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409|回复: 3

[國醫膳食之道] [转帖]中国茶道美学初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22 15:09: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4 align=center><FONT color=#794800><b>中国茶道美学初探</b></FONT></H4>
<P align=center>□ 马嘉善</P>
<P>  中国茶道发展到今天,如果从唐陆羽《茶经》刻印开始计算(约唐建中元年,公元780年),已有1200多年历史,其中兴衰成坏,发展式微,不胜枚举。有关茶的著作、论述很多,《茶谱》、《茶录》、《茶笺》、《茶史》、《茶论》、《茶述》等均见于历代茶文化典籍,而有关茶的诗词文章等就更多了,如唐诗、宋词以及明清笔记中有关茶的资料就颇为丰瞻,流布也很广泛,影响深远。而一些有关茶道礼法、清规、烹茶技艺、茶法、茶诀等虽然没有流传下来,但在唐宋以来的禅宗典籍中,仍然保留了不少,譬如《百丈清规》、《禅苑清规》、《五灯会元》等多有有关茶事、茶礼的记述。这些丰富的历史文献资料无疑为我们探讨中国茶道美学命题和范畴,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P>
<P>  “茶道”一词最早见于唐代诗僧皎然的《饮茶歌诮崔石使君》一诗,唐·封演《封氏闻见记》卷六“饮茶”条中也有记载,可见早在我国唐代,就已经饮茶有“道”了。
</P>
<P>  自唐以来,出现了许多热衷于品茗艺术的文人雅士,如唐代的皎然、陆羽、卢仝、鲁龟蒙、皮日休、白居易,宋代的蔡襄、欧阳修、苏轼、黄庭坚、陆游,以及明清时期的朱权、陆树声、许次纾、张源、张岱、罗禀、冒襄、袁枚等。甚至连一些帝王贵胄也加入到茶人行列,为茶事推波助澜。如宋徽宗以帝王之尊,曾亲自碾茶、点茶、布茶,并写有一部茶学专著《大观茶论》。再如清代的乾隆皇帝,也以善饮茶而闻名天下。他们或以语言文字入茶,或以艺术修养入茶,或以佛法禅机入茶,或以自我人格及大自然的真情入茶,使中国品茗艺术真正从日常煎点提升到精神品饮的境界上来,使中国“茶道”渐次形成。他们中许多人都是茶道实践的先行者,如陆羽、皎然、苏轼、赵佶、朱权、张源等。在这种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历史进程中,茶道实践过程中所独有的雅洁、清静、空灵、平和、率真的精神追求也逐步完善,中国茶道美学实质也渐次显露。
</P>
<P>  一般认为,茶文化是一种“中介”文化,茶道是茶文化的核心,具有深刻的精神内涵和丰富的审美内容,是古老的中华文明贡献给全人类的宝贵财富。我个人还以为,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几千年的历史积淀,融汇了儒家、道家及佛家精华,掺揉着大自然的真意,是东方文化艺术殿堂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茶道是茶文化的核心,是具体的茶事实践过程,同时也是茶人自我完善、自我认识的过程。茶人通过品饮而悟道,这种过程就称作茶道。或者简单的讲,品饮者对茶的觉悟,称作茶道。由此可见,茶道在很大程度上属于修证范畴,是要实修实证的,不仅要在“理”上认知,更要在“事”上修证,我们要探讨中国茶道美学实质,就应该从茶道实践过程着手,而非仅仅停留在认知或研究的层面上。也即是说,中国茶道美学不仅是一门理论学科,更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它研究人们在茶道实践过程中对美的认识和创造,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审美趣味和精神追求等。
</P>
<P>  中国茶道的美学特征可以用四句话、八个字来概括:大雅、大美、大悲、大用。</P>
发表于 2006-1-22 21:57: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人崇尚与自然的和谐,即便煮茶,水有等次,泉水,江水,井水等,
火候又有讲究,如虾眼,蟹眼,鱼眼等,非常有趣。再我看来现在的茶
道有些走错路了,面前一大堆器具,几个小姑娘演示着一道道繁琐的工
序,此茶道乎?不过倒茶而已。依我看来,喝茶,以沸水冲泡之,观茶
叶于壶中伸展,此第一趣也;闻茶香,观汤色,又能满足二欲;茶汤沸,
故不能如喝凉水一般一饮而尽,要慢慢饮用,此中就不免了一个“静”
字,也是功夫,是摈除急躁的一帖良药。
发表于 2006-4-8 00:46:5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饮茶有这么多学问啊
发表于 2006-4-10 01:02:34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荣公公</I>在2006-1-22 21:57:46的o(︶︿︶)o 唉:</B>
中国人崇尚与自然的和谐,即便煮茶,水有等次,泉水,江水,井水等,
火候又有讲究,如虾眼,蟹眼,鱼眼等,非常有趣。再我看来现在的茶
道有些走错路了,面前一大堆器具,几个小姑娘演示着一道道繁琐的工
序,此茶道乎?不过倒茶而已。依我看来,喝茶,以沸水冲泡之,观茶
叶于壶中伸展,此第一趣也;闻茶香,观汤色,又能满足二欲;茶汤沸,
故不能如喝凉水一般一饮而尽,要慢慢饮用,此中就不免了一个“静”
字,也是功夫,是摈除急躁的一帖良药。</DIV>

附议,现在的"茶道","雅"得这样的"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 鲁ICP备11028298号 )

GMT+8, 2024-11-24 01:39 , Processed in 0.06072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