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亲爱的天汉朋友们,我是一个来自上海,目前在德国留学,攻读平面设计的中国留学生。</P>
<P> 以下这段文字,我曾在某个汉文化“大”网上张贴过,不过很不幸,刚贴上就被删了。这使我很失望,一个听不进逆耳之音,容不得百家争鸣的网站,是无法成就出宽阔天地的。虽然被删,我还是想表达自己既有的一些见解,所以改动了之后,来天汉发表,希望大家包容。</P>
<P> 光顾天汉虽然没有多长时间,而且总是潜水着,但却感觉到这里空气的开放和包容,感觉到这里对汉服复兴宗旨的务实性,和文化活动的有生有色。最热门的汉服版块,也是我最关心的,每到必访。不过和在其他的汉文化网站相似,有时也可以看到个别网友对满族服装,对旗袍马褂的贬乏之情的流露。我想首先表达一下对此的看法:
我在中学时我就已经有了汉族意识,而且认识到明代前的服饰才是汉民族服饰的正源,我主张复兴汉服,定她为国服,复活她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但我从来没有因此认为,旗袍马褂就不属于我们汉民族的服装了。从任何角度看,她都是我们文化的一部分,分割不了。难道身着马褂表演相声的侯宝林大师是“丢人现眼”?国母宋庆龄在会见外国人时定着一身旗袍是“卖国辱族”吗?一路走来的旗袍马褂,已经融入了汉族的智慧和情感,融入了华夏文化。在某个汉文化大网上,个别网友的意识和言论让我觉得有所缺矢,虽然始终可以听到积极理性的声音,在提醒和批评,但偏激的言论仍然不时的出现。这让我感到失望。复兴汉服的同时不等于排除其他民族的服饰,赞美汉服的同时,不等于贬低和中伤旗袍马褂。只要是穿了汉服的网友的照片,底下的评言大凡是“美女俊男”的肯定,其实在我看来有不少也不见得好看,服装做得粗糙,颜色图案的选择也有失品位,这时就不能批评了吗?着旗袍马褂的照片,即使看起来很美,也得评个贬义,岂不唯心?</P>
<P> 或许有的网友是因为夹杂着民族感情,对过去满清施予汉族的暴行,认为满族统治是导致近代中国落后的原因,而对旗袍马褂嗤之以鼻,出言不逊。但请问,人类历史上哪个政权的初期不是靠专制和暴力手段来巩固的?如果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不暴力不强权,那或许中国还如今天的欧洲,四分五裂呢,之后的大汉民族也无法成就了。而明帝国如果治理昌明,又为何会被异族征服?我觉得应该用更理性的态度多角度地去评价历史上的这个点,而不是以点盖面,渲染仇恨。认为中国近代的落后是满清造成的,我觉得当然有晚清o(︶︿︶)o 唉的因素,但归根结底还是要看一看我们不重张扬人文人本主义,不重张扬应用科学的传统主流哲学观是不是有些问题,导致了中国与文艺复兴后的西方的本质差距。
我在德国生活已经有两年多了,在这里我发现德国的不同地区,人们的传统服装是不一样的,而且种类繁多。好比国人印象中的吃着香肠,碰着大啤酒杯的圆肚子德国大叔,是定穿着白色衬衣,束背带裤,带插羽毛赫色圆帽的。其实那只是德国南部拜仁州阿尔卑斯山地区的传统服装,是德国各地区传统服装中的一种,在整个阿尔卑斯山地区的奥地利,瑞士,意大利国土都可以看到这种服装。难道在国际场合,身着南部地区的这种服装,就不能代表德国了吗?其他州的居民就要抗议了吗?
从服装引申,我想说一个民族、文化的多元性和融合的问题。或许有人要说,德国南部的服装对德意志民族来说不是外族服装,即使各地区传统服装不同,但都属于德意志民族服装,所以穿哪个地方的服装都代表单一的德意志民族。其实,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今天单一的德意志民族也是可以被细分异化的,虽然同属德语区,但各地区的原著居民是各有出处的,比如斯图加特所在的地区是斯瓦本人地区,莱比锡所在的地区原住居民是撒克森人......北德人,中德人,南德,东德人,其实都有地区性个体差别和人文差异,而在东德至今还有一个拥有本民族语言和文化的索本人族群。是历史政治的因果,把这些原本各自为正的族人合为“一统”。如果一个德国人他非要和其他地区的同胞找点差别的话,追根溯源是完全有“家史”号称自己是个“它族”的。</P>
<P> 我在德国的另一个发现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发达,使各地区间的差异缩小。发达的交通工具和媒体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扩大了人们跨地域的活动,促进了交流和融合,使得这里的人们越来越走向“统一”。比如方言,在德国现在与出自不来梅地区的所谓标准德语有明显差别的可能就是南部拜仁语了,其他地区我觉得已只存口音,不存方言了。以小见大,看看现在的欧洲“和平统一”之势,看看美国的缩小版地球村,我觉得人类的发展趋势是逐步走向融合和统一,是越来越接近,越来越相似。从古到今都是如此。试想未来更发达的交通和媒体,更紧密的经济和文化联系会对各民族各文化间的交融产生怎样巨大的影响啊。500年前中国到德国要若干年,今天飞机使我们相隔10小时,500年后可能只需要10分钟,那时候,各种族的人们是何样的融合程度啊,人类不断发展的最后就是走向混合,走向一统。但我相信,即使最后人类混合为一族,一色,但人文多元性是始终以各种形式存在的,所以尊重多元,是人类永远的课题,不尊重就会产生矛盾冲突,导致间歇性的倒退。</P>
