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4497|回复: 32

中国科技大学2008年11月1日周制风格冠礼活动汇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1-2 11:36: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戊子年十月初四日(2008年11月1日),中国科技大学东区的郭沫若广场上举行了校园里第一次冠礼。这场周制风格的冠礼令校园里的老师和同学们耳目一新,第一次接触和领略到华夏民族的传统成人礼仪的风采,其深远意义和优雅风度深深感染了每一位在场的师生。

上午十时,各项陈设完毕,礼仪正式开始。在场地东边(“东房”)陈列着与三次加冠相配的服装,“东领北上”,衣领朝东,从北向南依次陈列着自尊而卑的爵弁服、皮弁服和士玄端。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 11:38:01 | 显示全部楼层
身着中衣的冠者和主人赞者立于东房;在台阶前侧(“东序”)两位司洗分别持盥器(“水”)和洗器(“洗”)而立,“水在洗东”。


[ 本帖最后由 垂棘之璧 于 2008-11-2 11:47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 11:49:16 | 显示全部楼层
场地西侧(“西坫南”),三位有司分别手持盛放爵弁、皮弁和缁布冠的托盘,“南面东上”,面朝南自东向西而立。由于缁布冠的具体形制无从考证,我们以汉式进贤冠代之(《后汉书·舆服志》:“进贤冠,古缁布冠也”)。
(说明下,这次冠礼三加的冠服原是为了准备合肥地区戊子端午节冠礼而与汉风徽韵论坛的同袍们共同准备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 11:51:32 | 显示全部楼层
解说员立于一旁,向前来观礼的老师同学介绍冠礼的意义:“‘冠者礼之始也’。冠礼是华夏民族的传统成人礼,通过“三加弥尊”的加冠仪式,冠者由家庭中毫无责任的“孺子”转变为正式跨入社会的成年人。只有承担成人的责任、履践美好的德行,才能成为各种合格的社会角色。各项陈设已经完毕,作为冠者父母的主人要迎接作为冠者师长、前来为冠者加冠的正宾,以及佐助正宾加冠的赞者入场。”(解说词及对周制士冠礼的理解参考了天风和从风前辈的冠礼操作方案)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 11:52:54 | 显示全部楼层
冠者刚刚年满二十岁,他的父母为了参加儿子的冠礼,不辞劳苦从江西赶到合肥;他们为本次冠礼的主人。为冠者加冠的是他的班主任老师,这位爱好周礼的老师也从百忙中抽出时间,来当本次冠礼的正宾。

礼仪伊始,冠者父母来到场地南端(“庙门”),揖请正宾和宾赞者入场。“每曲揖”,主宾揖礼后相背而行,分别至东边台阶(“阼阶”)和西边台阶(“宾阶”)下站定。这是正宾和宾赞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 11:54: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主人与正宾相对揖礼,互相谦让后,正宾随主人一起登阶上台(“堂”)。这是作为主人的冠者父母(由于没有合适的深衣给母亲穿,只好穿襦裙了...不合礼仪哦):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 11:55:27 | 显示全部楼层
“宾西序东面”,正宾上台后面向东站在西端。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 11:56: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三位有司“宾升则东面”,正宾上堂后即面转向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 11:57: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主人“立于序端西面”,面向西立于台上东端。宾赞者“盥于洗西”,在洗的西边盥手,之后从宾阶登堂,进入东房。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 11:58:44 | 显示全部楼层
冠者出东房,正宾对他揖礼示意其就席而坐,然后下台阶去盥手。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 11:59: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主人看到正宾为自己儿子的事而忙碌,心有不安,也随之降阶。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 12:07:49 | 显示全部楼层
正宾辞,说主人无事不必降阶。然后主人立于阼阶下,正宾来到水、洗前盥手。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 12:16:05 | 显示全部楼层
然后正宾回到宾阶下,与主人对揖并互相谦让,主人随正宾登堂。正宾下一级台阶,从有司手中接过缁布冠,进席前向冠者致一加祝辞:“令月吉日,始加元服。弃尔幼志,顺尔成德。寿考惟祺,介尔景福。”(碍事的记者就请无视吧...解说员上去是帮正宾拿话筒的...)


正宾为冠者加缁布冠(进贤冠,呃,没做缨...)。正宾、赞者以及男主人均头戴与玄端相配的玄冠(委貌冠,做得有点像四角方巾...)


