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吴头楚尾

关于“跪坐”的一点看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9-2 01:55:52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齐鲁风</I>在2007-9-1 8:28:16的o(︶︿︶)o 唉:</B>
<P>由衣冠而知礼仪,跪乃大礼,表达对天地、先贤、宗庙的敬意;而坐乃常礼,虽然已经远离大众,但仍然在雅聚场合使用,汉服运动兴起前,也有一些场合使用雅坐的</P>
<P>用跪这个字去表达经坐,是对礼仪缺乏基本的了解造成的,必须分清楚基本的概念和礼仪功用再去谈继承,复兴复兴,不复又谈兴呢?</P>
<P>如果老百姓称什么我们也称什么,那还要汉服运动来起什么先导作用?士,上以承道统,下以启百姓也,如果只会迎合,知识分子还有何用?</P></DIV>
<P>“五帝不相因,三王不相袭,治道无常,贵通时变。”古有古制,今有今法。

古时候讲究以“礼”治天下,后来逐渐“礼”、“法”并重。但我认为“礼”应当是从属于“道德”而存在的,“礼”不仅仅是一种形式,而应当是基本道德观念的外在体现。“以跪来表达对天地、先贤、宗庙的敬意”其重点在于“敬意”,未必一定要执著于“跪”这个姿势。




<P>今人多数不懂得“经坐”的含义,因为这个词语已经相对远离现代生活了。今人也是本着人性、自由、开放的态度来简化礼节的。像跪、伏、叩拜之类这种不便于日常使用的礼节已经基本被抛弃了,取而代之的是与西方文化交流中学到的西方礼节,不过也的确显得相对卫生科学。当然,像拱手作揖之类的简化礼节也在这场交流中被清洗掉了,这是我们的损失。


<P>

<P>“跪”这个字本义是指:“屈膝,单膝或双膝着地,臀部抬起,伸直腰股”。但文字的含义往往是有多种说法的,也是会随着时代而变的。


<P>就好比“坐”字,古人的“坐”是“两膝着地,臀部压在脚跟上”,但是今人的“坐”臀部难道只能压在脚跟上吗?


<P>《礼记·曲记》。疏:“坐通名跪,跪名不通坐也。”</P>
<P>《礼记·乐记》。疏:“坐,跪也。”

《左传·昭公二十六年》。注:“膝行也。”按,坐者,尻也,处也。古席地而坐,膝着席而下其臀曰坐,耸其体曰跪。跪,亦谓之启。跪可言坐,坐不可言跪也。</P>
<P>光一个“坐”字,在古代就要反复阐释,并且各家不同,何况现代。而且从上面的《礼记》《左传》中的言语来看,“跪”、“坐”二字是密不可分的(“坐,跪也”/“坐通名跪”/“跪可言坐”)。</P>
<P>如果“复兴”总是执著于求个高雅的名词而可以忽略事物的本质属性,那我这个老百姓也只能对这个“复兴”敬而远之了,我们老百姓当然是站在老百姓的立场上按照老百姓的思路考虑问题。</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9-2 2:07:59编辑过]

发表于 2007-9-2 03:46:55 | 显示全部楼层
<P>我在这个帖子中什么时候说要让经坐走向大众了? 尊重历史与提倡复兴是两回事.</P><P>汉服运动兴起之前,一直都有经坐的,只是特殊场合使用,既然一直都有,请不要把经坐与汉服运动连接太紧密好吧 ?</P>
发表于 2007-9-2 03:56:33 | 显示全部楼层
<P><B><EM>如果“复兴”总是执著于求个高雅的名词而可以忽略事物的本质属性,那我这个老百姓也只能对这个“复兴”敬而远之了,我们老百姓当然是站在老百姓的立场上按照老百姓的思路考虑问题。</EM></B></P>
<P>首先,本人没有提倡让经坐走向大众,所以兄台这个敬而远之,也就免了吧。</P>
<P>其次,唐后,一直以来都存在的经坐只使用在雅聚祭祀之类场合,它承载非大众场合所能表达的文化含义,哪个民族的成员不会都是雅士,哪个民族的成员也不会都是牧师,但并不能因此你就去否定一个民族应该存在雅士、牧师等类似角色,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就不让别人做,这是没有道理的。社会分工出来的特殊角色承载着一个民族更根本的东西,这本来就需要高雅,也需要尊敬,这恰恰是事物的本质属性,一个民族应该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并存,二者并行不悖。</P>
<P>兄台受官学影响太深了,现在不是向工农兵看齐的时代了。</P>
<P>而且,21楼所引用的资料恰恰推翻了你自己的观点。</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9-2 4:00:22编辑过]