<P> 回看中国,千年的发展也在印证着族群的融合和统一这个人类发展的大主题。不说少数民族,单看我们汉民族就从来不是文化一源性的民族,两条大河的存在注定了汉族起源是多源性的,以黄河文明和长江文明为中心存在着数不清的不同史前种族和文明遗址,江南地区的上山文化,跨湖桥文化,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良渚文化、崧泽文化,陕西有姜寨和半坡,河南的新郑裴里岗和贾湖文化,河北磁山文化,四川北川烟云洞文化,内蒙古的红山文化,广东的后沙湾文化......这其中,许多都曾有自己的文字和语言。考古证明,我们汉族也并不是共同的单一祖先,千年的交融使得各地区的人文差异在缩小。就说汉族人的长相,城市人的地区差别不大,因为交流和混合得频繁,但下到基层,我们就不难发现那些明显有着本地长相的“原住民”了,山东人骨骼宽大,中原人还是那四房的脸,江南人面目细腻形体偏瘦,闽粤地区好似欧洲的地中海沿岸,原著居民骨骼小,肤色略深。这种长相的不同,代表着原始出处的不同,换在欧洲,他们就成了今天不同的民族了。春秋列国消失了,南越国消失了,渤海国消失了,大理国消失了......一个个的古代王国消失后,不同的族人便形成或融入到今天的汉族和其他民族中了。而在人文层面,汉族同样的哲学观也没有改变各地人文风俗在内容和气质上的许多差异,至今仍然存在。</P>
<P> 单一的汉族内部尚有如此的多源性和多元性,某些网友为什么不能接受中华民族中存在的多源性和多元性呢。而谁能肯定明天我们的民族就不再发展和变化了吗?总的趋势必定是更多地与其他民族种族的融合,就象这千年来汉族自身的融合发展一样。再纵观世界,哪个国家和民族不是多种族,多民族融合发展而来的?
所以在宣传和张扬本民族文化的时候,不应总是强调自己的民族,偏激地民族主义,排斥异族,漠视多元。一个自由、开放、包容的民族才能不断进步,在民族发展的竞赛中始终取得先机,引领船头,赢得更多的认同,进而自然地同化了异族,在人类不断融合的过程中渗入更多她的影响。</P>
<P> 在某个汉文化大网上,一些理念和意识让我感到不足和欠务实。有的在声讨着汉服的产业化,有的在声讨COS版的汉服或所谓汉服自由化。我觉得汉服产业化有什么不对?靠汉服赚钱有什么不对?哪天出现了某某汉服大品牌大公司,那才意味着汉服被最广泛人群的接受,体现了汉服的复活,进而体现了汉服背后传达的民族文化和精神的成功。而COS着的汉服正说明有人关注着她,喜欢着她。汉服也随着时代内容的变化而变化发展,或许没有满清的打断,正常发展到今天的汉服也不完全是我们看到的唐装明衫的样子了。拿一条牛仔裤做COS、做变动,没人会觉得不正常吧。正统不代表全盘复古,墨守成规。哪天汉服被随便COS走样,不会有人大惊小怪的时候,才说明汉服真的回到了人们的生活中了,我们真的熟悉她并视其为日常服装使用着她。</P>
<P> 对某个汉文化“大”网的一些做法我也觉得相当的失望,在那里与其内容和宗旨相似的网站,被个别网友指责是“伪汉”......难道看到与自己内容相同的网站的出现,那里的某些网友就这么小气得不能容忍吗?既然目的同是兴我文化,兴我汉服,那为什么就不肯为别人做个广告,至少是互相有个链接,拧成一股劲共促宗旨呢?来不及为自己打上个“汉服运动发祥地”的称号,以示正统和先驱,还没有做出什么成绩就来不及圈地贪功了,显得小气和狭隘。这是人的狭隘自私的体现,我有了,你就不能有,我垄断着的事,就不想看到其他人的参与和竞争的出现,未免有违那网站创立的宗旨。甚至当我输入其他汉文化网站名字的时候,名字会被自动隐蔽,这实在是太小家子气了。
一个民族要强大,那她必须是一个开放,包容的,听得进逆耳之音,容得下百家争鸣的民族,不然她只会往死胡同里走。我在德国所看到的就是一个战后努力重塑自己形象的民族,一个今天开放,自由,包容的民族。保守封闭的新纳粹,是极少数的小流氓,被德国社会绝大多数群体所唾弃。在今天八分之一人口是外国人的德国社会,我更多地感受到的是因为开放,积极地与其他民族交流融合而不断进步的德国民族和生气勃勃的社会。
对此,天汉的做法让我感到欣慰,主动为其他相关网站做宣传,容纳不同的意见,我觉得这样的办网态度才能赢得更多的尊重和支持,把网办得更好。</P>
<P> 以上就是我想说的全部,浩浩荡荡一大段,纯属个人见解。最后推荐大家去听听李祥霆先生的古琴演奏,市场上有很好的唱片,一盘是“唐人诗意”另一盘是“宋人词义”,我想大家一定会喜欢的。李祥霆先生是满族人,但从他的即兴演奏中,可以发现他对中国文化本质和真髓的进深理解,入哲入禅。</P>
<P>谢谢!</P>
<P>附上两幅不错的人物古画,这张是黄安平所绘八大山人像。</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2-27 22:04:34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