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静清一

汉服虽好,但前途堪忧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6-4-12 12:30:22 | 显示全部楼层
<P>西江冷月兄看来与我志趣相投,似乎都强调思想情性的第一性。小弟与兄惺惺相惜,甚有相见恨晚之感,愿<FONT color=#2b2bd5>声气相求为诤友,腹心相照作知音----------</FONT></P><P>小弟学的是经济贸易,只是平时更喜欢哲学,兄什么专业?</P><P>----------------------------------------------
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唯有南山桂花发,飞来飞去袭人裾。      兄此诗出自何处?辞佳意妙,实为上作!!</P>
 楼主| 发表于 2006-4-12 15:28:30 | 显示全部楼层
<P>忘了问西江冷月兄,COS具体指什么?</P>
发表于 2006-4-12 16:04:44 | 显示全部楼层
汉服为用,文化为体。阴阳之道!
 楼主| 发表于 2006-4-12 18:55:05 | 显示全部楼层
<P>不知孤兄的文化与汉服谁更重要?倘若不分轻重,即体即用,那我们还是在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内打转,我们仅仅是在继承甚至是在照搬老祖宗的东西,汉服依旧缺乏复兴的坚实思想基础;倘若,分轻重-----体重用轻,那是否意味着西方二元及分析思维方式的胜利,那么我们的整体性的模糊思维方式和性情内核就让位于西方的分析思维,而我们的汉服就完全变成“洋服”了。那我们复兴汉服到底该把其建立在一个什么样的文化基础上才好呢?当然,二者兼得最好,但又该如何兼得呢?</P><P>问题到这,连我自己也不能回答了;孤兄怎么看待这个问题,望不吝赐教!</P>
发表于 2006-4-12 20:04:15 | 显示全部楼层
<P><FONT color=#000066><b>       <FONT size=3>静清一</FONT></b></FONT><FONT color=#000000 size=3>兄过奖了,在下学的是新闻学,却把更多兴趣投向历史。</FONT></P><P>        <FONT size=3>COS就是COSPLAY。指动漫、游戏的真人秀。COSPLAY又是英文CostumePlay的简略写法。
        当一个人对某个角色萌生喜爱的时候,也许会想要自己去装扮这个角色,这就是Cosplay。Cosplay不但模仿衣装,也揣摩角色的神韵与特色,随每个Cosplayer(Cosplay的人)的切入点不同,所扮演出来的角色就别有一番特色。 </FONT></P><P><FONT color=#000000>       <FONT size=3>签名的诗句出自唐人卢照邻的《长安古意》。因功业未成,故尔徘徊。取其后四句,兼作感怀!</FONT></FONT></P>
发表于 2006-4-12 22:23:32 | 显示全部楼层
<P>不是巨人创造了历史,而是历史给了巨人成为巨人的机会。</P><P>汉服是传统文化的一种载体。中国的强盛是否会带来中国文化的兴盛,中国文化的兴盛是否会容许汉服的存在和发展,我想不是我们所能决定的,但我们需要的是借汉服来推广文化。(我用“中国文化”是因为我觉得我们需要的是适合现在和将来发展的“传统文化”,需要筛选、发展)</P><P>对于<FONT color=#000066><b>静清一</b></FONT><FONT color=#000000>兄的问题,在下有点小见解:</FONT></P><P>我以前是学生物的、对物理也感兴趣,现在搞生物物理。生物学重在实验(实际)、物理学重在推导(理论),思考方式不同,所以具体问题用不同分析方法,只要在逻辑上成立并且可以说明问题就可以。</P><P>所以关于思维方式,还是放到实际中去,不同的方式都试一下,能用就行,不必刻意拘泥于东方还是西方。以后不行就改,没有人能绝对说自己的思维方法是对的。</P>
发表于 2006-4-12 23:50:59 | 显示全部楼层
共同努力就好!
