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814|回复: 2

[詩文丹青之道] 中国古代的咏怀诗 孙明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2-29 11:53: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B>内容简介</B>

  所谓咏怀诗即吟咏诗人怀抱、情志之诗。咏怀诗有三种:

  一、淑世情怀

  1.哲学基础:儒学。以天下为己任,责任感,使命感。

  2.屈原、曹操、曹植、李白、杜甫、白居易、陆游、辛弃疾等人一生积极入世,写出了许多表现拯世济民之志的诗歌。

  二、超世情调

  1.超世情调即其精神超越于污浊的世俗之外,进入到一个逍遥自在、自我陶醉的世界。超世情调主要来源于道家思想,特别是庄子思想。

  2.阮籍、王维、李白、马致远等诗人都具有超世情调。

  三、游世情趣

  1.出现于汉末的《列子·杨朱》是游世者的宣言。

  2.《古诗十九首》、李白的部分诗歌流露出浓厚的享乐主义倾向。

  <B>全文</B>

  下午好,我今天跟大家要谈的是,《中国古代咏怀诗》,中国古代的诗歌类型非常多,大家比较熟悉的。有爱情诗友情诗,亲情诗咏怀诗咏史诗,也有山水诗田园诗咏物诗,今天我要讲的是,这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类型,中国古代的咏怀诗,什么是中国古代的咏怀诗,所谓咏怀诗就是,吟咏抒发诗人怀抱情志的诗,它所表现的是,诗人对于现实世界的体悟,对于生命存在的思考,对个体生命的把握,对未来人生的设计与追求,中国古代的咏怀诗,如果要再进一步分类的话,我感觉到,可以分为以下三个类型。第一个类型是淑世情怀,第二个类型是超世情调,第三个类型是游世情趣。我们先来看第一个类型,第一个类型,我们所讲的是淑世情怀,淑世也就是积极入世的意思,积极入世这样一种情怀,它所表现的是忧国忧民,志在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实现自己的生命的价值,这样一种是淑世情怀,它有一个思想基础,它的思想基础的来源,就是中国传统的儒家学说,儒家学说它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我们大家知道,在孔子孟子的时代有儒学,这个时候的儒学呢,我们称为先秦儒学,或者是原始儒学,然后到了两汉,到了董仲舒时代,就由以董仲舒为代表的两汉经学,第三个阶段,到了宋明时代,有宋明理学,然后到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时候,出现了现代新儒学。我们现在所说的儒学,主要指的是原始儒学,原始儒学以孔子和孟子为代表,它所张扬的是,一种天下意识 一种忧患意识,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他们都具有一种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从孔子、孟子就开始一直(发展),我们知道范仲淹,在《岳阳楼记》写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样一种就是古代诗人,所表现出来的忧患意识,在《易经》里边,所表现的一种思想呢,叫做“天行健 君子当自强不息”,那我们就可以看到,中国古代的士人,中国古代的诗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把自己和自己的,民族、国家、天下联系起来,他们的诗歌最主要的是,在表现这样一种精神。我们说中国古代伟大诗人的时候,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就是看他是不是关心社会,是不是关心人民,是不是关心国家,是不是关心天下事,如果要是他没有关心,以上我们所说的,这一切内容的时候,他可以是一位优秀的诗人,但是他不是伟大的诗人。我们来看看中国古代诗歌史,在中国古代诗歌史里边,有些是帝王将相,比如说像刘邦,他是很少做诗的,但是他有一首诗流传下来,《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另外像曹操,大家都非常熟,曹操在他的《短歌行》里边写道,“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脯,天下归心”,他们所表现的是,帝王的一种胸怀,那么对于普通的知识分子,普通的士大夫呢,是不是也有同样的情怀呢,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他们同样也有这样的情怀,他们也用诗歌表现他们,自己以天下为已任的情怀。