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6018|回复: 39

[漢禮計劃文案] 立德正己、礼乐相和——说 射礼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4-14 01:10: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蒹葭从风 天风环珮

射者,进退周还必中礼。内志正,外体直,然后持弓矢审固。持弓矢审固,然后可以言中,此可以观德行矣。

射者,仁之道也。射求正诸己,己正而后发。发而不中,则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孔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礼记·射义》

也许我们遗忘了这样的时代:华夏的武士们黄沙百战穿金甲、强弓劲弩射天狼的时候,同样阳刚的儒子们在桃花夭夭的家园中揖让而升、挟弓并立,耳畔是《采蘩》匀和有力的鼓点,前方是30丈开外的箭侯。儒子们舒展衣袖,引弓而发……那是一个文人投笔即能从戎、儒生非懦夫的雄健时代。

—— 题 记

目录:
一. 射礼
二. 射义
三. 弓箭
四. 感言式微的传统体育文化
五. 现代射礼实践方案设计
 楼主| 发表于 2006-4-14 01:12: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射礼

射礼,是当今很陌生的词汇了,而谈起“弓道”,或许不少人会津津乐道,大概是日韩潮流日渐侵袭的结果。“弓道”在日韩已经是民族文化的代表了,却很少有人知道其正源则是华夏中国六艺之一的“射艺”。

射箭活动主要有三种:礼射、兵射和博射。“礼射”自然强调“礼”,带有较强的礼仪、文化性质;最能体现弓箭兵器价值的则是“兵射”,直接为考校选拔射手而出;“博射”则是游艺色彩多了些。而我打算重点说说礼射。

礼射之礼即为射礼。顾名思义,射礼是一种以射箭为重点的礼仪,融合了比赛、礼乐和宴饮等内容,用于选拔、竞技、宴宾、致礼等。射礼在传统五礼中属于军礼,不过在周代曾算作嘉礼,大概对孔武铁血的先秦祖先们来说,刀兵之事再平常不过,为何不可彰示亲万民之礼义?而当世的人们,失去的仅仅只是尚武精神吗?只知外国的“弓道”而不知自己的“射礼”,这才是更大的讽刺。

在上古,射箭用来征服野兽、抵御外敌;商人源自东夷,擅长弓矢技艺,其所占分量自不用说;至周代,射术为选士标准之一,且周人重礼,创制了射礼,共包括大射、宾射、燕射、乡射四种。这就是华夏射礼的起源。

大射是天子、诸侯、卿大夫祭祖、祭神前所设之典,以射选择参加祭礼的贡士。宾射是天子因诸侯来朝而举行的射礼。燕射是天子与群臣燕息之射。乡射(飨射)是举行乡饮酒礼时所行的射礼,用以竞技、选贤,表长幼之序。四种射礼,仪节有别,所用弓、箭、侯(箭靶)、乐舞等都相应而异。《周礼·司裘》:“王大射,则共虎侯、熊侯、豹侯,设其鹄(靶心);诸侯则共熊侯、豹侯、卿大夫是共糜侯,皆设其鹄。” 一如同当时的时代特征,处处彰显着等级色彩,然而这些不过是特定时代的产物,于当今不需耿耿于怀,也不需拘泥刻板,当时惟天子能行的大射而今亦可用于隆重的大典场合。

射义即弓道,为弓箭运动所体现的文化精神。

1.东西文化之射

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体现是方方面面的,其一便是西方重规则,东方重礼义。专门研究传统礼仪的著名学者彭林教授论及射礼谈到,公元前776年起源于古希腊的奥林匹克运动,与中国乡射礼的普及年代约略相当,但两者所体现的东西方文化却有着明显不同。在古希腊人的理念中,人的精神与体魄是分离的,精神由上帝主宰,而人只负责自己的体魄。古希腊的体育精神是强调力量、速度、高度、技巧的竞争,注重体魄强健和雄美。竞技的胜利者就是超群绝伦的英雄,要用饮酒的方式予以奖励。奥运会奖杯的形状为放大的酒杯,典故正是源于此;而中国自武王克商之后,逐渐走出巫风弥漫的神话时代,步入郁郁人文的礼乐之世。华夏文化向来注重人的全面发展,认为精神与体魄都是由人自己主宰的。人类不仅要有健康的体魄,更要有健全的精神。只有在健全的精神的前提下,体魄和技能才有价值。意味深长的是,在与古希腊一样征战不息、崇尚武力的先秦时代,儒家铸剑为犁,在保留田猎之射的形式的同时,“饰之以礼乐”(《射义》),重塑了射击竞技运动的灵魂,将它改造成为富有哲理的“弓道”,成为引导民众全面发展、社会走向和平的教化之具,这是中华文明对人类的贡献之一。儒家主张人类的和谐发展,所以在乡射礼中,胜利者要为失败者斟酒,失败者要用大杯饮酒。对于胜者,提示他们不得骄综,亦要有敬让之心;对于败者,饮的是罚酒,因为他们无论是技能还是德性都没有达标,需要警示。射箭这一相同的物事之下,彰显的却是东西方文化显著的差别。

2.礼让虔敬之射

《礼记·射义》载:“古者,天子以射选诸侯、卿、大夫、士。射者,男子之事也,因而饰之以礼乐也。故事之尽礼乐......以立德行者,莫若射。”可见,射礼中蕴含的除了射艺本身,更强调:“以礼制射”。 孔子说:“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指的就是从射礼的竞技表象中挖掘礼让虔敬之义。

一位在中国传授弓道的日本老人内藤敬讲:弓道有复杂的礼节和礼仪。比如要跪着戴手套,以表示对这项神圣活动的尊重。上课前学生向老师跪坐行礼,老师也要跪坐还礼。学弓道的人要特别懂得礼貌,不能趾高气扬地从年长的人面前走过,必须经过时则一定要有尊敬的表示。前进必须先出左脚,后退要先挪右脚,这些都是礼貌的表示。在座次安排上也有严格的规矩,长者尊者都有固定的位置。

3.长幼尊卑之射

射义同样彰显了伦理社会强调秩序的特征。因为“射不主皮”,所以射礼之射不同于兵射,不以射艺之精为尚,而在乎射义,《礼记·射义》有:“古者,诸侯之射也,必先行燕礼;卿士大夫士大射也,必先行乡饮酒之礼。故燕礼者,所以明君臣之义也;乡饮酒之礼者,所以明长幼之序也。”尊卑长幼之序体现在日用常行,如此看来,射礼倒真可排算在嘉礼之列了。

