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510|回复: 33

大陆猜想——全新解读近代史并证明中国文明的合理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6-30 21: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本文是根据在下在舰船论坛的帖子及回复整理而成,大家可以访问free.ys168.com/?dlcx 下载全文。</P>
<P>下面我会逐次贴出全文。</P>
<P><FONT color=#333333 size=3>全文包括三个部分:世界近代史,中国近代史及台湾问题。</FONT></P>
<P><FONT color=#333333 size=3></FONT></P>
<P align=center><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B>世界近代史部分</B><B>

</B></FONT></FONT>
<p>
<P align=center><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引言
<p></FONT></FONT>
<p>
<P><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展开世界地图,一个简单事实立刻呈现于眼前——世界上适于人类居住的土地大致分为两片。在哥伦布踏上印第安人的土地之前,可以认为两片大陆上的人们各自独立地书写着自己的历史,彼此之间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影响和交流。因此,当我们试图理解全部人类历史尤其是近现代史时,便会自然地产生一个猜想——如果没有所谓的“新大陆”或者世界上所有的陆地都连成一片,近现代历史又将会如何?这个猜想就是笔者所称的大陆猜想。对于这一猜想的讨论将使我们更加全面的认识西方文明,促进国家的和平统一和民族的伟大复兴。
<p></FONT></FONT>
<p>
<P><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近代世界风云变幻,最主要的特点应该是西方的殖民扩张和持续的技术进步。西方文明异军突起,短短四百年间将整个世界纳入了其殖民体系。其他国家大多沦为殖民地,中国等几国也仅保留名义上的独立。同时,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人类建立了庞大的工业体系,掌握了空前强大的技术手段。凭借着先进的技术,西方文明获得了压倒性的全球优势。然而,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到底何在?假如世界上的陆地连成一片,西方文明能否获得今天的强势地位?技术进步又是否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就必须理解地理障碍对人类社会演变的影响。事实上,以上两个问题的答案都是否定的。换言之,整个世界的陆地大致分为两片或者说美洲的存在这样一个简单事实是西方殖民扩张和技术进步的必要条件(不是充要条件!)。
<p></FONT></FONT>
<p>
<P>
<P><FONT color=#333333 size=3></FONT></P>
<p>
<P><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B>问:</B>地理障碍为什么会影响技术进步?
<p></FONT></FONT>
<p>
<P><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B>答:</B>现代人倾向于认为技术进步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并且在未来仍将不断的加速进步。单就人类的认知能力而言,这或许是可能的。不过技术进步本身必须依赖于现有的技术手段,也就是说人们必须用现有的工具来发明新的工具。但是技术发展同时使战争的破坏力和破坏范围急剧上升,换言之技术的发展使得自身被全面破坏的危险增加。如果现有的工具全部被破坏,那么人们将无法发明新的工具。而在战争中,地理障碍无疑可以保护现有的工具免于遭到战争破坏,所以会促进技术的发展。以下详细分析。
<p></FONT></FONT>
<p>
<P><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技术本身从来都是中性的,也就是说技术仅仅是人类所掌握的手段或工具。技术从来都是一把双刃剑,在推动生产发展和经济繁荣的同时必然也在更大程度上增强了战争的破坏能力。例如二战无论在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方面的破坏都要远大于一战。战争的破坏范围由古代弓矢所及扩展到火炮射程之内,随着飞机的发明又进一步推进到敌国腹地。现代弹道导弹和远程轰炸机已经可以对世界任何一个角落进行打击。所以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战争的破坏力必然迅速上升,迟早会迫使人类反思技术对于人类到底意味着什么。人类对于技术进步的热情将会耗尽,同时支撑工业体系的物质基础也将残破不全。但是诸位可能要问,尽管这个分析能够自圆其说,然而这一情况并没有出现。二战之后的世界比以往更加繁荣,人们对于技术的热情更加充沛,这又怎么解释?可见这种说法并不可取。说到这里就不得不回到篇首所提的大陆猜想了,也就是要考虑地理障碍对于技术的促进作用。以二战为例,假定美洲不存在,那么美国自然也就不存在(这一结论的证明繁杂,暂略)。同时假定二战前期的进程不受这一情况的影响。在这一前提下,二战不论孰胜孰败,战争绝不可能在西元1945年结束。首先单以英国之力不足以在法国或意大利登陆。德国可以集结更多兵力于东线。第二,英国工业实力远小于美国,纵使能够夺取制空权,对于德国战时生产的破坏势必有限。尽管德国的工业生产在44年达到高峰,但是没有美英的战略轰炸这一峰值必然更高且持续更久。第三,北极航线的开通在最困难的时刻给予了苏联有力的支持。虽然援助的数额和重要性众说纷纭,但是没有这一援助苏联反攻的进程将减缓,在45年攻克柏林是不可能的。此外,参战各方都在不断的研发新型武器,最典型的是o(︶︿︶)o 唉。如果战争的时间延长,战争的破坏力势将快速上升。西方文明必然受到更加严重的创伤,技术的破坏力将会表现的更加淋漓尽致。而美国由于处于另一片大陆之上,免于受到战争破坏,工业体系完好无损;这就是地里障碍对于技术发展的促进作用。所以美国可以为欧洲的重建提供一切必需的产品。事实上美国也正是这样做的。如果没有这一条件,欧洲的重建势将旷日持久,德国的民主进程也无法启动;欧洲必然陷于长期的战争阴影之中。为简单起见,应用一次中学教科书的结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在这样的情况下,社会存在将迫使人们进行反思,重新考虑技术所能够带来的净收益。整个世界也会重新审视西方文明,看到其自身致命的弱点。一战的情况与二战类似,诸位有兴趣可以参考一战进程。所以,正是由于美国的存在缩短了世界大战的时间,减缓了西方文明受到的破坏同时使得欧洲在战后能够迅速复苏,从而掩盖了西方文明自身的弱点。因此现在的社会存在使得人们相信技术发展将会使人类拥有更加舒适和幸福的生活。
<p></FONT></FONT>
<p>
<P>
<P><FONT color=#333333 size=3></FONT></P>
<p>
<P><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B>问:</B>为什么美国能够有这样的影响力而欧洲国家却做不到?
<p></FONT></FONT>
<p>
<P><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B>答:</B>主要还是在于美洲的地理条件或者说地理障碍。它保护了美国的工业体系,也有利于民主制的建立和运转。这里先讨论工业,民主制后面详细分析近代史再讲。
<p></FONT></FONT>
<p>
<P><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飞机是现代科技的结晶,航空工业是一个国家工业实力的标志之一。但是与其他发明一样,飞机也迅速被应用于战争。先看英国,一战期间飞机作战效能有限,轰炸没有伤及英国元气。虽然日不落帝国在战后仍然可以勉强维持,但英吉利海峡已经不能像拿破仑掌权时那样为英国提供周到的保护了。随着航空工业的发展,二战时飞机的效能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英吉利海峡的保护作用进一步降低。依靠航空兵破坏英国的工业已不再存在任何技术障碍。为了保卫超级密码,考文垂不得不成为一片瓦砾。尽管德国缺乏四发轰炸机和梅109的航程不足限制了其对英国的破坏程度,但是这已经足够摧垮一个盛极一时的帝国了。二战之后,日不落成为了历史名词。想比之下,美国的位置较英国更加有利。如果德国要使用航空兵打击美国,飞机的续航能力至少要在12000公里以上。而这样的要求对于当时的技术水平而言根本不现实,所以依靠陆军航空兵攻击美国存在技术障碍(梅264并未投入生产)。由于德国是大陆国家,使用海军航空兵攻击美国在战略上又不可行。因此,由于当时技术水平的限制大西洋尚可以有效的保护美国,美国的工业实力在战争中毫发无损。这样就使得美国能够加速战争的结束并支持欧洲的重建。同样由于航程的限制德国也无力破坏苏联的乌拉尔山地区的工厂。而如果所有陆地连成一片,这种保护作用将不可能存在,美国的影响也就无从谈起。所以,西方文明的强势和人类对于技术的热情能够维持至今,都必须依赖于一个简单的事实,那就是美洲的存在或者说是两片大陆这样一个简单事实。这样我们又回到了大陆猜想。</FONT></FONT></P>

 楼主| 发表于 2005-6-30 22: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2.1pt; mso-char-indent-count: 2.0"><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B normal">问:</B>那么地理障碍的存在必然促进技术的发展吗?<p></p></FONT></FONT></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2.1pt; mso-char-indent-count: 2.0"><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B normal">答:</B>不是。地理障碍也会阻碍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在古代。简单说在地理障碍同时阻断信息交流和贸易以及战争破坏力的情况下,地理障碍主要起阻碍技术发展的作用,但是同时也为更大范围的技术发展准备了条件。在地理障碍只能阻碍战争而不能阻碍信息和贸易的情况下,地理障碍促进技术的发展;也就是二战中的情况,不再重复。下面详细解释阻碍技术发展的情况。<p></p></FONT></FONT></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2pt; mso-char-indent-count: 2.0"><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对照世界地图,很容易发现美洲两侧被大洋与亚欧大陆隔开。由于美洲与亚欧大陆被地理障碍隔开,信息交流和贸易以及战争破坏力全部在古代全部被切断。而美洲又有其天然的缺陷,因为整个美洲大陆缺乏可供驯化的牲畜。由于美洲野马的灭绝,在整个美洲,没有体力较强且适合驯化的大型动物,比如马,牛,骆驼等。美洲土著只有一种半驯化的羊驼与之为伴且负重能力极低。所以,在古代印第安人的字典里绝对不会有骑兵这个词汇。那么缺少畜力又对社会有哪些影响呢?直接的后果就是美洲土著没有发明畜力车,所以造成其社会运输能力极其低下。按中学课本中的结论,商品经济分为商品生产和商品运输,换言之缺乏运输能力的社会无法建立起繁荣的商品经济。而手工业的发展又必须依赖于商业,所以其手工业的水平也必然是相当低下的。直到白人入侵之前,美洲仍然停留在青铜时代,而此时整个亚欧大陆和东非西非早就进入了铁器时代。事实上进入青铜时代的也不过中美洲而已,南美和北美的广大地区还处在我们通常所说的原始社会。这就是缺乏畜力的第二个重要影响,运输能力不足使得美洲土著缺乏跨越地理障碍的能力。因此很难把其文明传播到其他地区,不论是使用贸易手段还是武力征服。而类似的情况在亚欧大陆就不存在。再者,军事行动直接依赖于后勤。缺乏运输能力的社会自然就难以支持大规模的机动作战。即使是掠食于敌也同样需要运输能力,因为步兵所能抢劫的范围太小而且抢到的粮食也必须运回营寨;所以美洲土著不可能有大规模机动作战的实践。为简单起见,再次应用中学课本中的结论:正确的理论必须来源于实践。既然没有这样的实践可以想见美洲土著也无法建立指导 大规模机动作战的理论。而对比中国,这样的理论正是在战车兵大行其道的春秋时代建立的。<p></p></FONT></FONT></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2pt; mso-char-indent-count: 2.0"><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据说欧洲野马也曾经灭绝,但是欧洲人可以从亚洲引进种马。而为什么美洲不可以呢?因为大洋阻隔。苏美尔人早就发明了畜力车,亚欧大陆其他地区或引进或发明,为什么美洲不能够呢?也是因为大洋阻隔。亚欧大陆都已进入了铁器时代,为什么美洲无法引进冶铁术呢?还是因为大洋阻隔。如果欧美两地在古代存在人员流动,印第安人就完全可能提前感染并获得对天花的免疫力。欧洲人从蒙古学会了大纵深迂回和使用火器,为什么美洲又没有学到呢?又是因为大洋阻隔。倘使美洲与欧洲古代存在贸易,纵然买不到《孙子兵法》,《高卢战记》总是看得到的,决不会在面对白人时手足无措,方寸全乱。此外,大洋的阻隔还造成了美洲对于天花的免疫力及其低下,使美洲被欧洲彻底的征服。这一点后面会谈到。<p></p></FONT></FONT></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2pt; mso-char-indent-count: 2.0"><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总之,地理障碍的阻隔使美洲土著的技术水平远低于亚欧大陆,其战斗力也远低于亚欧以及非洲等地。也就是说两片大陆这一简单事实造成了美洲的战斗力极其低下,当然马的灭绝也是重要原因。<p></p></FONT></FONT></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2pt; mso-char-indent-count: 2.0"><p><FONT color=#333333 size=3> </FONT></p></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2.1pt; mso-char-indent-count: 2.0"><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B normal">问:</B>美洲土著的战斗力远低于亚欧大陆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p></p></FONT></FONT></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2.1pt; mso-char-indent-count: 2.0"><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B normal">答:</B>这使得美洲极易被亚欧大陆的文明征服,由于距离远近的不同,欧洲征服美洲的可能性最大。事实也正是如此。如果没有美洲,那么整个殖民体系的建立是不可想象的,也就是说欧洲不可能在近代征服全世界。<p></p></FONT></FONT></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2pt; mso-char-indent-count: 2.0"><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近代的殖民扩张始于美洲,而且对于美洲的征服简直容易到了让人咂舌的地步。阿兹特克(今墨西哥)据说曾有600万臣民,而科尔特斯彻底灭亡这一帝国所动用的总兵力不足千人。印加帝国也是兄弟水平。总人口千万上下,而毕萨罗所部据说不过169人。毕萨罗在进军途中,先后在豪哈、比尔卡苏阿曼、比尔卡康加和库斯科四次战役中大败印加军队,参加这些战役的西班牙人分别只有80人、30人、110人和40人,而每次战役击溃的印加军队则往往数以万计。欧洲人后来的对于美洲其他地域的征服也基本是势如破竹(除美国西部阻力较大)。就这样整个地球陆地的1/3(不计南极洲)成为了欧洲人的囊中之物,西方文明的势力范围由1000万平方公里爆炸般的扩展到5000余万平方公里。广阔无垠的沃野成为庄园,成千上万的土著沦为奴隶。来自“新大陆”的财富源源不断地流向欧洲使得欧洲迅速走向繁荣。而对比其他地区的征服,情况则完全不同。<p></p></FONT></FONT></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2pt; mso-char-indent-count: 2.0"><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新航路开辟后,白人就一直试图征服非洲。但是受到土著居民强有力的抵抗和气候条件以及热带疾病的限制,长期只能在沿海保留少数据点,无法深入内陆。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1870年。而对于非洲的瓜分直道到20世纪初才得以完成。即使如此,埃塞俄比亚和利比里亚仍然保持了形式上的独立,按我们习惯的说法叫做半殖民地。印度中东等地的征服与之类似,都是长期渗透和扩张的结果,与征服美洲的难度比较起来简直是天壤之别。事实上,澳洲土著与美洲类似,不过澳洲对人类历史的影响远小于美洲,故不单独 列出,仍然按照两片大陆来讨论。这样我们就再一次回到了大陆猜想,因为造成这一状况的根源就在于美洲是一片单独的大陆,或者说是大陆分为两片这样一个简单事实。之所以重复提出这个简单事实 ,就是希望读者给予充分的重视,它对于近代史实在是太重要了。</FONT></FONT><p></p></P>
