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278|回复: 18

别学北京话的卷舌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2-23 09:50: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FONT face=宋体 color=#c43c57 size=4>  大家都知道普通话是全国通用的语言,也知道普通话是在原北京话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但知道其真正历史演变的人却不多。</FONT></P>
<P><FONT face=宋体 color=#c43c57 size=4>  其实明朝时候京师(北京)人是说的“官话”类似于吴语,这从传教士利马窦当时在北京的个人历史记录和拉丁文注释中可以看出。这种官话现在在“昆曲”中依然保留。</FONT></P>
<P><FONT face=宋体 color=#c43c57 size=4>  满清侵入北京城后,逼迫汉族迁出皇城,到外城居住。由于满语粗俗简陋,不能适应中原的文化生活,因此满族人在学习汉语的时候把通古斯语系的卷舌音带到了北京,形成了后来的满清官话。再后来孙中山先生在民国之初为了维护民族团结,在原北o(︶︿︶)o 唉话的基础上,确立了民国“国语”,后来又发展成现在的普通话。普通话实际上是南方人学满清官话形成的,有南方话的一些特点。</FONT></P>
<P><FONT face=宋体 color=#c43c57 size=4>  现在的满清后裔们都以自己说一口流利的京片子而自豪,许多外省人也在学这种腔调。忘了满清入侵中原,强迫汉人剃头易服的这段血泪史。也助长了o(︶︿︶)o 唉们的皇族思想和北京人歧视外地人的思想。</FONT></P>
<P><FONT face=宋体 color=#c43c57 size=4>  所以各位汉族同胞千万别学北京话的卷舌音。</FONT></P>
发表于 2006-2-23 22:27:39 | 显示全部楼层

别学北京话的卷舌音!

<P>个人觉得这不算文化糟粕,我们应该合理选择取舍,而非“一棒子打死”。</P><P>“京片子”还是挺有味道的。</P>
发表于 2006-2-27 17:46:08 | 显示全部楼层
<P>任何一种方言都可以很快学到神似,但普通话却很难学到好,可见普通话很不科学!!</P>
发表于 2006-2-28 12:28:56 | 显示全部楼层
<P>楼主所说是指“儿化音”吧?</P><P>个人觉得恰当的“儿化音”,还挺好听的呢;</P><P>当然过头了我觉得不喜欢。。。</P><P>个人觉得实在没有必要o(︶︿︶)o 唉普通话的~~</P>
发表于 2006-2-28 12:30:34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空灵会</I>在2006-2-27 17:46:08的o(︶︿︶)o 唉:</B>

<P>任何一种方言都可以很快学到神似,但普通话却很难学到好,可见普通话很不科学!!</P></DIV>
<P>恕个人直言,我觉得你的这个逻辑才是不科学呢。。。。。很牵强;
<P>甚至没有构成因果关系。。。</P>
发表于 2006-3-4 16:59:37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钟先生</I>在2006-2-28 12:30:34的o(︶︿︶)o 唉:</B>


<P>恕个人直言,我觉得你的这个逻辑才是不科学呢。。。。。很牵强;

<P>甚至没有构成因果关系。。。</P></DIV>
<P>同意钟先生的意见。个人觉得北方口音改普通话都是比较容易的,若是连普通话觉得难学,那很多北方地区的口音都不能达到“很快学到神似”……咦?原来是“神似”不是“形似”啊……那我的德语也说得很“神似”……</P>
发表于 2006-3-5 11:16:12 | 显示全部楼层
<P>楼主说的有一定道理。北京话原形最接近江淮官话,因明朝皇室从这一带发家,迁都北京时带去了很多江南人,打下了北京话的底子,又因为军队常期在辽东驻防,影响到辽东。北京方言遂成为一个孤岛,与周边的天津、唐山都不一样,反倒像东北。北京话是汉语无疑,但的确受满语影响,有很多地方体现出来,如:北京话有后鼻韵、有翘舌音、尖音消失……至于这个儿话音,本来普通话(不是北京话)里没那么多的,但受北京话影响,用得太滥了,已经严重破坏了汉语结构,我研究过,大部分以“ie、ue”为韵母的字(月、叶、姐、碟、列……),这些字的韵母本来是“i“,都是因为用儿话音多了,以讹传讹变成了现在的标准读音,今天如果不加以控制,还要制造大量这类古怪的读音,比如“字、词、蹄”等字,以后可能会演化成分别读“则、策、铁”。