4.修身内省之射

《射义》说,要想射中目标,首先要“心平体正”,就是“内志正,外体直”,要求射手在体味雅乐神髓的过程中,调整心志和形体,做到内外和谐,凝神静气,飞矢中的。其次,要把箭靶当作道德目标来射,《射义》说,“射之为言者绎也,或曰舍也。绎者,各绎己之志也。”意思是说,所谓射,就是寻绎。射者身份各不相同,但都应该在习射的过程中寻绎自己的志向,把箭靶作为修身的目标来瞄准。射鹄的过程,就是反复内省、存养、进取的过程。因此,孔子说:“发而不失正鹄者,其唯贤者乎!”(《射义》)

内藤老人还讲:弓道对个人的举止行为要求也相当规范,讲究气定神闲。行为要安静而高贵,走路时要挺直躯干,移步时不能匆匆忙忙。所以,上课时绝不可迟到,迟到了就会因为着急而顾不得仪态了。射击时身姿、神色、持弓的位置等也有要求。总之,弓道不完全以中靶为目的。技巧再高明,不懂得文明礼貌,不尊重礼仪规范也不会成为一名好射手。

除了庄重的仪表,射礼更讲究内心的自省——“发而不中、反求诸己”。相较西方文化寓于弓箭这一事物的涵义仅仅是武力,华夏的人文精神表现则高明许多。从这个意义上,射礼从单纯的体育竞技活动升华为一种巧妙的道德导引方式,即华夏先民的“寓德于射、寓礼于射、寓教于射”。

5.尊贤尚德之射

我们往往视古礼为封建礼教,此标语口号喊了一百年,故张口即来,却未必真正了解传统礼仪的内容。先说点题外话,关于古礼和现代礼仪的,我一位朋友的总结,甚是精妙:“古礼讲究对神、祖先示敬,只有读祝而无讲话。因为古人的教化是在乡间日用的,不需要额外在祖先面前召开教育会议。何况在祖先神位前大家都是晚辈,所以古人不会为什么领导名人专家开出特座。古礼有规定次数(一般都是三献,最高不过九献)的奠献,而现在的祭奠往往喜欢人多势众,一群人相继鲜花。要知道,按照古制,礼无不答,就算长者只是点头示意,面对这几十几百的云子云孙,也是要累死的。所以大家看一下,祭祀究竟是为祖先的健康着想,还是为了给记者照相?”

好了,回题,继续射礼。主持乡射礼的是宾,而不是地方行政长官。宾是尚未获得官爵的处士,但德行卓著,由宾来担任射礼的主角,显然是为了提倡尊贤的风气。人选一经确定,州长要亲自登门约请。行礼之日,州长要在序门之外迎宾。在射礼的三番射的环节,大夫身份虽然比较高,但射礼要求,他们也要与士一一配合为耦。这种不论出身地位、尊贤尚德的精神在传统文化中并不罕见,却是常被忽略的。

据《礼记·射义》记载,孔子与弟子在矍相之地的园圃中举行射礼,围观者层层密密如同墙。立司马时,孔子派子路手执弓矢延请围观者参加射礼,说:“除了败军之将,对国家灭亡负有责任的大夫,以及为了贪财而成为别人后嗣的人之外,都可以入内。”于是,大约有一半人惭愧地离去。比赛结束,将要旅酬,孔子又让公罔裘和序点邀请人就座。公罔裘说:“从少年到壮年都有孝悌之行,到了六七十岁依然好礼,不从流俗,修身以尽天年者,请到宾位就座。”于是又走了一半人。接着,序点说:“有好学不倦,好礼不变,到了八九十岁甚至一百岁依然言行合于道的,请到宾位就座。”于是,刚才留下的人又走了不少。可见,孔子赋予了射礼太多的内涵,只有有德行者,才配参加射礼。射礼中的宾,更是作为道德形象来要求人们取法,只有德行超群者,才有资格担任。这对于提倡正气,形成公众舆论,警世导民,具有重要意义。

6.强身尚武之射

也许我们遗忘了这样的时代:华夏的武士们黄沙百战穿金甲、强弓劲弩射天狼的时候,同样阳刚的儒子们在桃花夭夭的家园中揖让而升、挟弓并立,耳畔是《采蘩》匀和有力的鼓点,前方是30丈开外的箭侯。儒子们舒展衣袖,引弓而发……那是一个文人投笔即能从戎、儒生非懦夫的雄健时代。

华夏的君子们逐渐重文轻武,《明史》载:“太祖又以先王射礼久废,弧矢之事专习于武夫,而文士多未解,乃诏国学及郡县生员皆令习射,颁仪式于天下。”

三.弓箭

如果说工具是人类手臂的延伸,那么弓箭的发明,则让手臂的进化得到了第一次飞跃。原始社会,那并不锋利的石矢带着人类祖先们稚嫩的勇气和坚定的梦想直指苍穹;英雄的飞矢让我们记下了一个个响亮的名字:后羿、养由基、李广、花荣……同样也有域外的英雄们,古希腊的Hercules、Achilles,还有英国的侠盗Robin Hood……

l963年,在山西省朔县峙峪村附近的旧石器晚期遗址中,发现了一枚距今约2万多年的石箭镞,这是目前所知我国最早的一枚箭镞,证明我们的祖先是世界上最早掌握了射箭技术的人类群体之一。

灵巧是东方民族的特点,弓箭这种武器武器被东方民族演绎得淋漓尽致,我们可以大致看一下弓箭的发展史。

原始的弓是单木弓,弓体纯粹是木头,而弓的张力也只单纯来自木质的弹性,所以一般都选用质轻弹性好的木料;其次是初级复合弓,在弓体上贴有牛筋或胶类,大大增加的张力。游牧在额尔古纳河的鄂温克人使用过一种初级复合弓,这种弓的弓体使用韧性大的黑桦木做里层,落叶松木做表层,两层木胎之间加垫鹿或牛的筋,然后用细鳞鱼皮熬成胶把它们牢固地粘在一起;弓体制成以后,缚上鹿皮做的线。

从弓的力学形态上可以粗略分为角弓和弧弓.