 楼主| 发表于 2005-6-30 22: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2.1pt; mso-char-indent-count: 2.0"><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B normal">问:</B>美洲被轻易征服还有其他什么直接原因?<p></p></FONT></FONT></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2.1pt; mso-char-indent-count: 2.0"><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B normal">答:</B>主要是天花。一般的说法是美洲地区本没有天花,是由西班牙人带来的,就像蒙古西征把鼠疫传播到欧洲一样。“17、18世纪天花在西半球肆虐,当时欧洲的天花病死率为10%,而美洲高达90%。一些历史统计认为,天花曾至少造成1亿人死亡,另外2亿人失明或留下终生疤痕。天花由病毒引起,表现为高烧、浑身乏力、恶心呕吐和严重皮疹,无药可治。印第安人由于地理隔绝,对于天花、麻疹、伤寒等疾病毫无免疫能力,只能成群成群地死去。对天花瘟疫造成的可怕结果,一个目睹西班牙殖民者征服阿兹特克帝国过程的传教士这样描述:“在一些地方满门皆绝。死者太多,以至无法全部掩埋;而臭气漫天,只好推倒死者房屋以作坟墓。”在17</FONT><FONT color=#333333>世纪,据估计西属美洲的人口从5000万锐减到400万。”如此残酷的现实彻底摧毁了印第安人的抵抗意志和自信心。虽然一般说来有压迫就有反抗,但是他们再也没有反抗的勇气了。幸存的印第安人成为一群无足轻重的顺民,在美洲的政治生活中再也没有什么作用。就这样,美洲成为了真正意义上被征服的大陆。不过印第安人也并非没有回赠,梅毒就是美洲送给欧洲的“礼物”。</FONT><SUP>1</SUP><p></p></FONT></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2pt; mso-char-indent-count: 2.0"><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前面说过,造成美洲土著免疫力如此低下的原因在于缺乏与亚欧大陆的贸易,从没有接触过此类病毒。<p></p></FONT></FONT></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2pt; mso-char-indent-count: 2.0"><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此外,美洲的宗教也有大问题,一直用活人献祭。据说阿兹特克一次大规模的祭祀活动中屠杀了两万战俘,整个祭坛的台阶都染黑了。所以在战争中阿兹特克的首要目标是俘虏对方而不是消灭有生力量。这也是军事上失败的直接原因之一。同时这种大规模的屠杀战俘也导致了美洲人口密度较低,不利于抵抗外部入侵。如果能够和外部进行交流,那么这种残酷的祭祀方式也可能提早终止。<p></p></FONT></FONT></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18pt; mso-char-indent-count: 2.0"><FONT color=#33333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赛瓦斯托波尔玫瑰网友认为梅毒并非由美洲传到欧洲,在欧洲很早就存在。证据是:一个叫Joseph Carter的美国考古学家1992年在意大利一个叫Metaponto的地方出土的古希腊人遗骸中发现有梅毒的迹象,最明显的就是增厚的头盖骨。而在中世纪欧洲也有病症与梅毒极其相似的病征的记载,由于欧洲一直到16世纪才把梅毒和麻风区分开来,所以这方面的记载很不完全。由于与多数文献的记载有出入,此处存疑。<p></p></FONT></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2pt; mso-char-indent-count: 2.0"><p><FONT color=#333333 size=3> </FONT></p></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2.1pt; mso-char-indent-count: 2.0"><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B normal">问:</B>征服美洲对于整个殖民征服的过程具有怎样的作用呢?<p></p></FONT></FONT></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2.1pt; mso-char-indent-count: 2.0"><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B normal">答:</B>前面提过,如果不能征服美洲,那么整个殖民体系的建立是不可想象的,也就是说欧洲不可能在近代征服全世界。<p></p></FONT></FONT></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2pt; mso-char-indent-count: 2.0"><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首先让我们用中国历史的春秋战国时代进行类比。<p></p></FONT></FONT></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2pt; mso-char-indent-count: 2.0"><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东周时期,天下大乱,礼坏乐崩,纷扰动荡长达五百年之久最终一统于秦。秦国能够实现统一原因众多,但征服蜀地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东周慎靓王五年(西元前316年),张仪与司马错进行了一次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著名辩论。其时,巴蜀相攻,巴遂求救于秦。此时韩亦举兵犯秦,秦王犹豫不定,问计于群臣。张仪以为应当出兵伐韩,以求挟制天子,进取中原。即所谓“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今三川、周室,天下之市朝也,而王不争焉,顾争于戎狄,去王业远矣。”而司马错却力主伐蜀。因进取中原势必使诸侯惊惧,合纵抗秦。且挟制天子,恶名播于天下,秦必成天下众矢之的。然此时秦之势力不过是关中平原地区。关中平原的人力物力即决定了秦的军事实力。而以此有限军力要实现张仪的战略目的毫无可能。倘若趁机伐蜀则可以使秦国轻取成都平原千里沃野,兵员粮草取之不尽。且四川地域闭塞,偏远蛮荒,诸侯不以为意亦无力干预。以秦之力,唾手可得。待地广国强之后,再图中原即可轻车熟路。以战略论之,伐蜀才是真正领会了孙子以迂为直的军争之道。因为仅靠关中一隅之地,秦根本无法支撑旷日持久的统一战争。以王剪灭楚为例,单靠关中平原不可能动员60万人走上前线并保障前线的粮草供应。只有先取巴蜀,展疆拓土,富国强兵,而后才可能在战略上争取到更大的优势,为问鼎中原奠定基础。不取巴蜀,则秦国问鼎无望,统一或由关东某国完成,或者大大延缓。而张仪所议之出兵伐韩,看似捷径,实则毫无取胜希望,不过是徒耗国力而已。<p></p></FONT></FONT></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2pt; mso-char-indent-count: 2.0"><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现在再把眼光转回近代。当我们从战略角度去分析近代的整个殖民过程时,就会很容易看到:美洲正是欧洲的巴蜀。西元13世纪末,十字军已经在西亚地区碰得头破血流,狼狈回到欧洲。其后,奥斯曼帝国兴起,对拜占庭步步紧逼。1453年,君士坦丁堡城破,拜占庭亡国。大批学者仓惶出逃,从他们那里西欧又了解到了其古代的文化传统和成就,并随后导致了欧洲的文艺复兴。占领伊斯坦布尔后突厥继续向东欧推进,整个欧洲诚惶诚恐。以此时欧洲的实力,纵然竭尽全力,也不能攻掠亚洲和非洲。其实力较之秦与关东诸国的力量对比更加悬殊。但是美洲的征服彻底改变了一切。欧洲人不费吹灰之力获得了整个世界1/3的土地,颓势阴霾一扫而尽。中美洲是世界金银矿藏分布集中的地区,无尽的黄金和白银源源而来,欧洲的商业似乎在一夜之间就获得了繁荣。在那个时代,恐怕连他们自己都会惊诧于所取得的成功。黑死病造成的恐慌和衰退已经成为了历史,欧洲人开始再次满怀信心地注视整个世界。既然四倍于欧洲的土地都已经在自己的脚下臣服,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做不到的呢?在某种意义上说,自信心有时比实力本身更加重要。设想如果当年蒋张二位对于自己的实力具有足够的自信,又怎么会有不抵抗的事情出现?来自美洲的财富不仅促进了商业的繁荣,同时也加速了技术的进步和金融业等新兴行业的崛起,因为很多情况下技术研发所需要的经费依赖于商业的支持。而如果没有技术进步就不会有先进的火器。由于东非与西非广大地区长期与中亚和欧洲进行贸易,和外界不断的进行文化和技术交流,所以非洲抵抗欧洲入侵的能力比美洲要强大的多。没有先进的火器则征服非洲就完全不可想象,这一命题在亚洲也同样成立。</FONT></FONT><p></p></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7-1 17:16:15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5-6-30 22: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2.1pt; mso-char-indent-count: 2.0"><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B normal">问:</B>如果欧洲完全依靠自身力量发展技术,提高热兵器的性能,有了火器不是一样征服非洲和亚洲吗?<p></p></FONT></FONT></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2.1pt; mso-char-indent-count: 2.0"><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B normal">答:</B>这是做不到的。因为真正高性能的热兵器依赖于产业革命和电力革命,而没有美洲的征服不可能进行技术革命。<p></p></FONT></FONT></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2pt; mso-char-indent-count: 2.0"><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技术进步是在所谓的资本主义确立之后才大大加速的,如果按照16,17世纪的情况,欧洲在武器方面的优势并不明显。况且非洲各部落在与白人的贸易中已经获得了数量不等的火器。如果技术进步的速度较慢,通过贸易黑人的武器更新速度也完全可以跟上,而且在多雨的森林中火器的效力还要大打折扣。但是随着产业革命和大工业的建立这一情况彻底改变了。而按照我们通常的说法,要建立大工业首先要确立资本主义。资本主义的确立又必须具备两个先决条件,资本的原始积累和足够多的自由劳动力。而如果不能够征服美洲,那么资本的原始积累就无从谈起。所谓原始积累首先就是要求获得足够数量的货币,在那个时代就是黄金和白银。事实上,正是美洲的黄金推动欧洲完成了原始积累的过程。拉丁美洲金银储量丰富,而且对于白人而言 几乎没有任何开采成本,土著居民被迫在矿山充当奴隶。从1521—1600年,西班牙从美洲掠走的黄金为20万多公斤,白银为1800万公斤。16世纪末西班牙控制了世界黄金开采量的83%。金银的大量流入,造成了欧洲物价的上涨,直接推动了欧洲的商业革命的出现。而商业革命的发展又导致了产业革命。所以说没有美洲的政府就不会有资本的原始积累,而没有原始积累对历史所可能产生的影响不言而喻。所谓的对于亚洲和非洲的征服也就无从谈起。即是侥幸征服若干国家,至多是亚历山大时代希腊化的现代版,很快就成为过眼烟云。<p></p></FONT></FONT></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2pt; mso-char-indent-count: 2.0"><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如果欧洲试图从亚洲或非洲掠夺足够黄金,那么必须征服这些地区,因为欧洲在丝绸之路贸易处于逆差。单靠贸易不可能从亚洲获得足够的贵金属。非洲的黄金虽然流入欧洲,但是数量不足以抵消丝绸之路的逆差。而征服并长期亚洲和非洲的难度远比美洲高的多。以欧洲的实力无法做到这一点。即使短暂占领,也无法长期控制,来不及完成原始积累。因此无法制造高性能的热兵器。<p></p></FONT></FONT></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2pt; mso-char-indent-count: 2.0"><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总之,从战略全局而言,整个殖民征服的过程是欧洲人首先避实击虚,向西征服美洲。尔后不断的积蓄力量并巩固在其他地区的据点。待其力量壮大之后引兵东犯,最后强迫亚洲和非洲进入其殖民体系从而建立了世界霸权。<p></p></FONT></FONT></P><P 0cm 0cm 0pt"><p><FONT color=#333333 size=3> </FONT></p></P><P 0cm 0cm 0pt"><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B normal">小结:</B><B normal"><p></p></B></FONT></FONT></P><OL 0cm" type=1><LI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mso-list: l0 level1 lfo1; tab-stops: list 36.0pt"><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没有美洲就没有近代西方文明的强势地位,也没有所谓的电力革命等技术飞跃,无论所谓的封建社会能够持续多久。两片大陆这一事实是支配世界近代史的基本要素。<p></p></FONT></FONT></LI><LI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mso-list: l0 level1 lfo1; tab-stops: list 36.0pt"><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所谓外因对于人类历史进程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各文明的际遇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外界条件确定的,而不是所谓文明自身的优越性。这一点不仅对于理解历史是必不可少的,对于预测未来的世界同样重要。<p></p></FONT></FONT></LI><LI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mso-list: l0 level1 lfo1; tab-stops: list 36.0pt"><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中国传统文明并没有犯原则性的错误,西方文明也没有固有的优越性。强势文明所具有的光环使大家产生了这一错觉。<p></p></FONT></FONT></LI><LI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mso-list: l0 level1 lfo1; tab-stops: list 36.0pt"><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对于人类而言,技术进步存在上限。这个上限或者说人类所可能达到的技术水平主要是由地理条件决定的。<p></p></FONT></FONT></LI><LI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mso-list: l0 level1 lfo1; tab-stops: list 36.0pt"><FONT color=#333333 size=3>中国文明必然复兴,认清这一点有助于增强全体华人的向心力,提高中国的国际声望,促进和平统一。</FONT><p></p></LI></OL>
 楼主| 发表于 2005-6-30 22: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2.1pt; mso-char-indent-count: 2.0"><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B normal">问:</B>欧洲近代穷则思变,这是否是主要原因?<p></p></FONT></FONT></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2.1pt; mso-char-indent-count: 2.0"><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B normal">答:</B>欧洲近代确实穷则思变,问题在于没有美洲为其源源不断的输血,又能够变到哪里去呢?黑死病使欧洲人口锐减40%,那时候就不穷了吗?为什么在西元15世纪时毫无起色呢?</FONT></FONT><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
人力终归是有限的,无论是思考或者是求变。欧洲崛起的主因在于外因,而这个外因主要是由于两片大陆的分割形成的。内因并不是主要的。<p></p></FONT></FONT></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2pt; mso-char-indent-count: 2.0"><p><FONT color=#333333 size=3> </FONT></p></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2.1pt; mso-char-indent-count: 2.0"><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B normal">问:</B>如果中国征服了美洲,中国可能完成产业革命吗?<p></p></FONT></FONT></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2.1pt; mso-char-indent-count: 2.0"><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B normal">答:</B>不能。中国对于改进技术和海外殖民不感兴趣。不过中国不去攻击美洲还有另外一层原因,因为可能不相信能够征服而且占领之后无法有效管辖。当时的中国人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想到美洲如此不堪一击。人们总是根据自己的经历去推测未知的情况。中国周边的游牧民族相对中央政权往往具有军事优势,其他少数民族长期受中国文明的影响,征服难度与美洲有天壤之别,最终只能征而不服。所以历来强调攻心为上,在交往中厚往薄来。在中亚和阿拉伯的战斗互有胜负。所以中国根本不可能想象到世界上会有那么一片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征服的大陆。欧洲在美洲的成功也不过是误打误撞,事先绝不可能预见到。所谓中国为什么不发展火器以求征服世界云云完全脱离了历史事实,纯粹是在苛求古人。</FONT></FONT>
<FONT color=#333333 size=3>再有就是管辖的问题,美洲距离中国如此遥远朝廷根本无法管辖,驻军将领肯定拥兵自重。而对于明或清而言,再次组织登陆战以求控制美洲难上青天。因为此时面对的对手不是印第安人而是原来的驻军将领及其部队,其组织能力和战斗力绝非印第安人所能及。所以即使征服结果也不过是在美洲复制一个中国,对于明清而言劳民伤财,没有意义。欧洲人的结果也是如此,现在的美洲国家大都已经独立,各宗主国也不过望洋兴叹而已。</FONT></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2.1pt; mso-char-indent-count: 2.0"><FONT color=#333333 size=3>未完待续</FONT></P>
发表于 2005-7-1 02: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P>看了一部分,覺得大體不錯。期待後文。</P><P>“<FONT color=#333333>王剪</FONT>”,字誤。</P>
 楼主| 发表于 2005-7-1 06: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2.1pt; mso-char-indent-count: 2.0"><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B normal">问:</B>西方文明发源地的地中海式气候是最苛刻的,多雨期与高温期居然不一致!生产葡萄酒倒是不错,但不利于生产淀粉。这样的气候条件决定了这一地区文明的探索、迁移、理性和穷则思变。</FONT></FONT><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
总而言之,欧洲的崛起,来源于他们的个性,这样的个性配合美洲优越的气候,文明前所未有地彻底扩散到全球,那是不可避免的了。话说回来,欧洲文明的个性不会在美洲的气候条件下产生。</FONT></FONT><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