加好缁布冠后,冠者入东房,在两位赞者的帮助下换上与缁布冠相配的士玄端(三加的服制将在后面说明)。


更衣时间很长,解说员趁此向观礼者介绍一加缁布冠的意义:“第一次加的冠为缁布冠。缁布冠为太古之冠,相传太古时代以白布为冠,若逢祭祀,就将其染成黑色,所以称为缁布冠。冠礼先加此冠,是为了教育年轻人不忘本初。正宾为冠者加好缁布冠并致祝辞,希望冠者去掉童稚之心,慎修成人之德,并祝冠者长寿福康。之后由赞者协助冠者换上与缁布冠相配的玄端服。玄端是家祭、夕朝的礼服,身着玄端象征冠者将涉入人事。玄端服上衣为玄色,象征天;下裳为黄色,象征地;天玄地黄,体现着华夏民族古老的信仰。”


冠者着缁布冠和士玄端出东房,向观礼者展示仪容,之后转向正宾准备再加。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 12:25: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司进皮弁与正宾。


正宾进席前向冠者致再加祝辞:“吉月令辰,乃申尔服。敬尔威仪,淑慎尔德。眉寿万年,永受胡福。”


然后正宾为冠者加皮弁。


皮弁的形制,据查找的服饰史书籍为两手拢合状,前高广后卑锐如委貌冠(或有说如瓜皮帽者,但参考撷芳主人考证的明代服制,如瓜皮帽者当为武弁,而明代皮弁更接近两手拢合状,故采用。三代的皮弁是用白鹿皮做的,我们没有白鹿皮,只好用白布做了...由于制作手艺不佳,没有做笄...所以纮也就没有咧...缨也没做...)


之后冠者入东房,换上与皮弁相配的皮弁服。解说员解说:“第二次加的冠为皮弁。皮弁古时以白鹿皮缝制,三代同之,较缁布冠为尊;冠礼每加愈尊,隐喻冠者的德行可以与日俱增。正宾为冠者加好皮弁并致祝辞,希望冠者端正容貌威仪,敬慎内心之德。之后由赞者协助冠者换上与皮弁相配的皮弁服。皮弁服为视朔、朝会的礼服,身着皮弁服象征冠者将介入政事。皮弁服为素白色的上衣和腰间打褶的素白色下裳,反映了先人重视衣冠色彩搭配和谐的审美观念。”

[关于再加皮弁的涵义,天风和从风两位前辈的文章中说的是象征介入兵事,拥有兵权;并提到皮弁为军戎田猎的首服,大射时执事者着皮弁服。我们在《仪礼·大射》和《周礼·夏官·射人》中均没有查到相关的出处,而《周礼·春官·司服》载:“......凡兵事,韦弁服;眡朝,则皮弁服”;又案《礼记·玉藻》,天子与其臣,玄冕以视朔,皮弁以日视朝;诸侯与其臣,皮弁以视朔,朝服以日视朝。疑前辈错将皮弁服当作韦弁服。兵事之服或当为韦弁服,而皮弁服则为天子视朝、诸侯告朔之服,故擅推测再加皮弁的涵义当为象征介入政事,且相对于爵弁服亦更合“三加弥尊”的承接。如若有误,还请达人不吝告知]

解说已完而冠者还未出,只有乐者弹奏的泠泠的筝声陪伴观礼者的等待。


冠者着好皮弁和皮弁服,再加礼成。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 12:33:43 | 显示全部楼层
正宾向冠者揖礼,冠者即席而坐准备三加。


正宾从有司手中接过爵弁,进前向冠者致三加的祝辞:“以岁之正,以月之令,咸加尔服。兄弟具在,以成厥德。黄耇无疆,受天之庆”。


正宾为冠者加爵弁。


宾赞者为冠者系好冠缨。爵弁为冕之次,形似冕而无旒,当为爵(通“雀”)色,即如雀头之赤而微黑色(我们误做成黑色...)又爵弁前后方,不似冕前圆后方;爵弁前后平,不似冕前低后高呈俯状。(爵弁也没有做笄所以也没有纮...缨是有了...至于充耳天河带之类的东西就实在不知道了...)


冠者入东房换爵弁服,解说员解说:“第三次加的冠为爵弁。爵弁为仅次于冕的尊贵首服,用于庄严的国家祭祀场合。正宾为冠者加好爵弁并致祝辞,祝愿在此吉祥的时刻,加冠仪式得以完满完成,在同龄人的见证下,成就冠者的美德。之后由赞者协助冠者换上与爵弁相配的爵弁服。爵弁服玄衣纁裳,为助君祭祀的高等礼服,身着爵弁服象征冠者可以参与国家的最高礼仪活动,从此拥有作为一个成年人的完整权利。”观礼的师生一边聆听一边静静地等待。


冠者换好爵弁服,向观礼者展示仪容。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 12:41:11 | 显示全部楼层
正宾向冠者揖礼,冠者即席面南而立(还是摆在堂正中的加冠的席子,用作醴席)。宾赞者在东房酙酒,将爵进于正宾。


正宾持爵,进席前向冠者致醴辞:“甘醴惟厚,嘉荐令芳。拜受祭之,以定尔祥。承天之休,寿考不忘。” (仍请无视记者...)