比如辛弃疾在他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里边写道,“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这样一种思想,不是一位两位诗人的思想,而是中国古代所有的,重要诗人的共同的思想,我们看到,从屈原开始到曹操 到曹植,到李白,到杜甫,到白居易,到陆游,到辛弃疾,他们都是积极入世,关怀民族、国家、天下的,他们写出了很多,表现拯世济民之志的诗歌,这其中最突出的是,我们的诗圣杜甫,我们知道唐代的诗人,非常重要的有李白,他是诗仙,杜甫他是诗圣,诗仙和诗圣对于我们来说,都是值得我们敬重的,但是在长久的中国封建时代,研究杜甫喜爱杜甫的人非常多,这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把杜甫看成一位诗圣,看成诗坛上的圣人。在封建时代,杜甫的地位非常高,对杜甫的评价,认为杜甫最主要的是忠君,苏东坡说杜甫是,每饭不忘君的,而到了建国以后,我们对杜甫的评价依然很高,这个时候,我们说杜甫是一位人民诗人,表面上看起来,他是忠于皇帝的呢,还是他是热爱人民,似乎是对立的,但实际上在杜甫这儿是统一的,因为杜甫他就是,有一颗仁者的心,他用仁者的心来看待社会,来看待自然,他对所有的人,都是怀着一颗仁者的心去看待的,这是我们所讲的第一个方面,是淑世的情怀。我们想要讲的,第二个方面是超世,从士人、诗人的,个体生命的历程来观察,在社会政治黑暗的时代,在诗人的身心受到了,压抑、创伤、挫折的情况下,诗人容易出现超世的情调,所谓的超世的情调也就是说,他的精神超越于污浊的世俗之外,进入到一个逍遥自由的境界,前边我们说了,淑世的情怀,最主要来自儒家的思想,而我们现在所说的超世的情调,毫无疑问,它是来自于道家的思想,特别是庄子的思想。庄子对于中国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庄子一生都在追求逍遥的人生,庄子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就是。“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这样一种精神的逍遥游的境界,庄子告诫士人,希望士人的,在于让我们从混乱的,污浊的人世间超越出来,从狭小浅陋的自我中超越出来,进入到一个空静澄明的,这样一种境界,庄子说“吾丧”。 吾丧掉了我,后边所说的我,就是一个自私的我,一个斤斤计较的我,一个世俗的我,我只有丧失了,这样一个我以后,我才能够成为一个,精神上自由的我。在庄子以后,受到庄子影响的,中国古代的诗人非常多,比如说阮籍,阮籍在他的《咏怀诗》里边写道,“愿登太华山,上与松子游。”,松子就是赤松子,陶渊明在他的诗歌里边写道,“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他感觉到园林、田园是最好的,而人间尘世是可以离开的,王维在他的诗歌里边写道,“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李白在他的诗歌里边写道,“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这样一些诗人,这样一些诗歌,非常明显,都是具有庄子的精神,他们所追求的,是一种逍遥的超越的,这样一种精神境界。第三个方面,我想要讲的是游世。 游世呢,也就是具有享乐主义精神的,这样一种情趣,游世者的人生哲学,是以个人为本位的,以物质的享乐,为人生的最高价值,对现实、对人生,采取一种游戏的态度,客观地说,享乐和自私都是人的天性,每个人的灵魂的深处,都有贪图安逸,追求享乐的倾向,但是我们作为一个人,每一个人呢,都是具有理性的,每一个人都具有社会性的,所以生活在社会当中的人,都是能够正确地对待,自己和他人的关系。