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202|回复: 6

[读史札记] [转帖]宋朝的女人及她们的爱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4-28 12:17: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作者:野风)</P>
<P>  现在有不少人自以为是地深信宋明理学是迫害妇女的开始与典范,认为宋朝女人地位极其卑微低下,把什么“男尊女卑”、“三从四德”、“夫为妻纲”,还有“男女授受不亲、笑不露齿、大门不出,二门不迈、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贞洁牌坊、裹脚布、宋朝都是小脚老太太”等等贬低之词都赠给了宋朝的女人们。一些人在根本没读过宋明理学一本书的情况下对宋明理学大加抨击,以骂朱熹显示自己的高明。这些人根本就不懂宋朝的历史背景,甚至一本宋朝的书都没有看过。
  首先朱熹的影响有限,他的学说并不被宋朝o(︶︿︶)o 唉所重视。他一生可以说郁郁不得志,所以才讲学。他只是“白鹿洞书院”一个讲学的学者,而那时没有广播、电视,能听到看到他学说的人毕竟是极少数。就是现在信息时高速发展的时代,一个最著名的学者他的学说能影响到多少人?他连在野党派都不是哪来那么多人支持。就是现在中国领导人大力宣扬提倡的什么理论,也影响有限。朱熹哪有那么大的本事影响到宋朝女人们的命运?其次一个时代学者大力宣扬提倡什么,那这个时代的现实情况正好和宣扬的相反。如学者提倡要计划生育,那是因为我们的人太多了。宋朝的女人什么样呢?其实宋朝的妇女是相当开放有地位的。从宋朝书里及诗歌里可以看出宋朝的妇女是有相当地位的。“胭脂虎”、“河东吼”等怕老婆的故事皆出自宋代。打丈夫,吓得丈夫满街跑。当然那么厉害的女人毕竟是属于及少数。但也出中窥得宋朝的女人了不得呀!
  《梦梁录》:“在五间楼前大街坐瓦铺瓦前,有带三花点茶婆婆,敲响盏灯掇头儿拍板,大街大街游人看了无不嘻笑。”这表明宋朝老太太的开放、爱美、思想活泼敢于出风头。宋朝老太太很会做买卖。老太太都如此,年轻的女人更是如此。“白头老媪簪红花,黑头女郎三髻丫。”宋朝诗歌里也见宋朝老太太头上戴花的诗句,可见宋朝老太太是爱美的,勇于追求美的。黑头女郎三髻丫也表明宋朝小女孩天性的可爱。宋明礼教并没有束缚住女人的天性,宋朝女人思想并不保守。“插花野妇抱儿至,曳杖老翁扶背行。淋漓醉饱不知夜,裸股掣肘时欢争”宋朝农村妇女有了孩子后也戴花爱美,也和男人们吃喝玩乐。哪有那么多的礼教束缚?“大妇腰镰出,小妇具筐逐。”宋朝农村妇女也像宋朝农村男人一样下地干农活。宋朝农村女人也是半边天。
  “岸边两两三三,浣沙游女,避行客,含羞笑相语。”宋朝的年青女人们也出门,也欢笑并漏齿。“郎意浓,妾意浓。油壁车轻郎马骢,相逢九里松。”谁说宋朝女人保守不出门,宋朝女人也大胆约会,勇于追求爱情。“月上柳枝头,人约黄昏后。”不止白天约会,晚上也约会。“自作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男女情透意合,才子佳人的美妙和谐。“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以多。”年轻的女人相思、想找个好郎君是很普遍的。“两情未许谁最先?”哪知道这男女之情是谁先动的心。男女的爱情是平等的。
  宋朝涌现了大量杰出优秀的女性,李清照、朱淑真等有名的才女。宋朝著名的女诗人李清照既有“才下眉头,又上心头”“人比黄花瘦”小女子的细腻情丝感慨,也有:“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令男人汗颜的大气豪迈的诗篇。受到良好的教育即柔美又钢强这就是宋朝的女人!在国家危亡的时刻,梁红玉亲自在战场上擂鼓给浴血奋战的军人们打气助威,这就是宋朝的女人!  