反曲复合弓也叫角弓,主要是中国等亚洲地区使用的。传说中国的东夷民族是弓箭的发明者,与东夷颇有渊源的秦人也继承了弓箭的工艺,当时有“秦弓吴钩”的说法,后来秦人大力发展了弩,也是有一定基础的。保留至今、记载有关弓箭制造标准的最早资料是《周礼 考工记》了。该书详细描述了制造弓与箭的选材、工艺流程等。明确指出制造弓所需的六材是干、角、筋、胶、丝和漆,“六材既聚,巧者合之”。反曲复合弓最巧妙的一点是制作中有一步通过火烤使弓体反曲的步骤,这样,根据力学原理,弹性势能将大大增加。从出土实物来看,蒙古弓、满族弓和汉人的弓一样都是角弓。当前,在中国还保留传统弓箭制作的地方几乎没有了,不过近年来,北京聚元号的名声响起来,这是件值得高兴的事。

而弧弓是欧洲弓的类型,呈简单的圆弧型,没有角弓反弯的复杂形状,大概因为欧洲人的性格比较直接,喜欢用蛮力,一般不愿意在追求巧妙上下功夫,没有聪明到发明火烤反曲的制弓工艺。所以欧洲的弧弓一般通过增加弓体长度、弓弦张力和弓箭手素质来弥补技术上的缺憾,所以,我们看到的欧洲历史中的长弓,弓身一般都在一米多,有的甚至达到一人高。而那时的作战也很有意思,弓箭手们骑着马是没法瞄准的,他们将对手包围,然后集体下马,站好后拉弦发箭,因此英国长弓手也被称为“下马骑士”。1346年的克雷西战役中,法国骑兵全军覆没,正是败在英国的长弓手(下马骑士)之下。这样,这样我们就注意到长弓比角弓就有一个优点——在于引弓时的稳定性。  所以,骑兵适合用角弓,而步兵则适合用长弓。  

综上,弓的射程在于弓箭整体的综合效应,单纯比较角弓或长弓的射程是没有意义的,而且不同的弓差别也非常大,如果是比较范围较大的弓箭,一般论说射程最好要在一个范围,从很多资料上看,有些长弓,尤其是欧洲长弓的射程还是比较远的。

而日本的弓箭制造在古代是很落后的(不知道日本在向中国学习的时候怎么没有把这个学回去),没有中国角弓的巧妙,也没有欧洲长弓的力量,所以有效射程约在80-100米间。但也有载有的射程达到400米。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4-23 4:01:18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6-4-14 01:12:55 | 显示全部楼层
四.感言传统体育文化

随着奥林匹克运动会发展成为全人类的盛会,奥林匹克精神也逐渐取代了各地的原生体育文化。毫无疑问,体育自然是一种文化,而对于当今的国人,心中体育文化的内核似乎只有“更高、更快、更强”这一明显源于西方文化体系的信条。西方文化作为当前人类社会的强势文化渗透力之强令人唏嘘,曾深厚积淀了华夏文化的中国亦不过如此!

我们普遍有两种误解,一是认为体育文化几乎“没有文化”,二就是认为华夏文化几乎“没有体育”。看不见的体育精神或许渺茫,而流失的体育项目则是本明帐。被遗忘传统运动项目何止一二?蹴鞠、击鞠(马球)、射术、秋千……等以灵巧加力量为主的体育项目几乎是为东方人体格量身度造,不过它们的式微有历史、文化、政治等各种原因,说来就话长了。

传统体育系统何其丰富?紧扣主题就说射箭好了,除了正规的弓矢较量,还衍生出了 “投壶”、“弹弓”以及后来的“射柳”、“射网”等各种竞技游艺活动,可以说,形成了一个以“射”为中心的弓箭文化系统。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和地区,能够像中国一样拥有如此丰富多彩的“射”文化,甚至中国人很早就视射箭为一门重要的学问,即为“射艺”或“射学”。几千年来,在中国武艺体系里,射学从来都是传统体育的首位。灵巧是东方民族的特点,像弓箭这种体育艺术才是东方特色的“力与美的结合”;而弓箭活动的射礼以及射礼中“发而不中,反求诸己”等种种深义,则在这种“力与美”中又融合了礼仪和哲学思想。前面已经提到,传统射礼作为传统体育的一种,所显现的华夏体育精神不止于体魄,而更注重精神与体魄的全面发展,这与整个华夏精神是一脉相承的。华夏体育深意正在于强调体能与心志的和谐发展。如果乡射礼仅仅是技巧与体力的角逐,则它与西方的竞技运动没有任何差别,但高妙的是乡射礼通过第三番射,将运动的目的提高到了身心与体魄和谐发展的层面。

射箭何时式微已经不得而知,不过在十九世纪末到上世纪初,我国一些有远见卓识的专家曾积极致力于射学的整理研究工作,并努力促进中国射箭的体育化转型。20世纪三、四十年代,射箭是“国术”之一,民间射箭团体也比较多,还有不少熟悉射仪射艺的老人在传授这门特殊的技艺。新中国建立以后,中国式射箭是国家认可的正式体育项目,经常有全国性的射箭比赛,一直延续到1959年。此后中国接受了国际射箭的规则和射具,传统的射箭技艺最终在西方体育文化的冲击下失去了生存空间。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4-23 3:59:32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6-4-14 01:13:27 | 显示全部楼层
五.传统射礼实践方案设计

“赳赳武夫,公侯干城”。礼、乐、射、御、书、数,古来即是士子必须学习的基本知识和技艺。“射”为其中之一。古时的男孩子必须学习射箭,学习射礼,学习驾驭马车,因此那个时候,国民普遍拥有健康的勇武精神。学与不学这些东西,对国民气质性格的影响是很不一样的。在冷兵器时代,学习射箭,直接有助于国民国防观念的塑造,有助于国民开放、勇敢、大气的气质与性格的形成。而到了今天,射箭等民族体育活动早已销声匿迹,绝大多数人,莫说是从事射箭比赛和运动了,甚至连真正的弓箭都没见过。现在的大中学生,普遍性格软弱、气质娇糜、粗俗无礼、疏于进取,国民缺乏健康的进取精神和勇武气质,不能不说与民族生活方式的长期劣质化演变有直接关系。复兴射礼等民族礼仪与人文体育活动,无疑有助于国民气质与性格的重塑。

根据传统射礼四种基本形式:大射、宾射、燕射、乡射,我们设计的传统射礼复兴方案中将未来的射礼粗分为实践型射礼和表演型射礼两大类。

1 实践型射礼

主要指便于人们亲身实践的,让射礼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常习礼仪的射礼活动。

它的特点是:在继承古礼的基础上进行较大的扬弃和创新,使其更符合时代要求,更有适应时代的生命力。相应的,在具体的礼仪用器、人员、程序等方面都有较大删节、修改和变动。比如,取消了射礼前后的饮宴环节,只保留适合学校等实践的射礼主体部分。以实用、节约、理性又不失庄重、严肃和规范为原则,力求在去除古礼的不必要、或不便实现的繁冗的同时,保留其精华核心与基本精神,并谨慎而积极地注入新的时代内涵。