人类进化了可能有五百万年,而恰恰是在欧洲人到达美洲后这五百年发生文明突变,这应该是经历无数偶然组合中蕴含的一个必然结果。<p></p></FONT></FONT></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2.1pt; mso-char-indent-count: 2.0"><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B normal">答:</B>这还是一个通常的所谓外因和内因的关系问题。欧洲的个性与其崛起当然是有关的,但是没有两片大陆这个所谓外因则完全不可能。而且个性所配合的主要也不是美洲的气候,而是美洲流向欧洲的财富和对于其自信心的刺激。这里需要引入热力学第二定律,一个孤立系统总是趋向于死寂。或者说系统的演变轨迹是直接受制于外界条件的。<p></p></FONT></FONT></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2pt; mso-char-indent-count: 2.0"><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谈到气候,地中海式气候不是地中海特有的。请注意一下中学地理中全球气候分区图,所有大陆的北纬30度线与大陆边缘交点的地方都是地中海式气候,这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季风、海洋等因素影响而产生的。(此段引用北国网友o(︶︿︶)o 唉)<p></p></FONT></FONT></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2pt; mso-char-indent-count: 2.0"><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此外,欧洲还没有对于技术的破坏力有充分的认识。这可能与罗马文化传统的中断有关。入侵的蛮族历史较短,而且欧洲国家林立。这样他们对于领土扩张和自身安全的关注程度远高于关注技术的破坏力。所以更加热衷于发展技术和海外殖民。而中国由于长期的大一统领土接近当时技术所能控制的极限,打下新的土地无法管辖,前面已经提到过。<p></p></FONT></FONT></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2pt; mso-char-indent-count: 2.0"><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无论偶然也好,必然也罢。这种局面的成因不是中国文明自身的所谓缺陷造成的,也不应该由中国传统文明和儒家来背负这个骂名。中国人应该对自己的文明充满自信,海峡两岸的炎黄子孙应该充满自信。西方文明不是人类的归宿,中国的复兴是历史的必然!<p></p></FONT></FONT></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2pt; mso-char-indent-count: 2.0"><p><FONT color=#333333 size=3> </FONT></p></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2.1pt; mso-char-indent-count: 2.0"><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B normal">问:</B>但是中国在一八四零年开始的失败并不是地域造成的,中国之所以输输在上层统治者的战略思维和战略控制能力上。这怎么解释?<p></p></FONT></FONT></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2.1pt; mso-char-indent-count: 2.0"><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B normal">答:</B>没有先进的火器西方侵略中国也无从谈起, 而火器的改进是与地理条件密切相关的。中国在鸦片战争中的失败与地理因素是有关的。但是这种联系不是直接的,解释起来很麻烦。中国是一个有五千年历史的大陆国家,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而大陆国家发生内乱的概率要远高于海洋国家。原因将在后面的讨论中解释。因此中国很早就对于技术和扩张丧失兴趣。这一点导致了中国和英国的军队精神面貌完全不同,两国决策层的政策取向也完全不同。<p></p></FONT></FONT></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2pt; mso-char-indent-count: 2.0"><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此外,对于中国的地理条件而言,技术上限在鸦片战争前已经基本达到,也就是说中国的技术水平不会有大的飞跃,但不排除陶瓷景泰蓝等的局部改进。这样中国的国力增长速度跟不上英国。不过这不是主要原因。日本比中国的经济总量小的多。<p></p></FONT></FONT></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2pt; mso-char-indent-count: 2.0"><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再有,英军的决心和勇气正是建立在此前众多胜利基础上的。当然不全在美洲,纳尔逊和霍华德的荣誉并非来自美洲。不过没有美洲可能吗?没有三角贸易英国如何起家呢?维多利亚时代的繁荣不是凭空建立的,而身处繁荣时代人们往往更加自信。相比之下中国军队到哪里去找这样的勇气呢?关于英国的问题会在军事与政治的互动中进一步解释,海峡对于英国的影响比通常所说要大得多。<p></p></FONT></FONT></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2pt; mso-char-indent-count: 2.0"><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第三,周期律的作用,简单说来,中国的王朝寿命大多在200到300年之间,而此时清朝已至垂暮。所谓日迫西山,出现战争中的问题是在所难免。处于上升期的政权以劣势兵力打败下降期的王朝强势兵力历史上这种情况屡见不鲜。北宋的东京保卫战也是以胜求和,李纲是宋朝的林则徐。到了下降期皇帝不昏庸的实在不多。另外,唐以后中国文明趋于保守也是事实,这对于近代也有重要影响,这正是由于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大陆国家。这一点后面会解释。</FONT></FONT></P>
 楼主| 发表于 2005-7-1 06: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2.1pt; mso-char-indent-count: 2.0"><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B normal">问:</B>各文明所进行的竞争是否是优胜劣汰?如果是各文明的相对优势就已经很明显了。<p></p></FONT></FONT></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2.1pt; mso-char-indent-count: 2.0"><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B normal">答:</B>所谓生物优胜劣汰的竞争与人类社会的国际竞争和文化之间的竞争不同。即使生态学也承认先期到达的弱势物种可能在竞争中占有优势,因为已经控制了生存必需的资源。第二,生存竞争也受到地理条件的明显影响。比如南美和北美本来是两块陆地,后来对接在一起,结果导致南美很多物种灭亡。物种入侵其实与殖民征服特别是天花的入侵具有很大的相似性。澳洲也是如此,有袋类在其他大陆早就销声匿迹了。一般的情况似乎是陆地面积越大,生物进化越快。文明的情况与此有一定相似性,所以美洲文明落后于亚欧大陆,澳洲文明落后于美洲。第三,人类文明受地理条件的限制更加明显。比如说,闹市区的商家虽然成功策略未必比郊区的更高明,商业竞争不完全是优胜劣汰,地缘条件必须考虑。<p></p></FONT></FONT></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2pt; mso-char-indent-count: 2.0"><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竞争的结果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单凭结果不足以说明各文明的相对优势。<p></p></FONT></FONT></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2pt; mso-char-indent-count: 2.0"><p><FONT color=#333333 size=3> </FONT></p></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2.1pt; TEXT-ALIGN: center; mso-char-indent-count: 2.0" align=center><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B normal">连载部分</B><B normal"><p></p></B></FONT></FONT></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2pt; mso-char-indent-count: 2.0"><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这一部分要解释的问题如下:<p></p></FONT></FONT></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2pt; mso-char-indent-count: 2.0"><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为什么英国成为了日不落帝国,或者说为什么英国的殖民地多于法国,法国多于德国?<p></p></FONT></FONT></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2pt; mso-char-indent-count: 2.0"><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英语为何成为当代应用最广泛的语言?<p></p></FONT></FONT></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2pt; mso-char-indent-count: 2.0"><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为什么美洲只产生了美国一个强国?<p></p></FONT></FONT></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2pt; mso-char-indent-count: 2.0"><FONT color=#333333 size=3>日本的近代化进程为何快于中国?</FONT><p></p></P>
发表于 2005-7-1 14: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P>中國人沒有去美洲,而歐洲人去了美洲,除了現實的一些政治軍事因素外,應該考慮到更深層的文化特質不同的問題,文化或者說文明模式的不同又是由不通人類種群的思維模式不同決定的。人文地理對不同文明的思維模式影響是巨大的,這個是決定性因素。所以我認爲討論中國大陸與歐洲本身的人文地理差異的意義,要遠遠大於討論外界地理對兩者產生影響的意義。</P><P>“<FONT color=#333333>无论偶然也好,必然也罢。这种局面的成因不是中国文明自身的所谓缺陷造成的,也不应该由中国传统文明和儒家来背负这个骂名。中国人应该对自己的文明充满自信,海峡两岸的炎黄子孙应该充满自信。西方文明不是人类的归宿</FONT>”——非常同意。不過“<FONT color=#333333>中国的复兴是历史的必然!</FONT>”我想只能盡人事聼天命而已。</P>
 楼主| 发表于 2005-7-1 17: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P>梅兄看得很仔细啊,多谢提醒,已更正。</P><P>你的观点很有意思,请先让我把全文贴完,然后我们再详细讨论好了。</P>
 楼主| 发表于 2005-7-1 17: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2.1pt; TEXT-ALIGN: center; mso-char-indent-count: 2.0" align=center><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B normal">连载部分</B><B normal"><p></p></B></FONT></FONT></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2pt; mso-char-indent-count: 2.0"><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这一部分要解释的问题如下:<p></p></FONT></FONT></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2pt; mso-char-indent-count: 2.0"><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为什么英国成为了日不落帝国,或者说为什么英国的殖民地多于法国,法国多于德国?<p></p></FONT></FONT></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2pt; mso-char-indent-count: 2.0"><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英语为何成为当代应用最广泛的语言?<p></p></FONT></FONT></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2pt; mso-char-indent-count: 2.0"><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为什么美洲只产生了美国一个强国?<p></p></FONT></FONT></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2pt; mso-char-indent-count: 2.0"><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日本的近代化进程为何快于中国?<p></p></FONT></FONT></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2pt; mso-char-indent-count: 2.0"><p><FONT color=#333333 size=3> </FONT></p></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2.1pt; mso-char-indent-count: 2.0"><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B normal">连载一:国家安全及影响</B><B normal"><p></p></B></FONT></FONT></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2pt; mso-char-indent-count: 2.0"><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为了便于后续讨论需要定义几个概念:<p></p></FONT></FONT></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2pt; mso-char-indent-count: 2.0"><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安全成本:一个国家为维护其安全所付出的代价称为安全成本。如果一国从对外军事行动中获得净收益,则安全成本为负值。安全成本决不应仅仅理解为军费开支,它还包括出于安全考虑而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所进行的必要的调整,比如对某些资源的管制以及工业布局的影响。<p></p></FONT></FONT></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2pt; mso-char-indent-count: 2.0"><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安全附加成本:与安全成本直接相关,为维护国家统一和正常的社会生活而付出的代价称为安全附加成本。安全附加成本体现了军事对于政治的直接的负面影响,而且附加成本不能为负。</FONT>与附加成本直接相关的一个简单事实是所有国家的首都都建立在陆地上,因此海军几乎不可能发动政变。<FONT color=#333333>这一点对于我们理解人类历史是非常重要的,请诸位务必注意这一点。<p></p></FONT></FONT></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2pt; mso-char-indent-count: 2.0"><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影响安全成本的主要是地理因素和技术水平。地理因素主要是说周边国家的国力强弱,与己方之间有无地利可凭,比如山川和河流;再有对方的资源保有量。技术水平的影响前面已经提到,不再重复。安全成本此外还受到周期律的影响,也就是周边政权处于上升还是下降期,这一点直接影响国力。<p></p></FONT></FONT></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2pt; mso-char-indent-count: 2.0"><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影响附加成本的主要是安全成本和信仰。具体包括军队数量,军兵种构成,技术水平,兵役制度等。此外对某些国家还要考虑政治传统。因为讨论近代史,主要分析欧洲。下面按照安全成本的高低将欧洲主要强国分类。<p></p></FONT></FONT></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2pt; mso-char-indent-count: 2.0"><FONT color=#333333 size=3>英国四面受海洋保护,安全成本最低。但随着技术进步,安全成本逐步上升。法国两面受海洋保护,南面受山脉保护,安全成本高于英国。俄罗斯的情况基本与法国类似,北面受海洋保护,南面奥斯曼已经进入下降期,东面在近代基本无威胁。西班牙和葡萄牙虽三面环海,但是彼此互相威胁。而且此半岛是北非与欧洲的缓冲区,被大食帝国征服两百余年,所以安全成本高于法国和俄罗斯。德国处于欧洲的十字路口,除南方外三面受敌,位置非常不利。如果只考虑欧洲内部的冲突则德国最为不利,如果威胁主要来自东方或西亚,则情况好于东欧。波兰的情形与德国类似。</FONT><p></p></P>
