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4 width="82%" align=center border=0>
<TR>
<TD vAlign=top colSpan=2><B>大众们尽情享受,精英们紧张研究</B></TD></TR>
<TR>
<TD class=text-Content colSpan=2><FONT color=#999999>《钱江晚报》-瑾华</FONT> <FONT color=#999999>2005-11-25 05:47</FONT> -
<P> 这几天,不知你是否知道我们的周围发生了几件与文化有关的比较高端的事情,“文化”一词,开始被宏观或微观,抽象或具象地得到较多的关注:
11月8日,杭州召开第三届“全球化论坛·世界文化多样性”,来了许多国际文化人士。事后我问了一些杭州人,他们不太清楚这个论坛是干什么的。或许由于其学术性和高端性,很多杭州市民并没有注意到这个多元文化的高规格文化论坛就在杭州。
11月8日,同一天的上海,上海大学中国当代文化研究中心主持召开了一场名为“‘韩流’在中国”的国际研讨会,郜元宝等中国学者和一些韩国学者,将“韩流”作为严肃的学术问题进行了探讨。
中韩的文化交流活动移师首尔还在继续。11月26日,也即明天,2005东亚文化论坛的“第一届首尔—上海青年学者论坛”继续在首尔进行,探讨的主题仍然离不开文化的民族性和多样化这个核心。
也许你仍觉得这是一些文化精英们在秋冬好太阳下面,喝着茶或咖啡进行的一些务虚之谈。但是你是否也议论过《大长今》、《人鱼小姐》之类的韩剧,议论过这几天浙江古镇西塘的生活因为汤姆·克鲁斯来拍《碟中谍3》而被搅乱了:因为一部好莱坞大片的拍摄,古镇西塘要封镇了!你议论的事情其实就与“文化全球化”有关。
文化学者郜元宝给出了一个名词解释:所谓“韩流”,是指韩国流行文化在东南亚各地的影响,其核心是韩国“青年亚文化”(韩国青年人特有的音乐、足球、电视剧电影、美容化装、服饰和为人处世的作派)。但由于东南亚的普通民众对韩国文化了解不全面,把“韩流”概念扩大,把凡是在本地见到的一切韩国文化全都称为“韩流”,这包括韩国的电影、饮食(韩餐)、文学以及民族音乐和传统艺术。
我认识几个这个城市的上班族男孩女孩,前段时间他们因为赶着看韩剧《加油,金顺》改变了生活习惯,每晚熬夜,看完剧后再吃夜宵,早上上班要靠两个闹钟来叫醒,一个月不到,几个人都胖了一圈。他们总结自己的生活习惯,乐呵呵地说“都是韩剧害的!”我知道一些上了年纪的大伯大妈放弃了每天中午的午睡习惯,守在电视机前等着央视下午时段的韩剧《看了又看》开播。
“韩流”作为风行亚洲的流行文化正在成为巨大的无烟产业,并渐渐影响到我们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在全球化嚣张的今天,一个地理上的亚洲小国正在成为一个文化输出大国,而我们这泱泱大国却只有亦步亦趋的份。
在这文化像硬通货般流通的时代,大众们在韩流汹涌中享受他们的娱乐时光,他们似乎更乐于接受韩国人将中华文化吸收、光大后再输出给我们的现状;精英们或许是该挺立起兔子般的耳朵,去测量我们自己的文化深度了。
郜元宝说,“从个人经验来说,我最期待的是能够从文化的深处和根本处,刺激中国的‘韩流’”。文化精英还期望着“他者”可以成为刺激我们理解自己的一面镜子。
<FONT color=#ff0033>他们的迫切心情,大众们也是可以理解的。一些文化先锋们穿上汉服上街“以正视听”,潜台词无非是“彼可取而代之”,他们表达的无非是一种呼唤:什么时候,“汉流”能取代韩流呢?</FONT></P>
<P>
</P></TD></TR></TABLE>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1-25 19:49:56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