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0199|回复: 70

内家拳旧闻(转载点故事给大家看着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9-13 19:21: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里的事情多数是前清民国年间的武林旧事。涉及了几乎我知道的全部拳种。并涉及很多当年的高手,有的直到今天仍然如雷贯耳。

故事的整理者是某热爱传统武术的票友。为整理这个系列花了很多心思。文章最初是在小圈子里流传。因为写得精彩就被传播出来,其中提到的很多前辈的不为人知
的事情,还曾经引起过武林中不小的冲突。大家一看而已。万勿因此而引起不必要的争论。如果得罪了论坛里的朋友,还请宽恕则个。



 楼主| 发表于 2006-9-13 19:21:55 | 显示全部楼层
瀛人叙述:
    1. 杨少侯自杀海上.关于杨少侯自杀,在陈微明的<<海云楼集>>中有明确记载
.那么杨少侯为什么自杀呢?是因为有几位国术馆的教师通过李景林约好了杨少侯,
要与杨进行切磋交流.时杨已68岁,虽名气很大,但真打起来已力不从心.杨少侯是很
要面子的人,事先请人试了回手,确感非常吃力.由于答应李的事又不好回绝,为了保
全杨家太极的名声,于是选择了杀身成仁.
    2. 郝 ?趿实咕┏?民元郝维祯来京,遭杨健侯冷遇,在京城站不住脚,于是去
了天津,去访李存义和李瑞东,在河北公园李存义的徒孙李玉琳向郝请益,试了回散
手.郝维祯竟不能胜.于是又折回北京,斯时盘缠用尽,病困交加,潦倒在宣武门,几于
毙命.后经人救助才终于得以返乡.
    3. 吴鉴泉汗颜西子湖.民国十八年,杭州举办国术游艺大会,吴鉴泉应邀为评委
,同时作为表演员表演太极拳,时评委副主任褚民谊是吴的学生,吴颇得意,评判时对
朱国禄的拳击打法颇有微辞,认为朱的打法不和于国术.时朱国禄之胞弟朱国祯邀吴
与自己作一对上台一较,朱国祯称:我只用国术,不用拳击,看能不能赢你.朱站在台
上三次邀吴,吴不敢应.时值深秋,而吴竟汗流满面,双手微颤.后经李景林与陈微明
调解,才作罢.
    4. 陈照丕动口不动手.国术馆有摔跤名家杨法五,生得虎背熊腰.闻陈谈太极拳
以轻破重之高论,欲与陈一拭,陈远避之.一日陈教拳时,杨又至,立于一旁.陈望见,
立刻解散学员.至杨前顿首曰:"您总得让我混碗饭吃,我不敢在您跟前练拳,可您总
得让我有个说拳的地方吧."
    5. 武术家也是普通人,真正修养高深的没有几位.1979年在京的老武术家在西
单聚会,由于文革后很多武术界的老人儿很久都没见面了,一般见了面都客客气气.
都相互称对方为"某老师".孙剑云看见吴图南向吴打招呼说:"吴老师您来的早啊."
吴回答道:"我在等你那,干闺女."孙剑云反映可是真快,立刻跟了句:"哎,你这干孙
子,怎么几天没见,跟姑奶奶开起玩笑来了!"吴图南站在那儿尴尬地笑了笑,没敢再
说话.旁边不知是谁说了句:"真是自取其辱." 往事历历在目,讲出来是想说明今天
的人不要被故事和文字异化了.

包不同叙述:
    汪佩琴说“(马岳梁老师)一足着地,以金鸡独立之势,用少腹迎着三十来岁
    汪佩琴说“(马岳梁老师)一足着地,以金鸡独立之势,用少腹迎着三十来岁
青年拳师的双推掌。双方相持不到一分钟,这位推人的小伙子满头大汗,脸上神色
显得十分尴尬,而八旬老人依然是单足着地,神态自若。”青年说:“我在推马老
师少腹时,只觉得他腹中有一股气在跟着我的手转,只要我一用力,这股气就会聚
到用力处,使我的力在圆形的气团上滑过去。”马老师还曾在香港以金鸡独立之势


skate评述:skate初学杨式太极拳时,所接触的书籍文章无不是说杨式拳如何如何
厉害,如何如何天下无敌,杨少侯乃是杨家第三代中功夫最精纯者,但其自杀一事
一直是个迷。如瀛人先生所言为真,则殊为遗憾,须知李存义晚年在山东也曾经栽
过,但也无损其一世名。
 楼主| 发表于 2006-9-13 19:22:23 | 显示全部楼层
1. 《<a href="http://www.fifid.com/search/%E6%AD%A6%E5%BD%93?src=yb_qsal&amp;utm_source=yb_qsal&amp;utm_medium=link&amp;utm_content=post" target="_blank" >武当</a>》2000年11期有篇文章,万籁声自述和  澄甫交手始?,结论是时
年40岁的杨技击功夫平平,不是年方26岁的万籁声的对手。况且万在历届国术擂台
赛中成绩也只是处于中游。

瀛人叙述:
    2. 陈微明专攻杨家太极是有原因的.民14年春,陈因冯玉祥逼宫,辞了清史馆篡
修一职.愤然南下海上,于是创"致柔拳社",并在报上登广告招收学员.在陈登的广告
里是要教授形意八卦太极三拳的.后来陈独教杨家太极,是因为在致柔拳社的开幕典
礼上,应邀前来的孙存周跟这位陈老翰林开了个玩笑,孙存周对陈微明说:"你这位老
翰林都下海了,我们跑哪儿弄饭吃去?"孙存周本意是捧陈微明的场,意思是说他懂拳
,可话未达意.使陈微明产生了误会.陈微明想我跑到上海来让老师的儿子没饭吃,这
怎么行?于是从此陈微明在"致柔拳社"只教杨家拳不教孙家拳,于是自然也就不教形
意八卦了.李雅轩在杨家太极的传人里算是够胆的,他参加了杭州的国术游艺大会,
虽然连输了两场被淘汰,但敢上去已属不易.至于很多人为什么最后练到太极拳上来
,并不是因为太极拳有多么突出的技击作用,而是因为太极拳是个研究道理的拳,更
是个适合老年人修身养性的拳.所以拳术家上了岁数后多转练太极.其实,我本人也
是个练了一辈子太极的,我举几个例子是想告诉人们不要迷信太极拳,不要听信那些
不切实际不合事实的有关前人的传闻.
    3. 李雅轩书中的那个说法是3分实7分虚。所谓3分实是李雅轩确实考入过中央
国术馆。所谓7分虚,第一,  澄甫从未做过中央国术馆的教务长,也不可能被张
之江请去做教务长,因为那时中央国术馆还没有教务长这么的职称。中央国术馆成
立时设有少林门和武当门,没有设教务处也没有教务长。后来馆内闹起了门派冲突
,而且愈演愈烈。于是在1928年底取消少林、武当两门,设立教务处,教务处处长
是朱国福。第二,  澄甫在世时很少与门外人比武。杨澄甫教人多强调太极拳的健
身效果,当时  澄甫吃的不是技击这碗饭,而是健身这碗饭。说  澄甫是技击名家
,这种说法当时很少听到。  澄甫曾先后在江苏国术馆担任一等教习和浙江国术馆
担任过教务长,时间都很短。原因就是  澄甫基本不?外人比手,而在国术馆与人
比手是天天都少不了的。杨很不适应。杨澄甫在江南的名声主要靠两个人的宣传和
抬举,一个是陈微明,陈微明为  澄甫著书,使杨家太极拳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
。另一个是黄元秀,黄元秀通过练杨家太极拳治愈了他的肺结核,黄元秀在军政界
颇有些影响,  澄甫能去浙江国术馆当教务长便是黄元秀力荐的,黄元秀是浙江国
术馆的董事,在浙江影响很大。

纯阳叙述:
李存义.褚桂亭生于1893年死于1977年,终年84岁.褚桂亭一生轶事颇多.褚桂亭虽拜
在  澄甫先生门下,但  澄甫并不喜欢他,因为他不会捧场.杨最喜欢的弟子是陈微
明,武汇川和董英杰.其中陈微明与杨最交厚,他们是半师半友的关系.杨家的太极所
以能够普及,实得力于陈微明先生的宣传与研究.杨门内多推崇武董二人,而实际动
手功夫,褚桂亭却在他二人之上.


