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610|回复: 15

聚元号里制弓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3-8 11:36: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DIV align=center><FONT face=宋体 size=5></FONT> </DIV>
<CENTER>
<TABLE width="100%">

<TR>
<TD></TD></TR></TABLE></CENTER>
<DIV align=left><FONT face=宋体 size=4>
<P> 作为运动项目,人们通常见到的是比赛用的弓箭,但中国的传统弓箭,能见识的机会就极少了,更别说传统弓箭的制作了,如今在国内,依然严格按照传统工艺制作中国弓箭的,据我所知恐怕就只有1个人了。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王海霞老师的帮助下,我找到了位于水务局宿舍内的“聚元号弓箭铺”,见到了“聚元号”今天的掌门人杨福喜。
<P> 在他不大的工作室兼卧室里,满满当当都是弓箭的天地。架子上摆着弓和箭,墙上挂着弩、这边堆满工具的工作台、那边是烤弓用的煤气灶,有些材料实在放不下,就只能塞在后面那一个人勉强能睡觉的“卧室”里。
<P> 关于弓箭的历史,在常秉义编著的《中国古代发明》中这样论述:“根据考古发掘的实物证明,我国早在2万年前就出现了弓箭。在山西的原平峙峪旧石器时代晚期的遗址中,发现有加工精致的石箭镞,是用很薄的长石片制成,尖端锋利,器身的两端也十分锋利。”
<P> 今天的东四十字路口西南角,历史上是一座弓箭大院。弓箭大院至少在明朝就已建立,而明朝时这里已有40多家制作、经营弓箭的店铺,生意也十分兴隆。随着火药的发明、枪炮的使用,弓箭等冷兵器的地位逐渐缩小。到了清朝,弓箭大院的弓箭铺还剩17家。当年这里是皇家御地,禁止任何闲杂人员入内。大院设有两个大门,一个在东四南大街清真寺边上,称南大门。一个在猪市大街上,称北大门,两个大门各有更房及护卫。弓箭大院内部由横3条、竖3条胡同构成,形成棋盘式建筑格局。这“张”大“棋盘”将“聚元”、“天元”、“广生”、“隆生”、“全顺斋”、“天顺成”、“德纪兴”等弓箭铺分成17家。这17家弓箭铺又是皇家御用兵工厂,隶属朝廷造币处管理,做出的弓箭均上缴兵部、礼部、户部等,不得外卖。生活上由宫中定时按人数发放钱粮,所以从业者地位虽不很高,但其待遇却极丰厚,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
<P> 杨福喜的祖父杨瑞林是镶蓝旗人,祖辈生活在弓箭大院。由于从事弓箭手艺的父亲去世太早,他18岁时就在堂兄的“全顺斋弓箭铺”里学手艺。由于生活的需要,再加上聪明好学,很快成了堂兄的得力助手。后来离开了堂兄的铺子,一直喜爱弓箭手艺的杨瑞林,产生了建立自己弓箭铺的想法,他相信,凭自己的手艺,再能有个铺子,不出几年,肯定能把买卖做得像模像样的。
<P> 就在杨瑞林在东安市场摆水果摊子时,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来临了,弓箭大院“聚元号”的一个老伙计来到杨瑞林面前。这个多年的老朋友,带来了一个喜讯:由于“聚元号”经营不善,现已无法维持,店掌柜决定将铺面变卖。
<P> 弓箭大院的“聚元号”是个历史悠久的老铺面,到今天已是第7代传人。由于朝廷的供养,店掌柜小王夫妇一直过着富裕的生活。平时衣食无忧,所以精力就都集中在吃、喝、玩、乐上,最后竟到了卖掉铺面的地步,并开出了40块大洋的价钱。40块大洋对于卖果品的杨瑞林来说,无疑是一笔巨大的数目。最后,妻子想到了让哥哥、杨瑞林的大舅子冯瑞祥帮忙。
<P> 冯瑞祥从小就给肃亲王当书童,不但学到了很多东西,还熟读了兵书战册。离开王府,凭着本事在军队里提升很快。收到求助信,冯瑞祥对这件事特重视,不仅从东北派副官亲自把钱送了过来,而且还帮助杨瑞林夫妻,把交接铺面的一系列事情全部处理完毕。
