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916|回复: 41

[讨论]眼镜与汉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7-15 16: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近视,戴眼镜,穿上汉服是不是很不那么回事?有人试过吗?感觉好吗?
发表于 2005-7-15 16: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P>有点怪吧,不过你不戴眼镜要摔交的呀</P>
发表于 2005-7-15 16: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P>呵呵,当然可以</P><P>其实,眼镜并不是完全的洋玩意,有考证说,眼镜几乎在13,14世纪前后由中国和西方同时发明.眼镜的耳撑也是中国人发明的.当然古时的眼镜造型和用法和现在不太一样,现在的眼镜是由欧洲人制作定型的.</P><P>你想一想,在宋元时代中国就有了眼镜,穿汉服戴眼镜有什么好笑呢?</P><P>不说别的了,你还记得红楼梦里的贵族戴眼镜吗?(贾母,贾政等)</P>
发表于 2005-7-15 16: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P>记得以前看小说提过“单照”,根据小说里的上下文应该就是单镜片的眼镜(估计有点类似放大镜),不用的时候挂在衣襟上,用时需要拿着凑到眼睛前边。</P>
发表于 2005-7-15 17: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546 align=center border=0>

<TR>
<TD align=middle width=546 colSpan=2 height=30>
<H3><FONT color=#ff6600>眼镜蕴涵丰富的中国古代文化</FONT></H3>
<P><a href="http://www.folkcn.org/" target="_blank" ><FONT color=#808080>www.folkcn.org</FONT></A><FONT color=#808080>  2004-5-7 0:10:04</FONT>    <FONT color=#5a5a5a>作者:孙勇  来源:新华网</FONT></P>
<HR color=#9c0000 SIZE=1>
</TD></TR>
<TR>
<TD width=546 colSpan=2>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4 align=left border=0>

<TR></TR></TABLE>
<P>
<TABLE cellSpacing=5 cellPadding=0 align=center border=0>

<TR>
<TD><a href="http://www.folkcn.com/Files/newsimg/891-1.jpg" target="_blank" ><IMG src="http://www.folkcn.com/Files/newsimg/891-1.jpg" border=0></A></TD></TR></TABLE></P>
<P align=center>    这是赵孟江收藏的一个清朝时的眼镜盒(4月8日摄)。 新华社记者 梁强摄
</P>
<P>
    新华网兰州5月6日电(记者孙勇)在不少现代人眼中,眼镜或许仅仅是一种助目工具。然而,甘肃省收藏协会理事赵孟江在30多年的眼镜收藏、研究过程中,从自己所收藏的上千件从古至今各式各样的眼镜、镜盒中,看到了蕴涵其中的丰富的中国古代文化。 </P>

<P>    据赵孟江介绍,中国古代的眼镜及镜盒无论在选材、制造工艺,还是在装饰等方面,都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绚丽多彩。 </P>

<P>    中国古代的眼镜片主要用天然水晶石磨制而成,包括白晶、茶晶、墨晶、紫晶等。水晶在中国古称水玉、千年冰、菩萨石等,其质地坚硬纯洁,历来被视为心地纯洁、坚贞不屈的象征,以水晶为材料,本身就体现出中国古代文化中知识分子的人格追求。 </P>

<P>    镶在镜片上的镜框与镜架的选材更是多种多样。赵孟江发现,中国古代能工巧匠们把金、银、铜、木、骨、玉、石等几乎所有可用的材料都用到了眼镜的眼镜圈架上,甚至还有纸板、皮革等。 </P>

<P>    中国古代眼镜梁(联接两个镜片之间的部分)的图案形状由最初的拱桥形、门字形,逐渐过渡到一字形、竹节形等;眼镜梁卡(双片无框眼镜的镜梁直接与眼镜片相接的部分)、边卡(双片无框眼镜的镜腿直接与眼镜片相接的部分)也由云纹形、猫头形、虎头形过渡到鹰头形、二点形、梅花点形等形状。总之,这些都是具有浓厚中国文化韵味的花纹装饰。 </P>

<P>    据赵孟江介绍,江苏邗江甘泉二号汉墓广陵王刘荆墓曾出土了一枚嵌在金圈中的水晶石放大镜,金圈两端边上为小金珠各一周,中间夹细小的掐丝和小金珠装饰成缠枝卷草纹,整件物品工艺奇绝,令人惊叹。 </P>