主要适用于:学校组织学生进行射礼习练活动、企事业团体组织员工的实践等等。而以中学、大学等教育机构为重点。事实上,古时的乡射礼就是在“序”即州的学校中进行的。

2 表演型射礼

这是一种文化展示意味和表演色彩浓厚的射礼活动。重在忠实地继承和延续既有文明,展示和宣传悠久灿烂的华夏礼仪及人文体育文化。

其特点是:严格遵循古制,主要是《仪礼》等经典著作的记载。表演性射礼一般较为正式和庄重,对服制、礼节都要求严格。各代舆服制有记述:“行大射礼于辟雍,公卿诸侯大夫行礼者,冠委貌,衣玄端素裳。执事者冠皮弁,衣缁麻衣,皁领袖,下素裳,所谓皮弁素积者也。”仅仅从服制上其形式规模可见一斑。

表演型射礼主要适用于:各种层次和规模的公共文化团体、公共文化机构做表演和展示,可以分为小型、中型、大型和国家级等展示规模,分别对应于古代射礼中从乡射礼到大射礼等各种等级的射礼活动。适用场合很多,如日常表演、节会表演、射礼协会比赛表演、国家运动会表演乃至奥运会团体大型展示表演等等。(已有媒体建议将射礼列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表演项目)。

表演型射礼以复制和再现《仪礼》所载射礼为重点,人员,场地,礼器,程序等都力求与古制完全吻合。尤其是与射礼紧密结合的饮酒礼也不可欠缺。表演型射礼可分为多种规模,每一种在华夏传统礼典中都有详细记载,本文不再将详细过程展开阐述,实践单位可参照《仪礼》中《乡射礼》《大射仪》等篇章,依此进行研习即可。

现将实践型射礼进行详尽介绍。为行文方便,主要以在高中或大学中进行的射礼活动为例,其它团体举行时可酌情调整。

★实践型射礼的准备如下:

1适合的时间和地点

《明史》曰:“朔望则于公廨或闲地习之。”那么射礼一般在官府或学校的空地进行。建议当今射礼在户外空地即可。而且需要着汉服,因此,宜在天气良好的春、夏、秋季举行。当然,实践型射礼也可以在室内大厅中,此时,对季节和天气就没有什么要求了。

在户外举行时,宜选择广场、操场、草坪等开阔地带。还需注意的是,最好有较大的厅堂以容纳参礼人员,当然,也可以搭建临时的棚子,或者干脆在地面上画出堂型也可。古礼要求,堂至少需要有三阶以做行进中的礼让。若以临时棚子为堂或画地为堂,则需画出阶型。

2 参加的人员

相比表演型射礼,实践型射礼的参礼人员有较大削减和调整。我们建议由以下人员组成:

①主人1人:射礼的组织者。在学校中,不妨由校长等领导层成员出任。
②宾1人:需由德高望重的人担任。可选择优秀教师一名出任。
③司射1人:他是射礼的具体指挥者。以体育教师出任为佳。
④获者1人:即报靶者。可选择教师或学生一名出任。
⑤三耦:即编成3组的射者。每组2人,共6人。古礼中要求选择六名德才兼备的弟子。我们建议,宜让所有学生都有机会担任射者,以达到射礼教育和引导的目的。
⑥有司1人:统计成绩者。我们建议,为了充分发挥有司的作用,不妨由其同时承担各种协助性工作。
⑦众宾若干:观礼者。不妨请学生、教师等观礼,人数不限,以场地能容纳且不干扰射礼进行为宜。
总人数,在11人以上。

3 所需服装

以乡射为蓝本,应着庄重的传统燕居礼服,不必过于严格,像大射的皮弁素积服。结合古制,综合现代因素,建议参礼者宜统一着直裾深衣,且主、宾、司射、获者、三耦、有司所着服饰颜色各有区别,三耦则宜穿同一款式和颜色的汉服。

考虑到汉服复兴的实际,对首服(各种冠帽)不做统一要求。可统一穿黑色布鞋。

对于观礼者,有汉服则穿无汉服则免,不必强求。

4 所需礼器的准备

①弓与箭若干

这是射礼中最重要的礼器,也是现实条件对射礼普及最大的制约。  首先需要明确,射礼不能采用当代奥林匹克运动射箭比赛所用的弓与箭。一是因为价格昂贵,即使普及版的弓,也需要数千上万元。而且,现代比赛用弓,造型和材料迥异于古礼用弓,其五花八门的现代材料和造型也使其与射礼古雅的氛围不相协调。

各种资料表明,古法制弓的技艺已在中国濒临失传。这种制弓法,做一把弓,时间需要数月工序需要数百道,且用材相当难觅。大陆目前仅有的一家古法制弓作坊(北京聚元号),已被国家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名录,可见其濒危程度。

综合各种因素考虑,我们建议:实践者有两种方案可以选择:

方法一:向有关的手工制弓单位寻求购买

方法二:降低要求,以简单的手工方法自制实用的弓与箭,实用即可,不必追求与古制的相符。这样的话,就比较简单了。互联网上有许多自制弓箭的教程,实践者可自行检索制作。

所需弓与箭的数量:实践型射礼,比表演型射礼所需弓箭数少得多。弓2把,箭8支即可开展。多轮循环使用,充分发挥其作用。当然,能有几把备用弓、多支备用箭则更好。

相关参考数据:弓长六尺,周制一尺合23.1厘米,六尺约1.38米.箭最少三尺,0.69米 

②侯2组

射箭用的靶称为侯。资料显示,侯多为方形,或为圆形,用木做成框架,张上布或皮。侯放在距离堂30丈远的地方。(周制,一丈合2.31米,三十丈约69.3米)为考核成绩,侯上区分为几个部分,如同今天射击用的靶上分为若干环一样。周代的侯一般有三个部分:最靠外的部分称为“侯”,因为射中这个部分,只是刚刚碰上靶;其内是“鹄”,又称为“正”,宽度是“侯”的1/3;中心部位是“质”、“的”、“招”,是靶正中的一个小圆圈,射中这个部位,成绩最好。

与侯相应的是射位,即射手站立的位置。在堂中地面,以空心十字画出标记。

③乏1个

侯的右前方做一曲圆形的皮制小屏,是获者即报靶者的藏身之处,箭到此处已经乏力,故称为“乏”。凡射时,置乏于鹄右。乏又名容,见《周礼·大司马》服不氏,职执旗及待获者以蔽身。