小时候听京片子挺羡慕,现在听会起鸡皮,痞味太足了。</P>
发表于 2006-3-5 12:06:18 | 显示全部楼层
<P>普通话应尽量去掉北京话的土音,朝全国各地都能接受的方向发展,尤其注意吸收一些南方有益的元素,因为不少南方保留较多的古汉语元素。一些古诗用普通话朗读有些地方已经不押韵了,用南方话读却琅琅上口。</P>
发表于 2006-3-5 19:24:28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方言都是用“i”作韵母吧,是方言可靠还是韩语可靠?
发表于 2006-3-5 19:31:40 | 显示全部楼层
<P>不过也的确有一些韵母不是“i”的字,受儿话音影响演化成了“ie”,像“今、人、点”等等最常用的一些单字,今后可能会演化成“阶、热、碟”。</P>
发表于 2006-3-5 22:51:26 | 显示全部楼层
<P>呵呵,我最怕听什么日、韩话保持古音的说法。
</P><P>在下在云南,云贵方言的背景和北京一样,都是当年明朝军队从江淮带过来的,所以北京话和云南方言的接近程度超过和北京距离更近的华北一带,特别有一些土字的用法完全一样,像我们都会说一个人软弱叫“怂”,害羞叫“碜”,心里没底叫“没谱”。我这样说的意思是,不管其他地方有什么发音,但以背景相同的云南方言是最有可比性的,在云南,基本没有儿话音,我举例的那几个字,像月、叶、姐、碟、例、雪、这、叙、写、捏、切……,韵母都是“i”。我刚从安徽出差回来,经仔细辩听,安徽长江沿线及巢湖一带的情况也大体如此。另外我还大体能听广东歌曲,就能辩认出几个字而言,也基本如此。

今天平原地区的江浙方言大约是宋代的开封话吧,我在那里一个星期就能听懂了,并不是什么与官话隔得很远的方言。</P>
发表于 2006-3-6 02:33:46 | 显示全部楼层
<P>我觉得大家应该先明白什么是真正的普通话,然后我建议大家说话时尽量不要用儿化音,尽量不要把话说得太简练,那样就会好很多,比如说“什么”,有的人为了简练就说“啥”,如果说什么就稳重而好听的多了。“你在做什么呢?”“你干啥呢?”</P><P>还有,有的人以为自己说得很标准国语,其实连自己发音都错了还不知道。比如一个人自己在吹嘘:“你看我说国语多标准?可这(zhei)个人怎么就说不好呢?这(zhei)可咋整?"这个吹嘘的人自己都说得不标准。第一,“这”读(zhe),不是(zhei),我发现好多国人犯这个毛病,请改正。第二,真正的标准国语最后一句应该说:“这可怎么办?”而不是“这可咋整?”</P><P>这些都是该注意的地方,国家也再推广标准国语,可大部分人说的和标准的差太远了。</P>
发表于 2006-3-6 06:05:16 | 显示全部楼层
<P>呵呵,我列出了所有的“i ”韵字,你拿出一个吃字来就要反驳?已经说明了,其他地方的方言不见得比云贵与普通话之间的关系近,可比性远不如两者。我说的也基本可以代表所有西南官话。东北话在华北人闯关东后,发生了相当的变异,北边更接近原来的东北话,南边辽宁一带则接近中原官话。

