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任易

夏天了,为设么没人穿木屐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7-30 22:35:15 | 显示全部楼层
<P>再试发一次图片,是手机拍的,大家将就些看吧(微汗中……)</P><P>右边的是传统式木屐,左边的改良的;我家里的木屐是非常非常朴素的木屐,但是手工好的话价格也蛮高的。</P><P>可是我们这边的木屐不是日本的“人”字形木屐哦。我没有研究,也不知道咱们平时穿的木屐算不算是汉式木屐?两广应该有很多家庭都还有穿木屐的习惯呀,天汉里其他朋友家穿的木屐是否和我家里的一样呢?</P><P>技术不高,木屐的底面没有很好的照出来:</P>
发表于 2006-7-30 22:36:40 | 显示全部楼层
<P>咦,为什么还是看不到的?</P><P>要麻烦大家点开红X才能看了</P>
发表于 2006-7-30 23:31:20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譞嬛</I>在2006-7-30 22:36:40的o(︶︿︶)o 唉:</B>

<P>咦,为什么还是看不到的?</P>
<P>要麻烦大家点开红X才能看了</P></DIV>
<P>
<P>mm,点开红叉还是看不到啊。</P>
<P>麻烦再贴一次吧。其实这里图片可以直接上传的,不用外部的图片连接,就肯定能看到。</P>
发表于 2006-7-31 00:29:43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雪姐姐</I>在2006-7-30 10:49:36的o(︶︿︶)o 唉:</B>
<P>汉式的木屐什么样子.有图片吗,这种太日式风格的还是不要穿为佳,</P></DIV><P>我在google上输入“汉式木屐”找到的资料,大家参考一下吧。后面还有图片。</P><P>不过是个繁体网站。<a href="http://140.111.66.37/cyberschool/2004/j/C0425260221/intro_topic2.html" target="_blank" >http://140.111.66.37/cyberschool/2004/j/C0425260221/intro_topic2.html</A></P><P><P><FONT color=#999999 size=5>據文獻記載,中國人穿木屐的歷
史至少有三千年以上的歷史。戰
國時代就開始有屐。史書記載,
春秋五霸的晉文公便已經穿著木
屐。此外,1989年在寧波市慈城
湖原始社會遺址中出土的古物,
發現木屐二件,這二件木屐文物
距今已有四千多年,是中國乃至
<FONT color=#ff0000>全世界最早的木屐</FONT>。</FONT></P><P><FONT color=#999999 size=5><FONT size=2><FONT color=#000000>繁体字,我直接贴了,我也不愿意改,因为我想大家应该都看得懂。毕竟这是正体字。</FONT></FONT></FONT></P><P><FONT color=#999999></FONT></P><P><FONT color=#999999><FONT size=5>由於木屐具有眾多優點,特別適合氣候炎熱、多雨潮濕的南方地區使用,因此受中國南方人的喜愛。早期我國南方多數農民腳上穿的仍然是木屐,尤其以兩廣,福建至台灣等最多。</FONT></FONT></P><P><FONT size=+0><FONT color=#43789b size=4>故事一: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
腳著謝公屐,身登青雲梯。謝公屐即
是謝靈運穿的一種木屐,(南史謝靈
運傳):謝靈運遊山,必到悠遠深高
的地方,他備有一種特製的木屐,屐
底裝有活動的齒。上山十去掉前齒,
下山去後齒。但也有無齒的屐</FONT></FONT></P><PRE><FONT color=#4f7f9f size=4>因為前後平行齒跟的木屐,是晉朝謝靈運
所發明,用來爬山的,因此又稱謝公屐。
可能歷經多時,在傳入日本而被日本人所
改良的。</FONT></PRE><PRE><FONT color=#d52b2b size=4><PRE>木屐男女有別,男生的平身,女生的則有腰身,屐
面貼花上漆。

鞋帶:日式的木屐其鞋帶是夾心的,由腳大拇指與第二趾之間過,分別固
定在兩側。</PRE><PRE>

鞋底:日式木屐的鞋底,是一前後平行的木條。漢式木屐的鞋底則有後鞋
跟。</PRE><PRE>

鞋面:日式木屐的鞋面是一平版狀的木質所構成。漢式木屐的鞋面,則是
由腳趾處起略成S行的起伏。</PRE><PRE>

鞋型:不論是一般的鞋子或日式的木屐,大多有左右之分,而漢式木屐的
則是沒有差別。</PRE></FONT></PRE><PRE><DIV> </DIV><DIV>日本式样的木屐</DIV></PRE><P></P><P>此网站上刊登的“谢公屐”,我没有考证过,大家做个参考吧。</P><P>如果有清楚地朋友,希望给些意见哦:)</P><P>
</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7-31 0:58:20编辑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发表于 2006-7-31 11:00:16 | 显示全部楼层
<P>这个和我们这边穿的差不多,只不过现在的底盘没有那么高,不过基本形态还是一致的。</P><P>如果穿不惯的话,走路的时候会向前倾。</P>
发表于 2006-7-31 12:39:21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