冠者向正宾揖礼,受爵(应该拜受的,改在后面一起拜了),祭醴,尝醴。



之后将爵付与宾赞者



冠者向正宾行拜礼,这是加冠仪式完成后冠者第一次以成人之礼行礼。之前正宾向冠者揖了很多次,冠者都没有回礼,因为是童子不必行礼(跪拜的镜头没抓到...)。解说员解说:“正宾向冠者敬醴酒并致祝词,希望冠者通过祭献甘美的醴酒,奠定终身的福祥;冠者为冠礼的圆满完成而拜谢正宾。”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 12:52:57 | 显示全部楼层
醴礼完成后,正宾降阶立于宾阶下,冠者由宾阶下堂,立于宾阶之东;宾赞者也从宾阶下。解说员解说:“冠礼既成,接下来正宾要为冠者取字。在姓名之外取表字,是为了表示对父亲所起之名的敬重,并彰显冠者美好的德行;平辈之间以字相称,以示尊敬。”于是正宾为冠者命字曰:“礼仪既备,令月吉日,昭告尔字。爰字孔嘉,髦士攸宜。宜之于假,永受保之,曰××甫”。冠者应答:“××虽不敏,敢不夙夜祗来。”(呃,字就不公开了...)


正宾降阶的同时主人也随之下堂,立于阼阶下。主人赞者出东房,也由阼阶下堂。


解说员解说:“冠礼既成,冠者要拜见尊长,以示不忘父母抚育、师长教诲之恩,报效国家之义。”正宾曰:“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父母恩深似海,百德孝义为先。”冠者向父母行拜礼。


成年的儿子向自己行礼,父母也以成人之礼相答(行拜礼未免太过,于是我们改成揖礼),以示对届已成年的儿子的尊重。


正宾曰:“教诲恩重如山,师训永生难忘。愿君勉力发奋,鹏程万里。”冠者向郭沫若老校长铜像行拜礼。




正宾曰:“秉承中华文明,肩负男儿使命,修身齐家,报效祖国。”冠者面向国旗方向,行拜礼。(国旗在广场南,自北向南行礼是不是很不对...)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 13:00:53 | 显示全部楼层
冠礼毕,冠者行礼感谢赞者及其他礼仪人员(拜礼比较麻烦就改成揖礼了),众皆答礼。




主人行揖礼感谢正宾,正宾答礼,礼仪至此结束。


礼仪结束后,在场观礼的老师和同学用掌声表达了他们的认同与肯定。


团委老师、正宾、主人一家、其他礼仪人员及幕后工作人员合影。


冠者成人,父母和老师都十分欣慰。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 13:11:55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士玄端、皮弁服和爵弁服的服制(参考了蒹葭从风和笑非两位前辈研习版考证周制士玄端的文章,以及天风和从风前辈的婚礼复兴方案,有改动)

士玄端

玄端分不同的等级,不同等级的玄端其适用场合、衣袖宽度、下裳颜色、大带宽度和颜色、蔽膝形状和颜色、相配的屦都不同。士玄端是士私祭及夕见国君(非正式)的礼服。上衣玄色(黑中扬赤)无纹饰,衣长和衣袖宽都是二尺二,由于古代布幅宽为二尺二,所以每一幅都裁为正方形,所以称“端”,而称这种衣服为“玄端”。

衣长二尺二(秦汉时期一尺大约是 23.5 厘米, 二尺二大约是 52 厘米,大概是中等男子从肩到腰的距离),“蔽体则不严”,就是说穿下裳后腰际有缝隙,掩不严实,所以在衣下要再接一尺,称作“带下”;同时,由于下裳分两片(前面一片由三幅布缝合而成,后面一片由四幅布缝合而成,每幅三襞积,穿时重叠部分后裳覆在前裳之上),所以衣两旁要有两条垂衽垂下来,以掩盖裳的缝隙。根据郑玄对《仪礼》的注,垂衽应为燕尾形。收袂(即收袖口),袖宽二尺二而收口一尺二。