<P> 接过了“聚元号”,多年的梦想实现了,这回终于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大干一番了。另外,杨瑞林盘下铺面后,他接到的是朝廷发下的最后一次银子,今后的生活,就全凭自己的本事闯练了。凭着多年在弓箭行的经验,又经过反复思考,杨瑞林决定增加经营品种,在原来只卖弓箭的基础上,再增加弩弓、旦弩、袖箭、匣箭、箭枪等品种,使经营面扩大、将买卖做活。杨瑞林还找来原“聚元号”留下来的两个老伙计。两个伙计中,一个是前清的老秀才,名叫沈六,手底下白活(做弓)是出类拔萃。另一个老伙计名叫周纪攀,他的画活(为弓做装饰)在弓箭大院里也是数一数二。仨人齐心合力,“聚元号”的名声也从此越叫越响。
<P> 渡过了创业初期的难关,“聚元号”开始了平稳的发展。可就在他们准备把买卖做得更大的时候,日本军队占领了北京。国家被侵略、人民受摧残,在日军的铁蹄下,老百姓的生活根本没有保证,这时期,“聚元号”也是入不敷出,几乎到了不能维持的地步。就在杨瑞林为生活一筹莫展的时候,他又得到了一个好心人的帮助。在北京,他有一个朋友,在贵族女子学校当老师。可巧,这位老师在学校组织了一支射箭队,射箭队使用的弓箭,全部由老师介绍到“聚元号”购买。这一笔不小的买卖,当时可给杨瑞林解了燃眉之急。之后,每当杨瑞林生活出现困难,这位老师都会伸出援助之手,这回送来2袋面、下回送来3袋米。在好心人的帮助下,“聚元号”渡过了最艰难的时期。
<P> 杨瑞林夫妇生有2子1女,女儿英年早逝,长子很早就成了父亲的得力助手,家中的大事小情都参与;次子杨文通一直跟随在父母身边,小时候因没钱上学,就一直在父亲身边学习弓箭手艺,心灵手巧的他,干出活儿来特别漂亮。
<P> 解放后,“聚元号”经营达到了鼎盛。
<P> 1951年,一个英国客户在“聚元号”订购一批弓箭。做好后按行内规矩,将未上弦的弓和弦,一同寄到了英国。谁也没想到,就在弓箭寄出一段时间后,天津海关给“聚元号”发来传票。原来,英国客户诉“聚元号”寄去的弓没有上弦,无法使用。接到传票,大家对对方的无知感到可笑。年轻气盛的杨文通自告奋勇要前去理论一番。他当即带上家伙,坐车直奔天津。为了民族的利益和自尊,杨文通在法庭上毫无畏惧、据理力争。他当着各方人员,用了一个漂亮的“回头望月”,眨眼之间,弦便被上到了弓上,经过试射,性能非常好。而他变魔术一般的动作,得到在场人员的一阵掌声。那几个英国人,也急忙站起身来,向杨文通鞠躬表示歉意。
<P> 1958年北京搞起了“除四害、讲卫生”运动。为了打麻雀,不少人拥到“聚元号”买弩弓。现成的弩弓卖完了,没买着的都着急地等在门口不愿走,这边刚下料,那边就交钱,刷漆和装饰一概来不急了。为了把活儿赶出去,全家老少齐上阵,连喝水、吃饭都顾不上了。
<P> 国家实行公私合营,“聚元号”并入了一个几十人的“体育用品合作联社”,不久杨瑞林便退了休。此后,杨文通带领着家人,将“聚元号”关于弓箭的技术、材料、销路,一同带入合作联社。
<P> 有一天,已是厂里顶梁柱的杨文通正在车间里忙,厂长急匆匆交给他一项重要任务———为“上级领导”制作一张弓。杨先生从家里拿来上好的材料,精心做出弓胎,然后选出弹力最大的牛角片,勒在弓上,铺筋、烤弯儿时,热得汗流浃背,也全然不顾,还是一遍遍加工、一遍遍测量,直到自己感觉挺“地道”时,才停下来歇一歇。白活做完了,又在弓的正反两面画上了蝙蝠、粘上了花朵,并用传统画法画上了祝福的文字。历时40天,饱含心血的弓做完了。后来厂长告诉他:“你做的弓已经交到o(︶︿︶)o 唉手里了,o(︶︿︶)o 唉非常喜欢。”听到厂长的话,杨先生激动地望着厂长半天说不出一句话。过后,o(︶︿︶)o 唉送来的钱杨先生没要,而是买了糖让全厂工人一同分享这幸福与光荣。
<P> “文革”开始弓箭不能做了,厂子里杨家的8口都改了行,做起了乒乓球拍子、象棋、羽毛球。看到这种情况,杨先生非常失望,毅然离开了体育用品厂,另找个单位做起了木工。辗转了几处后,进了市水利局,多年后从这里退了休。
