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草色风烟

[原创]最近在清凉山崇正书院做的演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8-22 09: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以为是汉服捏…………MM骗偶一把
 楼主| 发表于 2007-8-22 12:08:01 | 显示全部楼层
<P>要是汉服的,我会在题目里面注明的.哇哈哈哈~</P><P>大叔要我把演讲稿子发到哪个版啊?</P>
发表于 2007-8-23 22:35:26 | 显示全部楼层
<P>文化是要身体力行的,支持小草的行动。</P>
发表于 2007-8-23 22:36:54 | 显示全部楼层
顶俺家小草儿,哈哈。
 楼主| 发表于 2007-8-23 22:42:50 | 显示全部楼层
<P>清凉学府崇正书院(演讲稿)</P><P>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来宾:
??大家好!
??今天我要介绍给大家的,是南京的一个名胜古迹。这个名胜古迹不在别处,就座落在清凉山上。
?? 说起清凉山,大家都不陌生。它的历史很悠久。史书上记载,诸葛亮就曾在清凉山巅驻足,留下了“钟山龙蟠,石城虎踞,真乃帝王之宅也!”的感叹。这个感叹,不仅促成了孙刘联盟,三国鼎立,也造就了长达三百年之久的六朝文化。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诸葛亮驻足的那会儿,清凉山还被叫做石头城。那么,“清凉山”之名从何而来呢?
??“清凉山”这个名字创立于南唐升元初年,因为南唐烈祖李昪在石头城上的兴教寺避暑纳凉,改寺名为清凉,于是山以寺名,大家便都改口叫它清凉山了。后来,它作为南唐的皇家行宫存在,大名鼎鼎的后主李煜就常在这里避暑拜佛。
??到了宋朝,由于清凉山名气极盛,文人墨客也都对此极为青睐,一时之间文风鼎盛。南宋诗人刘克庄有《清凉寺》诗,记述盛况:“塔庙当年甲一方,千层金碧万缁郎。”。
??这种盛况一直持到明朝嘉靖年间,也正是在这个时候,清凉山遇到了一个知己,他就是来南京任督学御史的耿定向。
??耿定向,字在伦,号楚侗,嘉靖三十五年进士,先在朝廷中担任御史,后来做到户部尚书。为人正直,治学严谨,为官认真负责。因为他退休后居住在天台山中,学术界都尊称他为天台先生。
??他看中了清凉山远离市井,清凉幽静,适宜读书讲学,便依山就势,建起了一座书院,取名崇正。关于书院定名“崇正”,有很多的解释:有人说,是指以崇尚儒学正统为宗旨;也有人说,是取自南宋丞相文天祥“天地有正气”,崇尚正气的意思。
??崇正书院建成后,耿定向从南京管辖的十四府中,选拔优秀学生,送到这里培养深造。他亲自担任导师,在书院中讲学。但是耿定向是官员,还有其他公务需要处理,这就需要挑选一个人担任学长,类似于今天的班长,负责书院的日常打理。经过慎重考察,他选中了南京学生焦竑。
?? 焦竑,字弱侯,号澹园,他自小聪明过人,十几岁就考中了秀才,是远近闻名的少年俊杰。二十四岁时,参加举人考试,以第一名中举,也就是人们俗称的解元。论真才实学,论声望地位,焦竑都能让书院的同学口服心服。经过耿定向的悉心指导,焦竑的学问不断进步,成了耿定向的得意门生。到了万历十七年,焦竑进京参加进士考试,又一举夺魁,被钦点为状元。明朝立国二百二十多年,南京还没有人中过状元,所以焦竑这个状元,有点破天荒的味道,影响也就更大。这时耿定向虽已离开了南京,但他所创办的崇正书院的声名,却传遍了天下。
