产生于公元7世纪。 <P>      社会越发展,不同部落和群体之间的防范意识越强,边界意识也越强。经济利益驱使所有的部落团体首领一旦看到周边存在有利可图的群体就前去征战讨伐一番。有时候,宗教的产生可能比国家的产生对人们的限制还要严厉,更有许多宗教本身就与国家政权合二为一。边界守卫壁垒森严,相互独立的部落和地区都怕自己的集体利益受到陌生来者的侵犯,从而对其他团体心怀疑虑,随时都会先下手为强,打对方个措手不及。 <P>      可以说,越回溯古代人们越淳朴,越到现代人们心理与行为越恶劣狭隘。随着现代国家的出现,普通少数个人的旅行甚至也受到了限制,因为你必须要有护照,否则寸步难行。当然,我们也有另外的文明形式存在,总体来讲今天的战争比古代还是少多了,人们获得了相对的社会稳定。 <P>      或者说,我对人类历史还有一种两分法,大约以2500年前为界,之前为结构相对松散的家族团体,那之后直到今天却是忽视家族血缘的国家团体。国家的大规模产生使这个世界上的一切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同时也改变了自古即有的文明大迁徙进程。 </P></DIV>
 楼主| 发表于 2004-8-18 23: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b>印度文化与玛雅文化(1)</b><DIV 10px; PADDING-LEFT: 10px; FONT-SIZE: 10.5pt; COLOR: black; LINE-HEIGHT: 180%" align=left>     (一)玛雅人可能到达美洲的三条路线 <P>      笔者曾经推测,玛雅文化是由一群来自"文明子宫"中心的人们创造的,他们乘船从地中海东部穿过西班牙的直布罗陀海峡,经由不算宽阔的大西洋而抵达美洲中部。"文明子宫"的人们早就掌握了驾船技术,尤其是自从大约4000年前世界上有了腓尼基人与海路的发现后,航行对这些本来就生活在海边的人们并不困难。但是这种看法现在经过对三星堆的研究已经   <P>    改变,起码要做局部修改。 <P>      我认为,玛雅文化的形成道路也可能是这样:他们最初的发起源头有可能在中东地区,但是主体人群却是印度半岛的居民(印度居民也是中东迁徙过去的),并且这个时间与落脚在中国成都平原的三星堆文化时间相近,都在3000年前,之间还有我们未知的联系[1]。假如是同一批,那么这群主体为闪族人的居民停留在了成都平原形成了中国长江文明,而另外一个族群却因为我们不清楚的原因一直北上了。甚至他们有可能绕过成都平原,直接沿中国东南沿海向北,山东与东北当然是他们的可经之地。一部分人留在了东北,一部分人到朝鲜半岛,再驾船到日本群岛沿岸向北,最终他们穿过近2000公里的大海,不用碰北极圈就可以到达美洲。其实他们也完全可以依靠优越的航海技术,从中国沿海或者从菲律宾然后到关岛再到威克岛,从火奴鲁鲁[1]和夏威夷最后到达美国,最远的一次航线也不过2000公里而已。既然他们可以从非洲角超越阿拉伯海到印度半岛,就可以超越这些距离。 <P>      当然也别忘记,他们确实可以从大西洋跨海而去。 <P>      到达目的地后他们选取了与其祖先地理纬度接近的"北回归线"生存繁衍,那里是茂密的美洲丛林。据说玛雅地区最初被欧洲人发现时美丽得如同世外桃源[1]。 <P>      那些美洲丛林中修饰繁琐的雕塑作品显示出印度半岛一贯的画蛇添足的奢靡风格。笔者第一次见到时就感觉他们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另外,有关众多蛇的装饰性处理,以及对老虎的共同崇拜,尤其是灵猴这一特殊的文化现象,都是古印度、中国与玛雅人共有的文化遗产。它们之间的联系绝非偶然。 <P>      玛雅人在各种石刻上留下的似航天飞人之类的画面也都能很容易地在印度古代神话传说与古籍如《吠陀》等中发现相似痕迹。