<P> 在杨文通夫妇几十年坎坷生活中,引以自豪与欣慰的是3个儿子已在磨练中长大成人,并已各自成家、生活安稳。更让他们满足的,是那小儿子杨福喜从小到大,就好那弓箭。
<P> 杨福喜最小,也最聪明。聪明淘气的小福喜很爱玩儿,六七岁时就拿着爷爷给的小弓箭,和伙伴们来到邻家的后门,你拉弓、我射箭,玩儿起了射靶子的游戏。要说你不服也不行,让小家伙儿们佩服的是,每次“射箭比赛”,福喜哥总是得第一。
<P> 上中学后,杨福喜射箭玩儿的少了,帮家里干活多了。几年下来,就提前“出师”啦。没过几年,全家搬到南池子大街。在一次大扫除的时候,父亲从床下拽出一个工具箱,从里面找出雕翎、牛角等材料,并指着2个锛子对杨福喜说:“这2个锛子做弓时很好用。一个是你大爷的、一个是我的,这可是咱们的传家宝啊!”父亲的话杨福喜深深记在心里,并且有了自己的打算:锛子和弓箭都是传家宝,长大以后我也要学会做弓箭,把这些宝贝留下来。长大后杨福喜进了化工二厂。
<P> 进入90年代末,父亲就快退休了,出于怀念精心修复了2张弓,并把杨福喜叫到面前,一步不落地向杨福喜讲述了制弓工艺。此时,杨福喜不仅更加热爱传统弓箭,而且想得更多更远。因为除“聚元号”外,16家弓箭铺的手艺均已失传,而“聚元号”第9代传人,也只有父亲一位了。
<P> 杨福喜在工厂的第13个年头,厂内实行改革、人员进行调整。此时,杨福喜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工厂。对他来说,实在不愿离开工作岗位,但现在,传统弓箭手艺的继承已经比任何事都重要了,他下了决心,一定要把家族的手艺继承下来,将“聚元号”重新振兴。
<P> 1998年初,《北京晚报》刊登一条消息,说的是西山有一射箭场在活动。看到这条消息,杨福喜便和父亲及两个堂兄赶到八大处。几人来到射箭场,与这里的体委干部见了面。这位干部听说他们是传统弓箭世家,格外重视,使杨家一行备受鼓舞,下定了恢复“聚元号”的决心。于是杨福喜借来了房子、补充了材料,经过一番准备,6月6日这天与父亲一起,把摘下来40年的“聚元号”牌匾,重新挂了起来。
<P> 几经周折,杨福喜开始了新一轮的艰苦创业。做弓箭需要材料,其中雕翎、牛角等已经很难找到了。就拿竹子来说,听说刘家窑有卖的,杨福喜就骑上自行车跑了过去,可转了3圈又转到了马驹桥。从马驹桥又骑上车,先到旧宫、再到廊坊,又往通州扎了下去。最后甭说竹子,就连竹劈儿都没找着。在家歇了两天,他出了永定门直接奔了南苑,路过南苑机场时,路边的大爷告诉他,卖竹子的地方在西红门。当他紧蹬慢蹬来到西红门路口时,跳下车来还问哪儿卖竹子呢,人家笑着说,你对面不就是卖竹子的吗。
<P> 父亲手中的弓箭接过来了,家族的手艺继承下来了,随着时间的推进,做出的弓箭越来越多。可就是因为信息不畅、无人知晓,一件件工艺品躺在屋里睡大觉。就在杨福喜苦恼时,他认识了中国射箭队总教练徐开才,而徐老师又把香港的谢肃方带到了“聚元号”。两位研究弓箭的专家,不仅与杨福喜探讨了传统弓箭的各方面问题,而且还购买了弓箭,为杨福喜解决了大问题,并成了最好的朋友。另外,一位高校研究生将杨福喜及家族的事发在网上,也为他带来了很多朋友。这样,不仅让更多人了解中国弓箭的初衷达到了,那些睡觉的弓箭也都被爱好者们一抢而空了。大家对杨先生精湛的手艺佩服不已,同时盼望他做出更多的弓箭。</P></FONT></DIV>
 楼主| 发表于 2006-3-8 11:38:29 | 显示全部楼层
<P></P><P></P><P></P><P></P>
 楼主| 发表于 2006-3-8 11:41:12 | 显示全部楼层
<P>据说现在做传统弓箭的就他一人了?</P><P>各位有没有线索</P><P>兄弟想买一把</P>
发表于 2006-3-8 16:43:3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想买一张,就是太贵,银子拮据中……
 楼主| 发表于 2006-3-10 10:07:3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张弓多少钱?从风有地方买吗?