极端的享乐主义思潮,在任何时代都不会受到提倡,在封建时代,正统的文化也是排斥,这样一种享乐主义思潮的,但是我们又说,享乐主义的思潮,在任何时代都有,在诗歌里边都有这样的表现,我们所看到的,在魏晋时代有这样一篇文章,是《列子·杨朱篇》,列子是战国时代的,庄子写进他的书里边的,这样一位先秦诸子之一,《列子·杨朱》这一篇文章,它并不完成于战国时代,它完成于魏晋时代,完成于魏晋时代的《列子·杨朱篇》,可以说是游世者的宣言,他宣扬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就是为了享乐,他有这样一段话,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他说:“百年,寿之大齐,得百年者千无一焉。设有一者,孩抱以逮昏老,几居其半矣。夜眠之所弥,昼觉之所遗,又几居其半矣。疾痛哀苦亡失忧惧,又几居其半矣。则人之生也奚为哉?奚乐哉?为美厚尔。为声色尔。”他是给我们算了这样一笔账,就说活一百年的人,在一千个里边也没有一个,假设现在有一个人,他是可以活一百年的,那么从他在孩抱时代,一直到他年纪老大以后,他身体不好,变得昏昏沉沉的时候,这两个时候,小的时候和年纪老大以后,几乎占到了一半,那么几乎占到了50年,那么人生美好的时光,只剩下了50年,剩下的50年里边,晚上要睡觉, 中午要午休,又占掉了几乎一半。剩下的50年里边,现在只剩下了25年,在剩下的25年,还有亡失忧惧,还有疾病哀苦,又几乎占掉了一半,所以人生在世,美好的时光只有十几年,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只有十几年,比较好的时光,那么在这样的时光里边,人生应该怎么样度过呢,《列子·杨朱篇》的作者,就告诉我们说,“为美厚尔,为声色尔”,大家都要追求美厚,都要追求声色,他是把这样一种享乐主义,作为一种思想,一种理论基础,在中国思想史上非常少见的,这样一种享乐主义的思潮,在魏晋时代是非常盛行的。在《古诗十九首》里边有反映,比如《驱车上东门》,其中就写道,“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另外在李白的诗歌里边,表现的享乐主义的倾向,是非常明显的,李白在《将进酒》里边写道,“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斟有怀》写道,“人生飘忽百年内,且须酣畅万古情。”,李白在《月下独酌》中写道,“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李白在《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中写道,“黄金白壁买歌笑,一醉酹月轻王侯。”,那我们都可以看到,他是具有游世的,这样一种情趣,我们说他仅仅是,具有游世的情趣,它并不是一个,完全的享乐主义者,我们前边说到了,假如诗人只是一位,纯粹的享乐主义者,那他在中国诗歌史上,不会成为伟大的诗人,李白之所以是李白,就说他具有享乐主义的倾向,但是从总的方面来讲,李白并不是一个完全的享乐主义者。以上跟大家一起所谈的,这是中国古代咏怀诗,它的思想基础和中国古代咏怀诗的大体的情况。
 楼主| 发表于 2005-12-29 11:53:53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下边的时间里边,想跟大家一起来欣赏五首非常好的中国古代的咏怀诗,现在首先我们来看的是,《古诗十九首·回车驾言迈》,《古诗十九首》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有人把《古诗十九首》,称为中国古代诗歌的诗母,母亲的母。钟嵘在他的《诗品》里边说,“《古诗十九首》惊心动魄,一几乎可谓一字千斤。”,现在我们所要看的,《回车驾言迈》,我想要一位同学朗诵一下这首诗,“回车驾言迈 悠悠涉长道,四顾何茫茫 东风摇百草,所遇非故物 焉得不速老,盛衰各有时, 立身苦不早。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奄忽随物化,荣名以为宝。”好 谢谢,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首诗,这首诗一开始写道,回车驾言迈, 悠悠涉长道,我不知道在座的同学,有没有读过《阮籍传》,《阮籍传》里边写道,阮籍他经常独自坐着车,一任牛车走到车辙所穷的地方,阮籍下车来大哭一场,然后调转车头回到自己家里去,我们读这首诗的时候,我们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阮籍的这样一种形象,这位作者他说他自己回车,然后走在悠悠的长道上,开始的两句呢,就给我们一种空旷的,凄清的这样一种感受,四顾何茫茫, 东风摇百草,所写的季节是春天的季节,就是我们现在的季节,在这样一个季节里边呢,是一个杂花生树、 