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汉枫

转贴: 87版电视剧的人物造型及服饰艺术品鉴----贾府四艳篇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7-7-14 20:09:04 | 显示全部楼层
<P>这是在处理家事时训斥吴新登家的媳妇:
   “你办事办老了的,还记不得,倒来难我们。你素日回你二奶奶也现查去?若有这道理,凤姐姐还不算利害,也就是算宽厚了!还不快找了来我瞧。再迟一日,不说你们粗心,反象我们没主意了。”
    看这副架势,足可以用“雷厉风行”四个字了,须知那写奸谗的媳妇与婆子们自来边不是好应付的,就连凤姐,每常也是左支右绌,勉强应付,我们从平儿口中便可窥一二:
   “.......你们素日那眼里没人,心术利害,我这几年难道还不知道?二奶奶若是略差一点儿的,早被你们这些奶奶治倒了。饶这么着,得一点空儿,还要难他一难,好几次没落了你们的口声。众人都道他利害,你们都怕他,惟我知道他心里也就不算不怕你们呢。........”---可见这些人等的厉害!
    而好一个三姑娘,不怯不惧,精细处不让凤姐,凌厉时威慑众人,细思之又全在情理之中,凤姐的话更是一语道破天机:   “........还有一件,我虽知你极明白,恐怕你心里挽不过来,如今嘱咐你:他虽是姑娘家,心里却事事明白,不过是言语谨慎;他又比我知书识字,更厉害一层了。....”---有经史子集在肚子里垫底,计谋上自然比凤姐又高出三分效率,于是合家上下,无人不夸。窃以为贾府但能早得此人,也不至一败涂地。偏刚施展了些微抱负就要远嫁异乡,所以每当听到有人说探春不该入薄命司时我总要叹声气,又红又扎手的玫瑰花,离了故土还能鲜艳明媚再几时呢?</P>
<P></CC></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7-23 13:54:40编辑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07-7-14 20:09:51 | 显示全部楼层
<P>其实说到理装,原书中提及的详细情节共有三处,各各不同,最好看的要数平儿的那一次了,道具篇里小有介绍,具体说大家要等到专门文字了;这一处是极写探春之尊,其实恰好与下一处尤氏理装相对照,原文如下:  
第七十五回 《开夜宴异兆发悲音 赏中秋新词得佳谶》  
 尤氏出神无语。跟来的丫头媳妇们因问:“奶奶今日中晌尚未洗脸,这会子趁便可净一净好?”尤氏点头。李纨忙命素云来取自己的妆奁。素云一面取来,一面将自己的胭粉拿来,笑道:“我们奶奶就少这个。奶奶不嫌脏,这是我的,能着用些。”李纨道:“我虽没有,你就该往姑娘们那里取去。怎么公然拿出你的来。幸而是他,若是别人,岂不恼呢。”尤氏笑道:“这又何妨。自来我凡过来,谁的没使过,今日忽然又嫌脏了?”一面说,一面盘膝坐在炕沿上。银蝶上来忙代为卸去腕镯戒指,又将一大袱手巾盖在下截,将衣裳护严。小丫鬟炒豆儿捧了一大栉滤?咧劣仁细?埃?煌溲?踝拧@铈?溃骸霸趺凑庋?还婢亍!币??Φ溃骸八狄桓龈雒换?涞模?狄桓龊??褪且桓銎啊D棠滩还??勖强硇??诩依锊还茉跹?樟耍?憔偷昧艘猓?还茉诩页鐾猓?弊徘灼菀仓凰孀疟懔恕!庇仁系溃骸澳闼嫠?グ眨?崾?戳司屯晔铝恕!背炊苟?Ω献殴蛳隆S仁闲Φ溃骸拔颐羌蚁麓笮〉娜酥换峤餐饷婕倮窦偬迕妫?烤棺鞒隼吹氖露脊皇沟牧恕!?