假如再从一些人物的舞蹈夸张姿态上进行比较,一个没有任何经验的人几乎都会断定,玛雅雕塑中的人就是4000年前的印度人。 <P>      玛雅文化中没有出现明显的佛教特征,很肯定地说他们的祖先出发时间应早于佛教的出现(公元前6世纪),或者在佛教尚未发达之前[2]就完成了这个大迁徙。当然大家会注意到玛雅文明成形时间比较短,但之前还有奥尔梅克(Olmec)文化与之相接。 <P>      (二) 全球迁徙之路的发展与中断 <P>      假如以上路线成立,从中东到印度半岛,经中国再到美洲之间最为频繁的交往应该在距今大约4000年这个时段,但起源却可以更早。从几个方面看这个时段都显得较为合理。 <P>      一者中国的文明在4000年前开始突然发展,夏(前21世纪)、商(前16世纪)出现;稍后在美洲就出现了玛雅文明的前身--3000多年前的奥尔梅克文明,同时美洲的雕刻风格也与这一时段中的印度接近。我们以后完全可以倒查这一时段内的埃及到底发生了哪些事件来支持这个论断,这应该是个很大的事件,只有类似帝国的组织存在才会有能力付诸实现。 <P>      在中东地区两河流域和埃及文明充分发展之后,最先进的文明已经扩散到临近的印度半岛;人类大迁徙的天然条件在3000-5000年前从容存在,再晚1000年人类的迁徙之门就会怦然关闭。就在这个短暂的2000年间,一场通过海路的全球性文明大传播开始了,中国和玛雅文明都是这个传播的结果。 <P>      对这一时段的另外一个确认事实是,希腊文明的源头是在这同时发展出来的,希腊文明尚未成形,这也就是中国以及美洲找不到多少希腊文化痕迹的原因所在,希腊文明向周边的大规模扩展应该是在距今2000多年前才开始。 <P>      大约4000年前海上民族腓尼基人在地中海东部日渐强大,他们建立了城邦,向西他们与希腊周边的克里特岛紧密联系起两河文明与欧洲文明,同时他们又从红海出发向东亚和美洲殖民,同样向东方送来了文明。尽管我们不知道这个动力具体是什么。这条文明传播的路径和时间恰好从时段上大致印证了他们技术与探险发展的痕迹:首先是距离中东最近的5000年前的印度半岛,然后是距今5000年的中华文明,最后是距离最远的美洲,在那里,3000多年前奥尔梅克文化出现。每一步延伸都意味着腓尼基人向更远东方探险的步伐,这一探险不是一次性完成的,这个发展顺延的次序很有道理,从书后的全球主要文明发展列表上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 <P>      历史上腓尼基人从来没有形成自己的国家,其实在4000年前它可能就是个"日不落帝国",它的"帝国"建立在漫长的海线上、建立在庞大的船队上。这个海上帝国的成立主要是靠"商业"确立的,他们有需求有生产, 在两河流域消费。他们也源源不断地从世界各地的殖民地搜刮足够的资源与中东核心地区的王室做交换。甚至他们在殖民地会有极大的政治影响力。偶尔也会参与政治而把一整批一整批的人运送到人们愿意去的地方。比如古埃及王室覆灭后家族的突然消失,是不是就是这支船队在秘密获得重金之后的杰作呢?他们可以被送往印度,然后又搭上一些工匠从印度被辗转送往美洲。 </P></DIV>
 楼主| 发表于 2004-8-18 23: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b>印度文化与玛雅文化(2)</b><DIV 10px; PADDING-LEFT: 10px; FONT-SIZE: 10.5pt; COLOR: black; LINE-HEIGHT: 180%" align=left>      腓尼基人独霸天下畅通无阻的局面在公元前470年希腊人发明了三列桨之后彻底中断,其实之前他们对以色列人的战败已经使他们元气大伤。诸多相争意味着迁徙之路的安全与稳定权威的不再。 希腊人这一航船技术的"发展"是全世界文明格局突然改变的最后一根稻草。 <P>      中国的南丝绸海路就这样命归西天。海路中断了,陆路随之被逐渐开发出来。 <P>     <P>      历史上波斯一带的个别帝国仅因后来中国发生战乱而导致北丝绸之路的中断而覆灭,可见"丝绸"在古代社会对于许多国家是怎样的一种命脉。那么同样,在古代中国国内由于南路经济命脉被突然掐断,大批人会在公元前470年之后纷纷北移,随之政治中心北移,一切在这个时段发生了改变。中国南方的长江流域因此逐渐衰竭,北方黄河流域文明此时开始兴起。 <P>      秩序的突然改变,腓尼基霸主不再继续出现的消息传出,宗主国没有了,这导致了当时定期来访的腓尼基人的殖民地--中国国内的局势大乱,以三星堆为代表的长江固有政权失去了后援,各自争夺霸权的战国时期(公元前476年)开始。 <P>      发明三列桨的公元前470年与中国战国开始的公元前476年之间如此紧密的联系不是偶然的。这一时间肯定在全球文化圈内引起了一系列的政治动荡,而根源却是希腊人与腓尼基人之间的航海技术竞争引起的。《诗经·小宛》中曾有诗"我心忧伤,念昔先人????各敬尔仪,天命不又"。因为航路的中断,来到东方的人从此与先祖断了联系。"天命不又"是指这一事件吗? <P>      奥尔梅克文化是不是恰好在公元前470年之后发生了大规模暴乱?它突然消失,然后才有了玛雅文明这却是事实。它们之间的时间关系应该放在全球的框架中进行考虑才会有答案。 <P>      中国的第一个祖先通常被认为是5000年前的"伏羲",他教人结网、组织渔猎。作为一个典型的内陆民族的祖先,他怎么那么善渔呢?这不符合常理。这个带有明显海上民族特点的伏羲是不是腓尼基人呢?请注意他们两者的第一个音节在今天的汉语中是相同的,都念f。 <P>      假如"伏羲"是来到中国的第一代殖民者,并且是"腓尼基"人的后裔,那么"伏羲"的后人会不会按照彝族同胞滚动取名的规则倒过来取"ji"为姓呢?完全有可能。那么,"伏羲"的后代为什么不姓"伏",反而姓"姬",以及黄帝一直到周公旦为什么都姓"姬"就找到了根源。同时这一族别为什么几千年独为贵胄的秘密也就迎刃而解:他们是最初的殖民者和统治者。对这个疑问的厘清,需要很清楚地把长期生活在一起的非利士人、腓尼基人与以色列人之间的恩怨和历史关系彻底搞清楚才有准确的答案。 <P>      当然,以上全是猜想。 </P></DIV>
 楼主| 发表于 2004-8-18 23: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P 18pt; COLOR: #990000; FONT-FAMILY: 楷体_GB2312" align=center><B>第三篇 世界一体化大文明体系
马王堆与古埃及的联系(1)</B></P><DIV 10px; PADDING-LEFT: 10px; FONT-SIZE: 10.5pt; COLOR: black; LINE-HEIGHT: 180%" align=left>     (一)读《西汉帛画》 <P>      全画整体根据地位的高低而上下分层排列,不仅是埃及绘画的通用手法,而且是中东一带绘画通用的手法。完全无视现代美术的o(︶︿︶)o 唉关系,充分显示了封建等级受到的格外重视。由于原始崇拜,君王的地位未必会超过一些特殊的动物或者太阳,在埃及君王就是太阳之子。请大家注意最上面的太阳被一条蛇所环绕,标示着蛇在古埃及的重要地位,它也提示了中   <P>    国与埃及的文化联系,蛇乃小龙也。 <P>      太阳作为重要的崇拜对象,一般在埃及古代被放在画的最上端,然后是神鹰与蛇等。这一切可以说全部在2200年前的中国汉代帛画中得以重现,只是由于年代与地域的巨大差异,产生了一些演变。仅这两幅相比,鸟和太阳得到了完好的保存,鸟几乎一模一样,像是同一个师傅教出来的,但中国的太阳却发展成为九个,很可能与某个时期来到中国的九个部落或九个祖先有关。一个太阳最大,说明其他八个为被分封者。 <P>      日中有鸟符合《淮南子·精神训》说的:"日中有乌,而月中有蟾蜍。"乌,三足乌,通常指鸟。左上方为月,绘有蟾蜍、兔,下面有人,不知道是否为"嫦娥"。 <P>      牛依然神圣,但被放在最下面的这个安排说明了时间的变化,它们已经不如三星堆时期(3000年前)那样重要了,直到最终牛崇拜彻底从汉族中消失,但这一崇拜却保存在偏远的一些少数民族中。 <P>      蟾蜍是古埃及人的原始崇拜物之一,同时也是居住在埃及的古犹太人崇拜物。后来犹太教与基督教兴起,该崇拜消失在犹太主流文化之外,以后更受到排斥。西方历史上一直有反抗基督教的流派存在,比如巫就是其中之一。蟾蜍在西方成为反基督教者(所谓撒旦是也)使用的献祭物。它们出现在中国汉代人,说明来到中国的人没有接受犹太教(和基督教)。 <P>      在中国东北的辽宁省西部有一个民族在特别的节日里需要吃青蛙,这是不是在中国似乎也残存着类似蟾蜍祭祀的痕迹呢?这有待以后查证(自美国《破译的圣经》)。中国的东北地区是我们这本书曾经特别关注的一个重要地区。 <P>      帛画中也不缺乏龟、鱼等埃及人原始崇拜物。在这幅画中白马分外显眼,它是暗示我们这幅画的主人与传说中的白马祖先"鲧"有密切关系吗? <P>      帛画中的蛇、龙为一体,分别只在头部。最上面的龙或者蛇头被一人替代,说明了此人的地位为王。并且它与埃及那幅画一样,蛇在最中间的上方;太阳却被放在上面的一侧,我们还不明白蛇头中的这个人是他们的祖先还是别的,否则他不应该比九个太阳更重要。这个细微的差别已经显示出中国龙崇拜渐渐替代或达到与太阳并列的地位。它显示了龙的意义逐渐被抽象为祖先和图腾,而太阳却即将直接成为当代国君。这个习惯到中国20世纪依然如此,人们拿太阳比喻领袖。但人们已经不用龙来比喻领袖了,因为那显得过于传统。实际上,太阳与龙一直在中国历史中被并用比喻国家领袖,尤其是封建时代。 <P>      对坐的两个人穿着、发式和坐态既是中国古人的,也是日本人的,同时他们也应该是从埃及来的。在古代埃及,除非王者向他人显o(︶︿︶)o 唉严,一般人都盘腿或跪坐,普通人没有坐凳子的习惯。中国百姓坐凳子是近几百年的事情。并且即便在最上端作为龙首者也是采取跪卧方式更说明了跪坐是种常态。 <P>      中间的那只人面鸟以及大玉盘下面的两只人头鸟在古埃及画中比比皆是。人面鸟的托板上有一"山"形物,在古埃及这个符号常与金字塔等联系在一起,指一些神圣的事物,在这里依稀能够看出其原形,但确实又被发展了。其两边是埃及象形文字中常见的野鸭子。 <P>      其中的回形纹、蛇、虎豹皆为埃及壁画中的常用装饰。尤其回形纹在埃及象形字中有其特殊的意义。 <P>      图中所有男性几乎都有高盘发式,这些盘发是被作为帽子一样在脖子下面用一根黑色带子系住的(见多个跪人组、两坐人组、两鸟身人头组等),这暴露了它们并不是真头发,而是古埃及流行的假发在中国古代的流传。古埃及贵族非但使用假发,而且经常使用卷发表示年轻漂亮,每种不同的发式也都隐含了各不相同的含义。欧洲人的假发据说也来自古埃及的这一传统。 <P>      画中的牛等动物被拟人化。假如能看到细部,比如在湖南省博物馆藏《西汉帛画》中,就能很清楚地看到牛的两眼凸出疑为柱状,这是古代人为形容牛眼之大无法准确描述而夸张的结果,这一手法符合三星堆出土的牛头柱眼形象,并且我在其他出土文物中也见到同样的情形。 <P>      下部两个龟口中的四分叉物件为常见的埃及法老手中的连枷演变物。但古埃及的连枷最常见的为三叉,此帛画中却是四叉。它们是否最后又演变为中国人熟悉的拂尘了呢,不得而知。 <P>      牛在帛画中出现而非羊,暗示着这一支西汉人与三星堆的居民同样不信仰白羊,他们可能多来自崇拜牛的上埃及,即尼罗河上游。但中国南方并不缺乏信仰白羊的民族,这也说明有零星的下埃及人。 <P>      假如我们把"九日"作为东方的象征,则画中惟一的朝向所示为向西,即老夫人带领侍从走向"西方",其他动物或人皆对称而不标明方向。这与故乡在西(红海)的推测是一致的。中国人谓死后俗称"上西天"不会没有来由,完全可以视为对故土的追忆和死后灵魂的归向。 </P></DIV>
