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FONT color=#ff0000>(转贴,不代表本人观点)</FONT></b></P>
<P>明天啟四年(公元1624年)1月底,鄭芝龍離開了他的家人和還沒有出生的兒子,從日本平戶來到了澎湖,擔任荷蘭人的通事(翻譯)。但是,由於荷蘭人這時正與明軍進行軍事對峙,雙方沒有交往,中國商人也不可能與荷蘭人進行交易,所以,鄭芝龍為荷蘭人從事翻譯的工作似乎派不上用場。荷蘭佔領澎湖艦隊司令雷約茲在1624年2月20日發給東印度公司總督德卡本特的信中說:「等候好多時的帆船『好望號』於1月21日由日本出航,月底到達此地。…我們接納了來自日本的一名通事,雖然給予優厚待遇,但目前對我們沒有什麼用處。」 (左圖的小店舖相傳是鄭芝龍在平戶的故宅所在地。) </P>
<P>不過,荷蘭人還是利用鄭芝龍為他們執行在台灣海峽上截擊前去馬尼拉的中國帆船的海盜任務。後來擔任荷蘭第二任台灣長官的德韋特(Gerrit Fredericqs de Witt),這時正在澎湖服務,他在一封信中寫到:「經過雷約茲司令的批准,我們每天都期望能夠在這裡集中二、三十艘中國帆船,通事一官(鄭芝龍的小名)被派往北方去截擊與俘獲一些船隻」。 </P>
<P>同年夏秋之交,荷蘭人在明軍的壓力下撤出澎湖,轉移到了台灣大員。這是歷史上台灣第一次為外國人佔領。在隨荷蘭人在大員立定足跟以後不久,鄭芝龍就奉荷蘭人之命率領幾艘中國帆船去襲擊前去馬尼拉與西班牙人通商的中國船隻,直到第二年(1625年)的3月20日才回到大員。 (右圖為從鄭芝龍的平戶故宅中挖出的明式香爐,現藏於平戶松浦史料博物館。) </P>
<P>也許是在荷蘭人手下沒有太多的發展,或者是因為奉義父李旦之命,鄭芝龍在1625年4、5月間離開了荷蘭人,開始了亦商亦盜的海上生涯。公元1625年4月底,他已經帶著手下兄弟活躍台灣海峽之上了。一名荷蘭船長曾經給第一任台灣長官宋克寫信說:「(4月)27日,星期天,…突然首領一官(鄭芝龍小名),作為代表,後面跟著手執刀劍的銃手七、八名,向我們寒喧。」 </P>
<P>兩個月後,身為日本長崎、平戶僑領的李旦向宋克長官請領了出航許可證,在7月3日從大員啟程回到平戶,但一個多月後的8月12日就在平戶去世了。死後,他在台灣的產業和事業都歸鄭芝龍所有,為鄭芝龍合併當時台灣既有的其他漢人武裝勢力(主要是在今雲林北港地區),及從大陸上招收新的勢力到台,創造了條件。《台灣外記》一書中說這段時期他投靠顏思齊,但顏思齊是否真有其人,史家尚無定論,有關的各種傳說,如顏思齊死後鄭芝龍繼承其勢力等等,也就只有猜測的成份了。 </P>
<P>鄭芝龍自立門戶以後,從福建招徠了鄭興、鄭明、楊耿、陳暉、鄭彩等部將。他將部下分為十八先鋒,結為「十八芝」, 並從此改名為「芝龍」,而不再稱「一官」。 </P>
<P>1626年陰曆二月,他利用福建天旱飢荒的機會,自率船隊襲擊福建漳浦,劫掠金門、廈門和廣東靖海、甲子等地,不久又回師福建,再犯廈門,襲銅山(東山),陷舊鎮,聲勢所向披靡,明朝官兵疲於奔命。最後是朝廷起用曾經擔任泉州知府的蔡善繼擔任泉州巡海道,對他進行招撫。鄭芝龍率眾到了泉州,見到了蔡善繼,因鄭芝龍的兄弟鄭芝虎和鄭芝豹在會見後,看看勢頭,認為朝廷沒有招撫的誠意,於是鼓動鄭芝龍等馬上離開泉州,重新過起海上生活。一直到明思宗崇禎元年(公元1628年)年在受到荷蘭人與明朝的夾擊而實力受損以後,才在這年年底由福建巡撫熊文燦再度招安成為「海防遊擊」,結束了他在台灣海峽上的武裝生涯。從他離開荷蘭人到成為明朝官員,先後縱橫台海凡兩年六個月。(左圖為鄭芝龍崛起台灣海峽後曾經受到他襲擊的福建東山島及附近海面。)(《海峽快訊》編輯部,2000年11月19日)</P>
<P>鄭芝龍受到明朝招撫以後,原先他一起出生入死的劉香一股勢力心有不甘,拉到了廣東,繼續其海上劫掠的營生。這股勢力與荷蘭人勾結,在一段時間內對鄭芝龍造成了很大的威脅。 </P>
<P>劉香的勢力在廣東崛起以後,台灣海峽海面又轉趨不平靜,新上任的福建巡撫鄒維璉宣佈恢復海禁,並力阻鄭芝龍與在台灣的荷蘭人私下通商,鄭芝龍勢欲掃除劉香。而在此之前,另有李魁啟和鍾斌原來都是鄭芝龍舊部,也先後叛離,但都遭到他掃除,因此劉香成了他原先一起結夥的海寇中最後的對頭,但也是最難應付的一股勢力。 </P>