发表于 2007-9-2 09:14:4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想或许我没表达明白,我的意思并非在于“经坐”是否要走向大众,只是在就这种坐法的称呼表达自己的看法。我并没有认为一个民族不应该存在雅士,所以我不反对“经坐”这个称呼,但有些雅士却往往杯葛“跪坐”这个称呼。所以我的观点只涉及名词的本质属性,并未说“高雅的行为”违反了事物的本质属性,而是说阐述尊重历史名词“经坐”的同时也不必反对以姿势动作属性命名的“跪坐”?


21楼引用的资料如何推翻我的观点了?


《礼记·曲记》。疏:“坐通名跪,跪名不通坐也。”

《礼记·乐记》。疏:“坐,跪也。”

《左传·昭公二十六年》。注:“膝行也。”按,坐者,尻也,处也。古席地而坐,膝着席而下其臀曰坐,耸其体曰跪。跪,亦谓之启。跪可言坐,坐不可言跪也。

以上三段话哪一段不是在说跪、坐相通?虽然有矛盾,但都是在描述跪与坐的联系,或言"坐通跪",或言"跪可言坐",或者直接就说“坐,跪也”。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9-2 12:49:19编辑过]

发表于 2007-9-2 14:13:58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吴头楚尾</I>在2007-8-31 16:27:25的o(︶︿︶)o 唉:</B>


<P>1、我不同意所谓的“经坐”消亡的历史是汉人坚毅品质消亡的历史,汉朝时的和亲并不比宋朝、明朝少,明朝时还曾经攻入游牧民族的腹地,将历史上汉民族受游牧民族威胁的状况一举改变,可惜的是没有注意到东北那个渔猎民族,让他们瞅空钻进了中原。方效儒宁愿被诛十族也不屈从于朱棣、金圣叹等一干举人哭于文庙等等可以说明汉民族坚毅的品质是一直存在的!

<P>2、我不认为分餐制就比合餐制卫生多少,家庭里的合餐可以增加家庭和睦的气氛,而餐厅里分餐制与合餐制本质上是没有区别的,因为你使用的餐具都是公共的,如果卫生措施没做好的话,分餐与合餐没有两样。</P>
</DIV>
<P>

<P>1、这是《读者》登过的,有没有兴趣去看?</P>
<P>2、分餐制当然要卫生一些,合餐时津液交错,有利于细菌传播。而且现在的观念简直是被严重扭曲了,竟然以是否接受对方吃过的东西来衡量亲密程度,我觉得这是很荒谬的。另外,古语云“食不语,寝不言”,可“增加家庭和睦的气氛”时,大家都在大声说话,在国外,这是不文明行为,而对大家的健康来说,也是不利的。反面来说,“分餐”也并不就会是感情疏远,这只是观念问题。</P>
发表于 2007-9-2 21:26:54 | 显示全部楼层
跪坐-------太古典了   我喜欢
 楼主| 发表于 2007-9-3 19:59:15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武安侯</I>在2007-9-2 14:13:58的o(︶︿︶)o 唉:</B>




<P>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吴头楚尾</I>在2007-8-31 16:27:25的o(︶︿︶)o 唉:</B>





<P>1、我不同意所谓的“经坐”消亡的历史是汉人坚毅品质消亡的历史,汉朝时的和亲并不比宋朝、明朝少,明朝时还曾经攻入游牧民族的腹地,将历史上汉民族受游牧民族威胁的状况一举改变,可惜的是没有注意到东北那个渔猎民族,让他们瞅空钻进了中原。方效儒宁愿被诛十族也不屈从于朱棣、金圣叹等一干举人哭于文庙等等可以说明汉民族坚毅的品质是一直存在的!




<P>2、我不认为分餐制就比合餐制卫生多少,家庭里的合餐可以增加家庭和睦的气氛,而餐厅里分餐制与合餐制本质上是没有区别的,因为你使用的餐具都是公共的,如果卫生措施没做好的话,分餐与合餐没有两样。</P></DIV>
<P>
<P><FONT color=#ff0000>1、这是《读者》登过的,有没有兴趣去看?</FONT></P>
<P>2、分餐制当然要卫生一些,合餐时津液交错,有利于细菌传播。而且现在的观念简直是被严重扭曲了,竟然以是否接受对方吃过的东西来衡量亲密程度,我觉得这是很荒谬的。另外,古语云“食不语,寝不言”,可“增加家庭和睦的气氛”时,大家都在大声说话,在国外,这是不文明行为,而对大家的健康来说,也是不利的。反面来说,“分餐”也并不就会是感情疏远,这只是观念问题。</P></DIV>
<P>1、《读者》是什么权威机构吗???