 楼主| 发表于 2004-8-18 23: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b>马王堆与古埃及的联系(2)</b><DIV 10px; PADDING-LEFT: 10px; FONT-SIZE: 10.5pt; COLOR: black; LINE-HEIGHT: 180%" align=left>      这幅帛画的形状同样隐含了古埃及的文化信息。这个"T"形实际上是十字架的变形。在古埃及法老的手中常常有一个上面为环下面为T形的类十字架物,具有宗教的意义,表示"重生复活"。从埃及出走的犹太人继承了这个符号,犹太教和基督教都以十字架为信仰的象征。后来无论在埃及本土还是在中国,十字装饰常有使用,但渐渐失去宗教含义,只有审美价值,佛教及纳粹十字或万字也都是同样的出处。这幅汉代帛画的形状说明了这一渐变过渡。从古埃及到中国的汉代,发生微妙变化的不仅仅是十字架。 <P>     <P>      尽管这幅帛画布满了古埃及文明的气息,但我贪婪地想在一幅画中寻找到全部埃及人常用符号。我在里面苦苦寻找"甲虫"(即中国所谓"屎壳郎")与"何露斯之眼",几乎每个污点都仔细看过,始终没有找到它们。我相信这两个符号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彻底消失,除了《封神演义》有马王爷三只眼的传说外,在现实中已经消失。不过在三星堆以及汉代出土的文物中还有何露斯之眼的偶然发现。中国有许多椭圆形的玉饰,我怀疑它们是甲虫外形的演化,这些玉件通常被认为可以辟邪,至今在中国人中仍很有市场。 <P>      据说濮阳西水坡45号墓主南20米处有一个用河蚌塑形的"蜘蛛",我没有看到原形图片,但我怀疑这个蜘蛛其实是我苦苦寻找的"甲虫"。假如事实如此,则我们有理由怀疑古埃及文明直接受到了两河流域的影响。 <P>      (二)地图方位的秘密 <P>      马王堆还出土了大量其他文物,其中之一是地图。《马王堆汉墓研究文集》第185页吴顺东文:"由上南下北的地图绝大多数出现于南方地区这一既定现象,可以初步肯定上南下北的方位体系属于南方文化传统。" <P>      我对这一现象的解读是,长江流域的人们自然更重视自己的家乡南方,说明他们与中国北方当时有明显的南北政治差异,几乎以南北为二国,南北差异超过东西差异。这一推论为南方丝绸海路的长久存在提供了现实依据。假如没有南方海路的活跃,则南方不可能达到与北方长期抗衡的地步。 <P>      同时,这有可能说明了另一个问题。埃及历史上长期分上埃及与下埃及,上埃及在尼罗河上游,实际上为埃及南方,而下埃及实际上为北方。我们在本书中有过基本推测,中国人实际上可能为来自信仰金牛的上埃及,也就是南方,他们经常与北方为敌,这使中国南方人更喜欢把南方奉为尊贵上位。后一个推理的存在前提是,中国南方长江流域的人们确实是多从上埃及出走的,并且都是从海路而来。假如不是从上埃及出走,而是从陆路经西域就不会有如此深刻的"南方情结"。这里隐含的另外一个结论就是:中国长江流域的人们多是在"晚期"(3000-4000年前)由海路到达中国的,而中国北方的人们来到中国可能要早得多,并且多是由陆地辗转而来。当然他们都是从中东而来,我一直强调人类只有一个文明源头。 <P>      但这里显然有一个问题,即周公旦来到中国的时间。按照我的说法他应该属于南方,怎么就在陕西出现了呢?有其迁徙而北的证明吗?这是个疑问。 <P>      同一位作者还提到,"中山国属于狄族,故有上南下北的《兆域图》;蒙古族入主中原,这一时代的地图方位就特别繁杂,不仅有上南的,也有上东、上西甚至于在图之四隅标东西南北的"。但同时,"上南下北"的运用"限于小范围的地图,????没有一幅是国家疆域图。????上南下北多数是用于城邑、建筑方面的绘图"。 <P>      新近有重大发现的河南濮阳西水坡45号墓,确认了中国在6500年前就有四象与二十八星宿的概念,主要体现在北斗和龙虎两仪的出现。