<P>    镜盒装饰则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福、禄、寿、官、财、龙凤呈祥等内容。中国古代镜盒的表面装饰主要有万字形、宝葫芦形、花叶形图案;刺绣有富贵牡丹、田园风光、平安吉祥;雕刻(包括浮雕、透雕、微雕)有梅兰竹菊、武打场面,还有诗词赠言、店名等。镜盒附属饰物主要有珠束丝穗、丝绦、中国节等各种吉祥物品。从一些镜盒刺绣上的字来看,其甚至曾被当成情人信物来赠送。</P>

<P>-------------------------------------------------------

<b>相关资料</b>:</P>

<P><b>    眼镜收藏行家发现中国古人曾自制天然水晶石眼镜</b>
  (新华网 2004-05-06 20:21:38)</P>

<P>    新华网兰州5月6日电(记者孙勇)在很多人印象中,眼镜是从国外传入的“舶来品”。然而,甘肃收藏协会理事赵孟江在30多年眼镜收藏研究过程中发现,虽然现代意义上的光学玻璃眼镜是由国外传入,但中国人在古代也曾发明和制造以天然水晶石为原料的眼镜。 </P>

<P>    赵孟江在对自己的近千件藏品、中国古代与眼镜相关的文献记载,以及出土文物进行仔细研究后认为,在一些专家学者所认为的玻璃眼镜传入中国的年代之前,中国人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光学知识和高超的水晶石透镜磨制技术,而当时的社会需求也推动了天然水晶石眼镜的产生。 </P>

<P>    考古发现,中国古人在距今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能磨制出精美的水晶器物。春秋战国时中国已经出现了青铜刀、斧、砣等磨制工具,当时碾磨用的金刚砂纯度极高,抛光用的金刚粉细如面粉。 </P>

<P>    公元前5世纪的《墨子》中已经提出了光为直线照射,并有反射特性的理论。而赵孟江认为,当古人在对水晶进行切割、磨制、抛光时,自然会发现扁平的水晶片(环、玦类)有放大作用。 </P>

<P>    江苏邗江甘泉二号汉墓曾出土一枚金圈嵌水晶石放大镜,这个放大镜镶嵌在用黄金精制的联珠花纹金圈中,直径1.3厘米,全重2.3克,能放大物体4倍至5倍。这说明,我国在东汉初就有了水晶石加工磨制成的凸透镜片。 </P>

<P>    赵孟江告诉记者,眼镜外来说也有一定依据。清代乾隆年间文学家赵翼在其《瓯北诗抄·初用眼镜》中说,眼镜是“相传宣德年,来自番舶驾”,意为中国的眼镜是在明宣德年间由西方传入的。 </P>

<P>    但是此前,中国人已经有了对眼镜的强烈需求。中国隋代太医博士巢元方于隋大业元年主持编写的《诸病源候论》中,已经提到当时的人出现了与眼屈光有关的5种病候:近视(目不能远视)、散光(目茫茫)、复视(目视一物为两)、斜视(目偏视)、弱视(目暗不明),这些眼病显然需要矫治。此外,中国古代造纸术的发明、活字印刷术的出现、佛教文化的传入,士人录写大量的经传师说,蝇头小字难以辨认,也很自然地需要一种助目工具。 </P>

<P>    赵孟江认为,有了这些现实社会需求,当时已掌握了具有相当水准的水晶石透镜制造技术的中国人,没有理由不制造眼镜。 </P>

<P>    实际上,早在中国宋代,古代文献中已有使用眼镜的记载。宋代赵希鹄《洞天清录集》中记载了一种叫“爱(左加云旁)叇”的东西,老人们读书时借助它来看清字体,明朝张自烈《正字通》说“爱(左加云旁)叇即眼镜”。</P>

<P>     在赵翼的诗中,还有一句:“初本嵌玻璃,薄若纸新砑。中土递仿造,水晶亦流亚。”意为西方玻璃眼镜传入中国后,中国人以水晶代玻璃仿造出了眼镜。而据考证,中国真正开始生产光学意义上的玻璃,是在晚清时期。</P>

<P>     因此,赵孟江认为,赵翼所说<FONT color=#f70909 size=7><b>玻璃眼镜是从西方传入的,或许有一定依据,但是中国人在此之前,确实已经发明了天然水晶石眼镜。
</b></FONT> </P>

<P>
<b>    中国人发明眼镜有七大渊源</b>
  (新华网 2004-05-06 20:14:54)</P>

<P>    新华网兰州5月6日电(记者孙勇)“凿壁偷光”“十年寒窗”等流传于汉语中的词汇,是中国古代文人们刻苦读书情形的反映。但是,相信很多现代人都会有这样的困惑,如果他们读书时用眼过度,出现视力问题怎么办?甘肃收藏协会理事赵孟江研究发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国古人很早就发明了天然水晶石眼镜。
     
