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905|回复: 2

[節慶計劃文案] 【民族传统节日复兴计划】系列方案之 春分节(春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2-22 02:20: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天汉民族文化网
百度汉服贴吧
民族服饰·礼仪·节日 复兴计划
节日名称:春分节
节日别名:社日、春社

节日时间:农历春分日 今年为西历2006.03.21日

第一部分:春分节(春社)的文化内涵及节日民俗
第二部分:春分节(春社)过节方案
==================================================================
第一部分:春分节(春社)的文化内涵及节日民俗

        春分节并非节日复兴的重点,这里只作简单的介绍,供有兴趣过节的同胞参考,使大家多一种节日文化选择。
        春分节在文献上缺乏对其节日文化的详细记载,只有只言片语印证着这个节日的存在。春分节在我国已经消失,在日本等邻国还有孑遗。比春分更具有代表性的是春社日,即春秋两个“社日”之一,因为春社日通常在春分前后,考虑到时代文化的变迁,社神崇拜已散而春分节气犹存,故本文不将两个时间严格区分,合并到一起加以简单介绍,供感兴趣的同胞参考。
        文化研究者指出,社日,在当今民间社会已难觅踪迹,除在一些僻远地区有局部存留外,一般地方只有与古代祭社有关的社火还在延续。社日在古代中国社会却是一盛大节日。它起源于三代,初兴于秦汉,传承于魏晋南北朝,兴盛于唐宋,衰微于元明及清。它在中国历史上传承达数千年之久,可谓“最古最普遍之佳节”。
        社日,是以社神祭祀为中心内容的节日。社为土神,“社,地主也”(《说文》)。社祭发端于先民对土地的崇敬与膜拜。在充满自然信仰的上古时代,从土地中讨生活的先民,很容易对土地生发万物的功用产生神秘的理解,将土地神化,“社,所以神地之道也”。既然土地有灵,就需礼敬献祭,献祭需要一定的对象物,所以人们“封土以为社”。“封土”为社神原始的象征,这种土也非寻常之土,它是一种特别的五色土,《尚书》称“王者封五色土以为社”,封建诸侯时,则割五色土为其立社。封土立社表示了周王“赐土”的恩泽以及诸侯取得了祭祀土神的权力,因而具有非常的意义。
        至今,在北京中山公园的社稷坛,还有代表天下土地的五色土
        图:中山公园的社稷坛