发表于 2006-4-13 11:15:45 | 显示全部楼层
<P>强烈感觉到我们的文化正在缺失。现在的年轻一代缺乏文化传承的基础,从下就接受了太多外来的文化侵蚀,脑海中还有多少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认同? 另外年长一辈又是已经历过文革的一代,在心灵肉体思想上所遭受的痛苦折磨和对祖国文化的怀疑至今仍然在发挥着恶劣影响。</P><P>悲夫,我中华民族何其多难也!</P>[em03]
 楼主| 发表于 2006-4-13 12:20:39 | 显示全部楼层
<P>可以看出钧洵兄对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很感兴趣。对于是历史创造巨人还是巨人造创历史,我自己的观点倾向于人是第一性的(确切的说是人的思想的第一性),也许有些唯心,但自己却要坚持(当然仅仅向外输出到别人的耳际而已----因为每个人都是一个<FONT color=#2b2bd5>独立存在</FONT>的精神)<FONT color=#000000>。也许吃穿住用,时世潮流对于个人来讲是一个无法选择而只能面对的客观,但个人追求精神解脱却是完全与外界无涉的,而且对于改变历史的巨人(做实际事物的,譬如伟大的政治家、科学家、哲学家),虽然他们无法选择最初的舞台,但却可以在这个舞台上充分发挥自己运用各种资源的高超智慧,甚至重新创造一个历史舞台。</FONT></P><P>至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问题,我一定程度是同意的;而且兄作为个人来讲,选择汉服作为复兴和重构中国文化的一个突破口也是值得推崇的----毕竟复兴大业千头万绪,而大业终成也确实需要巨大的合力;但小弟私下认为,充实自己的精神还是第一位的,而充实到一定境界以后,至于穿什么衣服也就变的无所谓了(当然,这不可能成为众多人的选择,但对于现实的中国确是最重要的)。</P><P>关于兄讲的思维方式的问题,好像兄强调了一个逻辑正确性、现实可用性;但这两种似乎依旧是西方的思维方法;好像还是难以解决-------</P>
发表于 2006-4-13 15:46:22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静清一</I>在2006-4-12 18:55:05的o(︶︿︶)o 唉:</B>
<P>不知孤兄的文化与汉服谁更重要?倘若不分轻重,即体即用,那我们还是在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内打转,我们仅仅是在继承甚至是在照搬老祖宗的东西,汉服依旧缺乏复兴的坚实思想基础;倘若,分轻重-----体重用轻,那是否意味着西方二元及分析思维方式的胜利,那么我们的整体性的模糊思维方式和性情内核就让位于西方的分析思维,而我们的汉服就完全变成“洋服”了。那我们复兴汉服到底该把其建立在一个什么样的文化基础上才好呢?当然,二者兼得最好,但又该如何兼得呢?</P>
<P>问题到这,连我自己也不能回答了;孤兄怎么看待这个问题,望不吝赐教!</P></DIV>

没明白我的意思。不能简单的分开! 只能说有先后,阴阳合则大道兴,离开文化那还叫汉服,也就失去复兴汉服的意义了。也就是体和用的关系。中国的文化总是和阴阳分不开,明白了也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4-13 15:46:51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6-4-13 16:01:18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孤兄对即体即用的阴阳之道看来颇为熟悉,阴阳有逻辑上的先后(太极动生阳,动极复静,静则生阴,一阴一阳循环往复,互为其根),确实不可以简单的分开;然此等思维方式却只是中国的,倘若照西方分析思维来说,阴阳也可以来分;兄是传统文化很好的继承者,但现在还仅仅是一个继承者而已;小弟唐突,莫怪!
发表于 2006-4-13 16:17:2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似乎从来都是 "存汉心,着汉服"吧?[em05][em05][em05]
发表于 2006-4-13 16:17:28 | 显示全部楼层
<P>静海兄强调文化精神第一性,原本没错.不过以此来为汉服担心,略有些杞人之忧.有意思的是,静兄的这种质疑方式,那些反汉服的人也常用.评论一种社会现象,不能光看表面.试问在我们这个西化,商业化,新人类化的社会,如果没有某一种文化意识的复苏,这么多汉服爱好者又都是哪里来的呢.静兄不会认为在这里的都是些单纯的服装癖吧.</P><P>文化本来就有知和行的两面,而且无所谓先后.如果我们根本的目标在于复兴或者如兄所言要创造某种文化的话,洒扫.应对或者着装,虽小道犹有可观者,致远恐泥,并不是一定要在菩提树下证悟了大道,才能高喊一声更衣.</P><P>退一步讲,服装也就是服装,除了蔽体,可以因为其体现了某种精神而穿,也可以因为其美而穿,也可以因为好玩穿,何必要有知不可为而为的沉重.汉服可以成为社会的一道小小的风景,可以成为某些人生活的一部分.为道在己,为道为己,何必在意复不复兴,潮不潮流.桃李无言,下自成蹊.</P>