发表于 2006-3-10 10:46:08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祝融</I>在2006-3-10 10:07:35的o(︶︿︶)o 唉:</B>
一张弓多少钱?从风有地方买吗?</DIV>
<P>
<P>在朝阳区团结湖43路公车总站旁边有个水利局宿舍的院子,里面有片平房就是。一张角弓2000</P>
 楼主| 发表于 2006-3-10 10:53:48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天风环珮</I>在2006-3-10 10:46:08的o(︶︿︶)o 唉:</B>



<P>
<P>在朝阳区团结湖43路公车总站旁边有个水利局宿舍的院子,里面有片平房就是。一张角弓2000</P></DIV>
<P>
<P>2000?</P>
<P>那弓是用金子做的?怎么那么贵?</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3-10 10:55:40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6-3-10 10:58:42 | 显示全部楼层
<P>角弓是什么意思?</P><P>其它种类的弓又有那些?比起角弓的性能怎么样?</P><P>是不是都是天价呀?</P>
发表于 2006-3-10 11:00:44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祝融</I>在2006-3-10 10:53:48的o(︶︿︶)o 唉:</B>


<P><P>2000?</P><P>那弓是用金子做的?怎么那么贵?</P></DIV><P><P>呵呵.就这还预定不到呢.定的人太多。</P><P>按说已经不算贵了。已经被国家纳入世界非物质遗产申报项目,不管怎么说,也是一项民族传统工艺财富吧。</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3-10 11:06:22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6-3-10 11:14:52 | 显示全部楼层
<P>聚元号做的好像都是满族的弓箭</P><P>那我们汉族古代的弓箭是什么样的?</P><P>跟聚元号的弓比起来有什么区别?</P>
发表于 2006-3-11 02:22:53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祝融</I>在2006-3-10 11:14:52的o(︶︿︶)o 唉:</B>
<P>聚元号做的好像都是满族的弓箭</P>
<P>那我们汉族古代的弓箭是什么样的?</P>
<P>跟聚元号的弓比起来有什么区别?</P></DIV>
<P><FONT color=#000000 size=3>一直对弓很感兴趣,就多说几句:</FONT></P>
<P><FONT color=#000000 size=3>原始的弓是<B>单木弓</B>,弓体纯粹是木头,而弓的张力也只单纯来自木质的弹性,所以一般都选用质轻弹性好的木料;</FONT></P>
<P><FONT color=#000000 size=3>其次是<B>初级复合弓</B>,在弓体上贴有牛筋或胶类,大大增加的张力。游牧在额尔古纳河的鄂温克人使用过一种初级复合弓,这种弓的弓体使用韧性大的黑桦木做里层,落叶松木做表层,两层木胎之间加垫鹿或牛的筋,然后用细鳞鱼皮熬成胶把它们牢固地粘在一起;弓体制成以后,缚上鹿皮做的线。</FONT></P>
<P><FONT color=#000000 size=3>从弓的力学形态上可以粗略分为角弓和弧弓</FONT></P>
<P><FONT color=#000000><FONT size=3><B>反曲复合弓</B>也叫角弓,主要是中国等亚洲地区使用的。传说中国的东夷民族是弓箭的发明者,与东夷颇有渊源的秦人也继承了弓箭的工艺,当时有“秦弓吴钩”的说法,后来秦人大力发展了弩,也是有一定基础的。保留至今、记载有关弓箭制造标准的最早资料是《周礼 考工记》了。该书详细描述了制造弓与箭的选材、工艺流程等。明确指出制造弓所需的六材是干、角、筋、胶、丝和漆,“六材既聚,巧者合之”。反曲复合弓最巧妙的一点是制作中有一步通过火烤使弓体反曲的步骤,这样,根据力学原理,弹性势能将大大增加。从出土实物来看,蒙古弓、满族弓和汉人的弓一样都是角弓。当前,在中国还保留传统弓箭制作的地方几乎没有了,不过近年来,北京聚元号的名声响起来,这是件值得高兴的事。</FONT></FONT></P>
<P><FONT color=#000000 size=3>而<B>弧弓</B>是欧洲弓的类型,呈简单的圆弧型,没有角弓反弯的复杂形状,大概因为欧洲人的性格比较直接,喜欢用蛮力,一般不愿意在追求巧妙上下功夫,没有聪明到发明火烤反曲的制弓工艺。所以欧洲的弧弓一般通过增加弓体长度、弓弦张力和弓箭手素质来弥补技术上的缺憾,所以,我们看到的欧洲历史中的<B>长弓</B>,弓身一般都在一米多,有的甚至达到一人高。而那时的作战也很有意思,弓箭手们骑着马是没法瞄准的,他们将对手包围,然后集体下马,站好后拉弦发箭,因此英国长弓手也被称为“下马骑士”。1346年的克雷西战役中,法国骑兵全军覆没,正是败在英国的长弓手(下马骑士)之下。这样,这样我们就注意到长弓比角弓就有一个优点——在于引弓时的稳定性。</FONT></P>