  苏轼纪念老婆的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成为千古名篇,令千百年后的人们读起来都感动万分。这是宋朝优秀男人对宋朝女人的深情怀念,可见宋朝女人的持久魅力与可贵,做宋朝的女人是相当幸福的。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这是宋朝优秀男人对宋朝女人的一网情深。可见这宋朝女人的万分的迷人美丽。
  在满清高压统治下中国的女人还有男人才成为变态人的。在满清时《金瓶梅》才成为o(︶︿︶)o 唉的,束缚中国女人的朝代是清朝不是宋朝。 </P>
<P>-----------------------------------------------------------------------</P>
<P>从宋朝诗歌里看宋人幸福的生活
  
  叶绍翁的《游园不值》最能表现宋人的国民性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门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只红杏出墙来。”因怜爱青苔所以害怕自己的木屐会踩着它们,不断轻轻的敲门还是久久没有人开门。满园的春色哪能关得住呀,一只红杏已伸出墙来欢迎我的到来。第一句反映了宋人安逸善良的性格,第二句体现了宋人的文明与礼貌。第三句形容了宋人富裕的生活。第四句表现了宋人的乐观浪漫的心态。王淇的“一丛梅粉褪残妆,涂抹新红上海棠。开到荼蘼花事了,丝丝无棘出莓墙。”周紫芝的“枝头红日退霜华,矮树低墙密护遮。黄菊已残秋后朵,枇杷又放隔年花。”也都反映了宋人的富足安逸生活,住着小院,并在院里种植各种花木。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此诗是范仲淹(九八九——一○五二)为渔民不平,但前两句也反映出“往来人”幸福的生活。张俞的《蚕妇》“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与梅尧臣的《陶者》“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局大厦”。这两首诗也是为劳动人民鸣不平。屋上无片瓦不能说明陶者有多苦,他也不能代表广大的人民,也不能说明鳞鳞局大厦者只是统治阶级。“十指不沾泥,鳞鳞局大厦。”、“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都是到现在都存在的普遍现象。“遍身罗绮者”、“鳞鳞局大厦”也说明宋朝人富足幸福的生活。北宋现实主义诗人梅尧臣(一○○二——一○六○)一生写了大量关于贫苦人民的诗篇,但他的“嗟哉生计一如此,谬入王民版籍论”(可叹啊!生活穷苦到这样,还能算我堂堂大宋的人民吗?),可见大多数人民生活还是富裕的。这正如现如今城里人到偏远的农村会发出的感叹。再看看与梅尧臣同一时代的宋朝诗歌作品:邵雍(一○一一——一○七七)“身经两世太平日,眼见四朝全盛时。况复筋骨粗康健,那堪时节正芳菲。酒涵花影红光溜,争忍花前不醉归。”宋四大书法家蔡囊(一○一二——一○六七):“高列千峰宝炬森,端门方喜翠华临。宦游不为三元夜,乐事还同万众心。天山青光留此夕,人间和气阁春阴。要知尽庆华封祝,四十余年惠爱深。”(高高的山峰上都火炬、灯笼通明林立,因为人们在端门欢喜等候天子的驾临。皇上欢喜不是因为元宵节宸游玩乐,而是和万民一起才真正的开心。天上的月亮格外的亮照耀着此时此刻,人间充满了春天和睦的气息。为什么人们尽情的欢庆不断的高呼皇上万岁,那是因为四十年来,人们过着幸福富裕安定的生活,感恩之情发自内心。)宋朝诗歌虽有极少量的诗篇为民叫苦,但更多的诗篇是形容人民的快乐、幸福。
  王安石(一一二一——一○八六)“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范成大(一一二六——一一九三)“五月五日岚气开,南门竞船争看来。云安酒浓麴米贱,家家扶得醉人回。”都反映了大多数宋人的生活幸福。
  宋朝诗歌小资情调异常严重,正反映了当时宋朝人幸福安逸富足的生活。物质生活水平没有达到相当的高度,宋朝的人们是没有能力去追求精神生活的。中国现在才逐渐兴起旅游业。而早在几百年前的宋朝城里人喜欢旅游娱乐是非常普遍的,现存宋朝诗歌里就有大量的旅行游玩的诗歌作品。吴仲孚:“梨花风起正月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孔平仲:“车班班,入函关。马萧萧,渡渭桥。关下游人不相识,桥边美酒留行客。海阔天空云满空,风吹日暮还南北。”欧阳修(一○○七——一○七二):“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路踏花。”王安石:“北山输绿涨横陂,直堑回塘滟滟时。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迟归。”程颢(一○三二——一○八五):“芳原绿野恣行时,春入遥山碧四围。