④箭架1具

大小和样式可灵活处理。以木制作框架,能置弓、插箭备用即可。

⑤旌旗2面

按《明史》,执旗者六人,掌于容后执五色旗。如射者中的,举红旗应之。中采,举采旗应之。偏西,举白旗。偏东,举青旗。过于鹄举黄旗。不及鹄,举黑旗。为报靶者报靶示意所用小旗。古礼对其样式缺少记载,实际操作,可简化成2面。

⑥扳指、护臂、护胸等辅助性保护用品若干

用普通保护用品即可,无特殊要求。

⑦筭筹若干

是用来统计各方成绩之物。我们建议,简单实用即可。可备若干深色竹片或木片。

⑧乐队及曲目准备

古礼要求,第三番射时,应演奏有节拍的音乐;无乐队时,可以数字音乐播放代替。《礼记·射义》:“其节,天子以《驺虞》为节,诸侯以《狸首》为节,卿大夫以《采苹》为节,士以《采蘩》为节”。故乡射唯用采蘩

⑨酒若干

古礼要求,射礼活动中应有献酒及罚酒的环节。考虑到实际情况,如果在学校中举行,可备适合未成年人饮用的清淡酒品,或以清水、清茶代替。

5 射礼中的汉族礼节动作及有关要求

①立容:正身、平视,两手相合,掩在袖子里。手从胸口到下腹,放在任何位置都行。注意:中国人注重自然,而不是笔挺,所以手臂要柔软,切忌僵直——这样汉服才会顺势铺成柔和的曲线,展示出华夏之美。

②正规揖礼:左手压右手(女子右手压左手),手藏在袖子里,举手加额,鞠躬九十度,然后起身,同时手随着再次齐眉,然后手放下。     

③拱手:类揖手,只是身子和胳膊不用动。

射礼中的礼让要求:这在射礼的各环节中非常重要。大致有“揖让而升”,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指与合耦的射手上堂比射时的一连串礼节。

第一番射开始时,上耦的两位射手拱手谦让后,从庭西并排往东走,上射在左侧,下射在右侧;走到正对着西阶的地方,两人拱手谦让,然后北行;到西阶下,彼此再次拱手谦让。于是,上射先登阶,走到第三级台阶上时,下射才走上第一级台阶,两人之间要空一级台阶。上射走到堂上后,要略向左侧站立,以便为下射让出登堂的地方,并在此等待;下射登堂后,上射面朝东向他拱首行礼,然后并排向东走去。当两人都走到正对着射位符号的地方时,面朝北行拱手礼,然后北行;走到射位符号前时,再次面朝北行拱手礼。司射在合耦时,充分考虑到了他们的水平,每一耦的上射与下射,水平都比较接近,竞争必然比较激烈,二者之间必有胜负。但是,射礼要求射手每一个仪节都彼此敬让,每一番射都是如此。以此来培养竞争者的修养。

二是指耦与耦相遇时的礼节。

比赛的胜负,是以三耦的上射为一组、下射为另一组来计算的,因此,除了自己的一耦中有自己的对手外,其它两耦中也有自己的对手。在射礼中,耦与耦相遇,也有详密的礼仪,以示尊敬。例如,上耦射毕,并排下堂,上射在左侧。此时,中耦已开始上堂,在西阶前与上耦交错,对方都在各自的左侧,此时彼此拱手致意。再如,在取箭的途中,上耦取箭完毕离开时,与正在走往箭架的中耦相遇,对方都在各自的左侧,此时双方拱手致意。又如,饮罚酒时,负方射手下堂时,在西阶之前与接着上堂饮酒的下一耦射手交错而过,对方都在各自的左侧,此时彼此拱手行礼。

6 射箭有关技巧的习练-----射礼之“五射”

五射,就是射箭技术的五项要领:白矢、叁连、剡祝、襄尺和井仪。

每项要求具体而严格,掌握得好,并不容易。

白矢,要求矢在侯而连贯,过见其镞白。侯,指靶子,镞指箭头。每次射出的羽箭,既能穿透箭靶,在靶子后面见到箭头,而整支羽箭却又停留在靶上,不掉下来。这需要射手有强劲的臂力,又能掌握一定的力度。

剡注,要求射出的箭,羽头高镞低而行去。射出的箭,在飞行中,能够做到羽头高而镞低,最终射中目标,难度极大。飞行的箭如果呈现羽头高镞低,由于地心引力,往往射程不会很远,距离目标稍远些,箭早落地,不易命中。这就要求射手拉弓满弦,弹出力大,箭飞快速,才能见效。

襄尺,要求射箭拉弦的姿态正确,平稳坚定。拉弦时,右肘保持在一个水平面上,在胳膊上能放一碗水。有此功夫,射出的箭,才不会偏离方向,提高了命中率。

7 计算成绩的方法

计算比赛成绩,主要在第二番和第三番射两轮进行。第一番射是习射,不计成绩。具体的计算胜负的方法是:    如果射中箭靶,负责计算成绩的有司,就抽出一支筭筹丢在地上。上射的筭筹丢在右边,下射的筭筹丢在左边。如此这般,三耦全部射毕。

在三耦及主宾耦全部射完后,有司开始统计左右射的筭筹数量,先数右面那一堆筭筹,以两根筭筹为一“纯”,右手一纯一纯地数到左手上;取满十纯则作一堆,纵向放在盛筹器的西侧;再取满十纯时,就另作一堆放置。剩下的筹,如果是双数,就按“纯”为单位,横向放在十纯一堆的西侧;如果是单数,则要把零单的筹竖向放在“纯”的西侧,使总数一目了然。然后数左获的筭筹。释筹者拿着胜方净胜的筭筹向宾报告比赛结果。如果是右获一方胜,就说:“右贤于左”。如果是左获一方胜,就“左贤于右”。净胜数如果是双数,要以“纯”为单位报告;如果有单数,则在纯数之后再报单数。如果左、右获筭筹的数量相等,就从双方的筭筹中各取出一支报告宾,说:“左右钧”。

8 射礼活动中的安全问题

射箭运动本身有一定的危险性,箭在射出后飞行速度很快,贯穿力较强容易伤人,尤其是报靶者最易受到误伤。因此,在射礼活动中,应特别注意安全。一方面报靶者藏身的“乏”需放在安全位置,报靶者必须在活动中全神贯注,防止受到意外伤害。必要时,可将乏置于正常射角所无法达到的位置。另一方面,组织者应教育射者,注意保护他人安全,按照程序射箭,不得乱射,尤其在获者取箭时严禁引弓发射,更不允许有意惊吓甚至伤害获者。总之,射礼本质上是一种文明礼仪,在安全方面出现问题是绝对不应该的。

9 射礼与射义的学习揣摩

不研究和揣摩射义,射礼就变成了单纯的表演、竞赛和游戏,我们复习射礼就失去了意义。射礼中值得继承和思考的精神内涵很多,比如:

