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思茶</I>在2006-1-18 20:02:47的o(︶︿︶)o 唉:</B><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 size=3>
<P></FONT>
<P>
<P><FONT size=3>
<P></FONT>
<P>
<P><FONT size=3> 二、舞蹈资源的划归与取舍
<P></FONT>
<P>
<P><FONT size=3>
<P></FONT>
<P>
<P><FONT size=3> </FONT>
<P><FONT size=3>
<P></FONT>
<P>
<P><FONT size=3>
<P></FONT>
<P><FONT size=3> 另外就是你刚才提的,女孩子为什么这么美?其实,中国的历代审美不同,到了晚清,典型的美人是林黛玉,跟汉、唐美女不同,这是一种病态美,女孩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脚裹起来了,很有礼法。在西方有男女社交活动,但在中国就不允许。我曾在一个大户人家见到过女孩子的闺房,房子共分五间,中间是客厅,一边是大老爷和大老婆住的房子,另一边是二房、三房,在老爷和正房居住的中间有个套房,那是给女儿住的房间,平时要出来必须先经过父母的房间,再经过客厅才能出来,和我当年劳改时住的房子差不了多少。过去北方民间的窗户没有玻璃,冬天用纸糊起来,还比较透亮,惟独闺房必须用桐油刷五遍,目的是不让她看见外面的世界。
<P></FONT>
<P>
<P><FONT size=3>
<P></FONT>
<P>
<P><FONT size=3> 苏:那时的女孩跳舞吗?她们跳什么舞?
<P></FONT>
<P>
<P><FONT size=3>
<P></FONT>
<P>
<P><FONT size=3> 孙:根本不可以,一般家里有什么活动,如一个族姓在祠堂里搞什么祭祀活动,女孩是根本不能参加的,即使是女孩之间的交往,也只有两家是世交,彼此才可以到对方的闺房里去。女子裹脚到明代正式在社会上开始,到了清代全社会普及,因此就剥夺了女孩跳舞的权利。所以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愿意看京剧,节奏太慢,如《锁麟囊》中的大青衣,从下场门走到中间得两分钟,这些东西影响了一个时代的艺术,特别是舞蹈。
<P></FONT>
<P>
<P><FONT size=3>
<P></FONT>
<P>
<P><FONT size=3> 刘:<b>中国古代的舞蹈唐以前是一种精神,一种风格,如《楚腰》、《踏歌》、《小胡旋》等,恢弘放达;唐以后是另一种精神和风格,如《玉兔混脱》、《挽扇仕女》等,精致内敛。
</b>
<P></FONT>
<P>
<P><FONT size=3>
<P></FONT>
<P>
<P><FONT size=3> 孙:我编《玉兔混脱》时把内敛的东西放开一些,给了它一些生命力。中国故宫博物院在山西侯马发现了一个画像砖,明明白白写着北宋著名艺人丁都赛。我五十年代在故宫看到此砖时,注意到当时已是小脚。因此编此舞时,没用京剧、昆曲的走法,而采用福建的高甲戏。北宋灭亡后,南戏到了杭州,经过本土化,成为最古老的剧种——即鲁迅所写的绍戏,再向南边走就是福建的高甲戏和梨园戏,属南戏支派,不是北戏的昆曲支派。跳起来舞步是颤,用脚跟提起来做动作。京戏求稳,绝不许动。为什么呢?因为福建沿海一带像现在的惠安女,干活是女人,不能缠脚,男人在家带孩子,因此形成的舞步特点不像北方。《玉兔混脱》是宋代的舞蹈。当时的<b>缠足首先是从宫廷开始,再到艺人,还没完全在整个社会普及开,真正全面普及是在明清。我觉得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疮疤。
</b>
<P></FONT>
<P>
<P><FONT size=3>
<P></FONT>
<P>
<P><FONT size=3> <b>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不愿将这种愚昧、黑暗、残酷的疮疤给大家看,无论中国人还是外国人。</b>在创作清代的舞蹈《挽扇仕女》时,我把动作的速度和稳、活加以区别,所以她们走的很稳,但仍然让脚步放大,在情绪和心态上加以变化,不拘泥于缠脚的步态。我的肤色是祖先遗传的,<b>中国的历史并不都好,也不是都糟,所以今天我们做舞蹈的事情时,要把好的保存下来,不好的不要。艺术不是历史,应该有取舍,有所创造。汉唐舞中可以看出,悲哀的、悲壮的,好像头上顶着雷的舞蹈很少,一般是快乐的,表现一种达观的精神。
</b>
<P><b></b></FONT>
<P><b></b>
<P><b></b><FONT size=3>
<P><b></b></FONT>
<P><b></b>
<P><FONT size=3><b></b></FONT>
<P><b></b></FONT></P></DIV>
<P>
<P>说得太对了!</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7-14 16:02:49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