群莺乱飞的,这样一个季节,应该是非常美好的,但是诗人所写的是,四顾茫茫,东风正在摇动了所有的草,这样一种意境,这样一种意境让我们,感觉到非常悲凉,本来是春天应该让我们,感觉到非常快乐,但是现在呢,我们感觉到非常悲凉,吴淇在他的《选诗定论》里边, 说过这样一段话,宋玉悲秋, 秋固悲也,屈原之后的伟大的楚国的,非常著名的文学家宋玉,他有一篇叫做《九辨》的,这样一篇赋,《九辨》一开始就写道,悲哉, 秋之为气也,这样一种悲秋的意识,对于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宋玉悲秋,秋天本来是值得让人悲伤的,但是这首诗,反而将一片艳阳天气,写得就如同,跟秋天的景色一样,他的这样一种写法,就可以移人之情,我们读了这两句以后,我们感觉到诗人所写的,虽然他身处的是春天,但实际上在他的心理感受上,跟冬天是一样的。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这两句给我们一种茫然的惊异的怅惘的,这样一种感受。《世说新语》里边写道了,一位士人叫做王孝伯,王孝伯呢在京行散,他有一次在行散的时候,就问他的哥哥,您认为古诗里边,哪一首诗是最好的,他的哥哥正在思索,没有回答的时候,王孝伯就说他觉得最好的就是,我们刚才所看到的,所遇无故物 焉得不速老,这两句,盛衰各有时 立身苦不早,盛衰都是有时的,他所强调的是一个“时”,每个士人在这个世上,都想要建功立业,但是立身苦不早, 苦于不早,“苦”透露出来的是无奈,人生非金石 ,岂能长寿考,考也就是老,人生不是金石,金石是可以永存的,人生是肉体的,人生不可能长寿考,很快的时候,人生就会随物化,人身就会肉体就会消亡,人就会离开这个世界,那么在这样一种情况下,诗人认为他应该追求荣名,他以荣名为宝,以光荣的名声,作为自己所追求的对象,我们在这首诗里边看到,诗人终于找到了一种,他要追求的东西,就是荣名,但是古人也有人说,清人陈祚明这样说的,他说,有所托以自解者,其不解弥深,他的意思呢就说,他好像找到了一个,生命可以寄托的东西,好像得到了解脱,而实际上这个让他找到的,可以让他解脱的东西,从侧面证明,他是没有得到解脱的,反而说他不解是更加深刻的,这是第一首诗。第二首诗,我们要看的是曹植的《美女篇》,曹植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三曹处在由汉末到魏晋发展,这样一个阶段,他们是建安时代的,非常著名的诗人,曹植在中国诗歌史上,在六朝时期的地位是非常高上的,当时的人把曹植看成诗圣,我们后来说杜甫是诗圣,但是当时的人,把曹植看做诗坛的圣人,谢灵运他是非常自负的,他说天下的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谢灵运得了一斗,剩下的一斗,从古至今,古往今来的诗人们,大家去共分剩下的一斗,他对于曹植是如此推崇,而曹植的作品呢也确实,他是有一个承前启后的,这样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曹植的一生可以分为两个时期,曹植在他的前期,在曹操活着的时候,曹植深受曹操的宠爱,几次曹操都想要立曹植做太子,但是后来曹植没有做成太子,这个其间的原因,最根本的在于曹植自身,因为曹植自己呢,不自雕励, 饮酒不节,所以后来失去了曹操的宠爱,后来立了他的哥哥曹丕做太子,在曹丕做了太子,做了皇帝以后,曹植受到了严酷的迫害,曹植虽然名义上,是一个诸侯王,但是实际上跟一个囚徒一样,在如同囚徒一样的生活里边,曹植他并没有放弃自己,把自己和自己的民族、国家,联系起来的这样一种精神,他在后期的,非常艰难的处境里边,还是想要建功立业,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美女篇》,就是曹植后期的代表作,美女妖且闲 采桑歧路间,桑条纷冉冉 叶落何翩翩,攘袖见素手 皓腕约金环。头上金爵钗 腰佩翠琅玕,明珠交玉体 珊瑚间木难,罗衣何飘飘 轻裾随风还,顾盼遗光彩 长啸气若兰,行徒用息驾 休者以忘餐,借问女安居 乃在城南端,青楼临大路,高门结重关,容华耀朝日, 谁不希令言,媒氏何所营 玉帛不时安,佳人慕高义 求贤良独难。众人徒嗷嗷,安知彼所观,盛年处房室 中夜起长叹。