 楼主| 发表于 2006-4-13 18:10:56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对舍藏舍兄的诘问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TABLE fixed; WORD-BREAK: break-all" width="90%" border=0><TR><TD 12pt; LINE-HEIGHT: 14pt" width="100%"><FONT color=#4d4db3><img src="http://www.tianhan.com.cn/bbs/Skins/Default/topicface/face1.gif"> <B></B>
</FONT><P><FONT color=#4d4db3>静海兄强调文化精神第一性,原本没错.不过以此来为汉服担心,略有些杞人之忧.</FONT></P></TD></TR></TABLE><P><FONT color=#000000>关于这个问题,我想解释一下,好像大家(包括为兄)也都是认可文化精神第一性的,但奇怪的是,一涉及到所谓的服饰是用的问题,却又都不满起来。其实这又很可理解,毕竟大家都是汉服爱好者,而且有的朋友都把汉服作为了自己一生的追求(倘若有人对我说我的追求竟是不名一钱的小道,以情性的我来说,也定义愤填膺,为了自己的生存与追求辩护)。或者另外一种情形就是:说汉服复兴绝对不是间间单单的服饰复兴,而是有着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在里头,或者说这就是中国文化复兴的一个重要环节(行)-------这个对于理性的我来说,也绝对同意接受。但大家又都对我的观点表示异议,那究竟是哪里发生冲突了呢?下面,我就来分析一下。在这里,我有必要先设定两个概念-----“我”与“非我”。“我”就是类似佛家的法执与我执,说白了就是带有个人感情色彩去肯定或否定什么,具体包括情性与个人理性;这个站在自我的角度来发表评论的“我”的言论,可以一定程度上反映事物的真实(我不同意有些佛学讲的万法皆空的说法),这也是我站在个人情性与理性的角度和大家同样不满有些人说自己的求乃小道和同意汉服复兴在现实中的文化复兴运动中的不可或缺地位的原因所在。“非我”说白了就是冷静客观,无情无欲,最高境界就是不置可否,但“非我”确是真正得到了世界的真实;而我发表“汉服为用”和“前途堪忧”的言论,明显是做了价值的判断,因此严格来说根本就不算“非我”的范畴之内;但我们又都想得到世界的真实,所以我们就还要追求,还是法执与我执的窠臼;所以理论上我们无法获得绝对的真实,即使获得也无法言传,甚至传与不传,得与不得都是淡淡的无所谓了。自己私下认为自己成不了得道的圣人或涅盘的佛陀,而且也不想这样做,我要做而且能做的只是</FONT><FONT color=#3333cc>尽量客观</FONT><FONT color=#222222>的发表自己的见解,也就是尽量无欲无求,冷静地去表达;于是我在“我”与“非我”之间加上一个“纯粹理性”(区别于“我’中的“情性”与“个人理性”------自己之所以不命名为“个人情性”的原因是情性的显著特点就是自我),它与个人理性的区别在于得到的真实程度不同;而达到纯粹理性的途径又是什么?我的做法是一、自己发表见解时尽量不动情,即使运用词汇也要尽量不带褒贬色彩(文中我的“汉服为用”与“前途堪忧”之类的词汇是自己为了表述真实不得已而用,但决不代表我有什么好恶倾向;至于“汉服为用”与“前途堪忧”是否是比较客观的表述,下面将提到)二、自己在发表言论时,尽量要放开眼界,不局限于自我“情性”与“个人理性”,要从历史角度(时间)和中外角度(空间)做多数人的真实提取。从以上两个角度来分析,文化与服饰到底那个是道呢?我的选择是前者;而既然文化是道,那目前缺少真正的先进的中国文化的复兴似乎也就前途堪忧了(当然,有的朋友认为我们复兴汉服的“行”就是一种思想情性在“行”的层面上的创造,知与行无先后轻重之分------这个逻辑是不错的,但复兴汉服的“行”就是一种思想情性在“行”的层面上的创造这个前提值得推敲;以以上两个达到“纯粹理性”的途径来看,我可以一定程度上承认服饰对于思想情性的创造作用,但我认为真正的文化创造的“行”该是直接的理论思想的创造(为获得知而直接的“行”,探索)。</FONT></P><P><FONT color=#222222>当然,以圣人的角度来看,我的这些分析都是无所谓的----什么大道小道,什么体用之分,什么堪乐堪忧,统统是些无用的区分;但自己私下认为做不来也不想做圣人,所以便提出了所谓的“汉服为用”与“前途堪忧”的论断;当然这个论断多大程度上接近“纯粹理性’,自己也实在无多大把握;自己做的只是理个思路,然后大家发表讨论(当然前提必须是心平气和),以得到更真实的真实而已。</FONT></P><P><FONT color=#222222>再次声明,我的言论决不代表自己有什么<FONT color=#2222dd>个人</FONT>好恶,甚至对汉服有什么</FONT><FONT color=#3333cc>个人</FONT><FONT color=#000000>的轻视;尽管纯粹理性上我貌似轻视地说</FONT><FONT color=#222222>“汉服为用”与“前途堪忧”。</FONT></P><P><FONT color=#222222>以上是自己的看法,望大家发表不同意见!</FONT></P>
发表于 2006-4-13 18:22:36 | 显示全部楼层