skate评述:  澄甫的推?功夫被李雅轩等人说得神乎其神,skate多年来一直以为
杨的功夫在当时天下无敌,现在看来大谬矣。虽然  澄甫为一代太极宗师,其定型
的杨式太极大架如行云流水,极具观赏和健身价值,但是并不能由此证明甚至夸大
  澄甫在技击方面的实际?诣。
 楼主| 发表于 2006-9-13 19:23:09 | 显示全部楼层
瀛人叙述:
    练拳的一般说来比不练拳的多少要灵便些。但要称什么技击名家、什么精技击
,恐怕就有个标准问题了。据我所知,杨澄甫、吴鉴泉、陈发科等可以称为武术名
家,但很难称得上是什么技击名家。技击名家至少要符合两个条件:硬条件是在擂
台比赛中名列过前茅。软条件是在擂台下赢过不少有名的练家子,但不是自吹出来
的而是历史上确有所载。就杨澄甫、吴鉴泉、陈发科来说都不具备这两个条件。至
于精技击,则更是说明其技击造诣非一般同道所能及的。堪称精技击的,一般是指
能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技击高手。以吴公仪的技击水平是无论如何也谈不上什么精技
击的。吴公仪至多可以算是略懂技击而已。太极拳是个好东西,但它的好处主要是
在明理、健身与修身上。硬要说它有什么技击特效,那就只有去吹肥皂泡了。最近
在“武林”杂志上看到了一篇童旭东先生的文章,其中谈到了太极拳的技击问题,
谈的很有见地,很有水平,这样好的文章实不多见。真能把童先生的这篇文章读懂
了,也就能明白太极拳在锻炼上是起什么作用的,同时也就能明白,为什么说武术
家与技击家是有联系的但又不是能划等号的。
    技击的成就七分在人三分在艺。古往今来莫不如此。技艺的品位在于其是否能
合于理。术合于理近于道则不分优劣。从这点上讲形意八卦太极皆为上品之选。若
单就技击而言,形意考究发力之道,发力乃技击之基础,故用于技击似更直接。所
以近百年来善技击者多出自形意一门。但太极、八卦于技击上也各有独到之处,只
因其特点不是技击术之基础,故纯修太极、八卦而不及其他者,欲成就技击难矣。
人言马贵只练八卦不及其他,其实马贵兼练少林罗汉拳,其拳路不仅有转圈,更有
直趟,出手甚硬。真正的技击大家非博采众长不可。民17之国术国考、民18浙省、
上海两次国术大赛其名列前茅者多为内外家兼修。其中尤以练少林、形意、查拳、
通背、摔跤者为众。他们所兼修之太极、八卦,也只是孙氏太极、孙氏八卦,也就
是经过孙先生改善了的太极、八卦,与老谱的太极、八卦已有出入了。傅钟文先生
讲:孙先生在世的时候,就被世人视为神一样的人物。傅先生说,当时有名的技击
家大多拜在孙先生门下。但到底 锸 拳好在哪里,我没练过,所以也说?出来。而
我所认识的一些孙先生的弟子,都是原来就有其他拳术的基础,后来又得到过孙先
生一些指点而有成者,如李玉琳先生等。他们的拳大多很杂,很难说哪一手是谁的
,哪一手又不是谁的。任何一门艺术都有绝顶天才,孙先生就是技击艺术的绝顶天
才。但天才的弟子不一定还是天才。不是天才的师尊也不一定就教不出天才。没有
当过状元的师傅有可能教出当状元的徒弟,同样,得过状元的师傅不一定就有当状
元的徒弟。彼一时,此一时。不能由彼及此,也不能因此非彼。还是就事论事的好


    孙剑云、尚济、马岳梁都不是职业拳家。一些真正的拳家解放后很少出头。象
孙存周和许延曾都是身怀绝艺者。但又有谁去研究他们的艺业和事迹呢?自1956年
国家体育领导部门开始反唯技击论后,有真正能耐的拳家更是很少露头了。我并不
否认孙淑容、马岳梁他们在太极拳方面的造诣,但是他们在拳术上的实际功夫是根
本无法与尚云祥相提并论的。尽管他们比尚云祥活的年头长,但这只能说明他们养
生有道而已。

skate评述:虽然技击是内家拳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但也不是全部。许多成
名的或享有高寿的拳家都不是技击高手。而许多技击高手的惊人绝技一生也难得用
几次,终生默默无闻。这点学拳者不可不知。
 楼主| 发表于 2006-9-13 19:23:29 | 显示全部楼层
包不同叙述:
    许延增是醉鬼张三的徒弟,和他同室学艺的还有王卓然等六人。其子许维仁功
夫也很好。张烈就说,他见过拳家无数,只有许维仁和孙存周是真正懂拳的。孙存
周先生功夫是好,只是有点生不逢时,可惜!现在几乎没什么人提起他们了,只有
童旭东写过一点关于孙存周的文章。有人说孙存周曾战胜过王芗斋,也不知是真是
假,这一点还被王的后人们大骂,说是无中生有,自高身价。现在就是这样,真是
有本事的不露头,知道史实的也不愿说,门把的倍儿紧,你怕什么!?谁知道你是
谁呀!现在真正的拳家也是多得很哪,如宋光华、李桂昌、骆大成、牛宝贵、邸国
勇、余永年、孙剑云、 罱 霞等,这只是现于世者,还有不出名的隐者,就更不可
计数了。

纯阳叙述:
    许维仁是有真功夫的。文革前他在东单那边儿推个小车卖冰棍儿。其实他家里
很有钱,应该说是祖产。许维仁因手上有块白癜疯故在武林中有“花手许维仁”之
称。许维仁本来瞧不起形意拳,认为没什么用。许维仁本身的份儿大,他不仅力量
大抗击打能力强而且柔韧性极好也非常灵活。他身材硕大但能钻在八仙桌下打拳。
后来许维仁与西四澡堂子李梦更交了回手,挨了李梦更一记暗劲骀拳。三天才回过
劲儿来。于是知道李的形意拳劲道非同一般。他常去找李梦更切磋交流,对李颇服
。这是我所知道的许维仁唯一钦服的人。近来有人撰文说许维仁与崔毅士切磋如何
如何,其实论实际工夫崔毅士远非许的对手。可惜的是文革中许杀了抄家的红卫兵
然后自己刨腹自杀,李梦更则更惨生生地被红卫兵给折磨死了。

同道叙述:
    有些真正的高手,由于宣传的原因后人不知道,而一些本来并非高手的拳家,
被其后人吹捧成为高手。于是在后人中产生高手不见面的印象。其实,高手间大多
数都是有过交流和切磋的。比如,刘百川与杜心五就动过手。赵道新和万籁声更是
多次参加擂台赛,但成绩都不理想。当年的一些真正的高手解放后却很少有人知道
,象朱国福、马承智、马裕甫、杨松山、郭长生、韩庆堂等都是高手,而且他们相
互之间更是没少动手。高手之间不比试,是文革后这二十多年的事。即使如此,梅
惠志和张旭初与王选杰还是动过手的,贾永安与崔瑞彬也动过手。当然梅、张、王
、崔、贾等算不算高手,还值得商榷,但他们至少还都是有名气的。

罗伊琼斯叙述:
    刘百川与杜心五、赵道新和万籁声当初的社会环境不同于当今,刘、杜是因为

万籁声的私怨而交手的,赵道新的擂台赛成绩怎么样我不清楚,但是万籁声是曾经
广州国术馆的馆长,国民党的少将军衔,但是解放以前的武术界的名人都是靠自己
的手段,师门的名气并不重要。但是现在的所谓名家大多数都是靠关系发家的,有
的是名师高徒、有的自己自封一个宗师、有的是官方认定的高手,自己的名气大但
是对于自己的手段没有多大了解,所以没有足够的信心保护自己的名誉。而且现在
不同以前的是官方没有认可你,你的功夫再好、手段再高还是没有办法立足于武术
界。所以不少有能力有实力但是没有师门背景,没有官方关系,即便打遍天下也没
有在发扬自己价值的可能。与其得天下武林朋友,不如闭门谢客的好。

skate评述:津门张烈是形意拳现存的高手中功力最为精深的数人之一,原居北京
,据说小时侯喜欢打架,十二、三岁时就能打得十几个大人到处乱跑,后拜孙存周
为师修习形意。但据门内的人说,张的功夫尚未到暗劲。如何才是暗劲功夫?刘伟
祥能做到落地无声而又踏碎青砖,是也。文革时期,武术和其它传统文化都遭到极
为严重的破坏,实乃中华民族的一大悲剧。
 楼主| 发表于 2006-9-13 19:23:55 | 显示全部楼层
内家拳旧闻5
    ---- 武学泰斗孙禄堂