 楼主| 发表于 2005-7-1 17: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2.1pt; mso-char-indent-count: 2.0"><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B normal">连载二:统计规律</B><B normal"><p></p></B></FONT></FONT></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2pt; mso-char-indent-count: 2.0"><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一般而言,一国的安全成本越高,则附加成本亦越高。一个历史事件可以看成是随机的,大量历史事件则精确的服从统计规律。<p></p></FONT></FONT></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2pt; mso-char-indent-count: 2.0"><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这两项成本绝不仅仅关系到政界和军界,其影响遍及整个社会,并随着历史的积淀深刻地影响民族心理和传统以及自然环境。<p></p></FONT></FONT></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2pt; mso-char-indent-count: 2.0"><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一个国家的安全成本越高,则受到战争创伤的概率越大。而附加成本越高,国内政局的稳定性越差,换言之发生内战和政变的可能性越大。这一点在社会转型期表现尤其突出。<p></p></FONT></FONT></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2pt; mso-char-indent-count: 2.0"><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以英法两国为例,英国安全成本最低,所以附加成本也最低。因为没有外敌入侵,也没有入侵造成的破坏;此外海洋国家平时不需要在国内维持一支强大的陆军,而海军受到前述简单事实的限制,对于政局的稳定基本没有影响。所以英国在1688年所谓“光荣革命”的政变之后,政局非常稳定,一路四平八稳走到现在。而法国的情况就完全不同了。从1789年到现在不过200多年,法国经历了第一共和国,督政府时期,第一帝国,波旁复辟,七月王朝,第二共和国,第二帝国,第三共和国,第四共和国,第五共和国,政坛变换之频繁让人眼花缭乱。其中雅各宾派,督政府,第二共和国亡于政变;第一帝国,第二帝国,第三共和国亡于战争。波旁复辟王朝和七月王朝据说亡于起义。法国社会学家托克维尔(1805-1859)一生经历了五个朝代,与五代时期的中国人不分伯仲。外敌入侵和频繁的政权更迭消耗了法国的实力,延缓了经济发展,也必然影响其海外殖民过程。俗话说,不怕慢就怕站。在法国忙着改朝换代的时候,英国并没有停下自己的脚步。而且对于英国的政治家而言,他们可以把更多的精力用于思考海外殖民和国家战略而不用担心自己某天成为政变的牺牲品或者遭受入侵,毕竟,没有哪个政治家希望自己走到那一步。由于海洋降低了英国的两项成本,所以英国的道路走的更加平稳。在长期的争夺殖民地的竞争中,这一比较优势必然显露出来,所以英国的殖民地面积远大于大于法国,这就是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的主要原因。<p></p></FONT></FONT></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2pt; mso-char-indent-count: 2.0"><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德国的情况更加麻烦,这里把内战看成政局不稳的极端形式。由于地处欧洲的中心位置,德国长期无法完成统一。同时其他强国还数次在德国的土地上进行战争,其中最典型的是三十年战争。三十年战争使德国的分裂进一步加深,德国经济千创百孔。德国的谚语说:一年有多少天,德意志就有多少诸侯。实际情况还要更多。各地诸侯依附于临近的强国而相互征伐不休,在这种情况下,任何天才的战略家也无法进行海外殖民。等到德国完成了统一,世界可瓜分的陆地已经所剩无几,所以德国即使竭尽所能也只得到非洲和太平洋几块有限的殖民地。德国为了争取日光下的地盘和既得利益者英法俄鏖战四年,但因为缺乏殖民地德国必须依赖国内资源。1918年3月德国趁俄国退出将兵力集中到西线发动反攻,一度进至距巴黎60公里处。此时德国已经竭尽全力,但美军参战导致局势在同月迅速逆转。同年11月德国战败投降,德皇退位,德国丧失全部殖民地并接受巨额赔款。二战是一战的延续,腹背受敌的窘境和美国参战再次导致了同一结果。<p></p></FONT></FONT></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2pt; mso-char-indent-count: 2.0"><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总体说来,海洋国家由于平时军兵种构成不同于大陆国家其政局一般远较大陆国家稳定,而且国家安全更易保障。因此一般而言,海洋民族和大陆民族的历史及心理存在显著的差异;包括他们的殖民地也会受此影响。<p></p></FONT></FONT></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2pt; mso-char-indent-count: 2.0"><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对于近代的欧洲,地理位置的不同导致了各国的殖民地或势力范围面积相差极其悬殊,这一点在西方文明扩张到顶点之后直接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可以看成新兴国家与既得利益方之间的混战。以此为标志,西方文明进入动荡期。这个背景条件对于中国近代史的讨论是非常重要的,希望读者给予重视。<p></p></FONT></FONT></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2pt; mso-char-indent-count: 2.0"><p><FONT color=#333333 size=3> </FONT></p></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2.1pt; mso-char-indent-count: 2.0"><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B normal">问:</B>日本现在比我们发达也是由于地理因素吗? <p></p></FONT></FONT></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2.1pt; mso-char-indent-count: 2.0"><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B normal">答:</B>是的。日本就是由于地理因素的影响,当然还有时间的影响。西边的海洋国家成为了日不落,东边的成为了亚洲最早近代化的国家,难道这完全是偶然的吗?人类是环境的产物。<p></p></FONT></FONT></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2pt; mso-char-indent-count: 2.0"><FONT color=#333333 size=3>这一点将在后面的连载中涉及。</FONT><p></p></P>
 楼主| 发表于 2005-7-1 17: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2.1pt; mso-char-indent-count: 2.0"><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B normal">连载三:日不落之路</B><B normal"><p></p></B></FONT></FONT></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2pt; mso-char-indent-count: 2.0"><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西班牙征服中美洲之后获取了巨额黄金白银,周边国家自然眼红。英国,荷兰随即操起了祖辈北欧海盗的老营生。作为海洋国家,英国具有天然的优势;而且有时海盗与水兵的差别只在于制服的不同而已。而这也是导致西班牙和英国1588年开战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战役中英国用火烧赤壁之计使无敌舰队半数葬身鱼腹其余狼狈逃回西班牙。此后西班牙由盛转衰,对世界历史再无重要影响。同时,由于美洲土著的大批死亡,导致美洲地区缺乏劳动力,三角贸易逐渐兴起。作为海洋国家,在三角贸易中也同样具有优势。同时,相对于欧洲大陆的国家,英国在战略上处于进可攻退可守的有利地位。即可介入欧洲战事,也可袖手旁观坐收渔利。而大陆国家则往往身不由己,即使并无参战意愿也不得不被动的卷入战团。总之,海洋的保护或者说地理条件不仅给予了英国安全和政局稳定,也带来了三角贸易的高额利润。高额利润推动着原始积累的进程,而政局的稳定和安全也使得经济平稳发展,英国逐渐走到了产业革命的门槛。为了打开印度的纺织品市场,英国迫切需要降低纺织业的生产成本,产业革命由此拉开了序幕。<p></p></FONT></FONT></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2pt; mso-char-indent-count: 2.0"><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产业革命使英国首先建立了机器大工业,到1860年前后,英国已经获得了世界工厂的地位。蒸汽机的活塞不断推动着这个新兴帝国前进的步伐。经济实力的增强使得英国在殖民地的争夺中处于更加优越的地位,机器加工业的发展也使得火器的加工精度和作战效率迅速提高。于是,一片又一片的土地上升起了米字旗。在鼎盛时期,英国的殖民地是其本土面积的110倍。殖民地的增加又拓展了海外市场和原料来源,形成了一个滚雪球式的膨胀过程。似乎,历史就应该这样单调的进行下去了,只要这个帝国内部不发生动乱,没有什么力量能够改变这个走势。不过几千年前,道家的鼻祖老子就留下了一句名言: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依。日不落帝国的兴衰起落,再次为这句名言增加了注解:因为产业革命在成就这个帝国的同时,也掏空了支撑整个帝国的基石。<p></p></FONT></FONT></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2pt; mso-char-indent-count: 2.0"><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蒸汽机是产业革命的标志,但是早期蒸汽机的效率很低。初期瓦特蒸汽机的总效率不超过3%;到1840年,最好的凝汽式蒸汽机总效率也只达到8%。对于效率的追求使得众多顶尖的科学家和工程师纷纷投身到改进热机的研究中,热力学也被迅速建立起来。1824年,法国青年工程师卡诺提出了卡诺循环,为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提高热机的效率有了明确的理论指导。1865年,克劳修斯提出了著名的熵增不等式,热力学第二定律建立。几乎同时,开尔文(绝对温度就以他的名字作为单位)提出了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开氏表述,即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取热量,使之完全变成有用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热力学理论的发展推动了新型动力机械的发明。1876年,德国奥托制成四冲程煤气机;两年后,英国克拉克制成了二冲程内燃机;1897年狄塞尔制成第一台柴油机,热效率高于当时其他任何内燃机。与此同时,蒸汽机的改进也在紧锣密鼓的进行。20世纪初,蒸汽机的效率已经达到了20%,比功率也大大增加。“在1885年左右,最轻的蒸气机平均每马力重60磅,到19世纪末期,就迅速减轻到每马力10磅,而内燃机也达到了每马力12到15磅。”所有这一切都为飞机的出现铺平了道路。1903年,人类第一次动力飞行中每马力贡献了约30公斤升力,不过此时飞机仅能勉强离地。(飞行者一号连同飞行员总重360公斤,使用12马力自重70公斤的发动机驱动。现在的轻型飞机每马力一般产生8-12公斤升力)整体而言,正是蒸汽机的发明和改进以及由此导致的热力学的发展使得动力飞行成为了可能,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飞机是蒸汽机的后裔之一。<p></p></FONT></FONT></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2pt; mso-char-indent-count: 2.0"><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在莱特兄弟成功6年后,法国飞行员路易·布莱里奥驾驶一架飞机从法国加莱成功飞越英吉利海峡。这个事件不仅给世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且也使英国人感到了某种不祥的征兆:一种可以轻易跨越海峡的机器出现了。而事实上,支撑整个帝国的建立的辉煌的基石正是海峡的保护作用。此后,英国人一反其保守常态,于1918年成立了世界上第一支独立的空军。但即使如此也无法能够挽回日不落帝国的没落(参见前面二战的分析),二战之后,日不落成为了历史名词。因此当我们从大的尺度考察历史时,就会发现其实正是蒸汽机以某种隐蔽的方式摧毁了这个创造它的帝国。换言之,成就帝国的是蒸汽机,毁灭帝国的也正是蒸汽机。诚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因为一般说来,技术水平的进步必然使地理障碍的保护作用趋于消失,不论是山脉还是河流或海洋。当然可能是由某一发明的后续延伸来具体实现。<p></p></FONT></FONT></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2pt; mso-char-indent-count: 2.0"><FONT color=#333333 size=3>最后来总结一下,前面一篇的结论是海洋降低了英国的安全和附加成本,所以使得英国成为了空前的日不落帝国。在本篇的分析中我们已经看到,海外殖民加速了英国的技术进步,而技术进步又削弱了海洋的保护作用,增加的英国的安全成本,摧毁了整个帝国的基石。所以本篇的结论是技术进步使地理障碍的保护作用减弱甚至消失,海洋国家与大陆国家的区别也趋于消失。而西方文明在推动技术进步的时候并没有考虑到这种长期的隐蔽的后果,或许这也正是中国古代轻视技术的原因所在。</FONT><p></p></P>
发表于 2005-7-1 17: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P>噢開~</P>
 楼主| 发表于 2005-7-1 17: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2.1pt; mso-char-indent-count: 2.0"><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B normal">连载四:弥漫的英语</B><B normal"><p></p></B></FONT></FONT></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2pt; mso-char-indent-count: 2.0"><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作为海洋国家,英国可以投入更多资本发展海军,同时海外殖民和三角贸易也增强了帝国的经济实力,因此建立了当时最强大的舰队,英国在海外殖民的过程中自然更加依赖海军。因此英国也更容易获得大的岛屿作为殖民地,比如新西兰和澳洲(姑且当作岛屿)。这些岛屿的土著文明水平极低,很快成为移民殖民地。而这些殖民地在独立之后也就理所当然的成为海洋国家。所以他们在独立后的政局也很稳定,经济发展平稳,从而增加了英语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自然为英语的强势地位做出了贡献。<p></p></FONT></FONT></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2pt; mso-char-indent-count: 2.0"><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再来看一下美洲的情况。前面的连载二中曾经提到:一般而言,海洋民族和大陆民族的历史及心理存在显著的差异;包括他们的殖民地也会受此影响。这里所说的殖民地主要是指移民殖民地,因为移民殖民地受到的影响比土著居民为主的殖民地大得多,毕竟移民在移入时也带来了其本国的政治传统和历史文化。对于美洲而言,除美国和加拿大之外其余主要国家全部是大陆国家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这些殖民地也全部继承了其宗主国附加成本居高不下的“优良”传统。独立之后政变如同走马灯,乱哄哄你方歌罢我登场;同时也存在着和周边邻国的战争。所以其经济发展始终不能获得一个稳定的国内环境,自然也就落后于政局稳定的美国和加拿大。尽管近年来有些拉美国家平均GDP已经较高,但是附加成本造成的后遗症仍然没有解决。<p></p></FONT></FONT></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2pt; mso-char-indent-count: 2.0"><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英国的移民殖民地情况就不同了。由于受到英国政治传统和文化的影响,尽管它们处在大陆上,但属于准海洋国家。所以其独立之后国内政治稳定,经济稳步发展。这些国家包括美国,加拿大和南非。如果全面分析,他们能够成为准海洋国家既有宗主国的影响,同时也有地理条件的作用。这些国家都是两面或三面受海洋保护,陆上邻国较少。而这些邻国要么不具有威胁力,要么已经达成信任。对比中国地图,大家就会发现实在是天壤之别。当然,这些准海洋国家的经济实力也同样增强了英语的强势地位。<p></p></FONT></FONT></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2pt; mso-char-indent-count: 2.0"><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上面两段的分析实际上已经大概解释了为什么美洲只兴起了美国一个强国,实际上主要是欧洲各国的地理条件的不同在美洲产生的折射。所以讨论历史问题时我们不能仅仅将地理看成僵死的条件,历史毕竟是人的历史,地理条件要通过人的行为来起作用,同时一个国家的历史也可能受到其他国家地理条件的影响。如果美洲地区形成了两个或更多的强国,那么在大战中这些强国必将争夺地区霸权,则美国对于欧洲战局的影响几乎不可能出现,两次大战的结果也就很难讲了。<p></p></FONT></FONT></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2pt; mso-char-indent-count: 2.0"><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最后再分析一下美国的情况。美国选择英语确实有很大的偶然性,立国时选择官方语言的投票中英语对德语仅有一票(两票?)的优势。但是美国毕竟是英国的前殖民地,而不是德国的殖民地。作为曾经的官方语言,总会有一些优势存在。当然这也说明历史事件本身的偶然性,所以个人认为历史规律是统计规律。说句玩笑话,历史似乎特别喜欢和德意志开玩笑,每每总是让她和胜利擦肩而过。<p></p></FONT></FONT></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2pt; mso-char-indent-count: 2.0"><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整体而言,本篇的结论是:英语的强势地位是英国地理优势的一种具体体现。同时,由于准海洋国家的经济实力非常强大,对于二十世纪的人类历史产生了任何其他国家都无法与之并肩的影响;比如两次世界大战的结果。因此,下一篇连载我们将具体分析最重要的准海洋国家 – 美国。</FONT></FONT><p></p></P>