<P>2、合餐制难道就是大声说话???你理解的也太片面了吧?难道你母亲在你小的时候没有教育你说话的时候不能大声说话、吃饭的时候不能打嗝?
我的母亲虽然识字不多,但是在我小的时候她教给了我跟多,中国农村人在吃饭的时候是有很多讲究的。这位朋友说到的“合餐时津液交错”是怎么发生的我不知道,我的母亲教导我们吃饭的时候不能把筷子放在嘴里吮吸然后拿去夹菜、长辈没有动筷前小辈不能动筷子、夹出去的菜严禁放回盘子里、严禁拿筷子在盘子里挑来挑去、嘴里有东西的时候严禁开口说话等等!!!


<P>传统文化并不是像有些人说的穿几身汉服,搞几次周礼祭祀就是继承的
多到农村里走走吧
汉族传统文化是生活着的!!!</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9-3 20:01:23编辑过]

发表于 2007-9-9 22:23:16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吴头楚尾</I>在2007-8-31 22:28:38的o(︶︿︶)o 唉:</B>
简体字、繁体字我们这里的老百姓称为“小写和大写”</DIV>
<P>哈哈这个说法真的好可爱啊。。。
<P>  
<P>  
<P>  
<P>  
<P>  
<P>  
<P>  
<P>  
<P>  
<P>  
<P>对了,你们那里是哪里啊。</P>[em09][em09]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9-9 22:28:36编辑过]

发表于 2007-9-9 22:24:43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齐鲁风</I>在2007-8-31 17:24:31的o(︶︿︶)o 唉:</B>

<P>不要光注重适用了,即便唐之后,经坐也并没有完全断绝,只是脱离了社会大众,但它仍然在一些特殊的领域和场合存在,如弹奏古琴、经师讲经等</P>
<P>我认为经坐不应该提倡,但在一些特殊场合遵循还是应该的 </P></DIV>
<P>
<P>没错</P>
<P>弹古筝古琴真的是正座好,坐在椅子上谈真的一点也没味道啊。。。</P>
发表于 2007-9-10 17:01:57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这里气氛很好,大家都可以说话,怕了单论点集会了
 楼主| 发表于 2007-9-13 22: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汉水常流</I>在2007-9-9 22:23:16的o(︶︿︶)o 唉:</B>
<P>哈哈这个说法真的好可爱啊。。。

<P>  

<P>  

<P>  

<P>  

<P>  

<P>  

<P>  

<P>  

<P>  

<P>  

<P>对了,你们那里是哪里啊。</P>[em09][em09]

</DIV>
<P>我们这里识字不多的人都这样说
这里是安徽合肥郊县</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9-13 22:31:10编辑过]

发表于 2007-9-13 23:00:32 | 显示全部楼层
<P>=oo=偶还是选择正坐,坐板凳对身体伤害太大,因为久坐变成睾丸癌的病历又不是没有。而且就我感觉来说正坐更利于养气。</P>
发表于 2007-9-13 23:37:49 | 显示全部楼层
<P>睾丸癌的发病原因在医学界仍然是一个难题,一些个例恐怕连医生也无法解说明白。</P><P>久行伤筋,久立伤骨,久坐伤肉,久卧伤气。不论何种姿态,维持太长时间都会伤身。关键是要保持一个平衡点,既要使血脉通畅又不能使身体太过疲劳,在这一点上,坐板凳应当是远远强于跪坐的。</P>
 楼主| 发表于 2007-9-14 00:08:40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湘十一郎</I>在2007-9-13 23:37:49的o(︶︿︶)o 唉:</B>

<P>睾丸癌的发病原因在医学界仍然是一个难题,一些个例恐怕连医生也无法解说明白。</P>
<P>久行伤筋,久立伤骨,久坐伤肉,久卧伤气。不论何种姿态,维持太长时间都会伤身。关键是要保持一个平衡点,<FONT color=#ff0000>既要使血脉通畅又不能使身体太过疲劳,在这一点上,坐板凳应当是远远强于跪坐的。</FONT></P></DIV>
<P>我们的祖先放弃了跪坐而选择了座椅是很明智的</P>
发表于 2007-9-14 00:21:29 | 显示全部楼层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640 border=0><TR><TD>久坐可引起17种病症