瀛人叙述:
    孙禄堂先生独步武林五十年,平生未遇敌手。这在当时已是定论。用李玉琳的
话讲:形意拳主要是靠郭云深、李存义、孙禄堂三个人立住的。而八卦拳在董海川
以后主要就是靠程廷华、尹福和孙禄堂三个人,才在武林中立稳。至于太极,在陈
微明广传以前,其传播范围并不广。孙家的太极从不轻传,也没听说有谁只练孙氏
太极拳而不涉及形意、八卦。好象 锸 拳就必然包括孙氏形意?卦太极三家。我不
是练 锸先? ,深点儿的说不好。
    孙先生年轻时到处踢别人的场子,只要听说谁有功夫,不管对方辈份大小,孙
先生就一定要找到对方比试,一见高低。仅在保定、北京、天津一带被他踢倒的场
子就有五六十间,加上冀南燕北约有数百间。以后,孙先生名气超过了所有的人,
于是又变的非常谦逊了。由于孙先生成名很早,人们往往仅知道孙先生成名后待人
接物的情况。而对于孙先生早年的情况,反而有意无意地淡忘了。

单刀叙述:
    1934年「<a href="http://www.fifid.com/search/%E4%BA%AC%E6%8A%A5?src=yb_qsal&amp;utm_source=yb_qsal&amp;utm_medium=link&amp;utm_content=post" target="_blank" >京报</a>」评价“孙禄堂先生是我国太极拳界唯一的名手”说明当时陈、
杨、吴、武诸家宗师还不能与孙先生齐名。许禹生谈及孙先生时说:“南北拳家固
未见其匹也。”说明当时尚云祥也是无法与孙先生比肩的。解放以后,孙存周不出
山,孙剑云极谦逊。加之一些人,包括唐豪、顾留馨等利用孙门的谦虚,大肆宣传
其他拳派,有意无意的贬低了 锸先? 成就。造成诸门拳派在技理上似乎并驾齐驱
的幻象。我曾涉猎过多种拳派,根据我的体认,童旭东先生的评价基本上是客观合
理的。解放以来,在对一些历史人物的评价上是失当的。正因为如此,童旭东先生
才在撰写了一系列文章,以正本清源、拨乱反正。

包不同叙述:
    后人之所以达不到孙先生的武学成就是因为两个原因:一、社会环境发生了变
化,1900年程廷华先生死于八国联军的火器之下是给了人们很大的震动的。孙先生
后来教学也更注重拳术的教化功用。二、孙先生能达到这样的成就是和他勤学善悟
分不开的,打开《<a href="http://www.fifid.com/search/%E6%8B%B3%E6%84%8F%E8%BF%B0%E7%9C%9F?src=yb_qsal&amp;utm_source=yb_qsal&amp;utm_medium=link&amp;utm_content=post" target="_blank" >拳意述真</a>》,就可以看到他受过多少前辈的教诲,陈曾则的序中
说:述真就是述而不做的意思。除了前辈的指导,他还得到过许多朋友的帮助。他
一直研究不懈,精通了形意、八卦后,他还想研究太极拳,与杨澄甫换艺,但杨保
守,说还是各守其道。后来机会凑巧,才向郝为真学了太极。可以说具备了这种精
神,就算是入了别的行业,也会大有成就。孙存周曾受同门怂恿,问孙先生有什么
决窍,孙先生说我以为你懂拳了,看来还是不懂。言下之意就是拳术没什么决窍,
就是一个练字。孙先生处事是很谨慎的,认为僧、道、女子、小儿气纯,不轻易招
惹。前人之中,隐侠、高手甚多,董海川之师是谁?他的功夫当不低吧。杜心武不
出山,谁又知道徐矮子?

精武门叙述:
    关于"孙禄堂先生武功独步当时,超越前代"的评价,并非是孙门后人的吹捧,而
是对孙禄堂先生的实事求是的历史评价.如时任中央国术馆编审处处长的姜容樵先
生在其1933年出版的&lt;&lt;当代武侠奇人传--近50年国术家掌故&gt;&gt;一书中对孙禄堂先生
有这样的评价:"孙禄堂的八卦掌不仅为同辈人所望尘莫及,就是形意拳也是极尽其
妙.他的刀枪剑戟都比别人来得高妙,于是南北驰名,差不多压倒了那些老前辈,于是
人家就送他一个绰号叫做"万能手",也真称得起是盖世英豪."要知道姜容樵是张兆
东的弟子,当时很多老前辈和同道还都在世,有的甚至还与姜容樵在一起共事.姜容
樵先生以其中央国术馆编审处处长的身份是不能胡捧乱吹的.姜容樵也没有必要去
吹捧孙禄堂先生.因此,姜容樵对孙禄堂先生的评价反映了孙禄堂先生在当时武林中
的客观情况.那么,"盖世英豪"难道不是独步一人吗?!"压倒那些老前辈"难道不是超
越前代吗?!故这并不是孙门后人在自吹.此外,1934年1月28日的&lt;&lt;大公报&gt;&gt;评价孙
禄堂先生的武学造诣令"海内精技艺者皆望风倾倒."

skate评述:杨露蝉、董海川、李洛能分别将太极、八卦、形意练至最高境界,而
程连说:神乎哉!神乎哉!孙先生真是武学千古奇人。
 楼主| 发表于 2006-9-13 19:26:23 | 显示全部楼层
内家拳旧闻6
    ---- 孙禄堂学习太极拳

纯阳叙述:
    孙禄堂先生与郝维祯先生接触时,孙先生的功夫在郝维祯之上是事实.老"四民"的人都
知道.我师吴子珍先生曾谈起过此事.郝维祯先生初来北京时,是想借助北京体育研究社的影
响来发展他的郝式太极拳(解放后又被称为武式太极拳),因为北京体育研究社是当时北京教
习太极拳的主要组织,有一定的影响力.其社长是许禹生.许是杨健侯先生的弟子.于是,郝先
生以访乡友的名义,找到杨健侯,希望在体育社中也能传播,推广他的太极拳.但得到的是杨
健侯的冷遇.因此,许禹生也就不敢把郝维祯留在体育社.但许禹生觉得郝维祯的功夫确实是
好,后来就把郝维祯介绍到"四民武术社".
    "四民武术社"虽以形意拳为主,但也兼教八卦,太极,通背等.当晚,邓云峰先生请郝维祯
乘黄包车去外面酒馆吃饭,下车后郝维祯要付车钱,邓先生忙用手阻拦,没想到郝先生一卸力
,邓先生伸出去的手一时竟未能收回来.于是知道郝先生功夫不俗.饭后送走了郝先生,邓先
生就赶到孙先生家,告诉孙先生遇到了一位好手,并请孙先生第二天去"四民"与郝先生会会
.第二天孙郝见面,相互倾慕,谈得很投机,于是两人搭手,未想一搭手,孙先生即将郝先生放
出.郝维祯大惊失色,孙先生忙说:"这是按照您的说法走的劲."算是为郝先生打个园场,找
个台阶.郝维祯很吃惊,说:"真是奇了,怎么就几句话,您就胜过了我这几十年的功夫."于是
郝先生也就知道孙先生的功夫在自己之上.所以以后也就不到"四民"来了.据说曾去天津武
士会呆了几天,再回北京时,便染了痢疾.后来,孙先生见郝维祯不到"四民"来了,也很后悔自
己一时兴起赢了郝先生.因为那时孙先生正在研究拳术的合一问题.以后听说郝  祯潦倒在
京,便连忙将郝接到家中请医治疗.郝先生感其恩,无以为报,于是便将自己研究太极拳的心
得窍奥告于孙先生,以助孙先生对内家拳术合一的研究.因此,孙先生所以能将形意八卦太极
拳合一,这里也有郝先生的功劳.童旭东先生在今年&lt;&lt;武林&gt;&gt;第9期上对孙郝关系的介绍基本
上是符合史实的.
    有人认为,如果对方打不过我,我就没有向对方学习的必要.这种想法太幼稚了,是心
性不成熟的表现,此外也不合乎现实.我的许多弟子刚到我这儿时,已经是在全国散打比赛中
取得过很好的成绩了.若论技击实力绝对在我之上,但他们还是要拜我为师.目的是学习我形
意拳发力的一技之长嘛.我友夏伯华先生,他的很多学生一入学,就能把他打的鼻青脸肿.但
他们还是诚心诚意地拜夏先生为师,学艺.过去这种例子很多.不知现在的人为何心性变得这
般狭隘和幼稚.
 楼主| 发表于 2006-9-13 19:29:22 | 显示全部楼层
内家拳旧闻7
    ---- 国术大赛旧事之一