    大家不妨把这一情节和探春匀脸、平儿理装的情形相比照,决不难发现要是按照三个情节次序的排列说起来,贾府败落的过程是可以略见一斑的:起用平儿,虽是丫头之身,却得公子亲为之调适,旖旎温艳;后用探春,庶出的小姐,大厦将倾之势已显,好歹还有这等考究的装扮;末用尤氏,她的身份可是东府的当家太太呢,炒豆捧水时只是微弯着腰,银蝶之笑看似是打圆场,也是隐约透漏了一些信息给我们,那就是即使炒豆这样不知名的小丫头都已经嗅到了穷途末路的气息,对主子常有所不恭,其他家下人等,又将如何?----这三次理装情节,相关人物的身份一次比一次尊贵,所享受的待遇却是一次比一次更不济,与“起用宝钗,盛用阿凤,终用贾母”的生日情节遥相呼应,前者是身份渐高,境遇渐差;后者是年龄愈长,愈见凄凉。写尽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却终于“冰冻三尺,渐寒渐坚”的全过程,赞叹!赞叹!赞叹!惟赞叹而已矣!
    看下图,探春这一造型的精华一是头上的点翠三尾凤头步摇簪,态势如生。二是那个特别精美的连环髻,也是高髻的一种,两边有红丝发束结束收归于上,环环相扣,精妙无比。
    对了,大家还要看那个原文中提到的“将探春面前衣襟掩了”的“大手巾”,注意它的光泽,很明亮是吧,说明了什么呢?对了,很有可能这是一种坐于榻上洗面时的专用毛巾,貌似绸缎,取其不吸水的原因,以妨将衣服前襟弄湿。</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7-23 13:53:19编辑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07-7-14 20:10:48 | 显示全部楼层
<P>大家看下面的惜春发型,和探春的完全一样是吧,只是红头绳成了绿色的。</CC> </P>
 楼主| 发表于 2007-7-14 20:11:35 | 显示全部楼层
<P>前文提到迎春姐姐和她们穿的不同,却不代表没有这样的一件,按照原文的描述,她必然有,而我,历尽艰辛,竟然终于把她找到了,如图,是水绿色的,还是绣着大朵迎春花,发型与两个妹妹不同,佩带的凤钗与惜春头上那枝是一样的,少了攒珠累丝网。可别以为就是那一枝,因为这两张图记录的都是湘云醉眠芍药茵一节, 不可能姐妹二人同时戴一枝的。</P>
 楼主| 发表于 2007-7-14 20:12:13 | 显示全部楼层
累啦, 明天再发吧
音音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7-7-14 20:51:4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7-7-14 22:32:18 | 显示全部楼层
<P>不过估计很多朋友对这个“攒珠累丝”的概念比较模糊,攒珠,即是穿起珠子之意,累丝是指首饰或小器物用细金丝编制的,也称“累金”,合在一起理解,就是用金丝穿起珠子之意,剧中这样的珠钗做了不止三个,宝钗和黛玉也各有一个,因为是用细金丝做成,所以弹性很好,举动间珠摇翠颤,很是美妙。当然也有网友批判说做工太粗糙,造型太简单,个人觉得这样新版才有改进的余地啊对吧。</CC> </P>
<P>-------------------------------------------------</P>
<P>"累丝"是指金银器中的花丝工艺,又名"花作"既用金银拔成细丝后,依图样盘曲累积,焊接成各种花式,象金凤这种立体的造型,更需要用碳粉加中药白芨泡成的粘液先塑成模子,再在模子子上面用金银细丝盘曲焊接,最后成型后将模子用火烧去,所谓的"攒珠"按现在的所见实物的样子来看,是弹簧须头上用珠穿结或者在底座上打孔,用金属丝将珠子穿上去.</P>



<P>清代金累丝镶宝石花钿</P>
<P></P>
<P>明代累丝金凤簪
</P>
<P>我不得不说,这种只是一件精致些的戏剧头面,距离真正的明清花丝金银首饰还差得远.