?? 焦竑中状元后,担任翰林院修撰,这是个专门授予新科状元的职务。因他在史学上有极高的造诣,对明朝的典章制度十分熟悉,不久就被推荐去领衔纂修国史,后来又担任皇太子的老师。但他性格耿直,敢于说真话,朝中权贵不能相容,一再排挤他。焦竑索性退隐回乡,专注于著书立说。他的传世之作极为丰盛,有《澹园集》、《焦氏笔乘》、《玉堂丛语》等,皆是后世学者的珍爱之物。
??耿定向去世后,焦竑怀念恩师,一度将崇正书院易名为耿定向先生讲学处。晚年的焦竑饮水思源,也常回到崇正书院,给新一代学生讲学。文脉传至明末清初,崇正书院开始了多灾多难的动荡岁月。先是一度荒废,为僧人所占,改名云巢庵。到了清朝乾隆年间,庵堂又不慎毁于大火,僧人募捐重修,此后虽恢复原名,仍作为佛教道场使用。当时桐城派大家姚鼐前来游览,写下了《游故崇正书院记》,记述崇正书院的沿革变迁。随着太平天国战争爆发,太平军占领南京后焚典籍,毁书院,崇正书院在劫难逃,就连清凉山上的竹林都没能幸免。之后,又有僧人募捐资金,在崇正书院旧址修建小九华寺。就是这个小九华寺也没能幸免,终于在十年文革动荡中成了断壁颓垣。
?? 一个名满天下的书院,自此只能静静的在废墟里躺着,让无数的文人墨客唏嘘扼腕。直到1980年,南京市政府拨款重修崇正书院,由著名建筑学家杨廷宝先生领衔,精心规划设计,历时两年,才终于恢复了书院旧貌。
??新建的崇正书院倚山而立,前后三进,步步高升,建筑精致,亭池清雅。走进清凉山公园大门,往东拾级而上,数步之间,崇正书院门厅已在眼前。门厅之后,是一片宽阔的庭园,两侧有木构回廊,上面嵌着历代清凉山诗人图景碑刻。穿过中殿,迎面石壁正中,镌刻着杨廷宝先生所题“清凉胜境”四字。沿两侧石阶折上,西侧是江天一线阁,登阁可眺远处一线长江。东侧怪石嶙峋,有曲径可通山亭,下临碧水清潭。山水间浓荫密布,清风习习,可谓名副其实的清凉。
?? 今年四月,凤凰出版传媒集团与清凉山公园携手合作,将崇正书院打造成南京的高层次文化沙龙,展示江苏版精品图书,组织高品位学术讲座和艺术展览,使古老的崇正书院,终于再现书院功能,重新焕发出了青春。
??历经了辉煌与惨淡,从沧桑的历史岁月中走来,今天的我能再次目睹崇正书院的复兴面貌,是一件值得额手称庆的事情。它的复兴,在我看来,不只是一个建筑古迹的复兴,也不仅是一个学术功能的复兴,我相信,更多的人相信,这是一个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P><P>(完毕)</P><P>这个是决赛的稿子,一夜之间临时写出来的,总之,这次的演讲,收获是很大的。如果能穿汉服演讲,那就更好了。</P>
 楼主| 发表于 2007-8-23 22:46:28 | 显示全部楼层
<P>初赛的稿子附下:</P><P>莫道江南无男儿(演讲稿)</P><P>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来宾:
??大家好!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是南唐的一个人物。南唐最有名的人物莫过于后主李煜,我要说的这个人是李煜的祖父,南唐烈祖。这个人物大家可能比较陌生,我们先来熟悉一下他的名字。(出示“李昪”的名字)
??第一个字很好认,第二个字可能不少人会犯疑。第二个字读作“bian”,第四声,跟“变化”的“变”同音。这个名字大家可能不太熟悉,那么,我们来看另一个名字,这个名字熟悉五代十国历史的人,应该会想起什么来。(出示“徐知诰”的名字)
??这是两个名字,但是,是同一个人。也就是说,李昪就是徐知诰,徐知诰就是李昪。
??有人糊涂了:一个姓李,一个姓徐,怎么会是一个人呢?