纯阳叙述:
    胡凤山曾是形意门风云一时的人物。29年杭州国术大赛采取分组循环双败淘汰
制。在进入到前六名时惟胡凤山全胜,没有败绩。在前面的循环赛上,虽然每个人
出赛的次数相近,但内容不同。因胡凤山赛前就是夺标大热门之一,因此为众矢之
的,遇胡凤山者无不竭力相搏。整个比赛过程中没有因为客套自动退场者。而朱国
录、曹砚海、章殿青和王子庆等皆有两场左右的相互礼让、未战自退的场次,当时
比赛密度较大,胡凤山体力消耗大于他人也是实情。这可由当时的大会汇编文件上
看出,该汇编材料在李天骥先生处我曾亲眼见到。此外,胡凤山受到朱国录和王子
。至于说孙先生为徒弟在比赛中的表现找说词则为无稽之谈,据  铸仁讲:此次比
赛孙先生的新老弟子在分组赛中出线者甚多,然而孙先生劝他早一点的弟子们不要
再打,把机会多留给新近入门的弟子,所以参加决赛的都是孙先生带了不到两年的
弟子。
 楼主| 发表于 2006-9-13 19:29:52 | 显示全部楼层
内家拳旧闻8
    ---- 内劲的功效

稀音叙述:
    内劲自有其独到的功能,这个功能是可以通过实证来检验的。否则,内劲这个
概念则无存在的必要。如何实证呢?62年孙存周先生去上海,亲朋故旧为老先生接
风,余师亦前往。斯时谈及内劲,众说不一,存周先生命众人抚其手臂或身体其他
部位,触者无不惊讶,谓之如电,有麻嗦之感穿流而过。余师疑之,亦求一拭,余
师按之稍重,未见存周先生有一丝动作,余师竟腾然跌出,心悸难挨。余师事后曰
:真如电击。故真内劲是一种功能态下的场效应,即能合于形,亦可脱于形而独立
存在,故完全可以通过实证来检验其真伪。七十年代初,汪永泉的弟子孙德善先生
投师者当即呕吐。孙德善看着地上吐出的东西说:你小子说话还挺实在。我并不赞
同孙德善先生对待投师者的这种做法,举这两个例子旨在说明内劲是有独到的功能
效果的,这种效果完全是可以显于外,而得以实证和检验。而并非仅仅是一种囤于
,然绝大多数经不住实证的检验。故凡谈内劲多有两种倾向,一为全盘否认。二为
虚幻迷离。此二者皆未得中道。
 楼主| 发表于 2006-9-13 19:30:11 | 显示全部楼层
内家拳旧闻9
    ---- 孙存周小记

童旭东叙述:
    孙存周先生(1893一1963年)是近代武术界具有极深造诣的实践家。只因未逢其
时,中年在民族生死存亡的抗战中度过,晚年又遇上武术运动受“左”的思想影响
,武术界不倡导对武术技击功能的研究,致使先生对武术研究的苦心孤诣未得其彰
,对武术运动欲鼎革一派之宏愿未能遂意。
    存周先生弱冠时,曾北胜臂圣张秀林,南赢妙手谢铁夫,壮游南北未遇其匹,
不可谓不狂,中年尝舍家财助妇婴,自守饥贫不为日寇折腰,不可谓不耿;晚年大
隐于市,舍功弃名,从容中道,不附世俗武道, 皴 苍茫,机圆神完,不可谓不合
于中庸。

纯阳叙述:
    孙存周先生是位传奇人物,寡言孤傲,不易接近.与我师子珍先生迥然不同.我见
过存周先生几次,但够不到跟前去.存周先生的打扮与一般的拳师不同,第一次见到
存周先生来四民时,他身穿米色风衣,头戴鸭舌帽,眼睛上还戴着付大墨镜,嘴上留着
长长的花白胡须,身板瘦高笔直,元阳贯顶,神采傲然.按当时的穿戴习惯,他简直就
象个老特务.按今天的眼光,他颇有几分象个搞艺术的大导演.他身边还跟着个十五
六岁的小孩,小个儿,留着个油光光的小分头,身板看上去挺瓷实.不知是谁?两人都
不怎么说话,看一会儿就走,我师对他们极为尊敬,甚至可以用恭敬来形容.当时我很
看不惯,他们走后,我问吴师他们是谁?我师告诉我:老头儿是孙存周,孙禄堂老先生
的儿子.并说,孙存周的功夫如何了不得.说他能在墙上跑四步.以后,又见孙存周来
过一次,孙存周穿着件长衫,再我师力邀下,示范了一个虎形,孙存周连长衫也没脱,
双脚向前一跃,疾如灵猿,确实跃出很远.吴师让我用脚量量,这一跃足足有十大步.
至于凌空走八步,我没见过.这可能是对身体轻灵,纵高蹦远的一种形容吧?孙剑云练
拳时也是身法轻灵,但由于她是女同志,接触不多.据说宋老前辈有墙上挂画之能,但
宋前辈去世的时候我还没有出生,我也是听说而已.

同道叙述:
    郭云深先生的功夫我只是听说过,孙存周先生的功夫我是曾亲眼见过,由是可
以令人体味何为超神入化、何为石破天惊!孙存周先生功夫之绝,言语难以表达,
真是不可思义!斯人已逝,多说也是白搭,有位老友说的有点儿意思:看着他(指

skate注:谢铁夫在技击方面造诣极深,平生与王芗斋交手十次,皆战而胜之。关
于孙存周战胜王芗斋之事,请参见《<a href="http://www.fifid.com/search/%E4%B8%AD%E5%9B%BD%E5%A4%AA%E6%9E%81%E6%8B%B3?src=yb_qsal&amp;utm_source=yb_qsal&amp;utm_medium=link&amp;utm_content=post" target="_blank" >中国太极拳</a>》1994年第3期。
 楼主| 发表于 2006-9-13 19:30:38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post_content">内家拳旧闻10
    ---- 孙存周战胜过陈发科?

求实问:
    请教瀛人、纯阳前辈:螳螂拳家马汉清曾说孙存周战胜过陈发科,但我看过的
所有关于陈发科的报道文章都说陈发科一生未有败北记录,与人较技,都是轻松取
胜。不知孙存周战胜过陈发科是否确有其事?如有,可否详述经过。多谢!

