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目前汉服运动的处境,基本上可以说是波澜不惊,进展乏力,可能是其发生以来最艰难的僵持阶段了.</P>
<P>如果我们把汉服运动做一个划分:</P>
<P>第一阶段:初步的启蒙.汉服在小圈子内被接受.民族文化自觉意识初步唤醒</P>
<P>第二阶段:突破小圈子真正走向大众,汉服在民族整体的层面被接受,全民族的文化自觉意识觉醒、文化复兴意识强化和成熟.</P>
<P>我们现在初步完成了第一步的任务,正在第二阶段的门槛前徘徊</P>
<P>不过,难虽难,第二阶段却是汉服运动脱胎换骨质变的阶段,只有真正走向了大众,而不再是小圈子内的文化游戏,汉服运动的真正意义和价值才能够体现.如果我们无法实现这一突破,那么汉服运动就在事实上只是一种高级的或者说特殊的cosplay游戏。充其量,也不过是一种社会边缘的文化现象和文化思潮而已。</P>
<P>当前,网友穿汉服上街照个相对汉服运动的真正意义已经很小。</P>
<P>而汉服运动的定位,决定了它决不甘心居于社会支流,汉服运动的目标是由社会支流变为社会主流。</P>
<P>关于第二阶段的策略:</P>
<P>第一阶段主要对象是有一定文化自觉意识的同胞,所谓的"潜在的先觉者",这就可以直接实施运动的诉求,不需要拐弯抹角.</P>
<P>第二阶段则不同,对象是构成极其复杂的大众,汉服运动面临"站到公众聚光灯下"的挑战,汉服要真正登上公共的舞台了.</P>
<P>媒体是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转换的关键节点,它将汉服运动引入第二阶段,同时却也成为了第二阶段推进的重大壁垒.媒体对于汉服,始终态度微妙暧昧,顾虑重重小心翼翼,敢触浅水者有,敢触深水者无.在媒体的半宣传半隔离的操作态度下,汉服对于社会,正处在一个"欲得其门而不入""能发其声而难显其形"的尴尬境地.</P>
<P>破解这一壁垒的难度很大,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P>
<P>我想,一个重要的思路就是,侧面迂回,将着力点施加在汉服外,即我曾提出过的"工夫在服外"</P>
<P>以传统文化、传统礼仪、民族精神的提倡和复兴自然地牵引出汉服,比如,推动成人仪式的变革,推动婚礼的变革,推动国学的复兴,推动传统节日的法定化,等等。这些汉服外围的事情一旦取得突破,必然自然而然地逼近汉服,引出汉服。那个时候,不需我们开口,公众自然会开始讨论服饰的问题。</P>
<P>这种思路至少有两方面好处:一是规避了民族及历史问题,阻力最小,二是这些外围事务本来就是文化复兴整体的构成要素,我们复兴汉服也不仅是复兴衣服,更是复兴民族文化的整体。</P>
<P>第一阶段是启蒙,可以直截了当。第二阶段就更需要复杂的技巧,“功夫在服外”也许是比较现实的实现途径和思路。</P>
<P>汉服运动此时不应单打独斗,要寻找同盟军,在许多时候也要借重其它的社会力量.只要拥护民族文化复兴的社会力量,都是我们的同盟者.比如国学倡导者、传统节日倡导者、民间文化保护者、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支持传统文化复兴的媒体等等。在许多领域,目标的实现也非靠他们的力量不可。</P>
<P>另外,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整个汉服运动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由社会非主流走向社会主流的过程,而社会主流是个无比复杂的东西,汉服运动要成为主流,势必要与各种社会力量进行激烈的博弈,这个过程中各方都可能有一定的修正、甚至某种相互的妥协。这就是现实的社会,现实的社会规律。2003年诞生的汉服运动可能多少是青涩的、o(︶︿︶)o 唉的甚至冲动的,但成为社会主流之后的汉服运动必然会复杂和成熟的多。</P>
<P>不过有一点,不管怎么变,汉服运动的原则和精神不能变,这种原则和精神就是,追求民族文化的复兴、民族精神的重塑,民族伟大文明的重建。</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7-29 19:14:54编辑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