兴逐乱红穿柳巷,困临流水坐苔矶。莫辞盏酒十分醉,只恐风花一片飞。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陆游(一一二五——一二一○):“衣裳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朱熹(一一三○——一二○○):“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姜夔(一一五五——一二二一):“沙河塘上春寒浅,看了游人缓缓归。”徐元杰(一一九六——一二四五)“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戴复古:“东城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杜常:“行尽江南数十程,晓风残月入华清。”林稹:“流出西湖载歌舞,回头不似在山时。”像苏轼等旅行大家的作品这就不说了,就是戎马生涯的岳飞(一一○三——一一四二)也抽空偷闲到安徽池州翠微庭旅游一番。“经年尘土满征衣,特特寻芳上翠微。好山好水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宋朝诗人无论是大家还是小家几乎都有旅游寻玩的诗歌作品,可见宋朝人是异常喜欢旅行游玩的。从大量宋朝诗歌及史书里可以看出宋朝城里人生活大多是富足幸福的。 </P>
<P>范成大《灯市行》:“吴台今古繁华地,偏爱元宵影灯戏。春前腊后天好晴,已向街头作灯市。叠玉千丝类鬼工,剪罗万眼人力穷。两品争新最先出,不待三五迎东风。儿郎种麦荷锄倦,偷闲也向城中看。酒垆博塞杂歌呼,夜夜长如正月半。灾伤不及十之三,岁寒民气如春酣。侬家亦幸荒年少,始觉城市灯市好。”反映了宋朝大多数城市及农村人幸福生活。  
  和唐代诗歌是人民的苦难史不同宋朝诗歌里记录的竟是人民的欢歌笑语声。在这里城里的人民的幸福生活我不再说了,只说说宋朝的广大的最底层的劳动人民——农民。王禹秤(九五四——一○○一):“大家齐力锄孱颜,耳听田歌手莫闲。各愿种成千百索,豆萁禾穗满青山。”;王安石:“麦行千里不见土,连山没云皆种黍。水秧绵绵复多途,龙骨长干挂梁吕。时鱼出网蔽洲渚,荻笋肥甘胜牛乳。百钱可得酒斗许,虽非社日长闻鼓。吴儿踏歌女起舞,但道快乐无所苦。老翁堑水西南流,杨柳中间意小舟。乘兴期眠过白下,逢人欢笑得无愁。”注:龙骨——水车;沈辽(一○三二——一○八五)“社中引酒不要钱,乐神打起长腰鼓。女儿带环着缦布,欢笑捉郎神做主。明年二月近社时,载酒牵牛看父母。”;苏轼(一○三七——一一○一):“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葵烧笋饷春耕。”;张耒(一○五四——一一一四)“社南村酒白如荇,邻翁宰牛邻媪烹。插花野妇抱儿至,曳杖老翁扶背行。淋漓醉饱不知夜,裸股掣肘时欢争。去年百金易斗粟,丰岁一饮君无轻。”;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辛弃疾(一一四○——一二○七):“稻花香里说丰年。”、“东家娶妇。西家归女。灯火门前笑语。 酿成千顷稻花香,夜夜费一天风露。”;范成大:“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注:连枷——打稻脱粒的农具;宋政府总是组织兴建大规模的水利设施。常常是几万人一起劳动。宋朝著名诗人杨万里(一一二七——一二○六)写的圩丁词二首(圩丁:筑防水堤岸的工人)就歌颂记录了如此浩大的劳动场面。“年年圩长集圩丁,不要招呼自要行。万杵一鸣千畚土,大呼高唱总齐声。”“河水还高港水低,万支千派取穿畦。斗门一闭君休笑,要看水从人指挥。”。宋朝农民生产劳动里处处有笑声、歌声,说明中国人民是勤劳热爱生产劳动的民族。

</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6-6 22:48:16编辑过]

发表于 2006-4-28 12:31:17 | 显示全部楼层
<P>沙发!嘻嘻……</P>
发表于 2006-5-1 08:03:53 | 显示全部楼层
<P>作者的文笔好犀利啊……强文,说得好……</P>
发表于 2006-5-12 16:02:07 | 显示全部楼层
<P>ding,</P><P>让妇女们自我陶醉一把!</P>
发表于 2006-6-1 23:12:23 | 显示全部楼层
宋朝的女人和唐朝的女人自由度哪个更高些呢
发表于 2007-11-2 11:25:45 | 显示全部楼层
[em01]
发表于 2007-11-20 13:50:03 | 显示全部楼层
<P>姐姐的帖子总是那么精彩!!</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 鲁ICP备11028298号 )

GMT+8, 2024-11-24 18:46 , Processed in 0.06518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