瀛人叙述:
    战胜一词过重。其实平日里相互切磋,谈不上谁战胜谁,相互体认一下而已。

    大约抗战胜利后的第二年(1946年),北京武术界的老武术家  寿岩过七十大
寿,很多人都去捧场。本来,陈杨两派太极拳很少来往,但是雷慕尼即拜过陈发科
又拜了赫寿岩,所以陈发科也被请了去。孙存周作为武术名家也被请了去。去的大
多是太极门的人,形意、八卦和其他门派的也去了一些。由于去的大多都是些练家
子,话题自然就谈到拳上,沈家祯、雷慕尼与其他的人讨论起缠丝劲,谈的挺热烈
。话音儿传过来,赫寿岩就问陈发科有关缠丝劲之意,陈略作讲解,众皆称善,时
孙存周与陈发科和赫寿岩同在一桌,孙存周睥睨众人,不作一言。赫寿岩是o(︶︿︶)o 唉湖
,看出孙存周的意思,趁着兴头儿就故意问孙存周:“你们家的拳里有缠丝劲没有
?”孙存周说:“什么缠丝劲,我只知道里裹外翻就够用了。”后来听雷慕尼讲,
孙存周与陈发科曾有过接触,陈发科说,我缠不上他,就是缠上了也没用。

纯阳叙述:
    孙存周不爱说,好通过交手来表达他的意思。所以当时他的名声不是太好,同
道们都有些怕他。孙存周是位罕见的技击家,其技击水平可以代表一个时代。陈发
科是位好老师,虽然自己的文化水平不高,但教人不保守,诲人不倦。这在当时是
非常难得的。因此陈发科和陈照丕能够成为陈式太极拳的中兴之主。当时很多年轻
人都爱跟他们学拳,他们为陈式太极拳培养了一大批人才。有人说陈发科靠打擂在
北京成的名,这是胡说。陈发科是有工夫的,不过他赖以成名的是他的为人和武德
。至于谁打败谁,没什么意思。其实无论陈发科是否输过手,都不影响他作为陈式
太极拳一代宗师的历史地位和所传拳术的学术价值。
</div>
 楼主| 发表于 2006-9-13 19:31:47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post_content">内家拳旧闻11
    ---- 对大成拳的非议之一

netevil问:
    王芗斋的言论让人感到别扭,但他是大师,大成拳影响很大,&lt;&lt;精武&gt;&gt;上有“
王芗斋研究”专栏,让人不能不仔细分析他的话。我这次是把“答记者问”中有关
太极拳的话摘出来,看看大家的反应,与我心中的看法相印证。研究一个人是要把
他放到当时的历史背景下看的, 如你所说许禹生是亲日派,这一点是我前不久才
知道的,而你说王芗斋也是,还是头次听说。在答记者尚中,王芗斋提到刘凤春,
但说他造诣稍逊,但很推崇程廷华。其实程1900年去世(享年52岁)王才十五岁
(1885年生),实在没有理由不服程。你要看答记者问全文,就知道王当年在北平登
报比试时,应者寥寥,只有两个名不见经传的人登门。现仍有两个问题请教:其一
:大成拳在60年代(王1963年去世)为什么被称为“流氓拳”?其二:大成拳登报办
班并异常火爆,宣传强劲,然此拳名符其实否?

北风叙述:
    王芗斋当年借答记者问,对中国传统武术所发的一通议论,与今天的吴兴刚在武
魂上的做法如出一辙,其本质是一样的,借指点流弊,踩蛊别人,为自己作广告,目的
斋要想抢夺北平这个市场就不得不向以许禹生为代表的北京太极拳派发难.故运作
了此答记者问.并为了推广他的大成拳把太极拳及其他拳派贬得一钱不值.但对八卦
掌给予了肯定,是因为王芗斋曾栽在许禹生的老师刘凤春的手里.加之,都知道刘凤
春除了自己的儿子刘文华,没有真传给任何人.所以夸上刘凤春两句不仅影响不了多
少生意,反倒能貌似公允,在舆论上占了主动.其实这本是当年那些跑江湖的惯常用
的生意经,今天却被一些人当成什么拳论,在哪里胡琢磨,越琢磨越偏.看看王芗斋有
点儿名的弟子哪个是按照他的拳论练的?!
    在答问中,王全盘否定套路,而赵道新晚年创编心会掌,王选杰创编18式.这边王
否定力的作用,那般姚宗勋不仅练力还戴上拳套打砂袋.所以,谁真的按照王的所谓
拳论去做,谁就真是个大傻瓜.今天吴兴刚颇为人所不耻,当年王芗斋又何曾不是为
当时的武术界所不耻.把骗子的谎言当学问来研究,不是傻瓜又是什么?!

    关于王芗斋是亲日派,来源有三,其一是杨松山何福生顾留馨等老拳家曾直言王
芗斋是o(︶︿︶)o 唉,是靠日伪势力起的家.其二,王确在日伪时期参加亲日组织"新民会".其
三,在1940年,若没有日本人的支持,谁敢如此气焰嚣张.看看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
"便知当时人们是在什么样的一种情景下生活.
    关于王的出生年,王选杰根据王芗斋的户口本,确定王生于1890年.由于这一年
份与王自称从学于郭云深有矛盾,故北京意拳研究会把王的出生年提前至1885年.
    关于流氓拳之说,源于吴图南.吴甚蔑视王,加之文革前,武术界没有大成拳的地
位,此外大成拳中从王芗斋到其门人在与其他门派切磋时,战绩不佳.故此说流传颇
广.
    关于办班火爆.其一源于今人急功近利的心理.其二源于文革后姚宗勋与王选杰
等较早地倡导技击实践.但是,其教学效果并不佳,故有李紫剑对大成拳的质疑.

一叶叙述:
    郭云深先生的传人众多,但真正得其精髓的要算隔代弟子孙禄堂先生。至于王
乡斋,只不过是从学于姐夫李豹(郭的弟子),加之时间短暂,并不真正了解形意
的真意,他所学是汇杂了形意、八卦、太极、鹤拳、少林拳、西洋拳击的一些练法
而成,谈不到什么集大成,只是拼凑而已。

李紫剑叙述:
    赵道新先生大家都说他是某大师(skate注:该大师即为王芗斋)的高徒,但
是赵道新先生自己就从来没有承认过。为什么?用道新先生自己的话说,那就是当
年拜在这位大师门下,“凡五载终无所得,”学了五年什么都没学到。既然什么都
没学到,为什么要承认他是师父呢?(skate注:赵道新先生原来是张占魁的弟子
,实战功夫惊人,一直以来与姚宗勋被大成门人称为王芗斋的两大得意弟子)

江南客叙述:
    童旭东先生”发表在《<a href="http://www.fifid.com/search/%E6%AD%A6%E9%AD%82?src=yb_qsal&amp;utm_source=yb_qsal&amp;utm_medium=link&amp;utm_content=post" target="_blank" >武魂</a>》1998年1期上的《桩架之作用》一文从人体发生
机制的角度,较严密地论证了练习走架是拳术欲臻上乘的不可或缺的必要阶段。从
而说明王芗斋否定套路练习在练拳中的必要性的拳学论点是错误的。而否定套路在
拳论的作用。此外,赵道新的创编心会掌、姚宗勋的打沙袋、王选杰的大成拳的五
行拳与十八法等,无论其主观愿望如何,事实上都以其实践的结果否定了王芗斋的
拳论。这是不容质疑的事实。