<P><FONT size=3>所以,骑兵适合用角弓,而步兵则适合用长弓</FONT></P>
<P><FONT size=3>综上,弓的射程在于弓箭整体的综合效应,单纯比较角弓或长弓的射程是没有意义的,而且不同的弓差别也非常大,如果是比较范围较大的弓箭,一般论说射程最好要在一个范围,从很多资料上看,有些长弓,尤其是欧洲长弓的射程还是比较远的。</FONT></P>
<P><FONT size=3>而日本的弓箭制造在古代是很落后的(不知道日本在向中国学习的时候怎么没有把这个学回去),没有中国角弓的巧妙,也没有欧洲长弓的力量,所以有效射程约在80-100米间。但也有载有的射程达到400米。</FONT></P>
<P><FONT color=#000000 size=3></FONT></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3-11 2:26:07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6-3-11 09:05:44 | 显示全部楼层
<P>多谢丛风,看了你的帖子,长见识了,真是辛苦你了</P><P>落后的日本弓<FONT size=3>有效射程约在80-100米间</FONT></P><P><FONT size=3>那长弓和角弓有效射程又是多少?</FONT></P><P><FONT size=3>即然长弓适合步兵,角弓适合骑兵</FONT></P><P><FONT size=3>那古代在军事上以步兵为主的汉人,为何不选用长弓,而用角弓?</FONT></P><P><FONT size=3>还有就是弩</FONT></P><P><FONT size=3>比起弓到底有多大优势?角弓都卖2000,一个弩得卖多少钱?想必更贵吧!</FONT></P><P><FONT size=3></FONT> </P><P><FONT size=3></FONT> </P>
发表于 2006-3-13 20:31:26 | 显示全部楼层
<P><FONT size=3>长弓适合步兵,角弓适合骑兵——不过是个纯技术上的分析:长弓稳定性好,力量大,适于步兵;角弓精准省力,适于骑兵。但从种族的特点上讲,亚洲人尤其是中国人,适合灵巧而精准的武器,身高和膂力都不及欧洲人,自然不会选一米八的长弓。</FONT></P><P><FONT size=3>还有一个关键是:充分发挥出了骑兵优势的是亚洲军人,而步兵的精髓被欧洲人发挥得淋漓尽致,但不管在哪个国家,除了游牧民族,步兵的人数只可能远远大于骑兵。</FONT></P>
发表于 2006-3-13 22:28:32 | 显示全部楼层
<P><FONT size=3>看来制弓很有前途啊,我打算洗手以后就从事这一行!</FONT></P>[em05]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3-13 22:31:58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6-3-14 12:54:57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祝融</I>在2006-3-11 9:05:44的o(︶︿︶)o 唉:</B>

<P>多谢丛风,看了你的帖子,长见识了,真是辛苦你了</P>
<P>落后的日本弓<FONT size=3>有效射程约在80-100米间</FONT></P>
<P><FONT size=3>那长弓和角弓有效射程又是多少?</FONT></P>
<P>
<P><FONT size=3></FONT></P><FONT size=3>还有就是弩</FONT>


<P><FONT size=3>比起弓到底有多大优势?角弓都卖2000,一个弩得卖多少钱?想必更贵吧!</FONT></P>
<P><FONT size=3></FONT></P>
<P><FONT size=3></FONT></P></DIV>
<P>从风,还有两个问题劳架说一下,我可是等着呐[em07]</P>
 楼主| 发表于 2006-3-14 12:58:25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山野村夫</I>在2006-3-13 22:28:32的o(︶︿︶)o 唉:</B>
<P><FONT size=3>看来制弓很有前途啊,我打算洗手以后就从事这一行!</FONT></P>[em05]
</DIV>
<P>
<P>你现在干哪行呀?</P>
<P>如果合适的话,咱俩干脆和伙开公司算了,就作弓箭</P>
<P>兄弟毕业正愁找不着工作呐[em05][em05][em05][em05][em05][em05][em05]</P>
<P></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3-14 13:03:53编辑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 鲁ICP备11028298号 )

GMT+8, 2024-11-24 01:16 , Processed in 0.12716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