儒家把射礼作为正心修身、反躬自省的一种方式。《射义》说:"射之为言者绎也,或曰舍也。绎者,各绎己之志也。故心平体正,持弓矢审固;持弓矢审固,则射中矣。"意思是说,所谓射,是寻绎的意思。射者身份各不相同,但都应在射礼的过程中寻绎自己的志向。只有心气平和,体态正直,紧握弓箭,瞄准目标,才有可能射中。《射义》还提出,无论是做父亲的、做儿子的,还是做人君、人臣的,都要把箭靶作为自己的道德标准来射。尽管同用一个箭靶,但各人所要命中的道德目标却各不相同。射鹄的过程,就是反复内省、存养、进取的过程。因此,孔子说:"发而不失正鹄者,其唯贤者乎!"(《射义》)

儒家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第一位的。人生不会一帆风顺,如何面对待失败,培养起百折不回的毅力,从失败走向成功,可以从射礼中得到体悟。《射义》说:"射求正诸己,己正然后发,发而不中,则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射箭的成败,关键在于能否调整好自己的体态和心志。发而不中中,根本原因在于自身,不要怨天尤人,尤其不要埋怨射中者,而是要"反而求诸己",反躬自问。

“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人在社会中生存,就必然会与他人之间出现竞争,如果没有健康的竞争心态,就很容易引发恶斗、影响社会安定。如何处理这类问题,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孔子认为,人只要注重提升精神境界,自然就会淡泊名利,平心静气地对待竞争。他说:"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其争也君子。"(《论语•八佾》)意思是说,君子以修身进德为本,所以不妄与别人争高低。如果一定要说有所争,那就是比射了。比射要分胜负,输了要当众饮罚酒,所以君子在比赛中要力争胜利,但在比赛时,却是处处与对手揖让而升,下来后一起饮酒,这就是君子之争。尽管射礼是一种计算胜负的礼仪,竞争激烈,但颇有些"友谊第一"的意思。儒家的这一思想,在东亚文化圈中有着重要影响,就我们今日所见,日本、朝鲜的相扑、跆拳道等传统竞赛项目,在比赛之前,双方都要作揖或者鞠躬等,互致敬意,比赛结束时也是如此,正是古代射礼君子之争的遗风。

礼失求诸野,华夏射礼已经绝迹,而在日本与韩国,这一古老礼仪与人文体育活动仍然生机勃勃。韩国人在弓道活动中总结了所谓《弓道九戒训》和《执弓八原则》,多是源自儒家经典成句,可作参考:

《弓道九戒训》:仁义德行 诚实谦逊 自重节操 礼仪严守 廉直果敢 习射无言 正心正己 不怨胜者 莫弯他弓

《执弓八原则》:共察地形 后观风势 非丁非八 胸虚腹实 前推泰山 发如虎尾 发而不中 反求诸己 

10 实践型射礼的示意图解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4-23 3:24:07编辑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06-4-14 01:13:44 | 显示全部楼层
★实践型射礼的具体程序:
  
  ①备礼:做好举礼的各种准备工作。布置好场地,组织好参礼及观礼人员。把弓、箭、筭筹等器具搬到西堂下陈设好。司射、有司、射者在西堂下面向南列队站好。获者就位。主人在场地外迎接宾的到来。
  
  ②迎宾:宾至,主人迎上,相互行揖礼入场登堂而立。
  
  ③开礼:司射自堂西取弓及箭,登堂报告宾,“弓矢既具,有司请射”。宾辞让,对曰:“某不能。为二三子。”许诺。司射踏在阶上,东北面告于主人,曰:“请射于宾,宾许。”请注意,射礼全过程中,司射都需挟乘弓矢。如果弓箭匮乏,可不做强求。
  
  ④配耦:司射把六名射者,将射艺相近者两两配合为一组,一共三组,分别称为上耦、次耦、下耦,是所谓"三耦",每耦有上射、下射各一名。
  
  ⑤纳射器:就是司射命令射者取纳弓箭用具。司射下阶,面向西命射者“纳射器”。上耦两人取各取弓一把,箭四只。
  
  ⑥倚旌:就是司射命令获者以旌旗为射者指示靶心的位置。司射命获者,“倚旌于侯中”。获者把旌旗倚靠在侯的中央,为全场指示箭靶中心的位置。司射命令三耦:“依次而射,不得杂越!”上耦脱去左手的外衣衣袖,在右手拇指上戴上钩弓弦用的扳指,在右手臂上套好护臂,左手执弓,右手的指间夹一支箭,另外三支插在腰带中。
  
  ⑦诱射:即司射为众射者做示范。这其中有详细的礼节过程:由堂西行揖礼,然后进。到阶下时,北面行揖礼。踏上阶,揖。走上堂,揖。先将左足踩到射位符号上,面朝西,再扭头向南,注视靶的中部,表示心志在射箭,然后俯身察看双足,调整步武,最后开弓射箭,直至将四支箭全部射完。获者在其射完后,自乏后出,把箭取回,插到堂西的箭架上,然后返回原位。
  
  ⑧一番射:第一轮射。第一番射是习射,所以不管射中与否,都不计成绩。上耦的两位射手上堂射击,按照司射的要求在射位站好,目光盯住靶心,等待司射的命令。司射在堂下命令道:“无射获,无猎获!”(意思是,不许射伤报靶者!不许惊吓报靶者!)上射向司射行礼后射击,射出一箭后,再从腰间抽出一支箭搭在弦上,然后由下射射。如此轮流更替,直到将各自的四支箭射完。报靶者扬声向堂上报告射中的结果。接着,上耦下堂,次耦上堂,双方在西阶前交错时,相揖致意。(详细的礼节见前述礼仪要求部分)次耦习射的仪式与上耦相同。最后,次耦下堂,下耦上堂习射。至此,司射上堂对宾行揖礼,禀告宾:“三耦座射”(意思是三耦都已射毕)宾行揖礼还。
  
  ⑨二番射:第二轮射。第二番射是正式比赛,要根据射箭的成绩分出胜负。参加者除三耦之外,还有主人和宾。主人与宾配合为一耦,主人担任下射,以示谦敬。
  
  首先由三耦比射。司射命令上耦开始射击。两位射手相互拱手行礼后上堂,报靶者迅速离开靶位。司射宣布说:“不贯不释!”(凡是没有射穿箭靶的,一律不计成绩!)两位射手象第一番射时那样轮流开弓射箭。如果射中箭靶,负责计算成绩的有司,就抽出一支筭筹丢在地上。上射的筭筹丢在右边,下射的筭筹丢在左边。如此这般,三耦全部射毕。
  