</P><IMG src="http://photo6.hexun.com/p/2007/0714/112510/b_BC5E8DCF5B2C9D01C4FB9D641AE7B76E.jpg" border=0>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7-15 1:01:16编辑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发表于 2007-7-14 22:42:09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汉枫</I>在2007-7-14 19:45:13的o(︶︿︶)o 唉:</B>

<P>惜春的藕荷色褙子穿的次数最多,如下图,正在挥毫作画,图片比较清晰,长枝玉兰的走势就看得很清楚了。再加上髻挽双鬟,面如脸萼,又是处在如诗般的园林亭阁之中,真叫人觉得她丫头的名字“入画”其实说的该是这个刘老老口中“别是个神仙吧’的四姑娘了。</CC> </P></DIV>

这个不是褙子,褙子是对襟的
发表于 2007-7-14 22:47:57 | 显示全部楼层
<P>这一场盛大宫廷戏的<a href="http://www.yok.com/go2.php?Key=服装&amp;NO=8&amp;PID=666_1000&amp;UN=101429342&amp;Times=7" target="_blank" ><FONT color=#0000ff>服装</FONT></A>造型基本上完全参照了我国明代的官服制度。明后妃服饰考究精美,一般头戴点翠金凤冠,以金属丝网为胎,冠上有立体的龙凤等装饰物,并多镶各色宝石,珍珠等作为点缀,两侧有较长的珠宝流苏珠串,冠的下部有向两侧延伸而出的垂珠冠翅,冠后多装饰以粉色排穗。这种凤冠早在秦汉时期就已经是后妃们的重要服饰组成部分了。而无论哪一时期,凤冠的效果都会带给人们一种华丽琐碎到眼花缭乱的地步的效果,四个字:珠光宝气!</CC> </P><P>-----------------------------------------</P><P>后妃服制中使用凤冠始于宋代,秦汉时期还没有这种东东.元春这顶是明制贵妃用的凤冠,用四博鬓</P>
发表于 2007-7-14 22:50:54 | 显示全部楼层
<P>如图.三人皆是粉色亮缎圆领薄褙子配白色纱裙,胸前及领缘绣花,探春用红色菊花,她是秋爽主人,服饰花卉多是各色菊花;迎春是黄色大朵迎春花---韶华短暂;惜春是紫蓝色蔷薇,较探春而小,较迎春而精致.三姝项上均佩有金黄璎珞;发型也一样,鬓簪红色绒花,盖打醮乃是祈福喜事;手中均有纨扇一柄,上绣牡丹、月季等花。图上三丫头和四丫头盘膝而坐,颇有名士风采;特别是探春开怀大笑,潇洒豁达;迎春探身向外,花面半遮,态势极合各自的身份。 </P><P>--------------------------------------</P><P>圆领的也不是褙子,同志,不是衣衫都叫褙子的</P>
发表于 2007-7-14 23:05:56 | 显示全部楼层
<P>这位叶康翡翠的这一系列贴,最近在网上传得很多,我本来不爱随意褒贬人的,但是,我不得不说,有热情固然很好,但是,可不可以在热情上面加点严谨?光是好美丽啊,好清雅啊,这个凤钗上的三个翎子好灵动啊~~~~~~~好显示人物的内心情感气质啊,还有越到后面几乎成了剧情介绍了.我还在天涯看过她一个关于《红楼梦》中的器物道具赏鉴,把金玉良缘喜堂正中的挂的“和合二仙”像,说成是“金童玉女”!好,底下是“玉童金女”拜着,上面是“金童玉女”瞧着---------请去百度或者谷歌一下“和合二仙”,“万回哥哥”,“寒山拾得”这三个名词再来说吧。</P>
<P>换别的,我也许看看就过了,<FONT color=#ff0000>但是这个是《红楼梦》!!!!!</FONT></P>
<P>下为引用的原贴部分</P>
<P>--------------------------------------------------------</P>
<P><a href="http://cache.tianya.cn/pub/c/funinfo/1/978038.127.shtml" target="_blank" >http://cache.tianya.cn/pub/c/funinfo/1/978038.127.shtml</A></P>