一开始就写到了美女,有一位美女妖且闲,这个妖字,在我们今天是贬义词,但是在曹植的时代是褒义词,妖就是美好的意思,美丽的意思,闲是娴静,有一位美女她是很美丽,同时也是很娴雅的,她在歧路间正在采桑,然后写她周围的环境,桑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写出一种动态的美,攘袖见素手,抬起她的袖子,我们看到了她的素手,也看到了她的手腕,皓腕约金环,用了一个动词约,就可以看出这个美女呢,她是比较丰满的,她不是很瘦弱的那样一种美,她的头上带着金爵钗,她的腰中佩着一种美玉,明珠交玉体,交是缠绕的意思,在她的身上缠着各种明珠,有珊瑚也有木难,木难是一种宝珠,这个时候 微风吹来的时候,美女的罗衣飘飘,她的裙子随着风正在旋转,我们看到就是有一种动态的美,她在顾盼之间,好像就可以流光溢彩,她出的气非常芳香,如同兰花的幽香一样,那么我们知道,白居易在他的《长恨歌》里边,描写杨贵妃的时候呢写道,回头一笑百媚生, 六宫粉黛无颜色,也是抓住了杨贵妃的笑,她回眸一笑的时候,这首诗所写的顾盼溢光彩,也是用了同样的描写手法,有同样的效果,下边的两句,行徒用息驾, 休者以忘餐,它的来源是,《汉乐府》的《陌上桑》,曹植的这首诗,整个都在模仿学习《陌上桑》,但是曹植他并不是,完全地照抄《陌上桑》,他发展了《陌上桑》,我们刚才说了,这首诗里边,前边曹植的描写,具有一种动态的美,这是《陌上桑》所没有的,现在我们所看到的两句呢,他是化用了,《陌上桑》里边的八句诗,这八句诗是这样写的,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 但坐观罗敷,诗人用八句来写秦罗敷的美,那我们注意到,这个描写是非常高明的,他没有写秦罗敷是多高,也没有写秦罗敷,她的脸上是什么样的颜色,她的眉毛、她的眼睛,都是什么样子,诗人都没有去写,诗人在描写的时候,他是用了一种,用美的效果来表现美,他是通过这个美,到底美在什么地方,这个美产生了什么效果,那大家在读了以后呢,没有人怀疑秦罗敷是不美的,诗人在写的时候呢写道,行者 走路的人看见秦罗敷以后,就放下了自己的担子,古人在行路的时候,要走长路可能都会挑着担子,因为那个时候交通工具很不发达,自己要挑着自己的行李,走路的人看见秦罗敷以后,放下担子捋髭须,这样一个捋髭须的动作,少年人看见秦罗敷以后,就脱了自己的帽子,在整理自己的头巾,在汉代的时候,男士也是包着头巾,头巾的外边戴着帽子,少年人呢,本来他的头巾戴得很好,他的帽子也戴得很端正,但是当他看到秦罗敷的时候,他感觉到秦罗敷实在太美了,他想要多看一会儿,但是他不好就站下来,眼巴巴地看着人家,所以呢他就假装自己,正在整理自己的帽子,正在整理自己的头巾,借这样一个动作,来掩饰自己观看秦罗敷,耕田者忘掉了自己的工作,锄田者也忘掉了自己的工作,我们可以想到,这可能是兄弟俩,兄弟俩在田间劳作的时候,突然看到秦罗敷走过来,他们一直在跟着秦罗敷,在看着秦罗敷,等到回家以后呢发现,今天一个早上什么活也没有干,于是兄弟俩就互相埋怨,你看你一个早上都没有干活,都在干什么呢,那另外一个说,你说我呢 你自己干了什么,所以来归相怨怒,所以都是观看秦罗敷,没有干活。曹植的这两句诗,就把刚才我们所说的,《陌上桑》里边的八句话用过来,后边呢,就是曹植自己的,他不是从《陌上桑》里边学来,学《陌上桑》到此为止,后边是曹植,用这样一个美女的形象,来写自己的理想,他就接着写,请问这位美女住在什么地方,她是不是住在很偏僻的地方呢,不是, 她是住在城南端,在古代,城南端都是繁华热闹的地方,青楼临大路 高门结重关,这个青楼就是大户人家,如果说曹雪芹的《红楼梦》,是完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那应该是《青楼梦》,荣华耀朝日 谁不希令颜,她非常非常美丽,她的笑脸呢就好像是,这个早晨的太阳一样,大家都非常喜欢看她的美貌,媒氏何所营, 媒氏在做什么,为什么不及时地送来,说媒的礼物呢,我们知道,在中国古代的时候,有没有媒是非常重要的,在男女要结婚的时候,有媒为娶 无媒为奔,有媒就是明媒正娶,如果要是无媒的话,只是自由恋爱,跟他走了 这是私奔,所以现在这位佳人,她要找到自己的意中人,必须要通过媒氏,曹植现在说,媒氏在做什么,为什么对如此的美女,不来给她提亲呢,曹植在下边解释这个原因,原来是,佳人慕高义 求贤良独难,这个佳人呢,她是想要找一位,具有高义的这样一位知识分子,这样一位士,她不会轻易地把自己嫁出去,一般的人 大家都在乱嚷嚷,不知道这位美女的心心理状态,虽然如此,这位美女她正当生命的盛年,她独自处在房室当中,在半夜的时候她会起来长叹。我们看到这首诗表面上是在写,一位美女年龄已经很大,但是由于没有适当的,有高义这样的士,所以她没有出嫁,但实际上曹植借这首诗,所表现的是自己,他自己就如同,盛年处房室的一位美女一样,他希望为了国家,为了民族要有所作为,这首诗前人评价非常高,认为这首诗是千古绝作,那我们可以看到,他是从《陌上桑》里边学习模仿来,他又提炼升华了《陌上桑》,最后取得了这样一个效果。