 楼主| 发表于 2005-7-1 17: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2.1pt; mso-char-indent-count: 2.0"><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B normal">连载五:南北战争与</B><B normal">9.11<p></p></B></FONT></FONT></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2pt; mso-char-indent-count: 2.0"><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南北战争和9.11两者之间似乎没有什么联系,事实也的确如此。但是就对于美国政治的影响而言,又有必要把它们放在一起加以讨论。因为它们从两个方向影响了美国的大陆化进程。南北战争是美国领土稳定后国内唯一的一次政局混乱,经历四年的内战之后,美国重新获得统一。其后美国开始开发西部广大地区,逐渐跻身于世界一流国家的行列。如果我们宏观的把握一下整个战争过程,再来对比一下中国历史,也许会生出这样的疑问:为什么美国的南北战争没有形成类似于中国历史上的南北朝局面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还是先来看一下中国和美国的地形图。中国的地势分三级台阶,自西向东逐渐降低,河流也自然按同样的走势奔流入海。所以在中国历史上,当游牧民族自北方入侵时,弱势一方有险可凭,南北双方可以长江(或淮河)和燕山山脉为界形成南北对峙局面。而美国的地形则完全不同,其境内的山脉和大水都是南北走向。当战争爆发之后,任何一方都无险可守,战线也很难在某一个位置上稳定下来。而这对于处于弱势的一方而言往往是致命的。在这种地形条件下,可能性最大的结局就是以一方的完全胜利而告终。假想一下,如果造物之手将阿巴拉契亚山或者密西西比河扭转90度的话,那么南北战争的结局倒很有可能是另外一个样子。而一旦美国分裂成南北两个国家,那么这两个国家将拥有漫长的陆上边界线和大致相当的军事实力,他们将全部从准海洋国家转化为大陆国家。对于后来欧洲战事的影响自然也就不复存在。进一步考虑,就美国的地形而言,假如在未来的某一天美国发生了分裂,那么将很可能形成东西朝而不是南北朝的局面。所以,总体而言,美国境内地理障碍的走向决定了美国可能的分裂局面,在近代也延缓了美国的大陆化进程。<p></p></FONT></FONT></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2pt; mso-char-indent-count: 2.0"><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下面再来看一下9.11。9.11事件的直接影响在于打破了美国人的安全感。尽管现代技术已经使得两侧大洋的保护作用趋于消失,但是美国的综合国力仍然使美国人普遍有着根深蒂固的安全感和优越感;但是,这一切都随着双子星的倒塌而结束了。不论这个事件的真相如何,安全感的失去是无法挽回的。而对于美国而言,安全感又是至关重要的。9.11之后,美国政府加强了中央集权,建立了国土安全部,安全费用迅速攀升。不仅如此,美国民众的精神面貌和日常生活也受到了明显的影响。直到今天,所谓反恐战争的进程仍在继续之中,美国的财政赤字还在增加。尽管国土安全部并不是一个军事化的组织,但这只是一个开端。只要恐怖主义的威胁不解决,美国的中央集权还将继续发展,类似部门的权力和军事化程度也必然逐步上升;因为随着技术的发展,恐怖主义袭击所可能造成的破坏越来越大,同时防范也日渐困难。前年发生的大面积停电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例子。所以9.11事件最重要的影响在于在心理层面上摧毁了海洋的保护作用,尽管这一作用早已不存在,但直接影响人们行为的是心理因素;因此也就必然加速了美国的大陆化进程,美国必将在可预见的未来由准海洋国家转化为大陆国家。诸位如果对于未来世界的战略格局感兴趣,这个结论或许有用。美国的大陆化将导致其国内局势出现波动,形成战略机遇。大陆化实际就是向帝制转变的过程,而帝制本身就是大陆化的终点。这里暂时不做展开。<p></p></FONT></FONT></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2pt; mso-char-indent-count: 2.0"><p><FONT color=#333333 size=3> </FONT></p></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2.1pt; mso-char-indent-count: 2.0"><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B normal">问:</B>假如英国的土地和人口远远比德国多,海峡是否会成为英国的不利因素?<p></p></FONT></FONT></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2.1pt; mso-char-indent-count: 2.0"><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B normal">答:</B>假如英国的土地和人口远多于德国的话,那么英国或者说那片岛屿上的国家将不是海洋国家。参考欧洲政区图,欧洲国家的领土基本在50万平方公里上下浮动。英国面积24万平方公里,如果英国的土地远远比德国多,那么将有几个而不是一个英国。而如果存在几个国家在同一个岛上,他们马上全部转化为大陆国家。如果几个大陆国家处于一个海岛上,能够和平共处就已经不易了。在这种情况下,几个国家之间的影响会更加重要。由于海峡会阻碍与欧洲大陆的交流,很可能成为不利因素。<p></p></FONT></FONT></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2pt; mso-char-indent-count: 2.0"><p><FONT color=#333333 size=3> </FONT></p></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2.1pt; mso-char-indent-count: 2.0"><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B normal">网友回复:</B>为什么美洲只兴起了美国一个强国?为了解释这个问题,先要介绍一下我发明的“独立杠杆原理”。</FONT></FONT><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
以母国的地理坐标为支点,距母国的空间距离为杠杆,支点左侧放上母国的国力,支点右侧放上殖民地的独立力量,形成的模型,为“独立杠杆”。</FONT></FONT><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
独立杠杆原理一:距母国的空间距离越远,为了独立而需要的殖民地的力量越小;</FONT></FONT>
<FONT color=#333333 size=3>独立杠杆原理二:母国的国力可以投放到距母国的空间距离越远的地方,为了独立而需要的殖民地的力量越大;</FONT><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
就美洲殖民地而言,由于早期航海需要借用大西洋环流,最早开发的反而是距离欧洲远的南美,母国是西、葡等国。英国作为后来者,只能搞到北美。南美殖民地距母国的空间距离较北美远得多,其母国的国力如西、葡等,国力较英国也衰退得早,因此,一小块殖民地就可能独立成功,这样,南美洲小国多;反之,北美英国殖民地则需要把十几块殖民地的力量联合起来(UNITED STATES),才能从强大的母国英国中独立出来。这才是美洲只兴起了美国一个强国的主要原因。在此,文化的因素是次要的。<p></p></FONT></FONT></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2pt; mso-char-indent-count: 2.0"><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就美洲只兴起了美国一个强国的问题,还要补充一点:印地安人的地理分布。 美洲印地安人主要集聚在南美,西、葡殖民者征服南美后,大量的印地安人可供驱使,生活自然是不劳而获,十分安逸。北美人烟稀少,殖民者除了进口些黑奴,绝大多数人只能自己动手,开荒种粮。</FONT></FONT><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
独立是为了什么呢?当然是为了不给母国交税,以此提高生活水平。自己动手的北美殖民者剩余不多,不交税的愿望强烈;而南美殖民者不劳而获,剩余多,还希望母国的军事力量能对付造反的印地安人,愿望则不强烈。所以,南美的独立较北美迟。另一方面,北美殖民者剩余不多,要独立就必须众人合力,十几块殖民地的联合就成必然,而南美殖民者剩余多,奴隶多,个把人结合起来就能造反,这样,南美洲小国自然就多了。在此,文化的因素还是次要的。<p></p></FONT></FONT></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2.1pt; mso-char-indent-count: 2.0"><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B normal">答:</B>从军事角度而言确实如此,不过一个国家总是处在国际局势之中,其他国家的影响也不能忽视。西和葡不但存在鞭长莫及的问题,而且他们作为大陆国家先天就有劣势。1807年,拿破仑行假途灭虢之计,借道西班牙进攻葡萄牙。西不知是计,追随拿破仑攻葡。葡王室万般无奈之下流亡巴西,惨状可以想见。而后拿破仑顺势吞并了西班牙,封其兄为王。这样西葡的国力自然削弱,自身已成法国藩属,哪里还能顾及中南美洲?其后拉美独立阻力不大是顺理成章。对于英国而言,这样的问题根本就不存在。英国对北美的13块殖民地,也没有使用分而治之的策略,殖民地之间联系紧密,再加上外部压力,自然就有必要联合以求独立。不过这恐怕不是主要原因,因为后面还有南北战争。美国内部不是没有分裂因素存在。<p></p></FONT></FONT></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2pt; mso-char-indent-count: 2.0"><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关于印第安人和美国立国的问题可能你的史料不全。我看到的说法和你所说出入较大。美国境内的印第安人其实并不稀少,尽管处在所谓的原始社会但人数达2000万左右,也就是说与阿兹特克和印加帝国的总人口相当。也有说100万的,相差了20倍。个人相信前者。美国的印第安人在抵抗欧洲殖民的过程中表现的相当顽强而且战术也有可以圈点之处,有时在小规模的冲突中还能占优。这一点在美国的西部电影中也有反映。美国为了向阿巴拉契亚山以西殖民,频繁的使用天花等生物武器。方法是将天花病人用过的毛毯等物赠送或出售给印第安人以造成整个部落灭绝。如果不是使用生物武器,白人要在这一地区占到人口优势是很难的。不仅在美洲,在南非的殖民过程中天花也被用来屠杀土著。说句题外话,就影响人类历史的生物而言,天花恐怕仅次于马。再有就是美国的金矿发现较晚,使用奴隶只能限于农业;而且此处印第安人的反抗精神使白人很难将其变为奴隶。<p></p></FONT></FONT></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2pt; mso-char-indent-count: 2.0"><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独立的原因还是要从印第安人说起。在英法七年战争中,大部分印第安部落站在英国一边,作为回报,英国承诺战后禁止其13个殖民地向阿巴拉契亚山以西拓殖,也就是让印第安人保留这一地区。1763年战争结束后英国履约,颁布法令禁止拓殖。此事本是天经地义,也算印第安人反殖民斗争的重要成果。岂料尚未独立的美国闻讯后大为不满,认为英国出卖自己,遂产生离心倾向。似乎他们从来都不认为那些土地本来就是印第安人的。日不落帝国自然也不可能向自己的殖民地妥协,双方的不信任情绪于是愈演愈烈。至于后来的印花税等只是催化剂而已,英国并不是只在美国收税。独立战争打响后,法国念念不忘七年战争新败之辱,派出海军作为志愿军参战,才使美国有可能扭转战局。如果仅靠美国自身,胜算几乎不存在。<p></p></FONT></FONT></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2pt; mso-char-indent-count: 2.0"><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南美的独立战争是在宗主国受到拿破仑战争削弱之后。玻利瓦尔曾经创建大哥伦比亚共和国,但是其内部的离心倾向太强,即使是玻利瓦尔在世时也无法维持。而且玻利瓦尔自身也险遭暗杀。至于小国为什么这么多?可能与大陆国家的传统有关,将领和地方势力倾向于拥兵自重。美国的情况相对比较有利。<p></p></FONT></FONT></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2pt; mso-char-indent-count: 2.0"><p><FONT color=#333333 size=3> </FONT></p></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2.1pt; mso-char-indent-count: 2.0"><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B normal">网友回复:</B>美国出现分裂的可能性几乎没有。南北战争,无论当时是谁,也能看明白,北方必胜。而美国六十年代,由于黑人反对种族歧视,也要建立自己的独立的黑人州,可整个美国都反对,所以黑人的计划也没成功。南北战争时候,北方人口是南方的四倍,经济力量更是比南方大的多。然而战争打了5年,主要原因是李将军的出色指挥,和他的伟大的人格,激励了南方将士的斗志。 <p></p></FONT></FONT></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2.1pt; mso-char-indent-count: 2.0"><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B normal">答:</B>关于南北双方的人口对比,确实如你所说。北方有2234万人口,南方只有910万,而且其中有380多万是黑奴。经济上北方也远超过南方。不过说北方必胜并没有理由。如果李那样的帅才确在北方,北方必胜;不过实际情况是他站在了南方。<p></p></FONT></FONT></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2pt; mso-char-indent-count: 2.0"><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废奴法令对于北方的胜利是功不可没的,但是联邦政府并非在战争打响就宣布废奴。林肯就职时说, “我无意直接或间接地在蓄奴州干涉奴隶制,我相信我没有合法的权力,而且我也不想那样做。”也许有人说这是策略,那么战争爆发后就不必如此了吧?1862年8月22日,林肯在给《纽约论坛报》编辑格瑞莱(Horace Greeley)的信中写道:“我的最高目标是拯救联邦,既不是保存奴隶制度,亦非摧毁奴隶制度。如果不解放一个奴隶就能保存联邦,我就一个不放;如果解放全部奴隶就能保存联邦,我就全部解放;如果解放一部份奴隶,不解放其他奴隶就能保存联邦,我也照办。”可见,林肯坚决反对的是脱离联邦,他强调:“从o(︶︿︶)o 唉和法律角度看,联邦是不可分解的。” 实际颁布废奴令也是在1863年元旦的事情,战争已进行了18个月,北方在军事上岌岌可危才有此救急之策。<p></p></FONT></FONT></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2pt; mso-char-indent-count: 2.0"><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现在我们假定的情况是有东西走向的山脉或大水。当然位置不能太靠南或靠北 ,如果像珠江那样在军事上也没有什么意义。假如位置在北方,那么北方就可以凭险固守。军事上的压力会大大缓解,废奴令的颁布极可能推后。如果形成长期的对峙局面而北方的压力又不太大的情况下,林肯可能不会宣布废奴令?当时英国国内是反对奴隶制的,林肯宣布了这一法令英国干涉就基本不可能了。<p></p></FONT></FONT></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2pt; mso-char-indent-count: 2.0"><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假如天险在南方,那么南方也可以据险而守。更为重要的是南方在丧失战略主动的情况下可以放弃部分地域,主动向后收缩。依托天险,南方可以节约弹药,等待国际局势的变化,这一点对于缺乏工业的南方是很重要的。以李的水平,不会看不到这一点。但是既无地利可借,主动收缩就没有意义。况且,如果南方能够将战线稳定下来,谢尔曼就不可能实施他的焦土战略。即使北方在经济上处于优势,南方也同样可以坚持下去。在1864年,李仍然在战场上获得了连续的胜利,但是北方援军不断增加,李也无力回天。如果他有地利可凭,您看战局会如何?<p></p></FONT></FONT></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2pt; mso-char-indent-count: 2.0"><FONT color=#333333 size=3>在南北战争期间墨西哥也发生了战争,英国法国和西班牙均出兵参战。战争结束后美国坚决反对欧洲介入美洲事务,法国只得作罢。如果南北战争拖延下去,那么拉美的情况可能就会起变化。美国从门罗之后极力阻止欧洲对拉美进行再殖民,但是并不意味欧洲彻底放弃了拉美地区。战争拖延下去各国自然会有想法。如果欧洲列强拥有了稳定的据点,美国也就只能面对既成事实了。而且南方也可能从列强获得战略物资,对于垂涎拉美的各国而言美国的内战停止并不是什么好消息。</FONT><p></p></P>
 楼主| 发表于 2005-7-1 18: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2.1pt; mso-char-indent-count: 2.0"><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B normal">连载六:封建与行省</B><B normal"><p></p></B></FONT></FONT></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2pt; mso-char-indent-count: 2.0"><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首先说明因为我对于日本古代史了解不多,所以主要讨论中国。<p></p></FONT></FONT></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2pt; mso-char-indent-count: 2.0"><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作为历史悠久的大陆国家,中国也一直面临着附加成本的困扰。附加成本的作用在中国历史上集中体现于三个时期:东周,三国至南北朝以及残唐五代。那么附加成本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其最直接的影响在于破坏了君臣之间以及朝廷与地方之间的信任感,而信任的破坏又必然导致集权的加强。在上述三个时期之后,中国政治的变化都体现了这一点。西周实行的是真正意义上的封建制,也就是所谓封侯建国,后来这个词的词义在近代发生变化。秦统一后废封建制而行郡县制。后继王朝鉴于郡县的弊端,仍然进行过封建的尝试。但西汉和西晋的失败使唐及以后的王朝彻底放弃了封建制,唐朝及其后虽有亲王但是有俸无国,唯一的例外大约就是明朝初期,后来引发靖难之役。不过唐前期对于武将还基本信任,安禄山独领平卢,范阳,河东三镇兵权。安史之乱的爆发使得对于武将的信任也不复存在。邺城战役中肃宗不设元帅,仅派宦官鱼朝恩监军,优势兵力围城数月后竟一溃千里。随后的藩镇割据和五代十国更加剧了对于武将的不信任,不但如此,君主对于文官也不再信任。而由于宋自身的建立过程,这一点表现得非常明显。从秦到宋 ,中国历史完成了由封建制向行省制的过渡。(为简单起见将宋朝的路也算作行省)所以,中国历史走到宋朝发生了明显的转折,而这对于国家的影响实在是灾难性的。而且这个转折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可逆的,因为信任的重建实在太困难了,其影响一直持续到了近代。<p></p></FONT></FONT></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2pt; mso-char-indent-count: 2.0"><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如果君主对于绝大多数武将都不再信任,那么其思考的重点必然从如何使用军队转向如何驾驭军队。在这种情况下再优秀的军队也难以有所作为。为了达到驾驭的目的,最简单有效的办法就是集权。但是集权不可能无限制的进行,于是就使用分权的方式进行集权。实际上就是将权力细分,把一个部门或一支军队分成若干使其互相牵制,与推恩令的手法如出一辙。驾驭的目的虽然达到了,但是同时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第一,整个行政机构(含军事)臃肿庞大,效率低下,反应迟钝。第二,各部门权责不清,临事推诿。第三,人浮于事,彼此掣肘,o(︶︿︶)o 唉蔓延。而o(︶︿︶)o 唉一旦蔓延开要扭转局面就会非常困难。第四,制造并加剧了机构之间的派系斗争,形成了热衷于内斗的恶劣风气。第五,为便于驾驭君主倾向于提拔平庸的将领,各级将领也自然受到影响,为免于猜忌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所以才会有明朝数百倭寇登陆后各级卫所视而不见,倭寇如入无人之境的恶果。在这种氛围下,不仅在军事上会趋向于保守,整个民族的精神面貌和文化传统也会同时趋向于保守。宋朝以后中国历史与汉唐形成明显的差别,原因应该就在于此。<p></p></FONT></FONT></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2pt; mso-char-indent-count: 2.0"><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或许有人要拿出欧洲国家来做反例,但是请不要忘记,中国由封建制向行省制的转变过程即使从秦统一算起也历时将近1200年,而日本和欧洲国家的全部历史的长度也不过如此。