<P>哪里有的买木屐啊 </P>
发表于 2006-8-1 23:00:3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家拿木屐当拖鞋穿……
发表于 2006-8-1 23:04:51 | 显示全部楼层
就象这个
发表于 2006-8-1 23:08:4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爸爸是这种:
发表于 2006-8-1 23:11:32 | 显示全部楼层
妈咪是这种:
发表于 2006-8-1 23:38:20 | 显示全部楼层
<P>满好看的哦</P><P>虽然说看了上面一些资料</P><P>好像人字形木屐是日式的</P><P>但也没关系</P><P>只要大家知道木屐是中国人发明的就是了</P><P>不要看到人家穿木屐就平白BS人家哈日了</P><P>呵呵</P>
发表于 2006-8-8 02:01:51 | 显示全部楼层
<P>可以看看这篇文章,详细介绍中国木屐的</P><P><a href="http://www.hanminzu.com/bbs/dispbbs.asp?boardID=42&amp;ID=113408&amp;page=2" target="_blank" >http://www.hanminzu.com/bbs/dispbbs.asp?boardID=42&amp;ID=113408&amp;page=2</A></P>
发表于 2006-8-8 14: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穿时装拖鞋,LV,PARADA的都不错。
发表于 2006-8-8 17:26:20 | 显示全部楼层
<P>呵呵 </P><P>在下在寒舍的时候,都是穿木屐的,只不过,那是在下的 拖鞋 阿!</P>
发表于 2006-12-14 10:14:51 | 显示全部楼层
<P>找到一點資料……</P><P><FONT size=2>鞋 帶 : 日 式 的 木 屐 其 鞋 帶 是 夾 心 的 , 由 腳 大 拇 指 與 第 二 趾 之 間 過 , 分 別 固 定 在 兩 側 。
鞋 底 : 日 式 木 屐 的 鞋 底 , 是 一 前 後 平 行 的 木 條 。 漢 式 木 屐 的 鞋 底 則 有 後 鞋 跟 。
鞋 面 : 日 式 木 屐 的 鞋 面 是 一 平 版 狀 的 木 質 所 構 成 。 漢 式 木 屐 的 鞋 面 , 則 是 由 腳 趾 處 起 略 成 S 行 的 起 伏 。
鞋 型 : 不 論 是 一 般 的 鞋 子 或 日 式 的 木 屐 , 大 多 有 左 右 之 分 , 而 漢 式 木 屐 的 則 是 沒 有 差 別 。 </FONT></P>
发表于 2006-12-14 15:36:33 | 显示全部楼层
<P>穿铁屐,练轻功用的</P>[em06][em06][em06]
发表于 2006-12-14 15:55:56 | 显示全部楼层
<P>说的也有道理~</P>
发表于 2006-12-14 16:05:08 | 显示全部楼层
<P>说到这个,我爸说他小时侯是自己做的,用木头刨光做成合脚的样子,然后在上面订一块皮子。所以这样做出来的肯定不可能是人字型的,而是像44楼的汉式木屐一样。</P>
<P>还有,在我小时侯我们家乡的人字拖只有一种,就是塑料制白底蓝鞋带的,而且穿这种鞋的人有一个专门的称呼“拖鞋板”,指的就是不务正业或者随便邋遢的人。而一般好点的拖鞋都不是人字的(当然十多年过去了,情况改变了)。至于木屐,从来都是44楼的汉式木屐的样子。如果不是因为清朝断档,那么就只能说明人字拖不是我们老家(不敢说中国)的传统了。这点我不十分清楚。</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14 16:07:19编辑过]

发表于 2006-12-17 11:56:06 | 显示全部楼层
<P>我最喜欢穿了</P><P>夏天的时候几乎天天穿着</P><P>不过声音不注意点真的很有穿透力 老远的她们就知道我来了</P><P>真的是先闻其声再知其人啊</P>
发表于 2006-12-21 23:06:38 | 显示全部楼层
<P>滑倒!</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 鲁ICP备11028298号 )

GMT+8, 2025-2-16 22:04 , Processed in 0.14206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