让人意外的是,那个龙、虎与人的混合图明显有"南上北下"的倾向。所以可以说,"南上北下"的概念在6500年前的中国就出现了。进一步讲,仰韶文化就有"南上北下"的习惯;还有,以前主要是中国南方尤其是长江流域流行"南上北下",但这个河南濮阳墓证明了中原黄河流域地区也有此风俗。再继续总结,仰韶文化时期的中国居民特别崇敬南方,尤其是,从标示的方位看,他们的方向不仅向南,而且是向"西南"倾斜,这一点对于我们来讲是多么的重要!因为那里正是中东。 <P>      顺便补充,"濮阳是颛顼故都,是雷泽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龙泽的所造地,伏羲的母亲就是在濮阳踩了巨人的脚印后生下伏羲的"[1]。有人说45号墓的墓主是伏羲,有人说是黄帝,还有人从腰骨的缺损判断是蚩尤。我觉得仅只根据这个墓的天文价值来做出这样的推论是比较仓促的,需要寻找更多的证据才能做出最后的结论。 <P>      但是这个45号墓对于地图方位的论证确实有很大的帮助。由于其历史之久(6500年前),方位之北(不在长江而在黄河流域),我认为有关方位的源头以及原因还需要更多的考古支持,尤其是需要从中东寻找根源才能解开南上北下的秘密。为此我建议把注意力重点放在两河流域,因为早期(围绕仰韶时期)来到中国的族群可能多来自两河流域南部。 </P></DIV>
 楼主| 发表于 2004-8-18 23: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b>三星堆文化与宝墩文化</b><DIV 10px; PADDING-LEFT: 10px; FONT-SIZE: 10.5pt; COLOR: black; LINE-HEIGHT: 180%" align=left>      肖平在"三星堆文明之源--暴露在成都平原上的史前城址群"这一节(第147页)中认为:"三星堆文明是由当时的古蜀人所创造的,这种文明现象并非孤立无援,它有着清晰的来路和去路。来路即是遍布于成都平原的'宝墩文化'早期城址群遗迹,去路即为金沙遗址、十二桥文化遗址等稍晚之古蜀文化遗存。" <P>      但这种"去路"与"来路"之间的联系到底是同源迁移,还是分批进驻的关系呢?笔者没有   <P>    确切答案,只提出两条不同的思路以引起读者注意。 <P>      我们都知道善于经商而勤奋的温州人遍布世界各地。有可能张家老大先去了欧洲某地,一段时间以后发觉那里生意不错,然后叫了老二去。过了十几年,这个家族的一半都过去了。后来他们的邻居也过去了。所谓分批分期就是这样的过程,最后在异国他乡形成了一个"温州村"。但大多数的人还是留在原地。时间长了之后,如经过3000年,其实不用3000年,300年、甚至30年就足以把一群人改变为另外一群人。 <P>      对三星堆最具有政治意义的事件最明显且晚近的一次应该是秦灭蜀国。成都平原上的一切从此开始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作为巩固政治权力的一种方式,北方过来的秦统治者会强制灭绝任何"以"族的痕迹,包括他们的文字与文献,甚至他们的所有其他文化象征。"焚书坑儒"焚的没有"三星堆"文献吗? <P>      "上圆下方"的造型实际上为中国古代"天圆地方"哲学思想的物化,而这一思想也是中东人的思想,并且至今依旧在中东等地的建筑中大量得以体现。 <P>      笔者认为,如果统治者刻意对"三星堆文明"进行破坏的话,那么中华民族将其彻底干净地忘记是顺理成章的。 <P>      庄子曾经说过:"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这是什么意思?是"中国九州之外尽管有我们的老祖宗但还是不提为好"吗?"六合"之外是什么"圣人"呢?为什么不让"论"呢?远古留给我们无数个谜团。 </P></DIV>