  接着是由宾与主人配合成的耦上堂比射。比射的程序以及计算中靶次数的方法,与先前一样。射毕,有司拿起剩余的筭筹报告宾:“左右卒射”(左右射都已射完)然后,有司开始按照前面《计算成绩的方法》一节所介绍的方法,统计最后成绩并向宾报告。
  
  最后是罚酒及献酒环节。司射命令三耦和主宾耦:“胜者皆袒决遂,执张弓。不胜者皆袭,说决拾,却左手,右加弛弓于其上,遂以执弣。”(意思是,胜方射手脱去左袖,戴上扳指,套上护臂,手执拉紧弦的弓(表示能射)。负方射手穿上左衣袖,脱下扳指和护臂,将弓弦松开。)各耦射手先后上堂,负方射手站着将罚酒喝完,再向胜方射手拱手行礼。司射酌酒向报靶者献酒,并到靶前的左、中、右三处致祭。司射酌酒向堂下释筹的有司献酒。第二番射至此完成。
  
  ⑩三番射:第三番射的过程与二番射基本相同,只是比射时有音乐伴奏。乐工演奏《诗经•召南》中的《驺虞》,乐曲的节拍,要演奏得均匀如一。司射在堂下宣布:“不鼓不释!”(不按鼓的节奏射箭的,不得计数!)三番射与二番射的程序相同,先由三耦比射,然后主宾耦比射。凡是应着鼓的节拍而射中靶心者,有司就抽出一支筭筹扔到地上,最后将比赛的结果禀告宾:胜方赢若干筹,或者是双方射平。三耦、宾、主人顺序上堂,负方射手喝罚酒。三番射至此结束。
  
  ⑾旅酬:是射礼的余兴节目,古礼要求从身份高的人开始,依次向下进酬酒。我们建议,不分身份等级,参礼者相互敬茶或水。敬饮之前需相互行揖礼,乐队循环奏乐以助兴。
  
  ⑿送宾:宾起身告辞,走到西阶时,乐工奏《陔》的乐曲。宾出场地,参礼者皆相随,主人在门外以再拜之礼相送。然后,所有参礼人员相互行揖礼告别。最后,主人组织有关人员收拾器具、打扫射礼场地。
  
  至此,实践型射礼结束。
  
  丙戌年春三月十二,西历2006年4月9日,在北京人民大学重现了失落已久的传统射礼。该射礼以乡射为底本,依据条件而增减损益。毕竟,华夏儿女有数百年没有抚摸过祖先留下的弓箭了,形式未免简陋,而用心至诚,以待华夏衣冠与礼乐文明的重新回归。立德正己、礼乐相和,作此文,以示纪念。
发表于 2006-4-14 10:54:15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感动...
 楼主| 发表于 2006-4-16 18:27:5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用拜读,正坐着读就可以了
 楼主| 发表于 2006-4-23 04:24:05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笑非指出几处错误:

1.获者所在的“乏”位置应在“候”的右前方,即西方;

笑非 :“释获者坐设中,南当楅,西当西序,东面。获者由西方,坐取旌,倚于侯中,乃退。可知获者、释获者在西侧。

另,我又查了《明史》,有“凡射时,置乏于鹄右。乏又名容”图中已改正。

其节,天子以《驺虞》为节,诸侯以《狸首》为节,卿大夫以《采?》 为节,士以《采繁》为节。《驺虞》者,乐官备也;《狸首》者,乐会时也。 《采?》者,乐循法也;《采繁》者,乐不失职也。

故乡射唯用采蘩。(已改正)。

另弓道(也就是侯与射位的距离),也是有等级的。  射礼盖周时选举之制,一如汉代查举,宋明科举。

详细资料我没有查到。《明史·志第二十三·礼十一(军礼)·大射》:“其官府学校射仪,略仿大射之式而杀其礼。射位初三十步,自后累加至九十步。射四矢,以二人为耦”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4-23 4:26:04编辑过]
发表于 2006-4-25 19:44:30 | 显示全部楼层
从风妹妹,可以为往圣继绝学了,佩服佩服
发表于 2006-5-26 00:45:47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上说的好 我来补遗 即错误的出现和补救 望大家借鉴 因为射也是君子之道的修习,所以以下文字对修身也有提示的

(一)站立动作容易出现的问题及其处理方法</P>

1、两脚站立不稳
两脚站不稳,则全身感到无力,出现这种情况时运动员会感到脚底不实。

处理方法:
将整个身体位置摆正,站稳以后,做提踵动作,重新站立,使全身各关节及两脚站得更加扎实。

2、身体重量移向脚跟
这样会造成身体后仰,导致力量“内合”。

处理方法:
一是要体重平均落于两脚之上,重心略前移,前脚掌用力稍多一些。二是在举弓和开弓过程中防止身体后仰,将身体的重量平均保持在两脚之上。

3、两脚用力不等
出现这种错误后身体会产生左右倾斜,破坏两臂的对称用力。

处理方法:
一是注意保持最初的站立姿势,二是要特别注意在举弓和开弓过程中身体位置的变化。在举弓时,由于两臂姿势的改变,身体重心也会发生变化,由此会引起体重移向一侧,同时也会引起身体姿势的变化。在开弓时往往会出现这种现象:随着拉距的不断加长,身体重心也往往会移向拉弓一侧,所以在举弓和开弓过程中应特别注意保持身体的正中位,使体重始终平均落于两脚之上。

4、没有固定的站立位置和站立方法
有的射者在起射线上没有一个固定的站立位置,有的射完一支箭后两脚总要动一下,甚至在举弓后两脚都在动;有的两脚站立姿势不固定,一时这样、一时那样。这都是一些错误动作和不良习惯,应坚决纠正。因为两脚站立姿势和站立位置改变,身体姿势也必然跟着发生变化,这样就无法形成良好的动力定型。

处理方法:
在起射线上应有自己固定的站立位置和站立方法,以保证站立姿势的一致性。

《推弓动作》

1、采用低推弓方法的射者容易出现的错误

(1)推弓的着力点不是在桡腕关节中部而是到了下部,形成了手掌的根部推弓,使推弓的着力点远离了弓的中心部位。这样在发射时弓不能平行地弹出,而是弓的下部分先弹出,影响了箭的正常飞行,易造成箭偏高。

(2)推弓的着力点变化虽然不大,但用力的方向发生了变化,不完全是水平用力,而产生了一个向下压的力。这样在发射时弓不是平行的弹出,而是弓的上半部先弹出,形成了弓“点头”的错误的动作,影响箭的正常飞行,易造成箭偏低。