  我们一起来看的第三首诗,是阮籍的《咏怀诗》第三十二首,阮籍是竹林七贤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是竹林七贤中的领袖人物,阮籍所生活的时代,正是司马氏集团将要篡夺,曹魏政权的这样一个时代,阮籍在他的早年,是想要有所作为的,但是他看到,天下多故 名士少有全者,这样一种现象以后呢,阮籍于是他就经常,以酣饮为常,经常喝酒,不再关心时事,他有时候关起门来读书,十天半月都不出去,有时候他走出门去,几个月又不回到自己家里去,他经常喝酒,他喝酒的时候,可以大醉六十余日。

  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是,他的《咏怀诗》的第三十二首,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朝阳不再盛 白日忽西幽,去此若俯仰 如何似九秋,人生若尘露 无道邈悠悠,齐景升丘山 涕泗纷交流,孔圣临长川 惜逝忽若浮,去者余不及 来者吾不留,愿登太华山 上与松子游,渔父知世患 乘流泛轻舟。

  在这首诗里边,阮籍为我们写道,朝阳是不会再盛的,一天朝阳只会升起一次,在一天之内,很快就会白日忽西幽,太阳就会西下,那么对于人的一生来说,时光也是非常匆忙的,去此若俯仰 如何似九秋,就一年四季来说,刚刚我们感觉到还在春天,但是马上就会到了秋天,一天一天是非常非常快的,一年一年四季的运行,也是非常快的,一个人的生命,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也是非常快的,所以阮籍说,人生若尘露 天道邈悠悠,我们每一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如同尘土 就如同朝露,很快地就会消失,而天道呢它是永恒的,天道是永久的,这两句诗就写出了,阮籍对于人生的洞察,对于天道的思索,表现出一种人性的觉醒。

  最后一首,想要跟大家一起学习的。是李白的《将进酒》,现在我想要大家一起来,跟我一起来朗读一下,李白的《将进酒》,我说《将进酒》 我们一起开始。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楼主| 发表于 2005-12-29 11:54:11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首诗,这是李白的代表作,李白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是一位非常有名的诗人,他是盛唐时代的代表诗人,他跟杜甫一起是我们中国古代诗诗歌史上两位最为大家所熟悉的诗人,前边我们说过杜甫是被视为诗圣的,李白是被视为诗仙,我们读李白的作品,发现李白的作品有两个大的倾向,李白有一个类型的作品就如同我们刚才所读的将进酒一样,我们在读的时候都是可以发现,有一种扑面而来的感觉,这样的诗给我们的是一种审美感受,李白还有另外一个类型的诗,就是非常小的诗,比如说李白在他的诗中写道, 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的后一个类型的诗歌在我们读来都是非常清浅的,这样一些诗歌,好像李白是在不经意之间写成的,轻轻的吟出来,就是非常美好的诗,这样一种非常美好的诗,看起来很简单,很亲切,但是别人不能模仿的,只有李白都可以写出来,我们读李白的时候,就会发现李白非常爱写的有三件事情,这三件事情分别是饮酒,我们现在要读的将进酒,还有李白非常喜爱月,他有很多写明月,写月光的诗,还有呢李白是非常喜爱旅行的,李白喜欢走到不同的地方去,当自己身处一个陌生的环境的时候,对于一般人来说由于陌生还害怕,但是对于李白来说,只有他当身处陌生的环境的时候,才能够刺激他的诗情,他才能够写出更新的,更美的诗,所以我们看到李白经常是走在祖国的名山大川。

  现在我们看到的《将进酒》,是李白的代表作,一开始呢李白就写道,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连用两个君不见。连用这两个君不见以后呢,就拉近了诗人和读者之间的距离,我们感觉到,就是李白面对着我们,他对我们说你难道看不见吗,这样向我们提问,一下就感觉到,我们和诗人之间距离很近,我们感觉到,诗人就在我们的面前,我们觉得非常亲切,然后呢李白写道,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个境界是非常壮阔的,黄河之水不是从天上来的,黄河之水是从青海来的,但是李白说,黄河之水就是从天上来的,假如说黄河之水是从青海来,那是地理课的填空题,李白是诗人,他所写的黄河之水,就是从天上来的,而且黄河呢,奔涌而来又奔涌而去,一直到大海不复回,这一句李白所写的是空间,他把空间一层一层地放大,第二句,高堂上边明镜前,有老人正在悲白发,高堂我们知道,后来就用高堂,来代替高堂二老,代指自己的父母,但是在这首里边,高堂指的就是一般的老人,一般的老人,他正在镜子前边照镜子,他非常悲伤,在早晨的时候,他的头发还是如同青丝,到了黄昏的时候,他就满头白发,在一朝一暮之间,就会产生如此大的变化,这一句呢,李白把时间紧紧地压缩,上一句把空间层层放大,而这一句是,把时间紧紧地压缩,这样描写以后呢,就可以突出来时光是永恒的,但是生命是渺小的,面对着如此大的,一种自然的规律,诗人感觉到一种无尽的伤感。所以诗人接着写道,人生得意须尽欢 莫使金樽空对月,人生在得意的时候,就放纵情怀恣意享乐,不要让酒杯空着,我刚才说了,李白所写的是,不要让酒杯空着,如果说不要让酒杯空着,这是大白话, 这不是诗,而李白所写的是,莫使金樽空对月,这才是诗,这个酒杯是金樽,它不能空空地对着月,应该盛满了酒,我们一起来饮酒,他把饮酒这样一种,非常世俗的日常化的生活,就做了诗化、雅化,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这是典型的李白的语言,李白对自己是非常自信的,他说我是有才的,我的才是天生的,天生的我的才,是一定会有用的,我身上有很多钱,这个钱我不会珍惜它,千金我有 我挥霍,挥霍完了以后还会再有,李白对金钱是这样一种态度,他对自己也是非常非常地自信,当安史之乱爆发以后,唐玄宗逃跑到了四川以后,永王璘征召李白加入他的幕府,李白在他的诗中写道,但用山东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他写的是山东谢安石,他实际上用谢安石, 来代替诗人自己, 来写我,我们发现李白的诗歌里边,有很多写到我, 写到李白,有一些诗呢,虽然没有写到我,没有写到李白,但是他所写的都是一些,他所非常喜爱的历史人物,比如我们刚才所说的谢安石,这样的历史人物,实际上就是李白自己的化身,他所写的历史人物,他自己感觉到,他就是那样的历史人物,所以他说,但用山东谢安石,但用了我李白的话,我在谈笑之间,就可以平定安史之乱,他是不是能够平定,是(另)一回事,但是我们可以看出来,他是非常非常自信的,他对自己在政治上的才能,有一种极度的自信,在中国诗歌史上,从屈原开始到曹植到李白,很多诗人都对自己,在政治方面的才华极度自信。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李白在大碗喝酒,大块吃肉,他是不拒绝世俗的享乐的。