海洋国家在这方面的问题本来就不严重,而欧洲国家有限的历史还没有使其来得及体会到这一点。从这方面讲,缺乏历史的民族确实拥有后发优势。中国历史上的众多游牧民族在军事上能够占据主动,除去马的贡献之外,这种后发优势也不可忽视。<p></p></FONT></FONT></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2pt; mso-char-indent-count: 2.0"><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对于海洋国家而言,附加成本及其导致的集权体制的影响要小的多。此外,更为重要的是,海洋国家自我调整的过程也比大陆国家更为容易。一般说来,在政权更迭的过程中,国内必定局势不稳战乱四起;因此对于大陆国家而言,此时很容易受到入侵;典型的例子就是明末。所以大陆国家的有责任感的政治家在面对这一问题时都是非常谨慎的。而海洋国家则无此忧虑 ,整个国家可以迅速调整到位进入新的发展期。<p></p></FONT></FONT></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2pt; mso-char-indent-count: 2.0"><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再有,历史上的文明中心都位于大陆;日本自古一直都是强势文明的追随者,自身不需要进行反思。而中国的情况则完全不同。面对文明的冲突,中国需要花费漫长的时间去理解世界并反思自己。<p></p></FONT></FONT></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2pt; mso-char-indent-count: 2.0"><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因此,在亚洲只有日本顺利的完成了近代化并非一个偶然现象,正是海洋国家自身的优势和其短暂的历史使然。不仅日本,欧洲的近代化也与其自身历史较短有关,在近代史上纵横捭阖的正是那些历史短暂的西欧国家。相比之下,意大利的表现则逊色的多。如果哪位认为西方的文化传统具有优势,请思考一下这个问题。五千年的文明史难免会有一些腐朽的积淀;但是中国能够分而复合,衰而复兴,这本身就证明了中国文明的生命力和优越性。只要完成了反思的过程,中国文明的复兴必定是不可阻挡的。<p></p></FONT></FONT></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2pt; mso-char-indent-count: 2.0"><p><FONT color=#333333 size=3> </FONT></p></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2.1pt; mso-char-indent-count: 2.0"><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B normal">问:</B>技术的上限是农业文明才有的现象吗或者说工业文明可以避免技术的上限吗?<p></p></FONT></FONT></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2.1pt; mso-char-indent-count: 2.0"><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B normal">答:</B>这不是农业文明才有的问题。简单的说,人类的能力在任何时候都是有限的。对于科研也是一样。人类必须依靠现有的技术来发明新的技术手段,如果现有的技术手段被破坏,那么新的发明将无法出现。就现在而言,科研离不开工业体系所提供的精密仪器。比方说,分子生物学家离不开电子显微镜,化学家离不开气相色谱仪,数学家离不开计算机。没有这些工具,以人类有限的能力是无法进行科研的。没有科研技术就不会进步。而随着技术的发展任何地理障碍都不能够保护一国的工业体系不受战争破坏。所以,下一次大规模战争会确定人类技术水平的上限。<p></p></FONT></FONT></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2pt; mso-char-indent-count: 2.0"><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除非能够保证世界永久的和平,否则不能避免技术的上限。<p></p></FONT></FONT></P><P 0cm 0cm 0pt"><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color=#333333 size=3> </FONT></p></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2.1pt; mso-char-indent-count: 2.0"><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B normal">网友回复:</B>关于美国会不会转变为帝制的问题,我有一些想法,希望你评论一下。</FONT></FONT><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
1、在伊拉克战争的困境将使美国国内政治制度向中央集权转变。目前,美国在伊拉克战争的困境有三:征兵困难;军费不足;人心不齐,严重影响了美国国家战略的实施。但是,如果美国的制度向中央集权转变,以美国现有的国家实力而言,上述三者将能被轻易克服。</FONT></FONT><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
2、在意识形态领域,缺乏制约美国国内政治制度向中央集权转变的内外因。越战时期,美国面临着与伊拉克战争相同的三个困境,在国内外风起云涌的民主运动制约下,国内政治制度丧失了向中央集权转变的契机。但今天,美国外无 “文化革命” 席卷全球的冲击,内无黑人民权运动的涤荡,却有911后全社会对外部世界的同仇敌忾,制约美国国内政治制度向中央集权转变的力量已经缺失。不适顺利地对美国情报部门的整合即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FONT></FONT><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
3、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打破目前世界各大国实行的“中央(联邦)——省(州)——县、市”的三级管治体制提供了物质基础,有利于美国国内政治制度向中央集权转变。军事C4ISR,将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情报、监视与侦察融为一体,使军队的组织体系一方面网络化,扁平化,另一方面也向中央指挥o(︶︿︶)o 唉大规模集权。必须高度重视的是,这种概念应用于国家管治体制是迟早的事情。事实上,世界各大国,谁能尽早地用C4ISR改造国家管治体制,谁就能最快、最大地凝聚国家实力,称霸天下。在此,我相信美国不敢落后。<p></p></FONT></FONT></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2.1pt; mso-char-indent-count: 2.0"><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B normal">答:</B>这个问题很大,以上那些方面都会起作用。集权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因为权利的诱惑使得获得者会尽一切可能继续保有。就美国而言,建国两百多年来其总统的权力也是一直在增大的。所以中央集权的过程将会破坏议会,高院和白宫三者之间的权力平衡,因为其他两方不能相应的增大权力。而三者之间的权力平衡如果被破坏了,民主的基础也就动摇了。这个转变过程的细节现在我们是很难准确的预测的,为了理解这个过程,很有必要来研究一下世界古代史。以罗马为例来讲一下吧。<p></p></FONT></FONT></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2pt; mso-char-indent-count: 2.0"><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这个过程的分析还是要用到附加成本的概念。<p></p></FONT></FONT></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2pt; mso-char-indent-count: 2.0"><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安全附加成本:与安全成本直接相关,为维护国家统一和正常的社会生活而付出的代价称为安全附加成本。安全附加成本体现了军事对于政治的直接的负面影响,而且附加成本不能为负。与附加成本直接相关的一个简单事实是所有国家的首都都建立在陆地上,因此海军几乎不可能发动政变。如果可以加大字号 或者可以改成红色的话,我一定会这样处理上面这句话。现在只能再次重复以强调这个简单而极其重要的事实:所有国家的首都都建立在陆地上,因此海军几乎不可能发动政变。请诸位务必注意这一点。<p></p></FONT></FONT></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2pt; mso-char-indent-count: 2.0"><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影响附加成本的主要是安全成本和信仰。具体包括军队数量,军兵种构成,技术水平,兵役制度等。此外对某些国家还要考虑政治传统。<p></p></FONT></FONT></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2pt; mso-char-indent-count: 2.0"><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请注意上面的兵役制度这一影响因素,问题就在这里。<p></p></FONT></FONT></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2pt; mso-char-indent-count: 2.0"><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直接从朱古达战争说起。西元前111年,北非属国努米蒂亚的国王起兵反对罗马。战争爆发后,元老院下令平叛。军队到达北非后,朱古达重金收买罗马将领。罗马军队纪律松弛,军心涣散,与布匿战争时期已是天壤之别。平叛数年,毫无进展。在这种情况下,进行军事改革已经成为必需。<p></p></FONT></FONT></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2pt; mso-char-indent-count: 2.0"><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西元前107年,行伍出身的马略被推选为执政官及军事统帅。马略随即进行了著名的军事改革。他放弃了罗马共和国前期实行的公民兵役制而改行募兵制。凡志愿又符合服役条件的公民无论财产等级皆可应募入伍。服役期为16年,在此期间国家负担武器装备并发放军饷,退伍后分给土地。如果要用中国古代的兵役制度来类比的话,罗马的公民兵役制类似于中国北朝到唐前期的府兵制。中国的府兵制到募兵制的转变为安史之乱埋下了伏笔,罗马的情况也是一样。兵制制度的变化后来对罗马的政治生活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直接导致了共和国向帝国的转变。<p></p></FONT></FONT></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2pt; mso-char-indent-count: 2.0"><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马略不仅是军事改革的完成者,也是凯撒的姑父。马略的军事胜利为凯撒积累了政治资本。苏拉在朱古达战争中是马略帐下的军需官,后来与马略反目成仇并成为罗马的首位独裁者。也就是罗马历史上著名的苏拉独裁时期。苏拉死后是凯撒的时代,他与庞培和克拉苏(前三头同盟)成为整个国家的实际主宰。而号称万王之王的屋大维则是凯撒的甥孙。<p></p></FONT></FONT></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2pt; mso-char-indent-count: 2.0"><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下面继续分析军事改革,军事改革之后罗马建立了职业军队。而职业军队必然长期固定的接受某一将领的指挥。道理说白了其实很简单,古人留下八个字:兵无常将,将无常兵。大家理解这八个字也就明白了公民兵役制(或府兵制)和募兵制的区别。公民兵役制是临战征召军队,战后即解散。战争中的武器和粮食都需自行准备,家境富裕的还要自备马匹。将领平时无兵可带,自然也没有稳定的关系网。</FONT></FONT></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2pt; mso-char-indent-count: 2.0"><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募兵制的情况完全不同。以土地为例,按照当时罗马的规定士兵退役后可以分得小块分地。士兵必然都希望能够在退役后获得土质肥沃,位置优越的地块。但是单个士兵不可能向元老院提出要求,他们必须依靠将军为其代言。而对于将军而言,为了笼络军心,巩固自己的地位,提高军队的士气,他们也愿意成为士兵利益的代言人。如此久而久之,士兵和将军就结成了利益共同体。这样,国家的军队也就逐渐的变成了将领的私军。一旦将领拥有了忠于自己的军队,元老院也就无可奈何了,民主制的覆灭只是时间问题而已。<p></p></FONT></FONT></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2pt; mso-char-indent-count: 2.0"><FONT color=#333333 size=3>简单的说,兵役制度对于附加成本具有重要影响。在府兵制(或类似的兵役制度)下的附加成本要低于募兵制下的附加成本。附加成本的上升将对于民主政体产生负面影响,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在近代大陆国家的民主政体的建立过程都要比海洋国家或准海洋国家漫长而且曲折的多。</FONT><p></p></P>
 楼主| 发表于 2005-7-1 18: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2.1pt; mso-char-indent-count: 2.0"><B normal"><FONT color=#333333 size=3>资料一:美国的兵役制度</FONT></B><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973</FONT>年<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由于陷入越南战争泥潭,美国被迫放弃了数十年的义务役兵制(即公民兵役制)<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改行全志愿兵役制(即募兵制)。由此,美军成为一支完全雇佣军队。美国主要依靠优厚的薪金、各种福利待遇以及就学和发展机会等吸引青年入伍。<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美国青年的入伍动机形形色色,但不外乎就业、就学、学习技术和挣钱等。</FONT></FONT></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2.1pt; mso-char-indent-count: 2.0"><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B normal">资料二:希拉里称志愿兵役制有害美民主<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B><B normal">呼吁进行改革</B></FONT></FONT><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中新网<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FONT>月<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6</FONT>日电<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美国国家广播公司华盛顿报道,参议员希拉里<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克林顿星期三说,美国的志愿兵役制带来了严重的民主问题。她要求对志愿兵役制进行辩论。希拉里在布鲁克林学会的演讲中说:<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志愿兵役制可以使政策制订者们对此不问不管。但它带来了严重的民主问题。<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希拉里去年<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1</FONT>月曾对驻伊拉克和阿富汗的美军进行了访问。驻这两个国家的美军军官告诉她,美军的数量都远远不够。她要求扩大陆军,使陆军的人数增加一万人。希拉里并没有要求恢复已结束<FONT face="Times New Roman">30</FONT>年的义务兵役制。但她认为,志愿兵役制使美国公众无法了解美军海外行动的真正费用。(以上两则资料由阿骋网友提供)<B normal"><p></p></B></FONT></FONT></P><P 0cm 0cm 0pt"><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color=#333333 size=3> </FONT></p></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2.1pt; mso-char-indent-count: 2.0"><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B normal">问:</B>美国大陆化进程对于世界的影响如何?<p></p></FONT></FONT></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2.1pt; mso-char-indent-count: 2.0"><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B normal">答:</B>这个过程不仅关系到美国今后国内政局的稳定性,也关系到美国在未来的政体转变。这个转变过程将耗损美国的国力,摧毁美国的霸权,甚至很可能使美国重蹈前苏联的覆辙。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这个转变过程将会深刻的影响未来世界格局的走势,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置身事外。<p></p></FONT></FONT></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2pt; mso-char-indent-count: 2.0"><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以货币为例,美元能够成为世界的硬通货,一方面与美国自身的经济实力有关,另外也与美国政局的稳定有关。自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之后,美元已经与黄金完全脱钩,或者说现在的美元仅仅只是一种符号而已。而这样的符号能够被全世界广泛接受,首要的条件就是发行这种货币的政府必须有足够的信誉。政府要获得这样的信誉,其自身必须是稳定的。很难想象,一个连国内局势都控制不了的政府,其发行的货币会具有世界范围的支付能力。而一旦美国的政局出现动荡,甚至不需要出现动荡,只要表现出明显的迹象,国际炒家肯定会闻风而动。美元一旦崩盘又将会拖累全世界的贸易。同时美国将不得不迅速收缩海外兵力,其对他国承担的安全保证也将成为空中楼阁。