??这和李昪的身世密切相关。
??李昪的真姓不可考证,只有一个小名叫“彭奴”。他生于唐文德元年,时值黄巢起义末期,军阀混战,他随父母流亡到濠州、泗州一带。七岁那年,父母死于兵祸,姐姐出家,顷刻沦为孤儿。好在,不久便被时任淮南节度使杨行密收为了养子。可是杨行密的儿子不能相容,杀机丛生。杨行密不得已,将他转送给了大将徐温为子,从此改名“徐知诰”。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在别人的手中辗转,寄人篱下,对于他性格会有什么样的影响。虽然五代时期,养子和嫡子享有同样的继承权,但是,血浓于水,在感情上还是有差别的。怎么样才能在徐家立足呢?
??李昪很聪明,史书上说,他侍奉徐温非常的孝顺,只要是徐温厌恶的,他就不去做。徐温的儿子大多是勇武好斗,骄横跋扈,徐温很不喜欢。李昪就有意识的多接触文人,多学习文治,为人稳重内敛,审慎机敏,做事井井有条。李昪十多岁时,就开始做徐府的管家。徐温出身武夫,脾气暴躁,上要侍奉徐温,下要疏导盘根错节的人际,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历练了李昪为人做事的手腕,他后来的柔顺、精明皆出于此。史书上有这样一句评价:“家人之属且无间言”,就是说,一个家族的人,彼此没有隔阂和矛盾。不要说一个十几岁的孩子了,就是我们成年人,也未必能做到。
??就是这样战战兢兢的做事,李昪还是会遭到徐温的杖责。有一次,徐温因为李昪事情做的不如意,用棍子将他轰出府去。李昪转了一圈又回到门前谢罪。徐温很生气:“你还在这里干吗?”李昪哭道:“为人子女的,离开父母能到哪儿去?父亲你生气了,我找母亲哭诉,也是人之常情啊!”这故事有点做秀的嫌疑,但未尝不是李昪的心声,幼年孤身漂泊,无数的艰辛使得他格外珍惜现在的生活。除了出色的管理才能以外,我们可以发现李昪为人机敏,懂得察言观色,能随机应变。
??随着李昪在徐家的地位日益提高,徐温和他的儿子们都感到了压力,徐温想要在政治上排挤李昪,但是自己的儿子却完全没有能力协助他掌权。徐温虽然是丞相,但是实权都掌握在李昪手中,李昪登上历史舞台已经不可避免了。不过,李昪在这个时候,仍然对徐温非常的孝顺,对徐家的子弟非常的谦和,包括对徐温的下属也很宽厚。直到他夺权,嬗变到南唐,几乎没有发生流血事件,和平的完成了权力的交替。所以,陆游称赞他:“仁厚恭俭,务在养民,有古贤主之风也!”
??李昪一生都在推行仁政,爱护百姓。有官员反对减轻百姓的徭役,被驳斥说:“哪有老百姓贫苦国家却富足的?”他主张宽刑,严审,重处那些虐杀百姓的酷吏和贪官,使得政府与人民的关系非常的和谐。史料上概括他当政时期的状况,叫做:“不十年间,野无闲田,桑无隙地。”用现在的白话说,就是不到十年,野外没有荒芜的田地,桑苗也充满了整个田园。没有战乱,精于治理,这是理想国的状态,因而老百姓都拥护爱戴他。
??但是,李昪罢兵戈,与邻通问,全力恢复农耕的政策却遭到了一些大臣的指责。大臣冯延巳公然嘲讽他说:“乡下的老头子成不了什么气候!”李昪却说:“我自幼经历战乱,对于战乱给百姓带来的痛苦深恶痛绝。我不忍心再挑起战争,让别国的百姓安泰,我的百姓也会幸福。”但其深为百姓着想的务实政策,却不能为急功近利的大臣所理解。事实证明,南唐的衰败就始于中主争夺邻国土地。
??李昪还有一个与同时代诸多君主不一样的地方,就是他很重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从他知吴政开始,就一直积极的储备人才,鼓励民众收集整理流散的文献资料,后来建立了一个10多万本藏书的国家图书馆。这里有个故事,一个江南的落魄贵族,听闻国家收集书籍,将自己家的所有藏书都捐献了出来。官员要重金酬谢,被他谢绝说:“书籍是天下的公有财产,乱世时藏在家中,和平时就应该拿出来天下共享。”文人对国家的鼎力支持,正让我们看到了李昪仁政的积极意义。
??李昪是乱世中少有的民本主义君主,任何事情都以百姓的利益为重,带头穿布衣草鞋,奉行勤俭节约的务实作风,显得他不如同时代诸多的君主有进取心,有雄心。很多人觉得他无能保守,偏安一隅,因而嘲笑他。但是直到南唐亡国多年后,仍然有很多的百姓缅怀他。
??叱咤风云的逐鹿英雄,虽有男儿志气,可多数逐鹿者何曾以天下苍生为念,为了个人利益和集团利益进行残酷角逐,以百姓为刍狗。李昪为了百姓不再遭受战火蹂躏,甘愿放弃自己的欲望。这远比那些视人命为草芥,只为自己建功立业的人要更有英雄气概。
??总结李昪的一生,我心里只有一句话:“莫道江南无男儿!烈祖,真丈夫也!”