处理方法:
一是要注意最初的推弓,做到对位推弓。而是开弓后要始终保持水平方向用力,防止出现推弓手上推和下压的力。

2、屈指肌参与握弓的错误动作
屈指肌参与握弓,时整个推弓手变得十分紧张,这不仅影响到推弓手本身的正确用力,而且会影响到整个持弓臂前撑用力,易造成持弓臂回缩的错误动作。

处理方法:
推弓手的屈指肌不仅不要参与工作,而且要做到最大3、持弓臂前臂的前端过伸地进入弓的平面限度放松,手指既不要用力弯曲,也不要用力伸直。

3、持弓臂前臂的前端过深地进入弓的平面,弓把位于前臂纵轴的左侧,使桡腕关节中心部位离开了弓的中心部位。这样推弓比较省力,可是它改变了持弓臂的用力方向。

处理方法:
首先是要做到对位推弓,其次是保持好前撑直线力的用力方向。应采用“握弓”的方法,否则弓在撒放和发射过程中会在手里乱跳,影响箭的正常飞行。即使是采用“握弓”也是以推为主,以握为辅。如果握的太紧,对持弓臂的前撑用力和箭的飞行都有不良影响。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5-26 0:48:01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0 20:24:29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I>朱雀清明</I>在2006-5-26 0:45:47的:

以上说的好 我来补遗 即错误的出现和补救 望大家借鉴 因为射也是君子之道的修习,所以以下文字对修身也有提示的

(一)站立动作容易出现的问题及其处理方法

1、两脚站立不稳
两脚站不稳,则全身感到无力,出现这种情况时运动员会感到脚底不实。

处理方法:
将整个身体位置摆正,站稳以后,做提踵动作,重新站立,使全身各关节及两脚站得更加扎实。

2、身体重量移向脚跟
这样会造成身体后仰,导致力量“内合”。

处理方法:
一是要体重平均落于两脚之上,重心略前移,前脚掌用力稍多一些。二是在举弓和开弓过程中防止身体后仰,将身体的重量平均保持在两脚之上。

3、两脚用力不等
出现这种错误后身体会产生左右倾斜,破坏两臂的对称用力。

处理方法:
一是注意保持最初的站立姿势,二是要特别注意在举弓和开弓过程中身体位置的变化。在举弓时,由于两臂姿势的改变,身体重心也会发生变化,由此会引起体重移向一侧,同时也会引起身体姿势的变化。在开弓时往往会出现这种现象:随着拉距的不断加长,身体重心也往往会移向拉弓一侧,所以在举弓和开弓过程中应特别注意保持身体的正中位,使体重始终平均落于两脚之上。

4、没有固定的站立位置和站立方法
有的射者在起射线上没有一个固定的站立位置,有的射完一支箭后两脚总要动一下,甚至在举弓后两脚都在动;有的两脚站立姿势不固定,一时这样、一时那样。这都是一些错误动作和不良习惯,应坚决纠正。因为两脚站立姿势和站立位置改变,身体姿势也必然跟着发生变化,这样就无法形成良好的动力定型。

处理方法:
在起射线上应有自己固定的站立位置和站立方法,以保证站立姿势的一致性。

《推弓动作》

1、采用低推弓方法的射者容易出现的错误

(1)推弓的着力点不是在桡腕关节中部而是到了下部,形成了手掌的根部推弓,使推弓的着力点远离了弓的中心部位。这样在发射时弓不能平行地弹出,而是弓的下部分先弹出,影响了箭的正常飞行,易造成箭偏高。

(2)推弓的着力点变化虽然不大,但用力的方向发生了变化,不完全是水平用力,而产生了一个向下压的力。这样在发射时弓不是平行的弹出,而是弓的上半部先弹出,形成了弓“点头”的错误的动作,影响箭的正常飞行,易造成箭偏低。

处理方法:
一是要注意最初的推弓,做到对位推弓。而是开弓后要始终保持水平方向用力,防止出现推弓手上推和下压的力。

2、屈指肌参与握弓的错误动作
屈指肌参与握弓,时整个推弓手变得十分紧张,这不仅影响到推弓手本身的正确用力,而且会影响到整个持弓臂前撑用力,易造成持弓臂回缩的错误动作。

处理方法:
推弓手的屈指肌不仅不要参与工作,而且要做到最大。

3、持弓臂前臂的前端过伸地进入弓的平面限度放松,手指既不要用力弯曲,也不要用力伸直。持弓臂前臂的前端过深地进入弓的平面,弓把位于前臂纵轴的左侧,使桡腕关节中心部位离开了弓的中心部位。这样推弓比较省力,可是它改变了持弓臂的用力方向。

处理方法:
首先是要做到对位推弓,其次是保持好前撑直线力的用力方向。应采用“握弓”的方法,否则弓在撒放和发射过程中会在手里乱跳,影响箭的正常飞行。即使是采用“握弓”也是以推为主,以握为辅。如果握的太紧,对持弓臂的前撑用力和箭的飞行都有不良影响。

实践经验啊,好哇。我只会纸上谈兵和小时候用土弓瞎玩乱撞[em04]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0 20:26:02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红尘道人</I>在2006-4-25 19:44:30的o(︶︿︶)o 唉:</B>
从风妹妹,可以为往圣继绝学了,佩服佩服</DIV>

哼,终于露脸了,师兄的赞赏我打对折收下吧[em01]
发表于 2006-10-11 20:47:18 | 显示全部楼层
<P>很好!先支持一下!</P>
发表于 2006-11-5 11:23:59 | 显示全部楼层
<P>支持,支持这么多典籍翻出来真不容易,还是人多力量大啊。大家一起努力效果确实很好啊。</P>
发表于 2006-12-4 22:24:10 | 显示全部楼层
<P>从风真棒</P>[em17][em17][em17]
发表于 2007-1-4 20:21:12 | 显示全部楼层
射礼虽好,但做这个礼,难度太大,不会射箭啊~~~
发表于 2007-1-13 23:39:25 | 显示全部楼层
<P>好复杂啊.现在人都忙着赚钱,没有空啦</P><P>口号是:赚钱赚到赚不动!</P>
发表于 2007-1-21 13:46:3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好文!!
发表于 2009-8-5 16:21:11 | 显示全部楼层
感动的不得了,但骑射太难了吧
发表于 2009-8-6 22:40:55 | 显示全部楼层
国人的礼仪,不知还能走多久?或许,早已消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 鲁ICP备11028298号 )

GMT+8, 2024-11-24 18:31 , Processed in 0.08079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