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b><FONT size=5>水合璎珞对于我而言,或者换言之,对于我写作而言,应该是帮助最大的人,也是实际上我的“脂砚斋”。堪为知己吧。她的为人比较的淡泊,而思考问题的角度,恰恰是我思考的盲区。所以,打个比方说,如果我的构思把一个人物逼到了死角,天地不应的时候,那么,水合璎珞可以让他起死回生。《燕齐兴废书》中的火泽睽一角,其实就是水合璎珞在现实中的翻版。她是充满着独特智慧而又谦恭的人,对于很多的东西,很多的历史,她的眼光是独到的。而于写作,或者说是写故事,她埋伏笔的本事实在是很让人叹服。所以,如果说《曳影尘梦》能够完满成稿,拿得出手,应该有她的一份大功劳。我说过,到那一天,我要好好谢她,酬知己。</FONT></b></P>
<P ><b><FONT size=5>大一下学期的时候,我正式决定开始对《曳影尘梦》进行大幅度的修改和整合,这个是下了很大勇气的,也是我和天的一个赌局。我不知道前面的路会怎样,就好像,我把故事贴在版上,并不奢望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乾坤扭转,而只是以一个平静心来讲一个故事,我的故事,这个就足够了。之前的努力修改,日以继夜,只是为了这个故事更唯美,更完整,更能让读故事的人了解我对那段历史的思考,了解那段不应该忘记,并应当反思的历史。</FONT></b></P>
<P ><b><FONT size=5>我首先对所有的人物进行了人物设定,这个源于做动画和设计工作之前的习惯,是一个准备工作吧。我整理了史料,重新来给里面要写到的每一个人画文字的“白描”,性情,语言,动作,心理,我全部都做详细的设定,包括前期和后期的心理变化,我都做了周详的考虑。我一边按照历史给人的感觉去猜想,一边按照本身设定的性格来做推测,研究简单的心理学。去揣测这样一个人,心理是这样的,性格是这样的,他会说什么样的话,什么事情他不会做,什么样的事情只有他会做……等等的一系列的问题,我都要设身处地的想好了,写下来。毕竟,故事里部分的人,特别是男女主角直接就是虚拟的,历史上有的人好掌握一些,那么虚拟的,就是一个很挑战的工程了。男女主角其实还不只是一对,除了一直贯穿的一对以外,其他的,每一个阶段,都会有一对的故事,我都会精心去写。或是知己,或是“明月照沟渠”的,或是有缘无分的,或是坚贞不渝的……都要当主角来写。换言之,就是每一个章节都有主角,每一个章节都要用心来设定。这样才能把人物塑造立体,才能出彩,才能让读故事的人记住人物,记住历史。</FONT></b></P>
<P ><b><FONT size=5>人物,不能脱离历史的背景。这个是我写故事以来的最大的感触,也是最痛苦最难把握的地方。所以,我觉得,在这里,讲述我写故事的心得的时候,一定要说出来,让有志写历史故事的同道能够了解和借鉴吧。一开始的时候,这种感觉很难把握,需要锤炼,过程很复杂,也很痛苦。总是感觉平,总是觉得撤开了历史背景,拿到现代来说,也不为过,照样行得通。于是,尝试着把当时的实物,服装,生活习俗等等带进去写,希望能有所帮助,能够带入历史的感觉。让人物撤开历史背景,所说的话,做的事情,就无法完整的存在。</FONT></b></P>
<P ><b><FONT size=5>因为写的是明代,所以,关于明代,特别是明末的社会生活习俗,流行的服装样式等等,都一一查找了资料,甚至于海禁的相关内容,走私的黑话也一并进行了了解和整理。而后半部,视角放到了明朝的对立面,也就是后金,那么,需要大量的蒙古族和满族、朝鲜族的生活习俗,穿着习惯,以及语言。特别是蒙古族等等的语言,实在是个难题,到今天,我仍然不敢说了解了,能灵活的用了,只能是掐着时机往故事里加。在这个时期,我开始疯狂的沉迷于民俗的研究,历史地图和地名的考证研究等等,包括距离,海里等等的,都努力做到精准。因此,从那以后,对东北有了怨念,非要去东北看看,彷佛才能写出地道的好文章来。不然总觉得是在纸上谈兵,不得劲。不怕大家笑话,我是逢东北人就打听东北的生活习惯,学东北话,整理东北话的用词,去吃东北菜,找感觉。东北什么时候下雪,什么时候最冷,什么时候什么节日习俗,都去打听。然后,遇到满族和蒙古族的人,就打听传统的生活习俗,语言忌讳等等的,甚至捣腾到了人种的外貌和血统。连人家满族朋友都说我快变态了。说起来,我自己也真是有点吃不消自己了。用现在流行的话说,就是“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哇!</FONT></b></P>
<P ><b><FONT size=5>加入当时的时代风物以后,的确对写故事有了一定的帮助,但是,仍然不是非常的明显。那么,我就去考虑,加入另一种方式,就是对当时的局势和政治制度进行思考,透过这个来间接的写人物,塑造人物的性格,以及命运的由来。这一点,似乎比带入时代风物难上百倍。因为阅历的关系,我无法考虑到更细微的细节,构思更精妙的解释,故而,做的还很不够。这个只能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为来进行表现,比如对海禁的想法,对用兵策略的想法,对科举制度的想法,对时局的分析等等,只能是通过人物来表现。固然说,对于人物在时代背景下的塑造有了很大的帮助,但是,还是不够,人物的形象虽然不再是单薄的剪影了,然而,说他有血有肉,还是欠火候。</FONT></b></P>
<P><FONT size=5></FONT> </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31 17:48:43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