<p></p></FONT></FONT></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2pt; mso-char-indent-count: 2.0"><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如果中美对立,一切着眼于军事斗争的策略都是中策。而上策应当是追求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境界,不过实行这一策略并不需要我们特意的做什么。实际上是和美国拼耐力,积极准备而不盲动。只要等到美国的政治体系出现运转失灵,中国就可以做到兵不钝而利可全。不过这一战略实际施行并不简单,因为我们必须做到敌乱我不乱。也就是说要保证中国内部不会因为某些问题而产生运转失灵。而要做到敌乱我不乱是相当困难的。目前最主要的是避免内战:大陆与台湾可能发生的统一之战。<p></p></FONT></FONT></P><P 0cm 0cm 0pt"><p><FONT color=#333333 size=3> </FONT></p></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2.1pt; mso-char-indent-count: 2.0"><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B normal">网友回复:</B>一般认为,民主国家之间不会发生战争,民主国家之间不发生战争,世界和平就有保证。但原本只能当配角的美军司令官们,正不断扩大其外交和政治作用,募兵制下美军逐渐变成了将领的私军,愈加跋扈的军人干政,已经挖掉了美国民主制度的基石,美国与欧洲之间发生世界大战,可能性将大大提高,世界和平确实无法维持多久。但是,中华自宋朝以来,在制度上消除军人干政的威胁积累了千年成功的经验。如果在此方面,西方世界能够虚心向中华文明学习,不断“中化”,世界长久的和平并非没有可能。<p></p></FONT></FONT></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2.1pt; mso-char-indent-count: 2.0"><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B normal">答:</B>民主国家不会发生战争在西方确实有这种说法。典型的反例是1812年的美英战争,两个都是民主国家。但是又有人反驳说那是因为美国建国时民主制度不成熟。不过那场战争的爆发其实和美国的制度是否健全没有多少关系。当时拿破仑对英国施行封锁,英国在公海抢劫美国船只,从而引发两国的战争。至于后来民主国家之间没有爆发战争,主要是因为他们都是既得利益方。前面我们已经说过了,附加成本越低对于民主政体的建立越有利。因为那几个民主国家的附加成本相对较低,所以既方便了民主政体的建立,也有利于其对外殖民扩张。后来的德国和日本都是由美国占领后嫁接民主政体,情况不同。所以这几个民主国家必然都是既得利益方,否则就不可能是民主国家。既得利益者之间虽然也有矛盾,但是他们往往更容易结成联盟压制后来者。德国在获得足够的殖民地之前不能完成民主化,而要获得殖民地就必然和既得利益方发生冲突,所以既得利益方就联合起来对德作战。因此,我个人的看法是,所谓民主国家不会发生战争就本质而言其实还是附加成本在起作用。<p></p></FONT></FONT></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2pt; mso-char-indent-count: 2.0"><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如果西方能够借鉴中国的治军经验,对于维持世界和平无疑是有益的。<p></p></FONT></FONT></P><P 0cm 0cm 0pt"><p><FONT color=#333333 size=3> </FONT></p></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2.1pt; mso-char-indent-count: 2.0"><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B normal">网友回复:</B>很遗憾,我发现即使我假设楼主所有的论据都正确,也无法得出结论。难道楼主是想说:在未来可期的大倒退中,中国因为退的最慢而‘复兴’。还是想说:在未来封建制度从新统领地球时,中国因为有最漫长和最辉煌的封建制经验,而能成为地球的领袖。<p></p></FONT></FONT></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2.1pt; mso-char-indent-count: 2.0"><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B normal">答:</B>中国不是因为退的最慢而复兴。而是因为中国文明对于技术进步本身没有依赖性。技术倒退的速度各国恐怕是基本相同的。即使技术停滞不前我们也同样可以保持繁荣和稳定,西方文明是做不到的。<p></p></FONT></FONT></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2pt; mso-char-indent-count: 2.0"><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再有,中国文明更有利于实现大范围的统一。特别是在得到西方近现代技术的情况下可能统一的范围将大大增加,而不是仅局限在东亚区域。西方文明无法完成大范围的稳定统一,只是因为近代的技术进步和殖民扩张掩盖了这一弱点。如果技术停滞(无需倒退),那么这一弱点将迅速暴露。也就是说西方文明将陷入内耗从而再次为中国提供战略机遇。而中国将依靠自身的韧性完成复兴。<p></p></FONT></FONT></P><P 0cm 0cm 0pt"><p><FONT color=#333333 size=3> </FONT></p></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2.1pt; mso-char-indent-count: 2.0"><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B normal">网友回复:</B>前面有网友认为满清时代是儒家时代,1900年是儒家最后出演,这是错误的. 事实上自南宋灭亡,华夏就开始走上歧路, "崖山以后,已无中国" 并不是胡言乱语. 至于满清则对儒文明予以疯狂阉割, 早已远离儒家的主旨,面目全非. 而满清在洋人的攻势面前极为懦弱, 如果仅以o(︶︿︶)o 唉来解释那是隔靴搔痒, 根本原因在于满人压根不认为自己是华夏人, 洋人的欺压是可忍受的,而汉人自强是它不能容忍的. 满人刚毅说得非常明白:汉人强,满人亡. 所以几百年的颓废不能证明儒家失败。<p></p></FONT></FONT></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2.1pt; mso-char-indent-count: 2.0"><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B normal">答:</B>部分同意,不过关于"崖山以后,已无中国" 这句话并不合适。如果这样评价南宋之后的历史,那么对于明朝怎么定位呢?不是成了亡国史?蒙古的征服对于中国的经济和文化的确都造成了比较大的破坏。满清虽然表面比蒙古更加认同汉族的文化,但是同时对于古代典籍和民族性格进行了长期的损毁。满清统治期间对于民众精神的摧残远胜于元。<p></p></FONT></FONT></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2pt; mso-char-indent-count: 2.0"><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此外,满清也不信任汉族将领。把国家的财力浪费在养活一支少爷军队上。崇祯虽然自毁长城,但是即使到了亡国的困境也没有调吴三桂的主力回京增援。明朝后期也很o(︶︿︶)o 唉,不过在这一点上完全是个负责任的政府;没有因为自身政权的存亡而忘记保卫国土的责任。虽然崇祯是亡国之君,但在这件事情上还是值得后人尊重的。不象满清只想着太平天国,结果被火烧圆明园。<p></p></FONT></FONT></P><P 0cm 0cm 0pt"><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color=#333333 size=3> </FONT></p></P>
 楼主| 发表于 2005-7-1 18: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2.1pt; mso-char-indent-count: 2.0"><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B normal">网友回复:</B>看了兄台的文章,觉得很有意思.大致归纳一下,你的观点是不是可以这样看</FONT></FONT><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
1、技术的发展是有上限的,技术的上限取决于地理的容量。</FONT></FONT><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
2、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技术的进步必须要有足够的资源(不仅仅是自然资源,也包括地理、气候、空间等)做支持,而地理容量的有限就意味着资源的有限,当某一文明体系的技术发展接近它的上限时,除非出现外部因素,否则整个体系内部必然为争夺日益稀缺的资源而发生激烈的斗争,此时争夺各方的技术手段已趋于当时的上限,因此在体系内的破坏力将是巨大的,因此争夺的结果就是整体生产力大幅衰退,技术重新落到上限之下,然后开始新一轮循环(中国汉以来的历史发展就是证明,一战、二战也是如此)。</FONT></FONT><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
3、中国文明之所以选择轻技术、重道德的道路,是因为在中华文明建立初期就已达到或接近技术上限。</FONT></FONT><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
4、事实上,西方文明在罗马帝国时期,中东文明在大食帝国时期,印度文明在孔雀王朝时期都分别遇到了自己的技术上限,而从结果看来,它们各自的应对手段都不如中国(罗马文明其实是灭亡了,今天的基督教西方文明最多只能说是继承了罗马文明的部分内容。而中东文明和印度文明在历史上都是分崩离析时期远大于统一强盛时期)。</FONT></FONT><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
5、因此,在技术的地理容量不变的前提下—也就是假如没有美洲或者说假如大陆只有一块——则中华文明的选择方案是最优的。这里也就是有了一个很重要的推论:即使是在最优选择方案—中国方案—里人们也搞不出工业革命,所以如果世界没有美洲,就意味着无论哪个文明也发展不出今天的资本主义工业。</FONT></FONT><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
6、世界之所以是今天的世界,是因为世界不仅仅只有一块大陆,也就是说,世界的地理容量并不如中国人当年设想的那么小。</FONT></FONT><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
7、西方今天占据的优势地位,缘自于当年航海大发现拓宽了自己的地理容量,提升了自己的技术上限。而之所以是由西方而不是由其它文明完成了大航海,则是由于从地理位置、文化传统、社会及自然资源等多方面综合看来,西方比其它文明拥有更大的概率,而历史则忠实地反应了这一概率。</FONT></FONT><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
8、今天的世界就相当于当年的中国,技术已趋于上限,并且由于全球化的缘故,大家无论怎么搏弈,都已属于“体系内”的争夺,除非出现外部因素,否则不可能出现“上限的突破”,此时如果我们还一昧地追求技术,那么带来的结果就是也和历史上一切类似局面一样,“整个体系内部必然为争夺日益稀缺的资源而发生激烈的斗争,此时争夺各方的技术手段已趋于当时的上限,因此在体系内的破坏力将是巨大的,因此争夺的结果就是整体生产力大幅衰退,技术重新落到上限之下,然后开始新一轮循环”。</FONT></FONT><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
不知道我归纳的是否正确?<p></p></FONT></FONT></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2.1pt; mso-char-indent-count: 2.0"><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B normal">答:</B>你归纳的基本正确,不过漏掉了周期律这个重要的法则。尽管我们都不喜欢它,但是它的存在是无可置疑的而且影响巨大。<p></p></FONT></FONT></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FONT color=#333333 size=3>第二点技术上限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推出这一结论的方法不止一种。用战争来推导的话比较好理解。思路是人类的技术发展必须依赖现有的技术手段,所以技术发展类似于正反馈过程。但某一瞬间掌握的技术不等于永远掌握的技术,因为战争会破坏已有的技术手段。所以,技术会因为战争而遇到上限。</FONT></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3</FONT>是正确的,中国确实如你所说接近了东亚地区可容纳的技术上限。</FONT></FONT></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4</FONT>也基本正确。罗马和印度,中亚的文明缺乏足够的耐力,而为了建立中国文明的耐力我们的文明与其他必然迥然不同。不过具体的分析需要考虑东西方贸易和金银由西向东的宏观流动。</FONT></FONT></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5</FONT>和<FONT face="Times New Roman">6</FONT>两点是正确的,但是中国古人很可能没有去思考地理容量的问题。但是为了解决当时社会面临的诸多矛盾和苦难,他们通过思考建立了我们的文明。或者说地理容量是以隐蔽的方式在起作用。如果祖先想过地理容量的话,那么得出的结论肯定偏小,因为那时无法想象美洲是个什么样子。</FONT></FONT></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7</FONT>和<FONT face="Times New Roman">8</FONT>也是正确的。</FONT></FONT></P><P 0cm 0cm 0pt"><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color=#333333 size=3> </FONT></p></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B normal">网友回复:</B>作者以<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下一次世界大战<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作为技术上限的衡量标准,但是假如真的爆发与前两次大战规模相似地战争的话,文明如何保全?人类如果灭亡了那么这个技术上限还能有吗?以此来界定出的技术上限到底有何意义? <p></p></FONT></FONT></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B normal">答:</B>文明的保全只要不是大规模的核战争就不会有大问题,因为战争开始后短期内工业体系就会受到严重破坏。而现在的工业体系过于复杂精密,在战时很难重建。所以先进的武器将无法继续生产,也就是说在用完储存的高科技装备之后武器也会倒退。或者说技术上限决定了武器的上限。开始可能用F-22,苏-37。几个月或者一年之后可能就要生产米格-15。如果时间延长也许会大量生产P-51和梅-109。所以大战一开始造成的破坏最严重,而后逐渐下降并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直到战争结束。由于战争破坏能力的下降文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全。当然,假定不发生核大战,否则战争一开始一切都结束了。这要寄希望于核大国保持理智,不把对手逼上绝路。核大战没有胜利者,相信人类还不至于太疯狂,但是不能完全排除此种可能性。<p></p></FONT></FONT></P><P 0cm 0cm 0pt"><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从理论上讲,如果人类灭亡了那么在灭亡之前达到的最高水平就是技术上限,因为技术水平回归到零。技术上限的意义在于使人们不要奢望让技术维持整个社会的繁荣,达到真正的理性预期。某些没有考虑技术上限的理论预期是无法实现的。其次,我们应该学习德国人和美国人,节约使用不可再生的资源,他们宁可高价进口也不采或少采国内的资源。子孙后代可能比我们更加迫切的需要这些资源。再有,现在应该为应对技术的倒退做必要的准备,以求在以后的国际竞争中处于主动。如不早作准备则可能出现南北朝那样的长期动荡。<p></p></FONT></FONT></P><P 0cm 0cm 0pt"><p><FONT color=#333333 size=3> </FONT></p></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B normal">问:</B>撒哈拉沙漠对于近代史的影响如何?<p></p></FONT></FONT></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B normal">答:</B>撒哈拉沙漠阻挡了南部非洲与欧洲的贸易和交流,使非洲抵御外部入侵的能力弱于亚洲。因此为三角贸易和原始积累提供了便利条件。如果在撒哈拉沙漠多几条象尼罗河那样的大河,由南向北流入地中海或红海,那么将极大的便利南部非洲和欧洲以及西亚的交流。非洲的文明发展将会加速,与其他地区的差距也会大大缩小。欧洲在非洲的胜利倒是会大大的推迟。欧洲在非洲的殖民和贩奴将会困难的多,资本原始积累的速度会减缓,工业革命也必然推迟。<p></p></FONT></FONT></P><P 0cm 0cm 0pt"><p><FONT color=#333333 size=3> </FONT></p></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B normal">网友回复:</B>请问你认为下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将会有哪些可能?比如:文明的冲突,资源的争夺,经济危机</FONT></FONT><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
下一次的大战性质是否可以避免像前两次那样成为两大军事集团乃至于各民族之间你死我活的厮杀?(我认为实际上二战就是德意日与英法美苏中的全面厮杀,那些反法西斯之类的定义不过是后来的粉饰而已,假如希特勒先拿到o(︶︿︶)o 唉......)</FONT></FONT><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
假如性质仍然是一样的话,那么我相信核大战将是人类最终的归宿。因为我看不到战争中大势已去的一方仍能够保持高度的理性和责任感的理由,“我得不到的,别人也别想得到”这是所有人类的共同劣性。</FONT></FONT><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
