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首先我要说的是汉服的复兴和华夏文化的复兴绝对是分不开的,否则是架空中楼阁。即便是在什么时候“复兴”了,也不过是个昙花一现的潮流,普及的程度会很有限。</P>
<P> 当前之中国发展,总的来看,其趋势莫过于向商业文明发展,逐渐全球化。虽然在民间,我们可以听到许多不同的声音,但都不成主流。我认为,这个趋势仍将维持数十年甚至上百年。但它不是一个不兼容的潮流,各种声音,特别是民族文化的复兴,将会在社会的发展中得到很好的孕育。</P>
<P> 汉民族的文化在总体上是不完全趋附于西方客观的、以形式逻辑的思辨为基础的文化;也不归属于印度和东南亚那种主观的、以内心修行为根源的文化。(在这里,我不想评论欧洲商业文明和南亚古典文明的优略,因为审判文化的标准不同。即便是承认了欧洲人评判文化的标准,也找不出评判文化的公理)相对来说,它是一种中正的、辩证的文化(我具体的文化观将在以后的帖子中讲,这里不加论述,今后还望诸位同仁指教),是终究要发展起来的。</P>
<P> 那么汉服将要在这个文化大复兴的潮流下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它就没有自己独立发展的可能性么?我想这个忧虑应该是多余的。事实上,作为一种服饰,它又不全是文化,汉服就是汉服。它不用纯靠着东方文艺复兴的东风过河。</P>
<P> 不过我还是先说说角色问题。在日本、韩国,传统文化当前虽然不能像工商业文明那样生机勃勃,但仍然以自己的方式保留着,直到未来的某一天能在世界的发展中大显身手。而文化的载体很大一部分就是民族服饰。这个是不能质疑的。</P>
<P> 作为汉服本身,应该怎么发展呢,对!就在当前全球化的氛围中!我们如何发展呢?这个很棘手,因为我们没有一个足够理智的目标,让我们通过我们能够采取的方法稳健地达成我们预期的结果。现在传统文化复兴的力量还在整合,显然不是我们借他们“东风”的时候。而且,我们得自己挑大梁,让文艺复兴借我们的“东风”。</P>
<P> 现在我们所面对的形势是:我们在社会的各个阶层,都缺少要找的文化载体以发展汉服,或者没有发现。我可以总结一下许多同仁的目标:一。正装领域:有些同人想用汉服取代西装。西装是一种适应“全球化”发展的、以欧洲传统服饰文原本、极为形式化了的产物,它的发展有一定的历史积淀,在相对西化的各种正式场合,地位绝对难以撼动。二。休闲领域,这个领域还没有人提出具体而有针对性地规划,但不意味着没有感觉,有些人想要对汉服“改良”恐怕和这个也有关系。三。民俗领域,对于这方面,天汉诸位同人做了很多的活动,收效良好,例如七夕、中秋的聚会等。恐怕这将是很大的机遇,不能不考虑。第四。社会边缘领域,这里包括乡村人口的需求和老年人口的需求,如果有人愿意关注,将会成为一个稳定的经济阵地。</P>
<P> 针对当前社会的发展趋势和汉服推广可行性的分析,我初步提出四点建议,供诸位同仁参考:</P>
<P> 第一,在正装领域,我想着应该和我们在文化领域的同仁结合起来,在祭孔大典、祭天大典(不论是政府的还是民间的)这样的活动中大力推广正装汉服,这里必须加强和广大文化工作者的交流,不放过任何机会。</P>
<P> 第二,民俗领域,通过七夕、孔子诞辰、中秋、重阳甚至春节这样的节日,宣传真正的汉服。应该在传统节日到来的时候倾尽所能地举行举行集会和各种文化活动扩大汉服和节日的影响,自行(通过汉服)塑造文化载体。</P>
<P> 第三,休闲文化领域,在如今商业化社会的今天,不变就等同于复古!因此我们能做的,是尽量将具有华夏内涵的服装元素加进休闲文化当中,显示出东方式的灵动、飘逸。记住!这里的休闲装已经不是经典意义上的汉服!但是不能灰心!我们的文化溶剂将会慢慢地改变潮流,这个要有耐心。</P>
<P> 第四,向乡村和老年人这样相对保守的社会阶层推广汉服,这个工作很庞大,但是很稳健,要不怕慢,尽力和上述行动配合,会收到长期的效果!</P>
<P> 鄙人不才,写出以上四点建议,望各位同仁给以批判。</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1-19 9:40:02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