    赵孟江在对中国古代文献、出土文物和自己收藏的近千件藏品进行研究后认为,古代中国人发明水晶石眼镜至少有七大渊源: </P>

<P>    一、中国古代对水晶石有悠久的开发利用历史。赵孟江研究发现,在距今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国人就能加工出精美的珠、坠、玦、环等天然水晶石器物。到夏、商、周时期已经积累了加工、磨制水晶器物的丰富经验。 </P>

<P>    二、古人对水晶光学原理的发现与运用。赵孟江认为,古人在将水晶切割成片,并磨制、抛光时,自然会发现扁平的水晶片(环、玦类)有放大作用,于是凸透镜片就在劳动实践中被制造出来。 </P>

<P>    三、古代观测日食及天象时遮阳护目的需要。据《尚书·舜典》记载,舜帝时,人们就用“璇玑玉衡”观察各种天体及其演变。“璇玑”是一种有色透镜,装在“玉衡”这个长管上,在早晨“迎日推策”及夜晚观星时,有色透镜用以遮挡妨碍观测的刺眼日光或明亮月光。 </P>

<P>    四、眼医学的产生与发展。在商代甲骨文中,就有关于眼病的记载。隋代太医博士巢元方于隋大业元年主持编写的《诸病源候论》中已经对近视(目不能远视)、散光(目茫茫)、复视(目视一物为两)、斜视(目偏视)、弱视(目暗不明)等属于眼屈光方面的疾病进行了论述。 </P>

<P>    五、冶金技术及手工业的发展。考古出土证明,我国在大约4000年前,进入青铜时代;3000多年前可炼金;2500年前能冶炼钢材,这些能为磨制眼镜提供越来越先进的工具。同时,我国发达的手工业与丝织业,为眼镜的框架工艺与包装材料提供了有利条件。 </P>

<P>    六、文字的产生,造纸术、印刷术的发明。矫正屈光眼镜,主要是用来观看细小物体和文字等。我国最早的较成熟的文字,产生于商代,当时的甲骨文雕刻相当微小,看起来很吃力,这就有了对放大透镜的需求。中国古代造纸术的发明、活字印刷术的出现、佛教文化的传入,士人录写大量的经传师说,蝇头小字难以辨认,也很自然地需要一种助目工具。 </P>

<P>    七、光学的产生与发展。 公元前5世纪《墨子》中已经提出了光为直线照射,并有反射特性的理论。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论述了几何光学、凹镜、凸镜成像理论,进一步奠定了我国光学理论的基础。 </P>

<P>    赵孟江研究认为,中国最早的眼镜实际上只是一个简单的水晶石透镜片,此后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不断成熟完善。但是,天然水晶石本身价格昂贵,所以中国古代眼镜只能是富人的奢侈品,直到晚清时期中国开始生产光学玻璃,眼镜才逐渐在我国普及发展起来。</P>

<P>
    <b>多彩的眼镜世界</b>

   (新华网2004-04-14 02:41:37)</P>
<P>
<TABLE cellSpacing=5 cellPadding=0 align=center border=0>

<TR>
<TD><a href="http://www.folkcn.com/Files/newsimg/891-2.jpg" target="_blank" ><IMG src="http://www.folkcn.com/Files/newsimg/891-2.jpg" border=0></A></TD></TR></TABLE></P>

<P>    眼镜收藏家赵孟江在演示如何使用一种托架在人眉间之上的眼镜(4月8日摄)。61岁的甘肃省收藏协会理事赵孟江对眼镜情有独钟,他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收藏和研究眼镜以及与眼镜有关的物品。2003年年底,赵孟江出版了由他编撰的《中国眼镜历史与收藏》大型图文专著,书中详细阐述了中国眼镜发展演变的历程。透过赵孟江的收藏,我们看到了一个多彩的眼镜世界。 新华社记者 梁强摄</P>

<P>
<TABLE cellSpacing=5 cellPadding=0 align=center border=0>

<TR>
<TD><a href="http://www.folkcn.com/Files/newsimg/891-3.jpg" target="_blank" ><IMG src="http://www.folkcn.com/Files/newsimg/891-3.jpg" border=0></A></TD></TR></TABLE></P>

<P>    通过放大镜可以看到,赵孟江收藏的这款眼镜镜梁上刻有“杨明远”字样。过去的一些眼镜生产者把自己的名字或店号作为眼镜的品牌,刻在镜梁或镜架上(4月8日摄)。新华社记者 梁强摄 </P>