skate评述:王芗斋在老一些人中口碑都不好,这倒是件很奇怪的事。不过skate认
为王芗斋依然可算做一代拳术宗师。大成拳讲究实战,易于学习,是技击者爱好者
的方便法门之一。了解一下反面的评价也并非一件坏事。佛家说:依法不依人,只
要觉得东西是好的就行。一位意拳练习者说的好:武功成就与人格是两方面,不能
因为人品不成而否定他的功夫,否则为什么有着那么多练意拳的朋友?
</div>
 楼主| 发表于 2006-9-13 19:36:56 | 显示全部楼层
内家拳旧闻十二——对大成拳的非议之二
    瀛人叙述:尚云祥的形意功夫是够硬的。从未听说过尚云祥与欧洲拳击手比划过。人称尚云祥半步崩拳打天下,足见他功夫之深了。据吴图南讲,王芗斋在北京混不下去就是栽在了尚云祥的手里。
    那时王芗斋充大辈,自称是郭云深的徒弟,跑到尚云祥家充大,被尚云祥捏住了他的胳膊,使王芗斋痛的受不了,于是跪在尚云祥面前,反叫了尚云祥三声师叔。</p><p>    这是吴图南亲口说的。为此姚宗勋很生气,说吴图南没有口德。还不是因为揭了他师傅的老底。</p><p>  昌昌叙述:说尚云祥败于王芗斋是出于大成拳的胥荣东之书。那章叫“剑败枪手尚云祥”不过这是撒了个弥天大谎,分析一下就知道了。此章说是郭云深先生一时兴起,让尚、王二人试试兵器。郭先生1898年去世,就按王芗斋1885年生人计算,不过是13岁的孩子,尚云祥30多岁,早已出师,在江湖上已闯出名气来了,这可能吗?再说王芗斋之户口上载其生年为1890年,据说是意拳研究会为了圆“王芗斋是郭云深之徒”之说,硬把其生年提早了五年。据深县郭子坤一系传人说,王芗斋是跟郭云深之徒李豹学的,在坟前磕的头(见2000.3《精武》杂志)。</p><p>    所以很多老人并不承认王是郭云深的徒弟。</p><p>    但我主张把人和其学术水平分开来看。也并不因为意拳界有个别的害群之马就把意拳说得一文不值。郭云深墓志铭说“得其一鳞一爪,皆能跃,能飞”真是不错。</p><p>  北风叙述:据我所知意拳大成拳是最喜欢胡吹的。他们煞有介事的说王芗斋曾被北洋政府陆军部聘为陆军武技教练所的教务长,但根据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提供的档案资料表明:不仅陆军武技教练所的两届教务长都不是王芗斋,而且在其所有职员录中根本就没有王芗斋或王宇僧或王尼宝这些王芗斋曾经使用过的名字。所以说王芗斋担任教练所教务长一说纯属伪造历史。可谓子无虚有。再有他们说1913年王芗斋进京与李瑞东比武,可事实是,李瑞东早在1912年就已告老还乡了。李除了有时参加一下天津中华武士会的活动外,基本已处于隐居状态。怎么可能跑到北京,去与王芗斋比武呢?至于说王芗斋与刘伟祥比武之事,马礼堂曾亲口讲过是刘伟祥把王打进烟筒里。其实王芗斋与人比武输过许多次。即使关于谢铁夫方恰庄衡林的事不计在内,在1925年他就曾先后负于刘伟祥和尚云祥。</p><p>  1929年他又负于胡凤山,而且输得很惨。以至浙江国术馆的苏景由打消了聘请王芗斋来馆中担任教习的念头。以后王又先后负于黄伯年、胡耀真。解放后他又负于孙存周。所以何福生讲当年王芗斋在上海根本就站不住脚。而几十年后却被演义成威震上海滩。这难道还不够滑稽可笑吗?王芗斋的得势完全是靠日伪时期在日伪o(︶︿︶)o 唉的帮助,他是在日伪时期发迹起来的。按他在拳术上的实际造诣,其实他仅得到了形意拳的初级功夫——整体发力的一些要领而已。</p><p>    过去保定人也是睡热炕,烟筒是用泥和芦苇做成筒壁(也有用砖坯的),烟同一般是方形的约有尺来宽是从炕角一直穿过屋顶。当年刘伟祥把王芗斋打到烟筒里,是由于王芗斋被击出后撞破了烟筒的侧壁,于是王掉进烟筒里。此事马礼堂先生曾讲得很详细。</p><p>    关于刘王较技这件事,马礼堂是专门给武协写了一个材料的,在该材料中马先生讲述了意拳的来源,并谈及此事。</p><p>  瀛人叙述:北风先生:您谈的武林旧事基本都属实。但有一点似需商榷,就是关于李瑞东先生的事。据“国术名人录”中金警钟的说法:李瑞东先生民国二年曾为袁世凯担任护卫军总管,后去天津创立中华武士会。金先生的这个说法本身是有毛病的:民国2年是1913年,而中华武士会是1912年成立的。因此李瑞东先生不可能在担任袁世凯的护卫总管后才去创立中华武士会。因此,李瑞东是否当过袁大总统的护卫总管似尚需作进一步的考证。但有一点,我与你的看法一致,就是王芗斋不可能与李瑞东比过武。王芗斋的父亲是个烟土贩子,家里有些钱,与军界也有些来往。王芗斋的一个夫人姓吴,其家庭有北洋军界的背景。王最早是在县衙门里做过一段儿刀笔,后来又在北洋军中做过一段儿文书。以后随着军队的调动去了南方。那时在北京武术界里是根本没有他的地位的,可以说他那时还是个无名鼠辈。民国13年回到北京一次,他去找到尚云祥,结果没几天他就让尚云祥打跑了。后来就去了天津。跟张兆东搞到了一起。张占魁那时身边没有得力的人,他见王芗斋能说会写,也有一定的社会活动能力,功夫还算过得去,就把王芗斋留了下来,并把他带进了武术圈。王的品性很差,是个下流低俗之辈,在上海嫖妓女,又和他的徒弟争抢女人。过去武术界老一点儿的没人看得起他。</p><p>   蔑视王芗斋的人本来就很多,但我认识的人中大多还是中国人,文革前北京市武协中根本就没有意拳的位置,但北京市武协并非是日本人办的。同样吴图南、马礼堂等都认为意拳是伪拳,根本谈不上是一个正当的拳派。当今东北武式太极拳家王善德仍持这个观点。其实意拳或大成拳的发展是利用了两次民族灾难:一次是日寇统治时的日伪时期。再一次是文化大革命。大成拳正是这两次民族大灾难的收益着,或说幸灾乐祸者。正因为如此,它遭到我们这些过来人的啐弃。前两年,何福生来北京接受九段时,直接就把大成拳称为o(︶︿︶)o 唉拳。
  
   顾坚叙述:王是郭云深拜坟头徒弟,就是郭云深去世之后,在其坟前磕头的弟子.大成拳的影响有其历史背景,这不能忽视.当代某些大成学者为了扩大影响,编造谎言,影响了团结,这是很不好的苗头.</p><p>  形意拳叙述:尚云祥不是傻把式,有功夫。记得上学时,有位来自福建的同学说,万籁声曾赢了尚云祥,于是便与北京练形意的同学争了起来,以致大打出手,最后险些发展成群殴。印象深刻。这件事也诱发我关心起形意拳人物来。关于尚云祥的轶事挺多,但最相互矛盾的是他与王芗斋的事儿。在老人儿们(如刘志刚、吴图南、马礼堂)嘴里,尚云祥的功夫比王芗斋高。据说尚云祥曾攥着王芗斋的胳膊,疼得王芗斋跪地求饶,叫了尚云祥三声师叔。而练大成拳的一些人,则称尚云祥曾被王芗斋弹飞,又说比器械时,差点儿斩断尚云祥的手腕。更惊人的消息是说王芗斋让当时几经是功成名就尚云祥又去站了八年的桩。不同人的说法非常矛盾。</p>
 楼主| 发表于 2006-9-13 19:37:22 | 显示全部楼层
内家拳旧闻十三——中华武士会旧闻

   中华武士会刚成立的时候,风云人物比较多如太极李瑞东,八极李书文、霍殿阁、马凤图,通背张策,形意李存义、郝恩光、李玉琳,八卦张占魁、韩慕侠等都是一时之选。以后派性渐起,武士会就成了形意八卦的天下,这是有李存义领着,武士会内部人心还算齐,又由于有李
存义在社会上的影响,其生源和资金都还过得去。以后李存义被马良邀请到了山东,因上了年纪,在山东与人交手,栽了。回到天津就病了,这时李存义把武士会交给了定兴三李,不久就去世了。三李的功夫是好的,但人性不行,浮不起众望。加上张占魁也另有想法,武士会就分崩离析、名存实亡了。以后国术馆一兴起,原来武士会的一些人都去了国术馆如黄柏年、马玉堂、姜容樵等。李存义是全国闻名的武术家,影响力很大,栽培的人才也多,是武士会里的其他人代替不了的。三李中的老二李文亭以及傅剑秋、黄柏年、马玉堂的功夫都很出众。其他人象郭汉之、李云表、李云山、姜玉和等虽然名气稍逊,但功夫还是有的。</p><p>   包不同叙述:李存义先生除了授徒很多外,还著书立说,广为传播形意拳,如《五行、连环拳谱合璧》《八字功谱》《形意真诠》等。但都未正式出版,是以木刻版或手抄本的形式流传。李先生本人文化不高,但也并非不能文。除了指导本门弟子,孙禄堂、姜容樵等先生也都受益于李,有他们自陈的文字为证。董秀生也师从李先生,后来又拜宋虎臣为师,所以他所传的形意拳是:“形同河北,劲乃宋门”,别具一格,在太原影响较大,其徒李桂昌现年近九旬,仍苦修不已。</p><p>    郭汉之入门较晚,后来又从武林大隐梁兴华先生习形意拳,梁的师承可能连郭汉之也说不清楚,但郭汉之很推崇他,郭之子郭益三、徒杨立德、杨润田仍在天津。</p><p>  李存义先生义气过人,他之能服人,许多人给他面子,不单是冲着他的武功,人格方面也是很重要的因素。他对学生循循善诱,不但会练,而且会教,这是很难得的。我也听说他后来栽过跟头,具体情况就不清楚了,不过胜败乃兵家常事,败一次并不表示一世英名付诸东流,前辈们可能比我们这些后人更看得开。1921年李先生以74岁之龄去世。</p><p>    顾坚叙述:李存义是在山东济南时与查拳杨洪修比武失利,应该说当时李的年纪已经六十多近七十岁,而杨则只有四十多,两人年纪相差太大,体力也不同.</p>
 楼主| 发表于 2006-9-13 19:37:40 | 显示全部楼层

