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358|回复: 1

[原创]席子以及与之相关的礼仪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3-22 01:23: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FONT size=3>席子,一提起这个名字大家通常都会联想到另外一个称呼“凉席”。从叫法上我们就可以判断现在的席子大多在夏天被人们铺垫在床榻之上用以驱赶暑气。然而,在它诞生之初,席子却是一个家庭中非常重要的家具,并且有着一系列与之相关的礼仪规范。</FONT></P>
<P><FONT size=3>

</FONT>
<p>
<P><FONT size=3>关于席子的起源大约可以追溯到7000多年前的河姆渡时期,从出土的文物来看当时的古人就已经学会用芦苇来编织草席,并且习惯于席地而坐、而卧。这个在后来的商代甲骨文中也得到了印证。甲骨文里的“家”就是一个屋子里面铺着张席子,上面或坐或卧着一个人。可见,在商代席子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FONT></P>
<P><FONT size=3>
<p></FONT>
<p>
<P><FONT size=3>通常,晚上睡觉的时候,地上就铺一层席子,早晨起来后再将它卷起,置于外人不易看见的地方。所谓是“私垫之物,不可示人”,被别人看到的话,是一件非常失礼的行为。这种习惯目前在日本以及韩国地区还被传承着。至于白天的坐席,会有一张专门的,这里说的“坐”是“跪坐”,与现在的“垂足高坐”有很大的区别,但在当时是一种标准的,代表着尊重的坐姿,大体上和现在的日本女子的坐法非常相似,臀部坐在自己的脚底板上,双手平贴于膝下,以双膝示人。这个传统一直保留到了汉晋时期。据《汉书·贾谊传》记载:贾谊与文帝交谈,“至半夜,文帝前席”,也就是说汉文帝跪坐着的双膝不知不觉地在席子上向前挪动,专注得连髌骨磨痛了都全不知晓。与这种坐姿完全相背的是“箕踞”,就是两腿前伸,膝关节稍微弯曲,如簸箕状,以脚底示人。这是一种极为失礼的坐姿,《礼纪》中就曾言明“坐毋箕”。</FONT></P>
<P><FONT size=3>
<p></FONT>
<p>
<P><FONT size=3>同样的,还有一个不太礼仪的坐姿——“盘坐”,其模样与现在僧侣们的坐法无异,也被称为“胡坐”。不过,后来因为晋代胡风逐渐渗入,盘坐也开始为人们所接受,并且流行起来。我们在欣赏描摹那个年代的绘画时就可以看到很多这样的坐姿,譬如说《竹林七贤图》。再后来,随着“胡床”(马扎)的传入,唐代人已经开始习惯我们目前流传的“垂足高坐”了。</FONT></P>
<P><FONT size=3>
<p></FONT>
<p>
<P><FONT size=3>伴随着人越坐越高,与之配套的各种陈设也开始慢慢长高,对席子冲击最明显的要算是“榻”和“几”。</FONT></P>
<P><FONT size=3>
<p></FONT>
<p>
<P><FONT size=3>在“几”出现之前,先人们用餐是聚席而食的,有个词语叫“筵席”,大概就是从这里流传而来。“筵”和“席”都由芦苇编织而,席稍大,铺于地,坐人;筵较小,置于席上,放吃食。同样的,和当时其他的家具一样,“筵席”也代表了一种制度,“天子五席,诸侯三席,大夫两席(一筵一席)”与代表权利象征的鼎差不多。
<p></FONT>
<p>
<P><FONT face=宋体 size=3></FONT></P>
<P><FONT face=宋体 size=3>渐渐地,时间慢慢推移,到了宋代,高桌、高床、凳子、交椅等家具已经非常普遍,席子也最终淡出,连同与之相关的礼仪成为了记忆。</FONT></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3-22 1:24:41编辑过]

发表于 2006-3-22 12:51: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华夏民族不像西方人那样悬空,我们贴着坚实的大地。不过这种方式早就成了记忆,不知该不该可惜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 鲁ICP备11028298号 )

GMT+8, 2024-11-25 08:32 , Processed in 0.20631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