 楼主| 发表于 2004-8-18 23: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星堆文化大猜想

<b>结 语</b><DIV 10px; PADDING-LEFT: 10px; FONT-SIZE: 10.5pt; COLOR: black; LINE-HEIGHT: 180%" align=left>     "三星堆"文明绝非内生,它属于外来文明,其来源是"西方"。更具体而言,这个文明的创造者主体为红海沿岸古"闪"、"含"人,以及沿途的伊朗人和印度人。 <P>      他们来华的路线不仅是北方的丝绸之路,还有可能选取的是南丝绸海路。  <P>      三星堆闪族人的迁徙有可能是一次性完成,也可能是数次积累。 <P>     <P>      迁徙的时间大约集中在4000年之前,最迟不会超过春秋战国。 <P>      中国的龙、凤崇拜可能来源于这个外来文化,"三皇五帝"也与其有关。 <P>      这个外来文明的独立特征逐渐衰亡恰好在中国文字出现前后,所以在中国现有的史料中看不到对于其根源的准确记载。 <P>      从远古讲,人类其实只有一个"文明子宫",就是地中海东部和南部沿海地区,包括两河流域。这些文明扩展到了伊朗与印度半岛,乃至到了中国四川三星堆,然后部分经中国到达了美洲。 <P>      这些"西方"来客从远古时代到达中国之后,他们与中国已有的原住民族一起幸运地培养了另外一朵人类的文明奇葩--东方文化,它为全球文明的丰富多彩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我们为这朵东方文明之花感到骄傲和自豪。 <P>      无论我们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流淌着多少外来血液,我们的家始终是中国,我们的家园始终是中华;所有中华大地上的骄傲都是我们每个炎黄子孙的骄傲,所有在中国本土5000年历史中创造的任何奇迹都是我们中华各民族共同的自豪,这是我们永远不能忘记的,就如美国人不会忘记他们200年前的第一代开国先祖是一样的。 <P>      没有想象力的科学工作者肯定不会成为一个合格的科学家,过分严谨实际上就是平庸死板,它不会给任何问题的解决留下合理的出口,只能在原地打转。只要思想不开放,我们几千年也走不出一个误区和小圈圈。需要怎样的想象力来理解中国人的一贯保守倒是更需要一些想象力,常规在保守的中国人这里已经不够用了,此实为真正"鲁风"真传。所以,重新翻开中国的历史本身就是一场思想与学术革命,也是对一个国家与民族心胸开阔与自信心的考验,其后才是文献与考古的技术问题。 <P>      科学是讲求事实的。科学是不带成见的。科学是不分国界的。科学也是无情的。科学能帮助我们找到最初的家园。找"老家"寻亲对于现代人可能并无多大实质意义,但是起码这很有趣,这个意义本身对于我个人而言已经足够了。 <P>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定是在开放、开明、大胆进取的前提下成立并实现的,在这个已经到来的全新的开放时代,让所有的华夏儿女共同放开我们想象的翅膀,为全新读解中华文明而共同努力吧! <P>      苏三2003年10月23日于北京 </P></DIV>
发表于 2006-3-25 12:32:56 | 显示全部楼层
确实很悬乎~~~~~
发表于 2006-4-26 11:34:36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一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 鲁ICP备11028298号 )

GMT+8, 2024-11-22 14:11 , Processed in 0.06911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