内家拳旧闻十四——张占魁旧闻 </p><p>
  包不同叙述:和李存义同门的张占魁也颇有贡献,张先生晚年融合形意八卦而创形意八卦,其手下名手很多,在天津一带很有影响。耿继善1900年创办四民武术社,培养了许多武术人才。李存义、张占魁、耿继善同出于刘奇兰先生门下,刘殿琛说“燕赵好武之士多归之(指奇兰公)”</p><p>   所以奇兰公也功不可没。据姜容樵先生说,与他同辈的师兄弟中,以孙禄堂、尚云祥、郝恩光三人授徒最多。山西车、宋也是代有传人,只是其传人的活动范围大多不出山西省,所以影响不象河北这么大,但河北、山西交流不断。山西的传人确有真功。1923年《拳意述真》出版,1924年夏,孙禄堂先生去山西拜访在介休教拳的宋世荣先生。1927年宋世荣先生去逝,孙先生的弟子吴心谷为其做传,记载了宋先生的生卒年月,纠正了他在《拳意述真》中所说宋先生八十余岁的错误。吴心谷为其做传的原因是孙先生与宋先生“时相过从,尝以公生平行止语谷,谷仰其德高艺绝,堪为学者师,爰濡笔传之,庶后之人有所考焉。”可见孙先生对他的前辈怀着我们对他一样的敬佩心情。</p><p>   瀛人叙述:张占魁活着的时候,主要靠两个徒弟给他露脸。武的是韩慕侠,文的是姜容樵。张占魁60岁后腿脚就不灵便了,加上与他的大徒弟韩慕侠闹翻,他在天津武林中的地位已是摇摇欲坠。他与韩慕侠反目,各有一半的责任。韩慕侠天生好斗,孤傲不群。韩慕侠在外面转悠了一年,自称找到了董海川的师弟应天文,并被应收为关门弟子,学了反八卦专克八卦掌。张占魁听着心里有气,自己的徒弟在外边转了一圈就长了一辈,跟自己成了师兄弟了,又得了个反八卦专门克我的八卦。所以就邀韩慕侠试手,张一出手就用的是毒着,想教训一下韩慕侠,但是韩慕侠的功夫确实长了,几个回合下来,张占魁不仅占不到上风,而且处处被动,几不能支。这时李存义看韩慕侠出手不留情,眼看着张占魁就要在自己徒弟面前出丑了,就大声叫韩慕侠住手,韩慕侠听见李存义大叫,就准备收手。</p><p>  这时张占魁趁韩慕侠不备,一个反背掌狠狠地打在韩慕侠的后心上,韩慕侠当即吐血。从此师徒反目。韩搬出了武士会,自己成立了个武馆。32年曾有《时报》记者访韩慕侠,韩慕侠称自己一生在武术上只服两个人,一个是应天文先生,一个是孙禄堂先生。缘何?据韩慕侠的师弟刘锦卿讲应天文根本就不会武术,事实上是韩慕侠跑到了孙禄堂先生那儿呆了几个月,得到了一些指点。于是说是得了应天文的反八卦。后来张占魁发现李玉琳走出的八卦中有许多是与韩慕侠的反八卦完全一样的一些身法手法,于是问李玉琳从哪儿学来的,李玉琳说这是孙先生传给他的心得,为此,还惹得孙存周老大不高兴呢。于是才知道了事情的原委。</p><p>    以后韩张二人的关系有所缓和,但韩始终认定反八卦是得自应天文的,并将反八卦的一些要领也告诉了张占魁。</p><p>   其实打康泰尔并不是什么值得炫耀的事。其起因与郝恩光还是有关系的。民国3年,郝恩光代表武士会去日本,教授在日华人主要是留学生练武。主要内容是形意拳。郝恩光是李存义精心培养的弟子,被李许为继承自己衣钵者。尚云祥虽是李存义的弟子,但李存义始终不喜欢尚云祥,更兼尚的打法与拳术风格皆与李不同,更近于郭云深,所以真正李存义派形意拳的代表是郝恩光。郝恩光的形意拳功夫也确实是好,丝毫不在尚云祥之下。天津武士会成立时,三李聚会,太极李瑞东,八极李书文,形意李存义。盛极一时。李书文把大枪视为神物,加上他以大枪名世,一般人是不敢在他面前抖大枪的。而郝恩光却偏要在李书文面前耍大枪,李先是侧目睥睨,后是目不转睛。郝练毕特意走到李书文前施礼,李书文连忙站起来还礼并赞叹到:" 使得好,够绝!"所以郝恩光是武士会中功夫顶尖的人物。郝刚到日本时,与日本名武士屡次交手,占尽上风,深得日本皇族的敬重。后有日本浪人冒充在日华裔,投郝门下,探得郝纯阳剑法之要,后与郝较量,郝不能胜,缘此浪人本是剑道高手,郝绝得有辱师门,栽了武士会的名头,由日本回国后就去了东北。至于郝恩光的死因有两种说法,一种说郝因有辱师门抑郁而死。另一种说郝是被人害死。总之,郝恩光东败日本的事是天津武士会的一块心病。因此当白俄艺人康泰尔登广告在中山公园献艺时,给了武士会一个挽回面子的机会,所以明知康泰尔不过是个白俄落魄的杂耍艺人,武士会的人也要跑到他的住处去揍他。并大肆宣扬。在今天看来,其实这不是什么值得宣传的事。</p><p>    至于张占魁打康泰尔更是子无虚有。</p><p>    顾坚叙述:张占魁前辈是刘奇兰之女婿,功夫着实了得,民国在天津武林界是坐霸主之位.大成拳有人称他被薛颠搞的无饭吃,才邀请王芗斋赴天津,这是无根据的,无中生有的说法.</p>
 楼主| 发表于 2006-9-13 19:37:57 | 显示全部楼层
内家拳旧闻十五——形意拳家逸事

   纯阳叙述:上海支燮堂的形意拳也是一辈子只打刚劲,支燮堂与某名拳家交手,一记马形,使对手向后飞去,撞破砖墙而出,骨折筋断。如此刚劲,挡者皆糜。支燮堂一辈子没有大肚皮。其入室弟子张仲华今年81岁,每日骑车往返60里教授生徒,步履矫健,至今仍打刚劲。同样没有大肚皮。我师吴子珍先生到老也是打刚劲,后来身体不行了,才多打太极。真实造诣还是要落在刚劲上。柔的作用是以柔育刚。没有刚就别谈拳!</p><p>   包不同叙述:《拳意述真》载:郭云深先生“又练虎形拳,身体一跃,至三丈外”,后有人说虎形起步为一小步两大步,实际是对前辈神乎其技感到不解才有此一说。纯阳君看到过请多高人身手,难怪语气有点那个。这也可以理解。四民成立后有许多名家常来常往,耿老先生和李存义、张占魁、程廷华、刘凤春等七人为盟兄弟,晚一辈如孙禄堂、尚云祥诸先生也是常客。只是你入门时,这些名家都已凋零。吴子珍先生没有门派观念,是很开明的一个人,他还让其徒戴玉斌随吴斌楼老师学戳脚,并在社内传少林拳。孙存周先生只活到了七十岁,为什么功夫高的享不了高寿呢?形意门中功高且寿高的有宋铁麟、布学宽、郭汉之,都是九十多岁。</p><p>  铁拳叙述:李存义是位很好的教练员。教出了许多人。其中最著名的是尚云祥、郝恩光、马玉堂、黄伯年、傅剑秋、李文亭、李耀亭、李彩亭、姜玉和等,此外张兆东、韩慕侠师徒的形意也是学自李存义。经管李存义晚年与人比武有辱师门,但是上了岁数的名家大师依然敢与人切磋,确实是很有点现代体育精神的。</p><p>  在形意拳的发展壮大史中起了决定作用的主要是两个人,一个是孙禄堂先生,他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对形意拳的理论研究、技术完善和个人造诣上。另一个就是李存义先生,他的贡献主要体现在联络各界、发展组织和培养出大量人才上。如果没有这二位的奋斗,形意拳是发展不到现在这种规模的,更不会产生现在这么大的影响,成为中国的四大名拳之一。</p><p>    顾坚叙述:形意拳的发展并不是依靠几人之力的,象姜容樵,董秀生,董子英等等前辈名家不惜余力,尚文从武是分不开的.</p>
 楼主| 发表于 2006-9-13 19:38:30 | 显示全部楼层
内家拳旧闻十六——河北派形意概述