士玄端的下裳可以有玄裳、黄裳、杂裳三种:上士用玄色裳,中士用黄色裳,下士用前裳玄色后裳黄色的杂裳(大夫等级的玄端下裳为纁色,天子为红色)。士冠礼的玄端配缁带、爵韠,即黑色大带、赤而微黑色的蔽膝(其他场合玄端所配的大带当为白色)。士等级的大带的宽度为二寸(约5cm);至于大带的具体形状,从明代大带的形制演变来看,最原初的大带即为一条长带子,绕腰而后系结;系成的蝴蝶结部分称作“耳”,余下下垂的部分称作“绅”,两绅要等长,覆在前面的蔽膝上,而且跟蔽膝长度等齐。蔽膝的形制为:上宽一尺,下宽两尺,高三尺。关于蔽膝的具体形状,《礼记》中的规定是:天子为梯形,公侯的类似于梯形上下边各接一个矩形,大夫的是梯形下边接一个矩形而上面两角削圆,士则同大夫而不削两角…

我们制作的玄端力求遵照周制,做出了燕尾、收袂、前后分裳的形制,唯蔽膝参照商代出土玉人做成了斧形;没有做革带(不清楚周代带钩的结构),所以蔽膝只能用带子系在腰上(于是没有颈,肩等结构..)(蔽膝也用牛皮做不太现实,于是用了布的),也无珮绶...

另外,蒹葭从风和笑非两位前辈对燕尾的理解均为:右边的燕尾连在自左向右掩的襟上,左边的燕尾连在自右向左掩的襟上,这样一来两襟势必绕到身后,不仅固定不便(也不大符合习惯),更重要的是人的腰部细于臀部,不考虑这一坡度的话两燕尾绕到身后必然向下折(要知道带下一尺有23.5厘米必然延伸到臀部了,燕尾更长)而无法保证背后部分的固定。我们的做法是把左边的燕尾连在自左向右掩的衣襟的左边下边,右边的燕尾连在自右向左掩的衣襟的右边下边,这样完全不影响衣襟的原来的固定方式且又非常简便,且可考虑身体的坡度向两侧放宽。考虑到裳隙在身体前侧,燕尾的位置适当前移了一些。

此外,由于系腰带的关系,还是把袼往上提高了一点。此外考虑到现代人的习惯袖子也没做到回腕至肘那么长。

士玄端:玄衣、黄裳、缁带、爵韠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 13:21:06 | 显示全部楼层
皮弁服

皮弁是白鹿皮做的,相配的皮弁服上衣素白色;下裳也为素白色,腰间打有褶;配缁带,素韠,也就是黑色大带、白色蔽膝。古人衣裳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衣与冠同色、裳与蔽膝同色。

我们按照大夫等级来制作这次的皮弁服:袖宽三尺三,收袂一尺八;衣衽燕尾跟下裳的形制一律依照前述的玄端来做。白色蔽膝,仍做为斧形,在离左右边三寸和离下边五寸的地方嵌了黑丝,这一点是参照爵弁服的蔽膝形制设计的(见后)。

大夫级别的大带宽为四寸,大约是 9.5 厘米。从明代的大带形制来看,因为较宽的大带不易直接系结,后来人们就把大带本身跟“耳”“绅”分离开来,大带约为腰围长,两头接比较细的带子,以便系结;系结后形成耳和绅(我们这次的皮弁服、爵弁服的大带,即按照此种形状来做)。(再后来,因为系结的部分还是难以保持平整,人们就把“耳”的部分另外做出来,而把“绅”直接垂直缝在大带的两头:大带长为腰围长,穿时大带从背后围向前,用细丝绳系住,两绅自然垂在前面;再后来,“耳”也不要了,大带就成了明代画像中常见的那种形状,一般外面还要加一条丝绦来固定,丝绦的穗覆盖在绅上)

值得注意的是,蒹葭从风和笑非两位前辈画的玄端都为不提袼的通袖,这在士等级还好处理,但大夫等级袖宽三尺三,就是 78 厘米,人的上身是无论如何不可能有这么长的(周人不会都是巨人吧,就算周人有这么高,那士等级的玄端加带下一尺岂不是仍蔽体不严),这样的话袼的提高是必须的(否则腰带就要束到腿上了)。我们做的皮弁服只是把袖子加宽到三尺三,衣身还按照士玄端尺寸来做。

皮弁服:素衣,素积,缁带,素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 鲁ICP备11028298号 )

GMT+8, 2024-11-26 15:30 , Processed in 0.17003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