</P>
 楼主| 发表于 2007-8-23 22:51:59 | 显示全部楼层
<P>
我最近在南京民俗博物馆拍的近照。</P>
<P>南京的民俗博物馆还有新近开放的秦状元府,较好的保留了南京明清两代的建筑和人文风物,接下来,我整理好相关的资料后,会相继的上传相关的资料,和大家共享。</P>
<P>总结这次的演讲,我觉得我们的传统文化复兴只在朝夕,也在我们的脚下和眼前。只要大家戮力同心的去做了,踏实去做了,总会有山花烂漫开放的时候。虽然这次没有能穿着汉服前去演讲,但是,演讲的时候,特别是结尾的时候,那份激动是来自于汉服和汉文化的给予,因为有我们这么多的人在努力的做事情,踏实的传承我们的文化,宣传我们的文化,我才能很有感触的表达出那份虽然任重道远,但是依然不屈不挠的喜悦。</P>
<P>这里借用一句话:千万人虽已,吾往也!</P>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发表于 2007-8-23 22:52:19 | 显示全部楼层
嘿嘿,等待多时了
发表于 2007-8-23 22:58:10 | 显示全部楼层
过来支持一下
发表于 2007-8-23 23:07:36 | 显示全部楼层
汉服复兴者,汉文化复兴者很有必要首先树立起自己的文化形象,所谓“行胜于言”。
发表于 2007-8-23 23:10: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因经史而汉服者,有因汉服而经史者,两条路,两种风格,当有两种要求
发表于 2007-8-24 11:51:08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小草最近真做了不少实事,太棒了!
发表于 2007-8-24 14:04:16 | 显示全部楼层
<P>支持!!</P>
<P><a href="http://www.tianhan.com.cn/bbs/UploadFile/2007-8/2007821135741979.jpg" target="_blank" ><IMG src="http://www.tianhan.com.cn/bbs/UploadFile/2007-8/2007821135741979.jpg" border=0></A></P>
<P>这张好,有意境,池水如碧玉,丽女如霓裳,赤鲤悠悠游,芙蓉阵阵香
荷池养鱼,又大又肥[em02]</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8-24 15:01:29编辑过]

发表于 2007-8-24 18:23:51 | 显示全部楼层
<P>先来 [em17][em17][em17]</P>
<P>然后 [em02][em02][em02]</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8-24 18:24:24编辑过]

发表于 2007-8-24 20:37:38 | 显示全部楼层
先顶 慢慢看
发表于 2007-8-24 21:55: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好穿汉服做报告 [em01]
发表于 2007-8-24 23:01:17 | 显示全部楼层
那天我去听了,小草讲得真不错啊[em01][em01][em01][em01]
发表于 2007-8-24 23:29:55 | 显示全部楼层
<P>拍照照的不会是轩辕兄吧</P>[em01]
发表于 2007-8-25 14:05:06 | 显示全部楼层
<P>拍了的照片要经过书院的人审核...</P><P>真的吗,好严啊。。。。。</P>
发表于 2007-8-25 14:15:38 | 显示全部楼层
小草姐姐真是才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 鲁ICP备11028298号 )

GMT+8, 2024-11-24 04:32 , Processed in 0.13860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