<P>1632年12月4日,鄭芝龍與劉香的船隊在福州附近遭遇,發生血戰,從早上打到傍晚,雙方各死傷800-1000人。鄭芝龍弟弟鄭芝虎在身上兩處負傷的情況下,衝入敵陣,被劉香的人用四爪錨和鐵鍊纏住,幾乎不能脫身,後來是部下拚死搶救,才把他救出。劉香本人則向南逃逸而去。 </P>
<P>次年7月,新任荷蘭台灣長官普特曼斯為了迫使明朝開放貿易,準備動用武力攻打福建沿海,於是與劉香勾結,在他的幫助下,對駐守廈門的鄭芝龍部將和明朝官兵發動了突襲。普特曼斯趁著剛剛追剿劉香回到廈門的鄭芝龍沒有戒備,發動了對廈門的突襲,擊沉、燒燬和弄沉港內鄭芝龍和明朝官兵的二十幾艘戰船。這些船隻是鄭芝龍的精銳部隊,也是當時中國最先進的海上武裝船隊,船上配備完善,架有十六、二十到三十六門大砲。(左圖為中國古代之砲艦模型) </P>
<P>明朝的廈門官員在駐軍遭到荷蘭人的沉重打擊後,採取了息事寧人的態度,找人與荷蘭人疏通,表示願意通知廈門、金門、烈嶼、鼓浪嶼及附近各島的百姓送上二十五頭牛、二十五隻豬和一百隻雞,希望荷蘭人不要再傷害百姓,使他們可以繼續安心耕種。 </P>
<P>然而,鄭芝龍並不願就此認輸。9月,普特曼斯與劉香在台灣的大員匯合,準備再度進攻鄭芝龍,鄭芝龍舟渡漳州海澄,誓師出發。不久在澎湖的遭遇戰中,焚燬荷船一艘,生擒荷將一名,並溺死荷兵數百。 </P>
<P>(右圖為建於唐朝的泉州古剎「開元寺」,明朝時遭地震破壞,為鄭芝龍捐資重修。)10月22日,由鄭芝龍帶領,明軍150艘左右的帆船(其中50艘為特大戰船)在金門料羅灣追上荷蘭大船九艘、劉香船五十多艘。鄭芝龍報仇心切,奮勇當先,使用鐵鉤鉤住敵船縱火焚燒戰術,共焚燬荷蘭快艇一艘,並捕獲另一艘快艇。劉香臨陣敗逃,普特曼斯狼狽退回台灣。福建巡撫鄒維璉在奏捷書中稱:「此一舉也,生擒夷酋一偽王、夷黨數頭目,燒沉夷眾數千計,生擒夷眾一百一十八名,戫斬夷級二十顆,燒夷甲板巨艦五隻,奪夷甲板巨艦一隻,擊破夷賊小舟五十餘隻,…閩粵自有紅夷以來,數十年間,此舉創聞。」 </P>
<P>經此一役之後,鄭芝龍聲勢大振,普特曼斯只好放棄與劉香勾結,與鄭芝龍修好,轉而表達今後想在台灣而不是強勢前往福建尋求對華貿易的意願。鄭芝龍也不願長期樹敵,因此在一位住在熱蘭遮城的同安商人林亨萬的居間協調下,雙方同意進行貿易往來。於是福建的商船開始開抵台灣。 </P>
<P>九死一生的劉香不滿荷蘭人又與鄭芝龍修好,在1634年4月9日清晨天亮前利用月亮被遮住,以部眾六百多人襲擊了大員(今台南安平)的荷蘭人城堡熱蘭遮城,並且已經用雲梯爬上了城牆,但被荷蘭人哨兵發覺,經開槍和砲轟後,劉香率部眾逃散而去。數天後,這支海盜從高雄離開台灣,5月20日與鄭芝龍在金門外洋遭遇,李旦之子李國助倒戈,投降明軍。次年5月23日,鄭芝龍在廣東田尾洋再度大敗劉香,劉香引火自盡,但在此役中,鄭芝龍最心愛的胞弟鄭芝虎也不幸戰死。 </P>
<P>劉香死後,台灣海峽恢復安寧。原來害怕海賊伏擊的中國商船開始源源駛向台灣。例如1636年11、12兩月,自大陸到台灣的船隻有33艘,次年8月達29艘,1638年6月更達31艘之多。(鄭芝龍號令台海海域以後,定居泉州附近的安海港,他的船隻由直接此出入台灣、日本、澳門、馬尼拉等地。左圖為安海和金門的模型。) </P>
<P>從這個時候開始,東南海疆唯鄭芝龍之命是從,「從此海氛頗息,通販洋貨,內客外商,皆用鄭氏旗號,無儆無虞,商賈有二十倍之利。芝龍盡以海利交通朝貴,寖以大顯。」而「自就撫後,海舶不得鄭氏令旗,不能往來。每一舶例入三千金,歲入千萬計,芝龍以此富敵國。自築城於安平(即安海,其福建老家附近港口),海舶可直通臥內,可泊船徑達海。…八閩以鄭氏為長城。」(《海峽快訊》編輯部,2000年11月24日)</P>
<P>引用网址:<a href="http://www.liushangting.com/bbs/dispbbs.asp?boardID=34&ID=490" target="_blank" >http://www.liushangting.com/bbs/dispbbs.asp?boardID=34&ID=490</A></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3-10 19:58:40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