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新科状元

【 大 明 朝 历 代 帝 王 资 料 图 文 版 】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5-8-19 08:10: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05-8-19 08:11:27 | 显示全部楼层
<P><FONT size=4><b>明代罗盘</b></FONT></P>
<P> </P>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05-8-19 08:13:52 | 显示全部楼层
<P align=left><FONT size=4><b>[《永乐大典》修成]</b></FONT></P>
<P align=left><FONT size=4><b>  </b></FONT>
<FONT size=4><b>  《永乐大典》于永乐五年(公元 1407年十一月修成,明成祖朱棣亲自为此书写序。早在明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七月,明成祖便诏令翰林侍读学士解绪等,以《韵府群玉》、《回溪史韵))二书为例,采集各书所载事物,按类编排,而统之以韵。解缙等奉命编纂,在第二年十一月完成进呈,朱棣赐名《文献大成》。后来,明成祖朱棣认为此书所收录事物多有遗漏,又责令姚广孝、刘季篪与解缙等重新编辑,并专门任命王景、王达等5人为总裁,邹辑、梁潜等20人为副总裁,陈济等为都总裁,征调中外史官和各方文学之士为纂修,选书法颇好的国子监及郡县生员为缮 写,由光禄寺供饮食,共9669人。同时,又分别派官员前往全国各地,搜求遗书,以备收录。历时五年修成,改名《永乐大典》,全书共22937卷,11095册。《永乐大典》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部类书,亦是为世界所公认的一部大型百科全书,可惜后毁于清末英法联军。</b></FONT></P>
<P align=left> </P>
<P align=left><FONT size=4><b> </b></FONT></P>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05-8-19 08:15:51 | 显示全部楼层
<P align=left><FONT size=4><b>[永乐大钟]</b></FONT></P>
<P align=left>
<FONT size=4><b>  明永乐年间(公元1403—1424年)铸成的永乐大钟为我国发现的最大的青铜钟,亦为世界上著名的大钟之一。明永乐大钟是用泥范铸造的,合金成分为:铜80.54%、锡16.40%、铅1.12%。钟身用圈形外范分七层,逐层与范芯套合,到钟顶部,将先铸成的钟纽嵌入,浇铸后连成一体。永乐大钟通高6.75米,肩外径2.4米,口沿外径3.3米。钟壁最薄处在钟腰部,厚94毫米;最厚处是钟唇部,厚185毫米。全重约46吨。钟体内外遍铸端正清晰的经文,共227000字,相传为明代书法家沈度书写。钟声和谐宏亮。永乐大钟由北京德胜门铸造厂铸成,后移置城内汉经厂。明万历年间(公元1573—1620年)移置西郊万寿寺。清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仅移置觉生寺(今俗称大钟寺)。
</b></FONT></P>
<P><FONT size=4><b>大钟寺
因收藏明永乐大钟而得名。此钟是明成祖迁都北京之后的三大工程之一。</b></FONT></P>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05-8-19 08:18:18 | 显示全部楼层
<P align=left><FONT size=4><b>[明宣宗作《纪农》]</b></FONT></P>
<P align=left>
<FONT size=4><b>  明宣德五年(公元1430年)三月初十,明宣宗朱瞻基陪同皇太后拜谒长陵四宫后,作《纪农》一篇传散于文武大臣观看,勉励群臣要明白世事的艰难、吏治之得失,体恤百姓之疾苦。《纪农》一文中的题材来自于宣宗从长陵归来时的所见所闻,是以与农夫对答的形式,表现了农民四季劳作的艰辛。如问:你们每天辛勤劳作,连抬头休息的时间也没有,你们为什么要这样呢?答:勤劳是我的本职。问:有休息的时候吗?答:农民耕田,春、夏、秋、冬各有所忙,啥时也不能疏忽大意而休息,稍有怠懈,一年内就有可能要受饥寒之苦。冬天是有农暇,但又要去做县衙的劳役,是少有休息时间的。问:为何不更换职业,为士为工为商或许能得到休息。答:我家世代为农,从没有变过职业。从士从工的,我不明白他们是否有休息的时日,但从商的,我知道他们与我们一样非常辛劳。问农夫平日见闻,农夫说起自己见过的两任县官,一任尽心民事,勤劳不懈,后虽升迁而去,百姓仍念念不忘;一任不问民之劳苦,百姓视其为陌生人。传说宣宗听完这位农夫的一席话后,深受感动,除作《纪农》一文外,还厚赏了农夫。</b></FONT></P>
<P align=left><FONT size=4><b></b></FONT> </P>