<P>这是洞房中供奉的“金童玉女图”,图中金童着绿,玉女着红,意味“金童玉女,天作之合”。玉女手中执莲叶及花,莲花谐音“连华”,有义“连年荣华”;荷叶谐音“和也”,正有家和万事兴之寓意;荷花根茎为藕,谐音为“偶”,乃指“佳偶天成”;荷实为莲子,谐音“连生贵子”,与图中盘旋飞舞的蝙蝠(谐音“偏福”)恰好构成寓意“多子多福”;金童手中托红桃,《诗经·周南》有云:“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说的是一个女孩出嫁,大家祝福她给夫家带来好运之意,正是上好的新婚吉兆。且桃色鲜艳,一直都是中国传统中用来驱凶辟邪的佳木。     
  总结语:图片简单,却一派喜气,宁不叫人赞叹?</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7-15 0:05:37编辑过]

发表于 2007-7-15 00:20:28 | 显示全部楼层
<P>闲言少叙,我们开始吧。先来看第一幕。这是婚礼的开端。由执事人等向亲友来宾抛洒铜钱,以吸引人们前来观看抢夺,用来制造喜庆的气氛,和现在撒喜钱的习惯并没有太大差别。小时读《搜神记》,每每看到其中关于“青蚨还钱”的描述,总是怦然心动。婚礼上撒喜钱,不管是何原因,总觉得都和祝愿新人们幸福安康,多财多福有关系。
  
  附: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三:“南方有虫,名[虫敦]偶[亻换虫],一名[虫则]蠋,又名青蚨。形似蝉而稍大,味辛美,可食。生子必依草叶,大如蚕子。取其子,母即飞来,不以远近。虽潜取其子,母必知处。以母血涂钱八十一文,以子血涂钱八十一文,每市物,或先用母钱,或先用子钱,皆复飞归,轮转无已。故《淮南子术》以之还钱,名曰青蚨。”
  《咏钱》,唐寒山《诗三百三首》:“囊里无青缺,筐中有黄绢。”
----------------------------------------------</P>
<P>这个是婚礼中的坐床撒帐,就是用金钱彩果抛撒.一说起源于汉:<FONT size=2>《西京杂记》转载:汉武帝迎娶李夫人入帐,“欢饮之后,预戒宫人遥撒五色同心花果,帝与夫人以衣裾盛之,云得果多得子多也。” 一说起源于唐的公主婚仪.电视里面周瑞家念的撒帐词是从宋元话本《快嘴李翠莲》里面抄来的。我今天手麻了,就打两行,你们自己去对:撒帐东,帘幕深围烛影红,佳气郁郁长不散,画堂日日是春风。撒帐西,锦带流苏四角垂。揭开便见恒娥面,输却仙郎捉带枝。</FONT></P>
<P><FONT size=2>全文包括东西南北上中下前后</FONT></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7-15 0:21:48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7-7-15 13:08:49 | 显示全部楼层
姐姐先消消气, 也谢谢姐姐的资料, 但 毕竟人家的一系列贴也带领我们重新审视了一遍87版红楼梦, 说真的, 原先看电视的时候还真没看那么仔细呢. 还是容我把她这个贴子转完, 然后姐姐看看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再指出来好不好?
 楼主| 发表于 2007-7-15 13:10:07 | 显示全部楼层
再看第三套精美的夏衣.  
这是刘老老嬉游大观园时的造型.非常好看的三件衣服,都是交领设计,软纱质料,印大朵花卉,特别是探春的君子兰,娇艳中另有沉稳,十分好看;色彩方面,迎春是雨过天青的明亮粉蓝色,探春是端庄华贵的秋香色,惜春是娇贵的鹅黄,发间都插红花,颈上均戴璎珞.配上那良辰好景,美酒佳宴,直教人误认如在梦中,而不知身处何世?但当想起不久后三姝便已风流云散时,再看此景,情何以堪?</CC>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07-7-15 13:10:54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是惜春的照片,她身上的方格纹在过去又称水田斗,是典型的明代服饰花纹,与僧尼们所穿的百衲衣尤为近似,只是传统的明服讲究用不同色块拼接镶连而成,这件衣服只是保留了远有的讲究罢了.同样式的衣服还有两件,一件是寿怡红夜宴里的芳官,原文是有交代的,穿了一件玉色青红水田斗衣;另一件是妙玉的,那件可是货真价实的百衲衣-----水田衣的前身是也,所以真正用到拼镶技术的也是那件.</CC>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07-7-15 13:12:1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金莉莉版的迎春姐姐,不得不承认真的很漂亮,特别是眉型,勾画得真是浓淡适宜.发型是用的演员本人的真发,光线照射下有凌乱的感觉,反而增添了人物形象的真实性.