        从上古开始还以特定的树木作为社神的象征,称为社树。树,尤其是不同寻常的高树,或具特别性质的常青树等,在人们的原始观念中具有神性,不仅因其高耸容易引起关于天梯的联想,“建木在都广,众帝所自上下”(《淮南子·坠行训》)。还因其葱郁,认为是神灵栖居之所,甚至干脆认定树即社神之化身。《论语》记载了三代各自的神社,并以树为名,“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
        社稷在周代即被奉为国家主神,列入祀典,并作为国家政权的象征,国家有太社,王室有王社,诸侯国有国社,诸侯有侯社,大夫以下与百姓一起按地域立社。周朝因俗制札,将祭祀活动作了系统的整饰与安排,因此,大致有了祭社的日期,时间确定在仲春之月。这是根据土神自然属性的选择。        
        仲春之月,阳气发动,万物萌生,自然是祭祀的好时机,“土发而社助时也”(《国语·鲁语上》),“元日”为二月的甲日,即选用二月中吉利的甲日作为百姓祭祀社神的日子,这也就是最初的社日。秦汉时期,社日有了进一步发展,为适应春祈秋报的需要,形成了春社与秋社两个社日,“春祭社以祈膏雨,望五谷丰熟;秋祭社以百谷丰稔,所以报功”。汉代以后,社日时间虽出现过几次变化,但一般确定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春分前后),立秋后第五个戊日(秋分前后)。社日已成为民众生活中的节日。
        在春分及春社日,民间的主要风俗有:
        ①戒草防火、鸟呜入田
        春分这一天,老百姓都把戒火草种到屋上,有一种鸟很象乌鸦,在雄鸡啼叫以前,就架架格格地叫起来了,农民听到这种鸟声就下田,认为是耕耘的节季到了。
        ②社祀、社酒、社火、社戏---盛大的社日狂欢
《荆楚岁时记》记载,春社这一天,村里男女老幼都结集起来,举行仪式祭祀社神,杀牛宰羊献祭酒。在社树下搭棚屋,先祭神,然后共同享用祭祀用过的酒肉。
        出乎我们的想象,在古代,社日竟然是如此盛大而热闹的民间节日。研究者考证指出,唐宋时期,社日达到全盛状态,社日的欢愉成为唐宋社会富庶太平的标识。社日在传承汉魏以来神人共娱的传统同时,又补充新的节俗内容,社日不断地吸收民众的愿望与思想。从众多唐宋文人对民间的生动的咏唱中,我们在千年之后仍能感受到当时社日气氛的浓烈。社日是妇女儿童的节日,在社日,勤劳的妇女有了难得的闲暇,“今朝社日停针线,起向朱樱树下行”(张籍《吴楚歌词》)。在唐宋的社日习俗中,妇女应停下手中的活计,避免一切劳作,参预社祀活动。宋代妇女,还有社日回娘家的习俗。社日,儿童亦兴高采烈,“太平处处是优场,社日儿童喜欲狂”(陆游《春社》)。社日又岂止是妇女儿童的节日,成年男子更是社日活动的主角,他们共祭社神,分享社酒、社肉,笑语欢歌不绝,“春醪酒共饮,野老暮相夸”。社日是乡村的集体公共节日,家家参与,人人踊跃,“桑拓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的咏社佳句给我们传递了社日宴乐的盛况(王驾《社日》)。诗人韩愈在社日中寻找到了身心的快乐,“愿为同社人,鸡豚宴春秋”,可见社日的吸引力。鸡豚社、鼓社、祈蚕社等社名称亦反映社日内容的丰富性,除传统的社酒、社饭外,还有表演性与仪式性更强的“社会”、“社火”,即使是原来的社酒、社饭亦衍生出许多新的民俗功能,如社酒治聋,社饭宜子等。在束缚较少的唐宋社会,社日给人们提供了狂欢的机会,民众在社日中的尽情娱乐,又为社日增添了喜气与热闹。
<P>鲁迅先生的名篇《社戏》,描写的正是民国之初江南社戏的场景。“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组图:社火、社戏






        第二部分:春分节(春社)过节方案
        社日的活动显然是一份珍贵的民俗文化遗产,抢救和保存是应着力的重点。社日的文化标本性特色浓厚,如果在乡村继续留存和展示,有益于人们从中体味那份远去的土地崇拜文明。
        首先社火、社戏等社日民俗活动,需要民间和政府共同努力,加以妥善保存,实现有效延续。在标本化展示的同时,结合新农村建设、结合农村基层自治,使传统的社日活动成为沟通乡村、促进交流、丰富乡村节日文化生活的有益形式。时代毕竟已经不同,现在开展各种社日活动,已经不再具有蒙昧的意味,而是对于文化传统的追思,对传统民俗的体验,建议春分社日,乡村组织男女老幼,穿上传统的民族服饰汉服,在乡村社树、社祠下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社日民俗活动。而城市的国民,则穿上汉服节日礼服,到乡间共同参与,成为一种新的假日文化活动。相信,繁茂的社树、古朴的社祠、甘醇的社酒、热闹的社火、社戏,欢乐的人群,将会组成一幅春分时节华夏大地上散发着泥土芬芳的节日画卷。
        (节日复兴实践方案亦为一家之言,意在抛砖引玉,期待激发国民同胞更多的文化灵感和节日创意,启发更深入的节日文化思考。春分节复兴实践方案全文完)


        更多"民族传统节日复兴计划方案"和"民族传统礼仪复兴计划方案",请访问:
天汉民族文化网-天汉计划专版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2-22 2:33:38编辑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发表于 2015-7-30 20:41:12 | 显示全部楼层
整理完毕
关于社戏    还是在鲁迅的小说里才知道的
:victory: :victory: :victory: :victory: :victory: :victory:
发表于 2015-8-6 14:19:10 | 显示全部楼层
补几张图片
社火社戏应该是现在保留比较好的传统节日之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 鲁ICP备11028298号 )

GMT+8, 2024-11-22 12:59 , Processed in 0.06486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