<DIV>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坐着工作的人越来越多。坐着虽然舒服,但不利健康。研究表明,久坐可引起以下18种病症:颈椎病、腰椎病、食欲不振……世界卫生组织于2003年发布的一个报告表明,每年有200多万人死于久坐引发的心脏病、糖尿病等。因此,为了健康,千万不要“坐”以待毙! </DIV></TD></TR></TABLE><P>…………</P><P>我前面记错了,久坐不是引发睾丸癌而是睾丸坏死……突然在想老外们是不是因为坐久了变得越来越弱不经风,搞的现在的美国大兵出去打仗都要求坦克里开空调……</P>
发表于 2007-9-14 00:28:33 | 显示全部楼层
普通使用椅子之前,并非所有时候都经坐的,也有其他坐姿
发表于 2007-9-15 14:11:19 | 显示全部楼层
跪坐好象应该是从南宋时期才逐渐消失的吧!!!
发表于 2007-9-16 16:32:54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吴头楚尾</I>在2007-9-3 19:59:15的o(︶︿︶)o 唉:</B>




<P>1、《读者》是什么权威机构吗???





<P>2、合餐制难道就是大声说话???你理解的也太片面了吧?难道你母亲在你小的时候没有教育你说话的时候不能大声说话、吃饭的时候不能打嗝?
我的母亲虽然识字不多,但是在我小的时候她教给了我跟多,中国农村人在吃饭的时候是有很多讲究的。这位朋友说到的“合餐时津液交错”是怎么发生的我不知道,我的母亲教导我们吃饭的时候不能把筷子放在嘴里吮吸然后拿去夹菜、长辈没有动筷前小辈不能动筷子、夹出去的菜严禁放回盘子里、严禁拿筷子在盘子里挑来挑去、嘴里有东西的时候严禁开口说话等等!!!





<P>传统文化并不是像有些人说的穿几身汉服,搞几次周礼祭祀就是继承的
多到农村里走走吧
汉族传统文化是生活着的!!!</P></DIV>
<P>1、《读者》的仅供参考


<P>2、甲:大声说话是个普遍现象,“教育....”那些在老一辈中存在,但新一辈中已经似乎很少了,你的母亲算伟大了,可很多人在这点上可及不上你的母亲呀。


<P>乙:我不信吃饭时筷子不会沾上津液。


<P>丙:我怎么少到农村里了?可能<B><EM>吴头楚尾</EM></B>君乡人都很厉害了,可其他地方的人可不一定都能这样


<P>丁:“汉族传统文化是生活着的”既然如此,为什么就不能接纳分食,这是卫生部倡导的!</P>
<P>另:“传统文化并不是像有些人说的穿几身汉服,搞几次周礼祭祀就是继承的”与论题无关紧要,且有意无意是贬损我的言语,请<B><EM>吴头楚尾</EM></B>君注意</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9-16 16:47:06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7-9-18 07:31:53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武安侯</I>在2007-9-16 16:32:54的o(︶︿︶)o 唉:</B>



<P>1、《读者》的仅供参考




<P>2、甲:大声说话是个普遍现象,“教育....”那些在老一辈中存在,但新一辈中已经似乎很少了,你的母亲算伟大了,可很多人在这点上可及不上你的母亲呀。




<P>乙:我不信吃饭时筷子不会沾上津液。




<P>丙:我怎么少到农村里了?可能<B><EM>吴头楚尾</EM></B>君乡人都很厉害了,可其他地方的人可不一定都能这样




<P>丁:“汉族传统文化是生活着的”既然如此,<FONT color=#ff0000>为什么就不能接纳分食</FONT>,这是卫生部倡导的!</P>
<P>另:“传统文化并不是像有些人说的穿几身汉服,搞几次周礼祭祀就是继承的”与论题无关紧要,且有意无意是贬损我的言语,请<B><EM>吴头楚尾</EM></B>君注意</P></DIV>
<P>不是不接纳分餐制
而是不能接受有人片面的贬低合餐制

<P>中国在卫生状况不如西方的情况下
平均寿命依然比较高
而且很多高寿地区大部分都是农村

<P>我一直认为我们的传统文化是生活着的
而且顽强地在农民中一代代地继承着
城市里只剩下一些象征、一些表象</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9-18 7:33:12编辑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 鲁ICP备11028298号 )

GMT+8, 2024-11-24 03:12 , Processed in 0.073203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