<P align=left><FONT size=4><b>《历代臣鉴》明宣宗朱瞻基撰</b></FONT></P>
<P align=left><FONT size=4><b>
明宣德刻本 有宣德元年四月御制序。此书取春秋迄金元人臣事迹 分《善可为洁》、《恶可为戒》二类。 </b></FONT></P>
<P align=left> </P>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05-8-19 08: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P><FONT size=4><b>[“戚家军”建成]</b></FONT></P>
<P>
<FONT size=4><b>   明朝中期,倭寇祸殃沿海,危及僧运。从明嘉靖二十八年(公元1549年)起,倭寇之患日烈,连年劫掠东南沿海生灵涂炭。明政府o(︶︿︶)o 唉能,军备不修,对倭患束手无策。鉴于这种局势,戚继光组织了一支冷热兵器配合、步兵骑兵与火器部队协同的新编制部队,开始与倭患对抗。戚继光(公元1528~1587年),字元敬,号南塘,山东蓬莱人,祖辈皆为行武出身。初于山东专事防倭,任登州卫指挥全事。明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秋改调浙江都司全书,翌年任参将,负责宁波、绍兴、台州、金华等地防守,置身于抗倭最前线。针对明军兵惰将骄、纪律松弛、战斗力低等弱点,戚继光两上《练兵议》,并以“杀贼保民”为号召,在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年)九月亲自往义-乌、金华招募素质良好的矿工和农民入伍,经过数月的精心编制与严格训练,组成了三千多人的新军。新军在戚继光领导下,纪律严明,作战英勇,对百姓秋毫无犯,多次建立战功,战斗力非常强,被人们誉为“戚家军”。明嘉靖三十九年(公元 1660年)二月初八,戚继光将与倭寇勾结的海盗汪直擒获,轰动朝野。此后,“戚家军”于东南沿海抗倭战争中英勇善战,师出必胜,享誉天下。</b></FONT></P>
<P><FONT size=4><b></b></FONT> </P>
<P><FONT size=4><b>戚继光在抗倭战争期间写成的《纪效新书》</b></FONT></P>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05-8-19 08:23:26 | 显示全部楼层
<P align=left><FONT size=4><b>[荡平倭寇]</b></FONT></P>
<P align=left>
<FONT size=4><b>   明代时日本处于南北分裂时期,在内战中失败的武士和一部分浪人,在一些封建诸侯与大寺院主的资助下,常常驾驶海船到中国境内掠夺骚扰,史称“倭寇”。明嘉靖四十一年(公元 1562年)十一月,倭寇洗劫兴化府,第二年二月又攻陷福建平海卫(今莆田县平海),四出骚扰,成为福建祸患。朝廷任命俞大酞、戚继光分别为剿倭总兵官和副总兵官,会同广东总兵刘显剿倭。明嘉靖四十M年(公元1563年)四月,俞大献、刘显合兵一处,将驻守在福清的倭寇歼灭。同时,戚继光率戚家军由浙江进人福建,与俞、刘分兵三路攻平海卫。戚家军从中路首先攻人,刘、俞左右夹击,杀敌2200余人,将兴化收复。戚继光立功升为都督同知,代俞大献任总兵官。两广总督兼巡抚推荐俞大献为广东总兵官,负责剿倭。嘉靖四十三年(公元 1564年)二月,戚继光再次于仙游、同安、漳浦等地大败倭寇,倭寇逃往海上。福建倭患渐渐平定。同年六月,俞大献在惠州海丰,斩杀倭寇1川0多人,取得“海丰大捷”,与倭寇勾结的潮州大盗吴军及其党羽蓝松山、叶丹楼等人无奈受降。十二月,广东勾结倭寇的盗首邱万里等被擒。至此,重创倭寇,使其远逃海外,侵扰浙闽粤等沿诲一带ZO余年的倭寇之患渐告平息。</b></FONT></P>
<P align=left><FONT size=4><b>
</P></b></FONT>
<P align=left><FONT size=4><b> </b></FONT></P>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05-8-19 08:24:16 | 显示全部楼层
<P><FONT size=4><b>戚继光箸</b></FONT></P>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05-8-19 08:26:25 | 显示全部楼层
<P align=left><FONT size=4><b>[张居正改革]</b></FONT></P>
<P>