楼主的观点:技术上限是由战争推导出来的,即爆发了大规模的世界战争致使人类灭亡之前达到的最高技术水平是为技术上限。而我们不能奢望技术能够保障人类社会的繁荣进步。</FONT></FONT><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我承认: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搂主的技术上限观点本身也是源自于此,技术的进步的确使得文明毁灭的风险大大增加了,在刀枪剑戟的时代让双方血流成河,尸积如山的要塞,现在只需按几个按钮便从地平线上永远消失了。但是我认为技术一定是人类社会能够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基石,它将指引我们把目光从有限的资源转移到辽阔的南极,深邃的海底,无边的沙漠以及茫茫宇宙当中去。在文明发展到今天的地步,我们要想保全(先不提发展了)我们的文明之火,只能继续走不断提升技术的道路,否则把目光聚焦在那些有限的土地,能源上的人类们最终只能走向集体毁灭。</FONT></FONT><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假如忠恕兄认为不是,那么我想请教一下人类保持长期繁荣进步的最可靠原动力是什么?</FONT></FONT><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另外就<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开始可能用<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22</FONT>,苏<FONT face="Times New Roman">-37</FONT>。几个月或者一年之后可能就要生产米格<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5</FONT>。如果时间延长也许会大量生产<FONT face="Times New Roman">P-51</FONT>和梅<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09</FONT>。所以大战一开始造成的破坏最严重,而后逐渐下降并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直到战争结束。<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是否可以理解为,假如一个像美国一样有较多资源以及广大国土的国家能够成功实现持久战的话,那么它可以依靠<FONT face="Times New Roman">ak47</FONT>与米格<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9</FONT>打赢美国?</FONT></FONT></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B normal">答:</B>下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估计主要是贫富的分化和文明的冲突。资源短缺也可能是诱因之一。既然要打总归要分出胜负,军事斗争历来如此。至于你死我活,这种说法比较模糊。优势一方如果提出的停战条件不是过于苛刻的话,那么劣势方有可能有条件的投降。当年德国由于长期分裂,在欧洲始终被人轻视。而周边国家海外殖民的成功又使德国受到强烈的刺激。所以统一之后就谋求重新瓜分世界。应该说近代殖民征服的成功相当容易,使得各国都产生了迷信武力的倾向,认为只要下狠心去打总归会有收获。但是不懂得适可而止。战胜国对德和约的条件过于苛刻,又埋下了二战的祸根。二战后德国虽然又失去了一部分土地,但是各国对待德国要比一战宽容的多。这说明西方国家也在逐渐的吸取经验教训,从武力所带来的幻想中逐步回到现实。近代的欧洲相当激进和极端,经过两次大战的教训现在变得逐渐温和。美国由于缺少类似的经历,所以现在还是很激进。对于伊拉克问题的态度很明显的表现出这一点。美国有了经验教训之后也会逐渐温和。关键在于能否使他更加谨慎的对待核武器或者说转变的时机。<p></p></FONT></FONT></P><P 0cm 0cm 0pt"><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关于核大战,主要看优势一方能否适可而止。如果停战条件不太苛刻,核大战还可以避免。假如优势一方一意孤行,那就很难说了。但是核大战没有胜利者,优势方开价太高对自己也没有意义。<p></p></FONT></FONT></P><P 0cm 0cm 0pt"><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如果单凭技术发展就可以保持人类长期进步和繁荣的话,那么就全力发展好了。但是技术本身是不足以实现这个目标的。即使各国之间不发生战争,随着贫富差距的分化各国也要发生内战。假如走不断提升技术的道路还是要面临破坏力不断增加的战争。<p></p></FONT></FONT></P><P 0cm 0cm 0pt"><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至于说技术拓展了人类的视野和资源的来源,这是正确的。但是这不足以长久的保持世界和平。开发外星球的成本太高,恐怕一百年之内都不可能。沙漠现在已经在开发,中亚地区的油田很多就在沙漠里。南极和海底都存在成本过高的问题。美国的技术比我们发达,但是他们还是要控制伊拉克而没有把眼光转向南极和海底。实际上,今天的中国人似乎比西方人还要迷信技术。即使我们走不断提升技术的道路,也不能保全现有的文明。要想保全文明必须转型。中国发明了火药但是不热衷于制造热兵器,西方则不然。要想保全现有的文明,世界必须学习中国文明。放弃对于武器的痴迷。单靠提升技术肯定不行。集体毁灭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不过还有机会避免。如果技术提升技术,那就会发明更加具有毁灭力的超出我们想象的武器。文明的风险会更大。<p></p></FONT></FONT></P><P 0cm 0cm 0pt"><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长期进步很难讲,周期性的繁荣还是可以保存的。原动力恐怕在于人类的道德。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在地理条件可以约束的范围内,地理障碍可以部分代替道德的作用。但是这种代替作用是有时限的。<p></p></FONT></FONT></P><P 0cm 0cm 0pt"><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假如一个像美国一样有较多资源以及广大国土的国家能够成功实现持久战的话,那么它可以依靠<FONT face="Times New Roman">ak47</FONT>与米格<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9</FONT>打赢美国?”</FONT></FONT></P><P 0cm 0cm 0pt"><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这样理解恐怕不合适。要打败美国肯定要靠持久战,但是在持久战的后期估计很难生产出米格<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9</FONT>这样先进的飞机。<FONT face="Times New Roman">AK47</FONT>的生产不成问题,第三代喷气机需要的工业体系太复杂。</FONT></FONT></P><P 0cm 0cm 0pt"><FONT color=#333333 size=3>实际上要打败美国无非是两种思路。</FONT></P><P 0cm 0cm 0pt"><FONT color=#333333 size=3>第一是分而治之,或者说想办法让美国分裂。如果美国纵向分成几个国家,那么不需要打他就已经败了。由于西方文明缺乏维持大范围统一的传统,这是完全可行的。也就是前面和红心大盗所说的底牌。即使我们做一个彻底的旁观者美国也要走到这一步,我们能够做的只是影响这个过程的速度。</FONT></P><P 0cm 0cm 0pt"><FONT color=#333333 size=3>第二是设法在美洲建立桥头堡,比如和古巴或者墨西哥结盟而后从桥头堡出发进攻美国。这种办法的成本和风险都要高的多。按照这个战略,有螺旋桨飞机就基本足够了</FONT></P><P 0cm 0cm 0pt"><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这个水平的武器可以在战时大量制造,米格29各国都没有财力大批量生产这样的飞机。<p></p></FONT></FONT></P><P 0cm 0cm 0pt"><FONT color=#333333 size=3>具体实施也可能是两种策略的综合。</FONT><p></p></P>
 楼主| 发表于 2005-7-1 18: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陆猜想——全新解读近代史并证明中国文明的合理性

<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B normal">网友回复</B>:美国现在想绝对地控制近地轨道空间,这是否会导致某种历史大转折?太空是弱势国家最后的希望吗?</FONT></FONT></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B normal">答</B>:即使美国控制了近地轨道,也不可能使历史出现大的转折。一百年前西方国家控制了全世界,最后还是爆发世界大战。弱势国家的希望不在太空,而在于美国的内乱。</FONT></FONT></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FONT color=#333333 size=3>还是先用历史情况来类比吧。如果退回一百年前,弱势国家都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那时候他们的希望更渺茫。但是实际上他们只需要耐心的等上十几年机遇就会出现,因为西方国家要发生内讧。世界大战的爆发将为弱势国家送来战略机遇。对于庚子之乱后的中国而言,不预见到世界大战的爆发整个中国这盘棋是走不活的。不过当时的中国人方寸已乱,而且对于西方的历史和文化了解的不深。因此不可能提前预见到这一点。但是当时的中国人只要保持对于自身文化的信心,坚持中体西用的基本思路,后来的大多数问题是完全可以避免的。这一点将在中国近代史部分解释。</FONT></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color=#333333 size=3> </FONT></p></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B normal">网友回复</B>:<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实际上,今天的中国人似乎比西方人还要迷信技术。即使我们走不断提升技术的道路,也不能保全现有的文明。要想保全文明必须转型。中国发明了火药但是不热衷于制造热兵器,西方则不然。要想保全现有的文明,世界必须学习中国文明。放弃对于武器的痴迷。单靠提升技术肯定不行。</FONT></FONT><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
</FONT>您的其他观点我基本理解,但是这一段话有些看不明白。</FONT></FONT><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我也不是一个绝对迷信技术的人,只是我们的百余年积弱让我们未敢稍忘落后之危。</FONT></FONT><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而且我的观点是一个文明是不可能<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保全<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的,它必须也只能是在不断的发展进步之中求生存,否则就一定会被其他文明淘汰或者自我毁灭。</FONT></FONT><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能否请忠恕兄就<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要想保全现有的文明,世界必须学习中国文明<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此话多展开一些延伸?<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FONT></FONT></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B normal">答</B>:今天的中国必须发展技术,因为不发展技术就不能实现民族复兴。为了民族复兴,我们应当尽早抢占技术制高点。</FONT></FONT></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FONT color=#333333 size=3>古代的情况是几大文明并存,但是相互之间没有多少交流。美洲文明和亚欧大陆的所有文明之间都没有交流。也就是说在古代由于交流手段的限制必然出现几个文明并存的局面。汉族可以同化鲜卑和党项,但是不可能同化中亚的塞尔柱和奥斯曼突厥,因为没有交流就不可能同化。</FONT></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FONT color=#333333 size=3>近代的技术革命彻底改变了一切,它不仅使得地球也来越小,也使得各大文明之间的同化成为可能。换句话说,在未来三大文明将逐渐融合,并合而为一。如同古代中国人的视野之内不再有其他的文明。尽管中国很早就了解印度,但是并不在意。所以也就无所谓其他文明。近代的地理大发现拓展了各民族的视野,也开始了各大文明的交流。不过到目前为止主要是其他文明学习西方文明,因为大家都被打败了,西方文明带上了耀眼的光环。其中澳洲似乎本来就谈不到文明,美洲文明灭亡,中国抛弃了自己两千年的传统和服饰,中亚和西亚虽成为殖民地但并未抛弃自己的信仰和服饰。</FONT></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这里需要引入一个经验规则:一个文明与外界交流越少,外部刺激所造成的响应越大。美洲从未与其他文明进行交流,受到一次刺激后响应最大,表现为灭亡。中国自丝路建立后与中亚和印度始终存在交流,但是信息量较少。而且由于距离的远近不同,与欧洲的交流更少且都是间接。所以在近代与西方文明碰撞后产生了很强的响应。不仅打倒了儒家还要全<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盘<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西<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化,同时也抛弃了自己的服饰等等。而中亚则不然,他处在中国文明和西方文明的中间,与两侧文明的交流都比较方便。历史上还曾经打到西南欧和东南欧。而且罗马灭亡后西方文明中断,希腊和罗马的典籍流散于中亚地区。后来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又从中亚引进这些典籍。可以说阿拉伯人对于西方文明的渊源可能比欧洲人还要熟悉,再加之不间断的交流,所以对于西方文明没有丝毫的新奇感。打个比方说,我们用的是拨号上网和其他文明交流,而中亚使用的是宽带。因此在近代虽然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但是传统不断,信仰不变,服饰不改。也就是说中亚文明的响应最小。</FONT></FONT></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FONT color=#333333 size=3>此外,中亚文明的反击也最早,现在大家都看到了。不过他们使用的方法很不可取,这样永远也无法与西方文明融合,仇怨只会越来越深。现在儒家仍然流散于民间,中国文明真正意义的反击恐怕还没有开始。不过我们决不能用阿拉伯文明的那一套来反击。那种办法实在太愚蠢了。</FONT></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FONT color=#333333 size=3>随着西方文明再次进入动荡期,西方文明的光环将消失,各大文明将在基本平等的基础上开始融合。最后融合的结果以哪一方为主体要看各大文明的长跑能力。谁的耐力最久谁就是“体”,其他文明将成为“用”。个人对中国文明的长跑能力很有信心。</FONT></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各大文明融合为一体后也就无所谓被其他文明淘汰,除非出现外星人。所以你所问的问题其实只在文明融合的过程中存在,融合结束后自然消失<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或者说世界将成为放大版的中国,几百年后的西方人将发现他们的地理大发现和技术革命是在为人作嫁。</FONT></FONT></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关于学习中国文明的问题,我们先来看看中国古代对于 宗教的态度。儒家对于宗教的态度很明确:敬鬼神而远之。关于宗教对于国内政治的负面影响以前在热点那边写过,这里只谈其对于国际和平的影响。由于孔子敬鬼神而远之的伟大思想,中国人能够包容几乎所有的宗教。因此在中国历史上没有出现由于宗教问题引发的战争和分裂。对比印度,这一点非常明显。现在威胁世界的恐怖主义,根源在于文明的冲突。而文明冲突则是由于宗教信仰不同而导致的。耶路撒冷是三个宗教的圣城,如果各派不能以宽容的态度看待其他宗教,这个问题恐怕永远也谈不出结果。要解决现在的文明冲突和中东和平问题,降低世界大战的风险并减缓美国的帝制进程,无论是西方文明和伊斯兰文明都需要吸收儒家敬鬼神而远之的思想。如果各方能够放下架子学习,那么文明的冲突可以缓解,世界和平可能延续的更久。所以说要想保全现有的文明,世界必须学习中国文明。这是第一。<p></p></FONT></FONT></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FONT size=3><FONT color=#333333>第二,中国文明向来不主张穷兵黩武。即使是中国古代的兵家也主张“兵不可玩,武不可黩之深也”。近代欧洲和北美虽然从穷兵黩武中获得了辉煌的成功,但是这种机会不会再有,因为地球附近根本没有适合征服的星球。如果西方不能放弃穷兵黩武的倾向,那么人类就不得不喝下自己酿制的毒酒,任由技术的破坏力摧毁现有的繁荣。尽管中国文明也无法维持永久的和平,但是起码可以延续繁荣。<p></p></FONT></FONT></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FONT color=#333333 size=3>第三,可能由于春秋时代频繁的战争使得儒家和道家都没有发展技术的热情,其中道家对于技术更加冷淡和敌视。因此后世中国的知识分子大多不过问技术,也就形成了所谓中国文明轻视技术的说法。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技术进步主要是由农民和手工业者完成的。比如说唐三彩和丝绸等等。这种做法的缺陷在于农民和工匠只能进行局部的改进,无法建立理论体系,也就没有工业革命。而优点在于农民和工匠一般不会关心如何把技术应用于军事,他们的目的就是为了改善生活。所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回避技术的双刃剑效应。也因为这种情况,所以中国古代的军事技术改进很慢,热兵器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军事技术往往是在游牧民族的压力之下进行革新。而现在世界面临的状况是技术的破坏力太大,军事技术严重过剩而不是不足。因此,在文明的融合完成之后世界必然走中国的老路,放弃对于军事技术的继续研究,这样更有利于保全文明。否则世界大战的次数越多文明毁灭的概率也就越大。</FONT></P><P 0cm 0cm 0pt"><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color=#333333 size=3> </FONT></p></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FONT color=#333333 size=3>第四,西方各国发展军事技术的重要原因在于西方文明无法完成大范围的统一,各国之间必须进行军备竞争,否则自身安全无法保证。而大一统的中国文明则不然。周边国家除了游牧政权基本不具威胁,而游牧民族的威胁也不可能再出现。其他国家只要臣服中国,中国历来也没有过分的要求,他们无需为自身安全担心太多。而且现有的技术也足以抵消禽兽民族所具有的海洋优势。因此如果能够完成更大范围的稳定统一那么继续发展军事技术将没有必要,国家自然也不会为此消耗财力。技术的负面效应将被部分抑制。</FONT></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 鲁ICP备11028298号 )

GMT+8, 2024-11-23 01:32 , Processed in 0.21442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