   对了,这幅图有个缺点的,不知道大家发现了没有?也是限三十秒答出来啊.</CC>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07-7-15 13:12:56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轮到探丫头-----她可不是一般的招人疼,这是个有志又有心的女孩儿,王夫人在凤姐病后第一个想到的持家人选就是她,原因并不难猜,她总是能在极适宜的时机把自己的长处展现出来,比如我们前文提到了她曾在众目睽睽之下为王夫人解围(参看答网友问),成功获得了王夫人的信任;此时又在老太太的跟前曲意承欢,刘老老进了大观园,睡的是怡红院,逛的是潇湘馆,饮茶在拢翠庵,用饭就在探春住的秋爽斋,大家不妨对照各位主子的反应,妙玉就不用说了,茶杯几乎要砸碎;怡红院若没有袭人照应安排,那宝玉不得闹到天上去?(他连喝茶都必须是清俊的女儿侍侯,连小红那样的丫头居然都进不了二门,春燕的娘一时冒犯闯进去马上就被晴雯等人好一顿排揎,众婆子都笑道:“嫂子也没用镜子照一照,就进去了。”,可知宝玉最恨是这些粗妇,对刘媪或许会以礼相待,犯了他的忌讳只怕也是会变脸的啊.),黛玉更绝,干脆杜撰出一段"母蝗虫"的野史典故来,而从头至尾一句怨言也无的,恰好就是这个三丫头!当然她这么做的原因也不难推测,很大程度上就是讨贾母的欢心,她是认真的去讨,众人面前如此,众人身后也不嚼舌根,她的付出也获得了贾母真正的疼爱:“我的这三丫头却好,只有两个玉儿可恶。”--得宠程度几乎凌驾于宝黛,真真难得了!</CC>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07-7-15 13:13:4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套夏衣造型.
   是鸳鸯抗婚的情景,这一节的拍摄时间应该比较早,因为剧中人的年龄感和造型化妆明显与后来不同,特别是黛和钗,一会发个图,保证是独家,大家一看就知道了.
   再来看这三套衣服,迎春和惜春的样式、质料、花纹都一样,只是颜色少有不同,迎春是土黄,惜春是烟灰,老气了一些啊,还好两个姑娘外形亮丽,素服素面,到也眉目清丽。中间的探春是这一回的重点,她正是在这一回里帮助王夫人摆脱窘境,显示了自己极好的亲和力。所以衣服色彩上选用了大红,花纹是白玉兰,如意领对襟褙子,效果上明显要比两个姐妹打眼的多。</CC>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07-7-15 13:14:2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绝版图来啦,看吧,就是下面一对双璧:宝姐姐还罢了,她的这件藕荷色织银丝的褙子我们是见过的,林妹妹的银白缎子褙子也见过了,可是这个鬓挽双鬟的发式真可谓是罕见了.好好欣赏一下吧.</CC>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07-7-15 13:15:01 | 显示全部楼层
找到了惜春穿这件衣服的图片,看到的一瞬间爱得几乎晕过去,马上就想起了《西洲曲》的开头几句: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可惜不是一件杏子红的单衫,不过鸦雏色的双鬓表现得就非常好,那一对乌黑油亮的丫髻正是惜春年少最好的象征。还有那随意洒脱的表情,自由无拘的态势,配上身后中西合壁的优美园林,她,不正是那个从遥远的南朝翩翩而来的少女吗?纯得像一缕微风,柔柔地又旁若无人地掠过了我们的心田。
   还有一首,和这个画面也非常相配。
欧阳修的《阮郎归》  
南园春半踏青时  
风和闻马嘶  
青梅如豆柳如眉  
日长蝴蝶飞  
    画面上没有蝴蝶,更听不到马嘶,我喜欢的是“青梅如豆柳如眉 ”这一句,结在树上的小小青梅四姑娘,她的生命似乎并没有走到果实成熟的那一天,好比一支曲子,前奏铺陈了许久的华丽,然后一跳跳过了高潮,只留给我们一个韵味悠长的结束,叫人空生遗憾,怅惘难言.</CC>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 鲁ICP备11028298号 )

GMT+8, 2024-11-24 07:32 , Processed in 0.13683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