<P>
<TABLE cellSpacing=5 cellPadding=0 align=center border=0>

<TR>
<TD><a href="http://www.folkcn.com/Files/newsimg/891-4.jpg" target="_blank" ><IMG src="http://www.folkcn.com/Files/newsimg/891-4.jpg" border=0></A></TD></TR></TABLE></P>

<P>    这是赵孟江收藏的一副明末清初时期的太阳镜(4月8日摄)。 新华社记者 梁强摄 </P>

<P>
<TABLE cellSpacing=5 cellPadding=0 align=center border=0>

<TR>
<TD><a href="http://www.folkcn.com/Files/newsimg/891-5.jpg" target="_blank" ><IMG src="http://www.folkcn.com/Files/newsimg/891-5.jpg" border=0></A></TD></TR></TABLE></P>

<P>    这是赵孟江收藏的几款眼镜和眼镜盒(4月8日摄)。新华社记者 梁强摄</P></TD></TR></TABLE>
发表于 2005-7-15 17: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呵~~~~~~老大这贴好~~收藏
发表于 2005-7-15 19: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lala  可以戴隐形眼镜的说
发表于 2005-7-15 19: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个人觉得穿汉装戴眼镜不怎么好看,我也近视,所以我准备了隐形眼镜,平时看穿衣服的种类选择带什么样的眼镜,我觉得衣服的整体效果非常重要。
发表于 2005-7-15 20: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隐形眼镜据说磨眼睛,不舒服。
发表于 2005-7-15 21: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P>偶的近视是600度,不带眼睛,早o(︶︿︶)o 唉被汽车撞死,可算是用生命来支持汉服了。</P><P>我们虽然恢复的是古人的衣装,但也要适用现代社会,我一直认为汉服不应该成为一种常服,而是作为一种民族意识的象征。</P>
发表于 2005-7-16 15:36:58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w_m_y</I>在2005-7-15 20:41:00的o(︶︿︶)o 唉:</B>
隐形眼镜据说磨眼睛,不舒服。</DIV>

那是你刚戴,没习惯。

发表于 2005-7-16 16:18:07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天可汗</I>在2005-7-15 22:32:00的o(︶︿︶)o 唉:</B>


<P>作为一种民族意识的象征和成为一种常服并不矛盾,不存在“应该如何而不应该如何”的问题,完全可以并行不悖。</P></DIV>

要是律师、官员、警察、教师等特殊行业,活活,就很有味道了!
发表于 2005-7-16 20:16:0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看明朝的电视剧常有戴眼睛者,有何不妥?
发表于 2005-7-16 21:04:03 | 显示全部楼层
<P>强烈支持戴眼镜穿汉服!</P><P>我们不是要“复古”,而是要为汉服带来“新生”。既如此,戴眼镜有何不妥?</P>
发表于 2005-7-16 22:56:28 | 显示全部楼层
<P>这是干嘛?还要求证一下祖先戴眼镜的我们才要不要戴眼镜不成?有一点祖先肯定是没有做过的,那就是坐汽车乘飞机用电脑。。。。。。。恐怕这个没有人去求证祖先有没有做过吧?</P>
发表于 2005-7-16 22:59:15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玉玲瓏</I>在2005-7-16 15:36:58的o(︶︿︶)o 唉:</B>


那是你刚戴,没习惯。
</DIV>

没戴过,不知道什么“味道”。
发表于 2005-7-17 00:00:10 | 显示全部楼层
穿汉服戴眼镜根本就不是个问题嘛,汉服整体上是文化表征之一,但穿汉服又是个人实实在在的生活呀!  难道穿汉服就必须要撞柱子才对头?其它民族人士好象没人去掂量这个问题…
发表于 2005-7-17 00:15:13 | 显示全部楼层
同上。俺一直戴眼鏡嘀。
发表于 2005-7-17 01:44:51 | 显示全部楼层
<P>穿汉服不可过于形式化!</P>
发表于 2005-7-17 22:47:51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w_m_y</I>在2005-7-16 22:59:15的o(︶︿︶)o 唉:</B>


没戴过,不知道什么“味道”。</DIV>
<P>我是一直戴隐形的,没什么感觉的呀。
<P>你戴的话可以试试啊。
<P>首先一点你吃东西眼镜不会起雾,鼻子两边不会有印子,眼球也不会突出来。</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 鲁ICP备11028298号 )

GMT+8, 2024-11-25 06:36 , Processed in 0.18154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