  岑夫子 丹邱生,将进酒 杯莫停,岑夫子 丹邱生,是跟李白一起喝酒的两个人物,根据后边的,“主人何为言少钱”来看,这一次是别人请李白的客,李白呢,在这个时候反客为主,说岑夫子 丹邱生喝酒喝酒,不要让杯子停下来,将进酒就是请喝酒,按照古代汉语应该读qi&atilde;ng,今天大家也可以读成将进酒,将进酒就是请喝酒,请喝酒 不要让杯子停下来,岑夫子 丹邱生,请喝酒 杯莫停,这个完全是李白,把日常生活当中,在喝酒的时候,酒席上的语言放到诗里边,非常世俗化的语言,但是放到诗里边,跟李白的诗融为一体,天衣无缝的,与君歌一曲 请君为我侧耳听,你们不仅要喝酒,而且要听我要给你们唱歌,下边李白还在唱歌,钟鼓馔玉不足贵 但愿长醉不愿醒,李白说钟鼓馔玉就指的,过有豪侈生活的那样的人家,过着钟鸣鼎食的生活,比如说像《红楼梦》里边的贾府,他们所过的是钟鸣鼎食的生活,馔玉是非常精美的食物,这样的一种贵族的生活,在李白看来是不足贵的,李白说自己只是愿意,长醉不愿意醒来,李白在一首,赠给他妻子的诗里边,《赠》内这首诗里边写道,三百六十日 日日醉如泥,李白是天天过着,酩酊大醉的生活。李白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李白说,古来圣贤皆寂寞 惟有饮者留其名,从古到今,那些圣人贤人谁知道他们呀,他们的声名是很寂寞的,我们都不知道,我们所知道的,历史上谁喝酒喝得多喝得好,我们才知道他,这也是非常典型的李白的语言,惟有喝酒的人才留下他们的名字,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用了一个典故,用了陈思王,也就是曹植的典故,曹植当年在平乐观,大宴他的朋友的时候,喝的是美酒,斗酒十千的美酒,恣意地纵情地享乐纵情地喝,现在我们看到了,主人何为言少钱,就是请客的人他说,是不是我们今天,就喝到这儿为止了,我今天带的钱不多,李白就说,你为什么要说钱少 接着喝,径须沽取对君酌,我们再接着来喝,李白说,五花马 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愁万古愁,李白所骑的是五花马,李白所穿的是千金裘,那我们看到李白,是一个非常时髦的形象,如果要是李白,生活在今天的社会,我们可以想象到,他是驾着国际名牌车,他也是穿着国际名牌服装的,这样的一种形象,但是李白之所以是李白,什么五花马千金裘,他都是可以随时舍弃的,为了喝酒一切都可以放弃,五花马我不要了,千金裘我也不要了,都拿出去给我换钱来,我今天要喝酒,我要跟你们一起来消愁,我今天要消的愁,不是一点一滴的愁,我要消的愁是万古愁,我要消万古愁的时候,我如果要不饮它,三百杯四百杯的话,这万古愁能消掉吗,所以他说,与尔同消万古愁,万古愁又照应了开始,升华了愁的内涵,我们看到李白,在这首诗里边他所写的,是一种人生非常短促,我们应该及时行乐,这样一种主题,这样一种主题,跟《古诗十九首》,我们前面所看到的,不如饮美酒 被服纨与素,是一样的,但是这首诗并不是,仅仅写了享乐的主题,李白在这首诗里边,还有别的内涵,李白在这首诗里边,有强烈的自信,有怀才不遇的愁闷,有政治失意的牢骚,他把这样的一些东西,都揉进了他的诗歌里边,这样就是他跟,《古诗十九首》的作者,就有了明显的区别。