    一叶叙述:形意拳自李洛能先生创始后,有八大弟子支撑,其实真正有名的是山西的车、宋,河北的刘、郭。</p><p>  刘奇兰先生有两位名弟子李存义、张兆东,郭云深先生的传人众多,但真正得其精髓的要算隔代弟子孙禄堂先生。至于王乡斋,只不过是从学于姐夫李豹(郭的弟子),加之时间短暂,并不真正了解形意的真意,他所学是汇杂了形意、八卦、太极、鹤拳、少林拳、西洋拳击的一些练法而成,谈不到什么集大成,只是拼凑而已。</p><p>   李存义先生门下也有八大弟子,除了定兴三李外,我所知道的还有黄柏年(其弟子张桐在陕西传拳),郝恩光(第一个去日本传拳的武术家),周明泰(经周铁成传到河南郑州刘玉增,其形意剑法继承了刘派的精华)、马玉堂。值得特别一提的是郝恩光先生的弟子李玉琳先生,他得到李存义、张兆东、孙禄堂等先生的指点,加上和李景林、杨澄甫有师生之谊,艺学百家,拳剑双绝。而孙禄堂先生门下的四朱,形意拳的功夫也极高,其中朱国福先生先求教于马玉堂,后得孙先生指点也是融合郭刘两支精华的人物,其川中传人王树田还在传拳。上面提到的津门张烈先生是孙存周先生的传人,存周先生同期传人祖雅宜、刘树林的情况如何?尚待知情者告知。至于李文彬先生的师傅尚云祥先生则继承了李存义先生晚年在山西交流的心得,创建了尚氏形意。</p><p>   张兆东先生的弟子众多,我认为在保持形意拳的原始风格上较有成就的应数徐州的钱树樵老先生,他的弟子北京潘小杰前一阵子在中央五台讲授形意,上边问的拆解用法,他都有讲解到,不知算不算入流?其他二代三代的弟子,如熊守年、张广玉、鹿义,工夫都很不错。</p>    所以我看形意门的传统不会丢失,其精华也决不会只保留在某个人手中。而且我一贯认为拳法的高低是受师承、资质、工夫三方面影响的,有真传还要下工夫练才行。
 楼主| 发表于 2006-9-13 19:38:52 | 显示全部楼层

        内家拳旧闻十七——田镇峰眼中的形意拳家 </p><p>
   纯阳叙述:原山东国术馆教务主任形意拳家田镇峰认为,形意拳有真实造诣者代不数人。田认为在形意拳历史上有真实造诣者只有:姬隆峰,戴龙邦,马学礼,李能然,郭云深,刘奇兰,宋世荣,孙禄堂,尚云祥等九人而已。其中,功臻化境者仅戴龙邦,李能然和孙禄堂三人。</p><p>    田镇峰曾因提倡国术实验运动,大搞技击实践而名噪一时。田的形意拳技承郭宋两派,并兼练李景林之太极,无论走到哪儿都访名手切磋,好写文章批判名家,是30年代国术界的一个风云人物。</p><p>    田镇峰既是宋世荣的徒孙也是郭云深的徒孙,他没有理由贬低郭宋二位大师。</p><p>  田镇峰的这个评价是写在山东国术馆的国术月刊上的。当时郭云深的另一位徒孙,李奎元的弟子马耀南先生就在该馆教授形意拳。因此,田镇峰也不可能胡写。此外无论是戴龙邦李能然还是孙禄堂先生都与田镇峰无任何利益瓜葛,甚至可以说田镇峰对孙禄堂先生还抱有很深的成见,是当时有名的反孙健将。加之田镇峰一向标榜自己求实,曾创办《求是》月刊。因此,我认为田镇峰的评价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的。</p><p>   姜容樵先生对郭宋的评价与孙禄堂先生对郭宋的评价相近。姜先生曾在中央国术馆的国术月刊上撰文,将拳术分成四层及四层以上的功夫。姜先生认为郭宋等人达到了拳术的三层功夫,所谓炼神还虚的境界,但还未臻至虚的境界。姜先生的这个评价与孙先生在〈拳意述真〉的评价是一致的。姜容樵先生还认为达到四层以上功夫境界的,据他所知就只有孙禄堂先生一人了。姜先生对车毅斋先生的评价不高,在对车先生的评价上,姜的认识与《拳意述真》上的记载似不同。</p><p>   顾坚叙述:田镇峰在解放之后,担任国家体委分管武术的领导,他对孙录堂前辈有意见和看法,对孙在拳术上玄密的说法,曾在不同的场合提出批驳.但在人格与武功方面还是很尊重孙老的.</p>
 楼主| 发表于 2006-9-13 19:39:12 | 显示全部楼层

内家拳旧闻十八——宋式形意掌故 </p><p>
    纯然叙述:据我所知宋氏形意拳有别于其它派是其发劲后肢体有明显的抖动,即抖劲,也是孙福元所说瞬间爆发明显的弹性炸力。程素仁说:抖劲是宋氏形意拳的重要特征。宋氏形意从宋世荣、宋铁麟、宋光华一脉相承。</p><p>    《拳意述真》中对宋世荣的燕子抄水、狸猫上树、散手技击有精彩的描述。</p><p>    孙禄堂得益于宋世荣先生的教诲,告诉他“有若无,实若虚,腹之坚,非真道也”,从“论内家外家之判”中,可以看出宋先生对拳术有着深刻的理解。</p><p>    1923年《拳意述真》书成,1924年孙禄堂便去山西拜访宋世荣前辈,时宋在离太谷不远的介休教拳,当时年76岁。当时河北形意门人到山西访学的不在少数,并获益良多。</p><p>    宋世荣逝,孙禄堂友吴心谷为之做传,并陈明原由:(孙禄堂)尝以公生平得止语谷,谷感其德高艺绝,堪为后世师,故濡笔为之记,使后之人有所考焉。</p><p>    在传中评价宋世荣的功夫:以故盘根冲空,超神入化,技至此,无以加矣。</p><p>    宋铁麟生于1885年,1935年太谷国术馆成立,宋任馆长兼十二形教练。90余岁其弟子孙福元来访,为之示范炮拳,发劲如炸,头足上下为之剧烈颤抖。宋之弟子吴立孝、田种兰、史一峰等都是好手。</p><p>    宋光华生于1932年,是宋铁麟先生长子,也是唯一家传弟子。《宋氏形意拳》一书从拳理上讲没有什么令人耳目一新的阐述,都是引用宋世荣的话,并略加解释,所珍贵的是初次公布了麟角刀。</p><p>  如果刘伟祥能做到落地无声而又踏碎青砖,说明刘伟祥已经功入暗劲。那么,张烈的形意拳功夫恐怕是不能和刘伟祥先生比的。张烈只是较为正确地掌握了形意拳的发力技术,从形意拳工夫的进阶上讲似乎尚未臻暗劲的层次。刘伟祥先生是一代形意拳巨匠,那绝不是现代人业余练练就能企及的。 </p><p>    顾坚叙述:宋虎臣号称虎爷,功夫在铁麟先生之上,可惜后人出功夫者较少,宣传不够所以很少有人提及.一说到宋家,就提铁麟师傅,似乎把虎臣师傅忘了.</p>
 楼主| 发表于 2006-9-13 19:39:50 | 显示全部楼层
先贴这么多,明天再继续。呵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 鲁ICP备11028298号 )

GMT+8, 2024-11-24 05:40 , Processed in 0.07679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