<FONT size=4><b>  大学土张居正(公元1525~1582年),湖广江陵县冲湖北江陵)人,字叔大,号太岳。明嘉靖二十六年(公元 1547年)进士,历任编修、礼部侍郎兼翰林院学士、吏部左侍郎兼东间大学士、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加少保兼太子太保等职,是明代著名政治家。明隆庆六年(公元1572年)七月,他与宦官冯保的私交很好,巳两人共同辅助幼年明神宗执掌朝政。神宗即位只过了一个月,大学士张居正即利用宦官冯保将高拱排挤掉,代之为首辅,并推荐礼部尚书吕调阳兼文渊间人学士,参颅机务。至此,张居正、冯保两人执掌明王朝政权。冯、张掌权后,冯保主管内廷、张居正主管外,朝政大权落在张的手中。张居正忠心耿耿,进行了一系列扶君举措。十二月十七日,张居正率讲官向明神宗进呈《帝鉴回说》,以图解形式对幼君进行教育。同时为扭转嘉靖、隆庆以来军政o(︶︿︶)o 唉、财政空虚、民不聊生的局面,以除旧布新、振纲除弊和富国强兵为宗旨,在整顿吏治、整饬边防。整顿经济、兴修水利等众多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经过张居正十年的努力,他的改革措施多数得以实施并取得显著成效,“海内肃清,四夷劳服,太仓粟可支数年”,“天下晏然”。但娃他的改革却与朝廷贵族、官僚、 大地主等产生了矛盾,并受到他们的反对与o(︶︿︶)o 唉。明万历卜年(公元1582年)张居正去世后,改革也随之终止。</b></FONT></P>
<P><FONT size=4><b> </b></FONT></P>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05-8-19 08:27:14 | 显示全部楼层
<P><FONT size=4><b>帝鉴图是张居正专门为皇帝编著的一部书</b></FONT></P>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05-8-19 08:28:03 | 显示全部楼层
<P><FONT size=4><b>金翼善冠 明神宗的冠帽</b></FONT></P>
<P><FONT size=4><b>以金丝编成的冠帽孔眼匀称,制作非常精细。冠帽是皇帝在日常场所穿戴,以舒适实用为原则</b></FONT></P>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发表于 2005-8-19 14:51:08 | 显示全部楼层
<P>好资料,收藏了。</P><P>不过我觉得明不如宋,在治国方面不如清</P>
发表于 2005-8-22 02:30:11 | 显示全部楼层
<P>旷世好帖啊!明代也算是正统大朝.</P><P>把卫所指挥权交给少数民族及其军队,是否也是满人能趁机兴起的一个诱因呢?</P>
发表于 2005-8-23 20:27:36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永不言败</I>在2005-8-22 2:30:11的o(︶︿︶)o 唉:</B>

<P>旷世好帖啊!明代也算是正统大朝.</P>
<P>把卫所指挥权交给少数民族及其军队,是否也是满人能趁机兴起的一个诱因呢?</P></DIV>
<P>满人的兴起是因为明朝的o(︶︿︶)o 唉,与满人的卫所指挥权无关。满人的卫所指挥权是以满治满,满族海西女真的叶赫部,就是对明朝非常忠心,于此类似的还有蒙古的兀良哈三卫。明朝将领指挥不力,一败再败,丢失辽东,又丢失沈阳,再丢失锦州,继而李贼、张贼叛乱,吴三桂投敌,满人才入关的。</P>
 楼主| 发表于 2005-8-24 06:37:1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倒认为是明朝最高决策层决策失误,几及明朝将领犯了分兵大忌!
 楼主| 发表于 2006-2-9 13:06: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发表于 2007-3-11 05:57:57 | 显示全部楼层
<P>中国历史上最有骨气的一个王朝</P>
<P>资本的大门已经开启的朝代</P>
<P>和帝国擦肩而过的朝代</P>
<P>他给后人留下多少遗憾 然造成为种结果的原因除了内部的o(︶︿︶)o 唉还有一个很大的外在原因那就是中华民族的宿敌日本 明的灭亡直接因素就是日本入侵明的属国朝鲜而致 当时明万历皇帝已30年没上朝毅然出兵朝鲜倭人致倭人退陆入海明调海兵在海中将其歼灭无一人返回倭国 然经此一战元气大伤后面的发生的事就不用说了吧!</P>
<P>当时明依然持有我华夏民族剽悍顽强的精神后清入关焚其书灭其志 更有扬州十日 定三屠之惨举 才有现在的国民愚昧 崇洋媚外的奴性 </P>
<P>难道外国的月亮真的比中国的圆吗?</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3-11 6:00:16编辑过]

发表于 2007-3-12 11:21:0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资料,收藏
发表于 2007-3-24 22: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倘若万历能坚持张江陵的政策后来也不至于如此,但是历史没有如果……
发表于 2007-3-28 15:10:46 | 显示全部楼层
精品帖呀!!!鼓励鼓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 鲁ICP备11028298号 )

GMT+8, 2024-11-23 00:54 , Processed in 0.08496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