我的意见是,反对普通话没必要,反对儿话音泛滥是对的。另外说普通话最好把语速提快一点,北京话、江淮官话的语速都很快,但普通话语速太慢了,语速降低影响人的思维敏捷。</P>
发表于 2006-3-6 17:46: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央台都有意误导,有什么办法。热热闹闹的“闹”一定要读成“孬”,还有很多什么的我也忘了。现在连广东地方台的普通话主持人也读成热热孬孬,老是听得让我无名火起![em01]
发表于 2006-3-14 09:35:12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普通话说得标准并且沉稳,还是很好听的!
发表于 2006-3-16 01:12:42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的卷舌音卷过头了,听着难受
发表于 2006-3-20 14:52:50 | 显示全部楼层
儿化韵过度运用确实使一些字音跑调,近日听一北方教授讲课,他的儿化韵运用特频繁,他说“一半儿”近似“一把”;“没事儿”近似“没色”;“喘气儿”近似“喘切”……
发表于 2006-3-23 01:22:19 | 显示全部楼层
<P>  偶不同意北京话中的儿话音受满族影响。如果是那样的话请问,那满族发祥地和老家的东北地区为什么没有儿话音?</P><P>  另外,儿话音是现代世界经济大国首都方言的特征,比如美国的儿话音已经不仅仅是首都了。东京也是有些模糊的标准话。</P>
发表于 2006-4-2 05:18:21 | 显示全部楼层
<P>不知道这里以现代普通话为母语的人有多少,不过,希望大家都能够放开心怀地看事物,只有倒空的茶杯才能够纳入新茶。</P><P>
据说韩语的发音很多与潮州话相近(懂潮州话的人这么说),不过我看韩语版的大长今,(本人母语为纯正广州话/粤语,而且可以说标准普通话,但不懂韩语),发现很多韩语发音与粤语一致或相近,少量与普通话相近,但音调上应该说与广东话比较相近,保留了很多入声字,没有北方话那种老是上扬的感觉。</P><P>记得以前看过一下的一本书有讨论古代汉语的起源与演变等问题:
王力《古代汉语》 中华书局
---- 手头没有此书,应该是在第一册里有论及古代汉语的承传等问题,印象中是说只有粤语闽语等几种方言保留了比较多的古代汉语的语音元素。</P><P>很为自己的母语是粤语而高兴----可以很抑扬顿挫地念诗词韵文。很令人遗憾,现代普通话里已经没有了入声,而粤语里入声保留得相当好,只要用粤语念一下,就可以马上知道某个字是否入声,对诗词格律相当有帮助。很好的例子是柳永的雨霖铃,倘若用现代国语来念,原本单是听着就很凄恻幽噎的入声韵都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但如果用粤语来念,通篇抑扬顿挫,极尽此调哀怨之本色。声声慢又是一例。
而且在词汇与语法上也保留了大量的古汉语特色。例如,行(走),讲/话(说),睇(看),食(吃),畀(给与),朝早(上午),晏昼(下午),晏(迟),渠(第三人称代词--他)。。。。。。
如果把正常的粤语书面化(不算那些港式英化的),其实是很文绉绉的,有大量的文言成分。
---- 这是我自己对粤语的一点感受。其他的诸如语法上的保留之类,请参看更多的文章和资料。</P><P>
广州话与北京话--近代国语之争
<a href="http://www.kanzhongguo.com/news/gb/articles/3/6/19/44968.html" target="_blank" >http://www.kanzhongguo.com/news/gb/articles/3/6/19/44968.html</A></P><P>粤语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a href="http://zh.wikipedia.org/wiki/%E7%B2%A4%E8%AF%AD" target="_blank"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B2%A4%E8%AF%AD</A></P><P>"在标准粤语/粤语广州话中保留有许多古老发音,例如标准粤语中“我”和“饿”两字的舌根鼻音声母“ng-”保留了中古疑母的原始发音。</P><P>在声调方面,标准粤语完整保留了中古汉语中,平、上、去、入各分阴阳的调类格局,而且还从阴入中衍生出一个中入调,是保留古汉语入声最为完整的语言,对于朗诵及研究中国古诗词等文学作品,起着重要的作用。标准粤语包含 -p、-t、-k、-n、-m、-ng 六种韵尾,没有汉语北方话所具有的卷舌音、儿化、轻声等现象 (这些北方话特征都是在中古以后发展形成的,标准粤语并没有跟随北方方言发生这些变化) 。"</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 鲁ICP备11028298号 )

GMT+8, 2024-11-24 02:24 , Processed in 0.11597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