  另外李白的诗歌在描写的时候,他具有一种豪放的气概,有一种雄肆的风格,他的语言是以七言为主的,但是其中也有三言,也有五言 也有十言,他的语言是层次错落的,给我们一种尽情挥洒的,这样的一种韵味,这样就是李白的诗歌,从形式上到内容上,都超越了《古诗十九首》,好 今天关于,中国古代咏怀诗的讲解,我就讲到这儿,谢谢大家。

  (问:第一个就是您如何评价享乐主义,就现在来讲,快乐也是一种收益,有快乐的经济学,还有经济学有福利经济学这些,然后看您如何评价享乐主义。

  答:,好,由于时间关系我就来回答第一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呢,这位同学所问的是我如何看待享乐主义,我自己感觉到,就像我在前边所讲的,享乐主义作为我们人类来说,大家都会有一些享乐主义这样的倾向,但是我们作为一个社会的人,我们作为一个理性人我们应该是适度的享乐,但是不要过渡的享乐,我们的享乐不要建立在伤害别人的基础上,我们应该这样的享乐,适度的享乐是可以的,但是如果要是过渡的享乐就不好了。

  就是在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黄老思想是非常盛行的,所以在文化上,没有那种儒家的大异同,表现出一种多元化,但是它对现实人来说,一提到道家的黄老思想,人们都认为它是比较消极的,可是据我自己看,比如老子写道,屈则全 满则盈,他是讲了一种辩证,和一种相对意义上,我们如何处事,人们普遍现在认为,它是一种消极,但是实际上他不是,您认为,作为我国古典传统文化的,这种道家思想有没有,它的现实意义,尤其有没有它现实的积极意义。

  刚才这位同学所说的,在魏晋时期,黄老思想盛行,这个表述实际上不是很正确的,黄老思想的盛行,应该是在汉初的时候,经过了多年的楚汉战争,汉初的统治者,他们在汉初,当时社会是民生凋敝,当时社会非常贫穷,所以在这样的一种社会现实下,统治者不得不实行了,黄老无为而治的这样一种思想,那么经过了汉代社会的,几十年的发展,经过了文景之治以后,到了汉武帝的时代,汉帝国就强盛了,所以他所实行的是,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的,这样一种思想方针,于是在两汉时期所盛行的,都是儒家的思想,当然这个儒家的思想,最主要的一种是儒术,它跟原始儒学的思想,是有出入的,那么道家的思想庄子的思想,在什么时候兴盛起来呢,它就是到了汉末的时候开始兴盛,到了魏晋时代,道家的思想,老庄的思想就开始兴盛,我们注意到,黄老并称是在汉初,而老庄并称是在魏晋时代,我们国家的哲学思想的,最根本的理论呢就是玄学,玄学有三玄,三玄分别是,《周易》《老子》、《庄子》,而《老子》和《庄子》之间,在魏晋时期进入到学者的,这个思想里边的时候,是《老子》在前,《庄子》在后,有一个由老入庄的这样一个过程,老子跟庄子是并列的,但是老子跟庄子也是有区别的,他们的区别在什么地方呢,简单地说,共同的地方就在于,他们都是在追求道,在追求自然,老子说,人法地 地法天,天法道 道法自然,最高所要效法的是自然,这样一种对于道的追求,对于自然的追求,庄子也继承了下来,但是老子的学说,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社会政治学说,而庄子呢他所追求的,是一种精神的境界,庄子他 是可以说,老子的思想是为统治者,提供了一种治世的方式,而庄子的思想是,为知识分子指出了,一条追求精神自由的道路,庄子他所选择的,这样一种道路,人生的道路,就是一种精神上的自由的道路,那么到了今天,老庄的思想特别是庄子的思想,是不是已经过时了呢,我自己感觉到它完全没有过时,在我们当今的社会里边,社会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老子的思想特,别是庄子的思想,他让我们要顺应自然,让我们要有所为 有所不为,特别是庄子的思想,让我们要进入到一个,逍遥的这样一种境界里边去,那么对于今天这样一个,日益竞争非常激烈的社会,对于一个非常功利化的社会来说,庄子的思想我感觉到,今天不会过时,而且以后也永远不过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 鲁ICP备11028298号 )

GMT+8, 2024-11-23 16:34 , Processed in 0.07376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