<P>呵呵,谢谢<b><FONT color=#000066>静清一</FONT></b>兄!</P><P>大家继续讨论。</P>
 楼主| 发表于 2006-4-13 18:22:45 | 显示全部楼层
<P>呵呵,实在对不起,刚才发帖子有些不清静,希望大家原谅!</P><P>读读西江冷月兄的诗平静一下</P><P>----------------------------------------------
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唯有南山桂花发,飞来飞去袭人裾。 </P>[em04]
发表于 2006-4-13 18:43:33 | 显示全部楼层
<P>静清一兄,在下有拙作一篇,为文粗鄙,理解亦尚浅薄,请吾兄赐教:</P><P><B><FONT color=#008000>汉唐神韵:<FONT color=#0000ff>[理论原创]  论汉服“改良”与否之争与“多层次现代汉服体系”构想<a href="http://www.tianhan.com.cn/bbs/dispbbs.asp?boardID=14&amp;ID=4390&amp;page=1" target="_blank" ><FONT color=#000000>http://www.tianhan.com.cn/bbs/dispbbs.asp?boardID=14&amp;ID=4390&amp;page=1</FONT></A></FONT></FONT></B></P>
发表于 2006-4-13 19:45:55 | 显示全部楼层
<P>
可以看出<FONT color=#f70909>钧</FONT>洵兄对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很感兴趣。
关于兄讲的思维方式的问题,好像兄强调了一个逻辑正确性、现实可用性;但这两种似乎依旧是西方的思维方法;好像还是难以解决-------
</P><P>没办法,刚考完研又受马克思主义多年教育,自己又是搞科研的,看得最多的还是国外的研究性论文。自己没有刻意去学哲学,只是对任何事情都感兴趣,而且有一种怀疑的态度,把自己遇到的问题一个人静静地考虑,时间长了自然而然就有这种思考方式。</P><P>现在对传统文化感兴趣,是因为觉得对自己的这种思考方式太熟悉,想看点新东西。</P><P>不好意思,那个字是筠</P><P>筠
yún
&lt;名&gt;
(形声。从竹,均声。本义:竹子的青皮;竹皮)
同本义 [smooth hard skin of bamboo]
筠,竹皮之美质也。——《广韵》
手握青筠之杖。——王嘉《拾遗记》
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礼记》。郑玄注:“筠,竹之青皮也。”
绮窗唱和,指花月为题,绣阁论情,对松筠为誓。——《警世通言》
又如:筠管(竹管);筠筒(竹筒);筠窗(竹窗);筠梯(竹梯);筠席(竹席); 筠床(竹床); 筠纸扇(竹柄纸扇); 筠帘(竹帘)
竹子的别称 [bamboo]
目才到三眠半月强,即时懒意满筠筐。—— 清·周煌《吴兴蚕词》
黛叶轻筠绿,金花笑菊秋。——唐·钱起《赋得池上丁香树》
又如:筠溪(竹丛中的流水);筠斑(斑竹);筠廊(竹丛中的回廊);筠筒(竹筒);筠管(竹管,多用以指笔);筠笼(覆罩在香炉上的竹笼)
竹制的笛类管乐器 [bamboo flute]
窃闻平阳击石,山谷为之调;大禹吹筠,风云为之动。——北周·庾信《赵国公集序》
</P><P>也可读jūn,〔~连〕地名,在中国四川省。</P>
发表于 2006-4-13 20:16:48 | 显示全部楼层
<P>回楼主</P>
<P>对于千年难遇的人才的出现,咱们可以用概率来看待,一个人群中有多大的概率出现这种人才。咱们可以知道,这个概率是很小的,不过增加这个人群的数量是可以增大这种事件出现的几率的。这就像做某些成功率很小的试验,咱们明明知道这种试验成功率很小,但只要确定了大体方向没有问题,就要坚持不懈地做下去,期待那个小概率时间的发生,而至于最终是否能得到,这个谁都不好说的,可是还是要努力,去“赌”结果。</P>
<P>对于楼主的另一个观点在下则很赞同,就是诸君大可不必把心思过多地花在服饰上了,这些事情可以由咱们这个人群中相关专业的人搞定,大家把自己的专业搞好就很好了。</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4-13 20:17:26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6-4-14 12:30:50 | 显示全部楼层
更正<FONT color=#4d2bd5>:</FONT><FONT color=#3333cc>那目前缺少真正的先进的中国文化的复兴似乎也就前途堪忧了</FONT><FONT color=#000000>改为“那目前缺少真正的先进的中国文化作为根基的汉服的复兴似乎也就前途砍忧了”</FON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 鲁ICP备11028298号 )

GMT+8, 2024-11-25 18:46 , Processed in 0.075704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